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9:30:23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2011年01月21日  来源:《求是》     160年前即1851年的1月11日,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在广西转战了近一年半时间。1852年6月,杨秀清率军冲出蓑衣渡,进入湖南。入湘后的太平军,如蛟龙入海,立刻翻起巨浪。太平军所向披靡,连克永明、益阳、岳阳、武昌。从武昌出发进军金陵,太平军万船齐发,又有陆师夹江而行,号称50万大军。太平军自武昌经安徽、江西,直抵金陵,势如破竹,清军无力招架。虽然南京城高墙厚,也只用了十天时间就被攻破。太平军发展如此之快,战斗力如此之强,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一个坚强廉洁的领导班子。太平军的领袖们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良好的作风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然而这样一个领导班子在进城之后就迅速蜕化,最终导致天京政权的败亡,这其中的原因与教训是很值得我们深刻总结并引以为戒的。

  过早建都丧失锐气。1853年3月20日,太平军攻克南京,3月29日,杨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遂决定建都于南京,并改南京为天京。建都问题,历来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政治问题。太平军攻占武昌时,就存在着去向问题,北进河南则威胁清京,东下金陵则有可能形成割据局面。如今太平军已顺利攻占南京,同样又存在着去向问题。如果以南京为根据地,然后向北发兵,把战略重点放在推翻清王朝上,这样的话,太平军就应集中精锐部队及最有权威的将领进入河南、河北、山东,兵锋直指清廷,这当是太平军攻占南京的战略抉择之一。如果过早在南京建都,太平军必然以保卫天京的安全为目的来部署一切兵力,革命的进攻阶段就会停顿下来,锐气就会减退。因此,在南京建都实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而这却是出自洪秀全、杨秀清的意愿。太平军离开广西之后,便有“取金陵为本”之议。杨秀清认为只要占领了南京,即使成不了事,也可占领黄河以南。洪秀全则多次称南京为“小天堂”,把“小天堂”作为奋斗的目标。可见,在建都问题上,洪、杨都有偏安和及早享受的思想。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战争中,尤其是在革命战争中,在没有获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之前,迅速行动是一个基本规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73页)占领南京当然不是决定性的胜利。洪秀全、杨秀清们理应略作休整之后,迅速行动起来,率主力部队越过长江,乘清军已如惊弓之鸟之际,向江北推进。时值三月,天气转暖,士兵生活容易适应,加上皖北、山东饥民甚多,太平军一到,饥民相率加入太平军,形势当会有重大发展。建都天京之所以是失策的,是因清政府还未推翻,革命的历程正急速地向前发展之时,突然停止了脚步,这就给清廷留下极大的喘息机会。清军在惊魂稍定之后重整旗鼓,很快在南京城外扎下了江南大营,使太平军的作战部署不得不以护卫天京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太平军战略上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由于贪图安逸而逐渐丧失了革命锐志。

  农民阶级有先天局限。太平天国起义带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农民阶级的分散性、守旧性,以及眼光短浅等毛病,在太平军中都有突出表现。许多太平军将士参加革命都是出于生活所迫,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地位。用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的话说,当时太平军将领号召“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可以“同家食饭”。这和旧式农民起义者的动机是一致的。许多太平军将士在参加革命队伍时,就是抱着当将军、当丞相、当夫人的目的来的。太平军将领也用这些来鼓动士兵英勇作战。如洪秀全在永安突围时,号召“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妖”,因为这样做了,就能“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这样的许愿在杨秀清发布的布告中也出现过。为了达到这些不太清晰的目标,他们作战非常勇敢,作出很大的牺牲。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最终总是归于失败,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的局限。

