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精武路拆迁鸭脖产业生变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0:04:36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2-22/2858333.shtml

武汉精武路拆迁鸭脖产业生变数 带动10万人就业
2011年02月22日 06:2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精武路拆迁,商家打出巨大的“迁址通知”留住回头客。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精武路全面拆迁 闻名全国的鸭脖产业顿生变数 业界称拆迁是双刃剑

  武汉的城市建设正掀起新一轮高潮。连日来,驰名中国的鸭脖子一条街——武汉精武路一片繁忙。几台勾机轰鸣着,将精武路上的几家鸭脖店夷为废墟,腾起几米高的尘土。

  随着大范围旧城改造,有80年历史、因出产鸭脖子而闻名的精武路,以及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都将面临拆迁。昔日车水马龙,如今拆迁正忙。根据规划,精武路片区将崛起一片高档商住区。



  精武路的拆迁,让武汉人对作为“城市名片”的鸭脖子深感担忧。“基地”没了,武汉鸭脖子会不会元气大伤,辉煌就此终结?

  对此,武汉精武鸭脖协会秘书长刘世平表示,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都很关注武汉鸭脖的命运。精武路搬迁对武汉鸭脖来说是一次转型升级的好机会,“拆迁是把双刃剑,武汉鸭脖子不能总围着几十平方米的小作坊转。”

  武汉鸭脖子的命运究竟如何,还有很多变数。

  截至1月27日,精武片区第三阶段的拆迁改造告一段落,自去年3月起开始的拆迁逐渐进入尾声。

  一条鸭脖路

  产值60亿带动10万人就业

  根据公告,精武路片区拆迁总面积415793平方米,作为武汉市市政府的储备用地,精武路将在2011年8月之前全部拆除,所有鸭脖子经营店也将全部搬迁。

  据负责规划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亢德芝介绍,精武片区实际改造范围20.17公顷,改造原因一是区内面貌和武汉商圈定位很不协调,另一个是该片区严重的交通堵塞。

  在鼎盛时期,1公里长的精武路上有大大小小100多家鸭脖子加工店。

  今年47岁的丁老二已经在精武路经营鸭脖近30年了。在他看来,鸭脖子之所以能成为武汉在国内外响当当的“名片”,根本原因是品质过硬。正宗的精武鸭脖,制作方法十分考究——用产自福建、四川等地的上等辣椒,外加陈皮、八角、党参、草果、桂皮、木香等十多种中药材经过近2个小时的煎煮成汤,再将本地土鸭鸭颈放入汤中卤制两个小时。同时,各店多数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

  武汉这座城市为何会和鸭脖子结缘?

  据祖孙四代都居住精武路的赵伯介绍,精武路真正与鸭脖子联系在一起是上世纪80年代末;1997年,武汉足球冲甲A,精武路与新华路体育场仅一路之隔,每天都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到该路上吃夜宵。此外,2002年6月,陶红主演,改编自武汉作家池莉原著《生活秀》的电影火爆全国,斩获多个大奖。武汉“鸭脖子”因此借光,风靡全国。

  鸭脖子对武汉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精武路为江汉区工商分局新华工商所管辖,所长刘世平说,如今已有40多家经营鸭脖子的中、大规模公司,年产值60多亿元。由于产业链条很长,拉动禽畜养殖、物流等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逾十万人。

  担忧“一拆就散”

  武汉鸭脖站在十字路口

  从汉口解放大道拐进精武路,鸭脖子的香味扑面袭来。对于在此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居民们来说,这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味道:香辣中混杂着清甜。

  位于精武路24号的杨张李鸭脖店是为数不多仍在坚守的店面。自从动迁后,生意大不如前,丁老二一下子闲了下来。

  这是他媳妇和两个妯娌一起办起的“家族企业”。丁老二说,鸭脖虽小,制作起来却很麻烦,进货、清洗、卤制、销售,通常需要四五个人。

  靠着这间鸭脖店生存的,还有丁老二的父母、小妹,一大家子11人。“平均下来每人每月有3000元收入,比在乡下打工好多了。”

  按照补偿标准,丁老二家200多平方米的店面可以获得120多万元的补偿,但他却表示,宁愿政府帮他找到一个能卖鸭脖子的地方——新址的铺租太贵。如今,精武路上的几十家鸭脖子都已经搬迁到仅一路之隔的解放大道上,但一间30多平方米的铺子月租就逾1万元。如果要盘下铺子,还需要3年92万元的转让费。面对这笔费用,大部分鸭脖店主不得不选择其他地段或者关门大吉。丁老二说,武汉鸭脖站在了十字路口。


