第五次反围剿有没有可能取得胜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19:06
正在看《耿飙回忆录》,目前看到第五次反围剿部分,耿飙在回忆录中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要有两个原因:
1.摒弃了前面4次反围剿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采取单纯防御的错误打法(第173页),后来林彪在温坊战役的胜利也证明了这一点,秘密运动,预先隐蔽埋伏在温坊附近。然后用少量兵力诱敌第三师脱离堡垒群,结果是歼敌4000多人,俘敌2400多人,敌第九师也遭到打击。
2.对于“福建事变”采取了旁观的错误态度,比如说蒋鼎文率第3、9师向闽西开进,红一军团就在其侧面休整,本来红一军团都已经布置好了,但是上面就是不让打,说19路军是“第三势力”,比蒋介石还坏......本来,南方各省军阀对蒋介石都怀有戒心,如果当时处理得当,红军就有可能和19路军乃至两广、云贵川的军阀建立反蒋联合战线,打破第五次反围剿(第190页)。

大家认为第五次反围剿采取了以上正确的战略方针有没有可能取得胜利?正在看《耿飙回忆录》,目前看到第五次反围剿部分,耿飙在回忆录中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要有两个原因:
1.摒弃了前面4次反围剿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采取单纯防御的错误打法(第173页),后来林彪在温坊战役的胜利也证明了这一点,秘密运动,预先隐蔽埋伏在温坊附近。然后用少量兵力诱敌第三师脱离堡垒群,结果是歼敌4000多人,俘敌2400多人,敌第九师也遭到打击。
2.对于“福建事变”采取了旁观的错误态度,比如说蒋鼎文率第3、9师向闽西开进,红一军团就在其侧面休整,本来红一军团都已经布置好了,但是上面就是不让打,说19路军是“第三势力”,比蒋介石还坏......本来,南方各省军阀对蒋介石都怀有戒心,如果当时处理得当,红军就有可能和19路军乃至两广、云贵川的军阀建立反蒋联合战线,打破第五次反围剿(第190页)。

大家认为第五次反围剿采取了以上正确的战略方针有没有可能取得胜利?
如果太祖指挥第五次反围剿的话 一定不会放过“福建事变”这个绝好机会的
虽然难度很大,但是我相信太祖指挥的话起码不会上演长征了。
我觉得不乐观,毕竟中央苏区的动员能力也基本到极限了,战略转移是不可避免的
太祖在,就有可能。
毛主政的话,肯定会利用“福建事变”的。消除福建方向的隐患后,集中兵力打破一路,扭转被围攻的局面,这样就掌握战役的主动权。
但在根据地扭打的做法肯定会极大地消耗苏维埃共和国的战争潜力,即使打赢了第五次反围剿战役,那第六次呢?类似四方面军的放弃原根据地开辟新根据地的情况也很难避免吧
重复一遍从前的看法:

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1933年中央苏区的发展到了鼎盛,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共设有60个行政县,其中江西省22个县,福建省15个县,闽赣省16个县,粤赣省7个县。中央苏区总人口为435万,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好象还有个赣南省。

    数字上看似乎这样的,但是实际上,多数地区属于“拉锯”区,敌退我即占,敌进即失去,60个县很多是新设的,真正的后方不过赣西南和闽西而已。
  
  部队是从3万增加到10万,但这基本上已经是这块地方能够支撑的极限了。红军的兵源主要是以俘虏和新募的农家子弟补充消耗,战斗力很成问题。据党史资料,仅瑞金一县,1934年前已牺牲18000人,被残杀5万人,“但群众仍然踊跃报名参军”。瑞金县当时人口是二三十万人,竭泽而渔,再踊跃,能支撑到几时?从小就在课本和文艺作品中被宣传红军的老班长和红小鬼,这是兵源枯竭的体现。中央局发出口号:“每个劳动妇女英勇地踏上生产战线,如像红军战士上火线一样英勇!”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各乡苏政府之下都要设立妇女劳动教育委员会,组织有经验的老农,帮助妇女学犁耙、学插秧。他们专门为小脚妇女生产小脚草鞋。
  
