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观点较新的技术争鸣帖----析DSI“蚌”式进气道对战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33:28
DSI“蚌”式进气道对战机的影响(ZT)

                               奥古鸣泽

新歼-10的照片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莫过于“蚌”式DSI(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进气道取代了现有的二元可调多波系矩形进气道。DSI进气道的优点在于简化了进气道的构造并减轻了结构重量,同时降低了战斗机的飞行阻力和雷达反射截面。采用DSI进气道可以克服现型歼-10存在的进气道雷达发射面大,结构重量偏大的缺陷,能够在不增大推力的条件下提高歼-10的推重比,近而有利于歼-10综合机动性能的提升。现型歼-10的综合机动性能已经堪称是第三代战机中的翘楚,但个别性能指标上尚有不足。其中之一就是歼-10的加速性能。歼-10的高空加速性能估计只与歼-8二型改进型相当,歼-10在高空高速性能方面相对于歼-8二型其实并无优势,这意味着歼-10尚不能取代歼-8二型在中国空军作战体系的作用。这也是中国空军在装备歼-10的同时仍然在大量列装歼-8二F型的原因。影响歼-10高空加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型矩形进气道飞行阻力较大同时影响了机头与机身过渡流畅性。因而采用DSI进气道确实是较少歼-10飞行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还能收到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的效果。



利弊有两,每相对而出。虽然DSI进气道对于歼-10的改进有重要价值,但对于采用腹部进气的歼-10却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歼-10由于采用腹部进气,而“蚌”式进气道所特有的进气道外侧部分必须前伸以及上下两边必须收起的设计特点,会使歼十在大迎角状态下的“迎风面积”大打折扣,进气效率会受到极大影响。采用DSI进气道在平飞状态下是无妨的,但大迎角状态下就有很大影响。因而歼-10采用DSI进气道就必须有效解决“蚌”式进气道下沿延伸遮蔽“迎风气流”的难题。仔细观察新歼-10的DSI进气道照片可以发现,其下沿延伸明显并不突出,而进气道上方的鼓包明显突出并向前方延伸,这种DSI设计能将DSI下沿的延伸对“迎风面积”的影响减到最小,确实能够有效兼顾大迎角状态和平飞状态对进气效率的要求。

其次,DSI进气道目前并无证据表明适合飞行速度在2马赫以上高速战机使用,超过2马赫时反而可能增大飞行阻力,同时影响引擎的正常工作。因此尚需要验证“蚌”式进气道对于高速战机的实用性。如果歼-10改真的采用“蚌”式进气道,将有两种可能:一是,歼-10改的设计思想发生改变,即放弃对2马赫以上的高速性能的要求,重点提高在2马赫以下的综合机动性能。采用“蚌”式进气道的出发点是全面提高歼-10的多用途性能(特别是远程攻势作战能力),而非单纯是为夺取制空权。这样,即使DSI进气道即使不能满足高速性能的要求,也是成功的设计。第二种可能是歼-10DSI型采用了更大推力的国产“太行”发动机,通过提高战机推重比的方法克服DSI进气道在2马赫时对战机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太行”与AL-31F系列的最大不同是“太行”在获得同等推力时涡轮前温度更高,燃烧效率更好,对涵道气流的流量要求要小于AL-31FN。歼-10采用“蚌”是进气道后进气效率要比现型进气道差,因为“蚌”式进气道的鼓包会使附面层气流压缩引起较大气流崎变,对于高速型战机应当尽量避免使流入进气道的气流受到干扰。这将会影响AL-31FN的工作效率。通过换装更大推力且对进气道气流的影响相对要小的“太行”不失为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当然“太行”是否能满足单发歼-10的可靠性和加速性能要求还要有待验证。


