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平再度出马:改革不可动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58:43
<p>皇甫平再度出马:改革不可动摇&nbsp; <br/>[hpty] 于 2006-01-26 21:58:26上贴 </p><p>--------------------------------------------------------------------------------</p><p>皇甫平再出手:改革不可动摇 </p><p><br/>  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只能用进一步改革来解决 </p><p>  □ 皇甫平/文 </p><p>  中国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国内矛盾凸显期与国外摩擦多发期的交织,社会上出现一股新的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他们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上纲为崇奉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恶果,加以批判和否定,似乎又面临一轮改革“姓社姓资”争论的轮回。 </p><p>  我们应当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正确观察、分析当前的问题。 </p><p>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否定改革开放就曾经成为一股甚嚣尘上的思潮。在这个历史紧要关头,邓小平一锤定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p><p>  当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四大全面贯彻执行了邓小平南巡谈话的重要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广大人民群众能过安定幸福的小康生活,完全是与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联的。 </p><p>  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成就巨大,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目前群众中反映比较强烈的,有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的拉大,生态环境恶化,权力腐败严重,社会治安混乱,以及卫生、教育、住房改革中出现看病贵、上学贵、房价高、就业难等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本着与时俱进和务实解决现实问题的精神,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方略;其本质是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坚持改革为主线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定能逐步统筹解决城乡间、地区间、贫富间的差距问题,统筹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问题,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统筹解决对外开放与对内发展相协调问题。 </p><p>  有些人把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统统归罪于市场化改革本身,动摇和否定改革,这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背景下,诸多矛盾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致,并非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贫富差距的问题,不是因为市场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是因为市场化过程中因权力之手的介入,让有些人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暴富起来。借助行政权力致富,损害弱势群体,恰恰是旧体制的弊端造成的,怎能责怪市场化改革呢? </p><p>  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问题的产生和扩大,也并非改革的错误;恰恰相反,是改革遇到阻碍,难以深入、难以到位的必然结果。其中一个重大阻碍,在于既得利益层使改革的整体效率曲解成“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让“权钱交易”通行无阻,越演越烈。历史已经证明,“让部分人先富”是英明的战略决策,“效率优先”对于突破旧体制,激发解放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也使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水涨船高”到人均1500美元左右,贫困人口从当初的3亿多人减到目前的2000多万人。这表明整个改革开放的“效率优先”旗帜上,也写着“公平”二字。缩小贫富差距,不应当是人为地压制致富,而应当通过平等的权利保护和提高穷人发财的速度。改革目的不是让富人变穷,而是让穷人变富。“仇富”情结无助于缩小贫富差别,不利于走向共同富裕,这是现代工商文明浅显的道理。 </p><p>  当前,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的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公共品是指政府为民众提供的社会服务,如教育、文化、住宅、医疗卫生、社会就业、社会治安、生态保护、环境安全等等。也就是说,在“端起碗吃肉”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放下筷子骂娘”凸显了。“骂”什么呢?“骂”土地被征占、旧房被拆迁,“骂”教育医疗收费太高,“骂”买不起住房、找不到工作,“骂”贪官太多、司法腐败,“骂”治安太乱、安全无保障,“骂”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办事不民主,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正是社会公共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公众越来越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 </p><p>  显见,改革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真正焦点,在于体制转轨中行政权力参与市场化分配产生了不公平。行政性资源(尤其是公共品供给)配置中的权力市场化,成为社会财富占有和分配不公的突出因素。权力市场化也对改革本身产生严重扭曲。在一些本不应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出现了利用市场化牟利的“假改革”,而在一些应该大力推进市场化的领域,市场化改革却步履维艰。 </p><p>  仅以土地市场化为例,地方政府几乎排斥了土地使用权拥有者参与交易的权利,直接成为市场交易的主体;从而使地方政府和土地开发商成为最大的获利者,使使用权拥有者的农民、居民利益受到损害。近年来城镇拆迁和农地征用环节的大量民事纠纷,深刻反映了地方政府垄断土地征用与土地要素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政府在土地要素市场化中功能定位及权力运行程序的缺陷。 </p><p>  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深层次体制因素的表现,尤与行政管理体制息息相关。2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比较多地在技术层面上效仿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形式,而较少吸取市场经济制度的本质内容。特别是要素市场改革的滞后,不仅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还涉及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等方方面面的改革问题。因此,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中,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被列为各项改革之首,并首先突出解决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垄断专权问题,以此打通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通道,实现市场经济完整推进。从职能上说,政府应当从市场中的利益主体变成公共服务的主体,把公共资源、公共品公平公正公开地向公众服务分配,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p><p>  中国正处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结构的大变动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认识多样化,因此要在深化改革中调整利益关系,遇到的阻力必然更大。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复杂度都在增加;而我们在思想上受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很深,往往跟不上形势的变化,遇到问题往往做出意识形态的极端判断,把问题归罪于改革。有人以个案来否定改革全局,也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p><p>  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判断,坚决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推进全面改革,不能动摇,不能停步,更不能后退。以批判新自由主义来否定改革实践,是从根本上否定中国改革的历史,也否定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改革还需要完善,市场经济要走向成熟,但近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已经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才能救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是人心所向,发展市场经济是大势所趋,加快发展经济社会是众望所归,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必由之路。 </p><p>  编者注:皇甫平是原《解放日报》评论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以1991年底至1992年初的“皇甫平系列评论”而闻名。 </p><p>&nbsp;</p><p>&nbsp;</p>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6-1-28 22:33:23编辑过]
<p>皇甫平再度出马:改革不可动摇&nbsp; <br/>[hpty] 于 2006-01-26 21:58:26上贴 </p><p>--------------------------------------------------------------------------------</p><p>皇甫平再出手:改革不可动摇 </p><p><br/>  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只能用进一步改革来解决 </p><p>  □ 皇甫平/文 </p><p>  中国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国内矛盾凸显期与国外摩擦多发期的交织,社会上出现一股新的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他们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上纲为崇奉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恶果,加以批判和否定,似乎又面临一轮改革“姓社姓资”争论的轮回。 </p><p>  我们应当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正确观察、分析当前的问题。 </p><p>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否定改革开放就曾经成为一股甚嚣尘上的思潮。在这个历史紧要关头,邓小平一锤定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p><p>  当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四大全面贯彻执行了邓小平南巡谈话的重要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广大人民群众能过安定幸福的小康生活,完全是与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联的。 </p><p>  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成就巨大,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目前群众中反映比较强烈的,有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的拉大,生态环境恶化,权力腐败严重,社会治安混乱,以及卫生、教育、住房改革中出现看病贵、上学贵、房价高、就业难等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本着与时俱进和务实解决现实问题的精神,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方略;其本质是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坚持改革为主线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定能逐步统筹解决城乡间、地区间、贫富间的差距问题,统筹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问题,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统筹解决对外开放与对内发展相协调问题。 </p><p>  有些人把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统统归罪于市场化改革本身,动摇和否定改革,这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背景下,诸多矛盾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致,并非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贫富差距的问题,不是因为市场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是因为市场化过程中因权力之手的介入,让有些人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暴富起来。借助行政权力致富,损害弱势群体,恰恰是旧体制的弊端造成的,怎能责怪市场化改革呢? </p><p>  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问题的产生和扩大,也并非改革的错误;恰恰相反,是改革遇到阻碍,难以深入、难以到位的必然结果。其中一个重大阻碍,在于既得利益层使改革的整体效率曲解成“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让“权钱交易”通行无阻,越演越烈。历史已经证明,“让部分人先富”是英明的战略决策,“效率优先”对于突破旧体制,激发解放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也使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水涨船高”到人均1500美元左右,贫困人口从当初的3亿多人减到目前的2000多万人。这表明整个改革开放的“效率优先”旗帜上,也写着“公平”二字。缩小贫富差距,不应当是人为地压制致富,而应当通过平等的权利保护和提高穷人发财的速度。改革目的不是让富人变穷,而是让穷人变富。“仇富”情结无助于缩小贫富差别,不利于走向共同富裕,这是现代工商文明浅显的道理。 </p><p>  当前,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的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公共品是指政府为民众提供的社会服务,如教育、文化、住宅、医疗卫生、社会就业、社会治安、生态保护、环境安全等等。也就是说,在“端起碗吃肉”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放下筷子骂娘”凸显了。“骂”什么呢?“骂”土地被征占、旧房被拆迁,“骂”教育医疗收费太高,“骂”买不起住房、找不到工作,“骂”贪官太多、司法腐败,“骂”治安太乱、安全无保障,“骂”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办事不民主,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正是社会公共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公众越来越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 </p><p>  显见,改革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真正焦点,在于体制转轨中行政权力参与市场化分配产生了不公平。行政性资源(尤其是公共品供给)配置中的权力市场化,成为社会财富占有和分配不公的突出因素。权力市场化也对改革本身产生严重扭曲。在一些本不应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出现了利用市场化牟利的“假改革”,而在一些应该大力推进市场化的领域,市场化改革却步履维艰。 </p><p>  仅以土地市场化为例,地方政府几乎排斥了土地使用权拥有者参与交易的权利,直接成为市场交易的主体;从而使地方政府和土地开发商成为最大的获利者,使使用权拥有者的农民、居民利益受到损害。近年来城镇拆迁和农地征用环节的大量民事纠纷,深刻反映了地方政府垄断土地征用与土地要素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政府在土地要素市场化中功能定位及权力运行程序的缺陷。 </p><p>  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深层次体制因素的表现,尤与行政管理体制息息相关。2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比较多地在技术层面上效仿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形式,而较少吸取市场经济制度的本质内容。特别是要素市场改革的滞后,不仅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还涉及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等方方面面的改革问题。因此,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中,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被列为各项改革之首,并首先突出解决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垄断专权问题,以此打通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通道,实现市场经济完整推进。从职能上说,政府应当从市场中的利益主体变成公共服务的主体,把公共资源、公共品公平公正公开地向公众服务分配,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p><p>  中国正处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结构的大变动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认识多样化,因此要在深化改革中调整利益关系,遇到的阻力必然更大。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复杂度都在增加;而我们在思想上受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很深,往往跟不上形势的变化,遇到问题往往做出意识形态的极端判断,把问题归罪于改革。有人以个案来否定改革全局,也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p><p>  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判断,坚决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推进全面改革,不能动摇,不能停步,更不能后退。以批判新自由主义来否定改革实践,是从根本上否定中国改革的历史,也否定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改革还需要完善,市场经济要走向成熟,但近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已经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才能救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是人心所向,发展市场经济是大势所趋,加快发展经济社会是众望所归,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必由之路。 </p><p>  编者注:皇甫平是原《解放日报》评论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以1991年底至1992年初的“皇甫平系列评论”而闻名。 </p><p>&nbsp;</p><p>&nbsp;</p>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6-1-28 22:33:23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6-1-28 22:36:16编辑过]
