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爱你不容易——民国百年台湾行记 来源: 尤瀚Isoni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59:00
(PS:长江日报老记者、作家罗时汉的台湾行   转自某著名论坛)



我比温家宝先生幸运,在六十花甲前夕到了台湾;而他有去台湾的意愿并公开表达,要实现谈何容易,正如其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吁。



我之去台湾,时在2010年12月13日至20日,一周而已。这对我的一生是一次重要经历,不仅完成了到达中国所有行政区(27日到了澳门)的愿望,还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感谢上帝,为中华民族留下一个美好的台湾。


活了这么多年,有意无意间到达了中国的所有行政区,近年还自费到过国外:尼泊尔、印度、越南、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基本上还是山水相连的大陆版块;而台湾是海峡对岸的岛屿,故感受非常特别,当然,原因绝不仅限于此。


最早受到的教育形成的概念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幅宣传画:椰树下一个衣衫破烂的女孩,旁白是“解放军叔叔快来解放台湾!”一定要解放台湾曾是每年高呼的口号。总之这是一个被美帝侵略的、敌对的、需要我们去解救的地方。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我们不能实现“祖国山河一片红”,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不能照耀……


80年代我是文学青年,收到通过新加坡方然先生转寄的台湾吴明兴先生的信,告知在《葡萄园》杂志发表了我的诗作。当时写过一篇“台湾的葡萄园”一文:“……这封信好沉,路上走了多远,走了多长时间啊!40年的阔别,超出了我的年岁,仿佛成了隔代的事。咫尺海峡,怎么如同远隔天涯呢?不是一样的蔡伦造的纸吗?不是一样的仓颉造的字吗?不是一样的毕升印刷术吗?台湾啊,我的骨肉兄弟,我们拥抱着,我们的心脏跳荡着同样的中国心。”这件“海外关系”之事还被当时武钢公司领导关注,并认为绝不会是简单发表作品的问题——我后来听说的。90年代在宜昌记者站时,我愉快地接待过来长江三峡观光的两位台湾同胞,至今保留着他们的信件。我还为巴东神农溪船工抢救台湾游客的事迹写过通讯报道,在《南方周末》等处发表。


到台湾的梦想终于实现,还源于我的《城市英雄——武昌首义世纪读本》一书。我花两年时间完成了这一民国创立之艰辛历程的史著,有了点底气,并有了见面之礼;因为这本书得到了政府的资助,也算作一次考察。可以说,这是一次堪称豪华的参访,特别是夫人同行,有点“衣锦还乡”,还包括“收复”的意味,不亦乐乎。


与我的初衷略感意外的是,我不仅认识了一个资源丰富、海天秀美的宝岛,还认识了一个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的地方。中华民国在武昌首义的枪炮声中打开了大门,我在它百年纪念前夕从首义之区来到国旗飘扬的台湾,于个人来说有点机缘巧合。


我来了,台湾。这不是一次“自由行”,我不能随心所欲,集体行动之中的自由支配时间非常有限,但同以往一样,我仍然争取到更多的个人经历,从而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收获。一路的关注点是,同为中华民族,民主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

一、
很是干净安静


离开台湾时导游阿松问大家对台湾的印象如何。座中纷纷说:“干净”、“卫生”……这是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陆客对台湾的评价,不带任何政治偏见。我到达花莲后的第一印象亦是:干干净净,安安静静,条条井井,细细精精。当晚在夜市和第二天早晨去海港,所见都是如此。最有说服力的是溪水的洁净,没有漂浮物,这在大陆是非常难见的。我特意观察,即使在高雄六合夜市、台中逢甲商圈、台北士林夜市,人群密集,我也很难看到脏乱现象。如果说发现点滴垃圾,我相信是陆客所扔。因为同行中确有人扔纸屑和吐痰,这是他们天生的习惯。也许台湾干净有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气候,台风是很好的清道夫。但实质是国民素质的养成,也就是他们对于垃圾的认识。那些天,我手上有垃圾时竟到处找不到垃圾桶,说明台湾人从来没有在外面扔垃圾的概念。再一个,就是台湾对垃圾源的控制,相信有很多措施。在花莲,一位美丽的裸胸的女孩消夜吃寿司时,竟拿出的是自备铁筷,这就减少了“一次性”筷子的垃圾。我曾想过,我要是温家宝,第一件事就是全国严禁“一次性”。想想光武汉每天早餐都要产生五百余万只“饭盒”,整个国家还不是一个垃圾大国吗?有垃圾就扔这是大陆人的习惯,不同的只是扔的地方。


一个地方的干净固然靠环卫工人,但最根本的还是人们爱干净的素质。台湾地方狭小,也许视全岛为家园,自然也会爱惜环境如己家中。


与净同音的是静。第一天早餐在蓝天丽池饭店,除了餐厅里的嘈嘈杂杂,还有一声狂叫让人窒息——一位老同志在告知他的老乡:车来了!服务员赶忙制止,提醒他这是餐厅(不是歌厅)。这样的大喊大叫在整个行程中不时出现,让人深感兵荒马乱的恐怖。想想也难怪,大陆人的生存环境不一样,在喧闹的城市里非喊破喉咙不能传言,都需要提高分贝。让我感受最深的是20日早上我从淡水到台北圆山的捷运(相当于大陆的轻轨和地铁)车上,车上人不是在看书就是在闭目养神,很安静。后来出现的说话是上来了几个中学生。


