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表说穿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1:10:46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动能穿甲弹从原理上分,有两大流派:早期的全口径穿甲弹与后来的次口径长杆弹对装甲的破坏机理是有本质不同的。前者是固体力学的范畴,后者因为穿体接触装甲时速度极高、压强极大、温度极大,坚硬的装甲呈现出流体的特性,所以要用流体力学的理论去解释。形象的讲,全口径穿甲弹穿透的过程可以看做砖头砸玻璃,次口径长杆弹穿透的过程则像是高压水枪冲稀泥。反映到穿甲弹的特性上,两者之间一个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对于全口径穿甲弹,穿体的直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当直径足够大,将对装甲形成“压垮”效果,此时什么速度、动能、装甲厚度、倾角,都不重要了;而对次口径长杆弹来说,穿体直径则是一个相当不起眼的指标,对穿甲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穿杆的长度。如果对穿透过程高度理想化:穿体速度足够大,靶板垂直放置、厚度半无限、材料均质、各向同性,用流体力学的理论可以得出一个简洁优美的公式:
200.JPG
      对于非理想状态,情况则要复杂的多,公式也会长得多,但是大方向不会变,那就是“长杆就是王道”。打个比方,就好像某男士哪怕穷一点、丑一点、笨一点,只消“胯下有神器”,自然可以在脂粉堆中闯出一番天地;相反,另一男士“潘、驴、邓、小、闲”五要素中四个都是顶尖,唯有“驴”这一项先天孱弱,那么终究是个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

次口径长杆弹的神器:



全口径穿甲弹的神器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动能穿甲弹从原理上分,有两大流派:早期的全口径穿甲弹与后来的次口径长杆弹对装甲的破坏机理是有本质不同的。前者是固体力学的范畴,后者因为穿体接触装甲时速度极高、压强极大、温度极大,坚硬的装甲呈现出流体的特性,所以要用流体力学的理论去解释。形象的讲,全口径穿甲弹穿透的过程可以看做砖头砸玻璃,次口径长杆弹穿透的过程则像是高压水枪冲稀泥。反映到穿甲弹的特性上,两者之间一个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对于全口径穿甲弹,穿体的直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当直径足够大,将对装甲形成“压垮”效果,此时什么速度、动能、装甲厚度、倾角,都不重要了;而对次口径长杆弹来说,穿体直径则是一个相当不起眼的指标,对穿甲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穿杆的长度。如果对穿透过程高度理想化:穿体速度足够大,靶板垂直放置、厚度半无限、材料均质、各向同性,用流体力学的理论可以得出一个简洁优美的公式:
200.JPG
      对于非理想状态,情况则要复杂的多,公式也会长得多,但是大方向不会变,那就是“长杆就是王道”。打个比方,就好像某男士哪怕穷一点、丑一点、笨一点,只消“胯下有神器”,自然可以在脂粉堆中闯出一番天地;相反,另一男士“潘、驴、邓、小、闲”五要素中四个都是顶尖,唯有“驴”这一项先天孱弱,那么终究是个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

次口径长杆弹的神器:



全口径穿甲弹的神器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打RC27一类版,绝热剪切现象并不明显吧。


再来看一张表:

解说一下:

1、长径比达到25以上之后,继续提高对增进相对穿透能力的贡献很小,但是穿深仍然会随着杆长增长,所以只有再增加长径比的同时提高绝对杆长,才能有效增加穿透能力。
2、在速度达到3000米/秒以上之后,穿透力的增加速率才开始大幅度降低,所以提高穿杆初速还有很大空间。(这个图是钨合金穿杆,贫铀合金穿杆的平台速度区还要小一些,但也远大于常规火炮的初速)
3、在当前最常见的指标:长径比25左右,速度1500-1800米/秒,穿深可以看做杆长(这是理想的实验状态下的结果,实际情况还要差一些。但是大家也就可以大体推断穿甲弹穿透能力的极限了,短杆子永远打不出大穿深)

