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西方接纳中国复兴是个长期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59:58
如今世界秩序若无北京的参与或设计,那将是不可想象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反之亦然。

大多数西方媒体不会对新疆局势进行全面和平衡的分析报道,而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不仅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也关系到整个中亚脆弱的平衡。

所以,在发生西藏“3·14”暴力事件16个月后,乌鲁木齐的悲剧性冲突将再次影响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在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北京与西方之间的理解差距继续扩大。这一趋势迫切需要得到扭转。

一代人时间5亿中国人脱贫

在通向中西方理解和合作的道路上存在一个严重障碍;一堵无形的猜疑、无知和恐惧的墙分隔着西方和中国。这堵墙没有任何现实的物理地址,也没有“铁幕”或柏林墙那么起眼,但它更难以把握,它是个人和集体心理构筑的无形产物,它必须要被拆毁推倒(编者注: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当时,东欧属于苏联共产主义势力范围,而西欧则属于美国资本主义势力范围)。

长城曾象征着中国的孤立和衰落,而今天一座“看不见的长城”被西方建造起来,指的是西方不能完全接受中国发展的幅度——中国将重新分配21世纪的世界权力。西方对新历史条件的迟钝反应与中国回归中心位置诱发的巨大转变之间存在不一致,这不免令人困惑不解。

在一代人时间里,中国就有5亿人脱离贫困,到2020年,中国将发展到更和谐的小康社会。尽管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地缘政治面临与其规模和多样性相当的挑战,人类1/5的人口在30多年里取得的总体进步不容抹杀。

在经历毛泽东的30年革命和邓小平30年的改革开放后,如今世界秩序若无北京的参与或设计,那将是不可想象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反之亦然。若能做到客观,那外界理应承认北京的成就,欢迎这个可靠的伙伴及憧憬美好未来。但是,人们经常怀疑中国的意图,对中国谩骂挖苦,试图遏制中国再度崛起。

一些数据显示了西方如何歪曲中国形象。2006年,佩尤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的美国人视中国为主要威胁。而在2008年的佩尤全球态度项目调查中,72%的法国人和68%的德国人对中国看法负面。而就在北京奥运会举行之前,该机构调查中国人是否对本国进步感到满意时,结果有86%的中国人给出肯定回答,而2002年该比例只有48%。西方对中国与中国人对其自身看法之间的差距,是惊人的。

西方课堂应介绍中国文明

西方无力给中国以公正评价,甚至表现出敌意行为,这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反西方情绪。愤怒青年抨击各种形式的西方仇华行为,从而催生出一种极端、危险的民族主义(比如《中国不高兴》一书中表述的)。为此,必须克服偏见,认清事实,加强沟通,尤其坚持不懈地培养一种“普世价值观”,这样才能有希望逐步消除隔阂和逾越无形的墙。

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比比皆是。在比利时漫画《丁丁历险记:蓝莲花》(1936年版)中,著名漫画人物丁丁救了中国人张仲仁一命。在张获救后,这两位年轻人之间有过一段简短而有趣的对话。丁丁对张说,“在许多欧洲人的想象中,中国人不诚实且残忍。”

这种印象解释了针对中国有偏见的评论和态度。不幸的是,这种通过否定人格而进行妖魔化的做法并不少见,并且始终是西方对中国想象的特征之一。由于接触和交流可以轻易消除这种荒谬偏见,因而西方学校的课堂应该介绍中国文明的深刻、优美及意义,就像中国教育需要为西方文化开放一样。

人治中国日渐法治

缺少了解也是分歧的原因。“竹幕”(编者注:用以形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和西方之间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已随着1964年法国承认中国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而倒下,但许多人仍认为中国轻视本国公民。意识形态是这座无形之墙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中国经济崛起、政治变革和社会多元化彼此不可分离,它们构成了中国的复兴。不妨看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党校——上海浦东干部学院,这将有助于更准确把握中国政治变化。在这所21世纪的党校中,没有意识形态痕迹,学员们思考的是管理、治国,以及可被用于改善民生的最佳做法。理论探讨和学术争论让位于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案例研究。

这种“去意识形态”的努力早在邓小平当政时就开始了,后来逐渐深化。而在中国这个历来强调人治的国家里,法治的作用日益凸显,这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两个明证。中国的精英乐于接受世界的进步,而对西方领导人来说,即便他们不承认中国文明可以提升世界,至少也应该明白中国的这种空前包容性。长远来说,透明度和开放将有助于西方公众增加对中国及其真实意图的了解。

总而言之,互相理解是防止误解和排斥的恶性循环的必要条件。中国知识分子已经认可,西方对中国复兴的接纳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西方精英也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及政治现代化是需要时间的。(香港亚洲时报在线7月14日 作者 [法] David Gosset ::译者 朱庆和)(文章来源: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http://intl.ce.cn/zgysj/200907/19/t20090719_19570829.shtml如今世界秩序若无北京的参与或设计,那将是不可想象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反之亦然。