  正是因为这样,历史上再高明的农民领袖也只能按照封建国家的轨道行事。洪秀全本来是要建立一个新朝代新国家,但在永安封王时连一个合适的名称也找不到,只好“姑从凡间歪例”,把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都封王,称为王爷,并相应地制订《太平礼制》来规定各级官员的尊卑和特权。洪秀全还在《天父诗》中公开宣扬封建道德中的三纲五常,说什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臣错无主错”。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政权形式一经沿着封建政权的轨道走下去,性质就变了,领导人的思想就变了,对革命事业就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神权左右皇权导致核心矛盾。历代农民起义常有披着宗教外衣,即以神的意志和形式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如张角以太平道为号召,朱元璋信奉白莲教等等。但当这些宗教组织演化成农民起义,特别是建立了农民政权,或农民起义领袖称王称帝之后,一般都放弃宗教组织,专心进行夺取政权或发展革命势力的斗争,如朱元璋称帝之后,立即取缔白莲教,禁止其活动。而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教权就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洪秀全既是拜上帝教的教主,又是太平天国的天王。作为教主,他虽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却失去替天父、天兄传言的权利。金田起义前,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认。杨秀清作为天父的代言人,可以随时制约洪秀全。洪秀全作为天王,却没有实际权力。这就使杨秀清的权力过大,造成洪秀全权力不能集中的局面。其实,洪秀全并不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假若在金田起义或永安封王时就取消拜上帝教,一切按新建立的组织行使职能,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资格就自然消失了,洪秀全作为天王的权力就能集中。由于王权和神权并行,神权实际上又高于王权,而神权又落在大臣杨秀清手中,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而这两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

  天京事变后,由于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又在事变中被韦昌辉所杀。所谓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太平天国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宗教的第一句话就是谎话;宗教一开头向我们说明某种人的事物的时候,不就把这种事物说成某种超人的、神的事物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648页)洪秀全向教徒灌输的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而今天父代言人被人家袭杀时并没有显示出这些权能,人们自然不会和先前一样,虔诚地去信所谓的皇上帝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导致分散主义滋生,使太平天国一步一步走向低谷,难有回天之力。

  腐败从根本上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太平天国的腐败是和建都天京同时产生的。尽管洪秀全曾经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以强凌弱、尔虞我诈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他这些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捡来的货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没有深化,也没有消化。洪秀全很难把这些平等思想付诸实践,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即《太平礼制》所规定的等级来规定自己所应该享受的待遇和特权。

  洪秀全、杨秀清占据南京以后,便以为可以立国,把享受和特权放在首要地位。洪秀全改两江总督府为天王府,尽其奢华营造天王府。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东王府也是穷极工巧,骋心悦目。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就大造王府,广选后妃,洪秀全的后妃竟达88人之多。洪秀全、杨秀清住进王宫,作为农民领袖本是司空见惯的通病。问题是天王府不是当作指挥革命战争的中心,而是行使特权的神圣无比的宫殿。朝天门外大书曰:“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中云。”而在木牌楼上则书有“天子万年”、“太平一统”。一个“止行”诏,洪秀全就把自己和众位大臣隔开了。当年同生死共患难的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都不能随意出入天王府。昔日的兄弟今日的丞相们,临朝时,也只好站在朝门外列队,对洪秀全不能仰视,否则就有杀身之祸。洪秀全俨然已成为“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的封建皇帝。

  杨秀清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农民起义领袖,不论是指挥战争,还是组织政府,他都有许多建树,为太平天国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建都南京后,杨秀清的封建特权恶性膨胀。一到南京,他就建起了高大的王府,三年多的时间,从不出南京城一步,但在城里则为统治一切的全权主宰。所有军国大事仅与东殿尚书侯谦芳、李寿春等一二人计议,严重脱离群众,加之作风极度张扬,每次出门都盛陈仪仗,不知自忌,甚至用代“天父下凡”来惩罚洪秀全,最后更是发展到“逼封万岁”。为了显示特权,杨秀清还设立各种酷刑,如鞭打、枷杖、斩首、五马分尸等,连韦昌辉、秦日纲、黄玉昆等一些高级将领都被他杖责过。杨秀清的骄横,造成他和诸多朝臣的积怨,也导致洪秀全的不满,终于酿成了一场灾难——天京事变: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和太平军精兵两万多人被韦昌辉滥杀。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回到天京,受到天京军民的热烈欢迎,满朝同举石达开提理政务。可洪秀全却对石达开大生疑忌,重用自己的兄弟安福二王,以牵制“翼王”,并有“阴图戕害之意”。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率20万精兵远离天京。经过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虽经陈玉成、李秀成等后期太平天国名将的努力,军事上稍有起色,但终究缺乏回天之力,最后一步一步走向失败。

