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我国第四代战斗机发展思路的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35:23
<P>转自中华网论坛</P>

<P>随着歼十日渐浮出水面,广大军友关注的焦点逐步转向了我们的下一代,按照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装备思路,既然歼十从90年代末就进入了小批量生产阶段,那么我们的第四代早已到了研制阶段,我们的第四代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和发展思路进行下去哪,下面结合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的信息,结合国家航空发展现状,做以下分析。

一、由歼十到某D型机
  广大军友对歼十寄予了很高的厚望,因为她是一款让我们真正摆脱米格战机的影响,追赶世界潮流的一型战机,歼十研制的成功有着里程碑似的意义,从此以后我们将以新的姿态去重新规划我们的歼击机发展思路。《中国航空报》关于d型机的报道,证明了我们正在发展一型新的歼击机,沈阳已完成了11号的重大节点任务,成都也已到了10号的装备部队的冲刺阶段,而西安的HX已经到了样机协调阶段,可以说都大有突破。几种新机目前正在测试研制,“某A型飞机正常布局,机头进气;某B型飞机鸭式布局,腹部进气;某C型飞机正常布局,两侧进气,带翼尖弹;某D型飞机鸭式布局,腹部进气,双发双垂尾”。随着我国四代机各种方案的出台,D型机成了我们去倍加关注的目标,从目前的消息看,我们的第四代已经走过了方案论证的阶段,已经确定了某方案,进入了全面的工程研制阶段,各项指标已接近冻结,目前正在向实物阶段过渡。而接下来我就分析一下,我们发展四代机的现实可能性。


二、我们的突破
  事实上我们为第四代的发展做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在研制三代机的同时,各研究所就面向21世纪头20年的空战要求,紧密跟踪当时世界各国四代战机的发展趋向,对四代战机技术展开了充分预研,有些项目还列入了863_2计划,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为我们四代战机的研制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用611人的话说:“目前,研究所已对下一代歼击机的技术进行了长期、大量的预先研究和探索,一些目前只有美国才掌握了的先进技术研究所也摸透了它的机理,并成功地设计出可在新型歼击机上使用的实用性设计方案,此外,在矢量推力、隐身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根据官方的公开报道和个人以此为基础的推论,我简单地把这些突破的概括为以下几点:
  宏观环境和工业基础:航空业振兴的动力,源于国家经济结构的巨大调整和强势的经济增长需求,本来我们国家就又一个良好的航空工业基础,九十年代以来,我们的重工业基础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各大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都逐步走向了市场化,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基本完成了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具备了进一步扩充实力的基础。
  从我们的歼击机研发水平看,我们走完了一条三代机发展的全过程,在研制歼十的成都飞机制造所显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沈阳飞机制造研究所在引进27和对歼八的各项改型(其实仔细分析歼八二的各项改型,可以看出他们验证性的成分很多,这里就有611对四代机得探索)中全面改造了老旧的生产设备,对新的研发思路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更加强调了系统整合的重大意义,使飞机研发思路有了全新的认识,西安所和洪都公司(我们要密切注意洪都二代舰载机的竟标项目,从早期陆院士歼12的探索,就看出来洪都的实力不可小觑)分别在大型机和舰载机上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近年我们这些研究所不断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重点型号的研制和预研,不但从西方引进了飞机数字设计软件和先进的制造加工工艺,实现了设计和制造的数字化、一体化,还建立了整套人员及设备体系,这一切都为四代战机的诞生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航电系统技术:飞机火控系统方面的进步与我国整体电子工业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14所和607所作为我国航空机载电子设备两个重要研究基地在近几年取得了重大成就,二所均已突破了机载相控阵技术,其中607所的某型神鹰雷达已进入测试阶段,14所的147x型机载有源相控阵正在全面发展之中,也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在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节目里,杨总披露了我们已经突破了“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超七具有信息共享的作战功能,简单的说就是两架超七飞行时,一架超七飞机可以知道另一架飞机上的全部信息,传感器数据融合是第四代战机的关键技术之一。而这从另一个方面判断我们的第四代的各项技术突破是有目共睹的,从推比十,新的气动布局设计,新型超视距空空导弹,到传感器数据融合……可以说我们的第四代所需技术基本可以冻结,只要大的体制不出问题,我们的新歼原型机将很快会上天!
  超音速巡航、高机动能力技术:超音速巡航、高机动能力是先进气动布局设计和高性能的发动机完美结合的产物,而超音速巡航和高机动性在我们某型三代机上已经初步具备。
  有人老是对我们的发动机没信心,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动力”的不足而是一些项目功败垂成!发动机是一项系统科学,涉及的领域众多,从动力原理、材料科学、系统整合、可靠稳定性等方面,但庆幸的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充分吸取以前的教训,坚持走技术引进和自我研发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总结ws6的经验和教训,完成了第一个完全自主产权的安型号标准发展的中推的定型,走核心机衍生道路,顺利的完成了ws10a的研制,11b和10b装备国产心已成为现实! 在利好消息捷报频传的同时,一向以严谨和说话留有余地的刘大响院士要传出了新的声音:“从事高性能发动机的研究,我从76年开始担任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投入几个亿,我们研究了中等推力涡旋发动机的可行性,这是我国第一个研制的。这个基础上我们同时开展了下一代第四代战斗机用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研究,这个项目目前进展良好……我们国家研究矢量喷口大概有十几年的历史,目前我们已经研究了两种。一种是能够上下偏转20度的,一种是能够360度偏转的20度喷口,已经在进行台架实验,目前还没有进行飞行实验,总的进展状况还没有达到使用状态。”
  我们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突破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在可靠性和躯体的实用性方面还有待考验,我们的突破领域也仅限于某些方面,但只要我们坚定方向,以这样的势头发发展下去,站在世界最前沿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关于推比十,我们不是一家在搞,存在多个工程项目,目前看624的速度比较快,因此我们的四代机用上国产的高性能发动机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
  隐身性能技术 :至于怎么隐形,目前看就是两种模式,一是靠先进的隐形气动布局设计,这种模式的风险是对未来电子科技发展的不可预期性而可能导致的风险。另一种是依靠先进的新型材料,通过吸波材料的应用达到隐形的目的,风险在于它的现实可能性和可运作性。既然我们强调隐形性(四代机的标准之一),那肯定要充分考虑这两个方面,我国在先进的气动布局和新型吸波材料我们都有突破,2002年《国际航空》杂志报道了成飞在研究BUMP进气道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方面的重大突破,指出成飞“(1)摸透了气动原理;(2)探索出一套工程设计方法;(3)开展了CFD方法流场计算;(4)完成了设计方案和外形生成;(5)完成了高、低速风洞试验”, 我国进气道设计技术获重大突破,达到了JSF水平,“该项技术可直接应用于未来战斗机的型号设计中”。