  苏区没有工业,第三次反围剿之后设立兵工厂,最多的时候职工只有1300余人。“说是工厂,其实最早是仅有几把斧头、铁锤的作坊,稍后增加了锉子、钳子、风箱……等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31年10月成立红军兵工厂的时候,才有了比较完整的修械和翻造子弹的手工工具。后来又增加了手摇钻床、手摇冲压机,四尺、六尺、八尺皮带车床、皮带钻床等共十几部。但由于缺乏柴油,以至后来根本断绝了柴油的来源,搬迁到岗面的时候就利用水力冲动水轮机,带动皮带车床移动。” “当时原材料的来源,主要是没收地主和神庙里的金属铸器,收集苏区境内能利用的所有废铜烂铁和土硝、硫磺等等。另外,从战争中缴获的胜利品也初充一部分。由于国民党对苏区的封锁特别严密,那时候,工具和原材料,有钱也难从苏区外边买进来。”1932年到1933年的14个月时间,这个厂共修配步枪4万多支,迫击炮100多门、山炮2门,机关枪2000多挺,制造子弹40多万发,翻造手榴弹6万多枚,地雷5000多个。即使没有羼杂水分,这个数字也只够两三次战役的消耗。“战士们还经常从旧战场捡回子弹壳,重新装上火药和铅头,有时还用木制弹头,以弥补武器的不足”,其实际作战功用可以想象。
  
  蒋实行严格的封锁政策,布、药、棉、生活用品、医疗器械,一概不得进入红色区域。苏区只得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布的进口很困难,就提倡种棉、种麻,自己生产土布;没有食盐,就用土法熬制硝盐;没有药品,就上山挖药材制成中草药丸或自配少量西药剂;没有医疗器械,就用竹筒装药水、用铜打摄子、用锯条加竹子做外科锯;没有绷带,就将用过的多次回收,土法消毒后再用等等”,此外就是利用军阀矛盾策动中立、收买商人走私,但这都是一时权宜之计,难以支持一个政权的消耗。
  
  所以甲觉得,苏区回旋余地太小,补给能力太弱,如果整体上被围攻的态势不变,必定会被困死。而且他们太急,过早地攻打大城市,过早地建立国家。
  
  打破这种被动态势,只有一途,就是寻机向外发展。机会是有的,比如“福建事变”,但是被轻轻放过了。


五次就算赢了还有六次,六次就算赢了还有七次,这叫百战百胜而亡其国
这个总比陕北强吧。
如果 五次 六次 七次 反围剿  , 苏区 越反越大, 红军实力越来越强, 在紧接着的 抗日战争中  不知道 我党会 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或者 蒋光头 干脆就不敢 全力抗战了~
行走江湖甲 发表于 2011-3-3 23:01


    太祖那时候已经建议以主力向赣东北、浙西、闽北、苏南发展,非得局限一地么?
  即使是主力红军长征,叶飞仍然保有闽东根据地,粟裕在北上抗日先遣队覆灭后,率领仅存的700多老弱残兵仍然开辟了新的浙南根据地,陈诚、汤恩伯的老家都成为红区,甚至连蒋介石的老家慈溪都差点被占领
爷爷的儿子 发表于 2011-3-3 23:46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37年抗战爆发,红军仍然在中央苏区以及鄂豫皖、湘赣边等南方苏区,那么会不会影响红军及时向北方发展建立新的根据地?到38年中央苏区以及鄂豫皖、湘赣边都成为中日军队拉锯激战的主战场,对红军的影响有多大?是有益还是有害?
当时中央苏区经过长期拉锯,早已民穷财尽,很多非战斗人员每天只能吃两餐。而且回旋余地太小,若KMT倾力来攻,兵力密集,前景不容乐观。

重复一遍从前的看法:

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1933年中央苏区的发展到了鼎盛,辖江西、福建、闽赣、粤 ...
行走江湖甲 发表于 2011-3-3 23:01


我觉得如果蒋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那么就会给双方的力量对比带来质的变化---国民政府将无力投入更大兵力规模的围剿,反倒是红军有可能拥有足够的兵力直接进攻蒋的核心地区.加上一些非蒋嫡系的动摇,抗战前关内江山的主导者,有异主的可能.
要知道,红军的大发展本来就来源于第三次反围剿那样一个规模还不算太大的失利.
听到一个说法,10万红军只是指江西的中央瑞金苏区,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广义上的中央苏区,那么第五次反围剿前红军兵力约14万,不包括地方部队和民兵.
按第四次反围剿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缴获和扩充,如果扩大到50%,再加上福建士兵的盟军,核心总兵力将超过30万,已经不是蒋军能轻易动摇的了.
红四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前后因为没有错误指挥也取得决定性胜利,歼灭了20万川军中的8万人,如果不是中央军及时腾出兵力进入四川,全川还真有短时间内被赤化的可能.
重复一遍从前的看法:

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1933年中央苏区的发展到了鼎盛,辖江西、福建、闽赣、粤 ...
行走江湖甲 发表于 2011-3-3 23:01


