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上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05:01
主持人:我是东来,我们海选了12位精彩的人物。要针对社会热门话题,发表独家观点。每一天都要进行投票,将其中的一人赶走。到了第11天,剩下的一个人就是英雄。现在腾讯网有一台这样的节目。能够给予平凡人以言说机会,能够检阅身边人的沟通本领,能够体现网络上的民主议事精神,这就是你现在耳闻目见的《说到最后》。

本期导视:北上广,即北京、上海、广州。伴随“蚁族”、“蜗居”等概念的流行,要不要逃离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青春?已成为时下最火热的话题。北京、上海、广州,这些曾经承载了一代年轻人梦想的的大城市,开始变得让很爱恨交加。逃离还是死扛?坚守还是离开?作为那些曾经做过,或者正在做大都会生活梦的年轻人来讲,实在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想留留不下,想逃无处逃,当“逃离北上广”渐成为一句口号时,我们可能要想另一个问题。到二线城市,真能过上幸福生活吗?“逃离北上广”真的是一种好的选择吗?如果你身处“北上广”,你会选择逃离?还是选择坚守?

周孝正:这个问题,我先从这个题目说起。这个题目就是前两天《北京晚报》的,叫做“健康北京,高房价绑架了人的心灵”。那么,北京的房价非常高,才会出现的所谓的“蜗居”、“蚁族”。那么逃离了这些特大城市,房价可能就相对低了。关键是心灵。因为人要追求四大自由,第一思想自由;第二言论自由;第三行为自由;第四心灵自由。那么你的心灵如果被高房价给绑架了,那我就说你赶快逃离。你赶快到中小城市,甚至于到一些待开发的地方,地价很便宜的地方。那么,如果你的心灵没有被绑架,这就是人的承受能力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它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

有一句话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说你自己的承受能力,所以我们叫高风险的社会。所谓高风险,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幅度增加。你有没有应对这种高风险的这种能力。比如说,在北京市你可以成功,机会很多,同样你可以失败。而且你在北京成功的过程之中,你要忍受所谓相对剥夺。

你要想从一个社会学角度来讲呢,人要分层。分层呢,按照我们的老鼻祖马克思·韦伯说的,财富、权利、声望。人往高处走,高不是说海拔的高,是没钱了,想有钱了;权利小的想权利大;声望低的想声望高了,所以现在目前中国社会分十层。那么你到北京,毫无疑问,首都。首都有什么特点?有特权,关键是首都有特权。所以你到首都来赚钱,首都有洋大款、公大款、有土大款、还有土公款。

姚遥:首先就我个人而言,我本身就已经在北京了。而且我可能会在北京待上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我所有的青春都会留在这里。如果我个人来说这个问题,我本人的选择已经证明了我本身就不会逃离北上广的。

当然就是如果要逃离这个话题,我想可以把人群往外再搬一点,因为目前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有另外一群人,他叫“蚁族”。他们的在北上广,可能生活得非常艰难。比如像北京很多朋友,他们有一种生活叫做“地老鼠”,什么叫“地老鼠”呢?就是在北京租一间地下室,整日也见不到阳光,每天早上天不亮,就从地下室钻出来去谋生;然后等到天黑了披星戴月的,又钻回地下室去睡觉,整个就这样一种生活。

现代社会就是一个资源社会。一个是信息,一个是资源。你能够掌握多少信息,然后你能够和别人交换多少资源?对于我们这一批年轻的人来说,大城市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源,都远远超过我们当下的中小城镇的。

我想我们很多朋友事实上都是来自于中小城镇的,我们对于中小城镇的那种苦闷是有一种深深的体会的。

赵凝:因为我是北京人,所以我觉得对北京人来说,可能最难的一件事情,就是必须在北京发展好。那我自己对北京的感情是这样。我觉得北京是最适合有梦想,如果你自己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北京其实和别的城市比,可能吃的、生活的方便程度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息程度,可能比不上南方的很多城市。但是我觉得北京最好的一点就是,它是一个高端的城市。如果你想在艺术界发展,想在文学界发展,想有一个梦想实现的一个过程,最好留在北京。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一个女性作家,如果在一个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同样的写作能力,同样的想象能力,可能挺难成为一个真正有名气的作家。因为你的资源非常闭塞,而且对于一般小一点的城市来说,写作真的是一个很难养活自己的一个工作。所以,对于留在北京这样的一个大城市,还是到相对小的生活容易的城市来说,我想是分两类。如果你真的是追求艺术,追求梦想的一个人,一定要留在北京;如果你是一个安于每天一日三餐,做饭、洗衣服这样一个小女人,做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的话,我觉得平常的城市对你来说是足够的。

所以,我想跟所有,特别是有写作梦想的人朋友说一句话,就是说,你想在艺术圈成名一定留在北京。想跟相对比较年轻,而且又怀有梦想,到北京来寻梦的这些朋友说,无论再苦再难,物质上的生活都可以克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留在北京。

姜山:大家都是说,是或否,蜗居,还是逃离北上广?是或否?我的观点是可以有更多的抉择。为什么?蜗居,其实更多反映的是一种心态,而不仅仅是居住在小房间或者是地下室之类的。它可能是在反映一种,比如说我们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的一种状况,而且压力大导致不快乐。我们可以调整心态,改变这个不快乐为快乐。这样,蜗居就很幸福快乐,不就解决问题了?

