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新加坡软力量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37:35
社论/言论/天下事2005-11-28



中国和新加坡软力量比较



● 刘旭明
  《亚洲华尔街日报》日前登载一篇文章,说中国已经挤掉美国,成为本次亚太经合组织年度峰会的主导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
  这说明中国软力量已经引起国际人士相当程度的关心,事实上,这些年来,国际上对中国软力量的研究时有出现,不过,迄今为止,中国的软力量将来会对国际社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类预测还相当模糊。特别是在量上,更是难以画出一幅图景。
  但既然软力量与硬力量有关联,那我们就可以下一个这样的结论:将来中国的软力量一定会逐渐成为他国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也会逐渐改变中国自己的面貌。
  软力量是一个相当含糊不清、在外延上很难框定的概念。但力量就是力量,软力量有如高山流水,其柔弱可以不伤害到任何人,但滴水也可以穿石。就如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一个人的软力量可凸显为其气质,如一颦一笑之优雅,举手投足之风度;一个企业的软力量则是创造财富的力量,如产品和企业的品牌;而一个国家的软力量可以是它的威势,它所推广的价值观或制度,还有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方式。
  软力量是一种看不见但是可以强烈感觉到的东西,是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也有人将软力量称之为软权力的原因。
中国的软力量模式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将软力量的说法模型化,将软权力定义为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感召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等等。
  这些年来,人们重新开始觉察到中国软力量向外伸展的苗头,《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几年前有文章说:北京已在亚洲地区稳定而广泛地扩大着影响,不仅在经济上,更在一些类似于“软力量”方面。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弗雷德曼(Edward Friedman)也认为,中国软力量的魅力虽然益处不大,但却改变了世界,尤其改变了亚洲。
  与美国输出软力量的模式不同,中国没有像美国一样,在世界上广为宣扬如自由、民主以及个人价值这类的价值观念,中国是在硬力量或者说经济力量变得日益强大的时候,开始表现软力量的方面,比如“和平崛起”,国际争端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等等,因为这个时候,中国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人们现在还不太清楚硬力量与软力量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美国的硬力量输出的强度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但是自从在伊拉克等地出现美国兵虐囚事件后,美国的软力量受到负面冲击。
  另外,人们也发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人们的幸福指数会相应增加。根据一项研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到5000美元后,快乐效应就开始递减。换言之,当10个北京人有一半以上买得起汽车的时候,结果他们发现,北京的交通状况和空气指数变得越来越糟糕。
  因此,软力量既需要硬力量作为支撑,但是又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发展的规律。不过,长远来说,软力量应该是正面的,是要符合正义、道德、发展、人性、身心健康、国际规范等等范畴的,也因此很难预测中国软力量具体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但大体而言,因硬力量继续夯实,中国软力量终究会是正面的。
新加坡软力量的模式
  对于新加坡而言,人们常常只注意到新加坡的经济表现,却忽略了新加坡的软力量。事实上,新加坡的软力量多年来在中国人身上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加坡的软力量是它长年累月累积起来的名声,而分量最重的当属制度塑造方面的成功经验。这与美国总统推行民主自由、中国国家主席宣讲和平崛起,有很大的不同,看起来显得更软。
  多年来,新加坡在权威性的国际研究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这对于渴求学习的中国官员和企业来说,新加坡的公共管理和企业制度、投资环境的再造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较小的语言障碍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处。
  数据告诉我们,来新加坡发展的中国企业,从2000年的766家增加到2004年的1432家。来新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则从2002年的55家增加到2004年的99家。新加坡也吸引了逾万中国留学生、官员和企业主管来学习。
  新加坡人“软”的想法是如此根深蒂固,当新加坡官员谈到苏州工业园区的时候,他们说的是新加坡人在那里投入的“软体”。
  不久前,我在一位新加坡企业家的口里听到软性特许经营权的概念,其实,他要表达的意思是,“我投入我所拥有的品牌的软价值,再结合你所拥有的硬资源,大家一起来创造财富,创造双赢”。
  新加坡政府也常说,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其背后则是廉洁的价值观,是行之有效的制度等等。
  我个人认为,新加坡的软力量,是在东西方文化冲击中努力保持自己的异质性,从而维持住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制度,然后发展出自己的东西。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这样说过:“新加坡华人,由于情感上和文化上的需要,将会而且必须继续使用自己的语言来交谈、阅读和书写。这是认清自己民族性和自尊的基本需要……如果我们放弃双语政策,我们必须准备付出巨大的代价,使自己沦落为一个丧失自身文化特性的民族……我们将成为一个伪西方社会,脱离了亚洲人的背景。”
  新加坡在东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包围当中,既不被东方文化所同化,也没有被西方文化所“吃掉”,或许这正是新加坡软力量魅力之所在。
  ·作者来自中国,是本地媒体工作者


