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关于战术导弹的低伸弹道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56:39
<P>近日在图书馆翻查到2003年过刊的《现代兵器》第7期,其中关于俄罗斯KBM设计局的一些战术导弹的性能让偶对年初《国际展望》第2期关于中国的DF-11的低伸弹道技术顿然开悟,</P>
<P>(偶不是理科生,用语可能不准确啊[em04] )</P>
<P>我们都知道弹道导弹自从二战德国的V-2以来都是采用抛物线型的飞行轨迹,飞行到一定速度和角度,发动机就关机,就有点象榴弹炮的高抛弹道那样“抛”到目标上空,其中高度和射程的比率在50%以上。比如飞毛腿的弹道就达到62%。</P>
<P>但是KBM设计局的SS-21 圆点/圣甲虫  SS-23 蜘蛛  SS-26 伊斯坎德尔
采用的都是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在300KM的射程内发动机始终提供充沛的动力,导弹不是“抛”到目标,而是借助弹翼的升力和发动机的动力,“飞”[em01]到目标上空,比如SS-21 圆点,它的飞行高度只是射程的28%左右!</P>
<P>这种全新技术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有效的避开TMD的反击,因为它采用大气层内低伸弹道的技术,所以即使被雷达发现,但是由于不是采用传统的高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很难推测出它的弹着区域,所以就很难指挥导弹采用类似PAC-2/3的逆弹道方式进行拦截。</P>
<P>另外所有的KBM制造的导弹都采用了令人惊异的可变轨技术,特别是SS-23,它继承了SS-21的栅栏尾翼,去掉了中部的弹翼,但是据资料表明,该导弹可以在400KM的飞行距离内实施16G以上的剧烈变轨,这也是得益于发动机提供的充沛动力和大气层内飞行,弹翼的卓越功效,如果配以诱饵这一手段可以彻底的瓦解TMD。</P>
<P>回到头来看看俺国的DF-15,和DF-11,现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DF-11采用的也是大气层内低伸弹道飞行技术,但是具体不祥,也不好乱说  ,不过DF-15曾经在网上暴露过一副照片,照片上的第二级类似伊斯坎德尔,或者说相当于SS-23那样的低雷达反射截面的再入弹头,具体DF-15是否具备低伸弹道飞行能力不祥,但是可以猜测,DF-15可以机动变轨。</P>
<P>至于DF-21,根据《国际展望》引用的资料,偶国已经进行过1500公里的低伸弹道飞行试验,具体就由大家猜想吧~ </P>
<P>[em01][em07][em07]</P>
<P>==============================================================</P>
<P>资料修正:</P>
<P>我连夜翻查了《国际展望》在第5期:

DF-11的弹道是全程在大气层内飞行,300KM的射程也就3分钟;  

DF-3A曾经进行过1500KM射程的低伸弹道(最高点100KM)的飞行试验;  

该资料是美国人发表在美国国家亚洲署的一份报告上,被《国际展望》转了过来。
</P>
<P>《现代兵器》 2003.7  -_-!.........忘了题目

1.SS-21    圆点   

“不能算作典型的弹道导弹”,“该弹的发动机燃烧时间很长,飞行弹道更加平直”“中途可做变向飞行”!

飞毛腿的弹道:射程300公里,弹道最高点185公里,弹道高度和射程的比率为61%

圆点-U的弹道:射程70公里,弹道最高点26公里!弹道高度和射程的比率为37%

2.SS-23  蜘蛛

射程:400公里,弹道最高点120公里,“可以进行几次急剧变向”“带有30公斤的电子对抗机,并带有几个诱饵”(注意,不是选配!)

3.SS-26  伊斯坎德尔

“爬升到50公里后改为平飞,高度保持不变,抵达目标区后,做20~30G的剧烈机动,利用双G数据(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ess)修正,具有雷达/红外双模成像导引头”“可单独配备光学被动导引头”(有图,偶正在拉拢偶在图书馆的同学MM,争取为大家扫上全文和彩图  )“采用隐形的外形并涂布吸波涂料”

