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印度“软力量”:创新意识强 社会比较稳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09:57
管窥印度“软力量”:创新意识强 社会比较稳定

--------------------------------------------------------------------------------

2008年02月04日 来源:《环球》杂志  

--------------------------------------------------------------------------------


  除了发达的计算机软件产业、历史悠久的金融体制、发育良好的法律系统、持续发展的私人经济部门等,印度还有一些不易为外人看到的“软力量”。

  语言优势和创新意识

  与中国的大学生比,印度大学生普遍具有语言优势。这是印度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受西方企业和科研机构欢迎的主要原因,正因如此,印度成为了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



  其实所谓语言优势还不仅仅表现为使用英语的能力。印度民族多,语言复杂,大学生一般至少掌握三门语言。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自由思考,自由交流,较少受教条、纪律之类的约束。这培养了印度人自由探索真理和自由表达意志的天性,也培养了印度人自如地与各种异域文化背景的人接触的能力。

  不光是语言上的优势,印度大学生在独立自由思考、创造性方面也比中国大学生要突出一些。从中国历史上看,两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是背诵五经四书、写八股文章,教育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现在中国教育也还存在采取灌输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练“考试功”的现象。听话、循规蹈矩、缺乏主动探索问题的精神。而印度的教育更为多样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印度大学考试,40分为及格,令人惊讶。也许是由于考分的压力不大,印度大学生大都显得独立自信,许多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持续的认真态度精神,课堂上回答问题,侃侃而谈,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印度学生爱争论,课堂以外也积极发起和参与讨论。

  笔者在尼赫鲁大学做研究工作时曾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次,一个研究生宿舍的舍监,在工作中骂了一个“贱民”出身的管理人员,学生们知道后,自发组织起来,要求学校开除这个舍监,说他违反了宪法,最后学校不得不把那个舍监调离。该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印度学生们的责任心,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一种积极主动精神:没有人组织、指挥他们,完全自主行动。要知道,在学习知识、研究问题方面也是需要这种精神的。在学生身上看到的是这些素质,在其他领域,如商界、产业界、文化界、学术界也能看到。

  计算机软件业是一个需要高度创造性的产业,靠模仿、背诵是不行的,印度软件产业的发达需要创造性高的学生。印度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有一大批非常国际化的人才,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社会不安静,却稳定

  印度宗教多,宗教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大。产生于印度的佛教就曾“征服”过中国乃至亚洲,并成为联系亚洲国家的纽带。正像中国在许多国家开办“孔子学院”一样,印度在一些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资助佛教团体,扶持佛教,也是施展其“软力量”的一种方式。

  宗教传统培养了印度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当年圣雄甘地身裹一块旧布,牵一头奶羊(因甘地要喝奶)出席英-印圆桌会议,被邱吉尔讥笑为“半裸的游方僧”,但甘地一点也不在乎,坐在西装革履的英国绅士中间谈笑自如。这背后是一种多么大的文化上的自信!当你在世界各地的繁华城市、机场看到赤脚、包头的印度人从容自若地行走,当你看到印度人在无论什么场合,无论有多少外国人在场,都顽强地坚持用手抓食,你不能不佩服他们的自信和在异文化背景中的镇定自若态度。

  这种自信有时甚至到了顽固拒绝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程度,例如印度人至今仍拒绝麦当劳快餐、可口可乐以及西方的“情人节”。这虽然会影响“吸引外资”,但也它说明印度在发展经济上并没有到不惜一切代价的程度。

  由于有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人们较容易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平衡。其另一个影响在于,通过追求来世的希望可缓解现世的痛苦,这客观上对社会起到了稳定作用。印度社会贫富悬殊,富人的富裕程度和穷人的贫穷程度都是我们难以想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并没有什么大的社会动乱。人们有批评政府、批评政治家的传统,却没有揭竿而起的传统。即便是村落中一贫如洗的“贱民”,对自己生活也没有什么不满,不大有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想法。加上多元化的政治体制,社会虽不大安静,却比较稳定。

  (尚会鹏 北京大学国际学院教授)管窥印度“软力量”:创新意识强 社会比较稳定

--------------------------------------------------------------------------------

2008年02月04日 来源:《环球》杂志  

--------------------------------------------------------------------------------


  除了发达的计算机软件产业、历史悠久的金融体制、发育良好的法律系统、持续发展的私人经济部门等,印度还有一些不易为外人看到的“软力量”。

  语言优势和创新意识

  与中国的大学生比,印度大学生普遍具有语言优势。这是印度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受西方企业和科研机构欢迎的主要原因,正因如此,印度成为了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



  其实所谓语言优势还不仅仅表现为使用英语的能力。印度民族多,语言复杂,大学生一般至少掌握三门语言。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自由思考,自由交流,较少受教条、纪律之类的约束。这培养了印度人自由探索真理和自由表达意志的天性,也培养了印度人自如地与各种异域文化背景的人接触的能力。