zt zaobao社论/言论/天下事2005-11-28



中国和新加坡软力量比较



● 刘旭明
  《亚洲华尔街日报》日前登载一篇文章,说中国已经挤掉美国,成为本次亚太经合组织年度峰会的主导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
  这说明中国软力量已经引起国际人士相当程度的关心,事实上,这些年来,国际上对中国软力量的研究时有出现,不过,迄今为止,中国的软力量将来会对国际社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类预测还相当模糊。特别是在量上,更是难以画出一幅图景。
  但既然软力量与硬力量有关联,那我们就可以下一个这样的结论:将来中国的软力量一定会逐渐成为他国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也会逐渐改变中国自己的面貌。
  软力量是一个相当含糊不清、在外延上很难框定的概念。但力量就是力量,软力量有如高山流水,其柔弱可以不伤害到任何人,但滴水也可以穿石。就如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一个人的软力量可凸显为其气质,如一颦一笑之优雅,举手投足之风度;一个企业的软力量则是创造财富的力量,如产品和企业的品牌;而一个国家的软力量可以是它的威势,它所推广的价值观或制度,还有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方式。
  软力量是一种看不见但是可以强烈感觉到的东西,是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也有人将软力量称之为软权力的原因。
中国的软力量模式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将软力量的说法模型化,将软权力定义为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感召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等等。
  这些年来,人们重新开始觉察到中国软力量向外伸展的苗头,《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几年前有文章说:北京已在亚洲地区稳定而广泛地扩大着影响,不仅在经济上,更在一些类似于“软力量”方面。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弗雷德曼(Edward Friedman)也认为,中国软力量的魅力虽然益处不大,但却改变了世界,尤其改变了亚洲。
  与美国输出软力量的模式不同,中国没有像美国一样,在世界上广为宣扬如自由、民主以及个人价值这类的价值观念,中国是在硬力量或者说经济力量变得日益强大的时候,开始表现软力量的方面,比如“和平崛起”,国际争端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等等,因为这个时候,中国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人们现在还不太清楚硬力量与软力量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美国的硬力量输出的强度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但是自从在伊拉克等地出现美国兵虐囚事件后,美国的软力量受到负面冲击。
  另外,人们也发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人们的幸福指数会相应增加。根据一项研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到5000美元后,快乐效应就开始递减。换言之,当10个北京人有一半以上买得起汽车的时候,结果他们发现,北京的交通状况和空气指数变得越来越糟糕。
  因此,软力量既需要硬力量作为支撑,但是又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发展的规律。不过,长远来说,软力量应该是正面的,是要符合正义、道德、发展、人性、身心健康、国际规范等等范畴的,也因此很难预测中国软力量具体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但大体而言,因硬力量继续夯实,中国软力量终究会是正面的。
新加坡软力量的模式
  对于新加坡而言,人们常常只注意到新加坡的经济表现,却忽略了新加坡的软力量。事实上,新加坡的软力量多年来在中国人身上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加坡的软力量是它长年累月累积起来的名声,而分量最重的当属制度塑造方面的成功经验。这与美国总统推行民主自由、中国国家主席宣讲和平崛起,有很大的不同,看起来显得更软。
  多年来,新加坡在权威性的国际研究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这对于渴求学习的中国官员和企业来说,新加坡的公共管理和企业制度、投资环境的再造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较小的语言障碍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处。
  数据告诉我们,来新加坡发展的中国企业,从2000年的766家增加到2004年的1432家。来新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则从2002年的55家增加到2004年的99家。新加坡也吸引了逾万中国留学生、官员和企业主管来学习。
  新加坡人“软”的想法是如此根深蒂固,当新加坡官员谈到苏州工业园区的时候,他们说的是新加坡人在那里投入的“软体”。
  不久前,我在一位新加坡企业家的口里听到软性特许经营权的概念,其实,他要表达的意思是,“我投入我所拥有的品牌的软价值,再结合你所拥有的硬资源,大家一起来创造财富,创造双赢”。
  新加坡政府也常说,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其背后则是廉洁的价值观,是行之有效的制度等等。
  我个人认为,新加坡的软力量,是在东西方文化冲击中努力保持自己的异质性,从而维持住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制度,然后发展出自己的东西。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这样说过:“新加坡华人,由于情感上和文化上的需要,将会而且必须继续使用自己的语言来交谈、阅读和书写。这是认清自己民族性和自尊的基本需要……如果我们放弃双语政策,我们必须准备付出巨大的代价,使自己沦落为一个丧失自身文化特性的民族……我们将成为一个伪西方社会,脱离了亚洲人的背景。”
  新加坡在东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包围当中,既不被东方文化所同化,也没有被西方文化所“吃掉”,或许这正是新加坡软力量魅力之所在。
  ·作者来自中国,是本地媒体工作者


