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总能从历史中汲取失败的教训,寻找成功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8:20:06
进入2008年,沪深股市几乎以自由落体般地速度下坠,有人惊呼“股灾来临”。什么是真正的股灾,18年前就有一群中国人深刻地体会了——1990年,台北股市在8个月内跌去1万点,跌幅达80%。在那场股灾中,有人从一夜暴富到瞬时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在那次疯狂之后,台湾投资者才切实明白了价值投资的珍贵。

  回过头来看今天的沪深股市,有人悲观,担心悲剧重演;有人乐观,认为8000点不是梦。历史是否都惊人的相似?我们无法左右历史,但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选择。

  一场大股灾惊心动魄!台北股市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大盘在8个月内跌掉了10000点,跌幅高达80%。此刻,投资人才领悟到股灾的可怕,才认识到股市风险的巨大。

  崩盘的一幕发生在1990年2月的我国台湾地区,此前的3年间,台北股市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

  是什么让台湾股民为股市疯狂?暴富的神话最终又如何破灭?股市的生存之道究竟在哪里?

  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将带您一起回首18年前的台湾股灾,看当时的那场泡沫是如何吹大的,又是如何破灭的。

一个美丽的开始

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岛内经济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外汇储备达到7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

突然之间,台湾从贫困小岛蜕变成为一个富裕的地方,不仅表现在官方的财富储备,民间收入也大幅提升。上世纪80年代,岛内居民工资收入快速增长,更让人感觉“暴富”的是年底奖金花红迅速膨胀。比如公务员年底可以领到1-2个月的额外薪金,一些普通行业的工人年底一般可以多领3个月的工资,一些热门垄断行业,如台湾的几大水泥巨头的工人奖金额为7-8个月的月工资,那些高速扩张的行业如证券公司的奖金规模更高达70个月,甚至100个月的工资。

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也大量涌入岛内,在外汇盈余和居民财富增长共同作用下,造成当时台湾流动性过剩难以消除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各种资产价格的飙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

一时间,台湾岛内资金泛滥,而且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诱人的投资回报,来钱容易赚钱也容易,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而股票市场就成为最大的蓄水池。

股市泡沫膨胀

在所有的财富制造机器中,股票买卖成为那个时候参与面最广,回报最高的造富运动。台湾自有股票市场后用了25年时间,到1986年台湾加权指数才越过1000点,但从此开始,股指便出现了全球罕见的加速上涨屡创新高的牛市行情。在不到9个月里,指数跃上2000点,随后的两个月内,指数接连突破3000点和4000点。虽然1987年全球股灾也同样重创台股,指数重挫51%,到1987年12月跌至2298点,但这场牛市盛宴还远没有结束。

在1988年6月,台指就反弹突破5000点大关,7月突破6000点,8月涨至8000点。随后股市开始了第二次调整,当年9月份台湾“财政部”为抑制股市泡沫出台征收资本利得税政策重创市场,指数至年底累计下跌43%,跌到5000点以下。但是市场热情并没有减弱,人们都在预期股指上10000点大关。在随后政府做出让步之后,1989年上半年指数快速收复失地,到6月创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万点。1989年下半年的台“立法委”选举暂时转移了民众对股市的注意力,至1990年1月,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

这种前所未有的疯涨使得股票市场已经变味,成为一个不产生实际价值和合理资源配置功能的赌场。在那3年牛市过程中,任何一个人采取扔飞镖的随机选股策略都可以获得平均8.5%的月回报率,更大胆的“投资者”可以使用当时还属于非法的融资融券工具,其月回报可以很容易达15%-20%。

赚钱效益快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股市,到1990年3月台股泡沫顶峰时,活跃交易账户从牛市开始时的1988年6月不到60万户激增至460万户,每个家庭都在参与股市狂欢,这是真正的全民炒股。台湾股市的日平均交易量也从牛市开始时的不足1000万美元飙升至最高56亿美元,单日最高成交量记录为76亿美元,是当时纽交所和东京交易所交易量的总和。

由于当时台湾上市公司数量不到200家,巨大交易量不仅是靠膨胀的市值,还有高换手率推动,3年间年换手率从开始的不到2倍到最后达到6倍,显示出极度短线投机气氛,而且90%的交易量都是由散户创造的。

