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同行评价中国飞行员:含蓄自信素质很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23:31
西方同行评价中国飞行员:含蓄自信素质很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3 09:37:25   

  中评社北京6月13日电/《中国空军》杂志2010年6月刊报道,“时间对于任何军队都是平等的,能否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益,才是战斗力水平分出高低的根本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军事训练的效益之源,就在于如何运用和支配各种资源,包括时间资源和创造力资源。”这是飞行员驻训组组长于海涛参观法国空军时的感受。

  受冰岛火山爆发影响而关闭的欧洲机场恢复通航之后,于海涛和他带队的飞行员驻训组回到了中国。在滞留法国戴高乐机场的那几天中,他们一方面在认真回顾、梳理和总结这次出访的收获,另一方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焦急等待的情绪中,亲身体会到了空天时代人们对空中航线的依赖。有时,他们也会探讨一些问题,比如应对火山爆发这样的突发事件,空军应该怎样有所作为。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与进程的加快,空军加强了对外交往的力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海涛得以两次到法国考察,与法国飞行员同乘飞行,体验了简洁高效的组训方式和果敢泼辣的训练作风,在带回先进训练理念的同时也给外国同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位出身于中国“蓝军分队”、担当空军首任“合成蓝军”部队司令员的飞行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掌握外军的战术思想、战术动作和飞行风格。除了座舱内的亲历,他还把视野放得更宽,开始思考资源利用对于空军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也让他坚信,中国空军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与世界空军的交流和合作。近日,笔者与于海涛就这次出访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一次对话。

  记者:上次出访回来后,您撰写的体会文章在《中国空军》杂志发表,与我们的读者分享了您的体会和感受,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这次出访,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样的见闻?能否谈一谈给您印象最深的一些事。

  于海涛:好的。上次出访是首次国外同乘飞行,谈座舱内的体会更多些。而这次带队出访,我对法国空军高效利用资源,提升训练效益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法国的国土面积不大,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他们飞行训练频繁,民用航班密集,加上领空对私人航空器开放,空域资源十分紧张。在里昂防空控制中心,我们看到,在高空和低空,是空军的战斗机在进行飞行训练,而中空有航班穿梭经过。通过防空控制中心,法国空军实现了航线和空域的科学调配和高效使用。比如说同一空域,在这支部队使用完毕以后,中心可以马上调配给另一支部队使用,在不影响训练的情况下还可调配给民用航空器过往。空域资源共用,很少闲置,利用率很高。
  
记者:看来比起资源的多少,利用率的高低更为重要,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于海涛:对。高效地使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理念。资源受客观条件限制,就那么多,所以集约高效使用资源的能力就极为重要。这种理念一旦树立,就可以在很多方面有所改观。防空控制中心工作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转,得益于他们的情报融合。他们全国的军用、民用地面固定雷达和空军预警机雷达、海军舰艇雷达等各种雷达情报全面融合,并且实现了与北约情报共享,信息量大,这使他们遇有空情能够反应迅速。实现资源共享之后,带来效益是以几何级数增加的,远大于资源的简单相加。

  记者: 据说经过这种信息整合之后,他们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提高了效率,您观察是这样吗?

  于海涛:是的,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比如说飞行训练,空域使用要应机而动、见缝插针,能利用空域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飞行训练的准备时间必须很短,出动很快。部队报计划,中心协调空域,是自己的时间必须利用好,这也提高了部队的行动能力。再比如说航空救援。我们在法国期间,遇到法国巡逻兵表演队的一架飞机发生飞行事故,事发地点离我们出访的基地很近。法方第一时间通报了我们。飞行事故的消息在第二天当地的报纸上能够看到,飞行员跳伞成功,受了点轻伤。基地训练没见受什么影响,该怎么飞还怎么飞。当时,我们看到这个基地的救援力量在救援中心的统一指挥下立即参与救援行动,现场有来自各方面的救援力量,警察、宪兵,军队和地方的都有。真正是闻讯而动,拧成一股绳。

  记者:能否具体说说这种效率是怎样实现的?需要哪些条件作支撑?