其实我要说的一点在于,在座的蜗居在北京的,哪怕你时不时抱怨说我要逃离北上广,其实基本上都不会做。你也可以去做调研,已经蜗居在大都市的,离开的很少。我认为不会超过10%。因为我这么多年的经历,我见过个别离开的,个例非常少。我要说的是,说是在抱怨,但是我要说不抱怨,抱怨是不够的。


王弈为:中国人首先最好面子,包括北京人自己,为什么买房,顶着那么大的压力买房,而不租房?都是好面子。说我有房,比如说亲戚朋友一来,说我现在没租房,我买房了,我们家有一套多少多少的房,这第一点就是面子。外地人在北京,说我现在在北京打工了,比我在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打工说出去要好听。这就是很多人,大学生毕了业,为什么要想方设法留在这些一线城市,可能是首要因素。就是我留在一线城市了,至少证明我在一线城市,我能生存下来,我有这个能力。回到家乡之后,可能都想过那种衣锦还乡的生活,这是第一点。

还有就是我的身边很多朋友,他们主张一个观点就是:我宁可在大城市睡一张床,也不在小城市要一套房。这其实也是面子问题。就是中国人有点儿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他们认为面子是第一位的,所有东西都是基于这些面子。包括买房来说,为什么要想方设法买这种高价房?想方设法地到这种大城市去买房,不就是想说我住在首都,或者我住在上海、广州。说出去很体面,这可能是他们的第一因素。

很多人来到北京,甭管是贷款买房也好,租房也好,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工作上的压力,可能各方面的压力都来了。比如说一个人假如在北京挣5000,这在北京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普通的蓝领工薪阶层。那么他们挣的这些钱,要还房贷,交通费、电话费、吃饭、买衣服、娱乐,都掏这些钱,他们没有钱了。那么他们在这些之余,没有钱去进行其他的娱乐,比如说旅游,比如说经常逛街、泡酒吧,没有。于是出现了另外一个群族,“宅族”。比如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宅男”“腐女”这两种人。他们在家里,他们不敢花钱,他们压力太大,那这些人你们何必要留在北京?要留在上海、要留在广州呢?可能你们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也许就业机会没有在一线城市这么多,但是你得到工作的机会变大了,因为竞争没有一线城市这么激烈了。

吕频:我想当我们去谈“蜗居”,或者“逃离”这样的一个话题的时候,我想看到的是,其实这个话题已经给定话题的边界,其实并不是这些当事人,并不是穷人或者年轻人。其实穷人或者年轻人,或者我们都是在别人给定的一些游戏当中去玩,而在这个游戏当中去玩的时候,其实我们真的没有什么好的选择。农村的这种凋敝,中小城市的狭隘,大城市的物价贵,哪儿有一个我们的乐园,我们的好地方?我想这样的一个游戏的边界,才决定了我们在讨论这样的一个话题的时候,不管是是,或者是否,都不是一个好的答案。

当然,也许怎么去改变这样的游戏规则,可能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又是一个太复杂的话题。我想能不能这样,其实真正应该离开大城市的应该是富人。是不是可以让富人走开,如果没有他们,大城市的物价是不是还会那么昂贵?大城市的交通污染是不是还会那么糟糕?大城市的教育和医疗的资源是不是还是那么难以让穷人享受?因为他们有条件去过中小城市的生活。因为在那儿,他们有条件去跨越,因为距离,因为城市发展的差距所需要付出获取资源的那些成本,所以他们可以去那样去做。为什么我们的富人就不能有一点儿社会责任感呢?

王弈为:我觉得至少我应该在吕频之后出局。我给自己表现打90分吧,我觉得我开始很紧张,后来不紧张了,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周孝正老师说话可能观点更明确一些,思路更清晰一些,跟姜山是完全两个不同的说话方式。

周孝正:我首先就说对姚遥,太过罗嗦。人家刚说完三分钟,他说六分钟都不止,而且他重复。我觉得作为一个年轻人,你说话要比较干净,你老重复干什么?我有意见,我有意见!我觉得最佳的发言还是作家。她就是说我就是当作家,我就得在北京,它有刺激,有各种生活;那么我就得在这儿,我不可能在到中小城市过很平静的生活。

姚遥:吕频老师她这次的发言,在这一轮当中,我对她的观点不同意的是最多的。因为可能她这次谈的,除了观点以外,她有一些是从一种非常理想化的角度来提的。比方说富人,说让富人离开这个城市等等。最喜欢的呢,我个人最倾向的是周孝正。