  当然,太平天国失败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互相勾结起来,残酷镇压太平天国等。需要明确的是,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它对近代中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它最早实践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是中国近代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义和团、辛亥革命等构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几个高潮。另外,它主张对外开放、发展本国商业和对外贸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苏双碧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1-21/2803479.shtml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2011年01月21日  来源:《求是》     160年前即1851年的1月11日,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在广西转战了近一年半时间。1852年6月,杨秀清率军冲出蓑衣渡,进入湖南。入湘后的太平军,如蛟龙入海,立刻翻起巨浪。太平军所向披靡,连克永明、益阳、岳阳、武昌。从武昌出发进军金陵,太平军万船齐发,又有陆师夹江而行,号称50万大军。太平军自武昌经安徽、江西,直抵金陵,势如破竹,清军无力招架。虽然南京城高墙厚,也只用了十天时间就被攻破。太平军发展如此之快,战斗力如此之强,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一个坚强廉洁的领导班子。太平军的领袖们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良好的作风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然而这样一个领导班子在进城之后就迅速蜕化,最终导致天京政权的败亡,这其中的原因与教训是很值得我们深刻总结并引以为戒的。

  过早建都丧失锐气。1853年3月20日,太平军攻克南京,3月29日,杨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遂决定建都于南京,并改南京为天京。建都问题,历来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政治问题。太平军攻占武昌时,就存在着去向问题,北进河南则威胁清京,东下金陵则有可能形成割据局面。如今太平军已顺利攻占南京,同样又存在着去向问题。如果以南京为根据地,然后向北发兵,把战略重点放在推翻清王朝上,这样的话,太平军就应集中精锐部队及最有权威的将领进入河南、河北、山东,兵锋直指清廷,这当是太平军攻占南京的战略抉择之一。如果过早在南京建都,太平军必然以保卫天京的安全为目的来部署一切兵力,革命的进攻阶段就会停顿下来,锐气就会减退。因此,在南京建都实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而这却是出自洪秀全、杨秀清的意愿。太平军离开广西之后,便有“取金陵为本”之议。杨秀清认为只要占领了南京,即使成不了事,也可占领黄河以南。洪秀全则多次称南京为“小天堂”,把“小天堂”作为奋斗的目标。可见,在建都问题上,洪、杨都有偏安和及早享受的思想。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战争中,尤其是在革命战争中,在没有获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之前,迅速行动是一个基本规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73页)占领南京当然不是决定性的胜利。洪秀全、杨秀清们理应略作休整之后,迅速行动起来,率主力部队越过长江,乘清军已如惊弓之鸟之际,向江北推进。时值三月,天气转暖,士兵生活容易适应,加上皖北、山东饥民甚多,太平军一到,饥民相率加入太平军,形势当会有重大发展。建都天京之所以是失策的,是因清政府还未推翻,革命的历程正急速地向前发展之时,突然停止了脚步,这就给清廷留下极大的喘息机会。清军在惊魂稍定之后重整旗鼓,很快在南京城外扎下了江南大营,使太平军的作战部署不得不以护卫天京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太平军战略上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由于贪图安逸而逐渐丧失了革命锐志。

  农民阶级有先天局限。太平天国起义带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农民阶级的分散性、守旧性,以及眼光短浅等毛病,在太平军中都有突出表现。许多太平军将士参加革命都是出于生活所迫,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地位。用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的话说,当时太平军将领号召“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可以“同家食饭”。这和旧式农民起义者的动机是一致的。许多太平军将士在参加革命队伍时,就是抱着当将军、当丞相、当夫人的目的来的。太平军将领也用这些来鼓动士兵英勇作战。如洪秀全在永安突围时,号召“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妖”,因为这样做了,就能“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这样的许愿在杨秀清发布的布告中也出现过。为了达到这些不太清晰的目标,他们作战非常勇敢,作出很大的牺牲。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最终总是归于失败,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的局限。

