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发动机--又一个亩产万斤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07:41


2006-11-2 19:56:09  

  偶然在163的珠海航展专题上看到太行发动机研制成功的新闻,随口在评论了聊了几句,没料到引来了几百条跟贴,赞的骂的都有。今天回头再看看我说的那些话,也就是随感而发,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整理了一下,在铁血上发发,看看反响如何。
整理后的原文:
  精密机器制造工业和光学工业无一例外,都是以熟练精干的技术工人为根本之根本,且发展水准和发展时间成正比---介入这一领域的时间越久,水准也就越高。从来不可能有什么跳跃式发展。在汽车发动机这一领域,日本和美国追了德国整整一百年,但直到现在也没有追上,不信的人可以坐同一价位的奔驰和林肯,将速度开到150码去做一对比。同理,像机镜头就那么几个镜片,但蔡司和尼康、佳能之流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中国的这一产业在49至79年曾迎来三十年黄金时代,照此发展,现在至少能达到日本70年的水平,但无耐80后,一切的一切均与市场挂钩--除了产业工人。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价值和地位去酬劳工人,再让工人用这个价值和地位去市场经济里消费和生存,于是,十数年之后,全世界只有中国才出现一怪事--熟练工人年薪提到博士的3倍依然一人难求。

美俄英法中日六大列强,以中国的发动机为最末,不是一种发动机,而是所有的发动机都全面劣于对手,我不相信单单最精密的航空发动机能赶上先进。一个连摩托车发动机都要进口技术的国家不可能造出超高精密的航空发动机。

粪青们请不要拿中国的原子弹、火箭说事。原子弹、火箭虽属高科技,但对工艺的要求并不十分高,而是难在核装药/推进剂的研制上,这两样占到性能的99%,所以即使工艺粗糙点儿也无所谓,反正是一次性使用的东东。而常规发动机燃料对性能的贡献不到1%。

计算机的发展对制造业的贡献基本上只体现在图纸,只在简单的装配(如汽车大部件焊接)、需大量重复制造的简易部件方面可以部分替代人工,而在发动机方面,即使是最最简单的摩托车发动机计算机能起的作用也仅仅是加快几天设计过程而已,对于制造和装配几乎毫无用处。

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取决于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复杂热处理、超高强度的材料合成、总装中极精细的铆、焊接、再加上工人高度的技术、经验、耐心和责任心,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可寻。只要上述条件全部成熟,有一台AL31的原件,拆开了测绘之后就能造出性能一模一样的出来,连设计都可以省掉。但反过来说,满足上述条件又何其难也,难就难在靠资金和技术无法弥补人的水平的不足,一个本科生按要求设计图纸只要几年,但培养一个能合格装配(只是合格而已)发动机的铆工却可能几十年,这中间需要有二到三代人的经验积累。在国际上,美国从十九世纪末、日俄从上世纪初开始在制造业上苦追英德,但追到现在,俄国以牺牲小而精为代价换来了糙而全,日本则相反,放弃500马力以上重型精密机械的追赶,基本达到了小而精,而美国则另避蹊径,放弃常规发动机,不惜血本发展喷气发动机(燃气轮机),终于在这一领域全面压倒西欧。但在制造业的基础领域(如精密机床),以德国、瑞士为代表的老牌强国依然独步天下。


改革开发十余年我们的技术水平与日俱增但工艺和质量却始终停步不前甚至倒退,仅此而已。




转载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1589785_1.html

2006-11-2 19:56:09  

  偶然在163的珠海航展专题上看到太行发动机研制成功的新闻,随口在评论了聊了几句,没料到引来了几百条跟贴,赞的骂的都有。今天回头再看看我说的那些话,也就是随感而发,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整理了一下,在铁血上发发,看看反响如何。
整理后的原文:
  精密机器制造工业和光学工业无一例外,都是以熟练精干的技术工人为根本之根本,且发展水准和发展时间成正比---介入这一领域的时间越久,水准也就越高。从来不可能有什么跳跃式发展。在汽车发动机这一领域,日本和美国追了德国整整一百年,但直到现在也没有追上,不信的人可以坐同一价位的奔驰和林肯,将速度开到150码去做一对比。同理,像机镜头就那么几个镜片,但蔡司和尼康、佳能之流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中国的这一产业在49至79年曾迎来三十年黄金时代,照此发展,现在至少能达到日本70年的水平,但无耐80后,一切的一切均与市场挂钩--除了产业工人。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价值和地位去酬劳工人,再让工人用这个价值和地位去市场经济里消费和生存,于是,十数年之后,全世界只有中国才出现一怪事--熟练工人年薪提到博士的3倍依然一人难求。

