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主制度的机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41:23
<P>
              文◎傅小强
              如果走在大街上问一般的中国民众,印度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样的形式?恐怕少有人能说出个道道。如果让他们看看有关中印经济比较的文章,尤其列举出印度的人均收入只有中国的一半;印度现有3.2亿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印度无论城市、乡村,很多人都在路边随地小解,再问他们印度可能在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多半有人会给出专制、腐败之类的回答。这样的回答并不意外,因为经验告诉我们,经济上的贫穷多半与政治上的不民主、不自由联系在一起,富裕则与民主开放相连结。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印度是极少数在工业化之前便实施民主政治的国家,被西方誉为“最大的民主国家”。
              印度继承的那口钟
              1947年印度独立后,便将英国殖民主义时期确立的议会制度全盘接受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它在形式上是与西方、特别是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套制度的雏形早在19世纪中叶英王接管东印度公司以后就已经开始实行,印度的政治精英和官僚阶层对这套政治制度既熟悉又欣赏。因此,在英国殖民主义者向印度和平移交政权的同时,印度的统治阶级也自然而然地承袭了它所建立的议会民主制度。新加坡前总统蒂凡那用钟打了个贴切的比喻:英国离开印度时,印度人把钟修理好,钟还是英国钟,却以印度的方式走动。 </P>
<P>              印度有一部完善的规定议会民主政体的宪法,这是印度民主政治的标志。经过多次修订,这部宪法多达395条,1000多项具体条款,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宪法”。印度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从政治上确定了资产阶级在国家中的统治地位,同时规定公民的平等权、自由权、文化教育权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权。 </P>
<P>              在议会民主制度下,印度各党派为了争取权力,目标直接指向议会的议席多少。印度政党之多可谓世界之冠,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的报告,印度第一次大选时,全国政党总数为192个,今年的大选已有多达400多个大小政党报名角逐,参加投票的选民可能超过5亿。 </P>
<P>              印度普选制下的社会动员迅速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政治意识,拓宽了政治参与面,并使印度成为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国家。在大选中,印度民众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政治热情,选举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民意。参加投票选民的比例一般都超过了60%。现在的5亿选民中,有3亿参加投票。民众普遍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不仅逐渐扩大了社会各个层面民主体制的建立,使各级选举形成了制度化;而且打破了印度传统社会中特有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开放,这无疑代表了社会的进步方向。 </P>
<P>              议会民主制把各种政治力量纳入了合法的政治斗争轨道,从而避免了大规模暴力革命的发生。在迄今为止已经举行的13次大选中,每一次选举都保证了国家政权的平稳更迭和政府组成的合法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民主政体对社会矛盾的缓解和调节能力。虽然20世纪80年代末后印度曾出现过一个政局不稳的较长时期,但这种不稳定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也不至于影响到国家重大政策的连续性,更不会出现中央政权垮台的局面。这一方面是因为具有较大弹性及调和能力的民主政治体制具有保持政治基本稳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印度在国家的政治活动中较好地保持了文官治国和军不干政的传统。军队始终保持了对国家的效忠,这是保持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力量。 </P>
<P>              从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来看,尽管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演变,民主政治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但是它已在印度的政治生活中扎下了根基,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新兴中产阶级的广泛认同,因为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与这种制度建立了利害关系,都想通过这种制度分享一部分国家权力。民主政治一旦实行,除非它极大地损害了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否则很难取消。
              民主是民主,面包是面包
              有人要问,印度拥有如此完善的西方议会民主制度,有10亿人口,并不缺乏有才能的人,其国内能说英语且技术精湛的人员数量仅次于美国。印度有基于英语法律的透明法制体系,其公务员虽然官僚习气严重,但上层梯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为什么印度拥有这么多的优势却不能表现得与东亚国家一样出色呢?为什么这个国家在独立了52年后,在发展程度排名上却在联合国175个国家中仅仅排在第138位?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答案又长又复杂,但不能把贫困和中印经济上的差距归咎于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这是印度的矛盾之处:贫穷与不平等同上升中的权力参与感同时存在。有人饿死,但同时也有人真正在竞选,饿肚子的人也去投票。 </P>
