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0元在先锋买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27:53
武船新接为094服务的最新实验型号潜艇订单

  多的我不能说,再多我也不知道了!

  只是想告诉大家,武汉人做事风风火火,绝对不是像某朋友评论的那么吊儿郎当!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武船真的这么差劲,那为什么所有型号的首艇,所有型号的改进型首艇都要在武汉下水,而不是在可爱的JN?!

  如果说武船是最近才这么差劲的,那么为094服务的最新型号实验潜艇还这么死缠烂打的拖在武汉呢?!(漏嘴了,该打)实力说明一切!

  如果JN的潜艇研制和制造能力那么神话~请041以后的研究重任交给您咯。以后也别从武船拉技术骨干去JN辅导041的工作。再泄一个~

  大家看看041下水多长时间了?海军要签X条艇,JN挣着要,可以~海军大笔一签,给了几条……时间过了几年,到现在~武汉已经同时开工几条咯。JN才逐渐走出摸索中……然后就是偶说的前面的事

情了……

  最后,以下几点请大家注意:JN有他的强处,比如设备和制造军舰的经验。这些是他们的优势。尤其在部分设备上……因为前面说了,因为他们造军舰。而武汉最大的就是072III……

  但提醒一下大家,052系列,051部分系列的设计图纸可以从武汉701所发过去的……

  而武汉还同时拥有709、712、717、719、722,共6家船舶设计研究所。有的重点攻潜艇;有的重点攻核;有的攻电子;而更有的是全能型的……

  好了~不明不白的说了一些。如果不能相信,那千万别质问我。因为我也无力,无心去证明我所说的话都是事实。但有一点,我绝对可以证实:那就是,我是武汉人!



  新潜十分的保密。估计只有下水了才能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我是真的不知道。也许是041,也许是更先进的~但某某不能说多,而且也说不清楚哈哈。所以我只能独自分析分析传话,并抓住要点

,盲人摸象咯。

  首先~签一条。这显然不符合武船的生产能力。所以后面一句话里的“实验艇”就很关键了。(注:偶从海司的大大们口里道听过很多“实验型号”的词)如果这条最新签的常规潜艇都是属于实验型

号,那就说明,041元(或大家认为的040)就一定是实验型号了。因为701所没有能力(其他国家也估计没能力)在新型号下水才2年后就立刻研制出了更新的型号……

  呵呵,说到这,大家估计都糊涂咯。我的意思是说~新艇估计就是元的改进型号。而注意第二个要点,为094服务。那么常规潜艇为094服务的要点是什么呢?!就是护航突破第一岛链!

  大家可以看看第一岛链和水深分布及092/4的部署图,就可以知道了。新常规潜艇必定部署在北海舰队。因为北海是战略弹道核潜艇突围的最好的出海口。而常规潜艇要做好这段距离的守护神就必须

拥有AIP能力。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艇必将上AIP。而之前的元有没有不好说,但我认为,没有。

  另外一个可以肯定的信息是。不论元还是现在的元改,都必定是潜艇的小步快跑版。而且和052C实验舰一样,都系出名门--701所。

  …………

  好啦,偶的腻测完毕啦。但偶会暗中打听,然后分析。直到有确实把握了才会跟大家侃侃。这次无凭无据的大口了一次,是主要意在反驳某朋友关于武船的“诋毁”(语气重了点……)




  以后保密工作偶会做好的。海军第二批签了俄罗斯8条636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填补我们在先进常规潜艇的摸索期中的减产。

  已后我们的潜艇一定会朝大吨位,大续航,多功能这些方向发展。吨位将逐渐接近并赶超636和日本亲潮级潜艇。

  元和现在的元改是实验摸索期产品。这里我的看法是:

  现在我们的武器发展思维快过装备定型。意思就是说~我们海军希望常规潜艇做到攻击核潜艇的能力。因此,有了新柴油机还不行,还要连上AIP。改进了巡航导弹的鱼雷口发射能力还不行,我们还

要上垂发;有了垂发还不行,将来还要上防空……所以思维超过了预定。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我们总有一个型号最终会笑傲世界常规潜艇之林。坏事是我们始终不能大量服役一个完整的型号。哪怕就是039,其每条艇内部设备基本上也是千差万别(有点夸张)。

这些也和外部作战环境的快速恶化有很大因素。所以引进12条877/636有学技术的目的,也有填补数量的作用。

  对于我们的AIP~这里我还是说说个人看点:

  AIP我们肯定上燃料电池。闭循环的科林斯我们不会用的。因为闭循环不能根本的解决大闭气巡航问题。效率不高。日本亲潮用的好象就是闭循环技术……


  燃料电池技术在早几年前已有突破,但具体到了什么程度我并不了解。但这条艇的签署肯定从侧面说明,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可以实用化。而且新的电机基本上研制成功……

  之前的元我并不认为上了AIP的主要原因是,元一看就有很强的实验味道。外型风格明显有别于以往的03开头系列。首先,鱼雷口的2/4横排列取代了以往的33纵排列(有44纵的吗?我不清楚咯)。

如果大家再仔细观察,相对潜艇中线来说,2/4横6口都有明显的左偏。有朋友认为是光线和拍摄原因(认为PS的我就不予评论了)。但我认为,元就是这么安置的。原因是什么?不知道大家想到了新加

的鱼雷自动装弹机的因素没有~呵呵,反正我认为,一定是这个原因。

  另外其他网上流传以久的内部各种型号的传感器系统大量涌现,就算是一半是真的,试航起来都是个大麻烦。如果加上自身的新结构,动力和船体,再要同时放个AIP进去。估计十年八年也试航不完

(玩笑)……

  我不是说760所或其他单位的试航怎么怎么样,这里我转海司高层的原话(老爸他们聚会的时候偶悄悄聆听的……)。A君“去俄罗斯接艇。人家利落的很!人来了,上艇出海,20天海上所有项目检

测完毕,然后回港……交船……”“马上还要去俄罗斯接新艇……”。B君“新艇(应该说的就是元,现在在舟山是不是?是的话就是他了)交付基地试航,早上出去,下午就回了。每次视察,热情首长

接待,实质性的东西呢………”……

  这些是去年8月的事,应该还不远吧。A君说的就是刚回来的636……所以我自己多方分析后认为~AIP不会在元上使用!

