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隐身设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28:06
1。折面外形,对付主动声纳。为了不过分降低耐压性能,折面可以采用轻微凸起。外壳形状数据加上主动声纳探测器加计算机,可以自动选择用最小反射角对准对方可能的探测方向。艇身扁平,左右双螺旋桨,加大转向灵活性并减小航迹。

2。主动噪声抵消技术。这玩意儿耳机上到处都是,用于潜艇抵消自身噪声和主动声纳的反射,应该比较容易(主要技术难度是面积大)。

3。壳体加消声夹层或真空夹层,减少声音外逸。当然,内外夹层必然有一些连接处可以传音,但那只占总面积的一小部分,而且针对这些部位作消音处理也会比较容易。

欢迎言之有物的拍转。1。折面外形,对付主动声纳。为了不过分降低耐压性能,折面可以采用轻微凸起。外壳形状数据加上主动声纳探测器加计算机,可以自动选择用最小反射角对准对方可能的探测方向。艇身扁平,左右双螺旋桨,加大转向灵活性并减小航迹。

2。主动噪声抵消技术。这玩意儿耳机上到处都是,用于潜艇抵消自身噪声和主动声纳的反射,应该比较容易(主要技术难度是面积大)。

3。壳体加消声夹层或真空夹层,减少声音外逸。当然,内外夹层必然有一些连接处可以传音,但那只占总面积的一小部分,而且针对这些部位作消音处理也会比较容易。

欢迎言之有物的拍转。
……楼主你所说的第二条早就有用了……第一条在下实在无语……第三条……请去看看一种名为消音瓦的东西……
一牧月 发表于 2009-6-15 11:04

第二条早就用了?我火星了。土共也用了吗?

第一条为什么如此无语?

第三条,消声瓦是外敷,相对于夹层的材料技术要求和优劣应该有很大不同。

多谢指教。
消声瓦实际主要是对付主动声呐的,你把吸声材料放在夹层里,难道外壳就不反射声音了.
真空夹层的话,外壳就得和耐压壳一样厚.
diamond_1 发表于 2009-6-15 11:57

对,夹层是减少声音外泄,与消声瓦不同。两者当然也可以并用。

真空夹层,外壳就是耐压壳,里层可以很薄,保持真空足矣。


外壳是耐压壳的问题是难以加工成需要的线型,现在的单壳体潜艇头尾和指挥塔也是非耐压的,按你说的只能是中间一段用真空夹层

外壳是耐压壳的问题是难以加工成需要的线型,现在的单壳体潜艇头尾和指挥塔也是非耐压的,按你说的只能是中间一段用真空夹层
diamond_1 发表于 2009-6-15 12:14

对不起,没明白。真空夹层的外壳与现有外壳不是一样吗?耐压强度要求多一个大气压而已,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要不你指的是折面外壳?完全平面的外壳如果要做到同样耐压强度的话肯定厚度要大增,但是轻微凸起的话也许能找到合适的均衡。

内部加压的部分,里外层都需要耐压,重量和体积代价比较大,需要具体计算衡量,或者可以考虑内部不加压或减少加压部分。

另外,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不做成扁平形状,对于隐身、减阻、增速和操控应该都有好处。耐压方面会有所牺牲。

还有一个白痴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指挥塔?加大阻力、尾流、艇身结构复杂程度和声纳反射截面,为什么不能整合到艇身里面?

潜艇不懂的很多,刚开始感兴趣,多谢科普。
那个主动降噪技术在海狼级上就有,拜它及当时最好的消声瓦使海狼在20节时的噪音几乎接近海洋噪音背景......指挥塔是可以不要的,霉菌有类似的方案.....真空夹层很可能会影响潜艇的维修和升级,不过不知你的艇是不是支持模块化,不是的话还好说.....其实在推进器上好好下文章,好像有个叫啥电磁推进的方案,日本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试验船呢....
另外,排污为什么不用管子排放到螺旋桨附近?废物被水流打碎并发散,漂浮量应该能巨量减少,排污系统的压差也能小很多,减少系统复杂程度和事故可能。

从水里提取氧气一直没进展吗?这个研究尝试很久了。电解或化学分解也许不现实,但提取物理溶解的氧气应该有点希望,向鱼学习。
打到螺旋桨怎么办?
日全食 发表于 2009-6-15 13:13