采用DSI进气道的另一个重要好处是为IRST( 红外搜索与跟踪装置)的布置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型矩形进气道结构重量较大,对歼-10的“抬头力矩”有很大影响,采用“蚌”式进气道后,不仅使战机机身和机头的过渡更流畅,更减少了至少200公斤以上的重量。减少的这部分重量所引起的战机重心的变化可以通过安装IRST以及可收放式空中加油装置来实现在不改变战机重心的条件下实现对战机的配平。如果改进型的歼-10使用的是传说中的主动相控阵雷达APAR,还可以进一步的减轻机头重量,歼-10的“抬头力矩”会更大,可用迎角也将更大。这就需要提高垂尾的高度,来提高歼十在大迎角状态下操纵能力。新照片中歼-10DSI型的垂尾比现型更高就是为了提高在大迎角状态的可操控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无疑,采用“蚌”DSI进气道对歼-10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否会用“蚌”式进气道取代现型进气道还要看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采用“蚌”式进气道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机的航程。由于进气道的进气效率与发动机的推进效率成正比放大关系。进气效率提高2%,有可能使发动机的推力增加6%以上,能够节省燃油的消耗以提高战斗机的最大航程。因而飞机设计师对于进气道的设计尤为关注,都会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进气道的气动效率。歼-10的起飞重量和载油量比苏-27小得多,却能拥有接近苏-27的最大航程,可以讲歼-10的现型腹部进气道设计是功不可没的。“蚌”式进气道是否能“青出于蓝”,还要大量飞行试验后才能见分晓。因此,新型歼-10试验的成分较大,实际列装尚有待时日。DSI“蚌”式进气道对战机的影响(ZT)

                               奥古鸣泽

新歼-10的照片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莫过于“蚌”式DSI(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进气道取代了现有的二元可调多波系矩形进气道。DSI进气道的优点在于简化了进气道的构造并减轻了结构重量,同时降低了战斗机的飞行阻力和雷达反射截面。采用DSI进气道可以克服现型歼-10存在的进气道雷达发射面大,结构重量偏大的缺陷,能够在不增大推力的条件下提高歼-10的推重比,近而有利于歼-10综合机动性能的提升。现型歼-10的综合机动性能已经堪称是第三代战机中的翘楚,但个别性能指标上尚有不足。其中之一就是歼-10的加速性能。歼-10的高空加速性能估计只与歼-8二型改进型相当,歼-10在高空高速性能方面相对于歼-8二型其实并无优势,这意味着歼-10尚不能取代歼-8二型在中国空军作战体系的作用。这也是中国空军在装备歼-10的同时仍然在大量列装歼-8二F型的原因。影响歼-10高空加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型矩形进气道飞行阻力较大同时影响了机头与机身过渡流畅性。因而采用DSI进气道确实是较少歼-10飞行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还能收到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的效果。



利弊有两,每相对而出。虽然DSI进气道对于歼-10的改进有重要价值,但对于采用腹部进气的歼-10却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歼-10由于采用腹部进气,而“蚌”式进气道所特有的进气道外侧部分必须前伸以及上下两边必须收起的设计特点,会使歼十在大迎角状态下的“迎风面积”大打折扣,进气效率会受到极大影响。采用DSI进气道在平飞状态下是无妨的,但大迎角状态下就有很大影响。因而歼-10采用DSI进气道就必须有效解决“蚌”式进气道下沿延伸遮蔽“迎风气流”的难题。仔细观察新歼-10的DSI进气道照片可以发现,其下沿延伸明显并不突出,而进气道上方的鼓包明显突出并向前方延伸,这种DSI设计能将DSI下沿的延伸对“迎风面积”的影响减到最小,确实能够有效兼顾大迎角状态和平飞状态对进气效率的要求。

其次,DSI进气道目前并无证据表明适合飞行速度在2马赫以上高速战机使用,超过2马赫时反而可能增大飞行阻力,同时影响引擎的正常工作。因此尚需要验证“蚌”式进气道对于高速战机的实用性。如果歼-10改真的采用“蚌”式进气道,将有两种可能:一是,歼-10改的设计思想发生改变,即放弃对2马赫以上的高速性能的要求,重点提高在2马赫以下的综合机动性能。采用“蚌”式进气道的出发点是全面提高歼-10的多用途性能(特别是远程攻势作战能力),而非单纯是为夺取制空权。这样,即使DSI进气道即使不能满足高速性能的要求,也是成功的设计。第二种可能是歼-10DSI型采用了更大推力的国产“太行”发动机,通过提高战机推重比的方法克服DSI进气道在2马赫时对战机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太行”与AL-31F系列的最大不同是“太行”在获得同等推力时涡轮前温度更高,燃烧效率更好,对涵道气流的流量要求要小于AL-31FN。歼-10采用“蚌”是进气道后进气效率要比现型进气道差,因为“蚌”式进气道的鼓包会使附面层气流压缩引起较大气流崎变,对于高速型战机应当尽量避免使流入进气道的气流受到干扰。这将会影响AL-31FN的工作效率。通过换装更大推力且对进气道气流的影响相对要小的“太行”不失为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当然“太行”是否能满足单发歼-10的可靠性和加速性能要求还要有待验证。