另该文强调,KBM设计局这几种战术导弹在最后对目标的攻击中,都不是直接飞向目标,而是先做剧烈的机动动作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6 17:43:28编辑过]
<P>近日在图书馆翻查到2003年过刊的《现代兵器》第7期,其中关于俄罗斯KBM设计局的一些战术导弹的性能让偶对年初《国际展望》第2期关于中国的DF-11的低伸弹道技术顿然开悟,</P>
<P>(偶不是理科生,用语可能不准确啊[em04] )</P>
<P>我们都知道弹道导弹自从二战德国的V-2以来都是采用抛物线型的飞行轨迹,飞行到一定速度和角度,发动机就关机,就有点象榴弹炮的高抛弹道那样“抛”到目标上空,其中高度和射程的比率在50%以上。比如飞毛腿的弹道就达到62%。</P>
<P>但是KBM设计局的SS-21 圆点/圣甲虫  SS-23 蜘蛛  SS-26 伊斯坎德尔
采用的都是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在300KM的射程内发动机始终提供充沛的动力,导弹不是“抛”到目标,而是借助弹翼的升力和发动机的动力,“飞”[em01]到目标上空,比如SS-21 圆点,它的飞行高度只是射程的28%左右!</P>
<P>这种全新技术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有效的避开TMD的反击,因为它采用大气层内低伸弹道的技术,所以即使被雷达发现,但是由于不是采用传统的高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很难推测出它的弹着区域,所以就很难指挥导弹采用类似PAC-2/3的逆弹道方式进行拦截。</P>
<P>另外所有的KBM制造的导弹都采用了令人惊异的可变轨技术,特别是SS-23,它继承了SS-21的栅栏尾翼,去掉了中部的弹翼,但是据资料表明,该导弹可以在400KM的飞行距离内实施16G以上的剧烈变轨,这也是得益于发动机提供的充沛动力和大气层内飞行,弹翼的卓越功效,如果配以诱饵这一手段可以彻底的瓦解TMD。</P>
<P>回到头来看看俺国的DF-15,和DF-11,现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DF-11采用的也是大气层内低伸弹道飞行技术,但是具体不祥,也不好乱说  ,不过DF-15曾经在网上暴露过一副照片,照片上的第二级类似伊斯坎德尔,或者说相当于SS-23那样的低雷达反射截面的再入弹头,具体DF-15是否具备低伸弹道飞行能力不祥,但是可以猜测,DF-15可以机动变轨。</P>
<P>至于DF-21,根据《国际展望》引用的资料,偶国已经进行过1500公里的低伸弹道飞行试验,具体就由大家猜想吧~ </P>
<P>[em01][em07][em07]</P>
<P>==============================================================</P>
<P>资料修正:</P>
<P>我连夜翻查了《国际展望》在第5期:

DF-11的弹道是全程在大气层内飞行,300KM的射程也就3分钟;  

DF-3A曾经进行过1500KM射程的低伸弹道(最高点100KM)的飞行试验;  

该资料是美国人发表在美国国家亚洲署的一份报告上,被《国际展望》转了过来。
</P>
<P>《现代兵器》 2003.7  -_-!.........忘了题目

1.SS-21    圆点   

“不能算作典型的弹道导弹”,“该弹的发动机燃烧时间很长,飞行弹道更加平直”“中途可做变向飞行”!

飞毛腿的弹道:射程300公里,弹道最高点185公里,弹道高度和射程的比率为61%

圆点-U的弹道:射程70公里,弹道最高点26公里!弹道高度和射程的比率为37%

2.SS-23  蜘蛛

射程:400公里,弹道最高点120公里,“可以进行几次急剧变向”“带有30公斤的电子对抗机,并带有几个诱饵”(注意,不是选配!)

3.SS-26  伊斯坎德尔

“爬升到50公里后改为平飞,高度保持不变,抵达目标区后,做20~30G的剧烈机动,利用双G数据(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ess)修正,具有雷达/红外双模成像导引头”“可单独配备光学被动导引头”(有图,偶正在拉拢偶在图书馆的同学MM,争取为大家扫上全文和彩图  )“采用隐形的外形并涂布吸波涂料”

另该文强调,KBM设计局这几种战术导弹在最后对目标的攻击中,都不是直接飞向目标,而是先做剧烈的机动动作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6 17:43:28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5 15:44:21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6 17:41:20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5 16:02:51编辑过]
<P>老兄的好帖!支持一下啦!</P>
这么好的帖子应该固顶。
<B>以下是引用<I>暗夜流星</I>在2004-7-25 20:47:00的发言:</B>
这么好的帖子应该固顶。

