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重力装置研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6:28:29
欢迎大家踊跃发帖欢迎大家踊跃发帖
是不是电影  星球大战 中,能悬停的交通工具
违反基本物理准责的东西。。:lol
还有人不相信,上网搜一下,播音公司已经开始进行工程研究了,原理已经掌握了
原理掌握………………;P

LHC还没正式开搞,希罗斯离子还未找到,掌握什么…………

网上民科很多的。
OMG,原理掌握!无语。。。。。。。。。。。。。。。
[quote]原帖由 缥缈神龙 于 2008-9-23 18:02 发表
原理掌握………………;P

现在的民科……
广相搭了那么大的架子,现在连引力波的毛都没见着,居然开始反重力了……MD~
原理,原理~~~

这下看谁敢说搞理论物理的耍嘴皮子的

;P
妈呀,吓死人了~~~
大家还是要给点鼓励,国人现在就是缺乏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想得到才能做得到,中国至今无一流科幻剧。但科学是严谨的,靠得是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实用工艺化,绝不是大跃进之流就能解决的,中国之所以民科众多,一方面是科技产业化转化乏力,另一方面是国民的浪漫性超过了对科技追求的严谨性。只有提升国民的教育水平,打通科技产业化的瓶颈,中国才能从民间不断涌现出像盖茨、乔布斯这种人物,出现更多喜欢闲暇在家操作数控机床制作自用装备、用天文眼镜观察星空的人,而不是像目前只会制作粗糙山寨直升机的民科们!
原理已经掌握?

其实我也掌握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了:victory:
反重力工程概况     
   
  我国反重力技术起步于1978年,已有20余年历史,现已取得了很有希望的进展,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主要有离心力转换型、   Fag型和虚化再显型几种。     
   
  其中离心力转换型在1978年就有长春扬忠秀老前辈的初探论文出现;1982年出现了李瑞金的初始试验模型;之后,又有本文作者连续不同特征的几十个工程动力装置模型的试验面世(本文图片为作者试制的带行星结构垂直倒相的离心型反重力试验模型之一)。目前该类型实验即将终结,部分已申请专利,前途看好;现在董长军同志的反重力装置也面世,据称效果不错,也已申请专利。     
   
  而   Fag类型进展也很好,已完成近   lO0项实验和若干专题研究,是迈向最高级别型的基础,已进入系统工程试制的准备阶段。由于其先进优越性,可望首选成为反常规宇航动力设备和军用交通动力工具。顺便指出,实验中发现Fag类型有特殊能量辐射,这种辐射是迈向高级型基础条件。Fag型可能将在5年内进入适用化。     
   
