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不归:孝道养老与国家责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4:01:39
胡不归
  这个春节,因为我不想去凑春运那个热闹,就留在深圳了。一直盼着我回老家过年的老父亲,在电话的那一端虽然对我的决定表示理解和赞成,但我也分明听出了他话语中的遗憾。我对春节这种习俗,近年来益发感觉无趣甚或有点儿厌恶了。对于我来说,春节最大的好处不过是有几天假期而已,但与中国传统的孝道联系起来,却凭空让人多出了一分压力来。
  父亲是内地一个小城市的退休公务员,尽管退休金不多,每月两千多元,但供他养老是足够的,他也从来不找我要钱,给他,他也要硬给你塞回来。他所要求的,只是能和儿孙们相聚一下,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确实也是一种很温馨的场景。这种亲情的表达,恐怕应该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真谛吧。
  然而,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孝道却远远不止这层含义,孝道往往是与经济联系在一起的。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种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观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几千年来,中国老人的晚年,一直都是靠子女来供养的,所以才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些传统教育的教材例子。在今天的中国,像我父亲这样靠退休金过日子的,虽说在城镇中为数不少,但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就不具备普遍意义了。我国的一个国情是,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老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城镇,而农村养老保障目前覆盖人群范围之窄、水平之低,令人难以想象。记得一年多前曾有一则新闻,某地的农村养老账户终于建立起来了,人手一本养老存折,可谓国家养老体系建设的一大突破,可是,每月打到账户上的养老金是多少呢?3元!没错,就是这么多,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这点儿钱连两斤大米都买不到,你还指望老人靠它来过一个月的日子?我不知道今天,那里的农民养老账户里每月会不会多出几个钱来,即使翻上几十倍,又能如何呢?这个号称国内最牛的养老金,不过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一个缩影罢了,据专家预测,我国正步入一个老龄化社会,到2015年,中国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5%,到2030年,这一比例升至24%,而我们的养老体系的现状和前景,却是相当不乐观,至今,中国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依然如千百年来一样,要靠子女赡养。
  所以,就有人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养老机制,他们认为,在目前的现实下,养老全靠政府是不现实的,要与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政府需要投入,儿女也要尽孝,这种尽孝可不是陪老人下下棋打打牌或者常回家看看就可以了的,而是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赡养老人。要提倡“养儿防老”度过这个阶段,坚持到政府能够负起责任的时候。这就是中国特色。
  中国的问题往往就是这样,你给他讲惯例,他给你讲国情,姑且不谈这个,就算中国的国情是需要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特色吧,问题是,哪年哪月才是政府能负得起这个责任的时候呢?中国建立完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呼吁,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甚至不止一二十年了,这么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居于世界前列,骄傲的 GDP可是一直在噌噌地往上涨,税收的增长更是一马当先,国家财政收入也过了8万亿……可是,我们的养老体系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就不免令人困惑了,那么多钱都到哪儿去了?