<P>老大,你作为偶责任田的技术评论员,帮忙讨论下哈~</P>
<B>以下是引用<I>S.W.A.T@L.Z.P.D</I>在2004-7-25 22:10:00的发言:</B>


<P>老大,你作为偶责任田的技术评论员,帮忙讨论下哈~</P>


惭愧,偶去准备,不过低平弹道不仅仅战术弹道导弹用,战略弹道导弹也用。[em01]
<P>资料修正:</P>
<P>我连夜翻查了《国际展望》在第5期:

DF-11的弹道是全程在大气层内飞行,300KM的射程也就3分钟;  

DF-3A曾经进行过1500KM射程的低伸弹道(最高点100KM)的飞行试验;  

该资料是美国人发表在美国国家亚洲署的一份报告上,被《国际展望》转了过来。
</P>
<P>《现代兵器》 2003.7  -_-!.........忘了题目

1.SS-21    圆点   

“不能算作典型的弹道导弹”,“该弹的发动机燃烧时间很长,飞行弹道更加平直”“中途可做变向飞行”!

飞毛腿的弹道:射程300公里,弹道最高点185公里,弹道高度和射程的比率为61%

圆点-U的弹道:射程70公里,弹道最高点26公里!弹道高度和射程的比率为37%

2.SS-23  蜘蛛

射程:400公里,弹道最高点120公里,“可以进行几次急剧变向”“带有30公斤的电子对抗机,并带有几个诱饵”(注意,不是选配!)

3.SS-26  伊斯坎德尔

“爬升到50公里后改为平飞,高度保持不变,抵达目标区后,做20~30G的剧烈机动,利用双G数据(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ess)修正,具有雷达/红外双模成像导引头”“可单独配备光学被动导引头”(有图,偶正在拉拢偶在图书馆的同学MM,争取为大家扫上全文和彩图  )“采用隐形的外形并涂布吸波涂料”