三、发展模式的选择
  李文正所长说:一架先进飞机的诞生涉及到众多技术领域的突破,不可能所有技术都在同一时期突破,也不可能等所有技术都有所突破后再研制新一代歼击机。所以,根据我国航空工业的基础和实际水平,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关键技术上要跨越式地发展,在更新一代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设计思想。首先,我们要在新型歼击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改型,哪项技术有突破就先上哪项技术,通过不断的改进改型,循序渐进地完成我国航空研制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现我国歼击机研制技术向更新一代的跨越。”
  不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绩,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品格是不能丢的,重要的是,我们强调的是不对称优势,我们的成绩是某一方面的,离全面振兴航空业还有大的距离,即便是局部领域的突破,跟美国也有差距,在我们四代机还未服役前,克敌之术还是捉襟见肘的!但我们的技术水平又决定当前不可能等到一切都突破了,再搞第四代,第四代要抓紧搞,一刻也不能耽误,推比十不可靠就先用ws10,但我们的四代机的设计理念是有了,四代机出来可能又是好马未能配好鞍,但有了168我们还担心没有170? 而这也是我所理解的10c存在的意义!
  战机划代的标准是它的设计,而不是它的单项性能,杨伟多次强调我们有能力搞22这样的机,问题是我们的作战要求需不需要这样的战斗机,第四代讲求的是系统的对抗性,因此我们的第四代肯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在系统的整合上体现出国情!
  我们国家现在最有实力的战斗机研究所就是四川的611和辽宁的601,而发动机也有两家分别是四川江油624所和辽宁沈阳606所,现在推比十也不是一个项目,是多个项目,四川江油所的推比十是很快的,刘大响用发展非常良好形容(以他的个性和目前的地位,而他也已经退休,我推测推比十一定已经上高台试车了),还有606的性能更好的ws,可能速度要慢于624所!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四代机的发展肯定不是一家在搞,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就产生了两种说法:美国模式,两家同时搞四代机,最后走项目竟标的路子;中国特色道路,协作共近,高低搭配,南轻北重,南35北22!当然还有折衷方案:有几家同时搞,不论是中四还是重四,最后由方案竟标过渡到实物竟标。那种模式那种更合理,从走国情路子讲,自然是第二模式,毕竟我们的资源有限,各研究所的能力有限,不能拿出那么多资金来,同时搞两个相同的项目;从市场化和现代企业制度说,第一种模式是最佳!但最理想的选择是二者的结合,项目的选择立足于当前的战略需求,也就是不论轻型第四代,还是重型第四代,完全走项目招标模式。
  鉴于我们目前的工业水平和发展思路,在四代战机出现重大挫折的前提下,走渐进式跨越式发展也是一种现实选择,因此出现类似三代半的技术验证机,我们广大军友也应该有些心理准备。168不是我们的目标舰,170也不是,同样歼十双发也不是我们这次四代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鸭式布局,V型垂尾,贝壳式座舱,内置武器舱,良好的隐身气动设计,双发(两台中推某型/WS-14:3级风扇,6级高压压气机,推比10,二元推力矢量喷管,FADEC),有源相控阵雷达(T/R组件1997年研制成功,上世纪末出工程样机,14所研制)。十五期间正式开始进入工程研制状态,2006前后首飞,2008年左右正式服役,目标是机动性能优于现F22A,其与各项技术指标至少与之相当 。这就是我们广大军友对我们第四代的美好描述,但愿她不会辜负我们的一片期望,就让我们在期待中等待她的到来吧,也许不用等,我们的第四代说不准正在搭理行装悄悄的向我们走来!
我国已研制成功第四代成像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与美国的9X相若,我们的第四代在加速!上次提醒你要注意武备部那个2020年前的武备规划,还望多多重视,我国的军事现代化就看这20年了!