赵凝:我的观点就是有梦想的人留在北京。我个人觉得,姚遥的感觉是他自己的真实感觉。我觉得吕老师给我的感觉,她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刚才大家也听到了,她是说让富人离开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大城市,我觉得这个观点实在是很偏激。每个人凭着自己的能力成功获取财富,就要住中国最好的地方,占领最好的城市,在最尖端的地方生存。

姜山:我比较欣赏吕频的说法。富人离开大都市,其实不仅仅是离开,富人应该让出一些权益给其他人。我感觉可能赵凝说的好,我比较欣赏她的观点,她比较具体。

吕频:我觉得赵凝说得很好的。而且她也是这个比赛当中,除了我以外,另外一个女性。每一个人我都喜欢,但是我真的要选择的话,我就选赵凝。我不喜欢姜山,不是因为我反对他的观点,或者是不欣赏他的仪态,我是觉得他没有把这个观点说清楚。

主持人:姚遥,其实我非常欣赏你的观点,就是我觉得北京这个城市。其实广州还好,广州跟上海跟北京比的话。我觉得如果要是说,北京实在混不下去的话,还可以逃离北京到广州。但是上海的话,就可能要严重一点。我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不喜欢赵凝你的想法。但是跟在座其他嘉宾相反,有很多人认同你,您怎么看?

赵凝:您不喜欢我的想法,就是说要成名一定要在北京是吗?

主持人:我可能是说谎。

赵凝:对,我也觉得你说谎。你做好这一次节目,那也是做了一次成功的主持人吧。那就一定要在北京,因为北京的平台很高,可以说的事情很多。你看,如果你在电视上没有位置主持,你可以在腾讯网主持;如果是这个平台不好,你可以换一家。如果你在一个中型城市,那可能是省台,或者是那个城市的台没有让你主持的话,你这个主持梦,永远不会实现。哪怕你想在一个网站主持,都不可能。

主持人:可是主持这个位置,对大家来说,还是一个小概率。

赵凝:不是,我举个例子是说想成名,一定要在北京。

主持人:有人认同我的观点吗?我的观点是主持也好、或者想当艺术家也好,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大部分人来说,他还是想要一个自己的人生。平平安安,小富即康。这是大多数人最终的选择。

赵凝:这北漂十万还是小概率啊?大部分漂在北京的人为的什么?当然是为了找一个好职业,这是一个概念。但是我跟你说,想做艺术的,想拍电影的,想写剧本的,想写小说的,想以我这样写作为生的人大有人在,起码十几万就不是小概率了。在北京不光是找一个白领工作,在北京好多人就是想成名成家。虽然成名成家最终只是那几个人的事儿,但是想成名,十万、百万的年轻人都想成名,这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弈为,你觉得在场的玩家里,谁发挥得最好。

王弈为:我不同意两位女士的看法,很不同意。我觉得,就说这个有梦想吧,可能现在大部分的人,他在外地或者一个中小城市,他更容易成名。他成名之后,来北京才能够发展。大部分,现在包括选秀,包括这些成名最快的“梦想中国”,他们都是去到各地,从当地有名的这些人里边选到北京来,你才能够成名。并不是说在北京苦熬着,你就一夜能成名吗?默默无闻的人你想在北京成名,太难了。在各地小有名气的人来到北京才更容易成名,我觉得是这样。

周孝正:我反对姚遥的观点,姚遥说一句话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就是不见输赢不能下赌场。说既然到北京是为了来成功的,那我就坚持到底;实在不行了,我再走。我的观点就是说,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不行的话,你就急流勇退,见好就收。所以我们俩的观点是可以说是针锋相对。

姚遥:其实,如果说针锋相对,我觉得有一小部分是相对。但是没有对起来,关键是我们没有一个靶心。因为没有一个靶心,所以我们不能说对起来,顶多是擦肩而过吧。我只是说对大多数人来讲,是一种有激情的……因为中小城镇是一种很压抑人性的地方,所以我只是说,对这种中小城镇中,不安于受这种拘束和压迫的,他希望向往一种自由的,就是这个混水来趟一趟吧,他至少比在臭水沟里面闷死了强。

周孝正:对,我觉得他还是一个观点,就是我觉得我既然到了北京念了大学,毕了业了,在北京蜗居了一段时间,当了一段蚁族就够了。什么叫见好就收呢?就是你知道,我们中国还有一个特权的城市,还有北京。你也在北京待了若干年,但是你不要再坚持了。因为你到了三十岁了,你就得而立,三十而立。你已经输不起了,比如说你要结婚,要生孩子了。在北京生孩子,这四百万台车,这可吸入颗粒物,让你的孩子将来得白血病,你不要再……你一定知道这大城市病入膏肓了,所以混混,一看不行,走吧!还非得见了棺材。你要说见了棺材不落泪,那我也佩服你。我见了棺材我也不落泪,我就一条道走到黑,要不然我就不成功就成仁,那也算是一条汉子。但是姚遥这个意思还不是这个意思。

