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16:36
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一)

什么叫“捎买带”?这是铁路上的特有名词,指的是铁路职工,尤其是列车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以火车作为载体,帮别人捎带货物,或者自己从事长途贩运。

其实这个问题自打有铁路起,就一直客观存在着。甚至在《铁道游击队》、《红灯记》这些小说里都有所反映。

在物资匮乏时期,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东西。因此铁路职工利用火车全国跑的优势,请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帮忙到外地代买生活物质的现象非常普遍。司机、列检、列车员、乘警、行李员,各个行当都参与其中。

改革开放以后,物资不再匮乏了,但是这种捎买带现象却愈演愈烈,甚至铁道部不得不将其上升到路风问题来处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首先,各地的物价差异是捎买带的力量之源。

众所周知,同样规格,相同品质的商品,在全国各地的价格并不尽相同。在有条件的时候,能托人捎来更便宜的商品,何乐而不为呢?

96年京九线贯通时,在我们局管内要经过黄麻革命老区和赣南革命老区。当时的这两个老区交通非常不便,生活水平不高,物价低得惊人。刚通车那会儿,那里铁路沿线的土鸡蛋才五分钱一个,够便宜的吧?于是铁路职工纷纷托人在这两个老区大量购买农副产品,土鸡蛋是论筐买。很快就将当地物价给抬上去了,当地经济由此加速发展。过了几年,物价已经和外地差不太多,自然没人再象刚开始那两年一样大量捎带农副产品了。

07年正是全国猪肉价格疯涨的时候。那会儿北京人民叫苦连天,可我们跑到北京菜市场一问价,个个惊呼首都的肉价咋就这么便宜呢?首都人民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我们那个老区,但肉价却足足比我们那里便宜四成。就这个状况首都人民居然在媒体上叫苦连天?那咱们工资低,物价高的老区人民企不是不要活了?

于是有些人干脆几十斤、几十斤地买肉带回去捎给亲朋好友。不过这么做有一定限制,因为列车上的冰箱容积有限,你要是不搁在冰箱里,车厢里温度不够低,搁上24小时后没准肉就会变质,那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追求生活品质也是重要原因。

按说现在商品极大丰富了,只要你有钱,基本上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但是铁路有铁路的特点,那就是铁路职工来自五湖四海,一些生活习惯和口味爱好往往与工作单位所在地方格格不入。

就拿我们局来说吧,有一部分人是解放战争时期南下的,他们及其后代仍然保持着北方的一些生活习惯。南方的馒头总是发得松软膨大,这些祖藉北方的职工们就觉得“粘牙、没嚼头”,于是便特别喜欢托人从山东、北京带那种特别瓷实、能用手撕成一层一层的馒头。至于大葱,本地人不喜欢,需求量少,商贩们自然进货也少,而且北方人觉得本地的大葱不地道,吃起来不够劲,于是特别喜欢从山东捎带大葱。

除了南下的,我们这儿江浙一带人的特别多,那儿的人喜欢吃甜点,喜欢吃水果。而本地人口味是以咸、辣为主,对水果的喜爱也远不及江浙人。所以虽然本地的水果销量中,铁路地区占了大头,但其质量、价格仍不能令铁路职工满意。

于是季节性地捎买带水果,就成了铁路的一大特色。在我们这儿,主要是捎带福建的沙田柚,西安的石榴,北京的苹果、葡萄和梨(因为我们这儿没有到天津的车,所以从北京带)。

因为这种捎买带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在许多地方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列车工作人员到目的地后,甚至不用自己亲自到农贸市场去,自然会有专门做这种生意的商贩上来主动洽询。或者路子走熟了,乘务人员直接一个电话,有人就会把你所需要的货物送上列车,当场钱货两清。

想当年,我也请乘务员带过一次柚子。我自己跑车时也帮别人捎带过东西。但后来仔细一想,这种捎买带其实往往得不偿失。

为什么呢?