声音的静的跟心理的净有关。保持环境安静本是公德修养之一。通观陆客,他们在自助餐之余留下盘中浪费不说,上车了仍在喋喋不休地废话,内容无外是稀饭如何、面条如何,我吃了多少,为什么没有吃馒头等等之类,说明他们的肚量塞满了什么,故非宣泄不可。见面就问吃了吗,这是中国千年贫穷形成的习惯,自然一时难免。问题还是社会原因,大陆社会总是全方位制造嘈音,商场里的喇叭、开业的敲锣打鼓不说,公交车上不断语音提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叫人惭愧,还有娱乐广告轰炸等等,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久了,出门在外也静不下来。


我还有个重要发现,台湾导游都不带扩音器。而大陆的旅游景点,导游的喇叭声此起彼伏,生怕音量输给旁人。也许,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大陆也会像台湾这样讲究安静吧。

二、很难看到警察


正如在朝鲜很难看到汽车一样,在台湾很难看到警察。在繁华十字路口安设警察和协管人员是我们大陆人的惯常思维。在台湾的前几天,我却一直没看到警察。想想也是,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要警察何用?有人说香港的路窄车多,却少见堵车,这是市民的交通自觉性使然。在台中逢甲商圈我终于看到一个警察,像看稀奇一样看着他骑摩托下班了。整个一周,我只是在台北101商圈附近看到警察在执勤,那是因为一个小小车祸,擦撞了一下,很快处理了。在台湾,你不容易看到警察,但你要找警察也很容易,一个电话就行。


上面说的是交通,再说说治安方面。在台湾,我还是看不到警察、门卫和安保人员。首先是酒店里没有,只有为你服务的整洁员工;单位没有,我进入台东地区农会时,没人问要干什么,也不制止拍照;高雄中山大学、台中逢甲大学,我都是随便出入;至于政府部门,我去过台北市政府(没有加“人民”二字),它门口的空地设有“请愿区”,大楼一二层竟是“少年科学探索馆”,一些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欢乐地出入,而政府机构就混杂其间。


不知何时起,大陆的人民政府部门到了门禁森严的地步。我在丹东时,因对市人民政府的大楼外观有兴趣而拍照,竟被保安人员厉声制止,还夺去相机,质问你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拍照片,你又不是新闻记者。我那天没带记者证,好在带了身份证,经一位特警询问后始得放行,很久还心有余悸。形势发展至今,由于维稳的需要,武汉市人民政府里面至少有一个排的常设警卫;湖北省人民政府据说是一个连。举目大陆城市,无论居民小区、单位或政府机关,皆少不了把门的、保安和武警。中国人多,劳动力便宜,多些人站岗放哨、物业管理无伤大雅。但给人的潜台词是这个社会全民防贼、防骗、防动乱。于政府来说,在已然庞大的行政开支中不断增加经费,占到国民经济总和的30%,据说已超过军费。


社会治安并不因为警察众多而会遏制或好转,一个最好的社会当然是警察最少的。


当然,我也遇到警察林立的情况。那是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陈江会谈”期间。台湾警方动用二千警察保护客人安全。我到现场,凭记者证进去后,任意出入、拍摄。其间只有一两位警察过来温和地提示我有车过来,注意安全。这与我在内地看到的警察面孔有迥然之别,因此,我怀疑他们并非警察。

三、民众极为友善


从通过台湾花莲海关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到台湾人的友善。我对微笑的他说你好,他问我武汉天气如何。这在国内海关是极难感受到的随意,也许他们把我们当作友邦。在台北的时间很短暂,台湾友人很理解,他们主动到饭店来跟我见面。八十三岁的王家瑞先生来了,七十五岁的张之洞后裔张法鹤先生来了,让我深为感动。我有看看圆山饭店的意图,刘聪敏先生驾车,王家瑞先生引导,我们在大厅一边泡吧一边谈叙;后来还到士林夜市去体验生活,尝台北小吃。第二天早上,汪大华先生也如约来到,利用短暂的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传统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惟一的秦风先生因在别墅度假而没有见到。


在台湾,即使是庄重严肃场所,也充满人情,不让你感到紧张或压抑。在国父纪念馆,许多陆客在观赏礼兵交接仪式,维持秩序的仅一个青年人,穿着西装,微笑着请观众让开通道。全然没有在大陆看到的那种严厉或呵斥之态。而即使在天安门广场,我所见到的那些武警也全然不注意维护所谓“子弟兵”形象,执行任务时对行人怒目而视,真“如秋风扫落叶那样冷酷无情”。在花莲宪兵队军队营房,我也看到严肃的枪兵,但没有看到在大陆习见的“卫兵神圣不可侵犯”的警示牌,我的拍照也没有受到制止。


