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为何前苏联航母的舰岛如此之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09:46
基辅(包括那艘准备卖给印度的巴库号)和库兹涅佐夫,分别对照一下吨位差不多的埃塞克斯和中途岛,其舰岛都比后者大了将近1/3,
大家都是常规动力,这个差别是为什么?
难道是因为前苏联的上面多了一大堆反舰、防空、反潜导弹,然后为了它们就必须扩大舰岛以容纳相应电子设备?基辅(包括那艘准备卖给印度的巴库号)和库兹涅佐夫,分别对照一下吨位差不多的埃塞克斯和中途岛,其舰岛都比后者大了将近1/3,
大家都是常规动力,这个差别是为什么?
难道是因为前苏联的上面多了一大堆反舰、防空、反潜导弹,然后为了它们就必须扩大舰岛以容纳相应电子设备?
:D 因为本来就是“航空巡洋舰”`````舰岛上的各类指挥仓室就够多了``而且请注意动力仓室和舰到岛的关系``所以灰长硕大`
天空哨兵的体积不是一般的大啊
傻大粗可不是叫着玩的[:a11:]
为什么不跟CV-2列克星敦比呢?
80年代初他那电脑还不如苹果二,但是体积却有一个大冰柜那么大。:D
一是增加了豪华的军官生活舱、高级套房
二是从04甲板开始的电子设备舱,占据了5层高度

这些在《舰船知识》08.5有详细的介绍:b
红色“猛犸”的秘密
——深入剖析“基辅”号航空母舰2
天线林立,气势宏伟的舰岛   
军舰家族中,航空母舰因为身躯庞大而称魁;在航母家族中, “基辅”与美国超级航母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基辅级航母却可以独领家族中的另一项桂冠——最大的航母舰岛。
当年我们仅从图片上观看基辅级航母时或许还不能体会,今天站在主甲板上,每个人都会心生感慨:苏联航母的舰岛就像陆地建筑一样宏伟!从 “风暴”防空导弹发射架起,到后主炮为止,纵向110米;最大宽度超过10米;相当于一艘护卫舰的整个身体!总体积相当于美国航母的5倍以上,占用甲板面积8倍于美国航母!所以我们说这是一座庞大的舰岛。
豪华的军官生活舱    进入岛内,原分布于0甲板的几十个飞行员生活舱都被拆除;无论“基辅”还是“明斯克”均改造了出售旅游品的小商铺,其中各舱室早已经没有了一丝航母的痕迹。
拾级而上,“老大”和“老二”的改装风格迥然不同:“基辅”号在舰岛修复中仍使用原舰陡峭的斜梯;原装的黄铜扶手经过重新抛光后闪着熠熠的寒光;就连踏板上的防滑条也是用黄铜镶嵌;令人回味当年红色帝国的强大和富庶!
:handshake 请楼上朋友继续科普下去...
楼上上请继续
多了个政委么,多出的3分之一都是给政委用的
实际上,英国的无敌也很大啊

我觉得问题是出在动力上
:D 既然有人愿意看,就全贴上也无妨
01甲板以烟道为界限,前部主要布置了18间军官舱,主要为航海军官舱,而后部布置飞行员舱。梯道与舱室错落布置;向上和向下的斜梯往往相隔几米。这一层的通道很像老式办公楼的楼道,又窄又长。通道两侧的舱壁上都安装有扶手,以便军舰晃动时保持平衡。舱壁使用抛光的白色防火板材作为装饰材料,装饰壁板的接缝处使用阻燃半圆线材封闭;在舱壁和装饰板之间,还填充有大约5厘米厚的玻璃纤维岩棉包作为保温/隔音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特性。
走廊地板铺设豆绿色的防滑地板胶,常年累月的踩踏,很多地板胶已经磨出了底层。在舱室门口,地板胶另外加厚一层。这些细节也体现出苏联人的细致入微。
01甲板的最前端有一组战斗舱室,就是位于02甲板AK-630速射炮的弹药库。配备标准的弹药箱,在上一篇中有过详细描写,不再赘述。
沿着标准宽度1.2米的走廊向舰艉方向,两侧是外观完全一致的生活舱室。有些保存较好的舱门铭牌镌刻着“枪炮长”、“水手长”等,诉说着曾经的主人身份。
军官舱一般为双人间,大部分装备盥洗设施;少量舱室配备厕所。所以,在01甲板有公用卫生间。舰岛上的军官舱都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一般舷窗下会布置一张小桌,在配备卫生间的单人舱,还会配备三人沙发、茶几、衣柜等家具。这些家具使用类似今天家用厨柜板材,在勘查实验中,这种板材属于不燃材料。
