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媒体能否海外突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31:44
张涛

因为以前的新闻从业背景和兴趣,我这学期在肯尼迪学院选修了一门叫做《新闻、政治和公共政策》的课程,班里的国际学生远多于美国学生,尽管教授讲课的内容以美国经验为主,但国际学生的踊跃参与使得关于海外经验的讨论一直很热烈。我个人最为关注的话题是,当今中国官方主流媒体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应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这也将是我这门课期末论文的题目。

前些时候,诸如新华社和CCTV等一些中国官方媒体机构响应传播中国软实力的号召,并在荷包鼓鼓的中国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开始着手海外布局,目的是为了在新闻报道和评论方面争取到更多的全球话语权。虽然已是旧闻,3月6日的《经济学家》就《中国日报》最近改版一事借题发挥,用《中国人来了》的题目又把此事炒了次回锅肉。

《经济学家》的文章多少有点语焉未详,但中心思想是“第四权力”的实力和声誉并不是砸钱就能砸出来的,同时对传说中中国政府高达400多亿人民币的预算有咂舌之势。我无意跟着人云亦云,也不想借此文为自己的期末论文打前站,只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个人的一些感受。

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不是万能的。中国建立和传播软实力的需求实实在在,但我个人认为官方媒体目前是否为最佳渠道却值得商榷。在全球排兵布阵之前,有关政府部门既需要了解国外受众的需求,同时也更有必要对官方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定位有充分的了解。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眼里,中国依然是一个有着完全不同意识形态和体制的国家。依此逻辑,官方媒体机构作为政府宣传组织而非中立新闻机构的定位,对于西方人来讲是难以撼动的心理定势。

记得我当年作驻外记者的时候,所服务的新闻机构早已是名义上的全球化运作,换句话说,此机构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分社和记者。虽然作为官方驻外机构有相应的条条框框,但新闻这个职业还是给了我这样的年轻记者一定的发挥空间,也有不少机会和来自其它国家的同行们沟通和交流。在自己渐入佳境,觉得融入国际大家庭之时,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名中国背景的持不同政见者在当地举行新闻发布会,我误打误撞走进了会议厅,平时和我还算熟络的国外同行那种视我为异类的目光至今难以忘怀。

早在一两年前,和一些国外的朋友闲聊之时,我就时不时地就中国官方媒体海外拓展的话题询问他们的看法。一位从事新闻行业的美国人曾在国内某新闻机构当过改稿专家,对中国试图借此渠道建立软实力的想法颇不以为然,称这是“不可能的使命”,除非西方世界的受众先集体洗一次脑。

我认识的中方新闻从业人员在这方面的认知似乎有所不同。这其中自然也有他们的道理,但目前似乎会还更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我的一个好朋友,年轻有为,人也聪明,好几年前就当上了国内某权威国际新闻和评论杂志的副总编辑,最近又被一家新近创刊的财经杂志挖过去担任要职。虽然是私人资本的背景,但该杂志是挂在某知名官方新闻机构名下,我的朋友一度甚至还有在美国这边发行英文版的想法。记得他反复跟我说过好几次,专业人才的匮乏是中国媒体国际化的真正软肋。

对于中国而言,官方媒体面临的海外困局短期内恐怕不会有满意的答案。尽管如此,中国软实力的建立和传播依然可以通过媒体来完成,但在操作和用人方面具体应该怎么做,中国媒体机构的学习曲线还相当陡峭。最近《环球时报》英文版上某位外籍专栏作家拿粗俗当幽默而招致众怒的事件,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媒体国际化过程中尚难分良莠的稚嫩。
http://cn.wsj.com/gb/20100309/ZHT075239.asp?source=UpFeature张涛

因为以前的新闻从业背景和兴趣,我这学期在肯尼迪学院选修了一门叫做《新闻、政治和公共政策》的课程,班里的国际学生远多于美国学生,尽管教授讲课的内容以美国经验为主,但国际学生的踊跃参与使得关于海外经验的讨论一直很热烈。我个人最为关注的话题是,当今中国官方主流媒体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应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这也将是我这门课期末论文的题目。