姚遥:周老师,如果是这样,我还真的是有点儿相对的。比如说他即使混到三十岁或者怎么样的,我还是不建议他回到中小城市去。当然,您是从北京来的,虽然您插过队,但是确实我是在这样一种中小城市长这么大,就是它那种对人性的压抑,真的是很痛苦的。

你看我每年还回来一趟家,一回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压抑。为什么?我一回到家以后,在这样一种陌生的环境中,我完全不适应,我觉得这太痛苦了。我在那边发展的朋友,我跟他们完全不能对话。当然我们可以对话,但是我们是一种伪装性的对话。我们无法是一种像在北京这样找朋友的一种,很敞开的这样一种对话。因为我觉得最可怕的就是,中小城镇对人性的可怕,我也知道我现在我的肺都是黑的。我没办法,我现在要出门我还经常带一个口罩,但是没办法。因为我觉得我为了享受这种须臾的一点点快乐的时光,我还是愿意这样的。因为我回到老家去,我能干什么。北京没有机会,北京是特权社会,其实中小城镇,它虽然不是特权社会,但是它的权利反而比北京更封闭。因为北京它相对来讲,确实还是有一点儿空间的。但是在中小城镇,那真的是铁打的城墙一样,你针都插不进去。

主持人:咱们七个朋友聊天,反正我聊天的时候,我不会一次说这么多的,这样很累的。你说姜山老师是吧?您刚才听了姚遥老师和周孝正老师的辩论,您更倾向于哪方的观点?

姜山:我觉得他们没有针锋相对。姚遥其实说的是年轻人的奋斗,而周孝正说的是如果你奋斗之后,没有功成名就就应该考虑一个退路。其实这不矛盾,你一个说的是二十出头的事情,一个说的是三十岁的事情。

主持人:你告诉我说你喜欢在场的很多人,喜欢所有人?

吕频:对。

主持人:现在你还是没有勇气讲你喜欢谁?你可以讲一个理由,而不是为了取悦大家。

吕频:因为我觉得他们都在很认真地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他们都在很认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持人:你觉得他们的观点都是对的吗?

吕频:我觉得他们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一些可取的地方。所以我在非常认真地听他们的观点。

主持人:赵凝老师,您觉得吕频老师是不是那种性格比较圆滑,讲话很讨巧的人?

赵凝:那不是,我觉得她好像是以学术的观点来吸收每一个人的想法。因为做学问的人,习惯于把所有的事情归纳,就是对我有用的,我觉得可以吸收的东西,我就会聆听,惯性思维。

主持人:无论我们说得多么开心,最后肯定还是要投票的。如果最后投票出局的是吕频老师,您会感到意外吗?

赵凝:我不会感到意外。因为我觉得谈话节目太理性是不能谈下去的。

主持人:周孝正老师,您在这些后生里,因为他们年纪都比您小一些。您更看好谁?觉得谁在这个节目里会走得更远?

周孝正:我觉得对面这位女作家就说得非常清晰。就是作家,包括一些北漂,北漂都是偏艺术的。她不是打工妹,他不是蓝领。这艺术家,北漂当然得在北京了。就相当于说,那些全世界的漂儿不都得上纽约去吗?那是联合国的所在地呀,机会多,风险大。

主持人:姚遥同学,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宣布你这轮投掉一个人的话,你可以不说,也可以说,你怎么选择?

姚遥:确实不好意思,是吕频老师。

赵凝:我选择吕频老师。

姜山:还没确定,可能会选择王弈为,或者周孝正老师。

主持人:投票会投谁,可以不讲。

王奕为:我现在可能会投姜山老师了。

主持人:周老师,您会投谁的票?

周孝正:我投姚遥的票,我觉得姚遥说话罗嗦了。

主持人:你想投谁的票?

赵凝:我还没有决定。

主持人: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每个人的表达机会都是有限的。有的人多,有的人少。伴随着我们这个节目的进行,人数是一个一个地去减少。但是,我们认为每一个有勇气、有兴趣来参加节目的人,都是英雄。应该给他们留下自己的痕迹。所以,每一位离开游戏节目的人,我们会邀请他,拿着自己名字的印章,刻在这个“说到最后”这张条幅上,希望能求得一个形式上的圆满。其实仪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你的声音,曾经留在这里,并将永远地留在这里。