美俄英法中日六大列强,以中国的发动机为最末,不是一种发动机,而是所有的发动机都全面劣于对手,我不相信单单最精密的航空发动机能赶上先进。一个连摩托车发动机都要进口技术的国家不可能造出超高精密的航空发动机。

粪青们请不要拿中国的原子弹、火箭说事。原子弹、火箭虽属高科技,但对工艺的要求并不十分高,而是难在核装药/推进剂的研制上,这两样占到性能的99%,所以即使工艺粗糙点儿也无所谓,反正是一次性使用的东东。而常规发动机燃料对性能的贡献不到1%。

计算机的发展对制造业的贡献基本上只体现在图纸,只在简单的装配(如汽车大部件焊接)、需大量重复制造的简易部件方面可以部分替代人工,而在发动机方面,即使是最最简单的摩托车发动机计算机能起的作用也仅仅是加快几天设计过程而已,对于制造和装配几乎毫无用处。

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取决于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复杂热处理、超高强度的材料合成、总装中极精细的铆、焊接、再加上工人高度的技术、经验、耐心和责任心,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可寻。只要上述条件全部成熟,有一台AL31的原件,拆开了测绘之后就能造出性能一模一样的出来,连设计都可以省掉。但反过来说,满足上述条件又何其难也,难就难在靠资金和技术无法弥补人的水平的不足,一个本科生按要求设计图纸只要几年,但培养一个能合格装配(只是合格而已)发动机的铆工却可能几十年,这中间需要有二到三代人的经验积累。在国际上,美国从十九世纪末、日俄从上世纪初开始在制造业上苦追英德,但追到现在,俄国以牺牲小而精为代价换来了糙而全,日本则相反,放弃500马力以上重型精密机械的追赶,基本达到了小而精,而美国则另避蹊径,放弃常规发动机,不惜血本发展喷气发动机(燃气轮机),终于在这一领域全面压倒西欧。但在制造业的基础领域(如精密机床),以德国、瑞士为代表的老牌强国依然独步天下。


改革开发十余年我们的技术水平与日俱增但工艺和质量却始终停步不前甚至倒退,仅此而已。




转载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1589785_1.html
战机NO1 发表于 2009-9-29 18:43
这帖子当年在铁血挨了很多板砖,今天再看,百感交集。。。。。。
但追到现在,俄国以牺牲小而精为代价换来了糙而全,日本则相反,放弃500马力以上重型精密机械的追赶,基本达到了小而精,而美国则另避蹊径,放弃常规发动机,不惜血本发展喷气发动机(燃气轮机),终于在这一领域全面压倒西欧。但在制造业的基础领域(如精密机床),以德国、瑞士为代表的老牌强国依然独步天下。


看来FF是社会“1大害”呀。。。
我们是需要FF,但是不是什么都喷的FF。。。。

看来FF是社会“1大害”呀。。。
我们是需要FF,但是不是什么都喷的FF。。。。
应该提高工人待遇,

培养产业工人。 加强生产经验的传承................

我们技校不知道干啥子去了?


神经病贴,当年林某人活生生把别人红旗搞到一半的太行给强行调整到现在的黎明,这样的干法能TM不出问题么?原始单位心中有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水,你TM爱怎么着怎么着了,看你新单位笑不笑得到最后。这种情况下工人水平高工业基础好有个吊用。WS9系列的原始设计就是设计复杂部件多,红旗现在这个系列做的怎么样?有那么多问题吗?

现在太行怎么样,中航集团做起八股文采是一等一的好,干起行政,做的事那是一等一的蠢。姓林的这种事情可不止干了一次,成发也被Y狠割了一刀。姓林的真不愧是某单位出来的。

神经病贴,当年林某人活生生把别人红旗搞到一半的太行给强行调整到现在的黎明,这样的干法能TM不出问题么?原始单位心中有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水,你TM爱怎么着怎么着了,看你新单位笑不笑得到最后。这种情况下工人水平高工业基础好有个吊用。WS9系列的原始设计就是设计复杂部件多,红旗现在这个系列做的怎么样?有那么多问题吗?