  于海涛:他们的各种救生资源是统一指挥、统一调配,而不是条块分割的。这种闻讯而动的能力背后是大量的基础工作。在搜救中心,我们看到值班室中间的大办公桌上有一张巨大的地图,用不同的颜色标绘不同区域、不同航线。资料柜内,各种飞机资料分类整齐,墙上标注着区域内各机场值班飞机、车辆、急救搜救力量和联系人电话号码。附近有什么样的医院,达到什么样的治疗水平,有多少直升机,救护车,消防车等救援设备,一目了然。而且,会细到诸如哪一架直升机有没有救生吊篮这类问题。无线电始终保持在接收状态,值班战斗机、直升机24小时值班。一旦出现异常空情,搜救中心会迅速根据飞机的型号、航线、高度、油量、飞行员的技术状况等,推算失事航空器的大体位置,派出邻近的战斗机、直升机侦寻、搜救,派遣邻近地面部队、警察、急救中心以及海军舰艇展开营救。法军整合了军地救生力量,充分利用了社会公共资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搜救体系,提高了救生效率。

记者:看来他们在信息共享、力量调配等方面,军地的融合程度是很高的。

  于海涛:通过这些事,我们可以看到,在法国,空军军事训练和国家行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国家资源为飞行训练服务。在国家行为的统一调配下,军地体现出很强的协作意识。空军是国家资源的重要构成,同时国家行为也为空军训练和使用提供支持。在法国,我们可以看到在高压线上,挂着闪亮的圆球,像一串串巨大的珍珠项链。可不要认为这是浪漫的法国人在别出心裁地表达他们的审美观念,而是为空军超低空飞行训练服务的。这个细节让我很感动,飞行员在空中根本无法看清细细的高压线,如果没有明显的标识,这将成为飞行训练和执行任务的重大隐患。对高压线进行标识,一件事省去了以后很多件事,这个工夫下得值。

  记者:事半功倍。他们在飞行安全管理方面是不是同样体现了高效率?

  于海涛:没错,工夫下到点子上,就有可能事半功倍。下不到点子上,就有可能事倍功半。我们经常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组织同样如此。如果把精力分配到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那就是一种高效率。把力气花在什么地方,是一门学问,值得好好研究和总结。比如,法方飞行员在空战训练结束后,有时僚机飞到长机头顶上做个倒飞,完全是即兴发挥。返航时他们偶尔也会在座舱里唱歌。法军对这方面规定较为宽松,对类似的事情并不禁止,飞行员也不会因此受到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飞行安全方面稀里马虎,他们会把每件事抓到点子上。在每天飞行前的气象通报中,会把气象条件不允许做什么课目规定得清清楚楚。在塔台上负责飞行调度的人不见得资历有多老,但每个大队(相当于我们的飞行团)的安全官都是富有飞行经验的老手。他们会给飞行员讲课,进行每次飞行的安全提示。在我们看来,这样抓飞行安全,实际上是突出了重点,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泛泛抓安全,简单下禁令,反而会找不到要害,由于注意力分散了,效果也不会好。

  记者:这样的飞行安全理念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有助于提高训练效益?

  于海涛:科学的训练理念本身就包括科学的飞行安全理念。飞行安全不能成为飞行训练的“紧箍咒”,一方面,不能违背飞行规律进行所谓的大胆冒险,另一方面,也不能一想到保安全,就什么都不敢做了,畏手畏脚。事实证明,这样也不利于安全。在我看来,法国空军培养战斗员的理念非常鲜明,法国空军认为,战斗机飞行员应该意识超前、作风泼辣,能力超强,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他们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做法。比如说操作动作迅猛,一杆到位,追求以最短的时间达成所需要的飞机状态,这样就能够在空战中抢占先机,占据主动。空中各种动作实施边界包线飞行,这样是为了掌握飞机的极限性能。在对抗空战训练时,双方并不协同,不是事先规定好:我这样飞过来,你那样飞过去……他们不是比画招式,而是出招接招,充分发挥飞行员的主动性。一切训练都是围绕作战需要。他们的飞行员完成战术训练后,随时可能被派驻到海外基地担负作战任务,所以,他们的训练更加强调作战中的实用性。

记者:论飞行训练您是行家,能不能给我们读者细说一下,如果没有事先协同,会不会更容易发生危险?

