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看似可惜的灭亡和前途未卜的技术和一些营运模式-杂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32:48
两冲程发动机:不是摩托车和坦克轮船的,克莱斯勒搞过3缸的车用型,灭了。

汪克尔发动机:马自达苦苦坚持,但是成了“佛龛”技术,RX8也没用传统往复发动机的跑车中胜出。

绝热发动机:据说要在军车上实现,但无后文,以前中国倒搞过一款陶瓷技术的公车发动机,不过还没有绝热,而是免气缸润滑。

全电汽车:已经通过Hybrid基本实现了,但分布式布局(如轮上电机)在军车上在试,什么时候变民车不知。巴7已经有60个模块,以后是不是产生无硬连接的车?飞机不是已经电传了吗?

48V电源:可以大幅度减少线束的直径和重量(我喜欢),但牵涉到供应商和售后投入太大,好像要死了。

外塑料车身:Saturn土星干过,死了,估计是塑料对强度贡献不大,又重,在不断变严的安全性要求下只能死亡,不可能赶上高强度钢板,铝/镁合金。但外车身复合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也因成本,只能在个别跑车或部件上用。原来东德有一款塔拉邦特,塑料的,西方老是作为铁幕笑话之一来恶搞,据说要像甲虫迷你一样重生。
蒙皮电路:航空技术,制造成本太大。

一次性汽车:差不多了,螺丝越来越少,胶水越来越多,加上冲压越来越大,可维修性也日落西山。拉兹(Raj应该读拉及)搞了2000欧元的纳诺和10元的计算机,不过穷人可用不起一次性汽车(总寿命5年)

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引导系统,上了公路,一按,大家闭眼排队开车,开长途就跟坐火车一样省心了,这个东西是不是不符合中国司机的价值观?这个东西社会主义社会比较好搞,虽然我们特色了,但是手机基站就比人家完善得多。

全电池汽车的电池站系统,不是你自己充电,(当然随你便)而是你去加电站,取出统一规格但不同数量的电池模块,换上充好电的人家的电池,跟加油一样,大大减少充电耽误的时间,对生活不规律和长途驾客有好处,电池本身都有智能系统,可以算出剩余有值电能和电池寿命的一个指数,老电池可显示,新换电池也有,指数相减计算每次换电池的价钱,也就是你换到一个老电池,里面电能少,也就便宜,基本上跟电池寿命无关,只付电价。你的电池换下来,剩余电能也折价,那时候电池技术应该不需要先放电了吧。

汽车的Dell化: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快速发展,原因大概跟Dell不能独霸一样,个性化只适应一些比较“sophisticated”(头脑比较复杂的)顾客。大部分人不喜欢选择太多,大部分人不喜欢做自己的主,大部分人不喜欢做决策。制造商没有问题,你能获得头款,而且知道要造什么,造出来的也肯定卖得掉,多好。另外一个Dell化就是汽车的所有技术都成为OTC,非处方药,哪里都买得到,然后品牌公司大张旗鼓地攒车卖。

汽车的微软化:新车可能在高速上死机,然后你call通用,通用说软件有个漏斗,免费给你一个补丁,你下载了就能启动了。或者一旦出问题,铁法则,关掉,重新启动,一片云彩就散了。

汽车的富士康化:以后什么通用、福特、大众、宝马自己都没有工厂,只有品牌,跟耐克、迪斯尼一样,车都是在汽车业的富士康啊,伟创力啊造的,就跟今天苹果矮抛(台格力士发音),HP电脑,各种牌子的手机一样,共线生产日产丰田本田马自达和几百种山寨牌。

大家随便聊,别认真两冲程发动机:不是摩托车和坦克轮船的,克莱斯勒搞过3缸的车用型,灭了。

汪克尔发动机:马自达苦苦坚持,但是成了“佛龛”技术,RX8也没用传统往复发动机的跑车中胜出。

绝热发动机:据说要在军车上实现,但无后文,以前中国倒搞过一款陶瓷技术的公车发动机,不过还没有绝热,而是免气缸润滑。

全电汽车:已经通过Hybrid基本实现了,但分布式布局(如轮上电机)在军车上在试,什么时候变民车不知。巴7已经有60个模块,以后是不是产生无硬连接的车?飞机不是已经电传了吗?