<p>很及时,有针对性.</p>
   终于有人说话了……皇甫平怎么这时候才出来说哈。改革终于有要越过一个节点了。
<p><br/></p><p>&nbsp;</p><p>革命也好,改革也好,不管劳苦大众,都是死路一条</p>
<p>还是走着瞧&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em01]
<p>改革,是个什么东西?</p><p>------兼评皇甫平(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新文中欺骗性的一段话及其它 </p><p></p><p>&nbsp;&nbsp;&nbsp; 改革,是个好东西。好就好在,“改革”这个词在某些人的手里是可以当作大棒来使用的。但是一旦“改革”这个词被当作大棒来使用时,恐怕它就有了贬义的成分。 <br/></p><p>&nbsp;&nbsp;&nbsp; 改革,是有明确定义的。俺清楚地记得二十多年前开会传达文件时,改革被定义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br/><br/>&nbsp;&nbsp;&nbsp; 改革的上述定义,是相当清晰和明确的,就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样的改革,人民当然是拥护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越来越巩固了呢还是越来越倒退到私有制,答案是显然的。这就不免让人疑问,这个改革,是当初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设想的、人民群众拥护的有明确定义的社会主义改革,还是挂着“改革”的旗号实则是其它的什么玩艺?某些人可不可以告诉大家,你所谓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什么?具体来讲就是,比方说,是不是社会风气越来越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正气得到张扬,基本没有贫富差距,成年人都有工做,老年人不用担心养老,孩子们有书读也读得起,普通老百姓有病就能治也治得起,等等。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br/><br/>&nbsp;&nbsp;&nbsp; 现在看皇甫平新文中的一段话:不但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也使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水涨船高”到人均1500美元左右,贫困人口从当初的3亿多人减到目前的2000多万人。这表明整个改革开放的“效率优先”旗帜上,也写着“公平”二字。缩小贫富差距,不应当是人为地压制致富,而应当通过平等的权利保护和提高穷人发财的速度。改革目的不是让富人变穷,而是让穷人变富。 <br/><br/>&nbsp;&nbsp;&nbsp; 这段话里有两个欺骗性的地方。 <br/>&nbsp;&nbsp;&nbsp; 其一,用“人均1500美元”表示“公平”。大家都知道,当一个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不是均匀分布时,用算术平均数(即样本总值除以样本数)是不能反映它的平均值的。显然,人们的收入不是均匀分布。例如,一个100人的公司一个月的净收入是100万元,如果按人均算的话,每人1万元,这看起来很美。可是这100万元中,老板拿去了90万元,剩下的给99人,每人大约1千元,这看起来美吗、公平吗?一般来说,要考察收入情况,用中位数(即所有人中收入位居中间)更能反映贫富差距程度。皇文在这里用“人均”,恰恰不能反映公平而是要掩盖贫富差距,这是一种欺骗性的行为。 其二,“贫困人口从当初的3亿多人减到目前的2000多万人”也是具有欺骗性的。在这里,皇文并没有给出贫困的标准。我们知道,不同的时期,汇率、物价、不动产占有水平、抗风险能力、收入、开支情况都是不同的,相应的贫困标准也不一样。例如二十多年前一个标准家庭(两大人两小孩)月收入100元就可以在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在工作、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不用太操心,现在一个标准家庭(两大人一小孩)需要多少月收入呢?1千元、1万元、10万元?俺不知道。在没有给出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就恫言啥啥的,就是一种欺骗性的行为。 <br/><br/>&nbsp;&nbsp;&nbsp; 顺便提一句,俺注意到皇文最后有一个注解:“编者注:皇甫平是原《解放日报》评论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以1991年底至1992年初的“皇甫平系列评论”而闻名。”俺查遍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所有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名单,不管是现任的还是离任的,都没有“皇甫平”这个名字。这个“皇甫平”,你是哪家的“人民日报”?“皇甫平”编造身份,是一种不道德和欺骗性的行为。“皇甫平”是否认为,你戴着所谓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帽子,就像你打着“改革”的旗号一样,是否就可以唬人了呢?要知道,骗子终究是要露馅的。 </p>
以“改革”的名义夺取政权,打倒共产党 <br/><br/>黎阳 <br/><br/>2006.1.27. <br/><br/>&nbsp;&nbsp; 回顾二十多年来“主流经济学家”等“精英”们的“改革”主张轨迹,总起来是一根线:夺共产党的权。一夺决策权,二夺话语权,三夺产权,四夺政权。黄河九曲十八弯,绕来绕去就一个大方向。“精英”的“改革”口号万万千,归根结底就一个总目标:以“改革”的名义夺权,政变,打倒共产党。<br/><br/>总目标:打倒共产党,推翻现政权。 <br/>总途径:中国式“颜色革命”。 <br/>步骤:夺权政变四步曲。 <br/>“理由”:“改革”。 <br/><br/>第一步:夺取“决策权”。 <br/><br/>核心“理由”:不“改革”没有出路。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国家大事必须由“精英”决定,否则就是“不尊重科学”、“蛮干”、“瞎指挥”。<br/><br/>第二步:夺取“话语权”。 <br/><br/>核心“理由”: <br/><br/>1.“改革”的需要。质疑“精英”的决策就是反“改革”。 <br/><br/>2.“不争论”。“争论”浪费时间,妨碍“改革”。“我不跟无耻的人辩论”。<br/><br/>3.“资格论”。不是“精英”没有资格判断“改革”是非。