现在太行怎么样,中航集团做起八股文采是一等一的好,干起行政,做的事那是一等一的蠢。姓林的这种事情可不止干了一次,成发也被Y狠割了一刀。姓林的真不愧是某单位出来的。
{:3_86:}围观LZ
{:3_79:}微观
现在是士商工农,工人(包括基层工程师)算老几.
战机NO1 发表于 2009-9-29 18:43
太行发动机--又一个亩产万斤料
太行, 亩产, 发动机
本帖最后由 战机NO1 于               2009-9-29 18         2009-9-29 18:45 编辑

              2006-11-2 19         2006-11-2 19:56:09  

粪青之前先看点报纸和书行么?
如果光学工业是日本德国领先,知道谁第三吗?中国。
许多中国的镜片最后装在蔡司和尼康、佳能镜头上。
如果说“一个连摩托车发动机都要进口技术的国家不可能造出超高精密的航空发动机。”,那美国一定不可能造出超高精密的航空发动机,因为它的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都落后于日本。

你最粪青的是“常规发动机燃料对性能的贡献不到1%”,也许得你的大话对火箭性能贡献99%。

在精密制造业的基础领域(如精密机床液压等),你知道许多以德国美国的老牌产品现在产自中国么?我今天就碰到一起。
虽然某D自封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其实现在对工人并不了解.对于现代中国工人的社会地位和企业中起的作用恐怕在还要再从新认识.如果对工业有半点的认识,就会知道没有熟练工人要维持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单单靠技校就能培养出熟练工人么?退一亿万步来讲,技校真能培养出熟练工人,可这些人工作一个月工资还不够或仅够养家糊口.你想他会怎么样?我想问每一个看过这个贴子的网友,你了解这个社会吗?
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取决于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复杂热处理、超高强度的材料合成、总装中极精细的铆、焊接、再加上工人高度的技术、经验、耐心和责任心,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可寻
------------------------------------------------------------------------
完成这些不仅仅是技术工人,而是工程师和管理体系
制定这些工艺也不是靠技术工人和工程师而是依靠扎实的科研体系和队伍
太强调工人的作用了。。。。。
在低级的制造业,工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产业链愈高,技术附加值愈大,工艺愈复杂,工程师和科研则愈重要
工人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严格按照工程师制定的工艺规程去做,工人的熟练程度风险的仅仅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次品率的降低,对于产品的提升并非是最重要的环节

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取决于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复杂热处理、超高强度的材料合成、总装中极精细的铆、焊接、再加上工人高度的技术、经验、耐心和责任心,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可寻
---------------------------------------- ...
E=MC^2 发表于 2009-9-29 20:36


一个是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的问题。 目前这个队伍不存在。

第二个, 你给了培训,给了作业指导书。

装配过程中,得到严格执行得可能性多大呢?

这个和养成的态度有关。 从设计师就开始耍小聪明了,到了制造工艺工程师...生产运营..........

不够严谨...........
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取决于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复杂热处理、超高强度的材料合成、总装中极精细的铆、焊接、再加上工人高度的技术、经验、耐心和责任心,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可寻
---------------------------------------- ...
E=MC^2 发表于 2009-9-29 20:36


一个是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的问题。 目前这个队伍不存在。

第二个, 你给了培训,给了作业指导书。

装配过程中,得到严格执行得可能性多大呢?

这个和养成的态度有关。 从设计师就开始耍小聪明了,到了制造工艺工程师...生产运营..........

不够严谨...........
楼上安装过工业制造生产线么?又维护过生产线吗?次品率又意味着什么?次品零件用在TH上会怎么样?不是次品的零件 安装时装配精度不够,出来的TH又会怎样?

楼上安装过工业制造生产线么?又维护过生产线吗?次品率又意味着什么?次品零件用在TH上会怎么样?不是次品的零件 安装时装配精度不够,出来的TH又会怎样?
朱朱 发表于 2009-9-29 20:49


呵呵。 搞Process的怎么可能不去生产线呢。 process的设计就决定了。

如果做Assembly, 次品还能出现在线上? 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做SQE的搞啥子去了,做Materials receiving 的去搞啥子去了。


如果是做parts,达不到manufacturing tolerance和满足CTQ要求的,肯定不能出厂。

如果过了关,

就要问做quality system和in-process inspection 去干啥子去了。
楼上安装过工业制造生产线么?又维护过生产线吗?次品率又意味着什么?次品零件用在TH上会怎么样?不是次品的零件 安装时装配精度不够,出来的TH又会怎样?
朱朱 发表于 2009-9-29 20:49


呵呵。 搞Process的怎么可能不去生产线呢。 process的设计就决定了。

如果做Assembly, 次品还能出现在线上? 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做SQE的搞啥子去了,做Materials receiving 的去搞啥子去了。


