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平”事件:江泽民两度亲自删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58:15
http://history.news.163.com/09/0102/12/4ULF7CNA00011247.html


2009-01-02 12:50:23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网友评论 103 条 点击查看
  •   “皇甫平”是辅佐邓小平的意思。东欧发生剧变。国内有些人认为,东欧事件是“改革引起”的,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疑问和诘难。江泽民同志为此次事件前后两次下令删去“要问姓社姓资”等稿件句子。


  “皇甫平事件”的前前后后:曾引发一场思想交锋
  
  周瑞金,曾任《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1991年与当时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和《解放日报》评论部的凌河一道,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谈话精神,以“皇甫平”为笔名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系列文章,针对时弊,鼓吹改革开放,引发了一场思想交锋。
  
  连发四评论
  许多论者把“皇甫平”解释为“黄浦江评论”的谐声,这并不错,但又不仅仅是这个意思。从更深层的意思来说,这个“皇”字,按照我家乡闽南话的念法,与“奉”字谐音。这个“甫”,不念“浦”,而读“辅”。我选这个甫,就是取辅佐的意思。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这就是“皇甫平”笔名的深层涵义。而皇甫又是中国的一个复姓,人们看起来比较自然。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培养了我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带头阐述小平同志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最新思想,是责无旁贷的。
  皇甫平评论的背景并不复杂。
  1990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会议集中提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体制改革问题。根据小平同志在七中全会前夕的谈话精神,江泽民总书记在开幕式上重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政策,“即使冒点风险,也值得干”。
  按照《解放日报》的惯例,每年农历大年初一,我在《新世说》栏目都要发表一篇小言论贺新春。庚午岁尾,传来了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的讲话精神。这时我感到,只写一篇小言论不足以宣传小平同志的最新指示精神。因此在小年夜,我找来了评论部的凌河和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共同商量,决定写几篇联系上海改革实践、宣传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新思想的文章。开篇就是大年初一发表的《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
  第一篇文章在读者中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文章中还是有骨头的,文章提“1991年是改革年”,是针对当时有人提“1991年是质量年” 的。还有那八个字“何以解忧,唯有改革”,是直接引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同志传达贯彻七中全会精神和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的讲话原话。
  “皇甫平”文章引起争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大家知道,此前几年,东欧发生剧变。国内有些人认为,东欧事件是“改革引起”的,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疑问和诘难,对每一项改革开放的措施都要“问一问是姓社还是姓资”。有“理论家”公然在报上提出: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改革,还是资本主义的改革?
  用“姓社姓资”来提问,这就要对1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予以重新评价。当然,他们要问,也一直在问,这都可以。关键在于,他们“问一问姓社姓资” 的核心,就是要彻底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开放事业。当时他们讲得最多最激烈的,是反对和平演变,是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而对改革开放则是进行“姓社姓资”的诘难。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人的确面临着一个“向何处去”的现实课题。
  十四大以前反和平演变的呼声很高,中央党校举办了第三次党建研讨班,被人称为“反和平演变班”,是背着当时党校校长办的,还不让上海的领导参加。他们提出要成立反和平演变领导小组,要下发反和平演变的座谈纪要。这些都遭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拒绝和制抵。而他们当时讨论谁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这就是当时中国严峻的政治局面。舆论界的暗喻也出来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派”。一时间,经济特区被指责为“和平演变的温床”,股份制改革试点被指责为私有化潜行,企业承包被指责为瓦解公有制经济,引进外资被指责为甘愿做外国资产阶级的附庸。总之那个年头,一些报纸上的此类文字,屡见不鲜。
  1991年1月28日至2月18日,小平同志到上海过春节。与以前几次过春节不同,这一次他视察工厂、参观企业,在新锦江饭店旋转餐厅,听取有关浦东开发的汇报,发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讲话。他强调说:改革开放还要讲,我们的党还要讲几十年。会有不同意见,光我一个人讲还不够,我们党要讲话,要讲几十年。
小平同志这些话的分量非常重。我感到,小平同志的讲话很有针对性,是有意识地就全国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问题作一番新的鼓动。
  3月2日,皇甫平的第二篇文章《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发表。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指出90年代改革的新思路在于发展市场经济。文章传达了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的讲话精神:“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并批评“有些同志总是习惯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在市场调节背后必然隐藏着资本主义的幽灵”。
  3月22日,第三篇文章《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发表。这第三篇文章见报后,把一场风波的“导火索”给点燃了。一些人的攻击开始升级,他们歪曲文章原意,然后上纲上线质问“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语句也尖锐起来。有人气势汹汹地责问:“主张改革不问姓社姓资的作者,你自己究竟姓社还是姓资?”等于宣布“皇甫平”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了。
  第四篇文章《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强调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要破格提拔对经济体制改革有进取精神的干部。这实际上是透露了小平同志关于人事组织的思想,这是小平同志要从组织人事上保证推进改革开放的公示。
  在酝酿时,我们曾打算写五篇,第五篇拟展开论述第三篇文章中提出的所谓“姓社姓资”问题。后来,因为港澳工委来电话催促我尽快到香港《大公报》履任新职,我忙于移交工作,办理赴港手续,于是把这篇文章的写作给搁下了。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已有10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http://history.news.163.com/09/0102/12/4ULF7CNA00011247.html