“经济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隔行如隔山,不懂经济学的人应尊重经济学家,正如尊重科学家、作家一样,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严格科学地调查经济学家公信力的公众对象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的。应是与经济学有关、对经济学有起码了解的公众,例如企业界、政府经济部门、与经济学有关专业的人士等等。即使是无关的公众至少也须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才对经济学有理性的判断力。”<br/><br/>第三步:夺取产权。 <br/><br/>核心“理由”: <br/><br/>1.“改革”的需要。“不解决产权问题,‘改革’进行不下去”。“产权不是一个分配问题,而是激励机制问题”。“最重要的激励制度就是产权制度”。“国有资产总是要被人以各种方式变为私有的,所以早点转为民营,就没有贪污腐败的基础了”。“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事实上在相当程度上已被个人以各种形式所‘占有’,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事实上的占有变成法律上的‘所有’。”“人间正道私有化”。<br/><br/>2.“产权不明是万恶之源”。“国有企业产权不明确,无法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多发的矿难、事故,是因为产权不明引起的,矿主的产权没有很好保护,产权预期不明,所以不敢加大对安全的投入,抱着捞一票就走的心态。”“偷盗抢劫盗版等等侵犯产权的行为,是因为以前的革命不尊重产权,没有对国民进行尊重产权教育引起的”。<br/><br/>第四步:夺取政权。 <br/><br/>核心“理由”: <br/><br/>1.“改革”的需要。“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腐败问题是政治体制造成的。不是‘改革’造成的。”“没有多党制的公开监督就不能杜绝腐败。”“‘改革’产生的一切问题都是因为政治体制造成的问题。要继续深化改革就必须改变政治体制。”<br/><br/>2.“国际接轨”的需要。“外国不是共产党执政。既然跟国际接轨,那为什么不接‘多党制’这个‘轨’?”“政治体制不‘跟国际接轨’,经济改革‘跟国际接轨’不可能成功”。<br/><br/>3.确保私有制的需要。产权得靠政权保护。产权私有化了,政权也得跟着姓“私”。如果还是“共产党”,那怎么可能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共产党”就没法确保“私有制”。要确保“私有制”就不能让“共产党”当政。即使你赌咒发誓“共产党从此不共产”,那也不行。“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要真心实意保护私有制,就必须从此不叫“共产党”,而洗心革面改弦更张叫“社会党”。只有改名不再叫“共产党”,那才算交了落草为寇的“投命状”,证明是真的死心塌地要上私有制的“梁山”,从此打家劫舍过快活日子。这样一来从此天下没了“共产党”,也就等于从共产党手里夺了权。<br/><br/>&nbsp;&nbsp;&nbsp; “精英”们的夺权四步曲基本上已经走完了前三步,现在已经开始为最后一步的总攻制造“理论根据”了。君不见当越来越多的人指责“主流经济学家”的“改革”祸国殃民时,他们为自己开脱的“理由”是什么吗?“改革不可动摇”。“不是改革错了,而是改革不彻底”,“是政治体制有问题”。“市场改革的滞后,不仅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还涉及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等方方面面的改革问题。”“必须深化改革,改变政治体制,扫清改革的障碍”。这就是“改革攻坚”——最后夺权政权,彻底“国际接轨”,实现西方多党制。“精英”们为最终推翻共产党制造的舆论还少吗?他们已经否定了“文化革命”,否定了计划经济,否定了“反右”,否定了“大跃进”,否定了“人民公社”,否定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否定了“抗美援朝”,否定了“三反”、“五反”、“镇反”,否定了“土改”,否定了解放战争,否定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否定了长征,否定了国内大革命。总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一切的一切没有一样他们是不否定的。他们通过自己把持的报刊杂志、课堂书本、电台文艺把这一切否定时时刻刻地、无孔不入地灌输给了年轻一代,以至于在某些地方形成了压倒一切的“主流舆论共识”。一旦造成如此舆论,到了这步田地,顺理成章的结论不言而喻:如此从头到尾一无是处的政党有什么资格赖在台上执政?欲夺政权,先造舆论。如此而已,岂有它哉。<br/><br/>&nbsp;&nbsp; “主流经济学家”的“精英”们吸取了五七年“反右”的教训,不再直接要求打倒共产党,而是要求“改革”;不再把共产党从上到下一概打倒,而是分化瓦解,各个击破,让上层头脑通过改革获得私利,以保护这些私利为甜头,诱使他们牺牲基层群众的利益,跟“精英”们同流合污,自己搞垮共产党;不再搞“背水一战”、“一锤子买卖”,而是“小步快跑,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以“改革”的名义,搞夺权政变四步曲。总之完全符合军事上的原则:正面攻不动,侧面攻。一口吃不掉,分几口。整体啃不动,分化瓦解。五七年明火执仗办不到的事,通过“改革”分二十多年慢慢办。当年赤膊上阵吃了大亏,现在换个花样居然屡屡得手。真不愧是“精英”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br/><br/>&nbsp;&nbsp;&nbsp; 有些“精英”比“彻底否定共产党”走得更远,把整个中华民族都否定了。比如那个写《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的袁伟时,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人的一切没有一样他不否定的。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中国人被侵略是自找的,活该。可见中国文化劣等,民族劣等,没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由洋大人来统治,“当二百年殖民地”。这样的“精英”搞的夺权政变五步曲,前四步之外又加了一步:卖国。<br/>
坚持改革.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f22</i>在2006-1-28 23:23:00的发言:</b><br/>坚持改革.</div><p>喊口号之前请先给“改革”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以及“改革”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中国现在两极分化这么严重,“医改”“教改”“房改”“企改”搞得民怨沸腾,已经成为国家安定的巨大威胁,这些失败的旧改革当然要改,所以中央才提出了要建立“和谐社会”,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改革”一定要坚持,不过现在的内容是改掉90年代中期以来走野蛮资本主义道路造成的恶果。</p>
当年狠批"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今天,资本主义的苗终于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了,大家欢呼吧.
