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近期涉及汶川地震预报的一些文献的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22:18:36
 翻阅了国内2000-2007年有关汶川地震预报方面的文献报道,关键词:四川地震、汶川、龙门山断裂,南北地震带、川滇地区。检索平台CNKI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index.htm及万方数据http://www.wanfangdata.com.cn/,文章来源核心期刊《四川地震》《地震》《中国地震》《国际地震动态》,检索出10余篇文章涉及到汶川地震。
下面列出本人能下载到的8篇。
四川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特征 
四川地震 第4期(总第125期) 2007年12月
易桂喜1 , 龙 锋1 , 苏有锦2
(1.四川省地震局, 四川 成都 610041;  2.云南省地震局, 云南 昆明650041)
摘要: 对四川及邻区最近30多年来发生的18组6级以上强震前多种地震活动性参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震例总结显示, 衡量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增强或平的中等地震月频次异常可作为判断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指标; 在区域中等地震动出现异常的前提下, 区域小震平静异常可作为判断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依据。根据A值和GL值的空间异常分布范围, 结合地震构造背景及其它方法, 可缩小报区域。
结论
通过对四川及邻区最近30多年来发生的18组6级以上强震前多种地震活动性参数中、短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震例总结结果表明:1) 衡量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增强或平静的中等地震月频度异常可作为判断四川及
邻区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指标;
(2) 在出现区域性中等地震月频次异常的前提下, 区域小震平静异常可作为判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参考依据;
(3) 根据A 值和GL 值的空间异常分布范围, 结合地震构造背景及其它方法, 可小预报区域。
自2003年大姚地震后, 在四川及邻区强震平静近4年的背景下, 最近2年相继出现四川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现象预示四川及邻区在未来不太长时间内发生6级上强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 应密切监视地震活动的短期变化, 对可能出现的震平静异常现象应予以高度重视。
“自2003年大姚2次6级地震后的近2年时间内, 四川地区中等地震活动一直处于常活动水平, 但从2005年11月起, 四川地区3.5级以上地震开始活跃, 相继出了2组月频次异常, 目前在四川及邻区尚无强震与之对应。而连续2组异常均出虚报的仅有1次( 1977年和1978年) , 而且是在持续发生强震后出现的。因此,
在四川及邻区长期缺乏强震的背景下, 连续出现的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现象预示四及邻区在未来不太长时间内发生6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较大。”

由地震活动参数分析龙门山- 岷山断裂带的现今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性
易桂喜1 ,2)  闻学泽2)  王思维2)  龙 锋2)  范 军1 ,2)
1)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 号 610059
2)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9 号 610041第22 卷 第2 期(117~125)
中国地震2006 年6月
摘要 根据最近28 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利用b 值空间分布及断裂带分段的多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方法,结合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了沿川北龙门山- 岷山断裂不同断裂段的现今活动习性,并初步判别出了潜在的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 南段存在6 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其中,绵竹- 茂县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频繁中-小震活动状态, 被认为是龙门山断裂带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江油- 平武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稀疏中- 震活动状态,未来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而岷山断裂带中的岷江断裂段和虎牙裂段,以及叠溪隐伏逆断层地区均具有相对偏低的应力水平,可能与其不久前分发生过大地震和强震有关,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复发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结论与讨论
(1) 龙门山断裂带中- 南段目前存在6 个具有不同活动习性的段落。其中,绵竹- 县段处于高应力背景下的平均震级较大的频繁中小震滑动状态,属于被研究断带上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位于该断裂带构造活动段与不活动段过渡边附近的江油- 平武段,其断层面正处于较高应力下的稀疏中小地震活动状态,未来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宝兴- 大邑段目前处于中等略偏高应力背景下的中小震动状态,若发生强震,尚需进一步积累应变能。而天全段、北川段以及汶川段的层面正处于低或较低应力水平下的小震活动状态,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
(2) 岷山断裂带中虎牙断裂的b 值空间分布差异特征不明显,其断层面仍处于大破裂后的强度恢复阶段,表现为中等偏低应力水平下的频繁中小地震活动;该断带的岷江断裂目前以中等偏低应力水平下的稀疏小震滑动为特征,复发强震的能性较小。
(3) 1933 年发生过叠溪7.5 级地震的区域目前处于低应力水平,复发强震或大震可能性较小。
此外,作者还发现,尽管龙门山断裂带也存在多个不同活动习性的段落,但与走滑的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相比较,强震的平静时间要长得多,而有明显低b值特征的段落的尺度则要小得多。这是否与该断裂带因具有较低的今变形速率(吕江宁等,2004 ;Zhang , et al . ,2004) 从而应变积累的速率比较低有关? 尚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所判定的危险断层段,在时间的尺度上应属中- 长期类,但很难对危险的时间限给出确切的定义。这一问题有待于更多的同类研究后作出相应的判断。就目的研究来说,本文判定的相对高应力段主要是基于近20 多年的地震活动性。因,这些段落相对于其它段落,至少在过去的20 多年中处于更高应力的积累状态,
从而,从中- 长期的角度,相对于其它段落在未来的地震危险性也更高。