排放口接近轴心,或者在边缘外。
我怎么记着核潜艇上就是电解水制氧啊……
日全食 发表于 2009-6-15 13:16

核潜不缺电,是另类。常规潜艇肯定不行。
化外 发表于 2009-6-15 13:16
接近轴心的话,传输距离过长,强度也不好保证。
边缘外是什么意思?没明白……
日全食 发表于 2009-6-15 13:25

艇身下部安装一个通道,到传动轴附近,为什么有距离和强度问题?这个通道无需耐压。

“边缘外”是出口伸到螺旋桨平面(或者稍微再往后一点),浆尖外面一点。
……艇体外安一个管子,这个突出物可不小啊……
化外 发表于 2009-6-15 12:38
都真空了,也就是壳内部的压力为0,外面海水的压力就完全是靠外壳来承受了..你想想这个壳得多厚.
普通单壳体潜艇的中部是耐压壳,而头和尾部线型复杂的部分是非耐压壳,内部是有海水和压缩空气来平衡的.所以就可以比较薄.这样才能做成所需的形状.
diamond_1 发表于 2009-6-15 14:03

100+1和100差别很大吗?

继续等待内行。
没那么夸张,10米等于1atm,300米水下就是30atm。
日全食 发表于 2009-6-15 18:08

海水比重大,深处比重更大一点,加上温度断层的考虑、安全余量,潜深300米的设计耐压得到50大气压吧(链子最弱的一环决定总体强度)?我的意思是多一个大气压影响很小。
化外 发表于 2009-6-16 06:05
问题是,现在只有一层这样的壳,而你那个设计要两层……
jiandingzhe 发表于 2009-6-16 09:27

前面说了,里层只承受一个大气压,强度、体积和增重要求都很低。
无语 折面耐压壳... 学过工程力学没?
还有 表面是折面要产生多少流体噪声啊
你以为声波和电磁波是一样的吗?
xiongmao05 发表于 2009-6-16 10:54

没学过,但是学过看中文:“为了避免过分加大耐压强度的要求,可以考虑折面轻微凸起云云”。

流体噪声多少,看折角多大,另外折角可以平滑过渡一点。

声波和电磁波是一样的,在传播反射折射衍射方程上。

继续等待内行。
轻微凸起只能增加刚度,不增加强度,而且还造成了表面的应力集中,
diamond_1 发表于 2009-6-16 12:03

拱桥、蛋壳,为什么不增加耐压强度?原理和传统外壳是一样的,只不过曲率减小(对材料要求会增加,希望能找到合适均衡)。这方面的技术细节不懂,请指教,谢谢。
第一条虽然可以减弱被主动探测的可能,但是会增加流体噪声,更容易被被动声纳探测;

主动声纳相对于被动声纳探测范围很小的,得不偿失啊。
dnpp 发表于 2009-6-16 14:31

如果折角比较小(比如5度)而且光滑,对流体噪声增加究竟多少?我不知道如何估算。

主动声纳探测范围是比较小,但是潜艇的防御措施也很少,所以一旦碰上就比较致命。
飞机折线外形是为了把电磁波往天上反弹

而且声波在水底的传播特性并非直线的,根本和雷达波差太大了

折线结构对潜艇没有意义
重剑无锋 发表于 2009-6-17 03:51

如果你能回答为什么声波在水底传播非直线的话,我们可以忽略你的第一句话,继续讨论。
又看见化外同学的帖子了,以前那个激光电离空气引导雷电真的是很有想法啊,支持一下
我是这么看潜艇隐身的想法的
1. 折面反射:飞机的折面主要是减少雷达反射面积,现代水滴形潜艇的反射面积是多少现在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模型可以支持,所以断言折面对声波的反射小于圆截面似乎缺少讨论的依据
2. 主动噪音抵消:据一些资料记载现在潜艇确实已经应用了,主要用于消除发动机的噪音
3. 真空隔音层:耐压艇壳或许不需要太大修改,但是潜艇整体增加了一层却是不争的事实,从结构和重量之类的角度来考虑是否值得呢?
嗬嗬,多谢支持。折面(或者广而言之靠外形,不考虑吸波材料、涂料等)减少反射截面的思路,并不是减少总反射量,而是在总反射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反射的角分布。平滑曲面,其反射角分布是连续的,所以探测方在相对运动中能够探测到连续信号,可以跟踪。折面的反射角分布是不连续的,相对运动中的探测方接受到的反射信号时有时无,无法跟踪或者很困难。在反射面尺寸远大于波长的前提下,镜面是很好的近似。所以,只要知道波源的方向、探测器方向和自身几何参数,就可以把反射量小的方向对准探测器,达到隐身。

主动抵消噪音,土共潜艇有没有用?

