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万历时期的矿税征收究竟应不应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11:57
一般都说,万历征矿税是其执政的重大败笔,现在好像有人说征矿税(实际上是商业税)是完全应该的,而且税额不大,不会加重人民负担,到底那个说法是正确的?

据当时的情况,很多地方都发生过由于征矿税引起的民变的。一般都说,万历征矿税是其执政的重大败笔,现在好像有人说征矿税(实际上是商业税)是完全应该的,而且税额不大,不会加重人民负担,到底那个说法是正确的?

据当时的情况,很多地方都发生过由于征矿税引起的民变的。


当时土地严重集中
大量佃户租种土地除了缴税和地租所剩仅供糊口
随便增加一点税收
地主就全部摊牌到农民身上
从而导致农民负担大大加重
矿税大抵如此

当时土地严重集中
大量佃户租种土地除了缴税和地租所剩仅供糊口
随便增加一点税收
地主就全部摊牌到农民身上
从而导致农民负担大大加重
矿税大抵如此
那些矿不是在P民手里的,而是在地主士绅官僚手里的,所谓与民争利其实是跟这些既得利益层争利。。。明朝的商税还是有海禁的走私利益一样是控制在这些人手里,任何增加商税和开海禁的企图都会被整个士绅官僚阶层视为仇寇,包括皇权。。。

整个国家的财政就靠着土地里刨出的农税过日子,而士绅官僚名下的土地却又是免税的,而且他们还不断的兼并土地,结果就是整个帝国的财政就压在土地越来越少的自耕农身上。不破产有鬼了


归根究底还是猪88小农出身啊,搞出来的祖制就是着眼小农
霏菲飞 发表于 2010-11-8 16:47
这麽说,征收矿税还是应该的?
开矿不收税,这不没王法了
放在现在的开明社会,这税收的也无话可说
霏菲飞 发表于 2010-11-8 16:47


    这样不能怪朱元璋,必经他在位的时候,这个政策还是不错的,而且当时的朱元璋定的税率也很低。
只是明中后期的士绅阶层(既得利益者)阻挠明朝税收改革尤为保守呆板,那帮子人明知道国家财政已经举步维艰,还不断用祖宗之法来抗拒改革,晚明财政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就在那些没有大局观的既得利益阶层身上
我预感,话题很快会转到土鳖身上。。。
读书人、官员、各地藩王、寺庙僧侣道观道士是不缴税的,但是工商矿业的业主是要交税的,但是这些人的角色往往是混杂的,然后他们还善于挑动舆论挑动群众。
海禁的不开有可能有走私利益集团背景的这种说法倒是首次听闻,史料上是否有证。


万历收的矿税是个什么玩艺,重不重,有什么后果,建议阅读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下册728页-775页

万历收的矿税是个什么玩艺,重不重,有什么后果,建议阅读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下册728页-775页
海禁意味没有海关,也就没有关税,走私的天堂啊。
某走私犯为了开放海禁巴巴地跑回来把自己全家老小的小命都断送了
hkg36 发表于 2010-11-8 19:19


  我只看过汤纲和南炳文的《明史》,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按他们的观点,征矿税是祸国殃民的。
皇帝派宦官去收回来中饱私囊,能不祸国殃民就奇怪了.
万历后期有所变化,他的矿税银也有用于边关军事的,抛开这个不提,只说矿税究竟该不该收,它的负担究竟是不是难以承受。还有,矿税的征收对象包不包括纯以务农为生的农民?如果不包括的话,那么针对商家的征税是不是合理。
明朝是农税、丁税等常例收入归国库,工商盐等不定项收入归皇帝的内库。但是同样的,国库只负责日常的开销,打仗时的临时军饷,赏赐什么的都是内库出的。明末工商税已经低到了可笑的地步。皇帝没钱,就只好在正常的税上再加什么辽饷之类的。
不管有什么理由,理由合不合理,不经过正常财政渠道,不通过正常征收手段,征收人员不受任何监督\制约,还谈什么合理不合理?
hkg36 发表于 2010-11-8 19:42


    走私利益的大头根本就不在走私跑腿的人身上,是垄断收购渠道的官商或者代理人,是打通上上下下关节为走私提供庇护的文武官员,以及他们豢养了大量的幕僚清客,还有修桥补路支助读书人读书(读书人还能随时转变成新的官僚),可以说整个统治阶层都成了利益相关方
hkg36 发表于 2010-11-8 21:28


    整个官僚阶层都在反对制抵的政策,皇帝除了依靠太监还能依靠谁。
回复 17# hkg36

这种情况后来也有所改变:

1.万历三十三年宣布停止开矿。

2.同时宣布分税。即将税分成两份,一份归内库,一份归国库。

3.地方有司征税,税监只负责把税银分送内库和国库。这即是说,声名狼藉的税监的祸害已经基本消除了。
霏菲飞 发表于 2010-11-8 21:48
第一,内库没钱,是万历花掉的不是官僚们花掉的.
第二,派太监没问题啊,管好他们就成
比拉尔多 发表于 2010-11-8 21:49
后来是有所收敛,不过这能说明之前干的不错,应该继续那么干吗?
回复 22# hkg36

我的意思是这样的:

万历征收矿税的政策本身究竟合不合理?其不合理的部分,究竟是政策本身的问题,还是政策执行的问题,如果是政策本身的问题,就应该坚决停止,如果只是政策执行的问题,就应该不断改正,不断完善,而不是简单的废除了事。
hkg36 发表于 2010-11-8 21:56

大部分钱花到打仗上去了。而且就算花钱,万历只能决定往哪个方向花,具体怎么花就由官僚决定了。明末的“漂没”那可是相当厉害啊……
比拉尔多 发表于 2010-11-8 22:07
明代征收矿税并不是万历发明的,本来就有一套矿税系统,他玩这一套不过是想绕开官僚系统,自己单干满足私欲而以.
windspite 发表于 2010-11-8 22:09
他儿子们结婚花掉2000多万两居然是小部分啊,明代内库真有钱
无能呗,有能的主,征遍天下还是千古一帝呢
我觉得这就和国民党那句:反腐败亡党,不反腐败亡国,是一个道理。
皇帝面对整个腐败的官僚体系,他也是无能为力的,都说明朝的太监牛B。
我却记得一句话:坐皇帝一句话,站皇帝就倒下了。
明朝太监几乎对于皇权没有任何威胁,这在其他朝代是少见的。
明朝太监其实是皇权用于对抗官僚体系的工具,太监没有官僚们的支持,自然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hkg36 发表于 2010-11-8 21:56

    内库具体的作用不太清楚,但是它并不是一个皇帝的私人小金库,内库和国库各有职责,有些钱该国库出,有些钱该内库出,这个都是有制度的。不是皇帝想怎么花就能花的。
    看明朝的历史,坏事的都是太监,问题是,这史书是谁写的?
霏菲飞 发表于 2010-11-8 16:47
中国历史的汉族王朝就是这样不断循环的
zchzyh 发表于 2010-11-9 00:30
万历因为私人原因花了内库多少钱这些都不难找.

PS:矿税都收到李林甫的家了还分P民官僚呢..........
征税无危害,征税的人有危害
不收矿税的结果就是崇祯皇帝的下场,拚命向土地加派,最后财政崩溃变成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崩溃,亡国亡天下。
楼主去看看西汉、南宋是怎样解决财政危机的吧。如果嫌这两朝太远的话,最近的例子就是晚清,晚清是靠什么捱过太平天国的?
向流通领域抽取财富来渡过国家危机才是王道,崇祯的做法是空前绝后自杀式财政。
hkg36 发表于 2010-11-8 22:18
2000万两?你没搞错吧。
以前没有文化,误会了太监的作用~~~~其实,太监比大臣可靠多了。。。
superth 发表于 2010-11-16 15:29
事实上我是记错了,他不是从内承运库搞得2400万,他是从太仓库搞得2400万
崇贞要是有万历那敛财的本事也不至于亡国。


现在好象都说太监敛财,太监贪污,太监误国。那是因为那帮文官掌握着笔杆子,有什么责任就往太监身上推。咱回头看看明朝那些文官都干了啥?他们就是地主和商人在朝廷的代言人而已,有个什么风吹草动损害了地主和商人的利益他们就跳出来高呼与民争利的口号,然后想方设法的把这些税转加到普通百姓身上。自己不出一文。等出了问题把责任往皇帝和太监身上一推,装出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嘴脸,刷刷几笔就把自己择了个一干二净。等明朝亡了,Y们立刻攀附上了新主子,转身就把春秋大义扔进了粪坑。这样的文官集团不亡国才怪!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0-11-18 12:54

这些文人JY就吸血跳蚤,把明朝吸垮了就跳到满清身上,只是满清有更强的寄生虫,吃铁庄稼的八旗子弟

李自成之所以立不住脚,就是得罪这些人狠了,一路上抄这些人的家,粮食无数金银财宝无数。。。不过乱世金银不如粮食实在。。。。所以在这些人笔下李自成也没好话了,可怜李自成其实是个朝廷发不出工资下岗的基层公务员
现在中国不又是在重复以前的老路吗!
权贵和资本家们叫嚣着国进民退,高呼国家资本退出垄断行业,然后让他们来接手。
这样下去,国库就会越来越依靠老百姓的税收,而资本家们和权力结合,偷逃税收。
最后一旦出现饥荒、灾难、战争,国家没有足够财力,不就得重复明的老路!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0-11-18 12:54

说的对,要么是皇帝昏庸,要么是奸臣当道,要么是阉党作乱,反正朝纲不振都是别人的错,跟他们读书人没有一点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