在投机气氛浓烈的市场格局下,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是操纵股价,一些在其他市场本应摘牌退市的公司被大玩家相中后反而成为市场热门。这些公司往往没有实际的资产,没有收入,甚至连员工都没有,但只要是小盘,筹码易于控制,股价就会被炒上天。比如“新奇毛纺”这只股票,市场对这家公司业务无任何好转可能的股票产生兴趣后,股价出现了连续22个无量涨停。另一家在台北经营一间破旧酒店和一座野生动物园的公司“六福发展”的股票在被庄家操纵后,一个月的时间上涨近两倍,连续19个涨停,使得这家公司市值达到8.3亿美元,超过当时纽约的广场酒店、香港的文华东方和曼谷东方这三家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总和。更离谱的是,一家台湾本土的银行-中国国际商业银行(英文简称也是ICBC)在泡沫最高峰总市值竟是包括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富国银行等五大美国银行市值的总和,而其净利润只有这五大银行的5%。

与垃圾股炒上天的情况相反,当时台湾少数几家基本面优良,在国际上竞争力都领先的大公司股票却得不到市场的青睐。比如王永庆掌柜的台塑集团在股市最好的一个季度里股价只上涨了12.2%,同期台湾加权指数涨幅为44.4%。在1989年第一个季度,台湾蓝筹股指数上涨幅度为39.5%,远远落后于投机股74.8%的涨幅。绩优股落后,垃圾股暴涨的格局把台湾股市推到了全球最贵股市的位置,到股市崩盘前的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这种盛况让岛内居民癫狂,却令世人暗笑,局外人都清楚,股市大屠杀马上就要上演。

“炒股社会”弊端种种

突如其来的财富效应让岛内各阶层人士都感到手足无措,上到政策制定者,下到平民百姓在疯狂牛市中都失去了自我。

在牛市开始的最初期,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将其称为“伟大的繁荣”,刚刚合法化的“民进党”也加入鼓吹牛市理论的行列,民间盛传“牛市永不落幕”。但当股市开始失控之后,政策制定者由于缺乏经验,于1988年9月推出了开征股票投资利得税这一并不聪明的做法,激怒了已被惯坏了的“投资者”,股民开始上街抗议,围攻“财政部”和“财政部部长”郭婉容官邸,要求政府为股市下跌负责。

政府官员为避免失去选民,保住官位,开始错上加错,又转到了力挺股市的立场,让股市疯狂进一步演化。这时的政策制定者虽然也知道这样发展下去最后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但也不敢再度激怒股民。当时被围攻的目标“财政部部长”郭婉容在股市突破万点之后的一起活动上被记者追问对后市的看法,这位雍容高贵的女部长本能的脱口而出“一万点已经不低了”,但可能很快意识到这句话会被市场视为利空,赶紧补充道“也不高”。这一骑墙表态成为第二天台湾大报小报的头条。

当时台湾政府力挺股市的另一大原因是许多政客与股票市场有公开或私下的利益纠葛,全民炒股自然也落不下政客。在1989年“选举”后,台湾至少有20位“立法委员”担任不同证券公司的主席职位,力挺股市派在台“立法院”拥有强大势力。那些不利于牛市延续的政策都会在“立法院”开会期间遭到猛烈的,甚至是武力攻击。我们现在时常能看到的台湾“立法院”开会时话不投机大打出手的场景就是在那是养成的传统。

上梁不正下梁歪,台湾民间在股市狂热中也出现了许多社会弊端:学生旷课炒股,计程车司机为赶去看行情拒载乘客,寺院僧人炒股,公务员炒股等等。当时的一些政府部门,比如“劳动保险署”、“公共住房署”等在股市下午收盘后才开始恢复办公,整个社会都陷入炒股狂潮中。

股市上轻易获得了大笔钱财的台湾百姓开始从几年前的勤俭持家变得肆意享乐,服务业和色情行业空前发展,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与此同时,绑架、勒索、敲诈、暗杀等刑事案件也快速上升。证券公司和大庄家成为黑社会盯上的目标,报端经常可见黑社会恐吓施压让证券公司支持某只股票价格,或直接绑架暗杀相关市场人士。在1989年的台北时装周上,防弹背心竟然成了最热门商品(台《中国邮报》,1989年11月18日报道)。

泡沫终于破裂

台湾股市在创造了全球股市前所未有的3年涨12倍的奇迹后,不论有多少所谓的牛市逻辑,最终还是对抗不了自然规律,通行的经济和商业准则开始恢复法力。在政府连续加息、拓宽投资渠道、打击非法金融等一系列组合拳之后,台股牛市的根基,即流动性过剩开始动摇,加上1990年突然到来的海湾战争这一催化剂,最终彻底击垮了台湾进入2008年,沪深股市几乎以自由落体般地速度下坠,有人惊呼“股灾来临”。什么是真正的股灾,18年前就有一群中国人深刻地体会了——1990年,台北股市在8个月内跌去1万点,跌幅达80%。在那场股灾中,有人从一夜暴富到瞬时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在那次疯狂之后,台湾投资者才切实明白了价值投资的珍贵。