  其实,从一些社会现象来看,我们就不难明白,养老体制的建立完善为什么如此蜗行了。有人大代表说,政府在两件事情上办事效率最高,一是给公务员加工资,一是收税。而关系到民生的项目,就往往只能无休止地研究下去了。我上次回老家,父亲就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加工资了,他的退休金从两千涨到两千五。尽管他还有些愤愤不平,说年轻的在职公务员比他拿的多涨的幅度也大,我说:“你老人家就知足了吧,比起我那几个早年下岗现在还在给人打工的姨夫,你不知好多少倍呢。你好歹还有退休金,看病还可以报销啊。”这件小事也许能说明政府对待不同群体的不同态度。既得利益者为自己办事,效率当然高了。另一方面,国家税收增长是够快,国家财政收入也确实惊人,但也架不住那么多吃财政饭的人要养啊,还有,我们那么多动辄几百上千亿的形象工程,不需要钱吗?从这些角度来看,规劝民众在养老这个问题上稍安勿躁,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了。
  但老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于是,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可以发挥作用了。这可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事情,它最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替政府纾缓经济上的压力。道理很简单,老人有儿女养了,国家岂不是可以大大地松口气。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当今社会为什么那么卖力地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当年的全民齐唱《常回家看看》到今天的《弟子规》、《三字经》大行其道,与其说是民众的自发行为,我却从中看见了一只无形的引导的手。就在上个月,江苏甚至制定了法律,老人可以起诉不回家看望自己的儿女,至于赡养官司,这些年更是多了去了。当我们在谴责那些不孝儿女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国家和社会肩上的责任呢?也是在上个月,孔子的雕像竖在了天安门广场东侧,孔老夫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可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渊源啊,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其中的良苦用心颇令人玩味。
  孝道文化当然有它的合理成分,因为亲情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性,子欲养而亲不在,对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来说固然是种极大的遗憾,但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在养老问题上,一方面长期欠账,一方面强调孝道,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政府想推卸责任的怀疑与联想。但愿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事实上,现在的年轻人,能不啃老已经不错了,把本该由国家和社会承担的重负加在他们稚嫩的肩膀上,是绝对谈不上社会的进步的,另一方面,养老双轨制等旧的体系迟迟不能化解困局,更难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这个春节很快就要过去了,从春晚的歌舞升平中醒过来,依然得面对现实的生活。到了晚上,窗外还会不时地传来礼花巨大的声响,在深圳这个禁止放鞭炮的城市,春节这几天的晚上,我都被这种传统文化的声响搞得难以入睡。不知道假如深圳市政府提倡放鞭炮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时,那该是一个怎样喧闹的、硝烟弥漫的世界?但鞭炮声还是令我动了思乡之情,我想,过段日子还是要回老家看看父亲的,尽管不用给他带去养老金。

http://www.ckxx.info/focus/focus_2011-2-9_40224/胡不归
  这个春节,因为我不想去凑春运那个热闹,就留在深圳了。一直盼着我回老家过年的老父亲,在电话的那一端虽然对我的决定表示理解和赞成,但我也分明听出了他话语中的遗憾。我对春节这种习俗,近年来益发感觉无趣甚或有点儿厌恶了。对于我来说,春节最大的好处不过是有几天假期而已,但与中国传统的孝道联系起来,却凭空让人多出了一分压力来。
  父亲是内地一个小城市的退休公务员,尽管退休金不多,每月两千多元,但供他养老是足够的,他也从来不找我要钱,给他,他也要硬给你塞回来。他所要求的,只是能和儿孙们相聚一下,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确实也是一种很温馨的场景。这种亲情的表达,恐怕应该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真谛吧。
  然而,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孝道却远远不止这层含义,孝道往往是与经济联系在一起的。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种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观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几千年来,中国老人的晚年,一直都是靠子女来供养的,所以才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些传统教育的教材例子。在今天的中国,像我父亲这样靠退休金过日子的,虽说在城镇中为数不少,但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就不具备普遍意义了。我国的一个国情是,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老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城镇,而农村养老保障目前覆盖人群范围之窄、水平之低,令人难以想象。记得一年多前曾有一则新闻,某地的农村养老账户终于建立起来了,人手一本养老存折,可谓国家养老体系建设的一大突破,可是,每月打到账户上的养老金是多少呢?3元!没错,就是这么多,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这点儿钱连两斤大米都买不到,你还指望老人靠它来过一个月的日子?我不知道今天,那里的农民养老账户里每月会不会多出几个钱来,即使翻上几十倍,又能如何呢?这个号称国内最牛的养老金,不过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一个缩影罢了,据专家预测,我国正步入一个老龄化社会,到2015年,中国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5%,到2030年,这一比例升至24%,而我们的养老体系的现状和前景,却是相当不乐观,至今,中国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依然如千百年来一样,要靠子女赡养。
  所以,就有人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养老机制,他们认为,在目前的现实下,养老全靠政府是不现实的,要与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政府需要投入,儿女也要尽孝,这种尽孝可不是陪老人下下棋打打牌或者常回家看看就可以了的,而是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赡养老人。要提倡“养儿防老”度过这个阶段,坚持到政府能够负起责任的时候。这就是中国特色。
  中国的问题往往就是这样,你给他讲惯例,他给你讲国情,姑且不谈这个,就算中国的国情是需要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特色吧,问题是,哪年哪月才是政府能负得起这个责任的时候呢?中国建立完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呼吁,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甚至不止一二十年了,这么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居于世界前列,骄傲的 GDP可是一直在噌噌地往上涨,税收的增长更是一马当先,国家财政收入也过了8万亿……可是,我们的养老体系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就不免令人困惑了,那么多钱都到哪儿去了?
