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之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53:17
  林大的“蒋介石真的‘不抵抗’么?”这个帖子中,牵扯到了张学良没开一枪撤出东北的问题。关于当时奉行的“不抵抗”政策,观点众多,但无非两类:一种是张学良自作主张,撤出东北不抵抗,把东三省让给日本人;另一种则是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抵抗,张学良只是在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丟城弃地职责人应当归于蒋介石。

  这一问题,史学界一直莫衷一是,关于部分史料的争论也是喋喋不休。关于具体的考证请参见林大帖子(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age%3D1&page=10)第146楼,一些基本的史料馆已经说明了部分真相。因此,小二基于这部分史料,做如下要点分析。

  首先,是当事人的定位--中共传统党史一般将张学良作为身负国仇家恨的爱国将领处理,在一些研究著作比如《九一八事变史》之类,都认为张学良是无辜的遵照蒋介石的命令,对进犯日军不抵抗,导致短短数月内,东三省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沦丧;而蒋介石,作为“不抵抗政策”的发明人与推手,其根本目的在于消灭中共、和谐起义、维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基本体制。这种观点在各种史料的支撑下有一定说服力,但是这种说法,私以为忽略了一个最大的联系点:

  --张、蒋二人,不论其观点如何,首先是一个军阀

  以一个军阀的视角去观察、思考不抵抗的原因,其立场、预期、企图就能明了不少了。

  首先是张学良。对于张,在事变爆发之后,当时贤赋在家的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博士曾经和张讨论过东三省的问题,作为一名爱国者,顾维钧博士认真分析了当时东北的局势,并且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是通过南京国民政府寻求国际联盟帮助的前提下,第二就是主动派人同日本驻旅顺总督儿玉誉士夫及南满铁路总裁内田康哉联络,争取日本国内的反对派势力,占据可能的谈判的主动权。但是有趣的是,这两条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张一口答应下了第一条,而对第二条遮遮掩掩(“少帅说那是无用的,他(指当时讨论时拟派遣的使者陶先生)不能见到总督,因为总督不会愿意见他。”《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卷)。

  同时,我们可以从张的发言中找出一些有趣的东西:“......不过日本不仅是一个联队......绝非我一人及东北一隅之力所能应付”“......我们是主张抗战的,但须全国抗战”“事关全国,钧府既柣责尽其职,自应即援以实力。”“我们必须以全国之力赴之,始能与之周旋。”“唯须举国一致,绝不能使东北三旅之众做无谓之牺牲。”“东北为为中国之东北,非东北人之东北,故言抵抗,必须全国以整个力量赴之。”

  到这里,张学良着令人玩味的态度似乎已经比较明了了--张的算盘可是算的很精的。私以为,张并非不想抵抗,而是首先站在一个军阀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保存实力。因为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唯一能够让自己生存下去的东西就是枪杆子,就是实实在在受自己掌控、辖制的部队,日本人固然可恶,但是如果因为打日本人而大耗元气,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且不论蒋介石,周围虎视眈眈的其他军阀就会把他的蚕食殆尽,倒是他张学良除了一个“爱国少帅”的空荡荡的名号去做寓公,不会再有任何的好处。

  因此,私推测张的算盘就是耍太极,把东三省这个“烫手山芋”扔给蒋介石。张认为,东三省虽然不是蒋的地盘,但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关系重大,蒋不敢因为军阀之争而把这大片的土地拱手让人,必然会做出干预,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向蒋要钱要抢要人,自己的实力不但可以得到补充,而且还有好名声。即使蒋看明白他的把戏,他还可以以“实力不足”“需要援助”的名义撤退来保存实力,国人有所不满就可以直接把责任以“不爱国、不支援兄弟”的名义推给蒋。这个算盘打下来可谓“无本万利”!(私以为张学良去开公司一定是个好会计)上面提到的张拒绝派遣使者去联络日方,正式有意避免和日本正面接触,而把这个烂摊子扔给蒋介石。

