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问题奶粉 三鹿能否上市生变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0:48:19
2008年09月13日09:38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刘翼

  “出了这样的事情,IPO也做不成了。”对于三鹿的“结石”奶粉事件,上海某券商的投行部总经理认为。

  另一投行资深人士则认为,还要看官方的结论,如果官方认定属于重大安全事故,即便是此次风波能平息下去,那么实现IPO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2007年10月,三鹿集团高管曾表示,希望尽快实现上市。此前业界也认为,三鹿也有望最早在2008年在A股上市。

  还未聘请保荐人

  经过四年谈判,2005年12月,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就以8.64亿元的价格认购了石家庄三鹿集团43%的股份。

  当时,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外资对中国乳品行业的最大一笔投资。但此次事件,或将导致该笔投资成为最失败的乳业投资案例。原因很简单,此次事件已经对三鹿品牌形成严重的打击。另外,如果三鹿上市面临绝境,战略投资者将难以退出。截至目前,尚未见恒天然集团发表对问题奶粉事件的任何看法。

  当时,三鹿集团副董事长刘承德就明确表示,三鹿与恒天然合作的目标之一就是推进合资公司上市。据了解,在三鹿和恒天然的协议中,明确规定将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地点上市。

  而在三鹿成功引进恒天然集团后,随即启动了上市计划。

  2007年10月,三鹿集团行政副总经理张振岭曾对媒体透露,三鹿集团已经着手开展上市计划,并成立了负责推进上市的工作小组,正在抓紧制定上市时间表和上市地点,并争取于2008年完成上市工作,以便在竞争中争取主动。

  今年年初,还一度传出三鹿将登陆A股的传闻。

  "三鹿并未聘请保荐人,某家券商一直在跟踪这个项目,但并未签订协议。也谈不上向证监会递交材料。"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前,三鹿上市仅仅也是属于筹划阶段。

  如何面对发审委?

  三鹿希望在既有的品牌影响力下,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并联合外资的实力向高端奶粉市场进军,加速市场扩张步伐。公司制定的发展蓝图是:到2010年,确保配方奶粉的市场地位,力争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产销量实现全国第一,液态奶和乳饮料进入三甲。

  但突如其来的安全事故,让三鹿集团陷入了危机中。“这样的事故,属于硬伤,即便三鹿集团使公众重新相信他的奶粉是安全的,将来如何面对发审委都还是问题。”上海某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幸亏现在没上市,如果是上市公司,三鹿还将要对投资者负责。”上述人士补充说。

  “此类事件发生在三鹿身上,而不是国内其他一线乳业老大,说明三鹿在质量监测、内控管理上都有严重的漏洞。”上海某券商食品行业研究员认为。“相反,如果是上市公司发生类似的事情,股价肯定要连续跌停,投资者将血本无归。”

  另据记者了解,三鹿内部员工也认购了相当的公司内部股份,员工们翘首以待三鹿能够早日上市,但未曾预想,三鹿也会发生如此严重的质量事故。

  “三鹿事件已经让我们对国内的食品企业不寒而栗,以后再做项目的时候,尽量不接食品行业。”某投行人士感慨说。

  截至目前,除了已经上市的光明、伊利、蒙牛之外,三鹿、完达山以及太子奶都有各自的融资需求,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上市计划。2008年09月13日09:38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刘翼

  “出了这样的事情,IPO也做不成了。”对于三鹿的“结石”奶粉事件,上海某券商的投行部总经理认为。

  另一投行资深人士则认为,还要看官方的结论,如果官方认定属于重大安全事故,即便是此次风波能平息下去,那么实现IPO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2007年10月,三鹿集团高管曾表示,希望尽快实现上市。此前业界也认为,三鹿也有望最早在2008年在A股上市。

  还未聘请保荐人

  经过四年谈判,2005年12月,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就以8.64亿元的价格认购了石家庄三鹿集团43%的股份。

  当时,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外资对中国乳品行业的最大一笔投资。但此次事件,或将导致该笔投资成为最失败的乳业投资案例。原因很简单,此次事件已经对三鹿品牌形成严重的打击。另外,如果三鹿上市面临绝境,战略投资者将难以退出。截至目前,尚未见恒天然集团发表对问题奶粉事件的任何看法。

  当时,三鹿集团副董事长刘承德就明确表示,三鹿与恒天然合作的目标之一就是推进合资公司上市。据了解,在三鹿和恒天然的协议中,明确规定将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地点上市。

  而在三鹿成功引进恒天然集团后,随即启动了上市计划。

  2007年10月,三鹿集团行政副总经理张振岭曾对媒体透露,三鹿集团已经着手开展上市计划,并成立了负责推进上市的工作小组,正在抓紧制定上市时间表和上市地点,并争取于2008年完成上市工作,以便在竞争中争取主动。

  今年年初,还一度传出三鹿将登陆A股的传闻。

  "三鹿并未聘请保荐人,某家券商一直在跟踪这个项目,但并未签订协议。也谈不上向证监会递交材料。"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前,三鹿上市仅仅也是属于筹划阶段。

  如何面对发审委?

