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文字狱:一场由揭乾隆皇帝阴私引发的血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4:29:48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10_10/12/2754560_0.shtml

核心提示:这个严譄(读音zeng 同曾),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俗话讲: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皇上老子的阴私是当面揭得的么?

本文摘自《清代文字狱》 作者:周宗奇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乾隆是七月初来到避暑山庄的。对于这座由其祖父康熙开辟的皇家园林,他是十分偏爱的。每年夏天,只要他没有南巡,都要来这里住上个把月,一面避暑一面办公,颇为轻松愉快。

这天傍晚,他还留恋在“万壑松风”,久久不忍离去。这“万壑松风”在“松鹤斋”之北,兴建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恐怕要算是热河行宫里宫殿区最早的一组建筑了。修建这里的“鉴始斋”、“静佳室”、“颐和书房”、“篷阆咸映”的时候,他乾隆才出世不久。儿童时代,他常在这儿跟着祖父玩耍、读书,听松涛阵阵,看湖光山色,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可如今建筑依旧,风光依旧,几百棵松树依旧涛声不绝,而自己却已六十八岁,跟当年的祖父一样渐入老境了……乾隆不免大为伤感起来,往事如乱云,百感集心间,不由地又想到自己整十年的鳏居生活……

众所周知,乾隆是一位喜欢拈花惹草的风流皇帝。但也正因为这一点,使他的婚姻生活极不正常,风波迭起,悲剧连连。他先是与皇后的嫂嫂付夫人陈仓暗渡,如胶似漆,气得皇后一命归西去了。这是乾隆十三年二月里的事。到了乾隆十五年八月,册立乌喇那拉氏贵妃娘娘为新皇后,也难以白头偕老。但他风流成性,居然在秦淮河上嫖妓女,把新皇后气得发了狂。她寻死觅活,把头上的万缕青丝一古脑儿剪干净(满族最忌剪发--作者),以示悲愤和抗议。不久,这位乌喇那拉氏皇后也泪尽血枯,命丧黄泉。对于这位自己原本并不喜欢的皇后的干涉行为,乾隆是十分气恼的,因此,对于她的死并不在乎。但对她的死因却不能不注意遮掩,于是下过这么一道圣旨:

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自从册立她以来,倒是没有发现她有多大的过失。只是去年春天我陪皇太后去江南视察的时候,皇后忽然性情大为改变,言行失常,在太后面前有失孝道,似乎是患了一种疯迷病。有鉴于此,当时就送她返回京城调养。不料她天年不永,福分浅薄,医治无效,竟然去世了。按说,像她这样的皇后理应废黜,但我宽大为怀,仍然允许保留她的皇后称号。不过她的葬礼决不能与孝贤皇后同等待遇,依据皇贵妃的葬礼就可以了。

这件丑闻总算顺顺当当地遮掩过去,但毕竟成了乾隆的一块心病。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不痛快。至今十年过去,也再没有另立皇后,做了一名鳏夫皇帝。

且说乾隆在“万壑松风”盘桓良久,郁郁地回到寝宫,就见到舒赫德的紧急奏章。他不看则已,一看便气不打一处来。尤其是严譄奏折里的这么一段话,差点儿没把他气死:

在世人眼里,那拉氏皇后实在是一位贤惠、美丽、贞节、刚强的好皇后。她是非常爱皇上的。她当时看到皇上已经五十多岁,国事纷繁,日理万机,够劳累的了。假若还像以前那样天天宠幸佳丽,恐非养生之道而只会伤害圣体。她之所以剪发顶撞,全是为皇上着想啊!……恳请皇上还是尽快册立一位像那拉氏皇后那样的正宫娘娘吧。

这个严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俗话讲: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皇上老子的阴私是当面揭得的么?

不用问,乾隆自然是恼羞成怒,当下提起朱笔,就发下一道“将严审明具奏正法”的圣谕,主要部分如下:

一个小小狂徒,居然妄议立正宫之事,公然诬蔑我堂堂皇上,令人难以置信,无法容忍,不严惩不足以镇慑顽民而端正世风。

事情的严重性还不在此。一个小小严譄,充其量不过一个微贱莠民,他怎么会知道宫廷中的事情?怎么知道有那拉氏这么个姓?这中间肯定另有造谣传说的人物,不能不彻底查究。我记得今年正月里,就有一个山西人去舒赫德家里投书,内容是反对我去山东巡视。想不到这次的严又是山西人,又去舒赫德那里,这是偶然的巧合吗?这不令人奇怪吗?是不是山西籍的京官中,有人在暗中搞什么名堂呢?我看得认真查一查。

最叫人吃惊的还有一点,严譄居然写信给四阿哥,这是怎么回事?当然,在诸多皇太子中,现在四阿哥是年龄最大的。但若以办事能力而论,六阿哥管事最多。为什么严不写信给六阿哥而只写四阿哥?很不好理解。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即严譄给四阿哥投递过他那奏折。我看这事得查查。假如有这事,四阿哥当然要受惩罚;就是舒赫德、阿桂(协办大学士--作者)、英廉(刑部尚书--作者)三人,也有难逃的责任,因为你舒赫德和阿桂是总谙达,而你英廉则是总管阿哥家务者,你们能没有包庇的罪过吗?试问你们三位大学士是谁的大学士?难道不是我让你们当的大学士吗?既然是我的大学士,你们能不怕我而去包庇纵容四阿哥吗?要知道你们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都别想逃过我的眼睛。你们还是各秉天良地给我严查此案,有什么就汇报什么,决不准有半点过失。对于严这种恶毒攻击皇上的凶犯,审明之日即可处以极刑。

乾隆的这道密旨,以“五百里”的传递等级发往北京。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10_10/12/2754560_0.shtml

核心提示:这个严譄(读音zeng 同曾),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俗话讲: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皇上老子的阴私是当面揭得的么?