再来看一张表:

解说一下:

1、长径比达到25以上之后,继续提高对增进相对穿透能力的贡献很小,但是穿深仍然会随着杆长增长,所以只有再增加长径比的同时提高绝对杆长,才能有效增加穿透能力。
2、在速度达到3000米/秒以上之后,穿透力的增加速率才开始大幅度降低,所以提高穿杆初速还有很大空间。(这个图是钨合金穿杆,贫铀合金穿杆的平台速度区还要小一些,但也远大于常规火炮的初速)
3、在当前最常见的指标:长径比25左右,速度1500-1800米/秒,穿深可以看做杆长(这是理想的实验状态下的结果,实际情况还要差一些。但是大家也就可以大体推断穿甲弹穿透能力的极限了,短杆子永远打不出大穿深)
能量 ·材料 ·速度
那个全口径的是舰上用的么
看第2张表,穿孔直径与速度的关系

300.JPG

解说一下:

在当前速度条件下(1500米/秒上下),穿甲弹也能轻松打出2倍穿体直径的弹孔,比起破甲弹的0.1-0.2倍直径弹孔要大得多,所以,如果不计入引燃效应,穿甲弹的后效要远大于破甲弹。
看第3张图表

10.JPG


通过这张图,第一再次证明长杆就是王道,第二,为不同杆长在不同速度下的穿深提供了参考(此图是理想实验条件下取得的,实战中还要把指标调低一些;另外,这个图是用钨合金杆做实验的,如果是贫铀杆,还要再高一点)。这样,我们就能通过照片大致推论穿甲弹的杆长来判断其穿透能力,但要注意两点:不要把穿杆头部的风帽、穿甲块计入杆长;要根据公布的初速和推论的速降(目前的先进技术水平大约40-50米/秒每千米,当然毛子的丢人东西就不用拿来了)来大致判断着速。


再看一张内涵丰富的图表,虽然这张图是在极端状态下测试的(动能80MJ,相当于真实穿甲弹炮口动能的好几倍,靶板也是倾斜了60度的,相当于双倍垂直板)

20.JPG


各种重量、长度、直径的钨合金穿杆在不同速度下穿透能力的体现,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再看一张内涵丰富的图表,虽然这张图是在极端状态下测试的(动能80MJ,相当于真实穿甲弹炮口动能的好几倍,靶板也是倾斜了60度的,相当于双倍垂直板)

20.JPG


各种重量、长度、直径的钨合金穿杆在不同速度下穿透能力的体现,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看到了淫弹传说的影子
淫弹传说里的东西,大方向不错,但是写东西的人东拉西扯了一大堆,反而印证了“多说多错”的道理。:D

风气不好呀,那么多人,要么自己YY脑补,要么等神棍来“爆料”,好多以前炮霸们都讲的很明白的东西,还一遍又一遍的问,一次又一次的争论,真正讲技术,提供分析方法的帖子倒是很少有人关注呀。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0-8-22 22:44
RC27是啥?
怎么让我想起了Sandvik 12C27不锈钢呢?不会是真的去欺负不锈钢吧?哈哈!
回复 11# 死者代言人


    一种镍铬合金装甲钢板,高合金钢系。
科普贴得留名
先回帖再看贴
正在学习中 好帖子
这种贴一般不会火
留名学习!
没有人来,我就只好絮絮叨叨的自说自话了,先来贴图