不少鸭脖子商家搬到了新址继续卖鸭脖子,不过铺租惊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此前老通城、蔡林记等武汉名小吃“一拆就散”,令人扼腕。

  新“鸭脖一条街”

  商户在哪里,精武路就在哪里

  刘世平是精武路鸭脖发展壮大的见证者,也是武汉精武鸭脖协会秘书长。精武路拆迁,鸭脖会不会遭受重创?他却很淡定。



  他认为,鸭脖一条街拆迁是把双刃剑。“十多二十年前,人们围坐在路边啃鸭脖子可能还是一种时尚,但生活质量提高,谁还愿意在路边摊灰头土脸地吃鸭脖子?如今武汉鸭脖已从摆摊设点到开专卖店,从街边小作坊到专业化生产基地和现代工业园,从散装到礼品盒包装走进超市,从精武路辐射到全国乃至走出国门。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武汉的鸭脖子不可能总是围着十多平方米的小作坊转,那样没出路。要做大做强,就要把规模、环境、品质等提上去。拆迁也是逼着一些企业‘置之死地而后生’,让他们转型升级,寻找出路。同时,淘汰一部分经营能力不强,经营环境不过关的店,优胜劣汰。”

  在他看来,精武路拆迁对武汉鸭脖产业有一定影响,但武汉鸭脖已经在国内形成了品牌,不会随拆迁而失去。他透露,武汉市政府正准备在解放大道建设一条以武汉鸭脖为主打产品,包括热干面、豆皮、汤包在内的武汉特色小吃一条街,重新集聚人气。

  武汉精武松林鸭脖是最早从精武路搬到解放大道安家的鸭脖企业。董事长王松林告诉记者,新址铺租不菲,一间店面月租在1万元以上。因刚搬来两周,生意比在精武路时略差些,但对于将解放大道打造成新的“鸭脖一条街”他有信心。“商户在哪里,精武路就会在哪里,精武鸭脖就在哪里。”

  回迁不易

  或再建一个精武鸭脖城

  王松林表示,希望精武路改造完毕后再回迁回去。但刘世平坦言,这个可能性不大。

  亢德芝表示,精武片区的具体开发规划目前尚未出炉,但该片区无疑是当前武汉开发价值最大的商业旺地之一。将来不论开发成商住区还是商业区,前景都不可限量,鸭脖子退出精武片区是必然的。

  小小的鸭脖子,牵动着各方的心。武汉市民俗文化专家刘谦定认为,从保护角度看,拆迁后的精武路,至少应在原址修建几家精武鸭脖的总店。武汉市江汉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非常重视精武鸭脖的发展,会对其以保护和扶持,绝不会让这张武汉的名片消失,将来可能会建一个精武鸭脖城。

  根据拆迁计划,今年4月前,该片拆迁完毕,移交后将被挂牌拍卖。根据规划要点,未来精武片区将开发成一个融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居住、中小学用地等为一体的高档商住区。在交通方面,原来的精武路将从一条不足5米宽的小巷,拓成双向四车道道路。今后外地游客购买正宗鸭脖子,将不用再为交通问题烦忧了。

  没有了“根据地”,武汉鸭脖的命运如何?几年后,中国游客还能记起武汉的鸭脖吗?所有的人都等待着答案。但谜底,可能要三五年后才能揭晓。

  链接

  汉正街也要搬

  一同面临被拆命运的不止精武片区。曾经闻名中国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近期也进行整体搬迁改造。武汉市硚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拥堵、火灾等问题日渐凸显,武汉市将用三五年时间对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进行改造。预计投入400亿元完成工程,今年启动12个地块拆迁工作,2014年底之前完成19宗地块的拆迁,同时兴建20万平方米的商业和公共建筑,将汉正街改造成集商贸、商业、金融、旅游等多种商业形态于一体的高端商业中心。

  当前,武汉正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全市5000多个建设工地遍地开花。近日,刚从市长一职履任武汉市委书记的阮成发在和人大代表们座谈明确表示,城市建设不会停止。

  据媒体报道,阮成发说:“我知道,在网络上有人叫我‘满城挖’——‘十一五’在城区挖,‘十二五’还要挖到远城区去。”“我理解市民的感受。但是,事隔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对不住市民。对这座城市负责,我就必须这样做。”肖欢欢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2-22/2858333.shtml

武汉精武路拆迁鸭脖产业生变数 带动10万人就业
2011年02月22日 06:2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精武路拆迁,商家打出巨大的“迁址通知”留住回头客。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精武路全面拆迁 闻名全国的鸭脖产业顿生变数 业界称拆迁是双刃剑

  武汉的城市建设正掀起新一轮高潮。连日来,驰名中国的鸭脖子一条街——武汉精武路一片繁忙。几台勾机轰鸣着,将精武路上的几家鸭脖店夷为废墟,腾起几米高的尘土。

  随着大范围旧城改造,有80年历史、因出产鸭脖子而闻名的精武路,以及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都将面临拆迁。昔日车水马龙,如今拆迁正忙。根据规划,精武路片区将崛起一片高档商住区。



  精武路的拆迁,让武汉人对作为“城市名片”的鸭脖子深感担忧。“基地”没了,武汉鸭脖子会不会元气大伤,辉煌就此终结?