2009-01-02 12:50:23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网友评论 103 条 点击查看
  •   “皇甫平”是辅佐邓小平的意思。东欧发生剧变。国内有些人认为,东欧事件是“改革引起”的,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疑问和诘难。江泽民同志为此次事件前后两次下令删去“要问姓社姓资”等稿件句子。


  “皇甫平事件”的前前后后:曾引发一场思想交锋
  
  周瑞金,曾任《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1991年与当时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和《解放日报》评论部的凌河一道,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谈话精神,以“皇甫平”为笔名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系列文章,针对时弊,鼓吹改革开放,引发了一场思想交锋。
  
  连发四评论
  许多论者把“皇甫平”解释为“黄浦江评论”的谐声,这并不错,但又不仅仅是这个意思。从更深层的意思来说,这个“皇”字,按照我家乡闽南话的念法,与“奉”字谐音。这个“甫”,不念“浦”,而读“辅”。我选这个甫,就是取辅佐的意思。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这就是“皇甫平”笔名的深层涵义。而皇甫又是中国的一个复姓,人们看起来比较自然。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培养了我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带头阐述小平同志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最新思想,是责无旁贷的。
  皇甫平评论的背景并不复杂。
  1990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会议集中提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体制改革问题。根据小平同志在七中全会前夕的谈话精神,江泽民总书记在开幕式上重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政策,“即使冒点风险,也值得干”。
  按照《解放日报》的惯例,每年农历大年初一,我在《新世说》栏目都要发表一篇小言论贺新春。庚午岁尾,传来了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的讲话精神。这时我感到,只写一篇小言论不足以宣传小平同志的最新指示精神。因此在小年夜,我找来了评论部的凌河和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共同商量,决定写几篇联系上海改革实践、宣传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新思想的文章。开篇就是大年初一发表的《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
  第一篇文章在读者中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文章中还是有骨头的,文章提“1991年是改革年”,是针对当时有人提“1991年是质量年” 的。还有那八个字“何以解忧,唯有改革”,是直接引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同志传达贯彻七中全会精神和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的讲话原话。
  “皇甫平”文章引起争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大家知道,此前几年,东欧发生剧变。国内有些人认为,东欧事件是“改革引起”的,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疑问和诘难,对每一项改革开放的措施都要“问一问是姓社还是姓资”。有“理论家”公然在报上提出: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改革,还是资本主义的改革?
  用“姓社姓资”来提问,这就要对1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予以重新评价。当然,他们要问,也一直在问,这都可以。关键在于,他们“问一问姓社姓资” 的核心,就是要彻底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开放事业。当时他们讲得最多最激烈的,是反对和平演变,是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而对改革开放则是进行“姓社姓资”的诘难。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人的确面临着一个“向何处去”的现实课题。
  十四大以前反和平演变的呼声很高,中央党校举办了第三次党建研讨班,被人称为“反和平演变班”,是背着当时党校校长办的,还不让上海的领导参加。他们提出要成立反和平演变领导小组,要下发反和平演变的座谈纪要。这些都遭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拒绝和制抵。而他们当时讨论谁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这就是当时中国严峻的政治局面。舆论界的暗喻也出来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派”。一时间,经济特区被指责为“和平演变的温床”,股份制改革试点被指责为私有化潜行,企业承包被指责为瓦解公有制经济,引进外资被指责为甘愿做外国资产阶级的附庸。总之那个年头,一些报纸上的此类文字,屡见不鲜。
  1991年1月28日至2月18日,小平同志到上海过春节。与以前几次过春节不同,这一次他视察工厂、参观企业,在新锦江饭店旋转餐厅,听取有关浦东开发的汇报,发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讲话。他强调说:改革开放还要讲,我们的党还要讲几十年。会有不同意见,光我一个人讲还不够,我们党要讲话,要讲几十年。
小平同志这些话的分量非常重。我感到,小平同志的讲话很有针对性,是有意识地就全国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问题作一番新的鼓动。
  3月2日,皇甫平的第二篇文章《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发表。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指出90年代改革的新思路在于发展市场经济。文章传达了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的讲话精神:“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并批评“有些同志总是习惯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在市场调节背后必然隐藏着资本主义的幽灵”。
  3月22日,第三篇文章《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发表。这第三篇文章见报后,把一场风波的“导火索”给点燃了。一些人的攻击开始升级,他们歪曲文章原意,然后上纲上线质问“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语句也尖锐起来。有人气势汹汹地责问:“主张改革不问姓社姓资的作者,你自己究竟姓社还是姓资?”等于宣布“皇甫平”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了。
  第四篇文章《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强调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要破格提拔对经济体制改革有进取精神的干部。这实际上是透露了小平同志关于人事组织的思想,这是小平同志要从组织人事上保证推进改革开放的公示。
  在酝酿时,我们曾打算写五篇,第五篇拟展开论述第三篇文章中提出的所谓“姓社姓资”问题。后来,因为港澳工委来电话催促我尽快到香港《大公报》履任新职,我忙于移交工作,办理赴港手续,于是把这篇文章的写作给搁下了。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已有10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新闻网 )
  伟大的改革开放,是我党又一次创新,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党和国家日益发展起来了。:lol
因工作原因曾有幸和周老私会过两次,是一个宽厚而睿智的老者
  zmy79兄真幸福啊[:a3:] 仰慕周老很久,就是没有机会见面聆听教导。[:a4:] 可有周老照片上传?
重新学习一遍。。。
所以D公才要到GD南巡...
现在在让那些反对的人想想,也许他们会后悔的
还是矮子伟大啊,政治家就应该是这样
原帖由 9527周 于 2009-1-3 10:51 发表
现在在让那些反对的人想想,也许他们会后悔的