<P>              民主和富裕程度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也不存在正比和反比关系,它是两种不同层面的东西。世界上虽然有富裕的民主国家和贫穷的专制国家,但也不乏较为富裕的威权国家(东盟的新加坡、泰国和韩国等)和贫穷的民主国家(印度和一些非洲民主国家)。只有实现一定的富裕程度才能搞民主和要想富强必须先实现民主,这两种假设都存在问题。民主和富裕是两个不同的价值追求,致富是满足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民主则更多是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富裕不一定是建设民主的前提条件,民主也可能无法完成实现富裕的工具性任务。信奉“民主致富论”的人往往只把眼睛盯在欧美的富裕国家上,他们不知道欧美的富裕原因很多,不完全就是因为实行了民主;鼓吹“民主不能当饭吃”的人也犯了类似的错误,他们把视野局限在那些搞了民主仍然未能致富的国家——俄罗斯、印度和第三世界的其他民主穷国,他们不承认这些国家经济没搞好还有其他原因。 </P>
<P>              印度是一个信奉精英主义的国家,政治精英阶层的机会主义和腐败是民主制度不能得到有效使用的重要因素。印度的国家机器被腐败、低效和错误的政治管理削弱了,印度人民并没有得到其民主制度应该得到的东西,相反却在忍受印度统治精英阶层的狭隘和个人利益。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太多政治,太少治理。美国前驻印度大使莫尼汉有一句很贴切的话,他把印度的民主称为“功能性无政府状态”。 </P>
<P>              伦敦经济学院的梅格纳德·德赛从政治传统的角度分析了中、印两国之间的差别,认为:中国拥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够很容易集中注意力于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上。而印度及其政治民主制度必须致力于维持全国的团结。提倡民主的印度体制常常要受制于民间的情绪。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现在有统计表明,中国的贫富悬殊程度已经超过了印度,这样产生深层次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就变大了。有一个在上海呆过的印度人曾形象描述了两国在政治体制对经济建设影响上的差别,他说上海可以一夜间修好一条高速公路,而与之相似的孟买却曾因一个女人怕吵,就停止了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 </P>
<P>              反过来看,由于印度有民主制度的保障,它的经济成就中的水分就很小,很少有报道称印度某个邦的领导人会为了中央政府搞什么面子工程或政绩工程,因为他们只对选区内的选民负责,如果上次选举时对选民作出的承诺没有兑现,那么下次是否参加大选他就得掂量掂量了。一位访问过中国的印度官员说:“如果孟买采取居住许可制度,不让没有找到工作机会的平民进入这个城市,如果没有工会,没有劳资纠纷,没有罢工,那么孟买将会变得多么繁荣!孟买将从此不再有城市人口膨胀,大街不再拥挤,没有贫民窟,可以轻松超越新加坡。”
              民主,一种国际亲和力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也就是所谓的“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推行了半个多世纪,运转正常,不仅成为印度凝聚国内的重要政治制度,而且也成为了吸引世界大国关注的重要砝码。 </P>
<P>              大国关系是决定国际格局的关键因素,除了各大国自身的硬实力和战略取向外,大国之间的亲疏也会受到意识形态和民主问题的影响。中国在发展同西方大国的关系时,确实比印度少了一根纽带。拿印美关系来讲,尽管美国和印度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但美国极为重视对印关系,并强调双方在民主上的共性。2000年春,克林顿访问印度时,就大谈“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和“世界最强大的民主国家”之间的合作。在布什政府的新国家安全战略中,美国大幅度提升了印度的战略地位,首次把印度视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和重要的战略伙伴。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美、印是两个最强、最大的民主国家,双方在促进自由贸易、维护印度洋的海上航行安全、反恐、保持亚洲的战略稳定等方面都具有共同利益,因此,美国要全面发展与印度的关系。 </P>
<P>              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动向是,2003年美、印、日鼓吹的“反恐民主联盟”和“亚洲北约”都把民主国家作为一种标尺,就好像是为印度等国量身定做的一样,孤立中国的企图不言自明。日本《朝日新闻》的一篇文章认为,“日本和印度是亚洲的两头巨象”,“日印间正在产生基于战略考虑建立关系的亲和力”,“但是在两国间本来应该有比这更强大的亲和力。比如两国都有牢固的民主以及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深厚底蕴。它不是势力或威力,而是一种引力和魅力。”看来,印度的民主制度还会在国际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P>
<P>              我们很难对中国和印度民主制度优劣作出非此即彼的判断,因为大国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道路,也许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正是其选定的道路,“自己的道路”要求各国必须把人类的先进理论和本国传统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如何以民主方式管理像印度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具有多样性和文化活力的国家是世人面临的一个历史性挑战。如果印度能够以民主方式大幅提升其公民的生活质量,而又不践踏基本自由和损害其邻国的利益,那么印度人民将取得的或许与中国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P>