可以肯定地说,大陆酒店的硬件台湾无可匹敌,但是大陆最高级的酒店服务水准(即软件)不及台湾任何一家普通的酒店。为什么,前者认钱,后者认人。在台湾,我们每天都轮换酒店,每到一个酒店,服务生会主动到大巴上来帮忙搬运行李;偶遇旅客都会主动问需要帮助吗?临走的时候服务人员都会在酒店门口挥手送别。这样的表现或许对他们来说非常正常,对大陆酒店却是一种奢望——除非北京最顶级的一二家酒店,至少我在广州的中国大酒店还不能感受到。在大陆看来,酒店档次高就是硬件设施好,就是收费标准高的理由。


再则,中国的酒店不是把人当客人,而可能把人当窃贼。一些酒店标明物品价格和损坏赔偿的价格;退房前要经过查房,没有差错才准予放行,叫人很不舒服。而这些酒店服务超前,大都提供性用品和有骚扰电话;而在台湾的酒店房间并没有,表现对旅客的尊重。从金门到厦门感觉最明显,一位老人说,上船时那边客客气气,帮拿行李;一到这边下船没人搀扶不说,碰了一下还被他责怪。一水之隔,实在大不相同。

四、社会十分安宁


出发前,我们得到很多告诫,如注意人身安全,不参与并回避街头表威活动等等,还有过黑社会械斗的传闻。但是在台湾期间,我的感觉是社会很安宁。路边摩托车很整齐地摆着,头盔随便放,不知上锁了没有。在大陆,上一个锁肯定不够。尤其让我惊讶的是,一综合大楼施工现场封闭,隔离墙上挂着花草,垂直绿化,然后有工程进度、公布电话、紧急联系电话以及出工数、劳安须知等内容的公示栏,十分精细。这决不是摆样子,应付检查,而是每天要填写更新,十分文明。反观我们内地的施工,横行霸道屡见不鲜,野蛮施工、噪音灰尘扰民令人惶恐不安,全无一点安宁感。


那一天,我在嘉义街头转悠,发现吴铭赐竞选总部,见到他本人,穿着单衣,很健壮的样子。他对我像对他的支持者,微笑着,我进去拍照,并合影。他是民进党议员,我第一次看到民进党的旗帜在飘扬,很是美丽。当时想,终有一天,在大陆,我会和我支持或不支持的竞选者照相,感受民主的幸福。可能竞选是台湾最乱的时期,但非竞选时期,社会平静,极少看到政治性标语,不像大陆是世界标语口号大国。当然,我们也多次遇到FLG,导游阿松说对他们并不反感,每种人都有表达意愿的自由,只要他们不侵害别人和公共利益。


旅行是增加见闻,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大陆已实行文化一体化,比如从鄂尔多斯到银川,我非常想得到内蒙古高原的文化信息,如听听山西民歌或河套民歌等。但旅行车上几个小时全是港台枪战打斗电视。你到云南、到九寨沟,旅行社全都给你提供这些,强迫你接受文化垃圾,美其名曰让你消磨时间。而这次在台湾,车上几乎每天都在播放两岸历史的档案片,52岁的导游阿松是留美的,不停地讲述台湾历史,充满自信。我从中受到很多教育。



我们一路旅行,没有发生任何来自当地的不愉快,没有遇到多少禁令。找人问路,任何时候都得到满意的回答。我单独行动乘捷运时,都是别人帮我购票和帮助我。我想过,台湾可能是更接近日本、韩国的中国部分,对他们我充满崇敬。台湾社会何以如此文明安定,成为华人世界的楷模,公民素质高是一大原因,而体制对国民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正如马英九先生所说:“未来一百年,中华民国要做中华文化的领航者。台湾没有大陆的文革动乱,六十多年来,台湾保存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从生活美感到艺术美学,它的传统韵味,让世界惊艳。”

五、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台湾,我有一次动情落泪。那是在高雄,同行中一位曾昭治先生,见到了六十多年没见的姐姐曾昭敏。他们是汉阳鹦鹉洲人,姐姐曾昭敏就读武昌省立第一高级中学,与黄岗人周汉雄订婚,1949年来台。他们在酒店相拥而泣时,我也哭了。随后跟他们一起到曾昭敏家,算是惟一到过台湾市民家。1949年对中华民族是个节点,历时四年的内战一方胜了,一方败了,但对整个民族来说是一场大牺牲、大劫难。由于两岸的不能和解,骨肉手足同胞竟然几十年不能见面,这是多么惨无人道的事!这样的事今天在南北朝鲜还存在,同一个民族,为什么不能走在一起?还不是因为执政党不愿放弃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惜让整个民族付出更多的损失和痛苦。