另该文强调,KBM设计局这几种战术导弹在最后对目标的攻击中,都不是直接飞向目标,而是先做剧烈的机动动作
</P>
狂顶啊[em05]
<P>另该文强调,KBM设计局这几种战术导弹在最后对目标的攻击中,都不是直接飞向目标,而是先做剧烈的机动动作</P><P>考虑到导弹的速度,20-30G恐怕不是我们常识中的"剧烈".</P>
好贴子!
<P>       需要注意的是,霉菌PAC-3最新试验型号,已经做过反击巡航导弹试验,说明对低空目标的毁伤能力还是不可小觑。</P><P>        我们的单单应该强化干扰系统,提高精度,</P>
<P> 低伸弹道作为一种弹道的方式,在各类弹道导弹,包括战术和战略导弹上都可运用。而且通过改变导弹飞行时序即可实现,所以原则上任何一种导弹都可以按相对于本来的最小能量弹道来说的低伸弹道飞行。优点在于弹道低伸,给对方的预警时间短,代价就是射程小于最小能量弹道,或者相应的载荷会小于最小能量弹道时的情形。</P><P>另外,如果不是全程动力飞行,那么在关机点后,不管是标准的最小能量弹道,还是低伸弹道,或者高抛弹道,弹头都是按抛物线方式运行,雷达一旦捕捉到目标,还是可以进行目标预测的,只是在低伸弹道的情况下,留给防御方的时间更少。</P>
<P>一、通过降低弹道对付反弹系统的思路很早就用在战略导弹上了,它就是著名的部分轨道轰炸系统FOBS(Fractional Orbit Bombardment System)。其实就是一种不走抛物弹道而走卫星轨道的洲际导弹,打上去后变轨在卫星轨道上运行,飞到目标上空后再变轨重新进入大气层,因为在轨道上运行不到一圈,所以叫部分轨道轰炸系统。</P>
<P>    FOBS好处有四:一是能打到以前洲际导弹够不到的地方;二是从突然变轨重入到命中目标只有短短三分钟时间,敌方基本不可能反应;三是低弹道的行程短,在300公里高的轨道上只要45分钟就能打到地球背面;第四点最有意思,就是发射后后悔还来得及,飞到目标上空你不给它变轨重入大气的指令,它就会成为一颗卫星不停飞下去,也可给它新指令打击新目标。前苏联成功地做过很多FOBS的试验,SS-9第三批次就是典型的FOBS(加了一个反推火箭),后来应美方的强烈要求在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谈判中被销毁了。</P>
<P>二、当然S.W.A.T@L.Z.P.D兄这里谈得是战术弹道导弹,这就与前述 FOBS系统在技术上有很大区别了。我认为它的优势比FOBS要小得多,理由如下:</P>
<P>1、战术导弹特别是短程导弹就这么点可怜的射程和射高,基本上无法利用卫星轨道做不费燃料的免费旅行,那么你变轨的幅度越大,消耗的势能越多,射程或是载荷就会损失越多。</P>
<P>2、FOBS是在大气层外飞,你设想的战术导弹是在大气层内飞,巨大的空气阻力会让射程减少。当然你可以通过加大弹翼改善升阻比,但那样速度就慢了,导弹外形就庞大了。</P>
<P>3、你的初衷是想缩短敌方预警时间,问题是现在侦察手段很高,你在助推阶段就可能被发现,所以走什么弹道都不会更隐蔽。再说总共才几百公里的距离,你哪怕把弹道降到几十公里也照样会被敌方地面雷达轻松发现。要降得更低就干脆成巡航导弹了。</P>
<P>4、你提到的几种战术导弹的发展动态很重要。但据我从外形观察,其弹翼都很小,只够做临时机动用,好像不足以支撑其做全程大气层飞行。</P>
<P>    总之,我觉得对战术弹道导弹来说,低伸弹道的好处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而带来的麻烦至少现在的技术水平还解决得不好,成本又比原来的大大增加,好像不是太值。当然机动变轨是很有意义的,我只是说不一定非要变低轨不可。战术弹道导弹对中国而言贵在廉价,越简单越便宜越好,这样才能大批量生产和密集使用。</P>
<P>回驭风和Shh众大侠:</P><P>我查证得知,上述几种俄罗斯的战术导弹,是由俄罗斯的KBM设计局负责设计研制的,</P><P>请点击: KBM设计局英文网站主页</P><P>该局擅长战术导弹,特别是反坦克导弹的设计,所以,从“圆点-U”到“伊斯坎德尔”等战术弹道导弹都突破了传统的弹道导弹的设计,特别是飞行弹道方面,更多的借鉴了类似反坦克导弹和中距空空导弹的弹道和发动机的设计,所以我想在300KM左右的射程内,保证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大气层内低高度飞行是在技术上可行的,甚至还可以有更大的发挥。而且可以做出剧烈的机动以摆脱跟踪和攻击。</P>
<P>和驭风
兄和各位讨论几个问题。</P><P>1. 关于FOBS。FOBS可以说是低伸弹道的一个极端例子。但是由于它的独特性质,我觉得还是把它和普通的低伸弹道分开讨论更合适一些。因为一般而言的低伸弹道是对于最小能量弹道而言,在关机点之后是一个完全的惯性弹道(我们不去考虑末端的一些小的机动),是一个抛物线。而FOBS必须有一个反推减速的再入,其轨迹也不是一条单纯的抛物线,因为有一个转折点。一般而言,低伸弹道的代价之一就是射程变近,而FOBS由于其独特性质,其射程可以环绕地球。潜射导弹可能会使用这一技术,因为可以通过潜艇的运动来补偿射程上的损失。苏联的SS-N-16被认为可能包含了这个作战模式。</P><P>2. 兄台提到的关于低伸弹道对于射程较短的战术导弹是否可以减少预警时间的问题,我同意兄台的看法。由于射程较短,利用地球曲率来推迟预警雷达发现时间不是很可行 (对于洲际导弹这一效果比较明显)。但是由于弹道最高点较低,整个弹道较短,全程飞行时间是否因此而较短,从而减少给对方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 不知这一点是否有作用?</P><P>3. 关于这个战术导弹的“低伸弹道”,如果可以看到一个弹道剖面图可能会比较清楚一些。看起来这个弹道不象传统意义上的洲际导弹的低伸弹道这样简单
</P>
<P>另驭风兄,偶认为在目前的军事格局下,500~600KM射程内的战术(准弹道,或者弹道)导弹完全可以应付中等规模的战斗需要,所以低伸弹道的(准弹道导弹)是充满希望的未来重要作战武器,它不需要使用卫星轨道,50KM以下的大气层内弹道,更另TMD头痛,首要解决的目标是弹药的模块化,智能化,信息化,精确化</P><P>如果我军二炮能够形成以装备先进光学雷达侦察系统和卫星定位以及数据链的无人机为前哨侦察点,</P><P>在300~600KM内的低伸战术导弹投掷各种精确制导子弹药,甚至可以利用卫星定位和数据链系统攻击移动目标的新型短程导弹系统,(当然,弹载计算机和惯导,也加强,比如使用激光陀螺,什么的,让300KM的圆偏差概率达到20M)</P><P>那么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弥补我军远距离精确投掷弹药打击能力的不足!</P>[em01][em01]
<P>shh,兄来了,欢迎,欢迎,热烈欢迎</P>[em01][em01][em01][em01]
shh大侠,你先看看KBM的产品,我有事先出去下,希望KBM的产品能让您对以上战术导弹的飞行弹道的猜想有所启发~
<B>以下是引用<I>S.W.A.T@L.Z.P.D</I>在2004-8-8 13:49:00的发言:</B>