采用DSI进气道的另一个重要好处是为IRST( 红外搜索与跟踪装置)的布置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型矩形进气道结构重量较大,对歼-10的“抬头力矩”有很大影响,采用“蚌”式进气道后,不仅使战机机身和机头的过渡更流畅,更减少了至少200公斤以上的重量。减少的这部分重量所引起的战机重心的变化可以通过安装IRST以及可收放式空中加油装置来实现在不改变战机重心的条件下实现对战机的配平。如果改进型的歼-10使用的是传说中的主动相控阵雷达APAR,还可以进一步的减轻机头重量,歼-10的“抬头力矩”会更大,可用迎角也将更大。这就需要提高垂尾的高度,来提高歼十在大迎角状态下操纵能力。新照片中歼-10DSI型的垂尾比现型更高就是为了提高在大迎角状态的可操控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无疑,采用“蚌”DSI进气道对歼-10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否会用“蚌”式进气道取代现型进气道还要看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采用“蚌”式进气道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机的航程。由于进气道的进气效率与发动机的推进效率成正比放大关系。进气效率提高2%,有可能使发动机的推力增加6%以上,能够节省燃油的消耗以提高战斗机的最大航程。因而飞机设计师对于进气道的设计尤为关注,都会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进气道的气动效率。歼-10的起飞重量和载油量比苏-27小得多,却能拥有接近苏-27的最大航程,可以讲歼-10的现型腹部进气道设计是功不可没的。“蚌”式进气道是否能“青出于蓝”,还要大量飞行试验后才能见分晓。因此,新型歼-10试验的成分较大,实际列装尚有待时日。
有的观点较新 不知对错如何啊
:L 这都什么年代了?空优机还在追求M2以上的性能?

M2以上能飞到就够了,真正空战最常发生的区域是高亚音速和跨音速的中速区域。
至于极速,那是紧急截击用,随着中远程空空弹的应用,截击对于载机本身的极速要求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大了。
:victory: :victory: 不错
我还是倾向于恶棍用以前的鲨鱼大嘴!
最大M数都是指无外挂测得数据,有外挂的情况最大马赫数,会低很多。比如在挂两枚中距弹,两枚近距弹的所谓“标准拦截作战模式下”F14A的最大M数是1.79(最大M2.4),F15C是M1.81(最大M2.5).,MIG31在拦截模式下(机腹挂弹)也只有M2.2(最大M2.7)

所以F22把最大马赫数设定为M2是有道理的,最牛的是由于采用了埋入挂载的方式他的最大M数和空优挂载模式下的最大M数差不多。

所以M2以上的追求不是最重要的
J-10拥有接近SU-27的航程?
[:a5:] [:a5:] 太好了经过不懈的努力天顶星的友人终于肯伸出援助之手了.
原帖由 zqyuan 于 2009-3-31 12:38 发表
最大M数都是指无外挂测得数据,有外挂的情况最大马赫数,会低很多。比如在挂两枚中距弹,两枚近距弹的所谓“标准拦截作战模式下”F14A的最大M数是1.79(最大M2.4),F15C是M1.81(最大M2.5).,MIG31在拦截模式下(机 ...


我记得某写人说J-8II在拦截状态还能非M2.我说是光膀子的,他还非说是带弹的.不知道这人现在还冒头不.
发现可疑目标,召唤在天上的飞机或在地上的飞机,快速接近目标,,,,这些对土共还是很重要的!?


土共领土,领海最外围的保护圈是飞机幕!

..............渤海湾全是各种型号的J-8II。。。。现在估计已经被替换了一些。。。!!!??
。。。。。。。

.........还有,美军有F-15....
发动机推力上去了,也就没毕要靠DSI减重了!

那位说说,谢谢!!
10B的垂尾比10高?我怎么觉得是变矮了?10B的垂尾明显向后斜了
1. DSL 可以在 M2 以上工作的, F-16 的 DSL 验证机不就超过 M2
2. 现在毛子 相控阵雷达 貌似是比机械的重
作者是日本人?说的大体还是中肯的,甚至有HKC嫌疑。。。歼十的航程真和27差不多吗?
和半油的27差不多吧
苏27能带副油箱么,怎么没见过。:o
能飞多远,哪位老大给算一下,不挂副油箱,挂2枚近距,4枚中距的重量,然后用油量除一下,在考虑对气动的影响等因素。
用不着带副油箱
“影响歼-10高空加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型矩形进气道飞行阻力较大同时影响了机头与机身过渡流畅性。”
这个观点……不太正确吧。
实际上,棍子现在的进气道设计正是为了高空高速而牺牲了其它性能:矩形的进气道海了去了,比如以高空高速闻名的Mig-25。进气道不直接靠着机体是为了吹除附面层;可调进气锥更是为了保证高速时进气稳定而不惜增加结构重量的体现。