  于海涛:行家称不上。好在有了这些年从事飞行、组织训练的经验,能够帮助我较快地看出一个“所以然”。我们相信,法国空军不会置飞行安全于不顾而在训练中做无谓的冒险,他们强调通过强化飞行员安全意识、提高飞行员技术、掌握飞机极限性能抵御飞行风险,积极保证飞行安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与这样的组训模式相适应的安全机制。近距空战训练中,尽管不会通报各自的机动动作,也取消了高度差限制,的确做到了“打你没商量”。但他们也有“商量”的地方,那就是以对方飞机中心一定距离为半径的球体为安全距离,彼此不得进入。这样一项规定解除了对飞行员其他方面的束缚,也消除了对飞行安全过多的顾虑,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再者,他们高度重视模拟训练,并把这作为提高训练质量、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改装计划中穿插着模拟训练,新进课目前必须先进行模拟训练,模拟训练不合格同样严格把关。模拟训练设备使用率很高,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我们看到,一名飞行员出现了技术问题,教员立即带着进行模拟训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科学的飞行安全观,才能有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组训模式。

  记者:在高效利用资源,提高训练效益方面,法国空军还有哪些典型的做法对我们有所启发?

  于海涛:可以说体现在很多方面。他们的战斗机是这样起飞的,简单检查即可开车。开车滑出机堡后,要求飞行员把两手放在头上,机械师围绕飞机进行详细检查,各系统正常以后放飞。起飞线放飞只有1-2名机械师,检查维护工作都在二线,处于起飞线的飞机都是良好的。大量维护工作做在平时,这就简化了飞行前检查维护的内容。由于大量检查工作在开车后进行,这样,对飞机质量的把握就更准确。飞行塔台与民航相同,只负责调度。机场周围10英里范围内,由塔台负责调配和保障。出了这个范围,交给引导站(相当于我机场飞行管制室)负责。再往远处飞,由防空控制中心负责。塔台不负责飞行技术指挥。我们历来反对机械照搬,因为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他们有一套成体系的东西来综合保障飞行安全。比如,尽管塔台不是保姆式指挥,但绝不是放任不管,自有另外一套机制来管理飞行员的自主起降能力。他们的每一名飞行员都随身携带起降水平认证卡,年检达不到规定起降技术水平,必须到指定机场认证。间断飞行超过45天,必须到指定基地进行技术恢复。这样做也使得上级部门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作战训练研究。

记者:围绕效率和资源听您讲了这么多,突然发现,国外空军的先进建设经验本身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宝贵财富。

  于海涛:有句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说空战是一种艺术,那么艺术的生命在于交流。我们交流越广泛,眼界就越开阔,思维就越灵活,工作就越有效。我们这个出访团飞行员跟我说,这次出国的经历,将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思维方式和成长经历。比如说重视学习外语,自觉关注外军的相关信息。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大队怎么做,我们师团怎么做,而是会想到国外空军怎么做。这些变化说明,不仅仅是多了一次经历,而是开了一扇窗。而且,这种影响将是长远的。我相信,随着交往的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飞行员会有机会走出国门,通过交流,我们会提升我们的组训理念,这将成为我们这支空军无形的财富。

  记者:外军同行对我们怎么看?

  于海涛:从反馈的情况看,这次我们的飞行员也给西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讲我们的飞行员有一种东方人的含蓄,但这掩盖不住内在的自信和领悟力。他们欣赏我们的飞行员素质很高,钻研精神强,容易打交道,坦诚热情。尽管时间并不长,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跟我们一样,他们也几次表达了继续深化交流合作的愿望。交流让双方受益,相信他们也在观察我们,也在借鉴我们一些有益的做法,这应该是相互的。因此,不论是出访还是来访,只要是交流,就存在学习和借鉴的问题,也存在开放和展示的问题。开放程度是逐步加深的,随着我们空军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相信,我们自身的许多好做法也会让世界空军有所启示和受益。

  记者:从这次出访的感受看,您认为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

  于海涛: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可以说是“人”,也可以说是“时间”。从这次出访的感受看,我觉得先进的理念是最宝贵的资源。无论个人还是对于集体,先进的理念是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打开眼界至关重要。看一个人的思维是否开放,归根到底还是看对待新生事物、外部事物的态度。打开眼界,其实就是看什么,怎么看。我在“蓝军分队”工作时,我们很多人并没有出访的经历,但是,我们注重收集和整理外军的组训理念、组训方法,注重研究他们的战术思想,同样受益很大。我想,作为今天的空军人,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态度,那就是要自觉关注大国空军发展的前沿问题,盯住空军的未来发展趋势,清楚空军的整体建设图景。这样,我们想问题、做工作,就会有一个相对大一些的格局。在某种意义上说,认识自身的差距也能够带给我们一种自信,由于不清楚差距在哪里而产生的盲目安全感才是可怕的。盯住未来、正视现实,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对于今天的空军建设来说,意义尤其重大。一方面要向外探寻,盯住世界空军的先进做法,一方面要向内探寻,反思自身的思想理念,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这也是外军先进的训练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西方同行评价中国飞行员:含蓄自信素质很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3 09:37:25   