<P>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P><P>
              文◎傅小强
              如果走在大街上问一般的中国民众,印度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样的形式?恐怕少有人能说出个道道。如果让他们看看有关中印经济比较的文章,尤其列举出印度的人均收入只有中国的一半;印度现有3.2亿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印度无论城市、乡村,很多人都在路边随地小解,再问他们印度可能在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多半有人会给出专制、腐败之类的回答。这样的回答并不意外,因为经验告诉我们,经济上的贫穷多半与政治上的不民主、不自由联系在一起,富裕则与民主开放相连结。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印度是极少数在工业化之前便实施民主政治的国家,被西方誉为“最大的民主国家”。
              印度继承的那口钟
              1947年印度独立后,便将英国殖民主义时期确立的议会制度全盘接受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它在形式上是与西方、特别是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套制度的雏形早在19世纪中叶英王接管东印度公司以后就已经开始实行,印度的政治精英和官僚阶层对这套政治制度既熟悉又欣赏。因此,在英国殖民主义者向印度和平移交政权的同时,印度的统治阶级也自然而然地承袭了它所建立的议会民主制度。新加坡前总统蒂凡那用钟打了个贴切的比喻:英国离开印度时,印度人把钟修理好,钟还是英国钟,却以印度的方式走动。 </P>
<P>              印度有一部完善的规定议会民主政体的宪法,这是印度民主政治的标志。经过多次修订,这部宪法多达395条,1000多项具体条款,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宪法”。印度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从政治上确定了资产阶级在国家中的统治地位,同时规定公民的平等权、自由权、文化教育权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权。 </P>
<P>              在议会民主制度下,印度各党派为了争取权力,目标直接指向议会的议席多少。印度政党之多可谓世界之冠,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的报告,印度第一次大选时,全国政党总数为192个,今年的大选已有多达400多个大小政党报名角逐,参加投票的选民可能超过5亿。 </P>
<P>              印度普选制下的社会动员迅速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政治意识,拓宽了政治参与面,并使印度成为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国家。在大选中,印度民众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政治热情,选举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民意。参加投票选民的比例一般都超过了60%。现在的5亿选民中,有3亿参加投票。民众普遍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不仅逐渐扩大了社会各个层面民主体制的建立,使各级选举形成了制度化;而且打破了印度传统社会中特有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开放,这无疑代表了社会的进步方向。 </P>
<P>              议会民主制把各种政治力量纳入了合法的政治斗争轨道,从而避免了大规模暴力革命的发生。在迄今为止已经举行的13次大选中,每一次选举都保证了国家政权的平稳更迭和政府组成的合法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民主政体对社会矛盾的缓解和调节能力。虽然20世纪80年代末后印度曾出现过一个政局不稳的较长时期,但这种不稳定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也不至于影响到国家重大政策的连续性,更不会出现中央政权垮台的局面。这一方面是因为具有较大弹性及调和能力的民主政治体制具有保持政治基本稳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印度在国家的政治活动中较好地保持了文官治国和军不干政的传统。军队始终保持了对国家的效忠,这是保持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力量。 </P>
<P>              从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来看,尽管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演变,民主政治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但是它已在印度的政治生活中扎下了根基,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新兴中产阶级的广泛认同,因为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与这种制度建立了利害关系,都想通过这种制度分享一部分国家权力。民主政治一旦实行,除非它极大地损害了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否则很难取消。
              民主是民主,面包是面包
              有人要问,印度拥有如此完善的西方议会民主制度,有10亿人口,并不缺乏有才能的人,其国内能说英语且技术精湛的人员数量仅次于美国。印度有基于英语法律的透明法制体系,其公务员虽然官僚习气严重,但上层梯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为什么印度拥有这么多的优势却不能表现得与东亚国家一样出色呢?为什么这个国家在独立了52年后,在发展程度排名上却在联合国175个国家中仅仅排在第138位?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答案又长又复杂,但不能把贫困和中印经济上的差距归咎于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这是印度的矛盾之处:贫穷与不平等同上升中的权力参与感同时存在。有人饿死,但同时也有人真正在竞选,饿肚子的人也去投票。 </P>