这里面放了六张票,我不知道票的结果,我最不希望的是出现平票。这样的话,这个就会变得非常的漫长。《说到最后》第一季,第一日,第一票,吕频、吕频、周孝正、吕频、姚遥、吕频、第一个出局的人,吕频。

http://news.qq.com/a/20100308/001862.htm主持人:我是东来,我们海选了12位精彩的人物。要针对社会热门话题,发表独家观点。每一天都要进行投票,将其中的一人赶走。到了第11天,剩下的一个人就是英雄。现在腾讯网有一台这样的节目。能够给予平凡人以言说机会,能够检阅身边人的沟通本领,能够体现网络上的民主议事精神,这就是你现在耳闻目见的《说到最后》。

本期导视:北上广,即北京、上海、广州。伴随“蚁族”、“蜗居”等概念的流行,要不要逃离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青春?已成为时下最火热的话题。北京、上海、广州,这些曾经承载了一代年轻人梦想的的大城市,开始变得让很爱恨交加。逃离还是死扛?坚守还是离开?作为那些曾经做过,或者正在做大都会生活梦的年轻人来讲,实在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想留留不下,想逃无处逃,当“逃离北上广”渐成为一句口号时,我们可能要想另一个问题。到二线城市,真能过上幸福生活吗?“逃离北上广”真的是一种好的选择吗?如果你身处“北上广”,你会选择逃离?还是选择坚守?

周孝正:这个问题,我先从这个题目说起。这个题目就是前两天《北京晚报》的,叫做“健康北京,高房价绑架了人的心灵”。那么,北京的房价非常高,才会出现的所谓的“蜗居”、“蚁族”。那么逃离了这些特大城市,房价可能就相对低了。关键是心灵。因为人要追求四大自由,第一思想自由;第二言论自由;第三行为自由;第四心灵自由。那么你的心灵如果被高房价给绑架了,那我就说你赶快逃离。你赶快到中小城市,甚至于到一些待开发的地方,地价很便宜的地方。那么,如果你的心灵没有被绑架,这就是人的承受能力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它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

有一句话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说你自己的承受能力,所以我们叫高风险的社会。所谓高风险,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幅度增加。你有没有应对这种高风险的这种能力。比如说,在北京市你可以成功,机会很多,同样你可以失败。而且你在北京成功的过程之中,你要忍受所谓相对剥夺。

你要想从一个社会学角度来讲呢,人要分层。分层呢,按照我们的老鼻祖马克思·韦伯说的,财富、权利、声望。人往高处走,高不是说海拔的高,是没钱了,想有钱了;权利小的想权利大;声望低的想声望高了,所以现在目前中国社会分十层。那么你到北京,毫无疑问,首都。首都有什么特点?有特权,关键是首都有特权。所以你到首都来赚钱,首都有洋大款、公大款、有土大款、还有土公款。

姚遥:首先就我个人而言,我本身就已经在北京了。而且我可能会在北京待上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我所有的青春都会留在这里。如果我个人来说这个问题,我本人的选择已经证明了我本身就不会逃离北上广的。

当然就是如果要逃离这个话题,我想可以把人群往外再搬一点,因为目前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有另外一群人,他叫“蚁族”。他们的在北上广,可能生活得非常艰难。比如像北京很多朋友,他们有一种生活叫做“地老鼠”,什么叫“地老鼠”呢?就是在北京租一间地下室,整日也见不到阳光,每天早上天不亮,就从地下室钻出来去谋生;然后等到天黑了披星戴月的,又钻回地下室去睡觉,整个就这样一种生活。

现代社会就是一个资源社会。一个是信息,一个是资源。你能够掌握多少信息,然后你能够和别人交换多少资源?对于我们这一批年轻的人来说,大城市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源,都远远超过我们当下的中小城镇的。

我想我们很多朋友事实上都是来自于中小城镇的,我们对于中小城镇的那种苦闷是有一种深深的体会的。

赵凝:因为我是北京人,所以我觉得对北京人来说,可能最难的一件事情,就是必须在北京发展好。那我自己对北京的感情是这样。我觉得北京是最适合有梦想,如果你自己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北京其实和别的城市比,可能吃的、生活的方便程度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息程度,可能比不上南方的很多城市。但是我觉得北京最好的一点就是,它是一个高端的城市。如果你想在艺术界发展,想在文学界发展,想有一个梦想实现的一个过程,最好留在北京。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一个女性作家,如果在一个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同样的写作能力,同样的想象能力,可能挺难成为一个真正有名气的作家。因为你的资源非常闭塞,而且对于一般小一点的城市来说,写作真的是一个很难养活自己的一个工作。所以,对于留在北京这样的一个大城市,还是到相对小的生活容易的城市来说,我想是分两类。如果你真的是追求艺术,追求梦想的一个人,一定要留在北京;如果你是一个安于每天一日三餐,做饭、洗衣服这样一个小女人,做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的话,我觉得平常的城市对你来说是足够的。

所以,我想跟所有,特别是有写作梦想的人朋友说一句话,就是说,你想在艺术圈成名一定留在北京。想跟相对比较年轻,而且又怀有梦想,到北京来寻梦的这些朋友说,无论再苦再难,物质上的生活都可以克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留在北京。

姜山:大家都是说,是或否,蜗居,还是逃离北上广?是或否?我的观点是可以有更多的抉择。为什么?蜗居,其实更多反映的是一种心态,而不仅仅是居住在小房间或者是地下室之类的。它可能是在反映一种,比如说我们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的一种状况,而且压力大导致不快乐。我们可以调整心态,改变这个不快乐为快乐。这样,蜗居就很幸福快乐,不就解决问题了?