  中评社北京6月13日电/《中国空军》杂志2010年6月刊报道,“时间对于任何军队都是平等的,能否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益,才是战斗力水平分出高低的根本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军事训练的效益之源,就在于如何运用和支配各种资源,包括时间资源和创造力资源。”这是飞行员驻训组组长于海涛参观法国空军时的感受。

  受冰岛火山爆发影响而关闭的欧洲机场恢复通航之后,于海涛和他带队的飞行员驻训组回到了中国。在滞留法国戴高乐机场的那几天中,他们一方面在认真回顾、梳理和总结这次出访的收获,另一方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焦急等待的情绪中,亲身体会到了空天时代人们对空中航线的依赖。有时,他们也会探讨一些问题,比如应对火山爆发这样的突发事件,空军应该怎样有所作为。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与进程的加快,空军加强了对外交往的力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海涛得以两次到法国考察,与法国飞行员同乘飞行,体验了简洁高效的组训方式和果敢泼辣的训练作风,在带回先进训练理念的同时也给外国同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位出身于中国“蓝军分队”、担当空军首任“合成蓝军”部队司令员的飞行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掌握外军的战术思想、战术动作和飞行风格。除了座舱内的亲历,他还把视野放得更宽,开始思考资源利用对于空军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也让他坚信,中国空军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与世界空军的交流和合作。近日,笔者与于海涛就这次出访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一次对话。

  记者:上次出访回来后,您撰写的体会文章在《中国空军》杂志发表,与我们的读者分享了您的体会和感受,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这次出访,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样的见闻?能否谈一谈给您印象最深的一些事。

  于海涛:好的。上次出访是首次国外同乘飞行,谈座舱内的体会更多些。而这次带队出访,我对法国空军高效利用资源,提升训练效益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法国的国土面积不大,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他们飞行训练频繁,民用航班密集,加上领空对私人航空器开放,空域资源十分紧张。在里昂防空控制中心,我们看到,在高空和低空,是空军的战斗机在进行飞行训练,而中空有航班穿梭经过。通过防空控制中心,法国空军实现了航线和空域的科学调配和高效使用。比如说同一空域,在这支部队使用完毕以后,中心可以马上调配给另一支部队使用,在不影响训练的情况下还可调配给民用航空器过往。空域资源共用,很少闲置,利用率很高。
  
记者:看来比起资源的多少,利用率的高低更为重要,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于海涛:对。高效地使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理念。资源受客观条件限制,就那么多,所以集约高效使用资源的能力就极为重要。这种理念一旦树立,就可以在很多方面有所改观。防空控制中心工作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转,得益于他们的情报融合。他们全国的军用、民用地面固定雷达和空军预警机雷达、海军舰艇雷达等各种雷达情报全面融合,并且实现了与北约情报共享,信息量大,这使他们遇有空情能够反应迅速。实现资源共享之后,带来效益是以几何级数增加的,远大于资源的简单相加。

  记者: 据说经过这种信息整合之后,他们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提高了效率,您观察是这样吗?

  于海涛:是的,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比如说飞行训练,空域使用要应机而动、见缝插针,能利用空域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飞行训练的准备时间必须很短,出动很快。部队报计划,中心协调空域,是自己的时间必须利用好,这也提高了部队的行动能力。再比如说航空救援。我们在法国期间,遇到法国巡逻兵表演队的一架飞机发生飞行事故,事发地点离我们出访的基地很近。法方第一时间通报了我们。飞行事故的消息在第二天当地的报纸上能够看到,飞行员跳伞成功,受了点轻伤。基地训练没见受什么影响,该怎么飞还怎么飞。当时,我们看到这个基地的救援力量在救援中心的统一指挥下立即参与救援行动,现场有来自各方面的救援力量,警察、宪兵,军队和地方的都有。真正是闻讯而动,拧成一股绳。

  记者:能否具体说说这种效率是怎样实现的?需要哪些条件作支撑?