  三鹿希望在既有的品牌影响力下,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并联合外资的实力向高端奶粉市场进军,加速市场扩张步伐。公司制定的发展蓝图是:到2010年,确保配方奶粉的市场地位,力争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产销量实现全国第一,液态奶和乳饮料进入三甲。

  但突如其来的安全事故,让三鹿集团陷入了危机中。“这样的事故,属于硬伤,即便三鹿集团使公众重新相信他的奶粉是安全的,将来如何面对发审委都还是问题。”上海某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幸亏现在没上市,如果是上市公司,三鹿还将要对投资者负责。”上述人士补充说。

  “此类事件发生在三鹿身上,而不是国内其他一线乳业老大,说明三鹿在质量监测、内控管理上都有严重的漏洞。”上海某券商食品行业研究员认为。“相反,如果是上市公司发生类似的事情,股价肯定要连续跌停,投资者将血本无归。”

  另据记者了解,三鹿内部员工也认购了相当的公司内部股份,员工们翘首以待三鹿能够早日上市,但未曾预想,三鹿也会发生如此严重的质量事故。

  “三鹿事件已经让我们对国内的食品企业不寒而栗,以后再做项目的时候,尽量不接食品行业。”某投行人士感慨说。

  截至目前,除了已经上市的光明、伊利、蒙牛之外,三鹿、完达山以及太子奶都有各自的融资需求,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上市计划。
三鹿肯定会受到重创,一旦外资撤退的话,就会推倒国内乳业的多米诺骨牌。考虑到三鹿在国内奶粉行业占到近20%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引起几大巨头的争抢。但是各方落井下石的机会可能并不大,因为三鹿的乳品收购渠道加上自身的牧场,是非常有内在价值的资源。如果光明能够收购三鹿,或者持有三鹿较大比例的股份,就能迅速扭转在与蒙牛和伊利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反之,如果蒙牛和伊利能够控制三鹿,将再度提高对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光明在乳品行业要翻身就几乎不太可能了。
关键是三鹿处理这个危机的态度不对,这种情况下勇于承担错误,留个光明磊落的全尸也好,否则将来死得太难看了。

身为石家庄人,觉得也很悲哀,几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啊。
就国内这样混乱的舆论环境,换谁也都是先按着再说。

幸亏没上市,不然真能血本无归。
上毛市

抓人!
封产!
逐市!
下牌!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9-13 22:40 发表
三鹿肯定会受到重创,一旦外资撤退的话,就会推倒国内乳业的多米诺骨牌。考虑到三鹿在国内奶粉行业占到近20%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引起几大巨头的争抢。但是各方落井下石的机会可能并不大,因为三鹿的乳品收购渠道加上自 ...

三鹿事件处理不好恐怕会让国内整个乳制品行业受重创,目前奶粉是国内乳制品行业利润最高的产品,三鹿事件的爆发会严重影响公众对中国奶粉的信任度。

以光明目前的经营状况,恐怕即使收购了三鹿也难以扭转对蒙牛、伊利的劣势。光明应该扬长避短,坚持差异化经营,主打巴氏奶产品
呵呵
三鹿的问题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是这么多年以来
一切想钱看的必然结果!
上市什么的
该上的一定会上
我们这些老百姓说什么都没用
大家安啦
可以预计以后国内奶粉广告,肯定是“喝放心奶”,"N年荣誉保证“,”国际质量检测标准“,然后摄像机对着工厂的先进检测设备一阵狂拍。
原帖由 梁大牙 于 2008-9-14 10:30 发表

三鹿事件处理不好恐怕会让国内整个乳制品行业受重创,目前奶粉是国内乳制品行业利润最高的产品,三鹿事件的爆发会严重影响公众对中国奶粉的信任度。

以光明目前的经营状况,恐怕即使收购了三鹿也难以扭转对蒙牛 ...