  对此,武汉精武鸭脖协会秘书长刘世平表示,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都很关注武汉鸭脖的命运。精武路搬迁对武汉鸭脖来说是一次转型升级的好机会,“拆迁是把双刃剑,武汉鸭脖子不能总围着几十平方米的小作坊转。”

  武汉鸭脖子的命运究竟如何,还有很多变数。

  截至1月27日,精武片区第三阶段的拆迁改造告一段落,自去年3月起开始的拆迁逐渐进入尾声。

  一条鸭脖路

  产值60亿带动10万人就业

  根据公告,精武路片区拆迁总面积415793平方米,作为武汉市市政府的储备用地,精武路将在2011年8月之前全部拆除,所有鸭脖子经营店也将全部搬迁。

  据负责规划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亢德芝介绍,精武片区实际改造范围20.17公顷,改造原因一是区内面貌和武汉商圈定位很不协调,另一个是该片区严重的交通堵塞。

  在鼎盛时期,1公里长的精武路上有大大小小100多家鸭脖子加工店。

  今年47岁的丁老二已经在精武路经营鸭脖近30年了。在他看来,鸭脖子之所以能成为武汉在国内外响当当的“名片”,根本原因是品质过硬。正宗的精武鸭脖,制作方法十分考究——用产自福建、四川等地的上等辣椒,外加陈皮、八角、党参、草果、桂皮、木香等十多种中药材经过近2个小时的煎煮成汤,再将本地土鸭鸭颈放入汤中卤制两个小时。同时,各店多数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

  武汉这座城市为何会和鸭脖子结缘?

  据祖孙四代都居住精武路的赵伯介绍,精武路真正与鸭脖子联系在一起是上世纪80年代末;1997年,武汉足球冲甲A,精武路与新华路体育场仅一路之隔,每天都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到该路上吃夜宵。此外,2002年6月,陶红主演,改编自武汉作家池莉原著《生活秀》的电影火爆全国,斩获多个大奖。武汉“鸭脖子”因此借光,风靡全国。

  鸭脖子对武汉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精武路为江汉区工商分局新华工商所管辖,所长刘世平说,如今已有40多家经营鸭脖子的中、大规模公司,年产值60多亿元。由于产业链条很长,拉动禽畜养殖、物流等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逾十万人。

  担忧“一拆就散”

  武汉鸭脖站在十字路口

  从汉口解放大道拐进精武路,鸭脖子的香味扑面袭来。对于在此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居民们来说,这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味道:香辣中混杂着清甜。

  位于精武路24号的杨张李鸭脖店是为数不多仍在坚守的店面。自从动迁后,生意大不如前,丁老二一下子闲了下来。

  这是他媳妇和两个妯娌一起办起的“家族企业”。丁老二说,鸭脖虽小,制作起来却很麻烦,进货、清洗、卤制、销售,通常需要四五个人。

  靠着这间鸭脖店生存的,还有丁老二的父母、小妹,一大家子11人。“平均下来每人每月有3000元收入,比在乡下打工好多了。”

  按照补偿标准,丁老二家200多平方米的店面可以获得120多万元的补偿,但他却表示,宁愿政府帮他找到一个能卖鸭脖子的地方——新址的铺租太贵。如今,精武路上的几十家鸭脖子都已经搬迁到仅一路之隔的解放大道上,但一间30多平方米的铺子月租就逾1万元。如果要盘下铺子,还需要3年92万元的转让费。面对这笔费用,大部分鸭脖店主不得不选择其他地段或者关门大吉。丁老二说,武汉鸭脖站在了十字路口。


不少鸭脖子商家搬到了新址继续卖鸭脖子,不过铺租惊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此前老通城、蔡林记等武汉名小吃“一拆就散”,令人扼腕。

  新“鸭脖一条街”