  正是因为这样,历史上再高明的农民领袖也只能按照封建国家的轨道行事。洪秀全本来是要建立一个新朝代新国家,但在永安封王时连一个合适的名称也找不到,只好“姑从凡间歪例”,把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都封王,称为王爷,并相应地制订《太平礼制》来规定各级官员的尊卑和特权。洪秀全还在《天父诗》中公开宣扬封建道德中的三纲五常,说什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臣错无主错”。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政权形式一经沿着封建政权的轨道走下去,性质就变了,领导人的思想就变了,对革命事业就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神权左右皇权导致核心矛盾。历代农民起义常有披着宗教外衣,即以神的意志和形式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如张角以太平道为号召,朱元璋信奉白莲教等等。但当这些宗教组织演化成农民起义,特别是建立了农民政权,或农民起义领袖称王称帝之后,一般都放弃宗教组织,专心进行夺取政权或发展革命势力的斗争,如朱元璋称帝之后,立即取缔白莲教,禁止其活动。而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教权就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洪秀全既是拜上帝教的教主,又是太平天国的天王。作为教主,他虽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却失去替天父、天兄传言的权利。金田起义前,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认。杨秀清作为天父的代言人,可以随时制约洪秀全。洪秀全作为天王,却没有实际权力。这就使杨秀清的权力过大,造成洪秀全权力不能集中的局面。其实,洪秀全并不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假若在金田起义或永安封王时就取消拜上帝教,一切按新建立的组织行使职能,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资格就自然消失了,洪秀全作为天王的权力就能集中。由于王权和神权并行,神权实际上又高于王权,而神权又落在大臣杨秀清手中,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而这两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

  天京事变后,由于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又在事变中被韦昌辉所杀。所谓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太平天国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宗教的第一句话就是谎话;宗教一开头向我们说明某种人的事物的时候,不就把这种事物说成某种超人的、神的事物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648页)洪秀全向教徒灌输的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而今天父代言人被人家袭杀时并没有显示出这些权能,人们自然不会和先前一样,虔诚地去信所谓的皇上帝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导致分散主义滋生,使太平天国一步一步走向低谷,难有回天之力。

  腐败从根本上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太平天国的腐败是和建都天京同时产生的。尽管洪秀全曾经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以强凌弱、尔虞我诈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他这些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捡来的货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没有深化,也没有消化。洪秀全很难把这些平等思想付诸实践,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即《太平礼制》所规定的等级来规定自己所应该享受的待遇和特权。

  洪秀全、杨秀清占据南京以后,便以为可以立国,把享受和特权放在首要地位。洪秀全改两江总督府为天王府,尽其奢华营造天王府。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东王府也是穷极工巧,骋心悦目。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就大造王府,广选后妃,洪秀全的后妃竟达88人之多。洪秀全、杨秀清住进王宫,作为农民领袖本是司空见惯的通病。问题是天王府不是当作指挥革命战争的中心,而是行使特权的神圣无比的宫殿。朝天门外大书曰:“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中云。”而在木牌楼上则书有“天子万年”、“太平一统”。一个“止行”诏,洪秀全就把自己和众位大臣隔开了。当年同生死共患难的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都不能随意出入天王府。昔日的兄弟今日的丞相们,临朝时,也只好站在朝门外列队,对洪秀全不能仰视,否则就有杀身之祸。洪秀全俨然已成为“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的封建皇帝。

  杨秀清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农民起义领袖,不论是指挥战争,还是组织政府,他都有许多建树,为太平天国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建都南京后,杨秀清的封建特权恶性膨胀。一到南京,他就建起了高大的王府,三年多的时间,从不出南京城一步,但在城里则为统治一切的全权主宰。所有军国大事仅与东殿尚书侯谦芳、李寿春等一二人计议,严重脱离群众,加之作风极度张扬,每次出门都盛陈仪仗,不知自忌,甚至用代“天父下凡”来惩罚洪秀全,最后更是发展到“逼封万岁”。为了显示特权,杨秀清还设立各种酷刑,如鞭打、枷杖、斩首、五马分尸等,连韦昌辉、秦日纲、黄玉昆等一些高级将领都被他杖责过。杨秀清的骄横,造成他和诸多朝臣的积怨,也导致洪秀全的不满,终于酿成了一场灾难——天京事变: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和太平军精兵两万多人被韦昌辉滥杀。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回到天京,受到天京军民的热烈欢迎,满朝同举石达开提理政务。可洪秀全却对石达开大生疑忌,重用自己的兄弟安福二王,以牵制“翼王”,并有“阴图戕害之意”。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率20万精兵远离天京。经过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虽经陈玉成、李秀成等后期太平天国名将的努力,军事上稍有起色,但终究缺乏回天之力,最后一步一步走向失败。

