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禄山只有三个战区的兵力,却能坚持八年之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07:09
  安禄山统辖范阳,幽州,还有一个我忘了,三个战区,而唐朝好像一共有九个节度使,还有不少中央直属部队,而其他六个节度使,也都是精锐部队,应该说,唐朝政府军力量远强于安禄山。那为什么唐朝打得那么辛苦呢,玄宗甚至逃离长安。
  难道是指挥太差?可是安禄山其实也是个草包,几次进攻契丹都大败而回。我想不通为什么官军那么狼狈,最后还要借回纥的军队平叛?安禄山统辖范阳,幽州,还有一个我忘了,三个战区,而唐朝好像一共有九个节度使,还有不少中央直属部队,而其他六个节度使,也都是精锐部队,应该说,唐朝政府军力量远强于安禄山。那为什么唐朝打得那么辛苦呢,玄宗甚至逃离长安。
  难道是指挥太差?可是安禄山其实也是个草包,几次进攻契丹都大败而回。我想不通为什么官军那么狼狈,最后还要借回纥的军队平叛?
  还有,彻底平叛之后,为什么还要把一些投降的叛军将领冯为节度使?为什么不斩首或者至少也要流放?这不是给自己挖坟墓么?
安禄山叛变之前全国总共就97万兵力,安胡子一人就占了40万,而且朝廷手里的57万很多还在西域(751恒罗斯的后遗症)。真正在内地的兵力还不如叛军,胖胡子&史思明撑八年还短呢
yzsz266 发表于 2010-10-4 21:01
没有那么多
十大节镇,分为朔方、河东、范阳、平卢、河西、陇右、剑南、安西、北庭、岭南,各镇兵力不同,多则九万(范阳),少则二万(北庭),安禄山统辖三镇总计兵力大致为十八万,其实力之强,在王忠嗣免职之后,天下可谓再无抗手。 其次,禄山帐下兵马,防务之轻,练兵之勤,使得三镇兵马极为强悍。
安禄山不止三镇那19万人,还有阿布思那几万呢。他打仗谋略是差了点,不过他手下史思明、田承嗣等人可不差。

至于为什么平叛用那么久,还不彻底,简单来说就是李隆基老年痴呆,李亨未老先衰。
杜甫说了,风雨不动安禄山啊。:D
回复 1# 憨厚的笨笨

首先,恭喜笨笨重出江湖。“笨笨超大一个宝,关在黒屋还得了。哪个版主这么疯,笨笨可是不能少”
其次,笨笨还是多发奇思妙想贴和生活贴,这种讨论贴就少发吧。多看两本书不就行了。
最后,
应该说,唐朝政府军力量远强于安禄山。
  这个要从何说起呀!
yzsz266 发表于 2010-10-4 21:01


    朝廷手里的57万很多还在西域(751恒罗斯的后遗症)?这个说法有点雷人,能否给个出处
问题在唐军内部,在叛乱之初,肃宗灵武即位之时,李泌就曾作出过正确的预测:第一,叛军猖獗必不久,其原因有二,一是参与叛乱的多是异族人,而华人寥寥,这说明安史叛乱没有得到中原人的支持;二是叛军把掠夺到的财物全部送回自己的偏居一隅的老巢范阳,可见叛军根本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第二,李泌为肃宗制定了平叛的方略:“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他反复告诫肃宗“无欲速”,要着眼于长久,目的是要把叛军赶出老巢,一网打尽,不留后患。开始,这一计划也得到肃宗的认可,但后来肃宗急功近利,坚持先收复长安,结果把叛军赶回河北,从而形成割据局面,遗患无穷。
yzsz266 发表于 2010-10-4 21:01
唐朝当时募兵总数是49万,西域北庭都护府各有兵力2万4千人,这是唐朝在西域的正规军总兵力,安禄山的总兵力是16万以上已经占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还有半数的战马在他控制下,能与他抗衡的就是河西,陇右节度使的兵力,他们是对付吐蕃人的主力,总兵力也在16万以上,但王忠嗣死后没有统一领导,安禄山充分利用了唐军布局的弱点,利用自身的机动性打了个时间差,西域的唐军和剑南,岭南的唐军实际上由于距离因素也是很难回防的,关中由于府兵制度的衰亡实际上无兵可用,李唐当时给哥舒翰,高仙芝的部队都是临时组建的。
假如当年隆基让哥舒翰继续坚守潼关而不贸然出击,不知对战局会有什么影响?谁来评论下
如果当年老高和老封在的话 呵呵
前期唐军还认真,中后期基本都是养寇自重,看到军阀化的好处了,大都出工不出力。
机务高手 发表于 2010-10-4 22:40


    对
正解
我也看过
就是李亨太想收复两京巩固皇位了。
wanjin2003 发表于 2010-10-9 13:38


    老高和老封就是安史之乱时候守卫潼关被监军宦官所杀
   接着哥舒翰又在昏庸的玄宗的强令下出关作战全军覆灭的

   安史之乱是 节度使制度极端化的后果 内轻外重, 李林甫专权为巩固自己地位 不用汉人专用胡人在外领兵等的后果,最大还是明皇的昏庸
   即使这样,当初如果守住潼关,南面睢阳也没被攻破,郭子仪李光弼从太行山袭击其幽州大本营。也不是不能平叛的
   可惜,昏庸的李隆基和那该是宦官。偶尔中的必然。运气不在大唐这边
大唐衰落的太突然
刑天神盾 发表于 2010-10-8 23:43