这个大问题要数年的消化时间.或许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
<p>皇甫平?</p><p>&nbsp; 一个既得利益者</p><p>完全没有可能客观的评论</p>
<p>皇甫平?&nbsp;一个既得利益者!!!</p>
<p>不知道</p><p>先看看在说啊</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hinaxixi</i>在2006-1-28 23:57:00的发言:</b><br/>当年狠批"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今天,资本主义的苗终于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了,大家欢呼吧.</div><p>可惜啊,这不是资本主义 </p><p>是官僚买办资本主义!!!!!!</p>
呵呵,已经又到了姓社姓资讨论的关键时期了。我支持皇甫平。目前已经有很多组织借批资转向批政府,不整顿不行。
<p>回《改革是个什么东西》,黄甫平是笔名,说人家是骗子没有根据:<br/>1939年生于浙江平阳。1962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历任《解放日报》记者、编辑、评论部主任、副总编辑,以及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主持过《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的评论、理论工作,参加撰写和编辑的社论、评论有四篇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其中“黄甫平”署名评论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br/>为全国新闻界首批评定的高级编辑,曾受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和上海科技大学新闻与人文科学系兼职教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br/>1992年获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p><p>另外文章对1500美元的地方有曲解,任何人也不会把这种人均概念理解为每个人真的就得到了1500美元,就象现在一些公司要求员工每人每年创造的产值要达到50万一样,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但最后公司介绍的材料里面就会写人均产值多少多少一样,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为公司创造了多少多少价值。对于贫困人口的问题,我不知道作者是故意难为还是咋,贫困人口减少到2000万,这是平时见诸报端的资料数据,作者如果这次针对皇甫平这样提出来,显然对其不公,如果要追究,应当追究贫困人口到底如何定义的,统计标准是什么,这应该和统计局或者什么经济普查部门有关。任何算法要找漏洞都可以找到,如果觉得贫困人口的算法是多少年前的了需要改进,那么这是另一个问题,就象GDP算法一样,现在越来越觉得GDP对社会发展的评估不够科学了,那就改嘛,加点绿色指标进去。中国贫困人口的大量减少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不是皇甫平一个人说的。</p><p>另一篇《以“改革”的名义夺取政权,打倒共产党》,纯粹属于政治阴谋论,照他的说法GDP算法支持了官员一味搞政绩工程、一锤子买卖、弄虚作假、腐败横行,还让中国环境不堪重负、遗害子孙后代。这些阴谋篡权者高啊,真是有先见之明,此GDP考核真是二两拨千斤的好招,不显山不漏水,还给人有量化考核的科学客观的印象,呵呵。就从这篇文章,我反正是看到了左的问题,此风应刹。</p><p>人均3000美元后(注意不是说每个人都真正得到3000),会导致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因为矛盾将会进一步突出,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利用这种动力,社会是向上脱胎换骨还是向下沦为平庸,就看我们下来如何走每一步。那些妄图扯上政治阴谋的人,属于浑水摸鱼的,到底主流经济学家代表的利益集团是魔,还是这些搞政治运动的人是妖,大家应当增大眼睛看清楚,情况比较复杂,好不容易经历了几年平静的时期,其实矛盾一天都没消失,他们都在持续演化积蓄着,到今天终于来了,所幸目前的政府比上届更务实,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更强,愿国家在2006年能够取得进步。</p>