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分析
陈学忠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国际地震动态2002/12
摘 要 对四川地区自1800 年以来7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以及1900 年以来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巨大地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到如下结果: 自1800 年以来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平均约为6 年, 最长为34 年, 最短为3年, 时间间隔在23 年以下的占83%。自1900 年以
来, 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平均时间间隔为11 年, 最长为19 年, 最短为3 年。1900 年以来四川地区发生的7 次7 级以上地震之前1~ 3 年中国大陆地区都生过7.7 级以上的巨大地震。从1976 年以来四川地区已经26 年没有发生7 级上地震, 远远超出平均时间间隔。在这种背景下, 2001 年11 月14 日在青海2新疆交界发生了8.1 级巨大地震, 很可能指示在未来1~ 2 年内, 四川地区将发7 级以上地震。从2003 年起就应该警惕四川地区发生7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结论
根据前述对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和其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发生巨大地震的关系的分析, 得到的结果是, 1800 年以来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平均时间间隔为16 年, 1900 年以来为11 年。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发生具明显的月份优势分布特征, 每年的3、4 月和8、9 月发生的比例明显大于自然率。
1900 年以来四川地区发生的7 次7 级以上地震前1~ 3 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国大其他地区都发生了7.7 级以上的巨大地震。从1976 年以来四川地区已经26 年有发生7 级以上地震, 远远超出平均时间间隔, 是严重缺7 级以上地震的背景。
在这个背景下于2001 年11 月14 日在青海2新疆交界发生了8.1 级巨大地震, 这可能意味着四川地区下一次7 级以上地震孕育已经接近成熟, 在未来1~ 2 年时间内就可能发生! 从2003 年起就有发生的可能。如果发生, 要注意每年的3、月和8、9 月。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地震及其对我国大陆地震趋势的影响
陈学忠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01期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4 年12 月26 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 级地震生的背景, 基于1900 年以来全球8.5 级以上地震活动之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况以及这次印尼8.7 级地震产生的附加应力场, 分析了这次地震对我国大陆地地震趋势的可能影响, 讨论了印尼爪哇海沟地区发生的7 级以上地震与我国大7 级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
结论
  本文对全球8.5 以上的地震发生与我国大陆地区7 级以上地震的发生进行了单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2004 年12 月26 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 级震发生后, 全球地震活动可能转入新的地震活动阶段, 未来1~2 年内存在发8.5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可能处于相对平静期, 排除在未来1~2 年内发生7级以上地震, 但在2005 年内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尼爪哇海沟地区发生的7 级以上地震与我国大陆7 级以上地震没有统计意义上确的对应关系, 利用印尼爪哇海沟地区发生的7 级以上地震来对我国大陆7 级上地震进行对应预测是没有意义的。

基于显著性检验的地震趋势判定指标研究
陈学忠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地震》2007.4 Vol.27,No.2
摘要:提出了一种以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为基础的地震趋势判别指标提取的方法,中国大陆1930年以来的年地震频次为例,给出了判定中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判别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a5>=31时,可判定其后第6年不发生7级以上地震,为无震判别条件;当Na5<=10
时,可判定其后第6年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为有震判别条件;当11<=Na5<=30 时,能判定其后是否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当Na5>=24时,可判定其后第6年无7级以地震发生,为无震判别条件,犯错误的可能性为5%。2002年的5级以上地震年次Na5=7,满足有震判别条件,因此可以作出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可能发生7级上地震的判定。2003年的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a5=28,满足无震判别条件Na5>=24,可判定2009年不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犯错误的可能性为5%。该方法也用于其他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判别指标的提取。