  当然,太平天国失败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互相勾结起来,残酷镇压太平天国等。需要明确的是,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它对近代中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它最早实践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是中国近代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义和团、辛亥革命等构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几个高潮。另外,它主张对外开放、发展本国商业和对外贸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苏双碧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1-21/2803479.shtml
太平天国失败是中国的幸运
请楼主转李大师抄写100遍哪一百遍
太多中国马克思历史学家的套话。
太平天国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个19世纪的塔利班而已。
太平天国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个19世纪的塔利班而已。----------比其强得多得多了,因为洋人死活当年是不敢公开的介入的,太平军实际上也把洋人打得够呛的.没有清军的话洋人也早就撤离中国了!当年洋人也是狂吹的东西,往往拼命的掩示自已的损失而夸大战果的!我就看到过国军有的将领看到德军的水平之后觉得不怎么样的.
我觉得如果德军与同等装备的日军交战的话,德军必定速败!实际上日本只是吃了没有物资的亏了,就整体战斗力而言,日军如果与西方军队相当的话,西方起码要五倍于其才能保证胜利的!少一点都不行的
日军当时的火力强度物资条件只是美英等国的几十分之一罢了,打成那样说真的确实是很厉害的了!西方人也是很害怕其的实际上!只不过其物资太少罢了,要真是有德军的物资水平的话,美军很快就投降的!
太平天国就是内哄完蛋罢了.其战斗力洋人可不敢小看的!要不然早就介入了.清军虽败但也不是洋人宣传的那样不堪一击的,虽然是大不如以前了但洋人也不敢太小看了!日本人如果真有德军的装备物资水平的话,那就不得了了!
农民起义的结局主要看农民起义军领袖的素质
根本的原因是清朝的奴颜卑膝打动了洋人,洋人帮了清朝。太平军是被洋人的远程火炮打败了,没洋人帮忙,清朝早该完了。
fengxiang 发表于 2011-1-23 19:12
同意 领导帮子的素质对想成大事的组织来说太重要 刘邦朱元璋成功了 张角黄巢李自成洪秀全失败了 让人深思
wenhua1986 发表于 2011-1-25 08:27

===========

严格说在本朝, 所谓"农民起义"的定性标准, 就是其成败, 失败了, 就叫农民起义, 成功了, 就叫封建王朝改朝换代.
说白了 领导机构不够先进
就是农民起哄起大了而已
东、南、西、北、翼王,洪秀全起名的水平不高
杨秀清除了领导欲望过强,还是一个厉害角色
回复 1# 大刀斩RB