48V电源:可以大幅度减少线束的直径和重量(我喜欢),但牵涉到供应商和售后投入太大,好像要死了。

外塑料车身:Saturn土星干过,死了,估计是塑料对强度贡献不大,又重,在不断变严的安全性要求下只能死亡,不可能赶上高强度钢板,铝/镁合金。但外车身复合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也因成本,只能在个别跑车或部件上用。原来东德有一款塔拉邦特,塑料的,西方老是作为铁幕笑话之一来恶搞,据说要像甲虫迷你一样重生。
蒙皮电路:航空技术,制造成本太大。

一次性汽车:差不多了,螺丝越来越少,胶水越来越多,加上冲压越来越大,可维修性也日落西山。拉兹(Raj应该读拉及)搞了2000欧元的纳诺和10元的计算机,不过穷人可用不起一次性汽车(总寿命5年)

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引导系统,上了公路,一按,大家闭眼排队开车,开长途就跟坐火车一样省心了,这个东西是不是不符合中国司机的价值观?这个东西社会主义社会比较好搞,虽然我们特色了,但是手机基站就比人家完善得多。

全电池汽车的电池站系统,不是你自己充电,(当然随你便)而是你去加电站,取出统一规格但不同数量的电池模块,换上充好电的人家的电池,跟加油一样,大大减少充电耽误的时间,对生活不规律和长途驾客有好处,电池本身都有智能系统,可以算出剩余有值电能和电池寿命的一个指数,老电池可显示,新换电池也有,指数相减计算每次换电池的价钱,也就是你换到一个老电池,里面电能少,也就便宜,基本上跟电池寿命无关,只付电价。你的电池换下来,剩余电能也折价,那时候电池技术应该不需要先放电了吧。

汽车的Dell化: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快速发展,原因大概跟Dell不能独霸一样,个性化只适应一些比较“sophisticated”(头脑比较复杂的)顾客。大部分人不喜欢选择太多,大部分人不喜欢做自己的主,大部分人不喜欢做决策。制造商没有问题,你能获得头款,而且知道要造什么,造出来的也肯定卖得掉,多好。另外一个Dell化就是汽车的所有技术都成为OTC,非处方药,哪里都买得到,然后品牌公司大张旗鼓地攒车卖。

汽车的微软化:新车可能在高速上死机,然后你call通用,通用说软件有个漏斗,免费给你一个补丁,你下载了就能启动了。或者一旦出问题,铁法则,关掉,重新启动,一片云彩就散了。

汽车的富士康化:以后什么通用、福特、大众、宝马自己都没有工厂,只有品牌,跟耐克、迪斯尼一样,车都是在汽车业的富士康啊,伟创力啊造的,就跟今天苹果矮抛(台格力士发音),HP电脑,各种牌子的手机一样,共线生产日产丰田本田马自达和几百种山寨牌。

大家随便聊,别认真
最后几个技术比较搞笑,呵呵。
最后一种很有前途,我觉的
48V电源?MS国产皇冠用的是36V电源...
全电汽车,看起来很美而已,否则整车布局要革命性改变...
汽车弄不好会出人命,电脑手机之类再怎么样烂也不是致命问题,所以,DELL化或者微软化,很难...
原帖由 colt2008 于 2009-2-10 20:03 发表
48V电源?MS国产皇冠用的是36V电源...
全电汽车,看起来很美而已,否则整车布局要革命性改变...
汽车弄不好会出人命,电脑手机之类再怎么样烂也不是致命问题,所以,DELL化或者微软化,很难...

最后几个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
另,观念是可以改变的,以前谁会认为富士康搞这么大?现在很多关键的总成,连设计都市外包的,
早已经突破了原来的观念,最后整车外包也开始了,经济效益是任何人抵御不了的,比如抵近制造
是最精益的办法,但是低价格,使得车商不得不全球大批量采购,长距离运输,如人工要求高的线束。
最后两个ms已经成为现实,汽车的微软化,在BMW上已经不是新鲜事(这不是褒义)……至于汽车的富士康化,似乎PSA跟SUZIKI就准备这样做了……
原帖由 造汽 于 2009-2-10 22:02 发表

最后几个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
另,观念是可以改变的,以前谁会认为富士康搞这么大?现在很多关键的总成,连设计都市外包的,
早已经突破了原来的观念,最后整车外包也开始了,经济效益是任何人抵御不了的, ...