时间-震级可预报模式在南北地震带
分段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易桂喜 闻学泽
摘 要:为了定量评估南北地震带不同段落的长期地震危险性,引入了时间-震可预报模式。在详细分析历史地震复发行为的基础上,沿南北地震带划分了39震源区。利用其中27个震源的多轮回复发资料初步建立起时间-震级可预报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震源的地震复发表现出较好的时间可预报行为以及对较弱的震级可预报行为。以时间可预报模型为基础,对所有震源区未来地震复发概率进行了估算,同时,用震级可预报模型对未来地震的震级作了粗略估。表明在未来30年内,39个震源区中有5个发震条件概率Pc>0.4,这5个震源均位于南北地震带南段。


2020年前中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频次和最大震级预测的初步研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prediction of number and maximum magnitude of
great earthquakes (MS≥7.0) before 2020 in china's continent
<<地震 >>2006年01期
傅征祥 , 丁香 , 王晓青 , FU Zheng-xiang , DING Xiang , WANG Xiao-qing

应用多重贝努利独立试验模型,研究2006~2020年间大陆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频及其概率,以及最大震级的预测问题.研究结果表明,2006~2020年间大陆发生7.0~7.9级和7.5~7.9级大地震1次以上的概率为1.00,发生8级大地震1次以上的概率为0.67,或者说其间肯定会发生7级大地震,而发生10次7.0~7.9级和1次7.5~7.9级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若按超过概率水平0.10而论,发生7.0~7.9级地震最少发生 8次,最多发生 12次; 发生7.5~7.9级地震为1~4次,发生1~2次8.0~8.9级大地震可能性最大.2020年前中国大陆发生最大地震的震级可能为7.5~7.9级.不排除发生 8级地震的可能.

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的影响
The Effect of Kunlun Mountains Ms8.1 Earthquake to Curstal Horizontal De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and Yunnan Areas
<<中国地震 >>2007年01期
杨国华 , 江在森 , 张风霜 , 刘峡 , 韩月萍 , 沈午春 , 王利

为了从整体上(较大尺度)跟踪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并更客观地描述区域运动场,文中在区域无旋转的基础上使用了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非线性应变模型.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位于川滇地区GPS测站所产生的复测资料(1999年~2001年~2004年),以1999年~2001年的运动为基本参考(阶段性形变背景),从2001年和2004年两期资料中分离出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量.结果表明:①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产生了可识别的影响,且形变的方式与形变背景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异;②震前运动场非常有序;震后的位移场有序与杂乱并存,GPS测站的位移量一般为数毫米;③震前的主应变场基本为近东西向显张性、南北向显压性,且以张性为优势;震后四川地区基本上为东西向压、南北向张,且以压性为优势,云南地区北东向张、北西向压,且以张性为优势;④震前面应变以膨胀为主,收缩区基本位于川滇块体的东界及附近地区;震后四川地区为面收缩地区(越往北越大),南部为面膨胀地区.从整体上看,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能量的积累有积极作用,重点应注意西昌-东川段及附近地区.
本人稍后对这几篇文章一一评述。翻阅了国内2000-2007年有关汶川地震预报方面的文献报道,关键词:四川地震、汶川、龙门山断裂,南北地震带、川滇地区。检索平台CNKI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index.htm及万方数据http://www.wanfangdata.com.cn/,文章来源核心期刊《四川地震》《地震》《中国地震》《国际地震动态》,检索出10余篇文章涉及到汶川地震。
下面列出本人能下载到的8篇。
四川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特征 
四川地震 第4期(总第125期) 2007年12月
易桂喜1 , 龙 锋1 , 苏有锦2
(1.四川省地震局, 四川 成都 610041;  2.云南省地震局, 云南 昆明650041)
摘要: 对四川及邻区最近30多年来发生的18组6级以上强震前多种地震活动性参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震例总结显示, 衡量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增强或平的中等地震月频次异常可作为判断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指标; 在区域中等地震动出现异常的前提下, 区域小震平静异常可作为判断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依据。根据A值和GL值的空间异常分布范围, 结合地震构造背景及其它方法, 可缩小报区域。
结论
通过对四川及邻区最近30多年来发生的18组6级以上强震前多种地震活动性参数中、短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震例总结结果表明:1) 衡量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增强或平静的中等地震月频度异常可作为判断四川及
邻区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指标;
(2) 在出现区域性中等地震月频次异常的前提下, 区域小震平静异常可作为判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参考依据;
(3) 根据A 值和GL 值的空间异常分布范围, 结合地震构造背景及其它方法, 可小预报区域。
自2003年大姚地震后, 在四川及邻区强震平静近4年的背景下, 最近2年相继出现四川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现象预示四川及邻区在未来不太长时间内发生6级上强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 应密切监视地震活动的短期变化, 对可能出现的震平静异常现象应予以高度重视。
“自2003年大姚2次6级地震后的近2年时间内, 四川地区中等地震活动一直处于常活动水平, 但从2005年11月起, 四川地区3.5级以上地震开始活跃, 相继出了2组月频次异常, 目前在四川及邻区尚无强震与之对应。而连续2组异常均出虚报的仅有1次( 1977年和1978年) , 而且是在持续发生强震后出现的。因此,
在四川及邻区长期缺乏强震的背景下, 连续出现的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现象预示四及邻区在未来不太长时间内发生6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较大。”