<P>回驭风和Shh众大侠:</P>
<P>我查证得知,上述几种俄罗斯的战术导弹,是由俄罗斯的KBM设计局负责设计研制的,</P>
<P>请点击: KBM设计局英文网站主页</P>
<P>该局擅长战术导弹,特别是反坦克导弹的设计,所以,从“圆点-U”到“伊斯坎德尔”等战术弹道导弹都突破了传统的弹道导弹的设计,特别是飞行弹道方面,更多的借鉴了类似反坦克导弹和中距空空导弹的弹道和发动机的设计,所以我想在300KM左右的射程内,保证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大气层内低高度飞行是在技术上可行的,甚至还可以有更大的发挥。而且可以做出剧烈的机动以摆脱跟踪和攻击。</P>

<P>谢谢你推荐的网站。我进去看了,觉得这两型导弹商业气好浓啊。我怀疑它们的“低弹道”能否代表战术弹道导弹的发展方向。实际上,这些主要是用来出口的导弹采用这种“非传统”的飞行方式,射程也很短,说是为加大突防能力,但我怀疑是为了向问题国家出口时逃避国际上对弹道导弹的限制。
<P>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弹道只决定于火箭动力和重力,而后者还要加上空气动力。在300KM射程内进行大气层内低高度飞行在技术上当然是可行的,但那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空气动力了,这就不只是“突破了传统的弹道导弹设计”,根本就成了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的许多优点也就丢掉了。</P>
未请教驭风兄,弹道导弹的优点是?
<B>以下是引用<I>shh</I>在2004-8-8 13:59:00的发言:</B>

<P>和驭风
兄和各位讨论几个问题。</P>
<P>1. 关于FOBS。FOBS可以说是低伸弹道的一个极端例子。但是由于它的独特性质,我觉得还是把它和普通的低伸弹道分开讨论更合适一些。因为一般而言的低伸弹道是对于最小能量弹道而言,在关机点之后是一个完全的惯性弹道(我们不去考虑末端的一些小的机动),是一个抛物线。而FOBS必须有一个反推减速的再入,其轨迹也不是一条单纯的抛物线,因为有一个转折点。一般而言,低伸弹道的代价之一就是射程变近,而FOBS由于其独特性质,其射程可以环绕地球。潜射导弹可能会使用这一技术,因为可以通过潜艇的运动来补偿射程上的损失。苏联的SS-N-16被认为可能包含了这个作战模式。</P>
<P>2. 兄台提到的关于低伸弹道对于射程较短的战术导弹是否可以减少预警时间的问题,我同意兄台的看法。由于射程较短,利用地球曲率来推迟预警雷达发现时间不是很可行 (对于洲际导弹这一效果比较明显)。但是由于弹道最高点较低,整个弹道较短,全程飞行时间是否因此而较短,从而减少给对方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 不知这一点是否有作用?</P>
<P>3. 关于这个战术导弹的“低伸弹道”,如果可以看到一个弹道剖面图可能会比较清楚一些。看起来这个弹道不象传统意义上的洲际导弹的低伸弹道这样简单
</P>