    台湾和大陆存在差异,从地理上说大陆属于内陆性封闭社会,而台湾属于海洋性开放社会。现在最大的差异还是体制,政治上各搞一套。如果说两岸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出路不在于武力征服,而在于文化上相互沟通融合。我想,与其指派那么多官员上党校学习一年半载,不如让他们到台湾来受教育一周,一切都会明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美好,并非在于国力(如举行世界性活动)的强大,而在于人力即民众的生活状态。就文明善良的民众素质这一点,大陆在二三十年后看能否跟上台湾,而要跟上台湾即跟上世界潮流,大陆必须以民主政治为前提。我这样说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肯定会令很多人不高兴,只有打住。



    台湾对大陆仍是保存高度警惕的,最近听说金门的某种军事设施已经撤出,但我在《联合晚报》看到的消息,花莲贺田山固海营区建筑大楼伪装成度假村,采用中科院研发的红色屋瓦有反幅射功能,“是国军近年投入巨资首处进行反中共卫星侦照的伪装阵地”。 台湾言论认为马政府“惧共成性”。两岸如果有敌对恐惧感是永远也不能走到一起的。最近的一次海峡两岸学者聚会指出:“两岸目前分治的状态恰恰是内战未终结,民族矛盾未和解的反映。 两岸如果要解决民族矛盾,就必须要在承认内战未终结,民族矛盾未和解,两岸分治现状基础上再来谈如何化解矛盾,结束内战,实现民族和解,达到国家真正和平和统一的目标。”



    目前,台湾对陆客入境的限制人数是每年五千,这种考虑是对的。今后若自由行了,我想还是要控制人数,以保证台湾的纯洁。因为抛开安全不说,公民素质是个大问题。如此行中的陆客参差不齐,即使是大学教授,他的思维方式还是大陆型的。如在邵族原住民区,他不买特产就罢了,还怀疑所卖的鹿茸可能是干的用水泡过然后放在冰箱里拿出来的,亏他想得出来!再如他说在淡水那天晚上听到警车声,认为是陈云林来了。理由是领导人行动一定会保密的,一般结束后才发报道,并且一定有警车开道。真叫人哭笑不得。这种根深蒂固的党化思维中人,如果大量涌入台湾,在文化上是一种侵害或渗透。眼下,香港的渐变就是前车之鉴。

六、感谢台湾

    在台湾的一周,除了第三天遇雨、影响了看北回归线碑和阿里山之外,其他时日一片阳光,很结天缘。我们看到了东海、太平洋、巴士海峡及南海、台湾海峡,游览了壮美的猫鼻头、鹅峦鼻、纯清的日月潭、仙境般的野柳,还汇入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的人流……带回的岂仅仅是东海岸的两枚卵石。“东亚之光”——鹅峦鼻的灯塔和101九鼎大楼在我心目中耸立。本来我要对海峡之行作散文化的描述,但眼下的心态更急于写博文,表达上述浅薄认识。


    环岛游八天,我们基本上浏览了“中华民国”,为宝岛而骄傲,为同胞而喝彩。我不能不说,感谢上帝,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块圣地。我爱台湾,胜过爱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在大陆生活了一个甲子,居然说出这样的话,似乎有点匪夷所思。放在上个世纪,既可能被认为“吃里扒外”受到道德审判,还可能被指为“里通外国”受到法律制裁。现在不会了,言论自由是谁也不会公开否定的普世价值。再说爱台湾也是爱国的一部分,无可非议;我爱的并不是它过去的“党国”,而是它现在以马英九为标志的民主社会。


    任何时候我都会同情弱者。台湾的生存是艰难的,它最早为荷兰人占据,后来郑成功因被清军逼得只有以台湾为根据地。郑氏王朝时代内战频仍,樟泉二州和梅县移民部族间也血腥械斗不断,内耗很大。日本占据五十多年,稍得安宁。国民政府进来后,1947年发生过“2•28”事件,死二万多人,主要是台湾人。直到蒋经国执政时期,取消戒严,推行民主政治,台湾经济突飞猛进,本来相当文明的社会走上正轨。


    “六十多年来,中华民国在台湾推动‘三七五减租’与‘耕者有其田’、扶植民营企业、推动十大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废除养女制度、建置劳工保险、实施九年国教、开办全民健保、通过国民年金;实施地方自治、解除戒严、开放组党、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平反‘二二八’事件与‘白色恐怖’冤案、推动国会全面改选与总统直选,并实现政权和平轮替。这些改革无一不是历史的里程碑,让中华民国成为全球开发中国家政经发展的楷模,也彻底破除了民主不适合华人社会的偏见。(马英九先生元旦致词)”


    我们为台湾骄傲。在台北街头看到曾经妖魔化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随风飘扬,我仰视很久。此刻,有着铁血精神的九角十八星旗顶在我的头上,这是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赠予的帽子,此旗源于武昌。我的桌上,摆着理事长向榕铮先生的贺卡,上面写着:“时汉乡长:承赠大作《城市英雄》一书,至为感谢,尤盼希对本会日后多予指导。弟  榕铮”我想我会再去台湾的,最好是参加拙著再版的首发式。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让我热切地拥抱跟我一样多灾多难的同胞,拥抱一个消除党祸的民主中国。