分部外包不新鲜,但是要说把整车业务也外包,需时尚远,否则,品牌之间的差异谈何说起?要不,就是全世界的汽车品牌就只剩十来家,大家共用几套发动机-传动系列,反正消费者已经不在乎什么驾驶特征区别和性能区别,倒也无所谓...至于委托生产,业界早就有,日野HINO,铃木SUZUKI,大发等,问题就是没大规模化...
原帖由 Ghost007a 于 2009-2-10 22:34 发表
最后两个ms已经成为现实,汽车的微软化,在BMW上已经不是新鲜事(这不是褒义)……至于汽车的富士康化,似乎PSA跟SUZIKI就准备这样做了……


那个I-DRIVE不是挨批的厉害么:D
现在是部分功能集成,而且能够被集成的是和驾驶这环节没多少关联的功能,我能在I-DRIVE上面玩导航,但是不能倒档和转向...所以,离微软化还远呢,在电脑上,起码,我可以完成所有的任务和工作,但是,I-DRIVE却不能...
汽车其实是很复杂的东西...经济属性既符合"日用品"也对应"耐用品",买双B的顾客的需求和买JETTA的顾客的需求是完全就是天地之别的两码事...不排除某些经济型小车可以统一化(十几个品牌共用一套平台,动力及传动集成,厂商就是通过自身渠道卖卖车而已),当然,要是真的发展到如此,估计某些发达地区的大修厂或者汽车大卖场,也可以DIY了吧,发动机,变速器,仪表总成,随你挑:D
原帖由 colt2008 于 2009-2-11 11:28 发表
汽车其实是很复杂的东西...经济属性既符合"日用品"也对应"耐用品",买双B的顾客的需求和买JETTA的顾客的需求是完全就是天地之别的两码事...不排除某些经济型小车可以统一化(十几个品牌共用一套平台,动力及传动集成,厂 ...

现在的IT产品,制造主力是EMS,也没有太统一化,产品开发可能会越来越离散化,和个体化,而制造会更加富士康化,因为不能抵御富士康化带来
的效益,而这种效益的最大贡献并不是说富士康们的管理有多好,而是把很多个体品牌的市场波动放在一起,就可能变得稳定得多,这样
其生产设施的利用率就大大提高了。
原帖由 colt2008 于 2009-2-11 11:20 发表


那个I-DRIVE不是挨批的厉害么:D
现在是部分功能集成,而且能够被集成的是和驾驶这环节没多少关联的功能,我能在I-DRIVE上面玩导航,但是不能倒档和转向...所以,离微软化还远呢,在电脑上,起码,我可以完成所有的任务 ...

真要这样倒不怎么招骂了,关键是,BMW的整车系统已经具备了微软的死机、补丁、重启之类毛病,开路上给你玩个全车断电或者熄火之类的,轻点的,重启次把就好,重点的,就要去4S打补丁了,有时候补丁打了只能凑合几天又重发作……
原帖由 Ghost007a 于 2009-2-11 23:19 发表

真要这样倒不怎么招骂了,关键是,BMW的整车系统已经具备了微软的死机、补丁、重启之类毛病,开路上给你玩个全车断电或者熄火之类的,轻点的,重启次把就好,重点的,就要去4S打补丁了,有时候补丁打了只能凑合几天 ...

热烈庆祝巴伐利亚汽车厂微软话,微软话的实质不在于软汽车(Autosoft)或车软,而是一种经营模式,一种推出产品之前不用自己debug,而是靠千百万用户替你debug,然后很容易地做一个补丁来补救,自己debug成本太高,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了。实际上跟一些“职业经理人”道德一样,是一种经营模式的恶质化。IT也已经基本上被用户接受了,汽车呢?
smart貌似一直都是复合材料的外壳蒙皮
偶明白,问题就是那个品牌愿意这么做?除了部分可以通用的小型车.另外,这必须是渠道(销售层面)上有重大突破才可以"整合"出来的,关键的前提在于市场足够大,需求比较统一...
:D :D 放心...大款们都舍得花钱买麻烦:D :D
那个高速公路自动引导系统——让我想起米苏的自动化防空截击引导系统……能实现的话很不错啊,绝对能减少交通事故,尤其在中国……不过中国司机不喜欢吧。
原帖由 seacat 于 2009-2-14 02:23 发表
那个高速公路自动引导系统——让我想起米苏的自动化防空截击引导系统……能实现的话很不错啊,绝对能减少交通事故,尤其在中国……不过中国司机不喜欢吧。

绝对不喜欢,不仅小车司机不喜欢,连大卡车司机也不喜欢,有一点点差速或差速能力,也绝对要变道的,中国司机的理念是,前方有阻,先打方向再刹车,我不是说
恶劣天气,意外情况,而是正常的马路驾驶,驾校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