以下资料,来源于这个材料,某些人就不要乱喷了。

100.JPG

第35页

200.JPG

这就是一些人所说的神器:D ,然后我再来解说这玩意怎么就这么差。
先回帖再看贴
其实,个人认为,太专业的帖子,并不适合军迷。。。。比较都是业余的。
保存下来,慢慢研究~
搬凳子来听课
以前虚幻银弹的帖子我看过 。。当时记得作者HER MAJESTIC党的。。虽然英国的东西的确不错。后来老蛋提到用什么元素添加之后降低钨合金的剪切温度 甚至直接跳过绝热剪切的事情 然后便能省去20%左右的动能?但说是这东西有剧毒击中目标之后依然会短时间造成严重的污染 我记得这元素里面好像有一种就是铯,那么这法子到底靠谱不?虚幻后来不在了 帖子自然也就无从开起了。
实际上早CD这样的帖子一般会有四页左右的发展前景 如果是空版可能会上10 海版还能往上。实际上陆版虽然相对冷清 但口水并不多 环境还是很好滴。
回复 23# ruler007


    降低临界绝热剪切应变率的方法没有人采用的。。。。

降低材料的绝热剪切应变率,无非是降低热导率、比热容、强化相耐高温的程度、相变的温度,后两者对于材料机械性能常有不利影响。
楼主乃又不厚道了。
拿几个用于定性分析的表格来忽悠人了不是。
定性分析只需要突出主要实验因素,来进行定性分析。
而在实际工程中,穿甲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
继续关注中 .......
高球不懂
那个全口径的让我想起了虎式坦克PK舰炮的情景……
3BM42又被拿来做反面教材了{:ya:}
注意:本帖的所有内容,都是以均质钢装甲为讨论对象。复合装甲的力学特性与传统的、已经充分研究的均质钢装甲存在重大差异,数学、物理模型非常复杂,同时由于复合装甲为当前各国的主力装甲,实际的测试结果都秘而不宣,所以无法展开讨论。(谁有资料欢迎赐教)

1.JPG

左图是装甲的水平厚度不变时,穿透速度与倾角的关系,可以看出,长杆弹对装甲的倾角不敏感,普通穿甲弹对装甲的倾角的关系分三个阶段:30度以下很不敏感,30度到70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装甲的抗弹能力迅速提高,到了70度以上,又不敏感了。

右图更加有力,它不再以厚度来当坐标轴,因为随着角度变化,厚度也在随着三角函数的关系变化,很不直观。所以,干脆以防护系数这个硬指标来当坐标轴,一下子就把倾角对装甲抗弹能力的关系表述的清清楚楚了。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

1、随着倾角的增大,装甲抵抗全口径AP弹的能力以正弦函数形式递增。(这里,楼主要插一句,如果该弹的口径远大于装甲厚度,这个关系是不成立的)
2、随着倾角的增大,装甲抵抗聚能破甲弹的能力呈现先缓降后缓增的态势,在45度时降到最低,但最大与最小之间不超过10%,可以看做不变。所以,可以认为装甲抵抗聚能破甲弹的能力与装甲倾角无关。
3、随着倾角的增大,装甲抵抗长杆弹的能力,呈缓降趋势,在倾角大于70度时开始快速下降。可见,长杆弹专吃倾斜装甲。
12.7mm穿甲弹的防护系数N——装甲倾角关系图

q.JPG

大口径全口径穿甲弹的防护系数N——装甲倾角关系图
da.JPG

次口径长杆穿甲弹的防护系数N——装甲倾角关系图
gan.JPG

聚能破甲弹的防护系数N——装甲倾角关系图
p.JPG

下面是数据:

对抗枪弹时,当装甲倾角从0度增加到50度,防护系数增加0.66-0.89;
对抗大口径全口径穿甲弹时,当装甲倾角从0度增加到50度,防护系数增加0.74;
对抗长杆弹,当装甲倾角从0度增加到65度,防护系数降低0.2
对抗聚能破甲弹,当装甲倾角从0度增加到75度,防护系数变化只有0.07,最小值在45度,为0.96,最大值在75度,为1.03;
搬凳子来听课
不错不错!
好贴 难得的是图表 数据齐全 还配有解说  吾等菜鸟的福音·
马克收藏
有公式就好
这坟挖的...
另卤煮怎么tj了??
多好的科普贴啊!
靶板密度?铅对钢笑而不语。版主居然给这种东西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