大多数西方媒体不会对新疆局势进行全面和平衡的分析报道,而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不仅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也关系到整个中亚脆弱的平衡。

所以,在发生西藏“3·14”暴力事件16个月后,乌鲁木齐的悲剧性冲突将再次影响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在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北京与西方之间的理解差距继续扩大。这一趋势迫切需要得到扭转。

一代人时间5亿中国人脱贫

在通向中西方理解和合作的道路上存在一个严重障碍;一堵无形的猜疑、无知和恐惧的墙分隔着西方和中国。这堵墙没有任何现实的物理地址,也没有“铁幕”或柏林墙那么起眼,但它更难以把握,它是个人和集体心理构筑的无形产物,它必须要被拆毁推倒(编者注: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当时,东欧属于苏联共产主义势力范围,而西欧则属于美国资本主义势力范围)。

长城曾象征着中国的孤立和衰落,而今天一座“看不见的长城”被西方建造起来,指的是西方不能完全接受中国发展的幅度——中国将重新分配21世纪的世界权力。西方对新历史条件的迟钝反应与中国回归中心位置诱发的巨大转变之间存在不一致,这不免令人困惑不解。

在一代人时间里,中国就有5亿人脱离贫困,到2020年,中国将发展到更和谐的小康社会。尽管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地缘政治面临与其规模和多样性相当的挑战,人类1/5的人口在30多年里取得的总体进步不容抹杀。

在经历毛泽东的30年革命和邓小平30年的改革开放后,如今世界秩序若无北京的参与或设计,那将是不可想象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反之亦然。若能做到客观,那外界理应承认北京的成就,欢迎这个可靠的伙伴及憧憬美好未来。但是,人们经常怀疑中国的意图,对中国谩骂挖苦,试图遏制中国再度崛起。

一些数据显示了西方如何歪曲中国形象。2006年,佩尤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的美国人视中国为主要威胁。而在2008年的佩尤全球态度项目调查中,72%的法国人和68%的德国人对中国看法负面。而就在北京奥运会举行之前,该机构调查中国人是否对本国进步感到满意时,结果有86%的中国人给出肯定回答,而2002年该比例只有48%。西方对中国与中国人对其自身看法之间的差距,是惊人的。

西方课堂应介绍中国文明

西方无力给中国以公正评价,甚至表现出敌意行为,这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反西方情绪。愤怒青年抨击各种形式的西方仇华行为,从而催生出一种极端、危险的民族主义(比如《中国不高兴》一书中表述的)。为此,必须克服偏见,认清事实,加强沟通,尤其坚持不懈地培养一种“普世价值观”,这样才能有希望逐步消除隔阂和逾越无形的墙。

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比比皆是。在比利时漫画《丁丁历险记:蓝莲花》(1936年版)中,著名漫画人物丁丁救了中国人张仲仁一命。在张获救后,这两位年轻人之间有过一段简短而有趣的对话。丁丁对张说,“在许多欧洲人的想象中,中国人不诚实且残忍。”

这种印象解释了针对中国有偏见的评论和态度。不幸的是,这种通过否定人格而进行妖魔化的做法并不少见,并且始终是西方对中国想象的特征之一。由于接触和交流可以轻易消除这种荒谬偏见,因而西方学校的课堂应该介绍中国文明的深刻、优美及意义,就像中国教育需要为西方文化开放一样。

人治中国日渐法治

缺少了解也是分歧的原因。“竹幕”(编者注:用以形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和西方之间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已随着1964年法国承认中国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而倒下,但许多人仍认为中国轻视本国公民。意识形态是这座无形之墙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中国经济崛起、政治变革和社会多元化彼此不可分离,它们构成了中国的复兴。不妨看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党校——上海浦东干部学院,这将有助于更准确把握中国政治变化。在这所21世纪的党校中,没有意识形态痕迹,学员们思考的是管理、治国,以及可被用于改善民生的最佳做法。理论探讨和学术争论让位于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案例研究。

这种“去意识形态”的努力早在邓小平当政时就开始了,后来逐渐深化。而在中国这个历来强调人治的国家里,法治的作用日益凸显,这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两个明证。中国的精英乐于接受世界的进步,而对西方领导人来说,即便他们不承认中国文明可以提升世界,至少也应该明白中国的这种空前包容性。长远来说,透明度和开放将有助于西方公众增加对中国及其真实意图的了解。

总而言之,互相理解是防止误解和排斥的恶性循环的必要条件。中国知识分子已经认可,西方对中国复兴的接纳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西方精英也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及政治现代化是需要时间的。(香港亚洲时报在线7月14日 作者 [法] David Gosset ::译者 朱庆和)(文章来源: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http://intl.ce.cn/zgysj/200907/19/t20090719_19570829.shtml
说的很有道理
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
相互理解应该是唯一的出路
特别是中国人方面 我们和世界水平唉差的远呢
让世人认识中国要靠实力,这种实力不仅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