我觉得如果蒋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那么就会给双方的力量对比带来质的变化---国民政府将无力投入更大兵力规模的围剿,反倒是红军有可能拥有足够的兵力直接进攻蒋的核心地区.加上一些非蒋嫡系的动摇,抗战前关内江山的主导者,有异主的可能.
要知道,红军的大发展本来就来源于第三次反围剿那样一个规模还不算太大的失利.
听到一个说法,10万红军只是指江西的中央瑞金苏区,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广义上的中央苏区,那么第五次反围剿前红军兵力约14万,不包括地方部队和民兵.
按第四次反围剿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缴获和扩充,如果扩大到50%,再加上福建士兵的盟军,核心总兵力将超过30万,已经不是蒋军能轻易动摇的了.
红四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前后因为没有错误指挥也取得决定性胜利,歼灭了20万川军中的8万人,如果不是中央军及时腾出兵力进入四川,全川还真有短时间内被赤化的可能.
风君子 发表于 2011-3-4 08:29

必欲除之而后快和癣疥不足为患能一样么?
太祖即使在被挂起来的时刻也反复呼吁“打倒外线去”。头脑稍微清醒点的都知道不能只靠老根据地的资源来夺取胜利,每次反围剿都要努力扩大根据地,创建新根据地。可惜第五次没抓住机会,被书生瞎指挥了。
如果领导权尚在毛、周、朱手里的话,第五次反围剿依然能获胜
回复 8# B-2058


    我认为陕北的回旋余地要比江西大,毕竟蒋系的在西北的势力不如南方稳固
温坊战斗是个特例,是李延年冒进违反了总的“以守为攻逐步筑垒推进”的战术要求造成的。而且这一战规模不算大,影响有限。
福建事变是丢失的最好机会。按毛的说法是当时应该和福建合作,红军主力向东北突击到闽浙赣。这个机会是非常难得的。

五次围剿如果失败的话,蒋能不能搞第六次七次恐怕都成问题。黄埔系的可靠兵力其实也并不算太多,五次围剿的50万已经是把嫡系用得很厉害了。
五次围剿中,主攻方向其实全在北部。南方的广东地方部队,在水口打了一个消耗战后,就成了实际上的停战状态,和红军暗中达成了停战。
如果五次围剿失败(损失算5万以上),杂牌会更离心,围剿的包围圈会被打破(东面的福建,南面的广东都不会听命了)。如果在福建掌握了出海口后,形势更可能出现变化。
回复 11# 风君子


    跑到陕北还真有点因祸得福的味道,从地缘环境上看,西北要比中央苏区好多了,而且还占到了北上抗日的大义名分,真是把一场失败的大撤退变成了胜利的大进军
不同意江湖甲的观点,有些事情是不能光用数据去判断的。光看苏区的承受力这些纸上文章,当初老毛就不该去农村发展,何不留在大城市?大城市的经济潜力和动员能力总要比那些山区农村强吧!


光从数据上看,中央苏区似乎是达到了扩军的极限,可是别忘了TG军民结合的传统。蒋军大规模来围剿的时候,当然需要扩大红军武装,一旦蒋的围剿被击退,就可以开展类似南泥湾之类的运动来发展当地经济。何况有福建事变这种事情的存在,确实是有可能与周边省份的地方军阀形成一定程度的默契,而集中精力对付蒋系军队。另外,蒋是否有能力发动第六、第七次围剿呢?日本人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光从数据上看,中央苏区似乎是达到了扩军的极限,可是别忘了TG军民结合的传统。蒋军大规模来围剿的时候,当然需要扩大红军武装,一旦蒋的围剿被击退,就可以开展类似南泥湾之类的运动来发展当地经济。何况有福建事变这种事情的存在,确实是有可能与周边省份的地方军阀形成一定程度的默契,而集中精力对付蒋系军队。另外,蒋是否有能力发动第六、第七次围剿呢?日本人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主要看TG纵横捭阖的水平了
如果能早点挑动李宗仁,冯玉祥,陈济棠,阎老西发难,没准可以把第五次反围剿干成中原大战,

联合拒蒋的话,我觉得花生米赢不了,尤其是闽系和土鳖如果能联合的话,对花生米的经济来源会是一个严重威胁

最后可能承认各地自治

主要看TG纵横捭阖的水平了
如果能早点挑动李宗仁,冯玉祥,陈济棠,阎老西发难,没准可以把第五次反围剿干成中原大战,

联合拒蒋的话,我觉得花生米赢不了,尤其是闽系和土鳖如果能联合的话,对花生米的经济来源会是一个严重威胁

最后可能承认各地自治
henrychenwei 发表于 2011-3-4 12:58
南泥湾时期,中共要以100万完成土地改革的边区根据地人口去养活几十万军政人员,不困难才有鬼了.
抗战前的陕北苏区,以100万人口的根据地养活5至6万正规红军;
可见:只要完成土地改革,掌握了地主和军阀官僚原来拥有的那些利润,就可以10人养一武装,20人养一正规军,达到国统区的兵力维持能力的10倍.

