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的代价与被迫的变革——小议危机的来龙去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4:01:14
在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正在通过流动性收缩导致进口需求减少,而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于那些严重依赖出口,经济外向型程度极高的发展中经济体而言,更是如此。当人们以惊恐的目光注视着危机时,让我们由内而外,抽丝拨茧,却会有另一番所得。
在人们谈论此次危机时,美国实施多年的宽松货币政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凭借美圆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结算货币的作用,以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美国通过大量印发钞票,在经济循环中注入超额美圆,推行事实上的弱势美圆政策,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后,通过货币的超额供给不断刺激资产价格及个人消费,在客观上鼓励个人积极消费,透支消费,以此实现了一直持续到2008年的经济增长,而依托于此的美国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及强大购买力则为其他国家(主要是中国)的商品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因而,以此为拉动,在此期间,全球经济一片繁荣。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反常识的特殊现象值得探究。众所周知,货币的超额供给将产生通货膨胀,进而削弱国民购买力。但事实上,美国过去7年的弱势美圆政策的执行的确使国际资产价格疯狂上涨,但在美国国内,却并未导致严重通胀,美国国民的购买能力在大部分时间里并未受到任何削弱,(只是在2008年原油价格被推向极端时受到过影响)。也就是说,美国国内普通商品价格并未受到美圆超额供给的影响,始终保持平稳,从而确保了美国民众的实际购买力,也保证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
因而,追根溯源,在美圆超额供给背景下依然使物价水平保持低位的决定因素乃是过去7年全球经济繁荣增长的真正原因。而支撑这一反常识的特殊现象的决定因素,正是过去7年中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根据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首先集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就业,并以此推动贸易增长,积累外汇财富,实现经济发展的起飞。回顾中国经济30年来的发展历程,正是循着这样一幅路线图,并且由于中国天赋异秉(具有普通国家难以比拟的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同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极大扩展了中国的出口范围,改善了中国的贸易环境,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国得以充分施展其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将“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售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90年初启动的中央-地方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具有了足够的经济发展动机,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逐渐经济化,这一系列制度安排都使得地方政府陷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性格局之中。对于地方而言,实现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引入外部投资,吸引就业,增加税收。为了吸引更多更好的外部投资,地方政府以手中掌握的各项资源为优惠条件,一方面,在行政资源上(诸如审批程序等)化繁为减,提供时间及手续上的便利;另一方面,在金融资源上,责令地方国有银行降低利率、增加信用额度或延长贷款期限,并给予税收优惠,减少投资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在自然资源上,则人为的降低土地转让与租赁费用,降低水、电、煤等要素价格,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过去7年中人民币汇率的人为压低。以保证出口为由,人民币汇率被长期低估,使得中国商品的出口如虎添翼,极具竞争优势。
由此,可以想象,经过一系列的政策优惠,配以本就相当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再加上被人为低估的本币汇率,在中国的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将具有何等的竞争力。由此导致了两个结果,首先,“中国制造”的产品挟着锐不可挡的价格优势,横扫世界市场,所向披靡;其次,极低的经营成本驱使企业争先恐后的扩大生产,建设项目,大干快上。第一个结果给本文开头的论述提供了注脚,解释了为何在美圆超额供给背景下,美国国内普通商品价格却并未受到影响,始终保持平稳,确保了美国民众的实际购买力,(正是因为有中国供应的大量廉价商品,维护了美国市场普通商品低廉的价格体系),同时,受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美国民众无所顾忌的肆意消费,透支消费,使得美国消费市场一片繁荣,进而带动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而第二个结果则对中国国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企业的大干快上与地方政府的乐观其成使得大量金融资源被耗费在低效率的重复建设之中,金融风险被显著放大。同时,大量的自然资源则被肆意浪费,水、电、煤的消耗剧增,而一些高消耗、高污染项目的上马则严重加剧了环境负担。
在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如果说美国持续7年的极宽松货币政策,及由此导致的资产价格的疯狂上涨和美国人毫无节制的过度消费模式的最终破灭是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那么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则扮演了一个助推器的角色。中国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使大量的廉价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美国市场),重新设定了这些商品的价格标杆,为美国通过滥发钞票刺激消费的增长模式打下了一个坚固的桩脚。而自身则承担了巨大了增长成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这个角度而言,美国是主谋,中国则是帮凶!正是美中两国的共同携手,制造了这个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
现在,泡沫破灭了,危机诞生了。这意味着美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到了尽头,也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到了尽头。两国都将开始(或已经开始)品尝自酿的苦酒。对中国而言,美国市场的急剧萎缩将给中国的出口企业留下一个巨大的窟窿,而这个窟窿将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可以填补,也就是说,以美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为参照而设计的中国出口产业将面临巨大的产能过剩,此前的这种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不要再指望继续依靠这样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增长了!中国经济已经了到必须改变现有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刻了!
在这个意义上,也许这是此次危机带给我们的唯一价值!

