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平为什么“再出手”[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4:18:42
<p>作者:云淡水暖&nbsp;&nbsp;&nbsp;&nbsp;转贴自:人民网《强国论坛》</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新年伊始,一篇“宏文”引起了一些目光,就是90年代初“大名鼎鼎”的皇甫平先生的《改革不动摇》,这个时候来高呼“不可动摇”,是不是说有“动摇”的危险或者说有“潜动摇”的危险呢,草民没有看出来。有好事者在皇甫先生的文章前加了个小标题叫作“皇甫平再出手”,这样一来,无不有几分“阵前乏人,主将杀到”的味儿,好像一位早已“安享正果”者,因某种情势,不得不重披“战袍”,“再度”上阵的感觉。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皇甫先生文中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国内矛盾凸显期与国外摩擦多发期的交织,社会上出现一股新的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他们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上纲为崇奉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恶果,加以批判和否定,似乎又面临一轮改革‘姓社姓资’争论的轮回。”。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于是,草民不得不回顾了皇甫先生“出手”的经历,原来是“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而在报刊刊登皇甫先生文章的下面,有一行小注:“皇甫平是原《解放日报》评论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以1991年底至1992年初的‘皇甫平系列评论’而闻名。”,众所周知,那段时间也被某些人称为“拐点”,原来只要到了“拐点”,皇甫先生就“不得不”重披战袍,“扭转乾坤”而来,中国幸甚,中国人民幸甚。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同2005年人们所见到的“经济改革理论家”们一样,皇甫平先生身上的战袍照例绣着“改革”二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手中的“哨棍”上刻着“捍卫”、“不可动摇”的誓言,还有箭袋中若干顶印着“否定改革”、“反对改革”字样的帽子,一遇“社会上”的“论敌”,帽子先至,紧跟棍子。但草民发现,所谓“社会上”有些语焉不详,现如今,“主流”的媒体、“主流”的“学者”、“专家”们,不也都亮着“改革”的大旗么,皇甫平先生嘴里的“社会上”指哪些人、哪些阶层、代表哪些“既得利益”者呢。如果皇甫平专指网络平台上的平民之音,那不在“主流”话语平台上的“社会”,何足挂齿。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事情偏偏就有些蹊跷,皇甫平先生把2005年打造成 “拐点”,那人们就不得不把目光将2005年纵览一遍,草民发现了一个情况,就是在2005年,“主流”的、自称“20年来投身于改革”的经济学家们,“集体失语”了,20年来如日中天的“主流”们为什么会“集体失语”呢,原来在近两年的由郎咸平先生引发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大讨论中,2004年被郎咸平指为吞噬国有资产“样板”顾雏军,在2004年10月得到众多挂着“国家”、“中国”字头的“所长”、“研究员”、“教授”们的坚定支持,并且以一文《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论定”为“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样板”,这是“正剧”的“高潮”,接下来就不那么美妙了,“正剧”转为“悲剧”、“反剧”,顾雏军被指称涉嫌吞噬国有、企业资产锒铛入狱告终,自此,同样是披着“改革”战袍的“主流”们“集体失语”了,并且一“失语”就是近一年,不是“不想语”,而是“不能语”,当然,也有个别自己觉得较为“超然者”出来“语”几声,但“语”的内容与皇甫先生何其相似乃尔,也是什么“否定改革”呀、“反对改革”呀、“捍卫”呀、“不可动摇”呀,就此,人们不得不思考一下这其中的关联韵味儿。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然,皇甫平先生没有忘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引用了几句邓小平的语录,并且把“否定改革开放”被邓小平“一槌定音”摆在前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草民觉得,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要以邓小平理论统领改革开放,别忘了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定性,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只能够姓“社”,“发展”、“增强”、“提高”的方向是什么,就是“社会主义”,那邓小平是如何界定“社会主义”的呢?邓小平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我还要说,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是强有力的。一旦发现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把它纠正过来。”