他们是不会后悔的,这不是意识形态的争论,是权利的争夺.  争姓什么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左左回潮、党内开明派边缘化、政治改革踌躇不前、改革开放险些要走回头路。。。

当年入世谈判,所有内容加起来也就4页A4纸,同时也没有苛刻的附加条件。。。

89年那场动荡,根本上证明了一个问题——愤青误国!:Q
人民日报社长-高狄
  大江东去~所有阻碍改革开放大潮的人都会被历史淘汰!
一篇文章都容不下,这不是一种好现象。
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原帖由 公子大白 于 2009-1-3 09:32 发表
  zmy79兄真幸福啊[:a3:] 仰慕周老很久,就是没有机会见面聆听教导。[:a4:] 可有周老照片上传?



我找他是去汇报工作,带了个笔记本电脑,不可能带相机的,呵呵
在新锦江饭店旋转餐厅,听取有关浦东开发的汇报,发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讲话。

靠 下次俺也到那里听下属汇报 然后发表一系列讲话
原帖由 zmy79 于 2009-1-3 09:30 发表
因工作原因曾有幸和周老私会过两次,是一个宽厚而睿智的老者

是不是谈性产业合法化?
91年十月那个大人物来了上海啊
原帖由 深蓝象棋 于 2009-1-3 18:35 发表

是不是谈性产业合法化?



有病~~
陈云的鸟笼经济 呵呵
[:a5:] 毛主席万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最近这本杂志没有了吧。。。
原帖由 河北老乡 于 2009-1-3 11:23 发表


他们是不会后悔的,这不是意识形态的争论,是权利的争夺.  争姓什么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那也不尽然,见风使舵的机会主义者固然有之。

但立场比较坚决的左派,以一切机会施加影响,甚至不顾邓小平这样的权威,显然不能都用争权夺利来解释。

应该看到,意识形态和政见上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很多人的确是思想上真正的左派。
历史是伟人规划,人民书写的。
两边的文章都出了文集。一本叫《交锋》。一本叫《砥柱》还是《中流》。记不清楚了。就这意思啊
陈云秉持的周恩来刘少奇开创的僵硬计划经济必然要失败,虽然在初期搞定了毛泽东的过激计划经济,后来又搞定了华国锋的开放计划经济,但是最后被邓某坐收渔利,怎么能甘心啊!;P
小平大不平。一小部分人“平”了,大部分人就“不平”了
除了CY外,那次姓资姓社大讨论,C派还有谁啊
从地下室里找到了这两本书
看看里面都有谁
中流里的
交锋里的文章
王震也是C派的喽?
马立诚么,不就是那个“对日新思维”么;P
马立诚发明了一个风气 有些叫兽体察到上意 就率先发表言论 本来是抢功 结果当了公共痰盂
王震、魏巍都是出了名的老保守了。

当年叶帅跟王胡子说:“你个老左啊。。。”:D
原帖由 枪姬 于 2009-1-4 18:16 发表
王震、魏巍都是出了名的老保守了。

当年叶帅跟王胡子说:“你个老左啊。。。”:D


王震  貧苦家庭,14歲時因家中貧困到長沙成為工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叶剑英  小商人家庭,1916年随父赴南洋。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