个人认为,J-10如果改用DSI,其实是试图获得更均衡的性能,而不是为了高空高速。
原帖由 stephen123 于 2009-3-31 12:44 发表


我记得某写人说J-8II在拦截状态还能非M2.我说是光膀子的,他还非说是带弹的.不知道这人现在还冒头不.
可以的,起码带两枚导弹时还可以超过2.05M.
原帖由 stephen123 于 2009-3-31 12:44 发表


我记得某写人说J-8II在拦截状态还能非M2.我说是光膀子的,他还非说是带弹的.不知道这人现在还冒头不.

有一篇报道写歼-8B试带导弹试飞最大飞速度,2.0M数很快就达到了,但超过2M数后加速很慢,飞最大M数(2.2M)用了很长时间,差点回不了机场了。
原帖由 stephen123 于 2009-3-31 12:44 发表


我记得某写人说J-8II在拦截状态还能非M2.我说是光膀子的,他还非说是带弹的.不知道这人现在还冒头不.

就是我说的,怎么了?光膀子怎么拦截?
哪有什么新东西?一堆老凑
歼-10的起飞重量和载油量比苏-27小得多,却能拥有接近苏-27的最大航程,可以讲歼-10的现型腹部进气道设计是功不可没的。“蚌”式进气道是否能“青出于蓝”,还要大量飞行试验后才能见分晓。....
。。。。。。。。。。。。。。。。。。。。。。。。。。。。。。。。。。。。。。。。。。。。。
忽悠,你就忽悠吧,棍子和筷子航程接近?
如果把DSI设置为可收缩的不就可以两全其美了~:lol
那样重量可就超了,DSI的优势也就没有了
原帖由 xilan 于 2009-3-31 19:45 发表
如果把DSI设置为可收缩的不就可以两全其美了~:lol
收缩后附面层怎么消除?
“歼-10的高空加速性能估计只与歼-8二型改进型相当,歼-10在高空高速性能方面相对于歼-8二型其实并无优势,这意味着歼-10尚不能取代歼-8二型在中国空军作战体系的作用。”

这话说得真好笑,既然高空加速能力相当了,为什么不能取代歼8ii在中国空军体系里的作用?只是不少歼7、歼8服役期还比较短,PLA不想浪费钱替换而已。
歼10的载油系数大致在0.28-0.29  苏27在0.38-0.4之间没有可比性,不过后者高得变态就是了。
举例说明,从白俄罗斯或者波兰起飞的苏27(例如苏联空军的37集团军,驻波兰)可以在英伦三岛上空执行空优任务!!!!
米格29(例如苏联空军16集团军)是0.23  这是什么概念从东德起飞可以在荷兰上空执行空优任务

而歼10差不多是从东德起飞,可以覆盖法国全境,大致如此
原帖由 zhaixiaoyi 于 2009-3-31 10:16 发表
:L 这都什么年代了?空优机还在追求M2以上的性能?

M2以上能飞到就够了,真正空战最常发生的区域是高亚音速和跨音速的中速区域。
至于极速,那是紧急截击用,随着中远程空空弹的应用,截击对于载机本身的极速要求 ...


扬基佬曾经用滑越航母把毛子狠狠地忽悠了一边。
现在又用那个不知从何而来的F-22高空高速性能差的歪理把诸多童子给洗脑了。
8二配上昆仑2.我觉得应该是国内飞机超音速性能最好的。
还有一个没说吧?DSI为前起落架弹射强化要求 提供了物质基础:D
]]
开加力会大大增加被发现的距离,BVR的时候,如果能超巡增加射程自然是好事,但是需要加力提升的射程同时增加了被发现距离那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高速截击很重要的。。。。玩空战游戏的时候高速截击关一般都最难打[:a9:]
等土共没有高空高速战斗机,美帝就派高速高速侦察机了,一定大摇大摆!

土共的地空导弹部队。。。。。。
当年的U2一开始,没有土共战斗机飞机的事,因为土共当时没有高空高速。。。!??
]]
我这种小白没什么好说的,只能说一句:“勇于尝试!”想知道行不行,拿去飞个几百架次不就知道了?
在搞创新方面,我还是觉得中国人太保守了,每当新的东西出来,总有一大群人在还念旧的。
我佩服成飞,有勇于尝试的精神,至于沈飞,如果能自行搞出舰载机,我会对他改观[: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