zt zaobao
新加坡在意淫。
<P>不好评价他们.虽然说对这个小国对中国的不太明朗的政策感觉不是很好.但是新加坡在国家政治体制完善上的很多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P>
新加破,我不看好它
我们虽然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但是说实在的,非常看不起新加坡!
其实它们很不喜欢华人,虽然他们自己就是华人的后代
无耻的新加坡和中国比软力量??真是笑话,沿海顺便拉一两个省出来的发展潜力都远超过这个鼻屎大的“国家”。
[B]以下是引用[I]blackboyaaaa[/I]在2005-11-29 0:39:00的发言:[/B][BR]无耻的新加坡和中国比软力量??真是笑话,沿海顺便拉一两个省出来的发展潜力都远超过这个鼻屎大的“国家”。


兄台火气好大,一不小心连鼻子里的脏东西都跑出来了
夜郎当然会自大了
<P>新加坡?整一个黄皮白心的BANANA,有甚末资格谈中华文化.</P>

<P>软力量?这剥了皮的香蕉确实够软,喜欢吹萧的张口上.</P>
对比发言,我看见不少YY中的人们!对于你们的‘天真’般的无知,表示极度的‘钦佩’[em01]
新加坡也有我们学习的地方
[B]以下是引用[I]智动铅笔[/I]在2005-11-29 1:01: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lackboyaaaa[/I]在2005-11-29 0:39:00的发言:[/B][BR]无耻的新加坡和中国比软力量??真是笑话,沿海顺便拉一两个省出来的发展潜力都远超过这个鼻屎大的“国家”。</div>

兄台火气好大,一不小心连鼻子里的脏东西都跑出来了

我们不能否认新加坡的成功,但是它们的成功却不具备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有完全的模仿意义。
新加坡有全球意义上的国家软实力这个说法本身就值的推论???他在倭国,韩国有多大的制度吸引力!
在东南亚真的占具了道德意义上的制高点?如果占具了的话,为什么新加坡的海空军武器装备是东南亚最为先进的!!!
如果新加坡没有严密的警查制度和先进的警用装备,和美国的情报互换的话。那以它们为美国提供的军事基地这种做法,一定会面临东南亚其它国家一样的现实,受到本地极端宗教势力对民众安全的打击!
那他的软力量就会露出狐狸的尾巴!!
软实力本身是在硬实力的背景下才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