前些时候,诸如新华社和CCTV等一些中国官方媒体机构响应传播中国软实力的号召,并在荷包鼓鼓的中国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开始着手海外布局,目的是为了在新闻报道和评论方面争取到更多的全球话语权。虽然已是旧闻,3月6日的《经济学家》就《中国日报》最近改版一事借题发挥,用《中国人来了》的题目又把此事炒了次回锅肉。

《经济学家》的文章多少有点语焉未详,但中心思想是“第四权力”的实力和声誉并不是砸钱就能砸出来的,同时对传说中中国政府高达400多亿人民币的预算有咂舌之势。我无意跟着人云亦云,也不想借此文为自己的期末论文打前站,只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个人的一些感受。

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不是万能的。中国建立和传播软实力的需求实实在在,但我个人认为官方媒体目前是否为最佳渠道却值得商榷。在全球排兵布阵之前,有关政府部门既需要了解国外受众的需求,同时也更有必要对官方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定位有充分的了解。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眼里,中国依然是一个有着完全不同意识形态和体制的国家。依此逻辑,官方媒体机构作为政府宣传组织而非中立新闻机构的定位,对于西方人来讲是难以撼动的心理定势。

记得我当年作驻外记者的时候,所服务的新闻机构早已是名义上的全球化运作,换句话说,此机构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分社和记者。虽然作为官方驻外机构有相应的条条框框,但新闻这个职业还是给了我这样的年轻记者一定的发挥空间,也有不少机会和来自其它国家的同行们沟通和交流。在自己渐入佳境,觉得融入国际大家庭之时,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名中国背景的持不同政见者在当地举行新闻发布会,我误打误撞走进了会议厅,平时和我还算熟络的国外同行那种视我为异类的目光至今难以忘怀。

早在一两年前,和一些国外的朋友闲聊之时,我就时不时地就中国官方媒体海外拓展的话题询问他们的看法。一位从事新闻行业的美国人曾在国内某新闻机构当过改稿专家,对中国试图借此渠道建立软实力的想法颇不以为然,称这是“不可能的使命”,除非西方世界的受众先集体洗一次脑。

我认识的中方新闻从业人员在这方面的认知似乎有所不同。这其中自然也有他们的道理,但目前似乎会还更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我的一个好朋友,年轻有为,人也聪明,好几年前就当上了国内某权威国际新闻和评论杂志的副总编辑,最近又被一家新近创刊的财经杂志挖过去担任要职。虽然是私人资本的背景,但该杂志是挂在某知名官方新闻机构名下,我的朋友一度甚至还有在美国这边发行英文版的想法。记得他反复跟我说过好几次,专业人才的匮乏是中国媒体国际化的真正软肋。

对于中国而言,官方媒体面临的海外困局短期内恐怕不会有满意的答案。尽管如此,中国软实力的建立和传播依然可以通过媒体来完成,但在操作和用人方面具体应该怎么做,中国媒体机构的学习曲线还相当陡峭。最近《环球时报》英文版上某位外籍专栏作家拿粗俗当幽默而招致众怒的事件,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媒体国际化过程中尚难分良莠的稚嫩。
http://cn.wsj.com/gb/20100309/ZHT075239.asp?source=UpFeature
不能,只能靠民间媒体或地方媒体、半官方媒体如东方卫视。
只能靠人民外交
官方媒体本来就是宣传ZF的媒体,就不要宣称是什么中立新闻机构了,还嫌不够丢人啊
哎,说这个有意思么。
肿癣部和光腚肿菊连只能接受单方面信息的中国老百姓都忽悠不了,还想去忽悠有其他媒体对比的老外
宣传部门确实要好好改进革新宣传方式,适应时代需要,不可掩耳盗铃
xbs3000 发表于 2010-3-13 11:12
取消宣传部门对媒体的全面领导控制,才能适应时代需要:D
血花刀剪 发表于 2010-3-13 11:16