  商户在哪里,精武路就在哪里

  刘世平是精武路鸭脖发展壮大的见证者,也是武汉精武鸭脖协会秘书长。精武路拆迁,鸭脖会不会遭受重创?他却很淡定。



  他认为,鸭脖一条街拆迁是把双刃剑。“十多二十年前,人们围坐在路边啃鸭脖子可能还是一种时尚,但生活质量提高,谁还愿意在路边摊灰头土脸地吃鸭脖子?如今武汉鸭脖已从摆摊设点到开专卖店,从街边小作坊到专业化生产基地和现代工业园,从散装到礼品盒包装走进超市,从精武路辐射到全国乃至走出国门。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武汉的鸭脖子不可能总是围着十多平方米的小作坊转,那样没出路。要做大做强,就要把规模、环境、品质等提上去。拆迁也是逼着一些企业‘置之死地而后生’,让他们转型升级,寻找出路。同时,淘汰一部分经营能力不强,经营环境不过关的店,优胜劣汰。”

  在他看来,精武路拆迁对武汉鸭脖产业有一定影响,但武汉鸭脖已经在国内形成了品牌,不会随拆迁而失去。他透露,武汉市政府正准备在解放大道建设一条以武汉鸭脖为主打产品,包括热干面、豆皮、汤包在内的武汉特色小吃一条街,重新集聚人气。

  武汉精武松林鸭脖是最早从精武路搬到解放大道安家的鸭脖企业。董事长王松林告诉记者,新址铺租不菲,一间店面月租在1万元以上。因刚搬来两周,生意比在精武路时略差些,但对于将解放大道打造成新的“鸭脖一条街”他有信心。“商户在哪里,精武路就会在哪里,精武鸭脖就在哪里。”

  回迁不易

  或再建一个精武鸭脖城

  王松林表示,希望精武路改造完毕后再回迁回去。但刘世平坦言,这个可能性不大。

  亢德芝表示,精武片区的具体开发规划目前尚未出炉,但该片区无疑是当前武汉开发价值最大的商业旺地之一。将来不论开发成商住区还是商业区,前景都不可限量,鸭脖子退出精武片区是必然的。

  小小的鸭脖子,牵动着各方的心。武汉市民俗文化专家刘谦定认为,从保护角度看,拆迁后的精武路,至少应在原址修建几家精武鸭脖的总店。武汉市江汉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非常重视精武鸭脖的发展,会对其以保护和扶持,绝不会让这张武汉的名片消失,将来可能会建一个精武鸭脖城。

  根据拆迁计划,今年4月前,该片拆迁完毕,移交后将被挂牌拍卖。根据规划要点,未来精武片区将开发成一个融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居住、中小学用地等为一体的高档商住区。在交通方面,原来的精武路将从一条不足5米宽的小巷,拓成双向四车道道路。今后外地游客购买正宗鸭脖子,将不用再为交通问题烦忧了。

  没有了“根据地”,武汉鸭脖的命运如何?几年后,中国游客还能记起武汉的鸭脖吗?所有的人都等待着答案。但谜底,可能要三五年后才能揭晓。

  链接

  汉正街也要搬

  一同面临被拆命运的不止精武片区。曾经闻名中国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近期也进行整体搬迁改造。武汉市硚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拥堵、火灾等问题日渐凸显,武汉市将用三五年时间对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进行改造。预计投入400亿元完成工程,今年启动12个地块拆迁工作,2014年底之前完成19宗地块的拆迁,同时兴建20万平方米的商业和公共建筑,将汉正街改造成集商贸、商业、金融、旅游等多种商业形态于一体的高端商业中心。

  当前,武汉正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全市5000多个建设工地遍地开花。近日,刚从市长一职履任武汉市委书记的阮成发在和人大代表们座谈明确表示,城市建设不会停止。

  据媒体报道,阮成发说:“我知道,在网络上有人叫我‘满城挖’——‘十一五’在城区挖,‘十二五’还要挖到远城区去。”“我理解市民的感受。但是,事隔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对不住市民。对这座城市负责,我就必须这样做。”肖欢欢
俺是少数不爱鸭脖子的武汉人:D
我忘了 发表于 2011-2-22 10:29

我也是。
说了半天就是一个关键,你这点毛毛雨政府看不上

对于传统小吃的所谓产业升级和工业化,我就一个动作:呸!
精武鸭脖没吃过,喜欢吃周黑鸭。
我忘了 发表于 2011-2-22 10:29


    me too
喜欢绝味鸭脖,很辣很带劲
很多城市都有这种问题
城市的发展冲击了传统手工行业
迫使他们分崩离析。
福州的桶街、南后街都是。
ppkshock 发表于 2011-2-22 11:21
房地产……
那条稀烂的马路还杵在市中心简直就是二十一世纪城市建设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