天花板采用与壁板相同的材料,用装饰线分割成为大约80厘米见方的板块。揭开吊顶,所有的舱室顶棚上都有成捆的电缆通过,只不过作战舱室的电缆数量更加惊人。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间小型厨房专门为军官们提供服务,从狭小的厨房和简陋的设备看,不过是提供简单的膳食/宵夜;也体现出苏联人的人性化设计。
后部的飞行员舱室与军官舱相似,面积略小一些。01甲板安排了6间,供12名飞行员使用。配备公用厕所,基本设施与航海军官保持一致。
02甲板艉部分仍是布置飞行员住舱。这里毫无悬念地依次排列8间舱室,就像飞行员宿舍一样。
但是在艉向的拐角,我们发现了一部向上的直梯!向上一层甲板居然是一组与世隔绝的工作舱:右舷是操纵后弹药补给起重机的控制舱,舱内的操纵杆相当完好;多块舷窗可以提供航母向后右舷良好的视野。
而左舷的舱室分明是一个装备有显示器、计算机等大型设备的控制舱。我们从残留的设备和舱室铭牌上可以知道这里称为“MP-105系统舱”;为设备提供冷却的制冷管道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的重要。但是应该是一个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舱室,因为该舱内没有配备值班座椅。
航母烟囱的秘密     回到02甲的飞行员生活区,向首方向,从舰岛结构上看,烟囱应该横亘在眼前。但是在这里却出现了一扇水密门,怀着十二分好奇,开启舱门;里面是一条黑暗幽长的走廊。走廊两侧没有壁板,到处暴露出亮晶晶的锡箔片和硅酸铝隔温材料!穿过第二道水密门在两侧的舱壁上各有一个椭圆形人孔;穿过人孔进去,原来里面别有洞天:仰视可以看到“基辅”级航母舰岛上特有的大面积百叶窗分割的蓝天,四条口径达800毫米的巨型管道向上延伸;更多的管道被切割……
这里就是航母烟囱的内部!相信只有极少人可以从这个角度审视烟道的结构。为了保证这个几十米高的巨大烟囱的几何形状,烟道内布满了三角支撑结构;安装有水泵、风机等机械,为主发动机、发电机排除废气;为废气降温以减少红外辐射;通过百叶窗吸入新鲜空气……但是感觉这个位置肯定是航母上比较肮脏、嘈杂的部位之一。怪不得走廊两侧铺设那么高级的隔温材料。
带有浴缸的高级套间      穿过漆黑的烟道走廊,眼前一片更为高级的生活区。脚下依然是豆绿色的地板胶,而舱壁板改用带有高贵的柚木纹理的装饰板材。这里有5套包含客厅、卧室、卫生间的豪华套房。
这五间套房布局基本相似,客厅兼做办公室,配备大型办公桌、书架、衣帽架、大衣柜、拐角沙发、茶几等硬木家具;卧室内有衣柜、标准单人床、床头柜;卫生间安装抽水式坐便器、盥洗洁具,更令人称道的是还安装了搪瓷浴缸!舰长室布置了小型厨房设备,用于加热食物。
所有的军官舱都无例外地在天花板上安装通风口、冷热空调口、广播设备;高级军官舱还布设通话器、电话等通讯器材!
航空母舰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航母的设施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气度。相信任何登舰的客人,都会为航母上奢华的生活设施所折服。尤其是对仅装备护卫舰、驱逐舰的中小国家形成的心理压力,不战而屈人的上谋就在于此。
舰岛的核心——航海舰桥    此时的位置靠近首向的1号梯道,向上一层,就是著名的航海舰桥。
舰岛的作用最初就是为了航海舰桥而设,后来增加了航空指挥的功能;并且把新出现的雷达安装在舰岛最高处。战后常规动力航母将烟囱和舰桥一体化,出现了现在的传统格局。所以,登上航海舰桥,才算登舰岛。
从1号梯道登上03甲板,向右通过很短的通道室,就是俗称为“驾驶舱”的航海指挥室。舱门外是最重要的2号人员电梯,这部电梯向下就可以直接到达作战指挥中心的反潜区!途经舰长室、医疗中心等重要部位。“基辅”号已经修复了此电梯;而“明斯克”则打开了窗口,供游客观看电梯围井内部。
航海舰桥内采用与高级军官舱一致的装饰格调,保温/隔音填料包密封在柚木装饰板材下。而这种装饰木板也经过了防火液浸泡工艺,试验中即便使用1000摄氏度火焰烘烤,仍不会燃烧!