首先,你请别人帮忙捎买带,你就欠了别人人情。其次,如果是你自己去买东西,肯定会货比三家,挑三捡四,讨价还价。但是你请别人捎买带,别人既不可能货比三家,也不可能讨价还价,更不可能精挑细选,往往是见了就买。这种做法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这么一来,你托别人捎买带的商品就未必真的划算。再说了,经常逛市场的人就知道,同一种商品往往在不同的摊位有价格差异。尤其是农副产品,甚至是上午和下午两个价,街头和街尾两个价。如果遇上不明事理的,弄不好还会以为你在其中赚了他钱呢。真要赚了钱那另当别论,要是冤枉了,那就是太监又做了,皇帝又得罪了,两头不落好。你还真没处说理去。

所以到了后来,我再也不沾捎买带的事了。说实话,咱又不开店,自家用的东西靠捎买带是省不了几个钱的,欠人情不说,还麻烦得要命。

可是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咱铁路上有170万职工,想法各不相同,因此捎买带还是有着巨大的市场的。不但如此,从90年代中期通货膨胀一直到前几年,铁路职工利用职务之便的捎买带现象愈演愈烈,简直到了不象话的地步。

(未完,待续)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一)

什么叫“捎买带”?这是铁路上的特有名词,指的是铁路职工,尤其是列车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以火车作为载体,帮别人捎带货物,或者自己从事长途贩运。

其实这个问题自打有铁路起,就一直客观存在着。甚至在《铁道游击队》、《红灯记》这些小说里都有所反映。

在物资匮乏时期,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东西。因此铁路职工利用火车全国跑的优势,请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帮忙到外地代买生活物质的现象非常普遍。司机、列检、列车员、乘警、行李员,各个行当都参与其中。

改革开放以后,物资不再匮乏了,但是这种捎买带现象却愈演愈烈,甚至铁道部不得不将其上升到路风问题来处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首先,各地的物价差异是捎买带的力量之源。

众所周知,同样规格,相同品质的商品,在全国各地的价格并不尽相同。在有条件的时候,能托人捎来更便宜的商品,何乐而不为呢?

96年京九线贯通时,在我们局管内要经过黄麻革命老区和赣南革命老区。当时的这两个老区交通非常不便,生活水平不高,物价低得惊人。刚通车那会儿,那里铁路沿线的土鸡蛋才五分钱一个,够便宜的吧?于是铁路职工纷纷托人在这两个老区大量购买农副产品,土鸡蛋是论筐买。很快就将当地物价给抬上去了,当地经济由此加速发展。过了几年,物价已经和外地差不太多,自然没人再象刚开始那两年一样大量捎带农副产品了。

07年正是全国猪肉价格疯涨的时候。那会儿北京人民叫苦连天,可我们跑到北京菜市场一问价,个个惊呼首都的肉价咋就这么便宜呢?首都人民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我们那个老区,但肉价却足足比我们那里便宜四成。就这个状况首都人民居然在媒体上叫苦连天?那咱们工资低,物价高的老区人民企不是不要活了?

于是有些人干脆几十斤、几十斤地买肉带回去捎给亲朋好友。不过这么做有一定限制,因为列车上的冰箱容积有限,你要是不搁在冰箱里,车厢里温度不够低,搁上24小时后没准肉就会变质,那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追求生活品质也是重要原因。

按说现在商品极大丰富了,只要你有钱,基本上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但是铁路有铁路的特点,那就是铁路职工来自五湖四海,一些生活习惯和口味爱好往往与工作单位所在地方格格不入。

就拿我们局来说吧,有一部分人是解放战争时期南下的,他们及其后代仍然保持着北方的一些生活习惯。南方的馒头总是发得松软膨大,这些祖藉北方的职工们就觉得“粘牙、没嚼头”,于是便特别喜欢托人从山东、北京带那种特别瓷实、能用手撕成一层一层的馒头。至于大葱,本地人不喜欢,需求量少,商贩们自然进货也少,而且北方人觉得本地的大葱不地道,吃起来不够劲,于是特别喜欢从山东捎带大葱。

除了南下的,我们这儿江浙一带人的特别多,那儿的人喜欢吃甜点,喜欢吃水果。而本地人口味是以咸、辣为主,对水果的喜爱也远不及江浙人。所以虽然本地的水果销量中,铁路地区占了大头,但其质量、价格仍不能令铁路职工满意。