太平天国失败是中国的幸运:D
长毛挟洋教以自重,败坏纲常、领袖荒淫,必败。
说到太平天国,我这个太史爱好者也来说两句,呵呵。

首先需要申明的是,我个人认为,评论任何历史问题,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工具,任何企图用煽动代替理
性或者用偏见代替客观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当前的中国思想界,唯物史观被很多人抛弃,唯心史观重新
抬头。这些唯心史学家们抛开时代的背景和历史的规律不谈,却喜欢从所谓的“人性”角度去解读历史发
展的规律,甚至将历史事件的发生完全地或主要地归结于几个重要人物的所谓“道德”和“性格”。这正
如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将斯大林时代的种种弊端统统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问题一样可笑。由此推断
,似乎洪秀全这个充满野心的落第书生振臂一呼,立即就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涉及千百万人、延续十
多年的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真不知持此观点的各位“新史学家”,是不是想过,凭借他们比洪秀全高得
多的才学、比洪秀全好得多的口才,能不能振臂一呼,万众响应?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偶然性能够在局部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的进程
,但是,必然性却是占主导地位的。就是说,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历史事件的发生,绝不是洪、杨等几个人
的意志所能决定的,也不是靠着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等几个杰出将领所能实现的,更不是靠着《天朝
田亩制度》这样的空想共产主义纲领所能促成的。太平天国运动归根到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一个空前
危机时代的必然产物。事实上,从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到太平天国失败之后,中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都是风
起云涌。除了居于核心地位的太平天国之外,还有淮北的捻军起义、西北的回民起义、山东的黑旗军起义
、上海和福建的小刀会起义、广东的天地会起义、云南的杜文秀起义、广西的大成国起义等等反清起义,
其汹涌澎湃之势实为中国历史上所罕见。较之明末农民战争,19世纪中后期的这次农民战争的大潮无论是
广度、深度都远远超过之。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封建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这其中当然有西方殖民势力入侵带来的挑战
,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危机,却是整个社会生产力陷于停滞的严峻现实。清代是我国封建土地私有
制空前发展的时代,也是封建经济发展到最高峰的时代,甚至清代的资本主义萌芽也较之明代有不小的发
展。但是,一种旧的生产关系,在发挥出它全部的生产力之后,必然地要走向衰落。清代中期以后,旧有
的封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基本消失,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基本陷于停滞,而这一根本
危机又是造成清代中期以后种种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带来的有利的一面伴随着经
济发展的停滞而消失,而其所带来的巨大的弊端却显现无遗。土地的高度集中、贫富的极度分化、官绅的
紧密勾结、农民的大量破产,这些现象成为清代中期以后尖锐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如果说乾末嘉初的白
莲教起义还主要是流民阶层的一次反抗的话,那么咸、同年间的这次汹涌澎湃的农民起义的大潮就是农民
阶级的一次总暴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其实质就是农民阶级为解决中国社会空前危机而进行的一次尝试。洪秀全企图用农
民阶级所幻想的绝对平均主义来实现村社式共产主义的设想,用超越时代的全面国有的政策来解决贫富不
均的社会矛盾,也企图通过经他改造后的基督教思想体系来取代业已腐朽的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就探索
解决中国近代危机的意义而言,这不啻是起着一种先驱者的作用。但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洪秀全
的眼界和胸襟,因此他不可能认识到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本危机是生产关系全面落后所导致的生产力发展停
滞,而是将解决贫富分化和土地集中的问题放在了首要地位去考虑。而他所得出的结论,就是绝对的平均
主义和全面的国有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国家所有制),很显然,这一结论是脱离现实的,也不可能顺
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因而最终成为纸上的幻想。再加之长期战争的现实要求,最后,以洪秀全为首的太
平天国的领导层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构想,回到了“照旧纳粮、照旧缴税”和保护拉拢地主乡绅阶级的老路
上。当农民阶级发现无法从太平天国手中获得自己渴望的利益时,他们不再成为这个政权的支持者与拥护
者,甚至在太平天国的辖区还出现了农民因反抗重税而发动的起义,农民起义反抗农民起义者——这是多
么让人叹息的历史怪现象?!
太平天国的失败,其实也是脱离最广大群众的精英主义革命路线的失败。如上所言,太平天国起自农民起
义,其领导者与参与者也大多为农民,但却走上了脱离农民的精英主义道路。因为阶级与历史的局限性,
作为最高领导者的洪秀全也好,作为领导团队的其他领导人也好,都不能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也
无意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行坚决的斗争。他们一如千百年来的农民起义者们一样,迷信少数人作用,
迷信暴力的作用,并认为在少数精英的扶助和武力的支持下,就能够稳固政权,实现其世代荣华富贵的梦
想。因此洪秀全重用洪氏、大肆封王,而诸王又拥兵自重、穷奢极侈。这种农民阶级固有的落后思维,在
没有遇到先进的唯物史观并被加以深刻改造之前,必然要成为农民阶级革命中起负面作用的因子。于是,
太平天国就成为了一场充满矛盾的运动:它将那个时代最激进的革命精神与最根深蒂固的封建病毒融于一
身,尽管它本意上要成为一个打破旧世界的革命者,实际上却成了“除了改朝换代,没有给自己规定任何
任务”(马克思语)的封建秩序的维护者,这也就决定了太平天国最终无法挣脱旧秩序的枷锁,带领中国
人民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
回首往事,我们不应苛求古人。毕竟,历史唯物主义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人物发挥的作用都不能脱离他
所处的历史时代。正如在托马斯.莫尔的时代,他只能将公有社会的理想寄托于《乌托邦》一样,在洪秀
全的时代,他也只能将自己改天换地的宏伟理想寄托于他所臆想出的“天父天兄”,寄托于脱离现实的某
些制度和构想。这是沉重的历史的必然,是无法用美好的想象或事后诸葛亮般的所谓“理性”去代替的残
酷的必然。
然而,先驱者的每一滴鲜血对后来者都不是毫无意义的。洪秀全的天国梦破碎之后,农民阶级的尝试已被
历史无情地宣布了失败,于是后来者举起了向西方学习、维新变法的大旗,当他们又告失败之后,又有后
来者举起了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大旗,而当他们再告失败之后,终于有后来者举起
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历史就是在这样一步步的探索、一次次的失败、一滴滴的鲜血中曲折前行的。诚
如恩格斯所言:人类每一次所蒙受的巨大灾难,都会以巨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没有一代代志士的牺牲
与求索,中国如何能脱胎换骨、凤凰涅盘?
让我们引用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话来作为最后的总结吧:“……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
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7222658 发表于 2011-1-23 01:07