  但是,张毕竟是“少”帅,他和在大上海十里洋场打拼过的蒋委员长相比,还是太嫩了。

  首先,蒋太聪明了,蒋预料到日本会对东三省出手,这时他给张学良下了个套--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蒋目前能够查找到的全部发言,“不抵抗”三个字全部见于九一八事变之前,爆发之后,虽然“隐忍”“克制”之类的词不绝于耳,但是“不抵抗”三个字销声匿迹,再也没有提过--而我们的张大少帅却“不抵抗”“不抵抗”的口无遮拦,这就给舆论落下了口实。而且张低估了蒋还真的就是不管他--不发一兵一卒,不给一枪一弹,但是确做了张不想做的和想做而不合适做的事情:和日本人接触,以及向国联请求援助。虽然这两种努力都是白费劲,丝毫无助于收回东三省,但是却有力的陷张学良与被动--蒋作出了一个与日本正面接触的姿态,即使是表面文章,这和连表面文章都没做的张学良形成了巨大的对比。当张学良焦头烂额、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时候,蒋却稳坐钓鱼台、让全国人民去帮他把东北军的少帅拉下马--唯有东三省,在军阀的私利之争的夹缝和日本人的狞笑中哭泣。

  东三省,十几万东北军,就这样被区区两万关东军撵的四处跑,百万国土沦丧,令人扼腕。

  “不抵抗政策”,并非张或者蒋喜欢或者说主动发明的东西,这一政策是张、蒋二人作为军阀角力、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产物,和西方英法等国为了自己的安定而牺牲捷克的“绥靖政策”如出一折,只是英法两国没有牺牲本国人民的利益,而张蒋二人则将自己祖国的土地作为筹码来争权夺利--作为赌徒的二人都输了,最大的赢家是日本。

  张学良和蒋介石都把对方视为要抓自己的螳螂,而日本就是那只虎视眈眈的黄雀。

  末了,私再猜测一点:西安事变,少帅抓了蒋介石,除了国仇家很,大概还有一点点沾沾自喜的报复心理吧?可惜吃喝嫖赌抽全占的少帅已经斯人已去,我们不得而知了。林大的“蒋介石真的‘不抵抗’么?”这个帖子中,牵扯到了张学良没开一枪撤出东北的问题。关于当时奉行的“不抵抗”政策,观点众多,但无非两类:一种是张学良自作主张,撤出东北不抵抗,把东三省让给日本人;另一种则是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抵抗,张学良只是在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丟城弃地职责人应当归于蒋介石。

  这一问题,史学界一直莫衷一是,关于部分史料的争论也是喋喋不休。关于具体的考证请参见林大帖子(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age%3D1&page=10)第146楼,一些基本的史料馆已经说明了部分真相。因此,小二基于这部分史料,做如下要点分析。

  首先,是当事人的定位--中共传统党史一般将张学良作为身负国仇家恨的爱国将领处理,在一些研究著作比如《九一八事变史》之类,都认为张学良是无辜的遵照蒋介石的命令,对进犯日军不抵抗,导致短短数月内,东三省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沦丧;而蒋介石,作为“不抵抗政策”的发明人与推手,其根本目的在于消灭中共、和谐起义、维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基本体制。这种观点在各种史料的支撑下有一定说服力,但是这种说法,私以为忽略了一个最大的联系点:

  --张、蒋二人,不论其观点如何,首先是一个军阀

  以一个军阀的视角去观察、思考不抵抗的原因,其立场、预期、企图就能明了不少了。

  首先是张学良。对于张,在事变爆发之后,当时贤赋在家的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博士曾经和张讨论过东三省的问题,作为一名爱国者,顾维钧博士认真分析了当时东北的局势,并且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是通过南京国民政府寻求国际联盟帮助的前提下,第二就是主动派人同日本驻旅顺总督儿玉誉士夫及南满铁路总裁内田康哉联络,争取日本国内的反对派势力,占据可能的谈判的主动权。但是有趣的是,这两条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张一口答应下了第一条,而对第二条遮遮掩掩(“少帅说那是无用的,他(指当时讨论时拟派遣的使者陶先生)不能见到总督,因为总督不会愿意见他。”《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卷)。