<P>              民主和富裕程度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也不存在正比和反比关系,它是两种不同层面的东西。世界上虽然有富裕的民主国家和贫穷的专制国家,但也不乏较为富裕的威权国家(东盟的新加坡、泰国和韩国等)和贫穷的民主国家(印度和一些非洲民主国家)。只有实现一定的富裕程度才能搞民主和要想富强必须先实现民主,这两种假设都存在问题。民主和富裕是两个不同的价值追求,致富是满足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民主则更多是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富裕不一定是建设民主的前提条件,民主也可能无法完成实现富裕的工具性任务。信奉“民主致富论”的人往往只把眼睛盯在欧美的富裕国家上,他们不知道欧美的富裕原因很多,不完全就是因为实行了民主;鼓吹“民主不能当饭吃”的人也犯了类似的错误,他们把视野局限在那些搞了民主仍然未能致富的国家——俄罗斯、印度和第三世界的其他民主穷国,他们不承认这些国家经济没搞好还有其他原因。 </P>
<P>              印度是一个信奉精英主义的国家,政治精英阶层的机会主义和腐败是民主制度不能得到有效使用的重要因素。印度的国家机器被腐败、低效和错误的政治管理削弱了,印度人民并没有得到其民主制度应该得到的东西,相反却在忍受印度统治精英阶层的狭隘和个人利益。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太多政治,太少治理。美国前驻印度大使莫尼汉有一句很贴切的话,他把印度的民主称为“功能性无政府状态”。 </P>
<P>              伦敦经济学院的梅格纳德·德赛从政治传统的角度分析了中、印两国之间的差别,认为:中国拥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够很容易集中注意力于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上。而印度及其政治民主制度必须致力于维持全国的团结。提倡民主的印度体制常常要受制于民间的情绪。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现在有统计表明,中国的贫富悬殊程度已经超过了印度,这样产生深层次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就变大了。有一个在上海呆过的印度人曾形象描述了两国在政治体制对经济建设影响上的差别,他说上海可以一夜间修好一条高速公路,而与之相似的孟买却曾因一个女人怕吵,就停止了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 </P>
<P>              反过来看,由于印度有民主制度的保障,它的经济成就中的水分就很小,很少有报道称印度某个邦的领导人会为了中央政府搞什么面子工程或政绩工程,因为他们只对选区内的选民负责,如果上次选举时对选民作出的承诺没有兑现,那么下次是否参加大选他就得掂量掂量了。一位访问过中国的印度官员说:“如果孟买采取居住许可制度,不让没有找到工作机会的平民进入这个城市,如果没有工会,没有劳资纠纷,没有罢工,那么孟买将会变得多么繁荣!孟买将从此不再有城市人口膨胀,大街不再拥挤,没有贫民窟,可以轻松超越新加坡。”
              民主,一种国际亲和力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也就是所谓的“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推行了半个多世纪,运转正常,不仅成为印度凝聚国内的重要政治制度,而且也成为了吸引世界大国关注的重要砝码。 </P>
<P>              大国关系是决定国际格局的关键因素,除了各大国自身的硬实力和战略取向外,大国之间的亲疏也会受到意识形态和民主问题的影响。中国在发展同西方大国的关系时,确实比印度少了一根纽带。拿印美关系来讲,尽管美国和印度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但美国极为重视对印关系,并强调双方在民主上的共性。2000年春,克林顿访问印度时,就大谈“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和“世界最强大的民主国家”之间的合作。在布什政府的新国家安全战略中,美国大幅度提升了印度的战略地位,首次把印度视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和重要的战略伙伴。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美、印是两个最强、最大的民主国家,双方在促进自由贸易、维护印度洋的海上航行安全、反恐、保持亚洲的战略稳定等方面都具有共同利益,因此,美国要全面发展与印度的关系。 </P>
<P>              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动向是,2003年美、印、日鼓吹的“反恐民主联盟”和“亚洲北约”都把民主国家作为一种标尺,就好像是为印度等国量身定做的一样,孤立中国的企图不言自明。日本《朝日新闻》的一篇文章认为,“日本和印度是亚洲的两头巨象”,“日印间正在产生基于战略考虑建立关系的亲和力”,“但是在两国间本来应该有比这更强大的亲和力。比如两国都有牢固的民主以及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深厚底蕴。它不是势力或威力,而是一种引力和魅力。”看来,印度的民主制度还会在国际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P>
<P>              我们很难对中国和印度民主制度优劣作出非此即彼的判断,因为大国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道路,也许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正是其选定的道路,“自己的道路”要求各国必须把人类的先进理论和本国传统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如何以民主方式管理像印度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具有多样性和文化活力的国家是世人面临的一个历史性挑战。如果印度能够以民主方式大幅提升其公民的生活质量,而又不践踏基本自由和损害其邻国的利益,那么印度人民将取得的或许与中国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P>
<P>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