其实我要说的一点在于,在座的蜗居在北京的,哪怕你时不时抱怨说我要逃离北上广,其实基本上都不会做。你也可以去做调研,已经蜗居在大都市的,离开的很少。我认为不会超过10%。因为我这么多年的经历,我见过个别离开的,个例非常少。我要说的是,说是在抱怨,但是我要说不抱怨,抱怨是不够的。


王弈为:中国人首先最好面子,包括北京人自己,为什么买房,顶着那么大的压力买房,而不租房?都是好面子。说我有房,比如说亲戚朋友一来,说我现在没租房,我买房了,我们家有一套多少多少的房,这第一点就是面子。外地人在北京,说我现在在北京打工了,比我在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打工说出去要好听。这就是很多人,大学生毕了业,为什么要想方设法留在这些一线城市,可能是首要因素。就是我留在一线城市了,至少证明我在一线城市,我能生存下来,我有这个能力。回到家乡之后,可能都想过那种衣锦还乡的生活,这是第一点。

还有就是我的身边很多朋友,他们主张一个观点就是:我宁可在大城市睡一张床,也不在小城市要一套房。这其实也是面子问题。就是中国人有点儿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他们认为面子是第一位的,所有东西都是基于这些面子。包括买房来说,为什么要想方设法买这种高价房?想方设法地到这种大城市去买房,不就是想说我住在首都,或者我住在上海、广州。说出去很体面,这可能是他们的第一因素。

很多人来到北京,甭管是贷款买房也好,租房也好,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工作上的压力,可能各方面的压力都来了。比如说一个人假如在北京挣5000,这在北京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普通的蓝领工薪阶层。那么他们挣的这些钱,要还房贷,交通费、电话费、吃饭、买衣服、娱乐,都掏这些钱,他们没有钱了。那么他们在这些之余,没有钱去进行其他的娱乐,比如说旅游,比如说经常逛街、泡酒吧,没有。于是出现了另外一个群族,“宅族”。比如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宅男”“腐女”这两种人。他们在家里,他们不敢花钱,他们压力太大,那这些人你们何必要留在北京?要留在上海、要留在广州呢?可能你们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也许就业机会没有在一线城市这么多,但是你得到工作的机会变大了,因为竞争没有一线城市这么激烈了。

吕频:我想当我们去谈“蜗居”,或者“逃离”这样的一个话题的时候,我想看到的是,其实这个话题已经给定话题的边界,其实并不是这些当事人,并不是穷人或者年轻人。其实穷人或者年轻人,或者我们都是在别人给定的一些游戏当中去玩,而在这个游戏当中去玩的时候,其实我们真的没有什么好的选择。农村的这种凋敝,中小城市的狭隘,大城市的物价贵,哪儿有一个我们的乐园,我们的好地方?我想这样的一个游戏的边界,才决定了我们在讨论这样的一个话题的时候,不管是是,或者是否,都不是一个好的答案。

当然,也许怎么去改变这样的游戏规则,可能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又是一个太复杂的话题。我想能不能这样,其实真正应该离开大城市的应该是富人。是不是可以让富人走开,如果没有他们,大城市的物价是不是还会那么昂贵?大城市的交通污染是不是还会那么糟糕?大城市的教育和医疗的资源是不是还是那么难以让穷人享受?因为他们有条件去过中小城市的生活。因为在那儿,他们有条件去跨越,因为距离,因为城市发展的差距所需要付出获取资源的那些成本,所以他们可以去那样去做。为什么我们的富人就不能有一点儿社会责任感呢?

王弈为:我觉得至少我应该在吕频之后出局。我给自己表现打90分吧,我觉得我开始很紧张,后来不紧张了,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周孝正老师说话可能观点更明确一些,思路更清晰一些,跟姜山是完全两个不同的说话方式。

周孝正:我首先就说对姚遥,太过罗嗦。人家刚说完三分钟,他说六分钟都不止,而且他重复。我觉得作为一个年轻人,你说话要比较干净,你老重复干什么?我有意见,我有意见!我觉得最佳的发言还是作家。她就是说我就是当作家,我就得在北京,它有刺激,有各种生活;那么我就得在这儿,我不可能在到中小城市过很平静的生活。

姚遥:吕频老师她这次的发言,在这一轮当中,我对她的观点不同意的是最多的。因为可能她这次谈的,除了观点以外,她有一些是从一种非常理想化的角度来提的。比方说富人,说让富人离开这个城市等等。最喜欢的呢,我个人最倾向的是周孝正。

