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美国领导层分析:奥巴马用人之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16:21


2009年1月31日, 美国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宣誓就任, 就此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 (实际上是黑白混血). 不仅仅是美国,即使在世界上很多其它地方,人们对这位新任总统都抱有了极高的期望。一时间,众多媒体对其大吹大擂,称此为“历史性的时刻”。似乎随着新总统的上任,美国面临的所有危机都将迎刃而解。
当然,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人们当时的想法何其幼稚。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最新调查显示:在美国48%的受访者称他们支持共和党,而民主党的支持者则占44%。很显然,在失业率高居不下,财政赤字迅速扩张,阿富汗形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许多奥巴马曾经的支持者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他们这件宝贝,和别的没什么不同。
但这一切错不在奥巴马,把大家胃口给吊起来是他胜选的关键。华盛顿的官僚体系如此庞大利益关系如此错综复杂,怎么可能单单靠一“有理想的斗士”就能扭转乾坤?这仅仅是有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奥巴马能当选美国总统,自然不会如此幼稚。通过其在这一年多的表现看来,即使称不上政绩辉煌,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在如此艰难的大环境当中,能做到这一层已是不容易。奥巴马的确有诸多过人之处,其中一项极为重要却不为人注意优点便是用人。
说到用人,我们首先是联想到各种古典小说当中帝王将相之间的故事,其中善于用人而成功的领袖不胜枚举。用人是衡量领导能力的首要标准,这一点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尤为根深蒂固,古书中便记载韩信赞刘邦虽不能“将兵”,却能“将将”。实际上即使在重法治轻人治的美国,“人”的因素依然至关重要,这一点从奥巴马的一些重要的内阁成员身上便可看出。
副总统乔拜登 (Joe Biden)
奥巴马之所以选择拜登,其用意非常明确:奥巴马本人从政时间太短,对外交事务很少涉猎,拜登则是一名精通外交事务的国会参议员。有拜登做副手,不但可以给奥巴马提供必要的帮助,更可以让奥巴马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国内的经济问题上。这一点和奥巴马的前任布什/切尼搭配略为相似。布什曾为得克塞斯州州长,对美国的政府管理有些了解,而对外交方面则较为陌生,切尼在老布什手下任国防部长时曾对外交事务有更多的接触,并以建立起一个颇具规模的专业外交团队。布什选择切尼为副手,很大程度上也是缘自于此。
不过拜登于切尼却有一点至关重要的区别。拜登出身律师,通过参加议员选举步入政坛,后来便一直在国会两院打拼。切尼则一直置身于官僚系统之中,曾在福特政府担任白宫总管一职,后来在老布什政府任国防部长。相比较而言,切尼的经历使他更加熟悉白宫的政治运作,成为美国政坛著名的权术大师。他利用这个优势将自己意志强加于各个部门,尤其是由鲍威尔把持的国务院和特内特所把持的中央情报局,并影响了布什的决策,入侵伊拉克的错误决定便是出于此处。拜登则一直在国会工作,对白宫的权力运作并不像切尼那样轻车熟驾,因此对奥巴马的影响更多是基于两人之间的信任。拜登的一些外交主张并不能得到很多同僚的支持,例如对阿富汗政策的制定。但是即使作为一个少数派,拜登也是一个有一定分量的质疑者,仍然可以有效地帮助奥巴马挡下不少来自军方的各种压力。他对美国政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奥巴马同意在阿富汗增兵三万是遵从军方的要求,那么宣布撤军时间表的动作则充满了拜登的影子。
白宫总管拉姆伊曼纽 (Rahm Emmanuel)
和拜登类似,拉姆被选为白宫总管这个要害位置,是形成了与奥巴马的互补。这种互补主要体现在两人截然相反的工作方式上。奥巴马对属下管理较松,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也通常表现得极为冷静,因此被一些媒体评论者称为“禅师”。而拉姆则非常好斗,对待同事亦过为刻薄,因此在白宫中得绰号“Rahmbo”。奥巴马之所以能赢得大选,本是基于其对华盛顿政治涉入尚浅,使百姓多认为其有改良风气之决心。可是拉姆身为“芝加哥学派”最忠实的教徒,却更加青睐传统的实用政治。因此他曾多次建议奥巴马削减其改革法案以获得更多中间派的支持,甚至私下嘲笑民主党内激进派的战术“愚蠢”。拉姆的口无遮拦和强硬作风使他树敌无数,仅仅一年时间里,白宫便受到来自两党和媒体的庞大压力,要求将其解雇。