  回过头来看今天的沪深股市,有人悲观,担心悲剧重演;有人乐观,认为8000点不是梦。历史是否都惊人的相似?我们无法左右历史,但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选择。

  一场大股灾惊心动魄!台北股市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大盘在8个月内跌掉了10000点,跌幅高达80%。此刻,投资人才领悟到股灾的可怕,才认识到股市风险的巨大。

  崩盘的一幕发生在1990年2月的我国台湾地区,此前的3年间,台北股市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

  是什么让台湾股民为股市疯狂?暴富的神话最终又如何破灭?股市的生存之道究竟在哪里?

  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将带您一起回首18年前的台湾股灾,看当时的那场泡沫是如何吹大的,又是如何破灭的。

一个美丽的开始

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岛内经济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外汇储备达到7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

突然之间,台湾从贫困小岛蜕变成为一个富裕的地方,不仅表现在官方的财富储备,民间收入也大幅提升。上世纪80年代,岛内居民工资收入快速增长,更让人感觉“暴富”的是年底奖金花红迅速膨胀。比如公务员年底可以领到1-2个月的额外薪金,一些普通行业的工人年底一般可以多领3个月的工资,一些热门垄断行业,如台湾的几大水泥巨头的工人奖金额为7-8个月的月工资,那些高速扩张的行业如证券公司的奖金规模更高达70个月,甚至100个月的工资。

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也大量涌入岛内,在外汇盈余和居民财富增长共同作用下,造成当时台湾流动性过剩难以消除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各种资产价格的飙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

一时间,台湾岛内资金泛滥,而且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诱人的投资回报,来钱容易赚钱也容易,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而股票市场就成为最大的蓄水池。

股市泡沫膨胀

在所有的财富制造机器中,股票买卖成为那个时候参与面最广,回报最高的造富运动。台湾自有股票市场后用了25年时间,到1986年台湾加权指数才越过1000点,但从此开始,股指便出现了全球罕见的加速上涨屡创新高的牛市行情。在不到9个月里,指数跃上2000点,随后的两个月内,指数接连突破3000点和4000点。虽然1987年全球股灾也同样重创台股,指数重挫51%,到1987年12月跌至2298点,但这场牛市盛宴还远没有结束。

在1988年6月,台指就反弹突破5000点大关,7月突破6000点,8月涨至8000点。随后股市开始了第二次调整,当年9月份台湾“财政部”为抑制股市泡沫出台征收资本利得税政策重创市场,指数至年底累计下跌43%,跌到5000点以下。但是市场热情并没有减弱,人们都在预期股指上10000点大关。在随后政府做出让步之后,1989年上半年指数快速收复失地,到6月创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万点。1989年下半年的台“立法委”选举暂时转移了民众对股市的注意力,至1990年1月,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

这种前所未有的疯涨使得股票市场已经变味,成为一个不产生实际价值和合理资源配置功能的赌场。在那3年牛市过程中,任何一个人采取扔飞镖的随机选股策略都可以获得平均8.5%的月回报率,更大胆的“投资者”可以使用当时还属于非法的融资融券工具,其月回报可以很容易达15%-20%。

赚钱效益快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股市,到1990年3月台股泡沫顶峰时,活跃交易账户从牛市开始时的1988年6月不到60万户激增至460万户,每个家庭都在参与股市狂欢,这是真正的全民炒股。台湾股市的日平均交易量也从牛市开始时的不足1000万美元飙升至最高56亿美元,单日最高成交量记录为76亿美元,是当时纽交所和东京交易所交易量的总和。

由于当时台湾上市公司数量不到200家,巨大交易量不仅是靠膨胀的市值,还有高换手率推动,3年间年换手率从开始的不到2倍到最后达到6倍,显示出极度短线投机气氛,而且90%的交易量都是由散户创造的。

在投机气氛浓烈的市场格局下,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是操纵股价,一些在其他市场本应摘牌退市的公司被大玩家相中后反而成为市场热门。这些公司往往没有实际的资产,没有收入,甚至连员工都没有,但只要是小盘,筹码易于控制,股价就会被炒上天。比如“新奇毛纺”这只股票,市场对这家公司业务无任何好转可能的股票产生兴趣后,股价出现了连续22个无量涨停。另一家在台北经营一间破旧酒店和一座野生动物园的公司“六福发展”的股票在被庄家操纵后,一个月的时间上涨近两倍,连续19个涨停,使得这家公司市值达到8.3亿美元,超过当时纽约的广场酒店、香港的文华东方和曼谷东方这三家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总和。更离谱的是,一家台湾本土的银行-中国国际商业银行(英文简称也是ICBC)在泡沫最高峰总市值竟是包括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富国银行等五大美国银行市值的总和,而其净利润只有这五大银行的5%。