</P><P>转自中华网论坛</P>

<P>随着歼十日渐浮出水面,广大军友关注的焦点逐步转向了我们的下一代,按照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装备思路,既然歼十从90年代末就进入了小批量生产阶段,那么我们的第四代早已到了研制阶段,我们的第四代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和发展思路进行下去哪,下面结合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的信息,结合国家航空发展现状,做以下分析。

一、由歼十到某D型机
  广大军友对歼十寄予了很高的厚望,因为她是一款让我们真正摆脱米格战机的影响,追赶世界潮流的一型战机,歼十研制的成功有着里程碑似的意义,从此以后我们将以新的姿态去重新规划我们的歼击机发展思路。《中国航空报》关于d型机的报道,证明了我们正在发展一型新的歼击机,沈阳已完成了11号的重大节点任务,成都也已到了10号的装备部队的冲刺阶段,而西安的HX已经到了样机协调阶段,可以说都大有突破。几种新机目前正在测试研制,“某A型飞机正常布局,机头进气;某B型飞机鸭式布局,腹部进气;某C型飞机正常布局,两侧进气,带翼尖弹;某D型飞机鸭式布局,腹部进气,双发双垂尾”。随着我国四代机各种方案的出台,D型机成了我们去倍加关注的目标,从目前的消息看,我们的第四代已经走过了方案论证的阶段,已经确定了某方案,进入了全面的工程研制阶段,各项指标已接近冻结,目前正在向实物阶段过渡。而接下来我就分析一下,我们发展四代机的现实可能性。