尽管舰岛仅占用了航母宽度的一小部分,舰桥内的宽度却可以达到11.5米以上,这个宽度比驱逐舰、护卫舰毫不逊色!整个指挥室分为三个部分:以一道铝合金隔壁为界限,前部为驾驶室;这里从左至右安排引水员座椅、舰长座椅、航海长座椅和一个舵手的半坐席。舵手的座椅仅仅是一个半坐半靠的护栏,恐怕是考虑过于舒适的话,舵手容易打瞌睡的原因!
前排的三把座椅都是可以液压升降、旋转的固定坐席。升降机使用千斤顶原理,当经过简单处理后,液压系统即恢复了作用。
坐在当年的舰长位置上,前方依次是两座速射炮、防空导弹、双联装舰炮、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反潜火箭……层层叠叠!想象20年前此座椅上的传出多少令世界战栗的指令!望着舷窗外的海面,不知道远处对峙的北约海上特混编队今安在?尽管“基辅”与“尼米兹”不是同一档次的军舰,却是当年唯一能在大洋上与美国海军叫板的猛兽!今天“尼米兹”仍在耀武扬威,而“基辅”却在中国享受和平和安逸!
驾驶室布置有常规的车钟、舵机、警戒雷达、各种原理的导航设备、罗盘等仪器。在右舷向后安装有一台撇缆火箭控制台,应该是用于缆绳的火箭抛射。隔壁的下方还有一组5台转换开关,这组开关用于切换车钟和舵机的信号,稍后,我们将到航空舰桥考察,那里装有一套同样的车钟/舵机系统!
隔壁的后面称为海图室,装备着航海雷达、警戒雷达、显示控制台、自动绘图仪、人工绘图桌等设备。
海图室和驾驶室除了隔壁外,相连的部分安装有厚天鹅绒布帘,恐怕是为夜间航行时隔绝海图室闪烁的灯光。避免操舰人员因反光、光点产生错觉。
海图室后面是两间套在一起的小舱室:观察通信舱。舱室门口同样有环形布帘,用于隔光。舱内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显控台、操控台、绘图仪等设备,为舰长收集来自卫星、舰队、基地、水下、空中的各种信息。
从设备布置种类、数量上看,基辅级航母在一般战备等级时,航海舰桥应该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指挥保障。
舰桥左右两侧各有一扇水密门,左舷门外是一个小型的露天驾驶台。驾驶台前方有几块风挡玻璃,后面有一座平台罗经,当然这些设备都已经不堪使用了。
两舷各有一条通向岛艉的外部走廊,在走廊上可以看到驾驶舱外部的装甲结构。装甲板厚度不小于26mm,为了增加舰桥的强度,装甲板通过边缘满焊和内部铆焊技术与舰体结构形成牢牢的整体;整个外部布满了铆焊的圆孔。如此厚度的装甲,应该可以承受大口径机枪甚至小口径加农炮的射击,对于弹片更不在话下了!
沿左舷走廊俯视整个飞行甲板,当年曾在甲板上进行过多次阅兵;苏联海军元帅就是站在靠近航海舰桥的位置检阅部队。模仿一下元帅挥手还礼,能否体会到北大西洋刺骨的海风?
航海舰桥后面还有一个功能舱室——中心领航室。令人生疑的是此向后直到艉部,也没有可以进入的舱室?这里只能透过烟囱上的百叶窗依稀看到内部的结构,但这个视角实在不能同从02甲的烟囱人孔观察媲美。
既然03甲板已经无路可走,从航海舰桥的1号梯道继续攀登——04甲板:航海编队指挥舱!该舱室比驾驶舱要寒酸得多。舱内明显的压抑。舱门口是一个尺寸巨大的台子,难道是什么秘密的设备隐藏其中?很快解开谜团,原来这个堵门的台子是2号电梯的滑轮机构箱!
舱内同样布置有编号171и的大型显控台,绘图仪等设备。首舱的舱壁内倾,更加压抑内部空间。舱内保留很多储存成卷地图的木架,但是引导舰队行驶方向的地图却像渡渡鸟一样消失了。
令人感兴趣的是编队指挥舱内还有两间密室。密室没有舷窗,舱门还增加了厚厚的隔音材料——为什么不是保温作用而认定是根因材料呢?该舱门处于舱室中间,作为内室门实在没有隔温必要。舱门上还在齐眉高度开有一个250mm见方的“探视孔”,令我想到监狱的牢门!舱内除地板外无壁均安装了布满小孔的铝板支撑的吸音材料。据此判断,此密室一定是用于高度保密的语音通话的通信室!