  再之,物体虚化再显类型其理论共有100余个专题已基本完成,得到了相当相关实验的支持论证。目前得知有三个种类的工程手段能让物质进入能量虚态,使其进入超三维空间而实现隐形和反重力。虚化再显型是物质能量场变换的最高级别阶段,进入到工程化尚需一定的精力和时间,预计10年以内可进入适用化雏形。
《简氏防务周刊》曾发表了一篇题为"神秘的推力"的文章,介绍了近年来一些美国和俄国科学家一直在探讨一种能对重力进行控制的推力(升力)发生器,尽管至今没有任何人能对这种现象给以解释,但由于这类研究可能会对航空器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影响,并有可能会发展出一种新型武器,所以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美国NASA、波音公司以及一些知名的研究机构已开始介入研究  
  去年7月,美国一家称为 "跨学科技术"公司声称他们完成了一系列"能够改变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试验。这不仅引起了美国NASA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许多其他国家科学家的浓厚兴趣。  
  能浮起的"升力器"  
  跨学科技术公司声称,他们设计了一种所谓的"升力器"。这个"升力器"是用一种轻木棍做成一个三角框架,棍上附着一根电线,周围用金属箔片围绕而成。只要将正电接通电线,负电接通金属箔片后,这个升力器就会飘离桌面,升到空中。
   这个"升力器"的设想最初是该公司的一位电-光工程师在进行一种激光器试验时发现的。
   在他所试验的激光器中也有类似的电线-金属箔片的部件,他发现只要一接通电流,金属箔片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扭曲运动。接着他又发现如果把一个电线和金属箔片形成的三角体作为一个单元体,那么通过多个这种单元体的组合可以做成更大和更重的"飞行器",其外形既不用设计成空气动力外形,也不需要运动部件,只要通上电流就能升到空中。
   在跨学科技术公司公布这个试验不久,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就在自己的试验室里再现了这个试验,还对所谓"升力"作了定量的测定。
   他所用的"升力器"是由36个三角单元体组成的外廓尺寸为820毫米×700毫米的6面体。材料同样是轻木、铝箔和电线。升力器的重量为32克,使它升起需要的电源的功率约为81瓦(电压40千伏,电流2.01毫安),使它稳定飞行的电源功率为132.9瓦(电压44千伏,电流3.02毫安)。据称,这个"升力器"能很快地加速上升,而且能非常稳定地悬浮在空中。 问题是,这种"升力器"是靠什么力把它推到空中的?
   有人曾把这个升力的产生解释为"离子风"效应,即当电子穿过电线与金属箔片的间隙时产生的"微风"引起的结果。但是,跨学科技术公司很快用试验否定了这个说法,他们在电线与箔片的空间设置了障碍物,阻断了电子流,"升力器"照样能升起。
   这个试验立刻引起了美国NASA的高度关注,因为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有一个叫布朗的发明家,用一个非对称圆盘板进行过类似的试验。  
  被推动的圆盘
  当时,布朗用的金属圆盘一面是平的,另一面略微鼓起,形成了一个非对称的电容器。当布朗在一侧通上负极,另一侧通上正极后,圆盘就会向正极方向推移。
   1952年,布朗又利用所谓的"电子能量"推力原理设计了一个直径约1米的被称为M3的圆盘截流器,并向美国空军进行了一系列演示试验。据称,试验给人印象"十分深刻",由于整个试验是高度保密的,所以没有公布具体结果,只透露通电的电压高达150千伏。
   当时有人就认为是"离子风"效应。但由于这种圆盘通电后即被推向空中的现象显然是违背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所以整个试验和对它的一些解释,如"电子重力"、"反重力"等都被归入"伪科学"而搁置了起来。 跨学科技术公司的"升力器"的试验公布以后,NASA认为,这种"升力器"应当就是布朗非对称电容器的三维化的扩展,只是这里的电容器就是电线与金属箔片之间的空气。  
  失去的重力
  在地球另一端的一位名叫波德克列特诺夫的俄罗斯材料科学家却用另一个发现支持了这种"失重"现象。他说,他在进行超导体研究时发现,如果把一个物体放在一个以高速旋转的超导体陶瓷圆盘的上方,这个物体就会失去5%的重量。
   波德克列特诺夫用了一个2万~1000万伏的电源,一个高速旋转的超导体,这个超导体在旋转时会在物体上产生一个时间极短、速度极高的"重力脉冲",而物体本身却没有可察觉到的能量损失。
   与此同时,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一个叫里宁的研究人员也独立地完成了类似的试验,她证实利用高速旋转的超导体确实可以产生一种"类似重力场"的作用,能够"吸住"或"推开"物体。
   由于这项发现可以潜在地被用于减少航天飞行器的发射重量(因此减少发射成本)上,立即引起了NASA马歇尔中心的极大兴趣并向哥伦比亚的超导部件公司支付60万美元,让它们来进行这项研究,并聘请了波德克列特诺夫和里宁作为顾问。 波德克列特诺夫的工作还得到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的支持。后者声称他已经研制出了类似的"脉冲重力发生器",可以对任何物体产生一个排斥力。
   波德克列特诺夫说,这种"脉冲重力发生器"脉冲的作用距离达到1千米以上,而理论上,这个脉冲在空气或空间中可以发射到200千米以远,几乎不会有能量损失。
   他还说,仅仅是用他试验室的这套装置,如果加上一种精密的现代雷达系统,就有可能改变卫星的轨迹。 波德克列特诺夫还说,他的脉冲重力发生器可以在工程上很快发展成一个新形式的发动机,还可以发展成一种新型武器,使卫星偏离轨道,或使弹道导弹偏离弹道轨迹。
   尽管这些耸人听闻的说法没有得到证明,但NASA认为还是应当认真对待。  
   NASA的关注
   NASA和一些公司之所以一直十分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的动向,因为他们认为如果真的能发现一些突破性的推进技术,就有可能将航空的发展带入一个新时代。
   实际上,早在1996年NASA就启动了一个"突破性推进力物理学"(BBP)计划,并把它列为NASA先进航天运输计划(ASTP)的分项目,直接归NASA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管理。
   这项计划的目的首先是要找到形成这种神秘推力的方法,再设法探索其中的机理。这项计划的领导人格伦认为,种种所谓的"电子重力"现象,其实质是就是因为重力被某种现在还不知道的方式遮蔽了,从而产生了浮力效应,使东西升了起来,而这种现象用现在的理论无论如何是解释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NASA最近声称,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他们确实已经发现了"通过二元非对称电容器产生推力的方法",并将这项专利列入"突破性技术"类。他们认为如果能将这个专利用于实践,最后可能会得到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好的电子推力发生器。
   NASA特别有兴趣的是它们在卫星和其他航天飞行器上作为轨道转换发动机的应用潜力。
   尽管NASA声称他们仍然反对"电子重力"的学说,但重要的是,作为世界航空航天界的权威机构毕竟承认了确实有一种至今任何人都无法解释的产生推力的形式。
   最近,美国国会已经同意给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软件研究院拨款475万美元,希望该院的科学家能独立地证明跨学科技术公司升力器的真实性,并找到它能被推到空中的原因。
   波音公司的介入
  波音公司声称,他们不会盲目地支持这个领域的各种研究,但对波德克列特诺夫和有些研究很感兴趣。
   波音公司的"鬼怪"工程队已经开始对波德克列特诺夫的装置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他们研制了一种把一个超导体放在一个不锈钢真空罐里的"重力修改试验设备",他们称之为"重力枪"。  
   另外,"鬼怪"工程队已经对一种由一个加利福尼亚的发明家库克提出的"双转子无反作用力驱动装置"进行了试验。这个被称为"库克惯性推进发动机"的装置,用了一对互相反转的共轴转子,把离心力转换为一个沿轴向的线性力。
   1999年11月29日的《无限能量》杂志上报道了试验结果。这种装置可以在几分之一秒内将一个2.5千克的物体从零速度加速到每分钟300米以上的速度,接着再减速至零,但整个过程并没有产生任何反作用力,而根据牛顿作用与反作用第三定律,这个反作用力约为400~450牛。 库克称,增加转子的转速可以显著地增加"推力"。  
  期望解开谜团
  虽然NASA、波音公司和美国其他权威研究机构和公司至今都还没有公开对这种研究表明态度,但是他们已对研究越来越感兴趣,目的只有一个,揭示出其中的奥秘,找到一种突破性理念的推进方法。
反重力装置的探究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科技大变革的前奏,可以带动物理学和工业的大发展,很多国人就是不愿意去想去思考,当然,这也是各国的绝密计划,很少有泄露
原帖由 zhangds1 于 2008-9-23 21:59 发表
[quote]原帖由 缥缈神龙 于 2008-9-23 18:02 发表
原理掌握………………;P