赵凝:我的观点就是有梦想的人留在北京。我个人觉得,姚遥的感觉是他自己的真实感觉。我觉得吕老师给我的感觉,她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刚才大家也听到了,她是说让富人离开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大城市,我觉得这个观点实在是很偏激。每个人凭着自己的能力成功获取财富,就要住中国最好的地方,占领最好的城市,在最尖端的地方生存。

姜山:我比较欣赏吕频的说法。富人离开大都市,其实不仅仅是离开,富人应该让出一些权益给其他人。我感觉可能赵凝说的好,我比较欣赏她的观点,她比较具体。

吕频:我觉得赵凝说得很好的。而且她也是这个比赛当中,除了我以外,另外一个女性。每一个人我都喜欢,但是我真的要选择的话,我就选赵凝。我不喜欢姜山,不是因为我反对他的观点,或者是不欣赏他的仪态,我是觉得他没有把这个观点说清楚。

主持人:姚遥,其实我非常欣赏你的观点,就是我觉得北京这个城市。其实广州还好,广州跟上海跟北京比的话。我觉得如果要是说,北京实在混不下去的话,还可以逃离北京到广州。但是上海的话,就可能要严重一点。我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不喜欢赵凝你的想法。但是跟在座其他嘉宾相反,有很多人认同你,您怎么看?

赵凝:您不喜欢我的想法,就是说要成名一定要在北京是吗?

主持人:我可能是说谎。

赵凝:对,我也觉得你说谎。你做好这一次节目,那也是做了一次成功的主持人吧。那就一定要在北京,因为北京的平台很高,可以说的事情很多。你看,如果你在电视上没有位置主持,你可以在腾讯网主持;如果是这个平台不好,你可以换一家。如果你在一个中型城市,那可能是省台,或者是那个城市的台没有让你主持的话,你这个主持梦,永远不会实现。哪怕你想在一个网站主持,都不可能。

主持人:可是主持这个位置,对大家来说,还是一个小概率。

赵凝:不是,我举个例子是说想成名,一定要在北京。

主持人:有人认同我的观点吗?我的观点是主持也好、或者想当艺术家也好,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大部分人来说,他还是想要一个自己的人生。平平安安,小富即康。这是大多数人最终的选择。

赵凝:这北漂十万还是小概率啊?大部分漂在北京的人为的什么?当然是为了找一个好职业,这是一个概念。但是我跟你说,想做艺术的,想拍电影的,想写剧本的,想写小说的,想以我这样写作为生的人大有人在,起码十几万就不是小概率了。在北京不光是找一个白领工作,在北京好多人就是想成名成家。虽然成名成家最终只是那几个人的事儿,但是想成名,十万、百万的年轻人都想成名,这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弈为,你觉得在场的玩家里,谁发挥得最好。

王弈为:我不同意两位女士的看法,很不同意。我觉得,就说这个有梦想吧,可能现在大部分的人,他在外地或者一个中小城市,他更容易成名。他成名之后,来北京才能够发展。大部分,现在包括选秀,包括这些成名最快的“梦想中国”,他们都是去到各地,从当地有名的这些人里边选到北京来,你才能够成名。并不是说在北京苦熬着,你就一夜能成名吗?默默无闻的人你想在北京成名,太难了。在各地小有名气的人来到北京才更容易成名,我觉得是这样。

周孝正:我反对姚遥的观点,姚遥说一句话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就是不见输赢不能下赌场。说既然到北京是为了来成功的,那我就坚持到底;实在不行了,我再走。我的观点就是说,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不行的话,你就急流勇退,见好就收。所以我们俩的观点是可以说是针锋相对。

姚遥:其实,如果说针锋相对,我觉得有一小部分是相对。但是没有对起来,关键是我们没有一个靶心。因为没有一个靶心,所以我们不能说对起来,顶多是擦肩而过吧。我只是说对大多数人来讲,是一种有激情的……因为中小城镇是一种很压抑人性的地方,所以我只是说,对这种中小城镇中,不安于受这种拘束和压迫的,他希望向往一种自由的,就是这个混水来趟一趟吧,他至少比在臭水沟里面闷死了强。

周孝正:对,我觉得他还是一个观点,就是我觉得我既然到了北京念了大学,毕了业了,在北京蜗居了一段时间,当了一段蚁族就够了。什么叫见好就收呢?就是你知道,我们中国还有一个特权的城市,还有北京。你也在北京待了若干年,但是你不要再坚持了。因为你到了三十岁了,你就得而立,三十而立。你已经输不起了,比如说你要结婚,要生孩子了。在北京生孩子,这四百万台车,这可吸入颗粒物,让你的孩子将来得白血病,你不要再……你一定知道这大城市病入膏肓了,所以混混,一看不行,走吧!还非得见了棺材。你要说见了棺材不落泪,那我也佩服你。我见了棺材我也不落泪,我就一条道走到黑,要不然我就不成功就成仁,那也算是一条汉子。但是姚遥这个意思还不是这个意思。

