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南征五十万,北伐却只有三十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47:06
  刘备伐吴七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可是几年后诸葛亮南征就有五十万,说明西川实力很雄厚啊。可是为什么南征动用了五十万,第一次北伐只有三十万呢?虽然是小说,但是罗贯中也不该犯这个逻辑错误:北伐显然比南征重要的多,既然南征都可以动员五十万,那么北伐为什么只带三十万?刘备伐吴七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可是几年后诸葛亮南征就有五十万,说明西川实力很雄厚啊。可是为什么南征动用了五十万,第一次北伐只有三十万呢?虽然是小说,但是罗贯中也不该犯这个逻辑错误:北伐显然比南征重要的多,既然南征都可以动员五十万,那么北伐为什么只带三十万?
兵力枯竭。
这个历史知道是看三国演义的吧,实际上整个蜀汉总人口不超百万的.
古代的演義跟現在電影,電視劇差不多,都是編的。
这个只是三国演义,南征实际上只动员了很少的兵力,分别由诸葛亮、李恢和马忠指挥,其中李恢的军队本来就是在当地的军队。
就是罗贯中犯了这个逻辑错误,或者说他不认为这是逻辑错误。

刘备伐吴大概是10万,第一次北伐大概也是这个数,南征数量不明。

蜀国亡国时有户28万,130万人左右,即使10万也是很难承受的。
诸葛亮南征大约就三至五万军队左右。南中蛮子的战力在汉军面前是不足一提的,所倚仗的就是山穷水恶。一旦诸葛亮铁了心要教训他们,丫的就只有投降的份了。貌似张嶷率领的“无当军”就是抓南蛮壮丁组成的。当年先祖们欺凌边鄙民族欺得很厉害,魏蜀吴三家外战都十分内行。尤其是吴国,山越和交趾一带的蛮子们的待遇可真够呛的,简直不把人家当人看。缺壮丁了,派军队去抓蛮子;缺田地了,去抢蛮子的。。。和万恶的西方殖民者有得一比啊。。:Q
  蜀汉大规模北伐的时候,实际上的兵力最高不过十万人.............
北伐经过的道路就是著名的蜀道,险恶得不得了,不适宜大规模的大兵团作战。
  我是指罗贯中写小说也得有个基本的逻辑,南征都能带50万,北伐为什么只有三十万,说不过去.如果说北伐道路艰难后勤无法支撑,那么南征后勤同样艰难。大概罗贯中忽视了这个问题?
蜀国一直就地少民寡,当初刘备打东吴,带的兵数对比陆逊都不占优势,到诸葛亮更是困难,所以说第一次北伐是个极大机遇,魏国未料到蜀国敢主动进攻,可惜还是功亏一篑了。
那是小说.......不记得在哪看的相关文章蜀汉鼎盛时期能调动的兵源撑死就是十万
原帖由 十七郎 于 2009-3-7 14:50 发表
诸葛亮南征大约就三至五万军队左右。南中蛮子的战力在汉军面前是不足一提的,所倚仗的就是山穷水恶。一旦诸葛亮铁了心要教训他们,丫的就只有投降的份了。貌似张嶷率领的“无当军”就是抓南蛮壮丁组成的。当年先祖们 ...

无当监我记得是王平不是张嶷,另外还有一个虎步监孟琰,这两个人的部队都混合夷汉部曲的。
罗是哈孔党,不管逻辑.
别拿小说当历史!三国时期最大战役也不过二十万左右的规模而已!
原帖由 东风强劲 于 2009-3-8 10:13 发表
别拿小说当历史!三国时期最大战役也不过二十万左右的规模而已!

最大的当属淮南之叛(第三次)。诸葛诞坐拥近二十万大军联合吴国三万援军对阵司马昭的二十六大军。
原帖由 hkg36 于 2009-3-7 14:04 发表
就是罗贯中犯了这个逻辑错误,或者说他不认为这是逻辑错误。

刘备伐吴大概是10万,第一次北伐大概也是这个数,南征数量不明。

蜀国亡国时有户28万,130万人左右,即使10万也是很难承受的。

你这人口数字怎么来的?按一户五口推?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9-3-8 10:39 发表

最大的当属淮南之叛(第三次)。诸葛诞坐拥近二十万大军联合吴国三万援军对阵司马昭的二十六大军。


对我国古代关于兵力的描写一直不以为然,大多数都是夸大其词的。
蜀亡时,全国人口96万,其中军人和官员13万。当然当时户籍统计肯定不准确。但差距不会有二十万以上,因为诸葛亮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很细腻的。

自诸葛亮开始执行的北伐政策,到姜维结束,其北上的部队每次应该在五万至十万,加之支前民工,最多不会超过三十万人。
按演义,南征蜀军也伤亡惨重。北伐蜀军一般也有34万左右。

原帖由 憨厚的笨笨 于 2009-3-7 10:26 发表
  刘备伐吴七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可是几年后诸葛亮南征就有五十万,说明西川实力很雄厚啊。可是为什么南征动用了五十万,第一次北伐只有三十万呢?虽然是小说,但是罗贯中也不该犯这个逻辑错误:北伐显然比南征重 ...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9-3-8 10:40 发表

你这人口数字怎么来的?按一户五口推?