现在的民科……
广相搭了那么大的架子,现在连引力波的毛都没见着,居然开始反重力了… ...

引力波现在是还没影呢,但是作为重力在空间中激起的涟漪,貌似需要两个离得很近的中子星。
对于引力波,美国是打算用尺子量的说。:D :D :D :D :D
扯蛋的东西,讨论个P
不见得就是扯淡吧?爱因斯坦前,谁相信尺子会缩短啊.狭义相对论虽然没有完全违反牛顿定律,但是至少找到了用牛顿定律描述会出偏差的情况.
狭义相对论虽然没有完全违反牛顿定律,但是至少找到了用牛顿定律描述会出偏差的情况.


牛顿力学只是在低速条件下对于相对论良好的近似。关系搞清楚先。

反重力的理论物理基础在哪里?
你知道重力是怎么产生的么?
目前看来还是扯淡,最无耻的是扯得还有鼻子有眼的...
原理掌握?现在连引力从何而来都搞不清楚,哪来的原理清楚?

引力对人类目前是一种过于神秘的东西,连引力的传递速度都还在讨论,目前的试验结果看来引力速度仍是光速范围。

连引力的基本原理都搞不清楚就谈论造太空堡垒是不是早了点啊,人类没有搞清楚的东西还多,还是先把磁铁为啥吸铁搞清楚再说吧![:a3:]
前一阵媒体还在歌颂一个河南农民“水变油”奇迹的,网上还有视频,用车上发电机的电电解水,产生氢氧引入发动机进气,说是节油XX%......

汗,现在的媒体从业人员连初中物理的水平的没有了,对这种吃自己排泄物饿不死的彻头彻尾的谎言都无法辨别。看得我真是欲哭无泪,我看大家也不要抱怨GCD蹂躏FLG了,某些国人真是啥都能信的,整一个纯洁善良的国度;funk
]]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就是空中楼阁。这些东西理论基础都还没有,就说得像样机都出了。这是科学的态度吗?不要扯什么思维什么创新,根本不搭界。
原帖由 lgyjcx 于 2008-9-24 07:38 发表
《简氏防务周刊》曾发表了一篇题为"神秘的推力"的文章,介绍了近年来一些美国和俄国科学家一直在探讨一种能对重力进行控制的推力(升力)发生器,尽管至今没有任何人能对这种现象给以解释,但由于这类研究可能会对航空 ...