<P>
<P> shh兄提的问题很关键。我是这么想的:
<P>1、  FOBS的问题就不谈了,我提它只是想说明有人已在战略导弹上搞过低伸弹道了。战术弹道导弹走低伸弹道的原理当然与FOBS大相径庭,诚如兄台所言,同样动力在大气层走低伸弹道肯定是要牺牲射程的。我记得前苏联搞过萨姆2作地地导弹的试验,以45度角打高弹道时射程可达100公里,但走500-1000米中低空巡航轨迹时射程只有一半。这可能是个有点特殊的例子,但至少说明了弹道低了射程就小了的道理。</P>
2、  弹道导弹走低伸弹道在路线上肯定是缩短了,但我认为走捷径并不能减少全程飞行时间,原因是速度变小了。</P>
战术弹道导弹的速度很容易达到7-8马赫。以射程500公里的典型性弹道导弹为例,它在助推36秒后关机,关机点速度达2公里/秒,全程飞行只需6.1分钟,已经足令对手促不及防了。</P>
理论上讲,如果改走30公里高的低伸弹道,在维持同样速度的情况下全程飞行应该是5分钟,也就是说能省出约1分钟飞行时间。但遗憾的是,同样2公里/秒的关机速度在大气层中维持不了多久。在与空气阻力的艰苦斗争中,即使冯卡门他老人家重生,也不得不在射程和速度间做出痛苦的牺牲。你越想通过大弹翼的高升阻比提高射程,速度就越小。除非你给它加上续航动力,但那样就更不叫弹道导弹了。而且我们知道,对大气层中飞行的导弹来说5马赫是个门坎,超过了热障问题就急剧恶化,导弹的外形、动力和材料上都很难处理了,性价比会变得很差。</P>
<P>3、我手头一时找不到战术导弹“低伸弹道”弹道剖面图。不知兄台手中有无兵工科技今年第七期,在第51页上有俄国人在最近“安全-2004”演习中试射“弹道导弹-高超音速一体化导弹”的弹道剖面图。这其实就是把白杨弹道导弹弹头换成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我觉得和S.W.A.T@L.Z.P.D兄设想的低伸弹道导弹有异曲同工之妙,唯一区别是人家是有续航动力的,否则很难维持高突防速度。<p></p></P>
现在美国人和俄国人确实都在搞在30公里高度以6-7马赫飞行的战术导弹。但难度不不小,再说其使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对我们也是个技术瓶颈。</P>
<B>以下是引用<I>S.W.A.T@L.Z.P.D</I>在2004-8-9 6:09:00的发言:</B>
未请教驭风兄,弹道导弹的优点是?

<P>
<P>一,关键就一个字:快! <p></p></P>
<P>兄台在前面说:"50KM以下的大气层内弹道,更另TMD头痛."为什么?是因为这样更不易被探测吗?前面大家分析过了,以现在的侦测手段,降低一点弹道意义不大.别说50公里,就算你把弹道进一步降到20公里,台军现有的雷达就能在500公里外发现,更别说专为对付我弹道导弹而拟购的铺路爪相控阵雷达了. <p></p></P>
<P>真正让TMD头痛的就是弹道导弹的高速度,这是它突防的生命力.我们知道,不管是什么型号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其性能一言以蔽之,就是看它能对付多快的导弹.当然也有按能对付多大射程导弹计算的,这对弹道导弹来说其实是一回事.你越快它就越难对付.因此我觉得牺牲实实在在的速度来追求并不存在的隐蔽性恐怕不值当. <p></p></P>
<P>作为台湾防空主力的天弓2型地空导弹的速度只有4马赫,爱国者稍好一点,但也就6马赫。对它们来说,拦截7-8马赫的高弹道导弹显然要比对付2-3马赫低弹道的导弹头痛得多。<p></p></P>
<P>二、你前面还谈到过给低伸弹道装GPS和数据链接的问题.如果是在大气层飞,你要么像巡航导弹那样慢吞吞的飞,要保持高速就会有热障问题,GPS和数据链信号难以传递.要是在大气层外飞就不会有这问题了.<p></p></P>
<P>三、你还谈到过导弹做高过载机动的可能性。在这方面高弹道也比低道弹有优势。这是因为99.9%的大气都集中在50公里以下,弹道高超过100公里时空气压力就近似于真空状态的了,通过弹头上很小的姿态火箭就能迅速地做出高速大过载机动;但换在大气层内主要靠空气动力来机动,效率就低多了,空气中过载太大还要冒解体或失控的危险。<p></p></P>
<P>总之,我并不否认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相趋同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也许S.W.A.T@L.Z.P.D兄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预言。我只是觉得这对我们来说太超前了些,未必是最佳选择,目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代价都太高。当前,还是通过弹头分离、隐身外形和涂料、机动变轨和干扰诱饵等较成熟技术改进战术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更加事半功倍。</P>
<P>驭风兄乃神人也~</P><P>景仰,景仰~</P>
驭风说让我等茅塞顿开!顶!
<P>转贴虚幻,圆点-U发射美图</P><P></P><P></P><P></P>
<P>帅,</P><P>我记得很早得一篇关于弹道导弹的文章,</P><P>说到发展趋势时,提到的“短,平,快”就是风兄所指吧。</P>
厉害,学习中。。。。
[em01][em01][em01][em01]
战术弹道导弹对中国而言贵在廉价,越简单越便宜越好,这样才能大批量生产和密集使用。
<P>好东西,听了有矛赛顿开之感觉!</P><P>谢谢仁兄啦。</P>
顶吧,这样的帖子再不顶,
支持
战略导弹再怎么“低伸”也要入轨和重入大气层啊,怀疑战略导弹搞这个的实际意义,只要入轨了,稍微有点预警能力的国家都能发现,再入段就不谈了,如果真的“低伸”的话再入段反而要被加长(不相信你拿支笔画一下看看)
帅就一个字
[B]以下是引用[I]S.W.A.T@L.Z.P.D[/I]在2004-8-10 6:02:00的发言:[/B][BR]<P>驭风兄乃神人也~</P><P>景仰,景仰~</P>