是满清贵族和汉族地主的幸运 中国倒霉死了
洪秀全之流如果自己争气点,还真不是不能推翻了满清。
把洪秀全和明太祖、天朝太祖对比一下,洪氏就是一天下未定就开始贪图享乐的吃货,还不如李自成。
洪秀全怎么说也是个秀才,文化是有的,不过整个领导集团的才干素质确实是成功失败的关键因素
有文武双全的汉奸曾国藩帮着嘛,太平天国再不济也是中国人的政权,如此妖魔化中国人的政权,肯定是有人不想中国人站起来嘛。你看大清国现在火的不得了。从抵抗大清国的,到推翻大清国的,哪一个不是绯闻不断,群魔乱舞。只有顺从大清国的才是万世楷模,比方说曾国藩曾大汉奸。一个勤勤恳恳帮着大清国消灭汉人的汉人。纪晓岚纪大汉奸,一个忠忠实实的帮助大清国灭绝汉文化的汉人。施琅施大汉奸,一个连续改姓,到处认爹的叛徒达人,专业汉奸。
洪某三次乡试落榜吖
当了天王后开始乱封王了,而且不是看本事分王,主要是封自己亲戚当王
就这条有违“众生平等”的教意

都说满清腐败,但太平天国的这群神马王,中后期比清廷还腐败,更扶不上墙
多简单的事啊成者王侯败者寇
kaistergsi 发表于 2011-2-15 15:32

烂泥巴糊不上墙的货色,上哪找“成”去?
ningsong 发表于 2011-2-2 22:42


   

不是很明白。

清朝不是中国人的政权吗?
水之秋 发表于 2011-2-2 10:22


   

本朝很多所谓的砖家,说的话都扯淡的很。

说实话,洪起事时,根本就没有想那么远。他就是一个数次落地的秀才,心怀对社会的怨恨和不满,然后开始发展邪教组织。
布衣鲜卑 发表于 2011-2-16 14:55


    清朝是中国人的政权我们还恢复个什么“中华”呢?莫非我们的先烈是傻蛋一群?干掉一个真中华恢复三个假中华?
布衣鲜卑 发表于 2011-2-16 14:58


    李大师不比洪教主差
回复 29# ningsong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当时孙大炮的革命口号之一,是权宜之计。

不要忘记了,孙是在向李中堂进言献策无望的情况下,从改革派转为革命派的。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民智未开,谈革命不能引起广大人民(农民)的注意力,只能从民族矛盾入手了。在这方面,革命党把民族矛盾夸大了。事实上,民国成立后,不是也大谈什么五族共和嘛。这些都是为了适应时局的发展而来的。
太平天国要是成了又能怎么样,泥腿子只会造反,不会治国,还有劣根性
ningsong 发表于 2011-2-16 20:07


    主要是恢复汉族掌握政权,其他都是口号
hem10 发表于 2011-2-17 12:47
口号也有区别的。
孙中山提出的是三民主义:“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兴中会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对带有“土改”色彩的“平均地权”,有不少人是反对的,毕竟和经济利益直接相关。他们只提头三句的民族、民权,所以被称为“二民主义”。
而像光复会只对头两句感兴趣,因此就有了“一民主义”的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