    感谢台湾!(PS:长江日报老记者、作家罗时汉的台湾行   转自某著名论坛)



我比温家宝先生幸运,在六十花甲前夕到了台湾;而他有去台湾的意愿并公开表达,要实现谈何容易,正如其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吁。



我之去台湾,时在2010年12月13日至20日,一周而已。这对我的一生是一次重要经历,不仅完成了到达中国所有行政区(27日到了澳门)的愿望,还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感谢上帝,为中华民族留下一个美好的台湾。


活了这么多年,有意无意间到达了中国的所有行政区,近年还自费到过国外:尼泊尔、印度、越南、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基本上还是山水相连的大陆版块;而台湾是海峡对岸的岛屿,故感受非常特别,当然,原因绝不仅限于此。


最早受到的教育形成的概念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幅宣传画:椰树下一个衣衫破烂的女孩,旁白是“解放军叔叔快来解放台湾!”一定要解放台湾曾是每年高呼的口号。总之这是一个被美帝侵略的、敌对的、需要我们去解救的地方。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我们不能实现“祖国山河一片红”,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不能照耀……


80年代我是文学青年,收到通过新加坡方然先生转寄的台湾吴明兴先生的信,告知在《葡萄园》杂志发表了我的诗作。当时写过一篇“台湾的葡萄园”一文:“……这封信好沉,路上走了多远,走了多长时间啊!40年的阔别,超出了我的年岁,仿佛成了隔代的事。咫尺海峡,怎么如同远隔天涯呢?不是一样的蔡伦造的纸吗?不是一样的仓颉造的字吗?不是一样的毕升印刷术吗?台湾啊,我的骨肉兄弟,我们拥抱着,我们的心脏跳荡着同样的中国心。”这件“海外关系”之事还被当时武钢公司领导关注,并认为绝不会是简单发表作品的问题——我后来听说的。90年代在宜昌记者站时,我愉快地接待过来长江三峡观光的两位台湾同胞,至今保留着他们的信件。我还为巴东神农溪船工抢救台湾游客的事迹写过通讯报道,在《南方周末》等处发表。


到台湾的梦想终于实现,还源于我的《城市英雄——武昌首义世纪读本》一书。我花两年时间完成了这一民国创立之艰辛历程的史著,有了点底气,并有了见面之礼;因为这本书得到了政府的资助,也算作一次考察。可以说,这是一次堪称豪华的参访,特别是夫人同行,有点“衣锦还乡”,还包括“收复”的意味,不亦乐乎。


与我的初衷略感意外的是,我不仅认识了一个资源丰富、海天秀美的宝岛,还认识了一个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的地方。中华民国在武昌首义的枪炮声中打开了大门,我在它百年纪念前夕从首义之区来到国旗飘扬的台湾,于个人来说有点机缘巧合。


我来了,台湾。这不是一次“自由行”,我不能随心所欲,集体行动之中的自由支配时间非常有限,但同以往一样,我仍然争取到更多的个人经历,从而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收获。一路的关注点是,同为中华民族,民主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

一、
很是干净安静


离开台湾时导游阿松问大家对台湾的印象如何。座中纷纷说:“干净”、“卫生”……这是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陆客对台湾的评价,不带任何政治偏见。我到达花莲后的第一印象亦是:干干净净,安安静静,条条井井,细细精精。当晚在夜市和第二天早晨去海港,所见都是如此。最有说服力的是溪水的洁净,没有漂浮物,这在大陆是非常难见的。我特意观察,即使在高雄六合夜市、台中逢甲商圈、台北士林夜市,人群密集,我也很难看到脏乱现象。如果说发现点滴垃圾,我相信是陆客所扔。因为同行中确有人扔纸屑和吐痰,这是他们天生的习惯。也许台湾干净有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气候,台风是很好的清道夫。但实质是国民素质的养成,也就是他们对于垃圾的认识。那些天,我手上有垃圾时竟到处找不到垃圾桶,说明台湾人从来没有在外面扔垃圾的概念。再一个,就是台湾对垃圾源的控制,相信有很多措施。在花莲,一位美丽的裸胸的女孩消夜吃寿司时,竟拿出的是自备铁筷,这就减少了“一次性”筷子的垃圾。我曾想过,我要是温家宝,第一件事就是全国严禁“一次性”。想想光武汉每天早餐都要产生五百余万只“饭盒”,整个国家还不是一个垃圾大国吗?有垃圾就扔这是大陆人的习惯,不同的只是扔的地方。


一个地方的干净固然靠环卫工人,但最根本的还是人们爱干净的素质。台湾地方狭小,也许视全岛为家园,自然也会爱惜环境如己家中。


与净同音的是静。第一天早餐在蓝天丽池饭店,除了餐厅里的嘈嘈杂杂,还有一声狂叫让人窒息——一位老同志在告知他的老乡:车来了!服务员赶忙制止,提醒他这是餐厅(不是歌厅)。这样的大喊大叫在整个行程中不时出现,让人深感兵荒马乱的恐怖。想想也难怪,大陆人的生存环境不一样,在喧闹的城市里非喊破喉咙不能传言,都需要提高分贝。让我感受最深的是20日早上我从淡水到台北圆山的捷运(相当于大陆的轻轨和地铁)车上,车上人不是在看书就是在闭目养神,很安静。后来出现的说话是上来了几个中学生。