、“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会容忍有的人反对社会主义。”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么,面对邓小平论述时候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到现在为止有些地方的公有制经济已经荡然无存,皇甫平先生的“不可动摇”是指私有化不可动摇还是公有制不可动摇;再如,如今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46%以上,被国际公认为“动荡边缘”,是不是产生了“两极分化”的危险呢,如果背离了邓小平设计的社会主义改革方向,“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把它纠正过来”,是“坚持”呢,还是“否定”、“反对”呢。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皇甫平先生举了一个“动听”的例子“‘效率优先’对于突破旧体制,激发解放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也使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水涨船高’到人均1500美元左右,贫困人口从当初的3亿多人减到目前的2000多万人。这表明整个改革开放的“效率优先”旗帜上,也写着“公平”二字。缩小贫富差距,不应当是人为地压制致富,而应当通过平等的权利保护和提高穷人发财的速度。改革目的不是让富人变穷,而是让穷人变富。‘仇富’情结无助于缩小贫富差别,不利于走向共同富裕,这是现代工商文明浅显的道理。”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草民有些糊涂的是,在一个一说80%的社会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一说占中国0.6%的家庭,掌握了60%以上的金融资产的形势下,怎么就“也使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水涨船高’到人均1500美元左右”了?又在玩“人均”的把戏,这是很不厚道的,君不见,教育经费已经“水涨船高”到原先的100倍了,这是一个全国政协委员一家三代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君不见,医疗费用也同样“水涨船高”到原先的100倍、住房费用更是“水涨船高”到原先的100倍不止,人称“新三座大山”。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然,皇甫先生也含糊地说了什么“体制”呀、“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呀,但是,草民有理由怀疑,已经占领了改革利益分配高地的财富寡头、权贵们,怎么就不能够在其中继续享受“马太效应”呢?皇甫先生不知道么。 <br/></p><p>作者:云淡水暖&nbsp;&nbsp;&nbsp;&nbsp;转贴自:人民网《强国论坛》</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新年伊始,一篇“宏文”引起了一些目光,就是90年代初“大名鼎鼎”的皇甫平先生的《改革不动摇》,这个时候来高呼“不可动摇”,是不是说有“动摇”的危险或者说有“潜动摇”的危险呢,草民没有看出来。有好事者在皇甫先生的文章前加了个小标题叫作“皇甫平再出手”,这样一来,无不有几分“阵前乏人,主将杀到”的味儿,好像一位早已“安享正果”者,因某种情势,不得不重披“战袍”,“再度”上阵的感觉。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皇甫先生文中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国内矛盾凸显期与国外摩擦多发期的交织,社会上出现一股新的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他们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上纲为崇奉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恶果,加以批判和否定,似乎又面临一轮改革‘姓社姓资’争论的轮回。”。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于是,草民不得不回顾了皇甫先生“出手”的经历,原来是“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而在报刊刊登皇甫先生文章的下面,有一行小注:“皇甫平是原《解放日报》评论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以1991年底至1992年初的‘皇甫平系列评论’而闻名。”,众所周知,那段时间也被某些人称为“拐点”,原来只要到了“拐点”,皇甫先生就“不得不”重披战袍,“扭转乾坤”而来,中国幸甚,中国人民幸甚。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同2005年人们所见到的“经济改革理论家”们一样,皇甫平先生身上的战袍照例绣着“改革”二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手中的“哨棍”上刻着“捍卫”、“不可动摇”的誓言,还有箭袋中若干顶印着“否定改革”、“反对改革”字样的帽子,一遇“社会上”的“论敌”,帽子先至,紧跟棍子。但草民发现,所谓“社会上”有些语焉不详,现如今,“主流”的媒体、“主流”的“学者”、“专家”们,不也都亮着“改革”的大旗么,皇甫平先生嘴里的“社会上”指哪些人、哪些阶层、代表哪些“既得利益”者呢。如果皇甫平专指网络平台上的平民之音,那不在“主流”话语平台上的“社会”,何足挂齿。