同感,^_^   ~~~
希望你们能够继续讨论下去,我喜欢这样求真务实的帖子,能够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前提是不要泄密啦!哈哈!象你们这样的人多一些,不要说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牺牲,相反在战争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就有一批值得信赖的、内行的队伍,也会真正赢得战争?神舟上天,难道是嘴巴吹上去的?非业!全靠技术、数据和实干!强调一句:支持技术和学术贴!
另外,我个人认为刚才一位同志提供的信息值得深入研究下去,具体是那位记不得了,就是提到俄、美把战役战术导弹的弹头改换成巡航导弹的做法。这一点我认为有研究和发展的必要。因为如前面一个同志所说,弹道导弹突防的特点是个“快”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弹头砸到敌人的阵地和目标上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致命缺陷就是散布大、精度差。制导问题,也就是说一个“准”字,是弹道导弹的致命缺陷。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可行的办法无外乎是提高单位面积内的覆盖度,以增强打击力度。在核战争的条件下,就只有增大核弹头的当量来提高核爆炸的杀伤范围来弥补打击精准度的不足。但是,核战争在未来发生的几率不大,不能够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核武器上。虽然短程战术弹道导弹成本低,易于大规模装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国家的战术反弹道导弹系统也已经趋于成熟,加上战术弹道导弹低精度,使得战场使用效率未必就高。(当然某些特殊的战场形态除外,例如未来的台海战争。台湾战略纵深小,战区区域小,即使拥有多套成熟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也难以有效地阻止我军短时间内密集的弹道导弹突击,快速攻击型武器占数量优势在地域狭小的战场区域是能够发挥其特殊作用的,好比迫击炮的作用一样。所以我们在台海作战前沿大量部署各种战术中\短程弹道导弹既能威慑对岸的分裂势力,也能够在战时充分体现首轮战役火力准备的压制和摧毁作用。按照750枚来计算的话,按照150枚/波的打击烈度,在第三、四波打击的时候就可以摧毁所谓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在第五、六波打击基本摧毁敌人机场、港口和沿岸反登陆阵地以后,就可以伺机安排敌后战略空降和两栖登陆的准备工作。)
我的思路就是战略导弹的核弹头改装成多枚巡航导弹,做到弹道导弹的高速突防和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的结合。这样弹头在重入大气层以后,在适当的高度释放出多枚卫星精确制导的巡航导弹,能够使得巡航导弹能利用周围有利的地形地物作为掩护来实现突防。这样比楼主说的弹头重入大气层后的末端机动在技术上来说,应该更容易实现一些,而且弹头的多目标性也增加了敌方导弹防御系统的防御难度,易于突防;另外还可是使那些本来准备打核战争的战略导弹稍假改装就能参加常规战争,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在理论上说,应该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的,因为在我看来,凡是拥有回收人造星技术的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应该没有问题。
当然我最根本的观点还是改进现有弹道导弹的制导技术,提高攻击精度才是比较合理的道路。当然这么做需要付出更多的智力和财力,以及根据不同的战场需要来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武器。
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