声音的静的跟心理的净有关。保持环境安静本是公德修养之一。通观陆客,他们在自助餐之余留下盘中浪费不说,上车了仍在喋喋不休地废话,内容无外是稀饭如何、面条如何,我吃了多少,为什么没有吃馒头等等之类,说明他们的肚量塞满了什么,故非宣泄不可。见面就问吃了吗,这是中国千年贫穷形成的习惯,自然一时难免。问题还是社会原因,大陆社会总是全方位制造嘈音,商场里的喇叭、开业的敲锣打鼓不说,公交车上不断语音提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叫人惭愧,还有娱乐广告轰炸等等,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久了,出门在外也静不下来。


我还有个重要发现,台湾导游都不带扩音器。而大陆的旅游景点,导游的喇叭声此起彼伏,生怕音量输给旁人。也许,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大陆也会像台湾这样讲究安静吧。

二、很难看到警察


正如在朝鲜很难看到汽车一样,在台湾很难看到警察。在繁华十字路口安设警察和协管人员是我们大陆人的惯常思维。在台湾的前几天,我却一直没看到警察。想想也是,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要警察何用?有人说香港的路窄车多,却少见堵车,这是市民的交通自觉性使然。在台中逢甲商圈我终于看到一个警察,像看稀奇一样看着他骑摩托下班了。整个一周,我只是在台北101商圈附近看到警察在执勤,那是因为一个小小车祸,擦撞了一下,很快处理了。在台湾,你不容易看到警察,但你要找警察也很容易,一个电话就行。


上面说的是交通,再说说治安方面。在台湾,我还是看不到警察、门卫和安保人员。首先是酒店里没有,只有为你服务的整洁员工;单位没有,我进入台东地区农会时,没人问要干什么,也不制止拍照;高雄中山大学、台中逢甲大学,我都是随便出入;至于政府部门,我去过台北市政府(没有加“人民”二字),它门口的空地设有“请愿区”,大楼一二层竟是“少年科学探索馆”,一些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欢乐地出入,而政府机构就混杂其间。


不知何时起,大陆的人民政府部门到了门禁森严的地步。我在丹东时,因对市人民政府的大楼外观有兴趣而拍照,竟被保安人员厉声制止,还夺去相机,质问你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拍照片,你又不是新闻记者。我那天没带记者证,好在带了身份证,经一位特警询问后始得放行,很久还心有余悸。形势发展至今,由于维稳的需要,武汉市人民政府里面至少有一个排的常设警卫;湖北省人民政府据说是一个连。举目大陆城市,无论居民小区、单位或政府机关,皆少不了把门的、保安和武警。中国人多,劳动力便宜,多些人站岗放哨、物业管理无伤大雅。但给人的潜台词是这个社会全民防贼、防骗、防动乱。于政府来说,在已然庞大的行政开支中不断增加经费,占到国民经济总和的30%,据说已超过军费。


社会治安并不因为警察众多而会遏制或好转,一个最好的社会当然是警察最少的。


当然,我也遇到警察林立的情况。那是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陈江会谈”期间。台湾警方动用二千警察保护客人安全。我到现场,凭记者证进去后,任意出入、拍摄。其间只有一两位警察过来温和地提示我有车过来,注意安全。这与我在内地看到的警察面孔有迥然之别,因此,我怀疑他们并非警察。

三、民众极为友善


从通过台湾花莲海关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到台湾人的友善。我对微笑的他说你好,他问我武汉天气如何。这在国内海关是极难感受到的随意,也许他们把我们当作友邦。在台北的时间很短暂,台湾友人很理解,他们主动到饭店来跟我见面。八十三岁的王家瑞先生来了,七十五岁的张之洞后裔张法鹤先生来了,让我深为感动。我有看看圆山饭店的意图,刘聪敏先生驾车,王家瑞先生引导,我们在大厅一边泡吧一边谈叙;后来还到士林夜市去体验生活,尝台北小吃。第二天早上,汪大华先生也如约来到,利用短暂的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传统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惟一的秦风先生因在别墅度假而没有见到。


在台湾,即使是庄重严肃场所,也充满人情,不让你感到紧张或压抑。在国父纪念馆,许多陆客在观赏礼兵交接仪式,维持秩序的仅一个青年人,穿着西装,微笑着请观众让开通道。全然没有在大陆看到的那种严厉或呵斥之态。而即使在天安门广场,我所见到的那些武警也全然不注意维护所谓“子弟兵”形象,执行任务时对行人怒目而视,真“如秋风扫落叶那样冷酷无情”。在花莲宪兵队军队营房,我也看到严肃的枪兵,但没有看到在大陆习见的“卫兵神圣不可侵犯”的警示牌,我的拍照也没有受到制止。