<p>皇甫平真名:周瑞金</p><p><a href="http://www.fenews.pku.edu.cn/Center/EXPERT_INFO_Browse.aspx?ID=7">http://www.fenews.pku.edu.cn/Center/EXPERT_INFO_Browse.aspx?ID=7</a></p><p></p><p>另外斑竹开了专贴的,怎么这里又开贴了。。。</p>
<p>保留先开贴的专题,保留跟贴多的专题,所以留下此贴。</p>
<p>这是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赤裸裸发言!!!!!!</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6-1-29 12:52:00的发言:</b><br/><p>保留先开贴的专题,保留跟贴多的专题,所以留下此贴。</p></div><p></p>请出示相应版规来作为你管理的依据,现在你是凭个人喜好,拍脑袋决定,你这不是当版主,你是当版霸。
&nbsp;&nbsp;&nbsp; 回顾二十多年来“主流经济学家”等“精英”们的“改革”主张轨迹,总起来是一根线:夺共产党的权。一夺决策权,二夺话语权,三夺产权,四夺政权。黄河九曲十八弯,绕来绕去就一个大方向。“精英”的“改革”口号万万千,归根结底就一个总目标:以“改革”的名义夺权,政变,打倒共产党。<br/>&nbsp;&nbsp;&nbsp; 同意这种说法,现在许多所谓“主流经济学家”等“精英”们的建议完全违背改革的初衷.改革要能够确保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利益只被少数人占有,这种改革不要也罢.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钝兵</i>在2006-1-29 12:59: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6-1-29 12:52:00的发言:</b><br/><p>保留先开贴的专题,保留跟贴多的专题,所以留下此贴。</p></div><p></p>请出示相应版规来作为你管理的依据,现在你是凭个人喜好,拍脑袋决定,你这不是当版主,你是当版霸。</div><p>其实斑竹可以把你开的那个贴的内容转到这里来,你完全可以请求斑竹这样做而使得大家对你的帖子进行关注,本来前面那个专贴也是版主为了避免同一话题开贴太多使得大家不好看才作专贴的。所以你不要怀疑斑竹的管理初衷,难道你要认为斑竹是阴谋封杀你的言论? </p><p>我觉得斑竹的理由也合理,这其实充分考虑的是帖子关注度的问题,本意是论坛帖子的优胜劣汰标准一个是先天性一个是后天性,后天性优先级大于先天性,毕竟人气是帖子最重要的指标。 </p><p>再说这个帖子被人新开后,大家可能没看到前面的专贴就都回到这里了,回帖已经比较多了,如果转内容的话,也应当是把你的帖子里的内容转到这里来更科学,再怎么也应该以这里为基地。当然如果你非要版主开放你的帖子为专贴,那你是不是就是帖霸呢? </p><p>这本来是可以商量的问题,你整得太严重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钝兵</i>在2006-1-29 12:59: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6-1-29 12:52:00的发言:</b><br/><p>保留先开贴的专题,保留跟贴多的专题,所以留下此贴。</p></div><p></p>请出示相应版规来作为你管理的依据,现在你是凭个人喜好,拍脑袋决定,你这不是当版主,你是当版霸。</div><p>“新侨联委员”,请出示规定了“保留先开贴的专题,保留跟贴多的专题”的版规,你现在是根据自己喜好予取予求,超大茶馆要变成几个版主随意施威的一言堂吗?</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untone</i>在2006-1-29 13:21: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nbsp;</div><p>其实斑竹可以把你开的那个贴的内容转到这里来,你完全可以请求斑竹这样做而使得大家对你的帖子进行关注,本来前面那个专贴也是版主为了避免同一话题开贴太多使得大家不好看才作专贴的。所以你不要怀疑斑竹的管理初衷,<font color="#ff0033">难道你要认为斑竹是阴谋封杀你的言论? </font></p><p><font color="#0033ff">有没有阴谋我不知道,但是封杀却是事实,而且是凭个人喜好封杀,没有相应版规支持。</font></p><p>我觉得斑竹的理由也合理,这其实充分考虑的是帖子关注度的问题,本意是论坛帖子的优胜劣汰标准一个是先天性一个是后天性,后天性优先级大于先天性,毕竟人气是帖子最重要的指标。