均田制的三国时期,兵力维持能力也类似
第一次被女王回帖了,感觉荣幸之至呀。:$
加入太祖指挥,虽然会胜利,但还会有下一次,苏区能不能坚持才是问题。
19821201 发表于 2011-3-4 13:00


    这个是很有可能的,两广地方实力派1931年以来即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与南京中央政权相对峙。1935年末,陈济棠派人前往南京述职。蒋介石向其透露了解决新桂系之方针政策,并要求陈济棠配合,同时驱逐广东境内一切反蒋势力。陈济棠得知后,甚为猜忌,认为唇亡齿寒,新桂系一旦失败,粤系亦不能避免被蒋介石吞并之命运。到1936年6月即爆发两广事变
风君子 发表于 2011-3-4 08:29


    蒋介石的老家慈溪?
吓我一笑 发表于 2011-3-4 19:45


    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慈溪,你有何疑问?
风君子 发表于 2011-3-4 20:07
奉化和慈溪市是两个地方。
前者在宁波之南,和新昌接壤;后者在宁波以北,和上虞接壤。
奔向航母的导弹 发表于 2011-3-4 23:29

蒋光头的老家是奉化溪口,奉化和慈溪都是县级市,同属宁波。
另外慈溪也没有与上虞接壤,是余姚与上虞接壤。
哦,确实如此,和上虞接壤的是余姚!
风君子 发表于 2011-3-4 08:33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37年抗战爆发,红军仍然在中央苏区以及鄂豫皖、湘赣边等南方苏区,那么 ...
那我兔可能全部改编为新四军了
如果只靠红军的力量,累死也粉碎不了第五次围剿。但如果利用 蒋桂、蒋粤矛盾,包括利用好福建事变,也只有20%的可能粉碎第五次围剿。因为南京的财政状况再不好也比刚建立时候强,中原大战之后地方军阀都怕了。

汪精卫那时候好像是行政院长但没有实权,和老蒋的南昌行营矛盾很大。胡汉民代表的两广也和老蒋矛盾很大。如果能做通胡汉民、汪精卫这两家的工作,联合他们反蒋。比的不说,老蒋下台是肯定能做到了。

但如果能把胡汉民拉过来(YY的假设),用他的政治威望号召反蒋,同时秘密向汪精卫表态,老蒋一下台,拥护他主管南昌行营一切事物,同时管理军委会。估计70% 的可能性不但反围剿能成,把老蒋拉下台都是有把握的。不过这个需要高人从中里挑外撅。
女侠独孤雯 发表于 2011-3-4 13:18
南泥湾时期,中共要以100万完成土地改革的边区根据地人口去养活几十万军政人员,不困难才有鬼了.
抗战前的 ...
三国是屯田。均田是北魏。
感觉比较困难,当时的经济潜力基本没有了
B-2058 发表于 2011-3-3 23:09
这个总比陕北强吧。
去陕北是发现不能直接打通交通线后的补救措施(正好了解到陕北有红军)。
henrychenwei 发表于 2011-3-4 12:58
光从数据上看,中央苏区似乎是达到了扩军的极限,可是别忘了TG军民结合的传统。蒋军大规模来围剿的时候,当 ...
中央苏区之前没有发展过开发过?南泥湾那是针对新根据地的,和中央苏区的情况等同?
henrychenwei 发表于 2011-3-4 12:55
不同意江湖甲的观点,有些事情是不能光用数据去判断的。光看苏区的承受力这些纸上文章,当初老毛就不该去农 ...
去农村发展那也是被迫的,因为城市敌人力量强。
老蒋在抗战前嫡系军队也不过40万左右,而且还分布在很多地方监督各地军阀。红军反围剿大败敌军(太祖指挥,而不是那些NC指挥),灭掉老蒋N万嫡系,他的实力和威望受挫,各地军阀群起攻之。天下大乱。
毛头 发表于 2012-5-28 15:46
如果只靠红军的力量,累死也粉碎不了第五次围剿。但如果利用 蒋桂、蒋粤矛盾,包括利用好福建事变,也只有2 ...
拉胡和汪?胡反共反了一辈子,汪后期反共比蒋还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