奥巴马至今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换掉现任白宫总管的意思,他需要拉姆,华盛顿各方要求拉姆下台的声音也正是其受到重用的原因。医疗改革作为奥巴马任期内可预见的最重要的一项法案,交由拉姆亲自操刀。这一年里他周旋于国会两院,各大利益集团和媒体之间。虽然奥巴马一再强调医疗法案推行过程中的透明度,拉姆的操作方式却反其道而行之,完全遵循华盛顿一向臭名昭著的密室妥协。结果表明,拉姆的战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却为拉姆本人的政治声誉带来了几乎不可挽救的伤害。“密室”使他与媒体交恶,“妥协”则让他得罪了民主党议员,而坚持要将医改法案变成奥巴马的“滑铁卢”的共和党更是对这位白宫总管的合作态度不领情。华盛顿各大势力在医改法案上明争暗斗,矛头却一齐指向了拉姆…从某种角度来看,拉姆是在替奥巴马挡下这一切攻击。这本身就源于前面所提到两人处世风格的差异,有拉姆这位“急先锋”冲锋陷阵,奥巴马以主帅身份操控全局,避免过早的暴露自己,实为领导用人之术的一个教科书案例。(拉姆与星期五辞职)
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Hillary Clinton)
奥巴马赢得民主党提名之初,左派媒体曾对他和希拉里联手竞逐白宫表示了拥护,在希拉里明确表示不会和奥巴马合作以后,后者便转向了拜登。单从个人条件来看,希拉里和拜登似乎应该对调一下职位,可既然希拉里本人明确表态不愿做副总统,奥巴马也不好强人所难。
即便如此,奥巴马并没有就此放弃对希拉里的拉拢。他再次邀请希拉里入阁,这次任主管外交的国务卿一职。无论奥巴马是否有心为之,他的这一举动盘活了一个危局。希拉里拒绝出任副总统,被外界解读为不甘下风,欲四年后卷土重来。如果奥巴马为应付各种危机而疲于奔命,而她却身居参议院,置身事外,那么四年后民主党很有可能会转而支持希拉里。针对这一点,奥巴马的邀请着实给希拉里出了一个难题:如果希拉里继续拒绝,那么其“缺乏度量”的形象便会在媒体和民主党人面前失分;如果希拉里接受邀请,那么她便要离开参议院,从而失去一个在未来四年中可以重新拉拢支持者的平台。两害相权取其轻,希拉里选择了后者,毕竟奥巴马若是在国内问题上栽了跟头,希拉里一样有希望取而代之。
即使在外交问题上,希拉里也感受到了诸多掣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项便是奥巴马派向世界热点地区的总统特使。这些总统特使的存在使得希拉里在诸多与美国国家利益相关的问题上被架空,毫无影响力可言。在华盛顿内部,希拉里更是被排除在决策圈之外。奥巴马在外交战略上主要取计于拜登和国家安全顾问琼斯,希拉里则被定为成一个执行者。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数月前拜登因东耶路撒冷的工程项目与以色列交恶,当时便是希拉里与以色列总理内坦尼亚胡通电话并严正表达白宫态度的。综合而论,希拉里主管国务院这一年来,并没有试图改变自己在奥巴马内阁中的定位,而是更多的去适应它,这也许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选择。
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 (Robert Gates)
盖茨留任消息公布之初曾令媒体大跌眼镜。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曾一再表明自己改变布什政府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上的策略,可胜选后他却又偏偏接受了布什麾下的整个军事团队,导致一时间来自民主党的质疑声四起。
虽然民主党议员大多支持尽快从中东战场撤军,可奥巴马作为美国武装力量的总司令却另有打算。自2007年伊拉克增兵计划实行以来,该地区安全形势已大为好转,与之相伴的则是阿富汗形势的迅速恶化。因此奥巴马在得以施行其竞选承诺并大规模的从伊拉克撤军的同时,也必须重新考虑阿富汗的作战计划。民主党在阿富汗战争上做出的大规模撤军要求虽然合乎民意,但是显然无益于美国的战略安全。更重要的是,民主党向来在对外事务上表现被认为逊于共和党,因此如若阿富汗失守,便是给了共和党极好的把柄。
在这种背景下,奥巴马挽留盖茨主要造成了三种结果。第一,盖茨的留任使得布什07年增兵计划的团队(盖茨,总参谋长穆伦,中东战区司令彼得雷乌斯)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样不仅确保了政策的延续性,也避免了新官上任之初所要经过的调和期。第二,如若奥巴马撤换盖茨,则接任人选需要经过参议院投票表决。在这个过程中,民主党的参议员便有机会在阿富汗问题上对接任候选人施加压力,从而影响白宫的决策。盖茨作为共和党人,身后大多是支持继续战斗的共和党议员,因此民主党能给他带来的压力相对较小。第三,盖茨的团队已经经历伊拉克增兵行动的考验,在阿富汗问题上更有发言权。总而言之,五角大楼的人事安排在某些程度上来讲是奥巴马和民主党之间的博弈而非共和党。
结论
综合以上四个案例,奥巴马及其团队的用人功力便有所展现。当然,以上的分析未必就是奥巴马及其智囊在做出相应选择之时所考虑到的,但是这样的内阁布局所带来的这些政治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笔者的目的并非要揣摩奥巴马的心思,而是要借此说明,即使是在法律制度相对较为健全的美国,人的因素仍然是第一因素。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都必须具备极高的素质,这一点也并非区区选票就能决定的。