二、我们的突破
  事实上我们为第四代的发展做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在研制三代机的同时,各研究所就面向21世纪头20年的空战要求,紧密跟踪当时世界各国四代战机的发展趋向,对四代战机技术展开了充分预研,有些项目还列入了863_2计划,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为我们四代战机的研制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用611人的话说:“目前,研究所已对下一代歼击机的技术进行了长期、大量的预先研究和探索,一些目前只有美国才掌握了的先进技术研究所也摸透了它的机理,并成功地设计出可在新型歼击机上使用的实用性设计方案,此外,在矢量推力、隐身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根据官方的公开报道和个人以此为基础的推论,我简单地把这些突破的概括为以下几点:
  宏观环境和工业基础:航空业振兴的动力,源于国家经济结构的巨大调整和强势的经济增长需求,本来我们国家就又一个良好的航空工业基础,九十年代以来,我们的重工业基础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各大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都逐步走向了市场化,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基本完成了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具备了进一步扩充实力的基础。
  从我们的歼击机研发水平看,我们走完了一条三代机发展的全过程,在研制歼十的成都飞机制造所显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沈阳飞机制造研究所在引进27和对歼八的各项改型(其实仔细分析歼八二的各项改型,可以看出他们验证性的成分很多,这里就有611对四代机得探索)中全面改造了老旧的生产设备,对新的研发思路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更加强调了系统整合的重大意义,使飞机研发思路有了全新的认识,西安所和洪都公司(我们要密切注意洪都二代舰载机的竟标项目,从早期陆院士歼12的探索,就看出来洪都的实力不可小觑)分别在大型机和舰载机上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近年我们这些研究所不断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重点型号的研制和预研,不但从西方引进了飞机数字设计软件和先进的制造加工工艺,实现了设计和制造的数字化、一体化,还建立了整套人员及设备体系,这一切都为四代战机的诞生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航电系统技术:飞机火控系统方面的进步与我国整体电子工业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14所和607所作为我国航空机载电子设备两个重要研究基地在近几年取得了重大成就,二所均已突破了机载相控阵技术,其中607所的某型神鹰雷达已进入测试阶段,14所的147x型机载有源相控阵正在全面发展之中,也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在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节目里,杨总披露了我们已经突破了“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超七具有信息共享的作战功能,简单的说就是两架超七飞行时,一架超七飞机可以知道另一架飞机上的全部信息,传感器数据融合是第四代战机的关键技术之一。而这从另一个方面判断我们的第四代的各项技术突破是有目共睹的,从推比十,新的气动布局设计,新型超视距空空导弹,到传感器数据融合……可以说我们的第四代所需技术基本可以冻结,只要大的体制不出问题,我们的新歼原型机将很快会上天!
  超音速巡航、高机动能力技术:超音速巡航、高机动能力是先进气动布局设计和高性能的发动机完美结合的产物,而超音速巡航和高机动性在我们某型三代机上已经初步具备。
  有人老是对我们的发动机没信心,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动力”的不足而是一些项目功败垂成!发动机是一项系统科学,涉及的领域众多,从动力原理、材料科学、系统整合、可靠稳定性等方面,但庆幸的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充分吸取以前的教训,坚持走技术引进和自我研发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总结ws6的经验和教训,完成了第一个完全自主产权的安型号标准发展的中推的定型,走核心机衍生道路,顺利的完成了ws10a的研制,11b和10b装备国产心已成为现实! 在利好消息捷报频传的同时,一向以严谨和说话留有余地的刘大响院士要传出了新的声音:“从事高性能发动机的研究,我从76年开始担任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投入几个亿,我们研究了中等推力涡旋发动机的可行性,这是我国第一个研制的。这个基础上我们同时开展了下一代第四代战斗机用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研究,这个项目目前进展良好……我们国家研究矢量喷口大概有十几年的历史,目前我们已经研究了两种。一种是能够上下偏转20度的,一种是能够360度偏转的20度喷口,已经在进行台架实验,目前还没有进行飞行实验,总的进展状况还没有达到使用状态。”
  我们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突破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在可靠性和躯体的实用性方面还有待考验,我们的突破领域也仅限于某些方面,但只要我们坚定方向,以这样的势头发发展下去,站在世界最前沿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关于推比十,我们不是一家在搞,存在多个工程项目,目前看624的速度比较快,因此我们的四代机用上国产的高性能发动机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
  隐身性能技术 :至于怎么隐形,目前看就是两种模式,一是靠先进的隐形气动布局设计,这种模式的风险是对未来电子科技发展的不可预期性而可能导致的风险。另一种是依靠先进的新型材料,通过吸波材料的应用达到隐形的目的,风险在于它的现实可能性和可运作性。既然我们强调隐形性(四代机的标准之一),那肯定要充分考虑这两个方面,我国在先进的气动布局和新型吸波材料我们都有突破,2002年《国际航空》杂志报道了成飞在研究BUMP进气道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方面的重大突破,指出成飞“(1)摸透了气动原理;(2)探索出一套工程设计方法;(3)开展了CFD方法流场计算;(4)完成了设计方案和外形生成;(5)完成了高、低速风洞试验”, 我国进气道设计技术获重大突破,达到了JSF水平,“该项技术可直接应用于未来战斗机的型号设计中”。


