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突击步枪的低后坐、中等射速、前抛壳构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30:08
以前提出了《低后坐力和较低射速PDW自动原理设想》,实现方式是在枪机框上再设置一个滑动体,该滑动体在枪机框后坐到位后还能够继续后坐,只有滑动体后坐到位并复进和枪机框接触后,枪机框才能复进;这样,射速就由滑动体的往复运动来决定,滑动体的往复运动距离可以大大大于枪机框,从而使得枪的理论射速降低;同时,由于在后坐过程中发生了枪机框和滑动体两次后坐到位的情况,从而使得后坐力峰值得以降低;总体上体现出一种类似新加坡无敌100机枪所采用的恒定后坐原理类似的效果(新加坡无敌100机枪可以抵住下巴还是鼻子来进行射击):降低后坐和理论射速,提高射击密集度和操控性。

勃朗宁网友针对《低后坐力和较低射速PDW自动原理设想》提出了将其用在无托突击步枪上,利用滑动体向前滑动的过程实现抛壳。这个思路很好,但如何实现的确是个难题。

在仔细思考低后坐力和较低射速PDW的设想时,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如何确保枪机框在后坐到位时不会因为撞击机匣而反弹,那么就需要设计一个防止反弹的结构,这样显然增加了复杂程度。那么,这个难题再加上前抛壳需要考虑的弹壳复杂运动结合在一起,更加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使得整个方案显得完全无法实现。

不过,整体上功能多并不意味着就无法实现或者需要非常复杂的结构才能实现,实际上将功能需求可以进行类似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的方式来进行综合设计,这样就可以实现一物多用,从而降低复杂程度。

那么,降低射速和降低后坐力需要一个结构来防止反弹,而前抛壳结构中如果有类似功能结构那么就可以将功能组合在一个东西上实现。实际上,的确能够进行这样的功能组合,因为在俺的《无托枪前抛壳设想》中,枪机上下摆动式的前抛壳方案,那么枪机在上下摆动过程中,就可以既起到闭锁作用,也起到后坐到位后的防枪机框反弹的所用,从而实现了一物多用从而降低结构的复杂性。

那么,究竟该如何实现呢?还是一图胜千言,上个图说明一下。

新前抛壳方案2.jpg

最后说明,这个图只是展示了相关的原理,实际上可以根据上述的思路来设计出更好更合理的结构,上面的图只是展示了一种构思而已。以前提出了《低后坐力和较低射速PDW自动原理设想》,实现方式是在枪机框上再设置一个滑动体,该滑动体在枪机框后坐到位后还能够继续后坐,只有滑动体后坐到位并复进和枪机框接触后,枪机框才能复进;这样,射速就由滑动体的往复运动来决定,滑动体的往复运动距离可以大大大于枪机框,从而使得枪的理论射速降低;同时,由于在后坐过程中发生了枪机框和滑动体两次后坐到位的情况,从而使得后坐力峰值得以降低;总体上体现出一种类似新加坡无敌100机枪所采用的恒定后坐原理类似的效果(新加坡无敌100机枪可以抵住下巴还是鼻子来进行射击):降低后坐和理论射速,提高射击密集度和操控性。

勃朗宁网友针对《低后坐力和较低射速PDW自动原理设想》提出了将其用在无托突击步枪上,利用滑动体向前滑动的过程实现抛壳。这个思路很好,但如何实现的确是个难题。

在仔细思考低后坐力和较低射速PDW的设想时,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如何确保枪机框在后坐到位时不会因为撞击机匣而反弹,那么就需要设计一个防止反弹的结构,这样显然增加了复杂程度。那么,这个难题再加上前抛壳需要考虑的弹壳复杂运动结合在一起,更加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使得整个方案显得完全无法实现。

不过,整体上功能多并不意味着就无法实现或者需要非常复杂的结构才能实现,实际上将功能需求可以进行类似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的方式来进行综合设计,这样就可以实现一物多用,从而降低复杂程度。

那么,降低射速和降低后坐力需要一个结构来防止反弹,而前抛壳结构中如果有类似功能结构那么就可以将功能组合在一个东西上实现。实际上,的确能够进行这样的功能组合,因为在俺的《无托枪前抛壳设想》中,枪机上下摆动式的前抛壳方案,那么枪机在上下摆动过程中,就可以既起到闭锁作用,也起到后坐到位后的防枪机框反弹的所用,从而实现了一物多用从而降低结构的复杂性。

那么,究竟该如何实现呢?还是一图胜千言,上个图说明一下。

新前抛壳方案2.jpg

最后说明,这个图只是展示了相关的原理,实际上可以根据上述的思路来设计出更好更合理的结构,上面的图只是展示了一种构思而已。
担心大家会提出干嘛需要这样的设想,这样的设想到底有什么样的好处的问题,这里简单说一下:

无托枪前抛壳的好处很明显,就是前抛壳方便换手射击。

低射速似乎没有必要,但实际上点射时的理论射速在450发左右人类能够进行更好的控制,所以英国人就搞了个布希曼冲锋枪,通过电子手段将射速降低到450发(如果不用电子手段控制,那么射速会达到1400发/分),从而实现了可控的点射。

实际上,95步枪的射速达到了650发/分,理论上,事先受到训练的人可以控制射速为600发/分的射速,但是,如果能够将射速降低到500发,同时将后坐力降低到一定程度,那么那种突击步枪的点射将更可控,甚至可以实现诸如这样的射击,将这样的设计姿势用在拐弯射击场合,也算是一件美事,不是吗?