  于海涛:他们的各种救生资源是统一指挥、统一调配,而不是条块分割的。这种闻讯而动的能力背后是大量的基础工作。在搜救中心,我们看到值班室中间的大办公桌上有一张巨大的地图,用不同的颜色标绘不同区域、不同航线。资料柜内,各种飞机资料分类整齐,墙上标注着区域内各机场值班飞机、车辆、急救搜救力量和联系人电话号码。附近有什么样的医院,达到什么样的治疗水平,有多少直升机,救护车,消防车等救援设备,一目了然。而且,会细到诸如哪一架直升机有没有救生吊篮这类问题。无线电始终保持在接收状态,值班战斗机、直升机24小时值班。一旦出现异常空情,搜救中心会迅速根据飞机的型号、航线、高度、油量、飞行员的技术状况等,推算失事航空器的大体位置,派出邻近的战斗机、直升机侦寻、搜救,派遣邻近地面部队、警察、急救中心以及海军舰艇展开营救。法军整合了军地救生力量,充分利用了社会公共资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搜救体系,提高了救生效率。

记者:看来他们在信息共享、力量调配等方面,军地的融合程度是很高的。

  于海涛:通过这些事,我们可以看到,在法国,空军军事训练和国家行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国家资源为飞行训练服务。在国家行为的统一调配下,军地体现出很强的协作意识。空军是国家资源的重要构成,同时国家行为也为空军训练和使用提供支持。在法国,我们可以看到在高压线上,挂着闪亮的圆球,像一串串巨大的珍珠项链。可不要认为这是浪漫的法国人在别出心裁地表达他们的审美观念,而是为空军超低空飞行训练服务的。这个细节让我很感动,飞行员在空中根本无法看清细细的高压线,如果没有明显的标识,这将成为飞行训练和执行任务的重大隐患。对高压线进行标识,一件事省去了以后很多件事,这个工夫下得值。

  记者:事半功倍。他们在飞行安全管理方面是不是同样体现了高效率?

  于海涛:没错,工夫下到点子上,就有可能事半功倍。下不到点子上,就有可能事倍功半。我们经常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组织同样如此。如果把精力分配到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那就是一种高效率。把力气花在什么地方,是一门学问,值得好好研究和总结。比如,法方飞行员在空战训练结束后,有时僚机飞到长机头顶上做个倒飞,完全是即兴发挥。返航时他们偶尔也会在座舱里唱歌。法军对这方面规定较为宽松,对类似的事情并不禁止,飞行员也不会因此受到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飞行安全方面稀里马虎,他们会把每件事抓到点子上。在每天飞行前的气象通报中,会把气象条件不允许做什么课目规定得清清楚楚。在塔台上负责飞行调度的人不见得资历有多老,但每个大队(相当于我们的飞行团)的安全官都是富有飞行经验的老手。他们会给飞行员讲课,进行每次飞行的安全提示。在我们看来,这样抓飞行安全,实际上是突出了重点,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泛泛抓安全,简单下禁令,反而会找不到要害,由于注意力分散了,效果也不会好。

  记者:这样的飞行安全理念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有助于提高训练效益?

  于海涛:科学的训练理念本身就包括科学的飞行安全理念。飞行安全不能成为飞行训练的“紧箍咒”,一方面,不能违背飞行规律进行所谓的大胆冒险,另一方面,也不能一想到保安全,就什么都不敢做了,畏手畏脚。事实证明,这样也不利于安全。在我看来,法国空军培养战斗员的理念非常鲜明,法国空军认为,战斗机飞行员应该意识超前、作风泼辣,能力超强,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他们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做法。比如说操作动作迅猛,一杆到位,追求以最短的时间达成所需要的飞机状态,这样就能够在空战中抢占先机,占据主动。空中各种动作实施边界包线飞行,这样是为了掌握飞机的极限性能。在对抗空战训练时,双方并不协同,不是事先规定好:我这样飞过来,你那样飞过去……他们不是比画招式,而是出招接招,充分发挥飞行员的主动性。一切训练都是围绕作战需要。他们的飞行员完成战术训练后,随时可能被派驻到海外基地担负作战任务,所以,他们的训练更加强调作战中的实用性。

记者:论飞行训练您是行家,能不能给我们读者细说一下,如果没有事先协同,会不会更容易发生危险?