由地震活动参数分析龙门山- 岷山断裂带的现今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性
易桂喜1 ,2)  闻学泽2)  王思维2)  龙 锋2)  范 军1 ,2)
1)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 号 610059
2)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9 号 610041第22 卷 第2 期(117~125)
中国地震2006 年6月
摘要 根据最近28 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利用b 值空间分布及断裂带分段的多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方法,结合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了沿川北龙门山- 岷山断裂不同断裂段的现今活动习性,并初步判别出了潜在的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 南段存在6 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其中,绵竹- 茂县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频繁中-小震活动状态, 被认为是龙门山断裂带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江油- 平武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稀疏中- 震活动状态,未来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而岷山断裂带中的岷江断裂段和虎牙裂段,以及叠溪隐伏逆断层地区均具有相对偏低的应力水平,可能与其不久前分发生过大地震和强震有关,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复发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结论与讨论
(1) 龙门山断裂带中- 南段目前存在6 个具有不同活动习性的段落。其中,绵竹- 县段处于高应力背景下的平均震级较大的频繁中小震滑动状态,属于被研究断带上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位于该断裂带构造活动段与不活动段过渡边附近的江油- 平武段,其断层面正处于较高应力下的稀疏中小地震活动状态,未来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宝兴- 大邑段目前处于中等略偏高应力背景下的中小震动状态,若发生强震,尚需进一步积累应变能。而天全段、北川段以及汶川段的层面正处于低或较低应力水平下的小震活动状态,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
(2) 岷山断裂带中虎牙断裂的b 值空间分布差异特征不明显,其断层面仍处于大破裂后的强度恢复阶段,表现为中等偏低应力水平下的频繁中小地震活动;该断带的岷江断裂目前以中等偏低应力水平下的稀疏小震滑动为特征,复发强震的能性较小。
(3) 1933 年发生过叠溪7.5 级地震的区域目前处于低应力水平,复发强震或大震可能性较小。
此外,作者还发现,尽管龙门山断裂带也存在多个不同活动习性的段落,但与走滑的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相比较,强震的平静时间要长得多,而有明显低b值特征的段落的尺度则要小得多。这是否与该断裂带因具有较低的今变形速率(吕江宁等,2004 ;Zhang , et al . ,2004) 从而应变积累的速率比较低有关? 尚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所判定的危险断层段,在时间的尺度上应属中- 长期类,但很难对危险的时间限给出确切的定义。这一问题有待于更多的同类研究后作出相应的判断。就目的研究来说,本文判定的相对高应力段主要是基于近20 多年的地震活动性。因,这些段落相对于其它段落,至少在过去的20 多年中处于更高应力的积累状态,
从而,从中- 长期的角度,相对于其它段落在未来的地震危险性也更高。