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事情偏偏就有些蹊跷,皇甫平先生把2005年打造成 “拐点”,那人们就不得不把目光将2005年纵览一遍,草民发现了一个情况,就是在2005年,“主流”的、自称“20年来投身于改革”的经济学家们,“集体失语”了,20年来如日中天的“主流”们为什么会“集体失语”呢,原来在近两年的由郎咸平先生引发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大讨论中,2004年被郎咸平指为吞噬国有资产“样板”顾雏军,在2004年10月得到众多挂着“国家”、“中国”字头的“所长”、“研究员”、“教授”们的坚定支持,并且以一文《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论定”为“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样板”,这是“正剧”的“高潮”,接下来就不那么美妙了,“正剧”转为“悲剧”、“反剧”,顾雏军被指称涉嫌吞噬国有、企业资产锒铛入狱告终,自此,同样是披着“改革”战袍的“主流”们“集体失语”了,并且一“失语”就是近一年,不是“不想语”,而是“不能语”,当然,也有个别自己觉得较为“超然者”出来“语”几声,但“语”的内容与皇甫先生何其相似乃尔,也是什么“否定改革”呀、“反对改革”呀、“捍卫”呀、“不可动摇”呀,就此,人们不得不思考一下这其中的关联韵味儿。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然,皇甫平先生没有忘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引用了几句邓小平的语录,并且把“否定改革开放”被邓小平“一槌定音”摆在前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草民觉得,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要以邓小平理论统领改革开放,别忘了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定性,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只能够姓“社”,“发展”、“增强”、“提高”的方向是什么,就是“社会主义”,那邓小平是如何界定“社会主义”的呢?邓小平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我还要说,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是强有力的。一旦发现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把它纠正过来。”、“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会容忍有的人反对社会主义。”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么,面对邓小平论述时候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到现在为止有些地方的公有制经济已经荡然无存,皇甫平先生的“不可动摇”是指私有化不可动摇还是公有制不可动摇;再如,如今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46%以上,被国际公认为“动荡边缘”,是不是产生了“两极分化”的危险呢,如果背离了邓小平设计的社会主义改革方向,“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把它纠正过来”,是“坚持”呢,还是“否定”、“反对”呢。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皇甫平先生举了一个“动听”的例子“‘效率优先’对于突破旧体制,激发解放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也使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水涨船高’到人均1500美元左右,贫困人口从当初的3亿多人减到目前的2000多万人。这表明整个改革开放的“效率优先”旗帜上,也写着“公平”二字。缩小贫富差距,不应当是人为地压制致富,而应当通过平等的权利保护和提高穷人发财的速度。改革目的不是让富人变穷,而是让穷人变富。‘仇富’情结无助于缩小贫富差别,不利于走向共同富裕,这是现代工商文明浅显的道理。”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草民有些糊涂的是,在一个一说80%的社会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一说占中国0.6%的家庭,掌握了60%以上的金融资产的形势下,怎么就“也使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水涨船高’到人均1500美元左右”了?又在玩“人均”的把戏,这是很不厚道的,君不见,教育经费已经“水涨船高”到原先的100倍了,这是一个全国政协委员一家三代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君不见,医疗费用也同样“水涨船高”到原先的100倍、住房费用更是“水涨船高”到原先的100倍不止,人称“新三座大山”。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然,皇甫先生也含糊地说了什么“体制”呀、“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呀,但是,草民有理由怀疑,已经占领了改革利益分配高地的财富寡头、权贵们,怎么就不能够在其中继续享受“马太效应”呢?皇甫先生不知道么。 <br/></p>
看到中央提出"效率""公平"兼顾,那些资本家急了,于是把代言人又请出来了.
我的工资就2000多,在福州市算中下,偶算的上是真正的穷人
那些资本家已经急了,于是把代言人又请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