与垃圾股炒上天的情况相反,当时台湾少数几家基本面优良,在国际上竞争力都领先的大公司股票却得不到市场的青睐。比如王永庆掌柜的台塑集团在股市最好的一个季度里股价只上涨了12.2%,同期台湾加权指数涨幅为44.4%。在1989年第一个季度,台湾蓝筹股指数上涨幅度为39.5%,远远落后于投机股74.8%的涨幅。绩优股落后,垃圾股暴涨的格局把台湾股市推到了全球最贵股市的位置,到股市崩盘前的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这种盛况让岛内居民癫狂,却令世人暗笑,局外人都清楚,股市大屠杀马上就要上演。

“炒股社会”弊端种种

突如其来的财富效应让岛内各阶层人士都感到手足无措,上到政策制定者,下到平民百姓在疯狂牛市中都失去了自我。

在牛市开始的最初期,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将其称为“伟大的繁荣”,刚刚合法化的“民进党”也加入鼓吹牛市理论的行列,民间盛传“牛市永不落幕”。但当股市开始失控之后,政策制定者由于缺乏经验,于1988年9月推出了开征股票投资利得税这一并不聪明的做法,激怒了已被惯坏了的“投资者”,股民开始上街抗议,围攻“财政部”和“财政部部长”郭婉容官邸,要求政府为股市下跌负责。

政府官员为避免失去选民,保住官位,开始错上加错,又转到了力挺股市的立场,让股市疯狂进一步演化。这时的政策制定者虽然也知道这样发展下去最后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但也不敢再度激怒股民。当时被围攻的目标“财政部部长”郭婉容在股市突破万点之后的一起活动上被记者追问对后市的看法,这位雍容高贵的女部长本能的脱口而出“一万点已经不低了”,但可能很快意识到这句话会被市场视为利空,赶紧补充道“也不高”。这一骑墙表态成为第二天台湾大报小报的头条。

当时台湾政府力挺股市的另一大原因是许多政客与股票市场有公开或私下的利益纠葛,全民炒股自然也落不下政客。在1989年“选举”后,台湾至少有20位“立法委员”担任不同证券公司的主席职位,力挺股市派在台“立法院”拥有强大势力。那些不利于牛市延续的政策都会在“立法院”开会期间遭到猛烈的,甚至是武力攻击。我们现在时常能看到的台湾“立法院”开会时话不投机大打出手的场景就是在那是养成的传统。

上梁不正下梁歪,台湾民间在股市狂热中也出现了许多社会弊端:学生旷课炒股,计程车司机为赶去看行情拒载乘客,寺院僧人炒股,公务员炒股等等。当时的一些政府部门,比如“劳动保险署”、“公共住房署”等在股市下午收盘后才开始恢复办公,整个社会都陷入炒股狂潮中。

股市上轻易获得了大笔钱财的台湾百姓开始从几年前的勤俭持家变得肆意享乐,服务业和色情行业空前发展,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与此同时,绑架、勒索、敲诈、暗杀等刑事案件也快速上升。证券公司和大庄家成为黑社会盯上的目标,报端经常可见黑社会恐吓施压让证券公司支持某只股票价格,或直接绑架暗杀相关市场人士。在1989年的台北时装周上,防弹背心竟然成了最热门商品(台《中国邮报》,1989年11月18日报道)。

泡沫终于破裂

台湾股市在创造了全球股市前所未有的3年涨12倍的奇迹后,不论有多少所谓的牛市逻辑,最终还是对抗不了自然规律,通行的经济和商业准则开始恢复法力。在政府连续加息、拓宽投资渠道、打击非法金融等一系列组合拳之后,台股牛市的根基,即流动性过剩开始动摇,加上1990年突然到来的海湾战争这一催化剂,最终彻底击垮了台湾
不论有多少所谓的牛市逻辑,最终还是对抗不了自然规律,通行的经济和商业准则开始恢复法力
在目前中国股市
即使是神经病看多
都会得到很多人的拥护
呵呵
:D  踏空也是刀刀割心头肉啊,不过是打落牙齿和血吞~~~:P
:D 最惨的人,  是4000看多 2500点看空  擦抹一脸的血.:D
6100点看多的也大有人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