于是季节性地捎买带水果,就成了铁路的一大特色。在我们这儿,主要是捎带福建的沙田柚,西安的石榴,北京的苹果、葡萄和梨(因为我们这儿没有到天津的车,所以从北京带)。

因为这种捎买带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在许多地方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列车工作人员到目的地后,甚至不用自己亲自到农贸市场去,自然会有专门做这种生意的商贩上来主动洽询。或者路子走熟了,乘务人员直接一个电话,有人就会把你所需要的货物送上列车,当场钱货两清。

想当年,我也请乘务员带过一次柚子。我自己跑车时也帮别人捎带过东西。但后来仔细一想,这种捎买带其实往往得不偿失。

为什么呢?

首先,你请别人帮忙捎买带,你就欠了别人人情。其次,如果是你自己去买东西,肯定会货比三家,挑三捡四,讨价还价。但是你请别人捎买带,别人既不可能货比三家,也不可能讨价还价,更不可能精挑细选,往往是见了就买。这种做法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这么一来,你托别人捎买带的商品就未必真的划算。再说了,经常逛市场的人就知道,同一种商品往往在不同的摊位有价格差异。尤其是农副产品,甚至是上午和下午两个价,街头和街尾两个价。如果遇上不明事理的,弄不好还会以为你在其中赚了他钱呢。真要赚了钱那另当别论,要是冤枉了,那就是太监又做了,皇帝又得罪了,两头不落好。你还真没处说理去。

所以到了后来,我再也不沾捎买带的事了。说实话,咱又不开店,自家用的东西靠捎买带是省不了几个钱的,欠人情不说,还麻烦得要命。

可是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咱铁路上有170万职工,想法各不相同,因此捎买带还是有着巨大的市场的。不但如此,从90年代中期通货膨胀一直到前几年,铁路职工利用职务之便的捎买带现象愈演愈烈,简直到了不象话的地步。

(未完,待续)
             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二)

(续一)

我举两个例子。

前几年咱们这儿时兴从北京带奶,那种小瓶装,一版一版的奶制品,据说比本地要便宜许多。结果有几回,领导在大会上公开斥骂:有些乘务员忒不象话了,你说你带回来自己吃,自家孩子吃也就算了,我也不说你们什么。可你看看你们带的数量,别说喝不了,就是你们全家每天洗牛奶浴,也用不了这么多呀!

大伙儿忍住不敢发笑,其实人人心里清楚,他们这种带奶法纯属赢利性质,带回来的奶全卖给了小超市。

每年八月底、九月初是我们这儿捎买带福建沙田柚的高峰期。福建那边把沙田柚全部包装好,用麻袋装的每袋五十个,用网袋装的每袋十个,批发价两块钱一个,按袋收钱。这种批发虽然有时柚子的品质良莠不齐,但数量绝不会少。列车工作人员上货时也根本不清点,全凭信誉。反正想和铁路职工做这生意的多得是,竞争激烈得很,你要是耍小聪明,那就是绝了自家财路。

咱们有趟厦门至重庆的列车,往返六天,每年到了这个季节,车上的工作人员疯狂捎带沙田柚。疯狂到了什么地步?车上工作人员来自机务,客运,车辆,公安,行包,其中最出格的一次,一趟车仅某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就一次性带了三千个沙田柚。由于货物太多,中途到我们站卸货居然卸不完,只能等返程时再继续卸货。此事作为典型案例而受到了通报的待遇。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趟列车,仅仅数个工作人员就带了三千个柚子,那全车工作人员共带了多少?这些柚子要占用多大的空间?这列车上会成什么景象?

带这么多柚子全是人情捎带吗?绝对不是。这些列车人员公开说了,人家上给我们是两块钱一个,甭管谁从我手里拿,就是两块五一个,童叟无欺。明着跟你说了,每个柚子我赚五毛钱,咱带这么多货是要承担风险的,赚你五毛钱不算多。

的确,每个柚子两块五,还是比本地市场便宜得多。算算看,他们这一趟三千个柚子就有一千五百块的纯利润,着实可观。那位要说了,你每趟都带,而且人人都带,销得了这么多吗?会不会砸在手里?