2009年1月31日, 美国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宣誓就任, 就此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 (实际上是黑白混血). 不仅仅是美国,即使在世界上很多其它地方,人们对这位新任总统都抱有了极高的期望。一时间,众多媒体对其大吹大擂,称此为“历史性的时刻”。似乎随着新总统的上任,美国面临的所有危机都将迎刃而解。
当然,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人们当时的想法何其幼稚。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最新调查显示:在美国48%的受访者称他们支持共和党,而民主党的支持者则占44%。很显然,在失业率高居不下,财政赤字迅速扩张,阿富汗形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许多奥巴马曾经的支持者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他们这件宝贝,和别的没什么不同。
但这一切错不在奥巴马,把大家胃口给吊起来是他胜选的关键。华盛顿的官僚体系如此庞大利益关系如此错综复杂,怎么可能单单靠一“有理想的斗士”就能扭转乾坤?这仅仅是有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奥巴马能当选美国总统,自然不会如此幼稚。通过其在这一年多的表现看来,即使称不上政绩辉煌,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在如此艰难的大环境当中,能做到这一层已是不容易。奥巴马的确有诸多过人之处,其中一项极为重要却不为人注意优点便是用人。
说到用人,我们首先是联想到各种古典小说当中帝王将相之间的故事,其中善于用人而成功的领袖不胜枚举。用人是衡量领导能力的首要标准,这一点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尤为根深蒂固,古书中便记载韩信赞刘邦虽不能“将兵”,却能“将将”。实际上即使在重法治轻人治的美国,“人”的因素依然至关重要,这一点从奥巴马的一些重要的内阁成员身上便可看出。
副总统乔拜登 (Joe Biden)
奥巴马之所以选择拜登,其用意非常明确:奥巴马本人从政时间太短,对外交事务很少涉猎,拜登则是一名精通外交事务的国会参议员。有拜登做副手,不但可以给奥巴马提供必要的帮助,更可以让奥巴马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国内的经济问题上。这一点和奥巴马的前任布什/切尼搭配略为相似。布什曾为得克塞斯州州长,对美国的政府管理有些了解,而对外交方面则较为陌生,切尼在老布什手下任国防部长时曾对外交事务有更多的接触,并以建立起一个颇具规模的专业外交团队。布什选择切尼为副手,很大程度上也是缘自于此。
不过拜登于切尼却有一点至关重要的区别。拜登出身律师,通过参加议员选举步入政坛,后来便一直在国会两院打拼。切尼则一直置身于官僚系统之中,曾在福特政府担任白宫总管一职,后来在老布什政府任国防部长。相比较而言,切尼的经历使他更加熟悉白宫的政治运作,成为美国政坛著名的权术大师。他利用这个优势将自己意志强加于各个部门,尤其是由鲍威尔把持的国务院和特内特所把持的中央情报局,并影响了布什的决策,入侵伊拉克的错误决定便是出于此处。拜登则一直在国会工作,对白宫的权力运作并不像切尼那样轻车熟驾,因此对奥巴马的影响更多是基于两人之间的信任。拜登的一些外交主张并不能得到很多同僚的支持,例如对阿富汗政策的制定。但是即使作为一个少数派,拜登也是一个有一定分量的质疑者,仍然可以有效地帮助奥巴马挡下不少来自军方的各种压力。他对美国政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奥巴马同意在阿富汗增兵三万是遵从军方的要求,那么宣布撤军时间表的动作则充满了拜登的影子。
白宫总管拉姆伊曼纽 (Rahm Emmanuel)
和拜登类似,拉姆被选为白宫总管这个要害位置,是形成了与奥巴马的互补。这种互补主要体现在两人截然相反的工作方式上。奥巴马对属下管理较松,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也通常表现得极为冷静,因此被一些媒体评论者称为“禅师”。而拉姆则非常好斗,对待同事亦过为刻薄,因此在白宫中得绰号“Rahmbo”。奥巴马之所以能赢得大选,本是基于其对华盛顿政治涉入尚浅,使百姓多认为其有改良风气之决心。可是拉姆身为“芝加哥学派”最忠实的教徒,却更加青睐传统的实用政治。因此他曾多次建议奥巴马削减其改革法案以获得更多中间派的支持,甚至私下嘲笑民主党内激进派的战术“愚蠢”。拉姆的口无遮拦和强硬作风使他树敌无数,仅仅一年时间里,白宫便受到来自两党和媒体的庞大压力,要求将其解雇。