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分析
陈学忠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国际地震动态2002/12
摘 要 对四川地区自1800 年以来7 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以及1900 年以来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巨大地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到如下结果: 自1800 年以来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平均约为6 年, 最长为34 年, 最短为3年, 时间间隔在23 年以下的占83%。自1900 年以
来, 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平均时间间隔为11 年, 最长为19 年, 最短为3 年。1900 年以来四川地区发生的7 次7 级以上地震之前1~ 3 年中国大陆地区都生过7.7 级以上的巨大地震。从1976 年以来四川地区已经26 年没有发生7 级上地震, 远远超出平均时间间隔。在这种背景下, 2001 年11 月14 日在青海2新疆交界发生了8.1 级巨大地震, 很可能指示在未来1~ 2 年内, 四川地区将发7 级以上地震。从2003 年起就应该警惕四川地区发生7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结论
根据前述对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和其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发生巨大地震的关系的分析, 得到的结果是, 1800 年以来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平均时间间隔为16 年, 1900 年以来为11 年。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发生具明显的月份优势分布特征, 每年的3、4 月和8、9 月发生的比例明显大于自然率。
1900 年以来四川地区发生的7 次7 级以上地震前1~ 3 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国大其他地区都发生了7.7 级以上的巨大地震。从1976 年以来四川地区已经26 年有发生7 级以上地震, 远远超出平均时间间隔, 是严重缺7 级以上地震的背景。
在这个背景下于2001 年11 月14 日在青海2新疆交界发生了8.1 级巨大地震, 这可能意味着四川地区下一次7 级以上地震孕育已经接近成熟, 在未来1~ 2 年时间内就可能发生! 从2003 年起就有发生的可能。如果发生, 要注意每年的3、月和8、9 月。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地震及其对我国大陆地震趋势的影响
陈学忠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01期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4 年12 月26 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 级地震生的背景, 基于1900 年以来全球8.5 级以上地震活动之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况以及这次印尼8.7 级地震产生的附加应力场, 分析了这次地震对我国大陆地地震趋势的可能影响, 讨论了印尼爪哇海沟地区发生的7 级以上地震与我国大7 级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
结论
  本文对全球8.5 以上的地震发生与我国大陆地区7 级以上地震的发生进行了单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2004 年12 月26 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 级震发生后, 全球地震活动可能转入新的地震活动阶段, 未来1~2 年内存在发8.5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可能处于相对平静期, 排除在未来1~2 年内发生7级以上地震, 但在2005 年内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尼爪哇海沟地区发生的7 级以上地震与我国大陆7 级以上地震没有统计意义上确的对应关系, 利用印尼爪哇海沟地区发生的7 级以上地震来对我国大陆7 级上地震进行对应预测是没有意义的。

基于显著性检验的地震趋势判定指标研究
陈学忠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地震》2007.4 Vol.27,No.2
摘要:提出了一种以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为基础的地震趋势判别指标提取的方法,中国大陆1930年以来的年地震频次为例,给出了判定中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判别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a5>=31时,可判定其后第6年不发生7级以上地震,为无震判别条件;当Na5<=10
时,可判定其后第6年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为有震判别条件;当11<=Na5<=30 时,能判定其后是否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当Na5>=24时,可判定其后第6年无7级以地震发生,为无震判别条件,犯错误的可能性为5%。2002年的5级以上地震年次Na5=7,满足有震判别条件,因此可以作出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可能发生7级上地震的判定。2003年的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a5=28,满足无震判别条件Na5>=24,可判定2009年不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犯错误的可能性为5%。该方法也用于其他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判别指标的提取。