可以肯定地说,大陆酒店的硬件台湾无可匹敌,但是大陆最高级的酒店服务水准(即软件)不及台湾任何一家普通的酒店。为什么,前者认钱,后者认人。在台湾,我们每天都轮换酒店,每到一个酒店,服务生会主动到大巴上来帮忙搬运行李;偶遇旅客都会主动问需要帮助吗?临走的时候服务人员都会在酒店门口挥手送别。这样的表现或许对他们来说非常正常,对大陆酒店却是一种奢望——除非北京最顶级的一二家酒店,至少我在广州的中国大酒店还不能感受到。在大陆看来,酒店档次高就是硬件设施好,就是收费标准高的理由。


再则,中国的酒店不是把人当客人,而可能把人当窃贼。一些酒店标明物品价格和损坏赔偿的价格;退房前要经过查房,没有差错才准予放行,叫人很不舒服。而这些酒店服务超前,大都提供性用品和有骚扰电话;而在台湾的酒店房间并没有,表现对旅客的尊重。从金门到厦门感觉最明显,一位老人说,上船时那边客客气气,帮拿行李;一到这边下船没人搀扶不说,碰了一下还被他责怪。一水之隔,实在大不相同。

四、社会十分安宁


出发前,我们得到很多告诫,如注意人身安全,不参与并回避街头表威活动等等,还有过黑社会械斗的传闻。但是在台湾期间,我的感觉是社会很安宁。路边摩托车很整齐地摆着,头盔随便放,不知上锁了没有。在大陆,上一个锁肯定不够。尤其让我惊讶的是,一综合大楼施工现场封闭,隔离墙上挂着花草,垂直绿化,然后有工程进度、公布电话、紧急联系电话以及出工数、劳安须知等内容的公示栏,十分精细。这决不是摆样子,应付检查,而是每天要填写更新,十分文明。反观我们内地的施工,横行霸道屡见不鲜,野蛮施工、噪音灰尘扰民令人惶恐不安,全无一点安宁感。


那一天,我在嘉义街头转悠,发现吴铭赐竞选总部,见到他本人,穿着单衣,很健壮的样子。他对我像对他的支持者,微笑着,我进去拍照,并合影。他是民进党议员,我第一次看到民进党的旗帜在飘扬,很是美丽。当时想,终有一天,在大陆,我会和我支持或不支持的竞选者照相,感受民主的幸福。可能竞选是台湾最乱的时期,但非竞选时期,社会平静,极少看到政治性标语,不像大陆是世界标语口号大国。当然,我们也多次遇到FLG,导游阿松说对他们并不反感,每种人都有表达意愿的自由,只要他们不侵害别人和公共利益。


旅行是增加见闻,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大陆已实行文化一体化,比如从鄂尔多斯到银川,我非常想得到内蒙古高原的文化信息,如听听山西民歌或河套民歌等。但旅行车上几个小时全是港台枪战打斗电视。你到云南、到九寨沟,旅行社全都给你提供这些,强迫你接受文化垃圾,美其名曰让你消磨时间。而这次在台湾,车上几乎每天都在播放两岸历史的档案片,52岁的导游阿松是留美的,不停地讲述台湾历史,充满自信。我从中受到很多教育。



我们一路旅行,没有发生任何来自当地的不愉快,没有遇到多少禁令。找人问路,任何时候都得到满意的回答。我单独行动乘捷运时,都是别人帮我购票和帮助我。我想过,台湾可能是更接近日本、韩国的中国部分,对他们我充满崇敬。台湾社会何以如此文明安定,成为华人世界的楷模,公民素质高是一大原因,而体制对国民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正如马英九先生所说:“未来一百年,中华民国要做中华文化的领航者。台湾没有大陆的文革动乱,六十多年来,台湾保存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从生活美感到艺术美学,它的传统韵味,让世界惊艳。”

五、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台湾,我有一次动情落泪。那是在高雄,同行中一位曾昭治先生,见到了六十多年没见的姐姐曾昭敏。他们是汉阳鹦鹉洲人,姐姐曾昭敏就读武昌省立第一高级中学,与黄岗人周汉雄订婚,1949年来台。他们在酒店相拥而泣时,我也哭了。随后跟他们一起到曾昭敏家,算是惟一到过台湾市民家。1949年对中华民族是个节点,历时四年的内战一方胜了,一方败了,但对整个民族来说是一场大牺牲、大劫难。由于两岸的不能和解,骨肉手足同胞竟然几十年不能见面,这是多么惨无人道的事!这样的事今天在南北朝鲜还存在,同一个民族,为什么不能走在一起?还不是因为执政党不愿放弃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惜让整个民族付出更多的损失和痛苦。