三、发展模式的选择
  李文正所长说:一架先进飞机的诞生涉及到众多技术领域的突破,不可能所有技术都在同一时期突破,也不可能等所有技术都有所突破后再研制新一代歼击机。所以,根据我国航空工业的基础和实际水平,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关键技术上要跨越式地发展,在更新一代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设计思想。首先,我们要在新型歼击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改型,哪项技术有突破就先上哪项技术,通过不断的改进改型,循序渐进地完成我国航空研制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现我国歼击机研制技术向更新一代的跨越。”
  不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绩,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品格是不能丢的,重要的是,我们强调的是不对称优势,我们的成绩是某一方面的,离全面振兴航空业还有大的距离,即便是局部领域的突破,跟美国也有差距,在我们四代机还未服役前,克敌之术还是捉襟见肘的!但我们的技术水平又决定当前不可能等到一切都突破了,再搞第四代,第四代要抓紧搞,一刻也不能耽误,推比十不可靠就先用ws10,但我们的四代机的设计理念是有了,四代机出来可能又是好马未能配好鞍,但有了168我们还担心没有170? 而这也是我所理解的10c存在的意义!
  战机划代的标准是它的设计,而不是它的单项性能,杨伟多次强调我们有能力搞22这样的机,问题是我们的作战要求需不需要这样的战斗机,第四代讲求的是系统的对抗性,因此我们的第四代肯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在系统的整合上体现出国情!
  我们国家现在最有实力的战斗机研究所就是四川的611和辽宁的601,而发动机也有两家分别是四川江油624所和辽宁沈阳606所,现在推比十也不是一个项目,是多个项目,四川江油所的推比十是很快的,刘大响用发展非常良好形容(以他的个性和目前的地位,而他也已经退休,我推测推比十一定已经上高台试车了),还有606的性能更好的ws,可能速度要慢于624所!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四代机的发展肯定不是一家在搞,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就产生了两种说法:美国模式,两家同时搞四代机,最后走项目竟标的路子;中国特色道路,协作共近,高低搭配,南轻北重,南35北22!当然还有折衷方案:有几家同时搞,不论是中四还是重四,最后由方案竟标过渡到实物竟标。那种模式那种更合理,从走国情路子讲,自然是第二模式,毕竟我们的资源有限,各研究所的能力有限,不能拿出那么多资金来,同时搞两个相同的项目;从市场化和现代企业制度说,第一种模式是最佳!但最理想的选择是二者的结合,项目的选择立足于当前的战略需求,也就是不论轻型第四代,还是重型第四代,完全走项目招标模式。
  鉴于我们目前的工业水平和发展思路,在四代战机出现重大挫折的前提下,走渐进式跨越式发展也是一种现实选择,因此出现类似三代半的技术验证机,我们广大军友也应该有些心理准备。168不是我们的目标舰,170也不是,同样歼十双发也不是我们这次四代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鸭式布局,V型垂尾,贝壳式座舱,内置武器舱,良好的隐身气动设计,双发(两台中推某型/WS-14:3级风扇,6级高压压气机,推比10,二元推力矢量喷管,FADEC),有源相控阵雷达(T/R组件1997年研制成功,上世纪末出工程样机,14所研制)。十五期间正式开始进入工程研制状态,2006前后首飞,2008年左右正式服役,目标是机动性能优于现F22A,其与各项技术指标至少与之相当 。这就是我们广大军友对我们第四代的美好描述,但愿她不会辜负我们的一片期望,就让我们在期待中等待她的到来吧,也许不用等,我们的第四代说不准正在搭理行装悄悄的向我们走来!
我国已研制成功第四代成像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与美国的9X相若,我们的第四代在加速!上次提醒你要注意武备部那个2020年前的武备规划,还望多多重视,我国的军事现代化就看这20年了!

</P>
我们国家肯定是生产一代,淘汰一代,预研一代的啦.[em05]
其实四代机的预研工作早就开始了!
<P>这是虚幼上秉正的老文.</P>
当年的预测没有大的出如!
当年的预测没有大的出如!
好老的坟
秉正 发表于 2011-9-22 23:29
当年的预测没有大的出如!
2006前后首飞,2008年左右正式服役,??????????
这个时间节点和进度真是荒唐!
近40年哪有两年完成试飞入役的主力现代战斗机?
诈尸帖,坐等某人杯具~
出去时间点外,其他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这么恨。。。04年的贴。貌似预测的时间进度有问题。。。
这是04年的老坟了,那时有这种见地已经很不错了!!!
挖坟啊。。。以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直接给帖子链接吧
哇,好老的坟居然都有人挖。。。。
...........
这是虚幼上秉正的老文.
秉正自己挖的坟????
没有意思...
J20很好的印证了此坟~
等帖子满十岁了再来挖挖
今天流行挖坟?
今天流行挖坟?
就那一个老兄挖了几个了
fhlx 发表于 2013-3-18 18:45
就那一个老兄挖了几个了
这个最古,武王伐纣之前了都。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3-3-18 18:47
这个最古,武王伐纣之前了都。
CD成立于03,看来那位考古专家还得努力
专业考古30年  估计老兄考古等级满600了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3-3-18 18:32
今天流行挖坟?
挖的全是大户啊
HCSCQ 发表于 2013-3-18 18:18
等帖子满十岁了再来挖挖
就算真要挖坟,也要一个一个慢慢来啊。。。一口气挖这么多吃不消啊,CD上的考古分析者们也看不过来啊。。:L
我晕,你们还真来挖坟了。。。。。。
古文物啊


这坟挖得没话说了,比这还早几年……


http://m.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0088&mobile=yes


这坟挖得没话说了,比这还早几年……


http://m.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0088&mobile=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