  同时,我们可以从张的发言中找出一些有趣的东西:“......不过日本不仅是一个联队......绝非我一人及东北一隅之力所能应付”“......我们是主张抗战的,但须全国抗战”“事关全国,钧府既柣责尽其职,自应即援以实力。”“我们必须以全国之力赴之,始能与之周旋。”“唯须举国一致,绝不能使东北三旅之众做无谓之牺牲。”“东北为为中国之东北,非东北人之东北,故言抵抗,必须全国以整个力量赴之。”

  到这里,张学良着令人玩味的态度似乎已经比较明了了--张的算盘可是算的很精的。私以为,张并非不想抵抗,而是首先站在一个军阀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保存实力。因为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唯一能够让自己生存下去的东西就是枪杆子,就是实实在在受自己掌控、辖制的部队,日本人固然可恶,但是如果因为打日本人而大耗元气,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且不论蒋介石,周围虎视眈眈的其他军阀就会把他的蚕食殆尽,倒是他张学良除了一个“爱国少帅”的空荡荡的名号去做寓公,不会再有任何的好处。

  因此,私推测张的算盘就是耍太极,把东三省这个“烫手山芋”扔给蒋介石。张认为,东三省虽然不是蒋的地盘,但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关系重大,蒋不敢因为军阀之争而把这大片的土地拱手让人,必然会做出干预,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向蒋要钱要抢要人,自己的实力不但可以得到补充,而且还有好名声。即使蒋看明白他的把戏,他还可以以“实力不足”“需要援助”的名义撤退来保存实力,国人有所不满就可以直接把责任以“不爱国、不支援兄弟”的名义推给蒋。这个算盘打下来可谓“无本万利”!(私以为张学良去开公司一定是个好会计)上面提到的张拒绝派遣使者去联络日方,正式有意避免和日本正面接触,而把这个烂摊子扔给蒋介石。

  但是,张毕竟是“少”帅,他和在大上海十里洋场打拼过的蒋委员长相比,还是太嫩了。

  首先,蒋太聪明了,蒋预料到日本会对东三省出手,这时他给张学良下了个套--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蒋目前能够查找到的全部发言,“不抵抗”三个字全部见于九一八事变之前,爆发之后,虽然“隐忍”“克制”之类的词不绝于耳,但是“不抵抗”三个字销声匿迹,再也没有提过--而我们的张大少帅却“不抵抗”“不抵抗”的口无遮拦,这就给舆论落下了口实。而且张低估了蒋还真的就是不管他--不发一兵一卒,不给一枪一弹,但是确做了张不想做的和想做而不合适做的事情:和日本人接触,以及向国联请求援助。虽然这两种努力都是白费劲,丝毫无助于收回东三省,但是却有力的陷张学良与被动--蒋作出了一个与日本正面接触的姿态,即使是表面文章,这和连表面文章都没做的张学良形成了巨大的对比。当张学良焦头烂额、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时候,蒋却稳坐钓鱼台、让全国人民去帮他把东北军的少帅拉下马--唯有东三省,在军阀的私利之争的夹缝和日本人的狞笑中哭泣。

  东三省,十几万东北军,就这样被区区两万关东军撵的四处跑,百万国土沦丧,令人扼腕。

  “不抵抗政策”,并非张或者蒋喜欢或者说主动发明的东西,这一政策是张、蒋二人作为军阀角力、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产物,和西方英法等国为了自己的安定而牺牲捷克的“绥靖政策”如出一折,只是英法两国没有牺牲本国人民的利益,而张蒋二人则将自己祖国的土地作为筹码来争权夺利--作为赌徒的二人都输了,最大的赢家是日本。

  张学良和蒋介石都把对方视为要抓自己的螳螂,而日本就是那只虎视眈眈的黄雀。

  末了,私再猜测一点:西安事变,少帅抓了蒋介石,除了国仇家很,大概还有一点点沾沾自喜的报复心理吧?可惜吃喝嫖赌抽全占的少帅已经斯人已去,我们不得而知了。
对张的评论及角度我很赞同,与我以往看法一致。就是因为一已之私以及短视。另外没有血性,倘大帅犹在,日人或不敢为此。
对蒋的评论保留异见,蒋当时焦头烂额,绝难如此从容。

还有当时国内诸军政要人虽有部分对日本野心早有预判,但这次行动的急速却都大出意外。包括对日本相当了解的蒋公在内。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8-3-31 00:39 发表
对张的评论及角度我很赞同,与我以往看法一致。就是因为一已之私以及短视。另外没有血性,倘大帅犹在,日人或不敢为此。
对蒋的评论保留异见,蒋当时焦头烂额,绝难如此从容。

还有当时国内诸军政要人虽有部分对 ...