    台湾和大陆存在差异,从地理上说大陆属于内陆性封闭社会,而台湾属于海洋性开放社会。现在最大的差异还是体制,政治上各搞一套。如果说两岸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出路不在于武力征服,而在于文化上相互沟通融合。我想,与其指派那么多官员上党校学习一年半载,不如让他们到台湾来受教育一周,一切都会明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美好,并非在于国力(如举行世界性活动)的强大,而在于人力即民众的生活状态。就文明善良的民众素质这一点,大陆在二三十年后看能否跟上台湾,而要跟上台湾即跟上世界潮流,大陆必须以民主政治为前提。我这样说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肯定会令很多人不高兴,只有打住。



    台湾对大陆仍是保存高度警惕的,最近听说金门的某种军事设施已经撤出,但我在《联合晚报》看到的消息,花莲贺田山固海营区建筑大楼伪装成度假村,采用中科院研发的红色屋瓦有反幅射功能,“是国军近年投入巨资首处进行反中共卫星侦照的伪装阵地”。 台湾言论认为马政府“惧共成性”。两岸如果有敌对恐惧感是永远也不能走到一起的。最近的一次海峡两岸学者聚会指出:“两岸目前分治的状态恰恰是内战未终结,民族矛盾未和解的反映。 两岸如果要解决民族矛盾,就必须要在承认内战未终结,民族矛盾未和解,两岸分治现状基础上再来谈如何化解矛盾,结束内战,实现民族和解,达到国家真正和平和统一的目标。”



    目前,台湾对陆客入境的限制人数是每年五千,这种考虑是对的。今后若自由行了,我想还是要控制人数,以保证台湾的纯洁。因为抛开安全不说,公民素质是个大问题。如此行中的陆客参差不齐,即使是大学教授,他的思维方式还是大陆型的。如在邵族原住民区,他不买特产就罢了,还怀疑所卖的鹿茸可能是干的用水泡过然后放在冰箱里拿出来的,亏他想得出来!再如他说在淡水那天晚上听到警车声,认为是陈云林来了。理由是领导人行动一定会保密的,一般结束后才发报道,并且一定有警车开道。真叫人哭笑不得。这种根深蒂固的党化思维中人,如果大量涌入台湾,在文化上是一种侵害或渗透。眼下,香港的渐变就是前车之鉴。

六、感谢台湾

    在台湾的一周,除了第三天遇雨、影响了看北回归线碑和阿里山之外,其他时日一片阳光,很结天缘。我们看到了东海、太平洋、巴士海峡及南海、台湾海峡,游览了壮美的猫鼻头、鹅峦鼻、纯清的日月潭、仙境般的野柳,还汇入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的人流……带回的岂仅仅是东海岸的两枚卵石。“东亚之光”——鹅峦鼻的灯塔和101九鼎大楼在我心目中耸立。本来我要对海峡之行作散文化的描述,但眼下的心态更急于写博文,表达上述浅薄认识。


    环岛游八天,我们基本上浏览了“中华民国”,为宝岛而骄傲,为同胞而喝彩。我不能不说,感谢上帝,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块圣地。我爱台湾,胜过爱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在大陆生活了一个甲子,居然说出这样的话,似乎有点匪夷所思。放在上个世纪,既可能被认为“吃里扒外”受到道德审判,还可能被指为“里通外国”受到法律制裁。现在不会了,言论自由是谁也不会公开否定的普世价值。再说爱台湾也是爱国的一部分,无可非议;我爱的并不是它过去的“党国”,而是它现在以马英九为标志的民主社会。


    任何时候我都会同情弱者。台湾的生存是艰难的,它最早为荷兰人占据,后来郑成功因被清军逼得只有以台湾为根据地。郑氏王朝时代内战频仍,樟泉二州和梅县移民部族间也血腥械斗不断,内耗很大。日本占据五十多年,稍得安宁。国民政府进来后,1947年发生过“2•28”事件,死二万多人,主要是台湾人。直到蒋经国执政时期,取消戒严,推行民主政治,台湾经济突飞猛进,本来相当文明的社会走上正轨。


    “六十多年来,中华民国在台湾推动‘三七五减租’与‘耕者有其田’、扶植民营企业、推动十大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废除养女制度、建置劳工保险、实施九年国教、开办全民健保、通过国民年金;实施地方自治、解除戒严、开放组党、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平反‘二二八’事件与‘白色恐怖’冤案、推动国会全面改选与总统直选,并实现政权和平轮替。这些改革无一不是历史的里程碑,让中华民国成为全球开发中国家政经发展的楷模,也彻底破除了民主不适合华人社会的偏见。(马英九先生元旦致词)”


    我们为台湾骄傲。在台北街头看到曾经妖魔化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随风飘扬,我仰视很久。此刻,有着铁血精神的九角十八星旗顶在我的头上,这是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赠予的帽子,此旗源于武昌。我的桌上,摆着理事长向榕铮先生的贺卡,上面写着:“时汉乡长:承赠大作《城市英雄》一书,至为感谢,尤盼希对本会日后多予指导。弟  榕铮”我想我会再去台湾的,最好是参加拙著再版的首发式。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让我热切地拥抱跟我一样多灾多难的同胞,拥抱一个消除党祸的民主中国。



    感谢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