放心吧,绝对不会。就算本地市场饱合,那还有沿线市场呢。

沿线市场?是的,沿线各小站,尤其是列车进入贵州、重庆地界后,各个沿线小站都有铁路职工主动询问列车工作人员:这趟带了柚子吗?

这种时候只要车上有存货,肯定成交。彼此不认识没关系,钱货当场两清就行。

你说这捎买带都整成了赢利性长途贩运了,铁路相关部门咋就不管管呢?要说不管,那也是冤枉铁路相关部门了。

铁道部颁布的《铁路路风管理办法》就明文规定:

贩运物品一次价值在一万元以上,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定为重大路风事件。给予决策者或直接责任者撤职至开除处分。

贩运物品一次价值在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或情节严重的,定为严重路风事件。给予决策者或直接责任者记大过至留用察看处分。

贩运物品一次价值在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或情节较重的,定为一般路风事件。给予决策者或直接责任者记过至撤职处分。

未构成路风事件的路风问题,定为路风不良反映。给予决策者或直接责任者警告至记过处分,情节轻微的,可免予处分。

重大路风事件和严重路风事件铁路局认定,铁道部审批;一般路风事件由路局认定;路风不良反映由站段认定。对路风问题责任者实施处分的同时,可给予经济处罚。

可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呀。

据我掌握的情况,那些捎买带奶、柚子、鸡蛋、海盐、布鞋等日用品的,好象还没发现谁受到路风处分。究其原因,无非是两条:其一:捎带这些东西的人数众多,且有时无法界定是“自用”还是“赢利性贩运”,所以法不责众。其二,托人捎带这些日用品的人数更多,且什么身份的都有,有些领导亦不能免俗。所以在这种事情上也就硬不起来,这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对于捎带这类物品的,虽然铁路上各级相关部门嚷嚷得凶,但打雷多,下雨少,板子往往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

但是,铁路各级部门对于捎买带违禁品的,却查得很严。

啥算违禁品?比如说毒品、黄碟、还有重点就是香烟。

(未完,待续)
            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三) 

(续二)

各位如果有幸见识到路风稽查部门当场查获铁路职工捎买带违禁品的场面,那会大长见识的。当事人什么反应的都有,装傻充楞的,跪地哀求的,将相关人员拉到一边企图行贿的,武力威胁稽查人员的,到处打电话找关系求援的,要死要活要跳车要割腕自杀的,耍无赖一口咬定自己只是帮人捎带,没从中获利的。反正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整个一出人间嘉喜剧。

但凡基层群众与相关管理层发生矛盾冲突时,总有那么一股舆论认为管理层一定有着这样那样的原罪,基层群众无论做什么都一定有理。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基层群众中亦有不少泼皮无赖,地痞流氓。就说查稽捎买带行为吧,你能说相关部门不该依相关规定处理违规人员吗?

铁路上利用工作之便贩毒的,虽然人数极少,但毕竟还是有。有一年,咱们局客运段有位餐车厨师被捕判刑。原因是他长年利用工作之便帮别人捎带毒品,从中获利。那些粉末状的毒品经过改换包装,伪装成盐、味精、奶粉都不是难事。一般也没谁往这方面想,别说火车站查危口对铁路职工的安检并不严,就是严又能怎么样?你也不可能把每个车站都整得和海关口岸似的,成天拴条缉毒犬到处嗅。就是海关口岸,那漏检的也不在少数呀。只是走多了夜路总会遇到鬼,虽然这位厨师捎带毒品从没出过闪失,但你的上线,下线被捕了,你这个运输环节也甭想跑得掉。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现在网络发达,A片直接在网上下载,盗卖黄碟的生意大不如从前。以前咱们这儿往广东、福建境内跑的车,有些人就专做这种勾当。有一回有人在车库里卸货,铁警们得到线报前来抄查。合着这车库面积忒大,地形忒复杂,兵和贼就玩起了捉迷藏。最后那贼见势不妙干脆把黄碟用垃圾袋装好埋到锅炉房的煤堆里,想虚晃一枪再转身来起货。没成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被神勇铁警们守株待兔引蛇出洞最后来个人赃俱获。落网后一清点,好家伙,一万多张黄碟。