  不,其实“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就已经是很明显的信号,蒋再怎么傻也应该明白火烧眉毛了。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8-3-31 00:31 发表
张学良和蒋介石都把对方视为要抓自己的螳螂

张蒋此时似乎还是“蜜月期”。
另外补充一点:以蒋张的智力实力对比,东北地盘迟早都是蒋的,因此也不存在不是自已直管的地盘丢了也就丢了的可能性。
真正使其束手无策的正是中日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加上国内党派以及军阀林立的现状。这是客观使然,即使俄德法都有割地求和俆图后举之史,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国家层面上是不可能的。

以往我还讲过,即使刚烈如日本也是在1911年才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如果国家领导人图一时之快,选择不恰当时机进行决战将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
当然东北小张在九一八发生之时完全是可以抵抗的,因为这是局部战争,最后最坏结果无非就是又出让一些权益而已。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8-3-31 00:31 发表
“......不过日本不仅是一个联队......绝非我一人及东北一隅之力所能应付”“......我们是主张抗战的,但须全国抗战”“事关全国,钧府既柣责尽其职,自应即援以实力。”“我们必须以全国之力赴之,始能与之周旋。”“唯须举国一致,绝不能使东北三旅之众做无谓之牺牲。”“东北为为中国之东北,非东北人之东北,故言抵抗,必须全国以整个力量赴之。”

张这段话的意思,在致何柱国的信中也基本相符。
原帖由 林苑竹 于 2008-3-31 00:50 发表

张蒋此时似乎还是“蜜月期”。


  军阀本来就是相互斗争的,不打仗就已经是蜜月了。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8-3-31 00:52 发表
另外补充一点:以蒋张的智力实力对比,东北地盘迟早都是蒋的,因此也不存在不是自已直管的地盘丢了也就丢了的可能性。
真正使其束手无策的正是中日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加上国内党派以及军阀林立的现状。这是客观使 ...


  蒋的地盘肯定不会丢多少,但是如果按照张的设想的话,蒋肯定是要受到相当损失的,这种损失可不管他张学良一个人在看,阎锡山之流、汪精卫之流一样虎视眈眈。
  另外......题外话...........

  林大还真是夜猫子.........半夜准时出洞..........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8-3-31 00:59 发表
  另外......题外话...........
  林大还真是夜猫子.........半夜准时出洞..........

小二手上有“攘外”“安内”具体涵义的解释吧?
先帖上来让大家瞧瞧。
原帖由 林苑竹 于 2008-3-31 01:01 发表

小二手上有“攘外”“安内”具体涵义的解释吧?
先帖上来让大家瞧瞧。


  :L

  这个东西还没怎么细致的研究,林大有何见教?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8-3-31 01:03 发表
  :L
  这个东西还没怎么细致的研究,林大有何见教?

你先帖上来,我接着再说。不许赖皮!:D
林版主的那些废话别说了!

问几个简单的问题:

918后什么行为才叫“抵抗”?

918后蒋某是否下令抵抗?

918不抵抗是否违背了蒋某的“抵抗”军令?

918不抵抗后主张抵抗的蒋某怎么不处分不抵抗的将领?

918不抵抗之后,蒋某是否有很多言论为“不抵抗”进行辩护?



这就叫抵抗?!
原帖由 stbayi 于 2008-3-31 04:45 发表
林版主的那些废话别说了!