奥巴马至今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换掉现任白宫总管的意思,他需要拉姆,华盛顿各方要求拉姆下台的声音也正是其受到重用的原因。医疗改革作为奥巴马任期内可预见的最重要的一项法案,交由拉姆亲自操刀。这一年里他周旋于国会两院,各大利益集团和媒体之间。虽然奥巴马一再强调医疗法案推行过程中的透明度,拉姆的操作方式却反其道而行之,完全遵循华盛顿一向臭名昭著的密室妥协。结果表明,拉姆的战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却为拉姆本人的政治声誉带来了几乎不可挽救的伤害。“密室”使他与媒体交恶,“妥协”则让他得罪了民主党议员,而坚持要将医改法案变成奥巴马的“滑铁卢”的共和党更是对这位白宫总管的合作态度不领情。华盛顿各大势力在医改法案上明争暗斗,矛头却一齐指向了拉姆…从某种角度来看,拉姆是在替奥巴马挡下这一切攻击。这本身就源于前面所提到两人处世风格的差异,有拉姆这位“急先锋”冲锋陷阵,奥巴马以主帅身份操控全局,避免过早的暴露自己,实为领导用人之术的一个教科书案例。(拉姆与星期五辞职)
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Hillary Clinton)
奥巴马赢得民主党提名之初,左派媒体曾对他和希拉里联手竞逐白宫表示了拥护,在希拉里明确表示不会和奥巴马合作以后,后者便转向了拜登。单从个人条件来看,希拉里和拜登似乎应该对调一下职位,可既然希拉里本人明确表态不愿做副总统,奥巴马也不好强人所难。
即便如此,奥巴马并没有就此放弃对希拉里的拉拢。他再次邀请希拉里入阁,这次任主管外交的国务卿一职。无论奥巴马是否有心为之,他的这一举动盘活了一个危局。希拉里拒绝出任副总统,被外界解读为不甘下风,欲四年后卷土重来。如果奥巴马为应付各种危机而疲于奔命,而她却身居参议院,置身事外,那么四年后民主党很有可能会转而支持希拉里。针对这一点,奥巴马的邀请着实给希拉里出了一个难题:如果希拉里继续拒绝,那么其“缺乏度量”的形象便会在媒体和民主党人面前失分;如果希拉里接受邀请,那么她便要离开参议院,从而失去一个在未来四年中可以重新拉拢支持者的平台。两害相权取其轻,希拉里选择了后者,毕竟奥巴马若是在国内问题上栽了跟头,希拉里一样有希望取而代之。
即使在外交问题上,希拉里也感受到了诸多掣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项便是奥巴马派向世界热点地区的总统特使。这些总统特使的存在使得希拉里在诸多与美国国家利益相关的问题上被架空,毫无影响力可言。在华盛顿内部,希拉里更是被排除在决策圈之外。奥巴马在外交战略上主要取计于拜登和国家安全顾问琼斯,希拉里则被定为成一个执行者。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数月前拜登因东耶路撒冷的工程项目与以色列交恶,当时便是希拉里与以色列总理内坦尼亚胡通电话并严正表达白宫态度的。综合而论,希拉里主管国务院这一年来,并没有试图改变自己在奥巴马内阁中的定位,而是更多的去适应它,这也许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选择。
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 (Robert Gates)
盖茨留任消息公布之初曾令媒体大跌眼镜。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曾一再表明自己改变布什政府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上的策略,可胜选后他却又偏偏接受了布什麾下的整个军事团队,导致一时间来自民主党的质疑声四起。
虽然民主党议员大多支持尽快从中东战场撤军,可奥巴马作为美国武装力量的总司令却另有打算。自2007年伊拉克增兵计划实行以来,该地区安全形势已大为好转,与之相伴的则是阿富汗形势的迅速恶化。因此奥巴马在得以施行其竞选承诺并大规模的从伊拉克撤军的同时,也必须重新考虑阿富汗的作战计划。民主党在阿富汗战争上做出的大规模撤军要求虽然合乎民意,但是显然无益于美国的战略安全。更重要的是,民主党向来在对外事务上表现被认为逊于共和党,因此如若阿富汗失守,便是给了共和党极好的把柄。
在这种背景下,奥巴马挽留盖茨主要造成了三种结果。第一,盖茨的留任使得布什07年增兵计划的团队(盖茨,总参谋长穆伦,中东战区司令彼得雷乌斯)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样不仅确保了政策的延续性,也避免了新官上任之初所要经过的调和期。第二,如若奥巴马撤换盖茨,则接任人选需要经过参议院投票表决。在这个过程中,民主党的参议员便有机会在阿富汗问题上对接任候选人施加压力,从而影响白宫的决策。盖茨作为共和党人,身后大多是支持继续战斗的共和党议员,因此民主党能给他带来的压力相对较小。第三,盖茨的团队已经经历伊拉克增兵行动的考验,在阿富汗问题上更有发言权。总而言之,五角大楼的人事安排在某些程度上来讲是奥巴马和民主党之间的博弈而非共和党。
结论
综合以上四个案例,奥巴马及其团队的用人功力便有所展现。当然,以上的分析未必就是奥巴马及其智囊在做出相应选择之时所考虑到的,但是这样的内阁布局所带来的这些政治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笔者的目的并非要揣摩奥巴马的心思,而是要借此说明,即使是在法律制度相对较为健全的美国,人的因素仍然是第一因素。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都必须具备极高的素质,这一点也并非区区选票就能决定的。
说起用人,我就想起老毛来,那真是炉火纯青无人出其左右啊
希拉里还有机会 参选总统么
大红裤衩高高挂 发表于 2010-10-2 02:03