  不光是语言上的优势,印度大学生在独立自由思考、创造性方面也比中国大学生要突出一些。从中国历史上看,两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是背诵五经四书、写八股文章,教育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现在中国教育也还存在采取灌输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练“考试功”的现象。听话、循规蹈矩、缺乏主动探索问题的精神。而印度的教育更为多样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印度大学考试,40分为及格,令人惊讶。也许是由于考分的压力不大,印度大学生大都显得独立自信,许多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持续的认真态度精神,课堂上回答问题,侃侃而谈,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印度学生爱争论,课堂以外也积极发起和参与讨论。

  笔者在尼赫鲁大学做研究工作时曾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次,一个研究生宿舍的舍监,在工作中骂了一个“贱民”出身的管理人员,学生们知道后,自发组织起来,要求学校开除这个舍监,说他违反了宪法,最后学校不得不把那个舍监调离。该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印度学生们的责任心,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一种积极主动精神:没有人组织、指挥他们,完全自主行动。要知道,在学习知识、研究问题方面也是需要这种精神的。在学生身上看到的是这些素质,在其他领域,如商界、产业界、文化界、学术界也能看到。

  计算机软件业是一个需要高度创造性的产业,靠模仿、背诵是不行的,印度软件产业的发达需要创造性高的学生。印度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有一大批非常国际化的人才,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社会不安静,却稳定

  印度宗教多,宗教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大。产生于印度的佛教就曾“征服”过中国乃至亚洲,并成为联系亚洲国家的纽带。正像中国在许多国家开办“孔子学院”一样,印度在一些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资助佛教团体,扶持佛教,也是施展其“软力量”的一种方式。

  宗教传统培养了印度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当年圣雄甘地身裹一块旧布,牵一头奶羊(因甘地要喝奶)出席英-印圆桌会议,被邱吉尔讥笑为“半裸的游方僧”,但甘地一点也不在乎,坐在西装革履的英国绅士中间谈笑自如。这背后是一种多么大的文化上的自信!当你在世界各地的繁华城市、机场看到赤脚、包头的印度人从容自若地行走,当你看到印度人在无论什么场合,无论有多少外国人在场,都顽强地坚持用手抓食,你不能不佩服他们的自信和在异文化背景中的镇定自若态度。

  这种自信有时甚至到了顽固拒绝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程度,例如印度人至今仍拒绝麦当劳快餐、可口可乐以及西方的“情人节”。这虽然会影响“吸引外资”,但也它说明印度在发展经济上并没有到不惜一切代价的程度。

  由于有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人们较容易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平衡。其另一个影响在于,通过追求来世的希望可缓解现世的痛苦,这客观上对社会起到了稳定作用。印度社会贫富悬殊,富人的富裕程度和穷人的贫穷程度都是我们难以想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并没有什么大的社会动乱。人们有批评政府、批评政治家的传统,却没有揭竿而起的传统。即便是村落中一贫如洗的“贱民”,对自己生活也没有什么不满,不大有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想法。加上多元化的政治体制,社会虽不大安静,却比较稳定。

  (尚会鹏 北京大学国际学院教授)
印度有一亿多穆斯林呢,
还宁静平和呢
LZ转贴的是一篇典型的狭隘精英文章。
认识印度要注意几点:
(1)我们接触到的印度人,尤其在印度以外,尤其是高层,并不代表多数印度人民,
印度不仅仅存在收入的巨大差异(跟中国同),同时存在巨大的文化/语言,观念,能力,
受教育程度,宗教等差异,中国有一点,但是完全不能跟印度比。
(2)印度的多数民族有一个性格特点,好争而固执,这两种性格在一起,要办成一件事情是很
难的。可以好争,也可以固执,但不能同时具有。
(3)印度的英语并不完全是因为殖民统治历史或其教育制度(我们很不满于我们的教育制度,对我们超低的外语教育投入产出很不满,所以羡慕印度),它很大原因在于其20多种语言,注意,不是方言,是语言。所以英语跟印地语一样,一种不得不用的普通话。
(4)他的比西方人还要阿古来瑟夫的好争性格和固执脾气,很适合西方某些地方的胃口,尤其是商业、咨询业和其它与人际技能密切相关的行业。所以印度精英远比中国精英在海外要成功。不仅仅因为是英语,我们要学也难,尽管我们有的海外华人英语远比他们正宗(指发音,不是语法)
(5)IT,要考虑它的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6)印度不乏有志有才有勇有谋有眼光有忍力的民族主义精英,他们的能力不可小视,但是他们的整体民族基础,从政府获得的资源,都使他们始终处于焦虑,失望,急躁,以及自豪,自信,自尊的矛盾心态中挣扎,所以不免表现出游离与其民族本性之外的激进的思想,如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和技术民族主义。我们的知识分子不也曾经历过和正在经历这样的挣扎吗?
印度国内的宗教冲突相当激烈。说印度和平的人是白痴。
而且佛教也不是印度的,是尼泊尔的。佛教也没有统治过印度。
呵呵!YY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