我看你这第一句的才叫真正的废话!
后面提的问题固然不错,可有你这样辩论的吗?如果不是看提问有理的份上,如果是一贯乱喷的主,早把你这帖砍喽。
善意提醒一句:这坏毛病不改,再好的论题也会给你搅黄,再好的构思和观点也会因为表达方式让他人接受不了。
原帖由 stbayi 于 2008-3-31 04:45 发表
问几个简单的问题:
918后什么行为才叫“抵抗”?
918后蒋某是否下令抵抗?
918不抵抗是否违背了蒋某的“抵抗”军令?
918不抵抗后主张抵抗的蒋某怎么不处分不抵抗的将领? ...

回到正题上来吧。
说实话,我是觉得你没有理解我提问的真正含意。
如果从史料方面看,大陆可以找到蒋不抵抗的材料可谓连篇累牍,堆起来大概可以“等身”了。可反面的史料,估计现在看到的多了一些,但相对而言还是少。光看硬币的一面而不看反面,看问题能够客观全面吗?
事情的起因,其实应该从孙中山早期、中期、后期的对日政策包括个人感情变化说起,里面涉及到革命者心目中国家民族等涵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演变;接下来可以从北伐、“济南惨案”到“九一八”;还应该再往后延伸至“七七”乃至二战爆发。
我觉得这样从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看,更能够弄清蒋不抵抗的内在因素。我从来没有说过蒋介石是抵抗而张学良不抵抗,蒋张都没有抵抗,这是铁的事实,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就在于探究其中原由,而不是对这些历史事实,这些历史人物作出道德批判。
这是小二哥的原创,相关的讨论欢迎到我的那个讨论帖——《蒋介石真的“不抵抗”吗?》去展开。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8-3-31 00:52 发表
另外补充一点:以蒋张的智力实力对比,东北地盘迟早都是蒋的,因此也不存在不是自已直管的地盘丢了也就丢了的可能性。
真正使其束手无策的正是中日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加上国内党派以及军阀林立的现状。这是客观使 ...


九一八发生之时完全是可以抵抗,割土求全不是不可以,但这样几乎完全不抵抗,起到的效果只能是鼓励了敌人,起码要拼死抵抗,才能起到打一仗换十年和平的效果,最后实在顶不住了,割让十个八个县不是不可以。况且日本也没有全面动员进行战争的准备,军部自己搞的,离开本土作战,难以持久,内部异议甚多,日久定会生变,也就会有谈判的机会。张的罪责大于蒋,这点没有什么争议。张是主犯,蒋是首犯。但怀疑蒋是否给张有力支持,因为蒋忙于剿共,得不到中央的有力支持,军阀出生的张自然先求自保。只要蒋不是强令张抵抗,并许诺给与增援,蒋都有罪,只不过没有原来人们认为的那么大而已。
拿实力差距,国内党派及军阀林立作为借口,都不能掩盖战略战术上皆错的事实。
蒋介石不是不抵抗,而是他的战略战术思想有问题。
中村事件,万宝山事件后,如果蒋没有察觉到日本方面的动向,还误以为是小摩擦不会升级,是他失察。
如果察觉到东北异动,8月份和张的讨论中没有涉及战争一旦扩大,中央的增援及东北军的抵抗问题,要么是他的失策,要么是他的自私。
最后迫于压力,要求东北军死守锦州,却仍然没有全力支援的决心,恐怕也只是对媒体的一种姿态了。
]]
原帖由 qingod_2007 于 2008-3-31 12:23 发表


九一八发生之时完全是可以抵抗,割土求全不是不可以,但这样几乎完全不抵抗,起到的效果只能是鼓励了敌人,起码要拼死抵抗,才能起到打一仗换十年和平的效果,最后实在顶不住了,割让十个八个县不是不可以。况且 ...