  于海涛:行家称不上。好在有了这些年从事飞行、组织训练的经验,能够帮助我较快地看出一个“所以然”。我们相信,法国空军不会置飞行安全于不顾而在训练中做无谓的冒险,他们强调通过强化飞行员安全意识、提高飞行员技术、掌握飞机极限性能抵御飞行风险,积极保证飞行安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与这样的组训模式相适应的安全机制。近距空战训练中,尽管不会通报各自的机动动作,也取消了高度差限制,的确做到了“打你没商量”。但他们也有“商量”的地方,那就是以对方飞机中心一定距离为半径的球体为安全距离,彼此不得进入。这样一项规定解除了对飞行员其他方面的束缚,也消除了对飞行安全过多的顾虑,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再者,他们高度重视模拟训练,并把这作为提高训练质量、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改装计划中穿插着模拟训练,新进课目前必须先进行模拟训练,模拟训练不合格同样严格把关。模拟训练设备使用率很高,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我们看到,一名飞行员出现了技术问题,教员立即带着进行模拟训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科学的飞行安全观,才能有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组训模式。

  记者:在高效利用资源,提高训练效益方面,法国空军还有哪些典型的做法对我们有所启发?

  于海涛:可以说体现在很多方面。他们的战斗机是这样起飞的,简单检查即可开车。开车滑出机堡后,要求飞行员把两手放在头上,机械师围绕飞机进行详细检查,各系统正常以后放飞。起飞线放飞只有1-2名机械师,检查维护工作都在二线,处于起飞线的飞机都是良好的。大量维护工作做在平时,这就简化了飞行前检查维护的内容。由于大量检查工作在开车后进行,这样,对飞机质量的把握就更准确。飞行塔台与民航相同,只负责调度。机场周围10英里范围内,由塔台负责调配和保障。出了这个范围,交给引导站(相当于我机场飞行管制室)负责。再往远处飞,由防空控制中心负责。塔台不负责飞行技术指挥。我们历来反对机械照搬,因为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他们有一套成体系的东西来综合保障飞行安全。比如,尽管塔台不是保姆式指挥,但绝不是放任不管,自有另外一套机制来管理飞行员的自主起降能力。他们的每一名飞行员都随身携带起降水平认证卡,年检达不到规定起降技术水平,必须到指定机场认证。间断飞行超过45天,必须到指定基地进行技术恢复。这样做也使得上级部门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作战训练研究。

记者:围绕效率和资源听您讲了这么多,突然发现,国外空军的先进建设经验本身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宝贵财富。

  于海涛:有句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说空战是一种艺术,那么艺术的生命在于交流。我们交流越广泛,眼界就越开阔,思维就越灵活,工作就越有效。我们这个出访团飞行员跟我说,这次出国的经历,将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思维方式和成长经历。比如说重视学习外语,自觉关注外军的相关信息。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大队怎么做,我们师团怎么做,而是会想到国外空军怎么做。这些变化说明,不仅仅是多了一次经历,而是开了一扇窗。而且,这种影响将是长远的。我相信,随着交往的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飞行员会有机会走出国门,通过交流,我们会提升我们的组训理念,这将成为我们这支空军无形的财富。

  记者:外军同行对我们怎么看?

  于海涛:从反馈的情况看,这次我们的飞行员也给西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讲我们的飞行员有一种东方人的含蓄,但这掩盖不住内在的自信和领悟力。他们欣赏我们的飞行员素质很高,钻研精神强,容易打交道,坦诚热情。尽管时间并不长,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跟我们一样,他们也几次表达了继续深化交流合作的愿望。交流让双方受益,相信他们也在观察我们,也在借鉴我们一些有益的做法,这应该是相互的。因此,不论是出访还是来访,只要是交流,就存在学习和借鉴的问题,也存在开放和展示的问题。开放程度是逐步加深的,随着我们空军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相信,我们自身的许多好做法也会让世界空军有所启示和受益。