这个东西Myth Buster节目里做过一个,检验之后发现纯粹是空气流动的升力,放在真空室里就歇菜了……还反重力呢;P
话说,这是反重力党第几次在CD逆袭啊
]]
大家的反映都很正常啊,只不过都是在经典物理的范畴下进行的思考,局限性太强了,
原帖由 lgyjcx 于 2008-9-24 15:21 发表
大家的反映都很正常啊,只不过都是在经典物理的范畴下进行的思考,局限性太强了,

恩,乃帮我们这群小白科普一下超经典物理吧~[:a5:]
原帖由 lgyjcx 于 2008-9-24 07:52 发表
反重力装置的探究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科技大变革的前奏,可以带动物理学和工业的大发展,很多国人就是不愿意去想去思考,当然,这也是各国的绝密计划,很少有泄露


思考…………不要搞笑了…………先去学下物理再说。思考是建立在背景知识上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不是胡思乱想。
原帖由 不玩CS的T 于 2008-9-24 08:14 发表

引力波现在是还没影呢,但是作为重力在空间中激起的涟漪,貌似需要两个离得很近的中子星。
对于引力波,美国是打算用尺子量的说。:D :D :D :D :D


要测量引力波从原理上不难,引力波会引起时空的涨落,物体的伸缩。所以只要测量物体的伸缩就可以了…………

问题是的关键是测量精度,引力波引起的物体伸缩太小太小…………所以如何测量这么小的伸缩是个很大的问题。

不过现在技术勉强可以做到这点…………我看过米国的计划,用两个相距上百公里的铝棒做探测器。测量引力波引起的伸缩。由于相距上百公里,可以对比数据吧干扰过滤掉。
]]
]]
所有反重力的东西一概无视
原帖由 lgyjcx 于 2008-9-24 07:37 发表
反重力工程概况     
   
  我国反重力技术起步于1978年,已有20余年历史,现已取得了很有希望的进展,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主要有离心力转换型、   Fag型和虚化再显型几种。     
   
  其中离心力转换型在19 ...

这段话换点词可以套用到我国的任何研究上,经常在八股里出现
在茶馆那个讨论各个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的帖子中就可以看到。

从刚刚开始改革开发直到90年代初,中国的科普工作做的很好。

儿童有启蒙读物,学校中有科普制作,动手实验,大家有科普精神。

而最近这十几年,还剩个什么,科普刊物纷纷倒闭。孩子们看得动画片是火力少年王。学校里面只剩应试教育了,怎么会组织学生去搞什么模型,动手制作?

反映到社会上就是民科横行,各种各样扯蛋的东西都出来了。

看过十万个为什么都知道牛顿经典物理与相对论的关系。
稍微看点第一推动丛书也能了解引力、测地线、时空因质量扭曲这种东西吧。

连理论都没有,还讨论反重力装置,不是扯蛋是什么。
现代科学,没有理论指导,能够凭空去搞实验,造装置?[:a13:]
原帖由 zhangds1 于 2008-9-23 21:59 发表
[quote]原帖由 缥缈神龙 于 2008-9-23 18:02 发表
原理掌握………………;P

现在的民科……
广相搭了那么大的架子,现在连引力波的毛都没见着,居然开始反重力了… ...

貌似前几年都有人说TG的引力波雷达都出来了,F22来一架打一架;P ;P
原帖由 chinayx 于 2008-9-24 17:05 发表
在茶馆那个讨论各个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的帖子中就可以看到。

从刚刚开始改革开发直到90年代初,中国的科普工作做的很好。

儿童有启蒙读物,学校中有科普制作,动手实验,大家有科普精神。

而最近这十几年, ...


没有嘛,我觉得现在的科普做的很好,比以前好,科普杂志的水平高多了…………主要问题是现在的八卦太多,都淹没了。

现在信息太多…………所以人的选择面大多了。科普就没多少人重视了。
现在的科普好什么。
国内还有像样子的科普杂志吗?
现在孩子的科学知识跟当年的同龄人能比吗?

民科有人支持,这种帖子在CD还有人支持,还能说啥
跳大神的民科确实不咋地,可惜这里和他们一个级别的人也不少.
如果不查百度或者google,这里有多少人知道4种力是什么并且能说明他们作用方式的?;P
如果不查,我肯定是说不出来的.
所以对于各种猜想,妄想,幻想,只要没证据显示是错的,俺就认为是有可能的.
乃们这些学霸都该被打倒.
物理学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任何东西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就象时间是因为宇宙爆炸产生的,就象宇宙爆炸之前是什么只是不知道,不会说不存在。不要总是自己弄不清楚,就说是错的或不可能,前几天,欧洲原子能中心进行的大爆炸模拟实验,有人担心会生成黑洞,结果却出人意料,实验失败,在接近光束的运行速度下,时空扭曲,粒子没有产生碰撞,难道是计算失误,都是些顶级的学者,只是理论上的不足引起的吧
UFO上到有可能使用了反重力装置,而且它们都发光,也许这之间会有些联系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