本文摘自《清代文字狱》 作者:周宗奇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乾隆是七月初来到避暑山庄的。对于这座由其祖父康熙开辟的皇家园林,他是十分偏爱的。每年夏天,只要他没有南巡,都要来这里住上个把月,一面避暑一面办公,颇为轻松愉快。

这天傍晚,他还留恋在“万壑松风”,久久不忍离去。这“万壑松风”在“松鹤斋”之北,兴建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恐怕要算是热河行宫里宫殿区最早的一组建筑了。修建这里的“鉴始斋”、“静佳室”、“颐和书房”、“篷阆咸映”的时候,他乾隆才出世不久。儿童时代,他常在这儿跟着祖父玩耍、读书,听松涛阵阵,看湖光山色,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可如今建筑依旧,风光依旧,几百棵松树依旧涛声不绝,而自己却已六十八岁,跟当年的祖父一样渐入老境了……乾隆不免大为伤感起来,往事如乱云,百感集心间,不由地又想到自己整十年的鳏居生活……

众所周知,乾隆是一位喜欢拈花惹草的风流皇帝。但也正因为这一点,使他的婚姻生活极不正常,风波迭起,悲剧连连。他先是与皇后的嫂嫂付夫人陈仓暗渡,如胶似漆,气得皇后一命归西去了。这是乾隆十三年二月里的事。到了乾隆十五年八月,册立乌喇那拉氏贵妃娘娘为新皇后,也难以白头偕老。但他风流成性,居然在秦淮河上嫖妓女,把新皇后气得发了狂。她寻死觅活,把头上的万缕青丝一古脑儿剪干净(满族最忌剪发--作者),以示悲愤和抗议。不久,这位乌喇那拉氏皇后也泪尽血枯,命丧黄泉。对于这位自己原本并不喜欢的皇后的干涉行为,乾隆是十分气恼的,因此,对于她的死并不在乎。但对她的死因却不能不注意遮掩,于是下过这么一道圣旨:

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自从册立她以来,倒是没有发现她有多大的过失。只是去年春天我陪皇太后去江南视察的时候,皇后忽然性情大为改变,言行失常,在太后面前有失孝道,似乎是患了一种疯迷病。有鉴于此,当时就送她返回京城调养。不料她天年不永,福分浅薄,医治无效,竟然去世了。按说,像她这样的皇后理应废黜,但我宽大为怀,仍然允许保留她的皇后称号。不过她的葬礼决不能与孝贤皇后同等待遇,依据皇贵妃的葬礼就可以了。

这件丑闻总算顺顺当当地遮掩过去,但毕竟成了乾隆的一块心病。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不痛快。至今十年过去,也再没有另立皇后,做了一名鳏夫皇帝。

且说乾隆在“万壑松风”盘桓良久,郁郁地回到寝宫,就见到舒赫德的紧急奏章。他不看则已,一看便气不打一处来。尤其是严譄奏折里的这么一段话,差点儿没把他气死:

在世人眼里,那拉氏皇后实在是一位贤惠、美丽、贞节、刚强的好皇后。她是非常爱皇上的。她当时看到皇上已经五十多岁,国事纷繁,日理万机,够劳累的了。假若还像以前那样天天宠幸佳丽,恐非养生之道而只会伤害圣体。她之所以剪发顶撞,全是为皇上着想啊!……恳请皇上还是尽快册立一位像那拉氏皇后那样的正宫娘娘吧。

这个严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俗话讲: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皇上老子的阴私是当面揭得的么?

不用问,乾隆自然是恼羞成怒,当下提起朱笔,就发下一道“将严审明具奏正法”的圣谕,主要部分如下:

一个小小狂徒,居然妄议立正宫之事,公然诬蔑我堂堂皇上,令人难以置信,无法容忍,不严惩不足以镇慑顽民而端正世风。

事情的严重性还不在此。一个小小严譄,充其量不过一个微贱莠民,他怎么会知道宫廷中的事情?怎么知道有那拉氏这么个姓?这中间肯定另有造谣传说的人物,不能不彻底查究。我记得今年正月里,就有一个山西人去舒赫德家里投书,内容是反对我去山东巡视。想不到这次的严又是山西人,又去舒赫德那里,这是偶然的巧合吗?这不令人奇怪吗?是不是山西籍的京官中,有人在暗中搞什么名堂呢?我看得认真查一查。

最叫人吃惊的还有一点,严譄居然写信给四阿哥,这是怎么回事?当然,在诸多皇太子中,现在四阿哥是年龄最大的。但若以办事能力而论,六阿哥管事最多。为什么严不写信给六阿哥而只写四阿哥?很不好理解。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即严譄给四阿哥投递过他那奏折。我看这事得查查。假如有这事,四阿哥当然要受惩罚;就是舒赫德、阿桂(协办大学士--作者)、英廉(刑部尚书--作者)三人,也有难逃的责任,因为你舒赫德和阿桂是总谙达,而你英廉则是总管阿哥家务者,你们能没有包庇的罪过吗?试问你们三位大学士是谁的大学士?难道不是我让你们当的大学士吗?既然是我的大学士,你们能不怕我而去包庇纵容四阿哥吗?要知道你们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都别想逃过我的眼睛。你们还是各秉天良地给我严查此案,有什么就汇报什么,决不准有半点过失。对于严这种恶毒攻击皇上的凶犯,审明之日即可处以极刑。

乾隆的这道密旨,以“五百里”的传递等级发往北京。
就这些???是不是刚开始就结束了吗??
这是小说还是报告文学?
呵呵,人民文学出版社。
后来呢?
乾隆大搞文字狱可不是单单为了自己
莫谈国事才是他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