隔音层的里层和真空层都不需要多厚,真空层一厘米、里层钢板两毫米应该足够了(塑料、复合材料也可以考虑)。体积重量的增加不大,真空度要求也不高(平均碰撞距离大于真空层厚度),维修的时候检查抽空一次应该就足够了。
无聊垃圾帖,去亚马逊买本船舶设计基础来看必在这里死瓣好多了
折面的问题就stop吧
化外同学,折面不好给潜艇用的
太多你生活中不考虑而在工程中是很基础的问题,不好解释
买本20块钱的书可以讲的很清楚

另外折面在军舰上面防主动探测多一些,碰上开主动声纳的,在水下可以这么讲,除了潜艇把自己埋海底沙子里或者躲在天然的遮蔽物以及跃变层附近,基本上无解,而且现在探测技术增多,跃变层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有效的保护潜艇了。

你讨论潜艇“隐身”技术,其实还是请先跟着主流的反潜技术走。一条条的给出你自己的建议,而不是把其他的往潜艇上套
如果你不愿解惑,其实并没有人求着你。“看书去吧”这样的建议,因为和毛泽东思想一样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没有意义。先不管我是同学还是老师, nobody knows I'm a dog on the internet so try me if you have nothing better to do。如果言之有物我再表示感谢。
真空夹层很扯

如果你能回答为什么声波在水底传播非直线的话,我们可以忽略你的第一句话,继续讨论。
化外 发表于 2009-6-17 07:51


   水底有很多跃变层。
  飞机隐身只要做到最理想的四波系吧迎头雷达波反射到四个威胁最小的方向就OK了,雷达波反射不存在跃变层一说。声波是机械波,雷达波是电磁波,差别很大。另外最关键的问题是空战中有威胁的雷达波大半都是从迎头方向过来,所以现有隐身飞机的设计初衷都是减小迎头雷达反射面积,也就是将雷达波集中反射到4个45度“最小威胁方向”。对于潜艇来说,不存在迎头不迎头的问题,你根本就判断不出哪个是最小威胁方向哪个是最大威胁方向。

  另外所谓的从水电解氧气一说,很早以前就在核潜艇上应用了,只不过如果你使用的是常规潜艇的话,应该明白电力是多宝贵,具体参见海狼的帖子。
如果你能回答为什么声波在水底传播非直线的话,我们可以忽略你的第一句话,继续讨论。
化外 发表于 2009-6-17 07:51


   水底有很多跃变层。
  飞机隐身只要做到最理想的四波系吧迎头雷达波反射到四个威胁最小的方向就OK了,雷达波反射不存在跃变层一说。声波是机械波,雷达波是电磁波,差别很大。另外最关键的问题是空战中有威胁的雷达波大半都是从迎头方向过来,所以现有隐身飞机的设计初衷都是减小迎头雷达反射面积,也就是将雷达波集中反射到4个45度“最小威胁方向”。对于潜艇来说,不存在迎头不迎头的问题,你根本就判断不出哪个是最小威胁方向哪个是最大威胁方向。

  另外所谓的从水电解氧气一说,很早以前就在核潜艇上应用了,只不过如果你使用的是常规潜艇的话,应该明白电力是多宝贵,具体参见海狼的帖子。
dluxd 发表于 2009-6-18 17:50

只是想知道真空夹层内外层之间用什么结构来连接。
结构强度不够,必然造成内外层断裂。结构强度只要足够的话,那么必然会保证内部机械振动可以传导到表面。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09-6-18 18:39


想法一样

只是想知道真空夹层内外层之间用什么结构来连接。
结构强度不够,必然造成内外层断裂。结构强度只要足够的话,那么必然会保证内部机械振动可以传导到表面。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09-6-18 18:39


当然可以保证还会外逸,关键是减少外逸。至于减少多少,如果有人能不做试验作出令人信服的估算,我愿意学习。
只是想知道真空夹层内外层之间用什么结构来连接。
结构强度不够,必然造成内外层断裂。结构强度只要足够的话,那么必然会保证内部机械振动可以传导到表面。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09-6-18 18:39


当然可以保证还会外逸,关键是减少外逸。至于减少多少,如果有人能不做试验作出令人信服的估算,我愿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