如果是做parts,达不到manufacturing tolerance和满足CTQ要求的,肯定不能出厂。

如果过了关,

就要问做quality system和in-process inspection 去干啥子去了。
13# JSTCVW09CD


执行、态度、熟练程度是管理的事情,
在中国土地上,用中国的工人,中国的工程师,中国的经理,国外的管理能够造出空客320、INTEL的CPU、苹果的IPOD。。。。这些跟工人无关。。。相信如果美国政府允许GE把其发动机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来,中国工人一定也能造出合格的发动机来。。。
计算机的发展对制造业的贡献基本上只体现在图纸,只在简单的装配(如汽车大部件焊接)、需大量重复制造的简易部件方面可以部分替代人工,而在发动机方面,即使是最最简单的摩托车发动机计算机能起的作用也仅仅是加快几天设计过程而已,对于制造和装配几乎毫无用处。
-----------------------------------------------------------------------------
楼主并不清楚CAM,FMS............
E=MC^2 发表于 2009-9-29 20:56

其实你叫韦尔奇去管国有企业试一试。

不仅仅是管理的问题。

进入深水区...........
现在工厂都在建设之前都用电子工厂模块设计了,工厂布局,工艺布置,工艺流水线....................

更不要说产品的电子装配了............
唉,都是太行惹得祸
精密机器制造工业和光学工业无一例外,都是以熟练精干的技术工人为根本之根本
---------------------------------------------------------------------------
让桃木大大来批判一下吧。。。。
工艺、材料差太多了


中央一台节目..................正在进行中...........

激情澎湃-------------

正在唱祖国不会忘记。。。。。。。

中央一台节目..................正在进行中...........

激情澎湃-------------

正在唱祖国不会忘记。。。。。。。
不说合理的(注意:合理的!)工艺规程是如何制订出来.就是执行这些工艺还是要靠工人.机器是怎样安装怎样使用是一个问题,机器的组装是一门学问.还有一个问题是机器是会磨损的,怎样保持机器始终处于如新的状态.是如新!
太行就是一体制内的问题还是要体制内的人解决,我等无力啊
朱朱 发表于 2009-9-29 21:16

你说出了一部分。

你这个里面包括: quality system 的建立问题, 比如生产工具的定期检验。

同时也牵涉到了facility, 如果对厂务设备保养的问题。

工艺这一块嘛。 比较难深究。  如果设计师脱离实际生产工艺能力,搞个很紧的tolerance, 搞死人。
在这里,比较容易出现的就是design 和生产运营分离的情况下。通常作设计的做设计,搞生产的搞生产。

很多情况下,如果工序能力达不到, 在这里,我们就容易抄近道, 自行修改制造公差, 而不是像设计部门, 搞design deviation request。



这个问题是个体系的问题。

体系改善不了。 从设计就开始出问题了。
套用pupu的一句话:都能搞好,就是不好好干。国家糊弄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也糊弄国家。哈哈,即聪明又能吃苦的人已经不存在了。偶可以高枕一段时间了~~~~~~~~~
用人机制就是有点逆向淘汰的味道...........

本来毕业时地理位置,各个方面就不胜出 ...........再加上个体制顽疾..........

劣币淘汰良币嘛。 随便说说。。。。。。。。。
吵啥哦 我觉得我国工业本身就是问题 高不成低不就  生产机械精度不高 你还能生产好的设备?
看看某设备 铭牌是小日本的 整个机身就是国内的 质量怎么样 操作怎么样 我看只有操作者本身知道了
楼主无知啊,回家好好读十年再回来,现在社会需要的是能干实事的人,不是无知却狂喷的FF
FF你的精妙言论获得了万万们强烈支持;P;P
离子鱼喷了一次太行零件,唱衰的BKC们high了几个月了阿还准备high多久?
不要再说工人的地位了吧?现在的航空系统,有谁把工人当人看?所以,现在的军工产品质量,无话可说,糟糕到你不可想像的地步!一旦打起仗来,只能靠运气了!
激光制导炸弹 发表于 2009-9-29 22:41
要是真不当人,这质量还不用当心了。
围观
继续围观
朱朱 发表于 2009-9-29 21:16
工人态度是一码事,那不合格品是谁放行的呢?
这个要从品质管理制度找起,而不是动不动就是工人怎么怎么不行了
西八[:a13:]
工人算什么撒。比狗还不如的。看现在的基层产业工人的待遇就清楚了。大多数拿着最低工资标准加上一点点的所谓绩效工资,真的是养活自己都困难。
呵呵,现在国内玩的都是中层高薪,普通工人就当牲口使,结果某钢打死某XX经理后,某钢在谈判过程中高呼向XX钢老大哥学习,结果顿时情况一百八十度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