我记得有个数字132万,不是灭国时的数字了
]]
28万户,94万口这个比例确实不太正常
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
是这个数据吧?怎么会有132万呢?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9-3-8 16:00 发表
王隐蜀记曰:(刘禅)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
是这个数据吧?怎么会有132万呢?

这是灭国时的数据,或者说这是裴松之认为的“灭国时的数据”,我说的132万,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数据[:a9:]
原帖由 东风强劲 于 2009-3-8 11:13 发表


对我国古代关于兵力的描写一直不以为然,大多数都是夸大其词的。

这个兵力数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若是号称陈寿同志是会标出来的。
司马昭上表魏帝云“诸军可五十万”,动员二十六万并不困难。诸葛诞所据的淮南是魏吴对峙的前线,有大量的屯田户和世兵,加上所谓的“新附”,凑个20万不成问题。魏国有征发屯田户甚至编户打仗的前例。
原帖由 hkg36 于 2009-3-8 16:05 发表

这是灭国时的数据,或者说这是裴松之认为的“灭国时的数据”,我说的132万,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数据[:a9:]

这是蜀亡时政府控制人口的唯一数据。后世的通典、资治通鉴、文献通考、三国会要引用的都是这个数据。

不过,蜀国的人口绝不止这一百零几万,按某历史地理学大拿的话说至少可以翻一番。曹魏也肯定不止字面上那四百多万,因为西晋仅仅废了屯田户编制就让人口暴增到一千六百万:D
那个132万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反正也不必在意,不过有人认为士兵、官吏是一人就是一户的
楼上诸位算漏了一点,就是世家豪强们隐藏的人口,这里面的数字可不小啊。。
]]
张嶷是蜀汉将领中可以说是非常杰出的人才,某种意义上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预言家。说到他的军队里少数民族,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就职于南中很长时间,正确地执行着相关民族政策。

兴势山,是王平大人的兴势山,基本相当于甘道夫对炎魔说:“你不得通过!”的那种场面……不过有时候我在想,姜维的时候不能延续诸葛亮时代的那种实兵于汉中的政策,也许也不只是一个军事决策问题,可能也牵涉到连年战争对蜀汉经济实力的影响。毕竟张翼、廖化、董阙、胡济等高级将领们是否反对过姜维的变更,我们现在并没有看到相关的记载(张、廖二将只是反对频繁北伐没说反对变更汉中的防务政策,阎宇则是政治上依附黄郜但是也没有反对这个变更,诸葛瞻和董阙的意见没有看到,胡济不知道还是不是在任上了)。
胡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表面看似乎是蜀汉当时的重要军中人物,可以自领一军,但又没有什么确实的历史记录和战绩。
原帖由 十七郎 于 2009-3-9 13:09 发表
楼上诸位算漏了一点,就是世家豪强们隐藏的人口,这里面的数字可不小啊。。
算上这个蜀汉有潜力凑二、三百万人,大魏十倍之。
原帖由 lich_jin 于 2009-3-9 15:01 发表
胡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表面看似乎是蜀汉当时的重要军中人物,可以自领一军,但又没有什么确实的历史记录和战绩。

诸葛亮生前的秘书,最高军职是征西大将军(还是镇西大将军?),段谷之战失期不至导致姜维大军的溃败,但是似乎又是有客观原因的所以也没有看到惩罚的记录。
]]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9-3-9 16:08 发表

蜀汉没什么确实历史记录和战绩的人物海了去了,杨戏传附的季汉辅臣赞,整页整页的“失其行事,故不为传”,太尉上官胜等甚至名字都没提起过。

三国志以简著称,蜀志又是三国志里最简的。陈寿对非蜀籍的人物记载 ...

不过陈寿的蜀书却是三国志中是最有意思的,因为正史的缺失(蜀汉貌似无编制内史官),所以陈寿写了很多大概是他小时候听来的逸闻趣事来凑数,比如简雍谏刘备那段,我觉得实在是太好笑了……而这样一来,也许蜀书信息最不完全,但也最亲切……
三国中,魏可动援军队30万,东吴接近20万,蜀汉最多15万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9-3-9 16:13 发表

不过陈寿的蜀书却是三国志中是最有意思的,因为正史的缺失(蜀汉貌似无编制内史官),所以陈寿写了很多大概是他小时候听来的逸闻趣事来凑数,比如简雍谏刘备那段,我觉得实在是太好笑了……而这样一来,也许蜀书信 ...
魏志、吴志有得《魏书》、《吴书》可以抄(甚至两书的的一些回护、吹捧之辞都原封不动地录下),不足以显陈寿之能;蜀志的内容基本来自陈寿自己的收集,反而更能体现陈寿的史德和史才。
原帖由 000000 于 2009-3-9 17:23 发表
三国中,魏可动援军队30万,东吴接近20万,蜀汉最多15万
魏国的兵力超过五十万[:a4:] 如果老曹家发狠,弄个百万大军也是没问题的。
淮南叛乱,反者十数万,可魏国仍然有五十万军队。(司马昭表曰“诸军可五十万”)
吴国鼎盛时也有三、四十万兵(见《三国吴兵考》)。
呵呵,从七十五万到五十万再到三十万,正是明显的反应了西川兵力枯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