老蒋也挺能用人,不过他总是用着用着就把自己一块带进去用了,结果效果大打折扣。:D
778856 发表于 2010-10-2 03:32


    理论上还是有的
quickbirdliu 发表于 2010-10-2 05:26


    老毛会用人也会整人,老蒋好像是只会整人...有没有什么他用得特别好的例子吗?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抗日时期被果粉吹上天的孙立人和薛岳,好像有他俩土鳖就赢不了一样,结果最后两人好像都因为和陈诚不合结果被老蒋牺牲了;P

再有就是派猪守徐州:D
奥黑用人?用钱才对吧。利益分配得当。自然可以跨越党派。
不过是一个用钱堆出来的混混。钱从何来。武器公司,医药企业,好像还有某些工业化农厂。
美国总统,基本就是财团代言人。本届总统更是大打国际猥琐牌。
侠客尚 发表于 2010-10-3 10:03


    医药企业拿钱最多的我印象中是希拉里.如果奥巴马拿钱最多也不会有医疗改革,当然医疗改革的弊病那是另外一回事.
汝儿乃我 发表于 2010-10-3 10:14

具体那个人拿多拿少我不是很清楚。但是从一开始奥巴马为猪流感造势。就可以看出来。当然这也不排除是用来作为稀拉里加盟的条件。所以我说是用钱才对。而不是所谓用人。
大红裤衩高高挂 发表于 2010-10-2 02:03

呵呵,
老眼昏花,功亏一篑。。。
quickbirdliu 发表于 2010-10-2 05:26


    渡江那会白崇禧跟李宗仁讨论老蒋:……连一个营的调动他也要插手,别人说他是步兵指挥官,我看他就是步枪指挥官!;P
cavaral 发表于 2010-10-3 17:02


    国军常常碰到打仗时身后的火力支援莫名其妙的哑了,一打听原来是被老蒋给调走了;P
汝儿乃我 发表于 2010-10-3 23:19


    前一阵历史区里有个“论蒋公是最大的共谍”的帖子(钓鱼文)非常喜感,你这个例子正好能印证:D
回复 13# cavaral


       可以给出地址吗?   我搜不到诶.  呵呵.
z744258 发表于 2010-10-4 13:33


    嗯,你看这个:  http://lt.cjdby.net/thread-650347-1-4.html
自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