通信室隔壁是一间设备舱,高大的货架式仪器残破不堪,可以从残骸中找到电源升压模块等原件;更映证了这里的通信功能。
航空母舰特色的舰桥——航空舰桥      既然1号梯道攀登到编队航行指挥舱就到了终点,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寻找通向其它舱室的通道。沿03甲板驾驶舱两舷的露天走廊向后,各有一架向上的斜梯,爬上去后通过水密门,眼前豁然开朗。
04甲板艉就是航空母舰独有的飞行指挥所。这是一组与航海舰桥平面形状类似的不规则多边形舱室群。飞行指挥所就好像一座面向舰艉的驾驶舱,令人称奇的是在指挥所右舷竟也装备着一套与航海舰桥一样的操舰设备:车钟、舵机、航行仪表、平台罗经……而用于切换这些系统功能的开关也和驾驶舱的一模一样!我国曾装备过的第一代驱逐舰是苏联生产的“自豪”级,该舰在露天驾驶台和舰桥内各装备一套操舰设施。不知是苏联老大哥具有这样的传统,还是全世界军舰都有这样的备份要求?
舱内装备搜索雷达显示台、绘图仪等通用设备。还装备5组专用的对空管制控制台。每台控制台都有独立的显示器和键盘。但是键盘并非今天常见的标准数字/字母键盘,而且5台设备的控制台也不尽相同。从这点上看,当时苏联的电子设备通用化问题十分严重;当然,这和电子工业整体水平是分不开的。以后我们在分析作战指挥中心时将遭遇更为密集的电子设备,届时会了解苏制航母为何吨位大而载机量少的部分原因。
飞行指挥所(航空舰桥)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在其左舷有一个六边形的飞机起落指挥台。指挥台的位置突出,指挥官可以俯视整个飞行甲板的停机区和起飞区;指挥台顶部也是有防弹玻璃构成的六边形透明结构,当飞机高度较高时,指挥官也可以一览无余。飞机起落指挥台配备了加高底座的转椅,左侧是导航雷达;右侧是多通道的无线电通话设备;在大设备的夹缝中安装有数不清的仪表,显示各种风压、风速、温度等数据;各种电缆布满窗框……
飞行指挥所也是由一组功能舱组成的大系统,相连接的火控舱通过左右两个哑门口连通。火控雷达的信息经过计算,为舰载机给出航线。航空舰桥后部的短通道室两侧排列着“1143巡航舰”导航工作室、通风机室、以及各种辅助设备间,共同构成舰载机起落、航行和作战体系的硬件。
既然从左舷进来,我们就从右舷离开。右舷舱门外就是舰岛的艉部3号梯道。别急着离开,在3号梯道不远处一架铝合金竖梯将视线引了上去。
05甲板是“风暴”防空导弹制导雷达的设备舱!按照北约组织的命名,这部雷达就是大名鼎鼎的“双头灯”。分别安装在舰岛的首艉两座。我们进入其设备舱,在手提强光灯的照耀下,一排排的设备仪器无言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冷落。
尽管大部分设备都遭到破坏,但是残留的部分依然表现出良好的机械特性;设备搁架轨道滑动自如,没有丝毫的杂音;比起今天高档的民用滑轨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以从残存的设备上分辨出“计算机自检仪器”、“指令修改器”、“罗盘”、“分贝放大器”“……过滤器”等标牌。这些过于专业的设备,就不再赘述。在“基辅”号的这间舱内还发现了一桶液体,可能是润滑油或导热油;由于没有此类勘查任务,没作分析。但是这桶油脂历经多年,仍清亮透彻,显示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有趣的是雷达设备舱的艉部也有一根粗大的圆柱,目测直径与飞行指挥所的分舱隔壁圆柱一致。圆柱开有矩形人孔,内有蚂蟥钉梯子;爬上爬下后发现,这原来是“双头灯”雷达的底座结构。由于雷达重量较大,所以其底座穿透了3层甲板!此后在舰上发现了大量“圆筒”,由此可知道,转动的大型机械底部一定会有洞穿两层以上甲板的圆筒结构。
不知什么原因,感觉“明斯克”号的这个舱室保存不及“基辅”号,似乎密封遭到破坏,感觉舱内较为干燥混乱。
寻找消失的2号梯道      既然知道是因为拆除烟道而破坏的2号梯道,所以直接找来一架斜梯,安装固定,爬上去也。