这个意见我完全同意
只是"拿实力差距,国内党派及军阀林立作为借口,都不能掩盖战略战术上皆错的事实。", 我原意指的是九一八事后,国民政府也很难全力反攻收土.
楼主的分析能力老夫不敢恭维,胡思乱想的本事却是有点长进了。
什么的蒋张互相算计,互相抛山芋什么的,都属扯淡。
九一八问题的关键是中国不具备抵抗的能力和条件。老夫有三点要讲

首先一个误区,无数人认为当时的东北只有区区两万人的日本部队,还不完全都是正规军。这样是盲视,用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来分析九一八,结果是完全不同的,用中国地图看到只有两万多左右的南满驻军和日本侨民;而用世界地图来看,哦,原来朝鲜离东北那么近啊!朝鲜到沈阳只有成都到重庆这么点距离,日本在朝鲜拥有一个军以上的兵力,其中的第二十师团就是九一八进攻东北军的两大主力之一。所以在当时的东北,日本人的兵力不是两万而是十万,朝鲜的日本驻军在三天内就能参战。并且日本国内的部队通过朝鲜赶到朝鲜战场的时间在一个月到半个月之间,日本国内兵力更为强大。
东北军在东北有二十万,在华北有十五万,在华北的是精锐部队,主要的战略目标是监视石友三,韩复渠等冯玉祥残部,能作战的只有东北军的二十万人,能打过日本的十万人吗?抗战时日本人一个人可以打八个中国人,能打过吗?
所以第一个问题,即使东北军抵抗了,还是打不过日本人。
第二个问题,有人会问了,东北军打完了,不是还有中央军吗?中央军再从中原去东北支援呀?这样想就错了,当时的中国,中原大战刚打完,国家虚弱的很,并且不占据七年后抗战中所占据的四川,云贵等大后方,中央政府的势力只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原地区,各地军阀各占一方,桂系,山西的阎西山,西北的诸马,江西的毛泽东,华北的冯玉祥残部.........
面队这样情形的中国,你是日本人你会怎么来打,是一味的去打东北搞长期消耗战吗?肯定不会的,最明智也最简单的办法,直接从上海登陆打南京,进行斩首行动,直接消灭南京国民政府!没有大后方的南京国民政府,日本人打到武汉就解决问题了。
群龙无首不如虫,如果没有了中央政府,中国不灭亡的道理在哪里?当时的中国没有大后方,内忧无数,敢和日本人打吗?日本人在一二八松沪抗战中只稍微的一打,就逼国民政府停战,默认了满洲国的存在,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所以第二点,东北军不敢打,中央军更不敢打
所以当时的中国就是不具备抵抗日本侵略的条件
第三点,到底谁是九一八的最大罪魁?是谁给日本人创造了侵略的机会,又创造了让中国不敢抵抗的局面?
日本人发动九一八是在中原大战之后,毫无疑问中原大战的两方,冯玉祥和蒋,和张学良都有责任,还有汪精卫,责任比张学良还大。这些人共同参与的中原大战给日本人创造了侵略的机会,这其中最大的罪魁是冯玉祥这个猪狗败类,原因有二
1,冯玉祥一手发动的中原大战,明显的是和南京国民政府争正统,在法理上是以下谋乱,他本身不是正统,又首先发动战争,毫无疑问是叛乱,并且这次叛乱受苏联挑唆的成分很大。
2冯玉祥挑起中原大战的时候,中国的北方七省大旱,尤其是冯玉祥辖区的甘肃,陕西等省,北方大旱加上中原大战,当时中国有两千多万老百姓被活活饿死或战乱死去。冯玉祥这样一个眼睛中只是权利,不管不顾老百姓死活的人,不是猪狗败类是什么?战争中倒戈,归顺国民政府的冯的部下比被打败了的还多,西北的杨虎城更是断了冯部的后路,我们的教科书上说这些人是被国民政府用钱收买的,难道他们就没有起码的良知吗?谁会为一个败类去拼死卖命?最后疯得到的众叛亲离的失败下场,当然更逃脱不了败类这一恰当的评价。
冯玉祥不顾人民的死活,以叛变的形式挑起中原大战,是给日本造就侵略机会的最大罪魁,他才是九一八的最大罪魁。