图片来自DBOY网站:



貌似前抛壳最大的问题是抛壳装置(抛壳勾)的可靠性吧。
还有就是无托如果加了滑块会增加枪重并且后重前轻。可能会增加枪口上跳的可能。
如果前端配重 ,就等于增加了两倍左右滑块的重量。
并且滑块的导轨为了保证强度和精度也需要用金属。那就更重了。

貌似前抛壳最大的问题是抛壳装置(抛壳勾)的可靠性吧。
还有就是无托如果加了滑块会增加枪重并且后重前轻。可能会增加枪口上跳的可能。
如果前端配重 ,就等于增加了两倍左右滑块的重量。
并且滑块的导轨为了保证强度和精度也需要用金属。那就更重了。
我担心的是连发密集度不够
侠客尚 发表于 2010-6-7 19:10


    无托加了滑块后倒不是前轻后重,而是前面增加了重量,这样更有利于无托枪整体平衡吧;这样也就不涉及给前面配重问题了吧。
   滑块本身位于枪机框内,枪机框本身可以用钢片冲压而成,就像81的机匣一样,强度应该还可以接受吧。
   抛壳复杂是个问题,这是前抛壳都面临的问题,似乎也没有几个更简单的。我的这个设想与F2000和美国的那个前抛壳方案相比,结构上可能还要更简单一些。
勃郎宁 发表于 2010-6-7 20:32


    这个不好说,看无敌100机枪手持射击视频,连发可以打出想要的形状(用枪瞄准水面像画画一样打个形状出来),可见其后坐力和操控上的优势。
TSQ 发表于 2010-6-7 22:48


    现在的95也是钢片冲压的枪机框?
先画画看,我觉得要是让滑块开启锁住的拨弹齿需要加个很小的零件,野外分解容易丢
侠客尚 发表于 2010-6-7 22:55


    95的枪机框是个钢管嵌入到一个机加的枪机框中的,中间似乎用了焊接工艺。
勃郎宁 发表于 2010-6-8 01:21


    这个结构似乎没有拨弹齿。

更进一步构思可以参考我的博客中的前抛壳方案内容。是以前的内容,不是这次的。
滑体需要开孔抛壳,不管在左边还是在右边都会导致重量不平衡,稳定性差很多,而且但可从滑体里抛出还需要加个簧片或者类似抛壳挺的东西才能实现,又要从相反位置开槽,滑体上还要开容沙槽,这工艺不是一般的复杂
勃郎宁 发表于 2010-6-9 01:48


    滑体内需要加个簧片,主要是防止弹壳后退回来,抛壳挺之类看需要来定。

左右不平衡问题倒不大,像81这样传统枪机框的拉机柄在侧向的力矩也比较大,另外在构造时可以通过左右不对称设计来平台。

对于容沙槽,其实一种是容沙,一种是把沙排出去,优先选择时排出去,那么在其上钻排沙孔就更可取,而不必特别的容沙槽。实际上,俺看过的95在闭锁部位靠近下面,有一个孔,估计那个空就是为了排出沙土的。

许多时候,感觉一些设计真的可以称之为“大巧不工”,也就是说,通过非常巧妙的手段实现了,反而在外表上看不出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只有在自己真正琢磨和设计时,才发现设计者综合了多种因素并选择出最简单有效的构型,我在看AK-47时就有这种感觉。

实际上,老卡在AK-47以外的摸索还是很丰富和看上去很疯狂的,包括在AK-47上加一个巨大的飞轮结构等。



还有滑动枪管试验:




全文见:
http://bak.gun-world.net/russain/kalash/ex/exak.htm
还有个严重的问题,拉机柄必须是拉滑块的,要不就不能排除哑弹,拉机柄槽要很长
勃郎宁 发表于 2010-6-9 12:14


    是的。

   滑块长度合适就可以,譬如无敌100同样也要拉机,同样也要实现较长的后坐距离的要求。
枪机转动稳定性太差了吧,对轨道的磨损也很大,我画的是腮片闭锁,就是拨弹杆不好设计
勃郎宁 发表于 2010-6-10 15:49


    转动枪机倒不会出现多大稳定性问题,现实的枪械中也有应用,譬如56半的枪机偏转,只不过没有一个固定的转轴而已。

我把转轴设计在中间,主要的目的是想把转轴设置在枪机的重心位置,这样枪机转动就不会造成重心的变化,所用力气也较小。

如果一定要采用卡片闭锁,可以参考美国那个前抛壳方案,让卡片卡主弹壳上下转动就行,不用拨弹杆。
未命名.jpg第一阶段造型
勃郎宁 发表于 2010-6-11 22:43


    漂亮。
   不过设计难度的确大。
连BB都不能玩,你们还要设计大杀器?
未命名.jpg第2阶段
勃郎宁 发表于 2010-6-19 20:08

好几天找不到如何上超大。

图很漂亮,难得你如此费心设计,佩服。

如果可以的话,投稿给轻兵器杂志,增加点影响力。

可惜我的能力有限,不能给你更多帮助。
最近心乱,没啥进度
勃郎宁 发表于 2010-6-23 21:48

这个东西本来就难,因为追求的几个特征都是国外曾经尝试的,而我们是将这些特征都结合起来,当然难度更大了:
1、提高点射精度是原苏联尝试过的,结果是有AN-94和AEK-971,前者是通过两发高速点射实现,后者通过平衡后坐力方式来提高,我们则是通过降低射速和后坐力实现;
2、 前抛壳至少FN的F2000和美国都尝试过,我们的实现方法当然与他们不同,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从这些方面来看,如果我们做到复杂性不比这两者任何一个复杂,那么从实现功能上来讲,我们就具有了优势。
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结构实现复杂功能,正是体现设计实力和锻炼脑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