说到香烟,我们这里的黑话叫“军火”。查稽军火不但是铁路路风部门,武保部门,铁警最为热衷的事儿,而且烟草专卖部门也忒热心。

以前在封建社会,盐和铁都是国家垄断专营,课税课得贼高。到了近代,就改成烟草专卖了。

我是烟酒不沾的人,对烟是门外汉,但咱向老烟枪们和铁警们打听,为什么带烟查得这么紧?为什么有人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铤而走险?铁路上对带烟有啥明文规定?到底带多少算违规?

有人这么跟我解释:烟草是专卖的,是要课以重税的。但中国烟草专卖有其特点,比如说本地产的烟在本地卖十元一包,但本地的烟销往外地,也许只卖七元一包,为的是打开外地市场。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外地买七元一包的烟,再带回本地销售中,利润大大滴,而且商贩可以偷逃烟税。走私的洋烟利润则更高,这么高的利润当然有人会铤而走险。

那么,铁路职工带多少烟算违规呢?很遗憾,我本人没查到相关条款,问了许多在路风部门、武保部门工作的同志,大家也都拿不出书面条款。我问过铁警们,他们说相关规定是铁路工作人员带烟不能超过十条,旅客带烟不能超过一箱(五十条)。

一旦职工捎带香烟被逮着了,这香烟按被烟草专卖部门没收,烟草专卖按市价提成一部分作为奖励,谁逮着的,这奖励就归谁。烟草专卖也不亏,虽然给你提成,但香烟全归他处理,转手就是钱,无本生意,百分百利润。

职工带烟被逮着了,不但要罚没,连本带利全赔进去,还要受处分,而且还得四处打点走关系,争取处理得轻一些,争取以后还能有再次跑车的机会。

所以呀,铁路相关职能部门抓带军火特别起劲。而且这种猫抓耗子的游戏不断花样翻新,双方斗智斗勇,一起与时俱进。

列车工作人员带军火的手段那是五花八门(恕我不能细讲,请大家理解),总的来说就是:如果你对车辆构造不熟悉、对列车各工种分工不熟悉、对他们惯用的手法不熟悉,那么即使明着告诉你车上有人带军火,敞开让你搜,你都有可能最终一无所获。还记得我去年那篇《铁路警察逸事之执法犯法》吗?那书生气十足的小S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就常常抓瞎,煮熟的鸭子都能从他眼皮子底下飞了。

(未完,待续)
         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四)

(续三)

而且列车工作人员在遇到被人赃俱获的危险时,往往能“当机立断、断尾求生”。

举个例子,那一年某趟车到站,旅客还没下完呢,路局稽查和烟草专卖局就立即上车检查,针对性极强。某个工种的工作人员见势不妙,果断地趁人没注意,打开反月台的车窗,将整箱军火给扔了出去。稽查们忙活了老半天,始终没能找到军火,遂悻悻而去。待得危险过去,当事人赶紧下到反月台股道里打算把军火捡回来,谁知道却踪影全无。

事后分析,那个站并不大,客流量不多,当时又是一个非常空闲的点,那个时段股道里也没有上水工,对面站台上也没旅客。甭问,这箱军火肯定就是便宜了车站工作人员。可是你没有证据,况且你总不能逮着个车站工作人员就询问:请问您在股道里捡到了我的一箱军火吗?那岂不是不打自招?那帮稽查没当场人赃俱获肯定心里颇为恼怒,没准还会杀个回马枪呢。不过事既然出了,那就得想开点。虽然损失了军火,但没被抓住现行就好。被人赃俱获了,不但军火没了,而且处分,下岗,罚款,走门子,样样都少不了,那样的话损失更大。