2号梯道是舰岛的中心通道,直到05甲一直都是带有扶手的斜梯。但已经不是黄铜扶手,踏板上的防滑条也变成普通铝合金的。
03甲板航海舰桥后到烟囱之间消失了一段舱室,在2号梯道出现——“航海机组部位舱”。这个与“中心领航室”仅一壁之隔的系统舱内可以用人去楼空来形容,就像搬家一样,所有设备清除一空。这和航母轻载后重心不稳有关,中国新船东为了保持船舶稳性,拆除了这些不见天日的舱内设施。
为了不使读者过多遗憾,我们迅速向上。尽管这里同样是空空如也,但想到连接舰岛两侧“兵乓球”一样电子战天线的就是这里,我们对拆除设备的性质作了一定的判断。两侧凸出舰岛主体的隔舱令人生疑:电子战天线的发射设备并没有直接通过舱壁安装。隔舱形成两层甲板高的狭长围井,数不尽的电缆散落其中。
05甲板舰首舱同样空荡荡,但我们很快从粗大的圆筒联想到雷达。于是,地板上的设备基座清晰起来。这里的设备布置与航空舰桥上层的“双头灯”雷达舱几乎一般无二!但是由于这里具有通行方便的斜梯而惨遭彻底拆除。万幸的是,岛艉保留了一个“孤本”。
攀上06甲板必须扶着垂直的竖梯,强光灯斜挂在胸前,灯光一闪一闪地照着残破的舱壁。直梯在经过30年的风雨后摇摇欲坠,拆运重型设备时留下的砸痕形成硬伤;攀爬中必须注意开焊的位置!
06甲板整个都是装备“1143巡航舰”导航设备的工作间,这里应该是有人值守的重要舱室,然而却连斜梯都没有,真不知道老大哥当时是怎样想的!
从06甲有两条直梯通向07甲板。07甲前部一半是控制航母横摇的“海啸”平衡器系统舱;靠近烟道的是“林荫道”雷达也就是所谓 的“顶舵”设备舱。
08甲是舰岛内的最高一层,几乎是对应舰岛顶部的雷达天线,舱内从首到艉分别是“日出”雷达舱、“1143巡航舰”雷达设备舱和“林荫道”雷达舱。
从舰岛内爬出来眼前一片光明,很久的黑暗工作使眼睛很久才能适应阳光。此时“风暴”防空导弹的制导雷达天线已经在脚下,“日出”雷达(所谓的“顶帆”)、“林荫道”雷达历历在目。当初苏联以废钢铁出售“基辅”级航母时,专门拆毁了这几部重要的雷达设备,所以,这里看到的都是仿制的模型。设身处地想一下,俄罗斯处理航母也是不得已,看一看仍在服役的“光荣”级巡洋舰上的天线,就会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拆除破坏如此干净的原因!
09甲板后部就是烟囱的顶部。我放下强光灯,背好照相机,小心翼翼地攀爬“基辅”号的烟囱蚂蟥钉梯时,很担心跌落到烟道内。爬到顶部心情突然释然——为了防止雨水灌入舰内,烟囱顶封闭成为一个巨大的平台!这点倒是与“明斯克”能看见天空的状态大不相同。
航空母舰最高的制高点在主桅顶端,从烟囱上退回来,攀登主桅。如果说舰岛内的攀登有难度,攀登主桅的挑战就是对高度的恐惧了。尽管在舰内感觉不到一丝的晃动,桅杆上出现几十厘米幅度的摇晃非常正常!桅杆的高度大约相当于5层甲板,每隔几层还有一个小小的平台,安装着仪器。穿过平台的人孔非常狭窄,即便仅有60多公斤的笔者也是艰难通过,看来大胖子断不能在海军服役!
桅顶的白色大球是一座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雷达天线罩,呈瓜瓣状分为9块组成——从照片上看是8块?对了,第9块就是顶部收圆的部分。但是顶部并没有封口,而是保留了直径约1米的天洞。猜测是用于潮气/水分蒸发,防止封闭空间内的设备锈蚀。可能是这部天线有保护罩的原因,天线完整无缺地保持着原貌,尽管30年的雨雪寒潮,用手套擦拭天线,仍可现出熠熠的金属色泽。
此地正是“基辅”航母的制高点,恐高暂时顾不上,拍了几幅鸟瞰照片。望着码头上小如蝼蚁的人群,幻想着这艘海上巨兽当年在大洋上独舞……
舰岛部分贴完:D
不知道楼主是否满意
舰长室在左舷,政委的套房在右舷,右舷悠闲呀还都是海景房:D
哎 你们答的都不对 答案只有一个 ----------“因为是俄国造的!”;P
要是配上点图片就好了,召唤图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