  其实,从一些社会现象来看,我们就不难明白,养老体制的建立完善为什么如此蜗行了。有人大代表说,政府在两件事情上办事效率最高,一是给公务员加工资,一是收税。而关系到民生的项目,就往往只能无休止地研究下去了。我上次回老家,父亲就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加工资了,他的退休金从两千涨到两千五。尽管他还有些愤愤不平,说年轻的在职公务员比他拿的多涨的幅度也大,我说:“你老人家就知足了吧,比起我那几个早年下岗现在还在给人打工的姨夫,你不知好多少倍呢。你好歹还有退休金,看病还可以报销啊。”这件小事也许能说明政府对待不同群体的不同态度。既得利益者为自己办事,效率当然高了。另一方面,国家税收增长是够快,国家财政收入也确实惊人,但也架不住那么多吃财政饭的人要养啊,还有,我们那么多动辄几百上千亿的形象工程,不需要钱吗?从这些角度来看,规劝民众在养老这个问题上稍安勿躁,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了。
  但老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于是,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可以发挥作用了。这可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事情,它最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替政府纾缓经济上的压力。道理很简单,老人有儿女养了,国家岂不是可以大大地松口气。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当今社会为什么那么卖力地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当年的全民齐唱《常回家看看》到今天的《弟子规》、《三字经》大行其道,与其说是民众的自发行为,我却从中看见了一只无形的引导的手。就在上个月,江苏甚至制定了法律,老人可以起诉不回家看望自己的儿女,至于赡养官司,这些年更是多了去了。当我们在谴责那些不孝儿女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国家和社会肩上的责任呢?也是在上个月,孔子的雕像竖在了天安门广场东侧,孔老夫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可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渊源啊,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其中的良苦用心颇令人玩味。
  孝道文化当然有它的合理成分,因为亲情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性,子欲养而亲不在,对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来说固然是种极大的遗憾,但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在养老问题上,一方面长期欠账,一方面强调孝道,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政府想推卸责任的怀疑与联想。但愿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事实上,现在的年轻人,能不啃老已经不错了,把本该由国家和社会承担的重负加在他们稚嫩的肩膀上,是绝对谈不上社会的进步的,另一方面,养老双轨制等旧的体系迟迟不能化解困局,更难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这个春节很快就要过去了,从春晚的歌舞升平中醒过来,依然得面对现实的生活。到了晚上,窗外还会不时地传来礼花巨大的声响,在深圳这个禁止放鞭炮的城市,春节这几天的晚上,我都被这种传统文化的声响搞得难以入睡。不知道假如深圳市政府提倡放鞭炮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时,那该是一个怎样喧闹的、硝烟弥漫的世界?但鞭炮声还是令我动了思乡之情,我想,过段日子还是要回老家看看父亲的,尽管不用给他带去养老金。

http://www.ckxx.info/focus/focus_2011-2-9_40224/
中国的问题往往就是这样,你给他讲惯例,他给你讲国情
ZF的钱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就跟有的人认为保险公司赔你的钱也是天上跟林妹妹一样掉下来的)
孝道养老跟国家养老,从本质上说,从整体上说是一回事。被养的对象是老人,
养的主题是他们的下一代。问题并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