2009-1-4在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正在通过流动性收缩导致进口需求减少,而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于那些严重依赖出口,经济外向型程度极高的发展中经济体而言,更是如此。当人们以惊恐的目光注视着危机时,让我们由内而外,抽丝拨茧,却会有另一番所得。
在人们谈论此次危机时,美国实施多年的宽松货币政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凭借美圆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结算货币的作用,以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美国通过大量印发钞票,在经济循环中注入超额美圆,推行事实上的弱势美圆政策,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后,通过货币的超额供给不断刺激资产价格及个人消费,在客观上鼓励个人积极消费,透支消费,以此实现了一直持续到2008年的经济增长,而依托于此的美国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及强大购买力则为其他国家(主要是中国)的商品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因而,以此为拉动,在此期间,全球经济一片繁荣。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反常识的特殊现象值得探究。众所周知,货币的超额供给将产生通货膨胀,进而削弱国民购买力。但事实上,美国过去7年的弱势美圆政策的执行的确使国际资产价格疯狂上涨,但在美国国内,却并未导致严重通胀,美国国民的购买能力在大部分时间里并未受到任何削弱,(只是在2008年原油价格被推向极端时受到过影响)。也就是说,美国国内普通商品价格并未受到美圆超额供给的影响,始终保持平稳,从而确保了美国民众的实际购买力,也保证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
因而,追根溯源,在美圆超额供给背景下依然使物价水平保持低位的决定因素乃是过去7年全球经济繁荣增长的真正原因。而支撑这一反常识的特殊现象的决定因素,正是过去7年中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根据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首先集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就业,并以此推动贸易增长,积累外汇财富,实现经济发展的起飞。回顾中国经济30年来的发展历程,正是循着这样一幅路线图,并且由于中国天赋异秉(具有普通国家难以比拟的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同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极大扩展了中国的出口范围,改善了中国的贸易环境,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国得以充分施展其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将“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售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90年初启动的中央-地方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具有了足够的经济发展动机,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逐渐经济化,这一系列制度安排都使得地方政府陷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性格局之中。对于地方而言,实现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引入外部投资,吸引就业,增加税收。为了吸引更多更好的外部投资,地方政府以手中掌握的各项资源为优惠条件,一方面,在行政资源上(诸如审批程序等)化繁为减,提供时间及手续上的便利;另一方面,在金融资源上,责令地方国有银行降低利率、增加信用额度或延长贷款期限,并给予税收优惠,减少投资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在自然资源上,则人为的降低土地转让与租赁费用,降低水、电、煤等要素价格,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过去7年中人民币汇率的人为压低。以保证出口为由,人民币汇率被长期低估,使得中国商品的出口如虎添翼,极具竞争优势。
由此,可以想象,经过一系列的政策优惠,配以本就相当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再加上被人为低估的本币汇率,在中国的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将具有何等的竞争力。由此导致了两个结果,首先,“中国制造”的产品挟着锐不可挡的价格优势,横扫世界市场,所向披靡;其次,极低的经营成本驱使企业争先恐后的扩大生产,建设项目,大干快上。第一个结果给本文开头的论述提供了注脚,解释了为何在美圆超额供给背景下,美国国内普通商品价格却并未受到影响,始终保持平稳,确保了美国民众的实际购买力,(正是因为有中国供应的大量廉价商品,维护了美国市场普通商品低廉的价格体系),同时,受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美国民众无所顾忌的肆意消费,透支消费,使得美国消费市场一片繁荣,进而带动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而第二个结果则对中国国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企业的大干快上与地方政府的乐观其成使得大量金融资源被耗费在低效率的重复建设之中,金融风险被显著放大。同时,大量的自然资源则被肆意浪费,水、电、煤的消耗剧增,而一些高消耗、高污染项目的上马则严重加剧了环境负担。
在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如果说美国持续7年的极宽松货币政策,及由此导致的资产价格的疯狂上涨和美国人毫无节制的过度消费模式的最终破灭是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那么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则扮演了一个助推器的角色。中国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使大量的廉价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美国市场),重新设定了这些商品的价格标杆,为美国通过滥发钞票刺激消费的增长模式打下了一个坚固的桩脚。而自身则承担了巨大了增长成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这个角度而言,美国是主谋,中国则是帮凶!正是美中两国的共同携手,制造了这个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
现在,泡沫破灭了,危机诞生了。这意味着美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到了尽头,也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到了尽头。两国都将开始(或已经开始)品尝自酿的苦酒。对中国而言,美国市场的急剧萎缩将给中国的出口企业留下一个巨大的窟窿,而这个窟窿将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可以填补,也就是说,以美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为参照而设计的中国出口产业将面临巨大的产能过剩,此前的这种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不要再指望继续依靠这样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增长了!中国经济已经了到必须改变现有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刻了!
在这个意义上,也许这是此次危机带给我们的唯一价值!

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