其实你要说抓人赃俱获很难吗?说难却也不难。

再举个例子吧。有一回列车入库后我去检查工作,突然发现某个卧铺下面有三个纸箱。这纸箱并不是常见的水果箱或军火箱那般大小,而是类似于电炒锅的包装箱那般,虽然长度、宽度不小,但厚度却相对较小,可以很轻易地塞到卧铺底下并且迭起来。最让人起疑的是,这三个纸箱子外面全部用报纸仔仔细细地给糊了个严严实实,看看报纸出版日期,是昨天的报纸。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这要不是军火,何须如此处理?之所以改换包装,那是因为原装的军火箱每箱五十条,体积过大,过于招摇不好隐蔽。再掂掂这纸箱的份量,再用手捏捏,里面肯定是军火无疑。如果再不放心,其实还可以用细长的钢针在纸箱的折角处扎个小眼,闻闻那钢针上带出什么味道就行了。

我那天一时兴起,于是坐在一边看报纸,探个究竟。不一会儿,上来一人,直奔那个铺位,取出三个纸箱就走。我起身看看车窗外,但见这位把三个纸箱装上一辆三轮车,上面再用一些工具、备品、杂物盖住,然后急匆匆地推车走人。

您是不是觉得这够明目张胆的?其实这只是小巫,那三个纸箱加起来还不到一件(五十条)呢。

我所遇上的数量最大的一回,那人居然带了三十五箱军火,够吓人的吧?当然了,这箱是那种原装的五十条烟一箱?还是经过改装的其他纸箱?总计共有多少条烟?不好意思,这个我就没有细查了。遇上这种事,旁观就好,脖子伸得太长没啥好处,闹不好还会让人误会你就是举报人呢。那一回,那人的胆子也忒大了点,把这三十五箱军火分散藏在每节车厢里。入库后他居然公然雇了一辆货车顺着股道走,逐辆车卸军火。等他老人家全部卸完,早就埋伏好的铁警们适时出现,连搬运都省了,人赃俱获,直接开车走吧。这一票干得可够狠的,估计把那人这几年贩卖军火的利润都倒赔了进去。

要说铁警们情况咋就摸得那么准呢?肯定是有内线情报无疑。

这就涉及到一个人心的问题了。平时铁路基层职工们谈起捎买带,谈起贩运军火,几乎异口同声地持同情态度,说什么现在铁路的待遇实在太差,职工不搞点副业怎么行呢?但实际上,据我了解,每一回贩卖军火被查获,都是相关部门及时掌握了准确的准报。这个情报准确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可以明确指出某人、哪天、哪趟车、带了多少烟、什么牌子、藏在某个车厢的某个部位。准确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举报人就来自你身边,对你的一切行为了如指掌。但是据我所知,那些落网的倒霉蛋们虽然个个对背后打黑枪的人咬牙切齿,用最恶毒的语言问候别人的祖宗十八代,公开发誓一旦找到那人一定要扒皮抽筋地报复,但却基本上找不出到底是谁出卖了他们。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人心险恶,当面笑呵呵,背后捅刀子的大有人在。

所以呀,如果你想带军火不被举报,那首先就得学会在列车上如何“做人”。那些一直贩运军火而不出事的老江湖们,在“做人”的问题上一定是做得相当到位的,已经将车上、车下、身边方方面面各路诸候都给摆平了。

要说现在的举报也真邪了门了,有写信举报的,信纸用的是兄弟单位的,让你无从查找举报人。更有甚者,现在居然出现了手机信息举报,相关举报信息居然直接发到大领导手机上。按说大领导的手机号码都是保密的,中层以下干部都不可能知道,这些举报人是如何知晓的?而且令大领导郁闷的是,发到自己手机上的信息不但内容详细准确,而且还语带威胁,说什么自己会持续关注领导是否处理,如何处理,自己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

这潜台词已经很明显了:你要是敢包庇那我就直接到路局领导那里连你一块举报了。

嘿嘿,换谁看了这种举报信息都不会痛快。可一查这个号码,居然是不需要用身份证登记的那种,你无法找到举报人。瞧瞧,心机有多深沉,心思有多慎密,可怕呀。

(未完,待续)
浅谈铁路职工的“捎买带”(五)

(续四)