那又是谁让国民政府根本不敢抵抗日本的侵略呢?除了当时中国没有占据西南大后方,全国割据之外,当时中国最大的内忧,就是井冈山山上发了迹的毛泽东,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大小红军头目,在苏联的指使下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暴乱,在他们眼里九一八哪是什么国恨,而是他们发迹的好机会,怎么能错过?
有他们在国民政府的身后,国民政府敢抵抗吗?
所以九一八第二大罪魁,是毛泽东,一个可以说是中国民族从古到今排名第一的反动败类的人物。
阶段性的原因就是中原大战,日倭瞅的就是这个空子。
中原大战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我就是这么认为。
北伐胜利,打败了北洋军阀,难道中央政府能眼看着新一轮的军阀割据重新上演么?
过去我们总是站在政党的立场上,说蒋是消灭异己。但是,当时的蒋代表的是中央政府,而几个军阀也绝对不是仅仅反蒋一个人而不反中央政府,他们要的就是自己继续割据,不论代表这个中央政府的是蒋还是毛,他们都会反。
削弱他们、消灭他们就是维护中国的统一。
原因就在于冯阎桂系,国家如此凋败,竟然还要发动争夺天下的战争。
蒋的正统地位也是靠实力上去的,一个个军阀就是一个个利益集团,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没有武装的,大多免不了调和,有武装的,大多免不了一战。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有两条判断对错的标准,一条是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比如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内战中国民政府代表市场经济体制等等;另一个是国家内乱中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哪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更一致一些,在中原大战这样的内战中,毫无疑问是国民政府比冯玉祥更能代表国家利益。
败类这一恰当的评价。
塞上老兄对于这段史实的评论,说得还是比较详细,这个应该鼓励。碍于管理身份,是否符合史实我不作评论,你发挥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但有一点要提出批评。
臧否历史人物,列举依据、提出批判都可以,辱骂的做法却不妥当,本版版规有明文禁止的,希望你能自己修改掉。不希望历史原创讨论区成为发泄情绪的场所。
鼓励谈不上,老夫都是老江湖中的老江湖了,什么的贵宾啊,版主啊,分区版主啊,首席顾问啊,老夫当的都不想当了。
那是,这些头衔什么的都是虚的,还都是累人的活。学术却是实在的,咱们就只谈学术最好。
前面的提示,还望塞上老兄自己动动手。
您先别在这里倚老卖老,先把林版要求您修改的话修改了在说。这里不是老区那样随你怎么着骂都可以。另外我先前对您发言的回复贴您看过了么????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page%3D3&page=1
大漠教主啊。您也消停消停。如果我没记错,您ID,马甲被封了不少了吧。既然您喜欢来本版。那也要遵守规章制度不是?既然您又说您是老江湖了。什么贵宾,斑竹您都做过,那就更该知道一个论坛里作为一名成员首要该遵守什么。多的话不想在重复了。希望您自重。自觉维护遵守本版规定。
那估计要先封了发明败类这个词的人,呵呵
不过让老夫注意一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原来是竹君子?
哈哈,你会来捣我的乱?不会的。多多支持才对啊。
原帖由 dxbdl 于 2008-3-31 16:55 发表
北伐胜利,打败了北洋军阀,难道中央政府能眼看着新一轮的军阀割据重新上演么?
过去我们总是站在政党的立场上,说蒋是消灭异己。但是,当时的蒋代表的是中央政府,而几个军阀也绝对不是仅仅反蒋一个人而不反中央政 ...