  记者:从这次出访的感受看,您认为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

  于海涛: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可以说是“人”,也可以说是“时间”。从这次出访的感受看,我觉得先进的理念是最宝贵的资源。无论个人还是对于集体,先进的理念是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打开眼界至关重要。看一个人的思维是否开放,归根到底还是看对待新生事物、外部事物的态度。打开眼界,其实就是看什么,怎么看。我在“蓝军分队”工作时,我们很多人并没有出访的经历,但是,我们注重收集和整理外军的组训理念、组训方法,注重研究他们的战术思想,同样受益很大。我想,作为今天的空军人,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态度,那就是要自觉关注大国空军发展的前沿问题,盯住空军的未来发展趋势,清楚空军的整体建设图景。这样,我们想问题、做工作,就会有一个相对大一些的格局。在某种意义上说,认识自身的差距也能够带给我们一种自信,由于不清楚差距在哪里而产生的盲目安全感才是可怕的。盯住未来、正视现实,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对于今天的空军建设来说,意义尤其重大。一方面要向外探寻,盯住世界空军的先进做法,一方面要向内探寻,反思自身的思想理念,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这也是外军先进的训练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是在法国驻训还是......?
去法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到今天还没把人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学回来...不知道空军那么多年在搞点什么...{:cha:}
不知道是表扬还是批评
称赞的话语谁都不少{:wu:}
好文,收藏了。
我是进来看有没有大拇指的。。。。。。。。
含蓄、自信本就是TG的美德,这种评价还是很客观的
我们的翻译功夫了得
中国媒体报道,中国飞行员说西方同行评价中国飞行员。
炸弹超人 发表于 2010-6-14 21:42


    {:qiliang:}。。注意影响
kaka22 发表于 2010-6-14 20:48
“交流让双方受益,相信他们也在观察我们,也在借鉴我们一些有益的做法,这应该是相互的。因此,不论是出访还是来访,只要是交流,就存在学习和借鉴的问题,也存在开放和展示的问题。开放程度是逐步加深的,随着我们空军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相信,我们自身的许多好做法也会让世界空军有所启示和受益。”

取长补短而已,不存在一方是绝对先进一方是绝对落后的说法。国外先进的东西要学,但不是只要是国外的就是先进的。
酒精考研 发表于 2010-6-14 21:59


    你看清采访内容了么...{:cha:}
还需在酒桌上多交流交流,看看素质和作风谁过硬,法国葡萄酒我们向来是豪饮的
飞行时数偏少而时刻处心积虑提高训练效率的主儿都这样。
不知道法国学到中国什么了?
kaka22 发表于 2010-6-14 22:12
我倒是建议你再去将内容重看一遍。美国空军还去印度训练呢,说明美国空军都认识到印度空军也有可以学习的动方。倒是有些中国人,一听到西方自已腿就先软了。

法国空军?中国空军质量比其有代差?中国空军战绩不如他们?

我都不知道现在能以居高临下口气对中国空军说话的除了MD空军外还有谁?
中国空军给法军空军学的地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骨气敢死拼敌人,不要投降当亡国奴。
酒精考研 发表于 2010-6-15 21:58

毛子,以色列....土鳖空军有个屁的光荣战绩,朝鲜?别搞笑了。
还是走出去多一些才开眼界
酒精考研 发表于 2010-6-15 22:01


    飞行又不是玩命
酒精考研 发表于 2010-6-15 21:58


    脑子进水了,无语,看国产军事题材影片看多了
酒精考研 发表于 2010-6-15 21:58


    囧…
管人家怎么评价, 关键是空战的时候能把人家打趴下
提了人家的空管能力,会不会准备开放低空啊
SC公图避难者 发表于 2010-6-15 22:09
TG空没什么光荣战绩,只是比法国空军要光荣那么一点点。
穿云图 发表于 2010-6-16 00:01
小盆友,你爸爸妈妈没有教育你不要随便骂人?

本ID在中国航空系统混的时候,你有很大可能还在穿开裆裤。

再次教育你一遍,随便出口骂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怎么跟说中国男足一样!
某些人真以为学政治喊口号能喊掉对方的灰机:D
SC公图避难者 发表于 2010-6-15 22:09


    无知者无畏
酒精考研 发表于 2010-6-15 21:58


   中国80年代就已经去法国参观训练,当年就已经在学习欧洲空军的整个构建体系,早年的杂志报刊上都已经有这方面的报道。直至今日去法国参训的飞行员还在讲这些东西,30年了,这些细节差距还没补回来。你觉得是不是有点问题呢。整个欧洲空军体系是走美军的路子,可以说在很多地方都是相同的。08年的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