至于光明的战略嘛,我比你们任何人都清楚,因为我是直接参与者
由于涉及商业机密,我在这里只能提醒你们一句,光明是一家多元化的食品企业,并不局限于液体乳品上……
三鹿现在不管怎么处理都融资贴牌算了。。。。。。这个牌子要想站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问题,他贴牌对手对说:这是那家掺毒药的厂代工的........
就算他贴S26,你敢买?
贴牌没有这么简单。你去问楼主吧
再怎么复杂对手也能拿原厂掺毒药说事.
上市就别想了,100%没戏,三鹿要考虑的是如何生存下去。

不过这种无良企业,还是尽快死掉的好,可怜了三鹿数千职工,他们恐怕要骂高层领导八辈了:L
原帖由 梁大牙 于 2008-9-14 10:30 发表

三鹿事件处理不好恐怕会让国内整个乳制品行业受重创,目前奶粉是国内乳制品行业利润最高的产品,三鹿事件的爆发会严重影响公众对中国奶粉的信任度。

以光明目前的经营状况,恐怕即使收购了三鹿也难以扭转对蒙牛 ...

我说得没错吧:
中新网9月16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国家质检总局近日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氯氰胺含量专项检查。阶段性检查结果显示,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这种企业也能上市?
原帖由 gzxys 于 2008-9-17 10:50 发表
这种企业也能上市?



为什么不能

要是他们添加剂少放些,不就上来

:$ ;P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9-13 22:40 发表
三鹿肯定会受到重创,一旦外资撤退的话,就会推倒国内乳业的多米诺骨牌。考虑到三鹿在国内奶粉行业占到近20%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引起几大巨头的争抢。但是各方落井下石的机会可能并不大,因为三鹿的乳品收购渠道加上自 ...

我倒觉得,外资的大范围撤资不太可能。现在的问题的三鹿的名声已经彻底臭了,包括光明在内的其他几家,如果要收三鹿,都先要把这些资产“漂清”才行,这中间的公关处理不当三鹿的资产可能成为“毒丸”,被对手拿来当攻击质量问题的话柄。所以,不管哪家,想吃三鹿也要等上一段时间,可能要一两年甚至更久。
原帖由 tulipe 于 2008-9-17 12:52 发表

我倒觉得,外资的大范围撤资不太可能。现在的问题的三鹿的名声已经彻底臭了,包括光明在内的其他几家,如果要收三鹿,都先要把这些资产“漂清”才行,这中间的公关处理不当三鹿的资产可能成为“毒丸”,被对手拿来 ...

还是缺乏做生意的眼光啊……

当年恒天投资三鹿的43%股份也就相当于8.64亿人民币,恒天要投主要不是在乎在三鹿的直接投资回报,而在于:第一,投资一家国内企业在中国搞牧场会容易很多;第二,绑定下家可以消化不少配方奶当中需要的进口大包装奶粉;第三,利用在中国的渠道销售如安怡、安满、安佳奶油等高端产品。

因此,如果光明对三鹿的牧场和市场渠道感兴趣是可以操作的,例如和恒天进行换股,然后对三鹿5%的自然人股东进行现金收购,于是可以得到48%的股份,然后迫使三鹿职工持股会吐出一点股份来。对于恒天而言,用光明的销售渠道交换三鹿的销售渠道,从而把恒天的高端产品纳入光明的代理渠道。于是,光明在乳业方面得到了一家世界级合作伙伴,恒天在中国也得到了更好的高端产品销售渠道。
至于品牌嘛,三鹿当然是不能再用了,关键是牧场这些不动产,以及渠道资源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9-17 13:39 发表

还是缺乏做生意的眼光啊……

当年恒天投资三鹿的43%股份也就相当于8.64亿人民币,恒天要投主要不是在乎在三鹿的直接投资回报,而在于:第一,投资一家国内企业在中国搞牧场会容易很多;第二,绑定下家可以消化不 ...

还是老兄分析得透彻。
不过,蒙牛和伊利不会让光明这么轻松地吃下三鹿吧?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9-17 13:39 发表

还是缺乏做生意的眼光啊……

当年恒天投资三鹿的43%股份也就相当于8.64亿人民币,恒天要投主要不是在乎在三鹿的直接投资回报,而在于:第一,投资一家国内企业在中国搞牧场会容易很多;第二,绑定下家可以消化不 ...
是办法,可操作上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控制能力,很难啊,当然,三鹿的价回很低,划得来.
原帖由 f22 于 2008-9-17 14:42 发表
是办法,可操作上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控制能力,很难啊,当然,三鹿的价回很低,划得来.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三鹿称,接到市政府通知让他们停止为消费者报销体检费和交通费了。我觉得,当地政府这样做,说明他们很可能在准备让三鹿破产了。
现在体检应该是免费了
原帖由 tulipe 于 2008-9-18 13:11 发表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三鹿称,接到市政府通知让他们停止为消费者报销体检费和交通费了。我觉得,当地政府这样做,说明他们很可能在准备让三鹿破产了。

中国的事情都是稀奇古怪的,“破产”关键后面跟着“保护”两个字,对于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而言也是一样的。保护谁的利益?当然首现是保护员工和债权人的利益。股东通常都希望债务重组,而不是破产清偿,更何况三鹿最大的股东是职工持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