为了维护一个最后传位给自己儿子的新皇帝,新军阀,大家都不能有所反抗,否责就是对抗中央,谋己私利。
不是给冯,阎抹粉,本来就是新军阀之间争地盘权利的混战,谁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包括蒋。
我看到了反对大清帝国是多么的不明智啊,在这种光荣的逻辑里,大清帝国,你就不该亡啊!
原帖由 塞上云烟 于 2008-3-31 16:35 发表
楼主的分析能力老夫不敢恭维,胡思乱想的本事却是有点长进了。
什么的蒋张互相算计,互相抛山芋什么的,都属扯淡。
九一八问题的关键是中国不具备抵抗的能力和条件。老夫有三点要讲

首先一个误区,无数人认为当 ...


我为溥仪鸣不平啊,哈哈,这种逻辑。是谁搞乱国家的,是谁有利外国入侵的,民国遗老说是毛泽东,张学良,冯玉祥。清朝遗老说是孙中山,黄兴。
再远点,大明朝红花会之流的说是李自成,张献忠。

只有天下人负我,没有我负天下人,咋不从老蒋自身找原因呢。

都说了,本来不该老蒋接班,偏要夺权,本非正统,还背叛革命,背叛孙总理,骨子里又是封建专制,当然有人不服气,要造反。
原帖由 塞上云烟 于 2008-3-31 16:35 发表
楼主的分析能力老夫不敢恭维,胡思乱想的本事却是有点长进了。
什么的蒋张互相算计,互相抛山芋什么的,都属扯淡。
九一八问题的关键是中国不具备抵抗的能力和条件。老夫有三点要讲

首先一个误区,无数人认为当 ...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真是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国粹;P ,你站在国民政府的立场上讲话,其实有些本质就暴露了。
委员长啊,枉谈你是个民族主义者啊!其实抗战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蒋一旦喘息过来,忘不了的就是立即剿共。他的抵抗,只不过是为了维持自身阶级统治不得已的抵抗。他认识到日本没有迅速侵吞掉自己的实力,自身暂时安全时,立即就要调转枪口来防共剿共,哪管日本还占领中国多少土地,哪还管什么需要团结一切力量,直到把日寇彻底赶出中国去。
原帖由 qingod_2007 于 2008-3-31 21:13 发表


为了维护一个最后传位给自己儿子的新皇帝,新军阀,大家都不能有所反抗,否责就是对抗中央,谋己私利。
不是给冯,阎抹粉,本来就是新军阀之间争地盘权利的混战,谁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包括蒋。
我看到了反对大 ...

很明显以蒋为核心的国民政府代表最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见。
莫非要大从小?
况且以军阀之野心,即使推翻了国民政府,他们之间仍免不了一场大战。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拎一拎谁重谁轻
原帖由 dxbdl 于 2008-3-31 16:50 发表
中原大战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我就是这么认为。


  我承认中原大战在客观上有一定统一的因素存在,但是蒋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这种说法我保留意见。
原帖由 qingod_2007 于 2008-3-31 21:31 发表


我为溥仪鸣不平啊,哈哈,这种逻辑。是谁搞乱国家的,是谁有利外国入侵的,民国遗老说是毛泽东,张学良,冯玉祥。清朝遗老说是孙中山,黄兴。
再远点,大明朝红花会之流的说是李自成,张献忠。

只有天下人负 ...

不是老蒋,换了老姜,也有人会这样想。
总要选择一个吧,不能说存在就是合理的。

我们今天俯看历史就应当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来分析,不然乱象纷呈就失去了主张。站在佛家立场,争个什么争?逆来顺受呗。所以千万不要泛化。
任何事情都有个量度的关系,晚清已经明显与国家利益相背驰,不推翻它,国家如何进步?而事实后果也是进步的。

我们讨论抗战,当然要看到中原大战带来的国力更加空虚,其发动者就是冯阎桂系。在战争之前他们都曾宣布归中央统率,所以他们的责任最大。
原帖由 qingod_2007 于 2008-3-31 21:50 发表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真是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国粹;P ,你站在国民政府的立场上讲话,其实有些本质就暴露了。 ...

这也没什么
蒋说得有错吗,事实即如此。
斯大林不也说过堡垒最易从内部突破吗,内患尤大于外敌。一定要先消灭内患然后可以拒外敌。这个世界上最可恨的就是内贼。
比如公司政治,你是先对外多做生意呢,还是先对付打算赶你走的人呢?
原帖由 qingod_2007 于 2008-3-31 21:13 发表


为了维护一个最后传位给自己儿子的新皇帝,新军阀,大家都不能有所反抗,否责就是对抗中央,谋己私利。
不是给冯,阎抹粉,本来就是新军阀之间争地盘权利的混战,谁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包括蒋。
我看到了反对大 ...

要找你这么说,所有的武装力量是不是都是军阀?你那第一句话不准确,符合这个标准的人,蒋介石肯定不是最后一个,另一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你的这些话仍然是站在党史的立场上,凡是反过共的都是坏人,那就没啥好说的了。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8-4-1 00:18 发表


  我承认中原大战在客观上有一定统一的因素存在,但是蒋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这种说法我保留意见。

难道是为了维护国家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