</p><p><font color="#0000ff">“你觉得”不代表版规,那只是一种个人喜好。</font>&nbsp;</p><p>再说这个帖子被人新开后,大家可能没看到前面的专贴就都回到这里了,回帖已经比较多了,如果转内容的话,也应当是把你的帖子里的内容转到这里来更科学,再怎么也应该以这里为基地。当然如果你非要版主开放你的帖子为专贴,那你是不是就是帖霸呢? </p><p><font color="#0033ff">版主无凭无据的锁帖,这本身是错误的,要求纠正错误也叫“帖霸”的话,那么世界上就不应该有“维权”一说了。</font></p><p>这本来是可以商量的问题,你整得太严重了。</p><p><font color="#0000ff">我不正是在和版主商量吗?难道我不出声才叫商量?</font></p></div><p></p>
<p>斑竹并没有凭个人喜好呀,他出示的两个理由也是客观的。我觉得这个合理,确实是我的意见,也没说我的意见是版规。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版规,版主的所有行为不是必须要根据版规来做,他说明了自己的理由,并没有针对特定的人,商量的时候怎么能说人是“版霸”?人要跟你商量借钱,说你不充分考虑他的情况不借的话就是吝啬鬼,有这么强的吗?</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过期密码</i>在2006-1-29 12:42:00的发言:</b><br/>呵呵,已经又到了姓社姓资讨论的关键时期了。我支持皇甫平。目前已经有很多组织借批资转向批政府,不整顿不行。</div><p></p><p>阁下最好先搞清楚政府和党的关系</p><p>到底谁指挥谁!!!</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untone</i>在2006-1-29 13:50:00的发言:</b><br/><p>斑竹并没有凭个人喜好呀,他出示的两个理由也是客观的。我觉得这个合理,确实是我的意见,也没说我的意见是版规。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版规,版主的所有行为不是必须要根据版规来做,他说明了自己的理由,并没有针对特定的人,商量的时候怎么能说人是“版霸”?人要跟你商量借钱,说你不充分考虑他的情况不借的话就是吝啬鬼,有这么强的吗?</p></div>如果已有“后发帖、回帖少的帖就要锁帖”的版规在,我没说的,坚决遵照版规,如果你拿不出我的发帖有违版规的依据,请不要再转移话题,这种以个人喜好为依据的辩解无任何意义,无力而无效。
你如若愿意分散讨论,我帮助你开贴如何?当然集中讨论有利于深入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6-1-29 14:54:00的发言:</b><br/>你如若愿意分散讨论,我帮助你开贴如何?当然集中讨论有利于深入</div><p></p>ok,对版主知错就改表示赞赏!
我们党是执政党,已经有很多批评矛头对准党了,要警惕反党思想啊
我支持党,支持党的十六大决议。姓社姓资的讨论是针对党的十六大。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过期密码</i>在2006-1-29 14:59:00的发言:</b><br/>我们党是执政党,已经有很多批评矛头对准党了,要警惕反党思想啊</div><p></p>请举出实例——从批驳皇甫平转移矛头到批党的实例。
钝兵:党性还是要讲的。原来所谓“万言书”的非组织活动,皇甫平就针对性都斗争了。我支持党。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毛主席万岁!</i>在2006-1-29 15:03:00的发言:</b><br/>钝兵:党性还是要讲的。原来所谓“万言书”的非组织活动,皇甫平就针对性都斗争了。我支持党。</div><p>哪里来的什么“万言书”?哪里来的“皇甫平对非组织活动的针对性斗争”?皇甫平=党?驳斥皇甫平=批判党?你到底在说什么?请明言!</p>
万言书你都不知道……学习不够啊。有万言书,有皇甫平系列评论,才有南巡。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毛主席万岁!</i>在2006-1-29 15:13:00的发言:</b><br/>万言书你都不知道……学习不够啊。有万言书,有皇甫平系列评论,才有南巡。</div><p>我们现在在谈“皇甫平的再出手”,不是十几年前的事,这里面哪来的万言书?请先弄清楚我们再说什么再发言,不要无谓的转移话题。</p>
<p>资本主义可以</p><p>但不要买办!</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9 22:14:5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