时间-震级可预报模式在南北地震带
分段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易桂喜 闻学泽
摘 要:为了定量评估南北地震带不同段落的长期地震危险性,引入了时间-震可预报模式。在详细分析历史地震复发行为的基础上,沿南北地震带划分了39震源区。利用其中27个震源的多轮回复发资料初步建立起时间-震级可预报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震源的地震复发表现出较好的时间可预报行为以及对较弱的震级可预报行为。以时间可预报模型为基础,对所有震源区未来地震复发概率进行了估算,同时,用震级可预报模型对未来地震的震级作了粗略估。表明在未来30年内,39个震源区中有5个发震条件概率Pc>0.4,这5个震源均位于南北地震带南段。


2020年前中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频次和最大震级预测的初步研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prediction of number and maximum magnitude of
great earthquakes (MS≥7.0) before 2020 in china's continent
<<地震 >>2006年01期
傅征祥 , 丁香 , 王晓青 , FU Zheng-xiang , DING Xiang , WANG Xiao-qing

应用多重贝努利独立试验模型,研究2006~2020年间大陆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频及其概率,以及最大震级的预测问题.研究结果表明,2006~2020年间大陆发生7.0~7.9级和7.5~7.9级大地震1次以上的概率为1.00,发生8级大地震1次以上的概率为0.67,或者说其间肯定会发生7级大地震,而发生10次7.0~7.9级和1次7.5~7.9级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若按超过概率水平0.10而论,发生7.0~7.9级地震最少发生 8次,最多发生 12次; 发生7.5~7.9级地震为1~4次,发生1~2次8.0~8.9级大地震可能性最大.2020年前中国大陆发生最大地震的震级可能为7.5~7.9级.不排除发生 8级地震的可能.

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的影响
The Effect of Kunlun Mountains Ms8.1 Earthquake to Curstal Horizontal De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and Yunnan Areas
<<中国地震 >>2007年01期
杨国华 , 江在森 , 张风霜 , 刘峡 , 韩月萍 , 沈午春 , 王利

为了从整体上(较大尺度)跟踪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并更客观地描述区域运动场,文中在区域无旋转的基础上使用了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非线性应变模型.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位于川滇地区GPS测站所产生的复测资料(1999年~2001年~2004年),以1999年~2001年的运动为基本参考(阶段性形变背景),从2001年和2004年两期资料中分离出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量.结果表明:①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产生了可识别的影响,且形变的方式与形变背景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异;②震前运动场非常有序;震后的位移场有序与杂乱并存,GPS测站的位移量一般为数毫米;③震前的主应变场基本为近东西向显张性、南北向显压性,且以张性为优势;震后四川地区基本上为东西向压、南北向张,且以压性为优势,云南地区北东向张、北西向压,且以张性为优势;④震前面应变以膨胀为主,收缩区基本位于川滇块体的东界及附近地区;震后四川地区为面收缩地区(越往北越大),南部为面膨胀地区.从整体上看,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能量的积累有积极作用,重点应注意西昌-东川段及附近地区.
本人稍后对这几篇文章一一评述。
文章一四川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特征 采用统计地震时空分布图的方法说明四川有发生强震的可能,这篇文章只能算长期地震趋势预测。
文章二由地震活动参数分析龙门山- 岷山断裂带的现今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性,这篇文章曾经被人是最接近中短期预报的文章。但是据国家地震局512汶川地震的资料显示,他明显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断层上了。
三-七都是统计学找规律,只能作为评估地震风险的依据,不能作为地震预报依据。
八是唯一的一篇将龙门山地质断裂带放到我国西部大地板块的大背景下研究的文章,但是他也把重点放错地方了,西昌-东川段离 汶川远着呢。
]]
]]
:D 按照我国地震的一般程序,预测本次汶川地震的长期趋势是不存在的,因为在2002年前的观测表明该地区出于稳定阶段,发生大震的可能不大。
本菜认为这篇文章的红字部分比该文章的结论更有意义,汶川地震的孕育和滇西或者天山等地区中强震存在着相关性。
看来这次地震确实是没有想到啊, 之前这些文献都把四川最近会有大地震的可能性排除了
原帖由 y4822109 于 2008-5-23 05:08 发表
看来这次地震确实是没有想到啊, 之前这些文献都把四川最近会有大地震的可能性排除了
本菜手里的文献比较少,不能说明你的观点,只能说之前人们说有文献预测到汶川大地震是扯淡
http://www.scdydzj.gov.cn/news_l ... p;s_id=0&page=7
从德阳防震减灾局提供的06 07年以及 08年1-4月的地震情况来看,该地区没有发生4级以上地震虽然在汶川等地附近形成震空区,但是根据经验判断该地区发生大震的可能不大,最多也就是5-6级
很好,本菜也搜集了中国知网的相关论文
准备研究一下
炮霸工作做到前面了!
表扬一下!
]]
06年底对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应力物探表明,汶川附近的地应力水平偏低,没有达到临界状态。用通俗的话说,这个地区在近年来发生大震或者巨大地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
原帖由 7071020 于 2008-5-23 03:06 发表
:D  额发现了唯一一篇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和地震时空分布而认为汶川地区是7级以上地震高发地区的文章《龙门山构造带区域稳定性探讨》,但是这个文章的成文时期在1995年,当时龙门山地区的地质活动出于平缓期。地震时空分 ...