    这是不可能的,在任何正常的国家都不可能
顾宜凡:应利用民间商业媒体争取国际话语权
2010年03月09日13:12    来源:人民网
http://2010lianghui.people.com.cn/GB/180673/11104092.html

顾宜凡博士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贺霞)在参加侨联小组讨论的与会者中,除了侨联界委员外,还有一部分海外列席代表,他们是海外华人,他们往往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国内的情况提出见解。这位清瘦的顾宜凡博士来自美国纽约,是美国蓝海英文电视台董事长,多年来向美国“说明”中国的过程中,深感祖国的“外宣”工作亟需改变观念,呼吁政府利用民间商业媒体争取国际话语权。

  顾宜凡说,目前中国对外传播及文化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金融危机后中国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的反差日益显现,中国要想让西方认识自己,必须踏入西方社会思想舆论的“自由市场”,在外宣方面,我们亟需改变观念,应积极扶持民间商业媒体,帮助它们在国外主流社会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为祖国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顾宜凡说,西方媒体的运行靠的是商业机制和市场竞争,受众导向是媒体竞争的核心。民间商业媒体既没有官方媒体的意识形态背景,又可以按照商业运作规律参与市场竞争,而我们的民间商业媒体恰好可以发挥官方媒体起不到的作用,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其可持续发展潜力在中国争取世界话语权方面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必须了解西方公共舆论的形成机理,掌握它的媒体规律,改变“外宣只是政府的职责,理应由官方媒体承担”的观念,积极依靠“民间商业媒体”提高中国的对外传播力。

  顾宜凡认为我国要“升级”外宣体制,为民间媒体提供政策支持、信贷支持、税收支持等。让世界更加认识中国的民间商业媒体,其核心内容必然都来自中国,其采编制作等的一部分也会在中国国内进行。因此有主管关部门应当为它们在尽可能多的方面提供包括媒体资质、采访权、重大事件的采访机会、制作许可等相应政策支持。

  顾宜凡还认为,我国民间商业媒体即使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刚开始也注定也只能是小众媒体,最初吸引的只能是那些对中国资讯或娱乐感兴趣的人,因而其商业上的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国际宣传需求的中国赞助商的支持。因此,政府应在媒体建立早期积极引导具有国际推广需求的机构和国有大型企业在对外媒体的广告投放。另外,民营企业贷款难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鉴于民间商业媒体进军海外需要大量资金,顾宜凡建议政府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在信贷政策上给民间商业媒体进军海外以支持。在国外建立的以宣传中国为宗旨的民间商业媒体,本质上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顾宜凡希望政府还能在税收上给予肩负外宣职能的民间商业媒体以特殊的优惠政策。

  顾宜凡 全国政协特邀海外列席代表、博士,美国蓝海英文电视台董事长
xbs3000 发表于 2010-3-13 11:17
俺说的是全面的领导控制,像现在这样每星期给媒体传达任务,啥事不许报、啥要加强报,事无巨细连版面风格和广告多少都要管……
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宣传部门,本来就该是个负责日常发布发言,与媒体相互交锋又平等合作的角色而已。
其他的偶还不是很清楚,至少啥不许报、啥要加强报,是任何正常的国家都要做的
至少从个人掌握的情况,地方媒体,除了啥不许报、啥要加强报外,内容和竞争是一直存在的,宣传部门也没咋深管,不信请看各地方台(尤其是地级市及以下)广告节目:D
凤凰卫视不错,亚视这不也被上海富豪收购了嘛。
至少啥不许报、啥要加强报,是任何正常的国家都要做的
=================
像ZD、JD以及国家战略、国际关系这样的事情当然不能乱说。
不过大部分指示是关于禁报群体事件、禁炒官员雷言、多报典型人物、大报某某成就、不能出现8*8有关人士的名字和图像……这些要么应该心照不宣要么根本不应该管的事情。
至于广告,中央部委及地方直属媒体管得比较严,用来赚钱的都市报当然自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