于是但凡接到举报,有关部门都得严查严办。它要是敢不严办,谁也不敢保证举报人不会继续向上面捅,到时候连自己都得搭进去,不划算。

按我们这儿的行情,你带军火被抓了,本人肯定是记大过处分,待岗三个月,调离乘务岗位,而且还要连累工长、主任、甚至单位领导,一大票人都得受不同程度的处分和处罚。按相关规定,举报人可以得到香烟金额百分之十的奖励。但全是匿名举报,你找不到人呀?怎么办?那就只能在处分通报里加上一条:给予举报人卷烟金额百分之十的奖励,有效期为三个月,逾期不补。

那么,有没有人真的去领这个奖励呢?

据我所知,如果是向单位举报,没有人去领奖。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当事人正满腔怒火找不到仇家呢,你去领奖励岂不是送肉上砧板 ?

但是,如果是铁路警察查获的,举报人是实实在在得到了奖励的。那是因为警察的保密工作做得可比单位上强得太多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匿名举报呢?都是为了钱吗?

这就难说了,有时候是因为你得罪了人,人家逮着机会报复;有时候是因为人家妒嫉你;有时候是因为你挡了人家的路,人家背后一枪将你刺于马下;有时候是因为做人方面有欠缺。

甭管怎么说,你违章贩运就该挨罚不是?什么收入低呀,那不能成为你违章的理由不是?既然你被抓了个人赃俱获,那就得乖乖接受惩罚不是?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时候这种惩罚也未必非常合理。

此话怎讲?

有一回我看到一个通报,说是某趟车到SMX车站时,休班的一个乘务员送来一个手提袋和一个密码拉杆箱,要求当班乘务员帮忙带回去。车到LH站时,铁道部路风办上车检查时发现内有34条香烟。结果休班乘务员留路察看两年,当班乘务员留路察看一年。

看到这里我非常纳闷,那贩运35箱香烟的,贩运150条香烟的都只是记大过,怎么这只贩运区区34条香烟的却要留路察看两年?况且那当班乘务员小Z我非常熟悉,感觉他为人老实本份,而且比较机灵。那趟车上有四位当班乘务员,被查获后只要大家齐心,说是四人合带的,那平均下来一人不到9条烟,没到下限,不就没事了?

后来我总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小Z,他已经被罚到地面班组干活了,不过看起来精神状态还不错。

寒喧过后,我问及当天的情况以及我那些疑问。

小Z摇摇头:没用的,车到LH站,铁道部的还有Z局的上来就扑,翻箱倒柜拆顶棚,显然是有举报。他送那些东西上来时,我们都没料到里面有烟,所以也没帮他藏。再说了,我们如果帮他藏了,那搜出来性质就更不一样了。现在被查了,咱们坦荡荡,事先不清楚里面有什么呀。

那么,如果你们齐心,被查获后四个人每人认下9条烟,不就没事了?

小Z又摇摇头:没用的,即使这样,金额也超过了下限。再说了,又没人收他好处费,凭什么大伙儿在这种风口浪尖上站出来帮他扛肩膀?我自己自认倒霉了。

那么,那人把你坑成这样,从车班下来,岗位工资降了四档,算起来每月损失近四百块钱,按理说他应该给你一些经济补偿才对呀。毕竟你是无辜的,全是被他坑的。

小Z笑了笑:他如果给我钱,那我就接,也不会和他客套。他不给我补偿,我也不会主动向他讨。再说他家里确实困难,自己也一身病,年年是单位上的困难补助对象。一出这事,他又住院去了,到现在连个影子也没见着。

你受了这么大委屈,咋不去找大领导谈谈心,反映情况,提点要求呢?

我才不去找呢,被部里抓到了,找了也没有用。反正我也不想跑车了,现在的车太难跑了,不但辛苦,而且检查组多,最头痛的是车上方方面面的关系好难相处。到地面虽然钱少,但生活有规律了,落得个自在,我觉得挺好的。

唉,小Z有如此心态,还能让人说什么呢?