相对于汶川七度0.15g抗震设防
西昌,阿坝的可是九度0.40g抗震设防烈度啊,咋就没有用上呢?
看来不是烈度图错鸟,就是地震出错鸟:L
原帖由 mcv 于 2008-5-23 22:16 发表

原来如此,受教了。

话说回来,真要能可靠的预测,而且时间精度达到天。那就算预测范围大到全中国也可以接受——按某人说法,等于全国多放假一天。

时间预测通常有很大的经验成分
圈定了震空区,大地测量有了趋势,然后到了年初开预测会:
比如历史上四川大地震多发于3-4月 7-8月,那么就开始在圈定的地点重点监测了。
监测到地磁,地电的异常 B值的异常,大地形变的异常,等这些前兆来回跳动几次,那么根据经验地震块了。
快3月了,地震预报的人员的心也就提到嗓子眼了,如果地震前兆还有,那么就可以赌3月没事。然后就要抓群防群治了,加强全面的地震监测,5月底到6月初前兆没了。并且动物也出了异常,那么在研究下就可以下短期预报了,预报最迟8月前有大震。等到有小震群出现了就可以临震预报了……
以上言论有演绎的成分,仅供大家参考!
原帖由 冰天飞叶 于 2008-5-23 22:25 发表



相对于汶川七度0.15g抗震设防
西昌,阿坝的可是九度0.40g抗震设防烈度啊,咋就没有用上呢?
看来不是烈度图错鸟,就是地震出错鸟:L
:D可以这么说
其实所谓经验预测,多数基于显式或隐式的多元可公度方法。这种方法应用于区域收敛的非线性系统尚可,用于地震这种典型的混沌系统输出则是相当不明智的。
另外地应力的采样也并非一个很可靠的手段,因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局部地应力急剧增加,继而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均是存在的。
本菜的资料:
径迹法监测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
法_关于短期临震气象要素五项指标异常
地震活动性模拟和断层间相互作用研究
川省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造残余应力随深度分布及带中残余能量
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山断裂带四川北段震源位置的精确修定
带地壳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精确修定
带走滑方向的反转及其沉积与地貌标志
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的初步研究
山断裂带的现今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性
预测龙门山断裂带测区大震时空强分布
测区古构造残余应力场对大地震的控制
梭坡店断裂带显微构造及变形环境分析
西秦岭地震反射岩石圈结构和盆山耦合
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四川中短期地震预报工作的进展和问题
地区速度结构的区域地震波形反演研究
算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门山断裂带茂汶_汶川段的长期强震潜势
患贵能防患_对减灾新闻宣传的几点建议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讨论
龙门山断裂带的性质与活动性研究
龙门山茂汶_汶川变质带构造特征研究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茂汶_汶川段岷江两岸滑坡分布规律
茂汶韧性断裂带_耿达_汶川段_的基本特征
四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展概览
四川强地震活动的可公度性初探
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你要哪些,我拿QQ传给你.
:D 都要
]]
从2008年3月起到大地震前,这里几乎没有发生3级以上地震。
地震其实明显是两个群,一个在汶川,一个在青川。
Wenchuan_Earthquake.jpg
话说江西这几日 也地陷了好些米

哪位大神出来预测下 地震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