姚遥:周老师,如果是这样,我还真的是有点儿相对的。比如说他即使混到三十岁或者怎么样的,我还是不建议他回到中小城市去。当然,您是从北京来的,虽然您插过队,但是确实我是在这样一种中小城市长这么大,就是它那种对人性的压抑,真的是很痛苦的。

你看我每年还回来一趟家,一回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压抑。为什么?我一回到家以后,在这样一种陌生的环境中,我完全不适应,我觉得这太痛苦了。我在那边发展的朋友,我跟他们完全不能对话。当然我们可以对话,但是我们是一种伪装性的对话。我们无法是一种像在北京这样找朋友的一种,很敞开的这样一种对话。因为我觉得最可怕的就是,中小城镇对人性的可怕,我也知道我现在我的肺都是黑的。我没办法,我现在要出门我还经常带一个口罩,但是没办法。因为我觉得我为了享受这种须臾的一点点快乐的时光,我还是愿意这样的。因为我回到老家去,我能干什么。北京没有机会,北京是特权社会,其实中小城镇,它虽然不是特权社会,但是它的权利反而比北京更封闭。因为北京它相对来讲,确实还是有一点儿空间的。但是在中小城镇,那真的是铁打的城墙一样,你针都插不进去。

主持人:咱们七个朋友聊天,反正我聊天的时候,我不会一次说这么多的,这样很累的。你说姜山老师是吧?您刚才听了姚遥老师和周孝正老师的辩论,您更倾向于哪方的观点?

姜山:我觉得他们没有针锋相对。姚遥其实说的是年轻人的奋斗,而周孝正说的是如果你奋斗之后,没有功成名就就应该考虑一个退路。其实这不矛盾,你一个说的是二十出头的事情,一个说的是三十岁的事情。

主持人:你告诉我说你喜欢在场的很多人,喜欢所有人?

吕频:对。

主持人:现在你还是没有勇气讲你喜欢谁?你可以讲一个理由,而不是为了取悦大家。

吕频:因为我觉得他们都在很认真地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他们都在很认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持人:你觉得他们的观点都是对的吗?

吕频:我觉得他们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一些可取的地方。所以我在非常认真地听他们的观点。

主持人:赵凝老师,您觉得吕频老师是不是那种性格比较圆滑,讲话很讨巧的人?

赵凝:那不是,我觉得她好像是以学术的观点来吸收每一个人的想法。因为做学问的人,习惯于把所有的事情归纳,就是对我有用的,我觉得可以吸收的东西,我就会聆听,惯性思维。

主持人:无论我们说得多么开心,最后肯定还是要投票的。如果最后投票出局的是吕频老师,您会感到意外吗?

赵凝:我不会感到意外。因为我觉得谈话节目太理性是不能谈下去的。

主持人:周孝正老师,您在这些后生里,因为他们年纪都比您小一些。您更看好谁?觉得谁在这个节目里会走得更远?

周孝正:我觉得对面这位女作家就说得非常清晰。就是作家,包括一些北漂,北漂都是偏艺术的。她不是打工妹,他不是蓝领。这艺术家,北漂当然得在北京了。就相当于说,那些全世界的漂儿不都得上纽约去吗?那是联合国的所在地呀,机会多,风险大。

主持人:姚遥同学,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宣布你这轮投掉一个人的话,你可以不说,也可以说,你怎么选择?

姚遥:确实不好意思,是吕频老师。

赵凝:我选择吕频老师。

姜山:还没确定,可能会选择王弈为,或者周孝正老师。

主持人:投票会投谁,可以不讲。

王奕为:我现在可能会投姜山老师了。

主持人:周老师,您会投谁的票?

周孝正:我投姚遥的票,我觉得姚遥说话罗嗦了。

主持人:你想投谁的票?

赵凝:我还没有决定。

主持人: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每个人的表达机会都是有限的。有的人多,有的人少。伴随着我们这个节目的进行,人数是一个一个地去减少。但是,我们认为每一个有勇气、有兴趣来参加节目的人,都是英雄。应该给他们留下自己的痕迹。所以,每一位离开游戏节目的人,我们会邀请他,拿着自己名字的印章,刻在这个“说到最后”这张条幅上,希望能求得一个形式上的圆满。其实仪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你的声音,曾经留在这里,并将永远地留在这里。

这里面放了六张票,我不知道票的结果,我最不希望的是出现平票。这样的话,这个就会变得非常的漫长。《说到最后》第一季,第一日,第一票,吕频、吕频、周孝正、吕频、姚遥、吕频、第一个出局的人,吕频。

http://news.qq.com/a/20100308/001862.htm
没人禁止谁进入北上广,也没人强留谁呆在北上广。
你就不能说京沪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