    很肯能不会打八年
  当时南边睢阳守住了,郭子仪李光弼从太行山井陉道直插幽州老窝,河北诸郡县都开始反正。
评判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盲目的速战速决只会加速自己的败亡,明朝末年的孙传庭守潼关,然后在由检的命令下贸然出击,结果彻底悲剧了
对,盲目的速战速决只会加速自己的败亡
这事情和李林甫关系不大,史书上说他害怕边将立功后会威胁到自己的相位而专用胡人,因为胡人没文化不会入相,进而造成了安史之乱。这个表面上看有道理,但仔细分析一下根本不能成立。唐朝宰相很多,就算边将入相也不会威胁到权相的相位,以李靖为例,战功到顶,背景够硬,也不过就是个右相,根本不可能威胁到房玄龄的地位。以当时来说就算王忠嗣入相也不可能威胁到他,他整王忠嗣不过是因为王跟太子的关系不清不楚,基本上李隆基要王忠嗣死,他不过是个打下手的。专用胡人那应该是出于胡人好控制的考虑。安禄山就非常怕他。

     以当时安禄山的地位,以王忠嗣的前车之鉴,他基本上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这一点杜佑就看出来了:禄山称兵内侮,未必素蓄凶谋,是故地逼则势凝,力侔则乱起,事理不得不然也。

     就算李隆基不老年痴呆,他好大喜功的性格决定了唐朝必然奉行对外扩展的战略,这种战略要求边将必需拥有重兵,王忠嗣、安禄山这样大权在握的情况必然会出现,像王忠嗣那样倒霉的人也必然不会少,那么叛乱就必然会出现,只不过叛乱所带来的影响大小会有所区别。

     哥舒翰我看也不是什么好鸟,很多人说他战败是因为身体不好,不过他身体不好,似乎没有影响他陷害安思顺,也没有影响他和杨国忠勾心斗角。他出关十几万,他难道不知道这十几万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吗?王思礼和李承光不和他也不知道吗?他不是还有五万精兵吗?为什么不派王思礼指挥这五万人单独出战而其他部队守关?这样纵然前面战败,潼关也不至于立马失守。主要原因还是他怕杨国忠来阴的。他又想对付杨国忠,又不敢下狠着,自取灭亡就不奇怪了。
当时唐军出关主动出击时机选得早,再加上那十几万又不是精锐部队,与安禄山的军队正面对攻,结果是很悲惨的。当时唐军的策略应该是中路、南边守住,北路出击,只要保证长安不失,中央指挥机构仍在,安禄山同志可能先耗不起的。现在可见当时隆基已失去青年时的冷静了。假如前期把安禄山耗死的话,那藩镇割据会不会推迟呢?
杨国忠和哥舒翰势如水火,李隆基逼哥舒翰出关是他搞的鬼。
你看看历史,整个华北地区的兵爷都反水了
关键是没有一个好宰相,李林甫要是活着,安禄山有胆子反吗?
李林甫虽然比较奸诈,但是治国御下还是很有刷子的。李一死,
杨国忠靠裙带上来的废材自然镇不住各镇节度使了。

  至于安禄山为啥闹了八年,楼主忘了史思明
hkg36 发表于 2010-10-9 21:06


    还是李隆基后期的堕落是直接原因啊
   君臣内部不和将相不和。要是胜利就新鲜了
刑天神盾 发表于 2010-10-9 22:00

反正后世都是这样的观点我也认同

其实从形式说。这样下去平叛是很有希望的。

关键是还是中央烂了。
最重要潼关方向自毁长城
让北路和南路都白忙活了。可惜了睢阳的满城英烈啊
憨厚的笨笨 发表于 2010-10-4 20:57


    范阳(河北) 卢龙(东北) 河东(山西)
  
话说给他的权利太大了。怎么样也不能把河东这样离首都心脏近又是唐朝龙兴地方给他兼职啊
回复 23# 冰特凉


    还是根子烂了
   李隆基的问题
呵呵,哥舒翰出师的头衔就大有文章,是“太子御前指挥副使”,明皇砍了高、封二人后是准备御驾亲征的,结果杨国忠、大子党、后妃娘娘们各色人等各自心怀鬼胎的跑到明皇那里嚎啕大哭,哭软了明皇的心,结果御驾亲征变成了太子“亲”征,太子变成了军队名义上得最高指挥官,王思礼这个人物可以说就是个“大子党”,先是献计哥舒翰,临阵斩了杨国忠派到身后的心腹,而后在“马嵬坡兵变”前夜出现,很好的煽动了军队对杨氏一族的不满,打击杨氏,其实就是在打击明皇,在之后肃宗登基,又鞍前马后,俨然一个护国功臣!~~安禄山能攻占长安,很大程度上源于唐家皇室的内斗.
回复 28# ux2004


    安禄山能攻占长安,很大程度上源于唐家皇室的内斗.
正解,大敌当前各怀鬼胎,不是白才怪呢。可恨人性自私短视
封常青 高仙芝私德冤枉啊
想起睢阳保卫战
太惨了
安史之乱还是各个节度使做大,都想坐镇一方诸侯坐山观虎斗
他的兵力集中,唐朝庭兵马分散
好像哥舒翰败后,陇右的部队也差不多损失了。再后来主要靠朔方的部队
河北地区当时已经胡化了,这才是根源。
这坟挖的。。。我还以为笨笨丧重现CD了
李隆基老了,要是不干预哥舒翰的话,完全可以赢
靠,我也被这挖坟的骗了
其徐如林 发表于 2011-7-14 16:39
河北地区当时已经胡化了,这才是根源。
正解,李二郎本人就是胡啊,把一堆的胡从草原请到大平原上
原来是坟。。。。。我的观点是:参见抗日战争。日本在44年以少数兵力能把交通线从河北打到越南。。。原因基本类似
安军队中胡人的比例还没有西域的驻军高,关键是安的军队长期打仗,而内地的府军和禁军几十年没打仗了,早腐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