一声叹息罢了。

(未完,待续)


1111

1111


2222222

2222222
又看到连载了,有意思,多了点见识。沙发我做了
前几天坐火车回来 发现现在车上查身份证查的很厉害。
脑残猴子 发表于 2009-9-21 13:46

国庆快到了,外松内紧,要确保安全
10# 我才是忘情


车上有个女的用假身份证 乘警叫她到下一站立刻下车
老大啊!又长知识啦!只是呢我觉得不要那么直接吧!因为利用交通工具干这种的,也不是铁路一家。有道是靠山打猎、靠水捕鱼的事情。希望老大多科普一下铁路运行的知识,很长见识,期待新作。
嘿嘿,说到这个,我家每年都要拿些香肠腊肉让一个民航的飞行员带到南京给亲戚,这也算是捎买带了吧;P
McCartney 发表于 2009-9-21 14:00

当然算
应该还是收费站太多的原因造成物价的差异大
这属于什么?“投机倒把”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人心险恶
呵呵呵 开眼了
顶忘情大~~~!
我觉得烧卖袋这种事情是人性化的体现,并不是什么陋习,大可不必那么紧张。
看美国警察,遇到自己人违反交通规则,若不是非常严重,都会网开一面。执法尚且如此,买个东西,正常事情。
各行有各行的玩法,我有亲戚是深大电话的,二十多年了,他们那捞钱的方法也很多。太具体了,不能说。
LZ写得很好
民航的空勤人员也会做一些这样的事情,但是远没有铁路上的那样夸张,因为飞机小,带也带不了多少,我见过最夸张也就是从国外成箱带红酒回国了,一般从国外带的最多的是化妆品一类的小物件,还有就是飞昆明的话有些人喜欢带花回来,那边的花确实是便宜
呵呵,我们这儿有机务段上班的家属做服装生意的,都是把上的货交给司机带回来……
又见忘情大作,拜读!
小时候隔壁邻居帮列车员带青蛙,用麻袋装。有一次一只袋口松了,蹦的满屋都是,有的为了逃生,就从阳台往下跳(四楼)。现在想想真佩服那些列车员,都是活物啊,呱呱地叫!
90年还在广州暨南大学读书的时候, 看到从朝鲜回来的华侨同学用大皮箱装了香烟, 基本上都是进口烟, 一个箱子可以装一百多条, 每个人都是几个大皮箱, 然后请港澳同学帮忙送上去北京的火车, 因为港澳同学持回乡证, 广州站的工作人员即使知道也没办法, 而且这些同学都是坐软卧, 四个人包房, 到了北京不用出站就有人接, 利润和可观.
忘情的文章都成了一品牌了{:3_83:}
经常晚上出入中国邮政火车站库房的飘过:D
终于又看到忘情的铁路专题贴了,顶一个。
俺们这最多一次查出最多价值10万的军火,都他妈的塞在车顶空调风道里!
我也说说!带烟最多的是从广州上车的万宝路,我所知道的是一个车厢装了50箱,在广州段把顶棚、通风道都拆光了装。最简单的是厕所上面的检查孔。
前天我还找乌鲁木齐的车买葡萄,16一箱比内地的好吃多了。
有意思
我才是忘情 发表于 2009-9-21 13:18
让人带过一台电脑回家,5年前。还有带过腊肉香肠……
我才是忘情 发表于 2009-9-21 13:21


    活该,这个车次的回程是K110,从昆明回武汉的时候,半夜11点了卧铺还不熄灯,列车员,餐车,乘警一起玩 扎金花 ,闹的我睡不着,我给郑州局打电话举报了,2站后,车站上来人,看到这个情况了,他们收起来,挨个找,根据电话找到我了,要求我给局里说好话,说我喝多了乱说的,看他们可怜我同意了。   这个车贩运鲜花更多,几乎每个列车连接处都能看到大箱的鲜花。  我想,这趟车是很肥的。
最狂热的是90年代,那还是(85)141和(87)101两个文件健在的时候.....
莫斯科的万宝路,番禹新塘的日立777和家电,沙头角的周生生黄金.....
我上上周还托一铁路上的兄弟,给我杭州的朋友捎去了一大箱水果.
LZ哪的,怎么经常搞到福建的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