  以上的海司首长们和我老爸并不存在泄密。所以信息都是偶独自根据经验分析的。如果有错误最好咯~还可以糊弄一些不怀好意的人……

  哈哈

  今年回家咯偶就可以好好聊聊装备咯……

  很期待啊!

  尤其是武汉的热干面和晚上的大排挡!!!!

  (同一天照的武汉长江大桥)


  大家看到这做桥有什么感想?呵呵~反正偶当时感想很深哦!!!

  这坐桥,加上下游的南京长江大家是附在长江中游地区造船业的两大枷锁!

  当时50年代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日后沿江造船业的蓬勃发展。所以桥造的普遍过低!举个例子。武汉青山造船厂在长江一桥的下游~9几年好不容易接了几条德国豪华邮船定单。吨位并不大~但造

起来验收后问题就来了。不是船的质量问题,而是下游的南京长江大桥低了,船过不去!!!当时差点气的厂长去咬几口那个“二”桥。最后没办法,等到汛期过了,拆了桅杆,驶到下游船厂再拼起来

……赔钱自不必说。从那以后,中游的大船厂接的都是吃水很浅的江轮。武船最大的072III其实也是吃水不深,平底的登陆舰。要造高效高速的深V船体舰艇,对不起!先要看那2坐桥愿不愿意放行。

  话说早年的沿江造船业还是中游地区发达。一是沿途地广人稀,二是江面宽广。比如上面一桥最短处的江面都是上海地区的一点几倍。而武船的出江口更是广的像海……

  但最后还是桥~让那些大船的定单都挡在下游出海口那里咯……

  我军新型潜艇的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是潜艇研制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潜艇总体技术性能的确定。对专家的设计拿出审查意见,不仅要能发现设计中的缺陷和问题,还要提出解决的

办法。这对军代表的工作有很高的要求,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和考验。

  某新型潜艇上马之初,总代表王昌荣带领军代表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对设计部门提供的数百份图纸、资料逐一分析、评判,先后提出了619条改进意见和建议,80%%被设计部门采纳。

  在这型潜艇上,集中了数百台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越高,干扰源越多,风险系数越大。针对这个被称之为“电磁兼容”的高新课题,年轻军代表宋义超在设计之初就提出:如不充分应用电磁兼容

技术解决电磁兼容问题,这些先进设备的优势就难以发挥,潜艇的作战效能就会受到影响。他的想法得到代表室领导的支持。宋义超和有关院校、厂所的技术人员一起,对影响电磁兼容的发电机电源、

大功率逆变电源、设备布置等多个课题展开预先研究,对潜艇声纳受干扰这一重大难题进行了连续两个月的关键技术攻关,成功化解了高技术带来的高风险。新型潜艇下水的首次联调试验,全艇用电设

备一次通过电磁兼容试验检测。

  靠科技创新提升新型潜艇战斗力,是这个军事代表室每一名军代表的自觉行动。在新型潜艇监造过程中,军代表们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将28项创新成果应用于潜艇性能的改进和提高上。

  出厂100%%合格

  新型潜艇的设计先进,建造工艺复杂,小到一钉一铆,大到一枚导弹、一枚鱼雷,军代表都严把质量关。他们先后发现和处理了上百起质量隐患,使新一代潜艇的主要质量指标全部达到优级标准,

新造潜艇出厂合格率达100%%。

  在一次潜艇试航中,军代表杨明国听到通海阀处有异常声音。返航后,他立即下舱检查,发现阀盘联结球头螺栓已断裂。通海阀是潜艇下潜和上浮的关键部件,通海阀打开,放进海水,潜艇下潜;

潜艇上浮,也要打开通海阀,排出海水。

  总代表王昌荣得到报告后,让杨明国和工厂一起查明原因。领受任务后,杨明国与厂方一起,对断裂球头螺栓先做化学成分、机械性能试验,再做材料、锻造和工艺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生产单位

为此下了个“属个别偶发现象”的结论。杨明国继续开展故障“病理”分析,他判断设计上有缺陷,并请来专家“会诊”。专家的诊断结果与他判断一致。杨明国与设计和生产方共同拿出了新的设计方

案。一个月后,性能先进的通海阀装备到新型潜艇上。

  两项深潜纪录

  初夏的一天,碧波南海,风和日丽。我国两型新型常规潜艇在同一天进行深潜极限试验。

  试验组成员对潜艇的每一个舱室、每一台设备、每一根管路、每一条焊缝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船体组军代表陈平毅、陈志浩,用X光、超声波、磁粉探测3种方法,在狭小的潜艇舱室,对数千条

焊缝采取地毯式检查,每天工作都在15个小时以上,身上的工作服从早到晚都被汗水湿透着,4个月没有穿过一件干爽的衣服,由于长时间爬行检查,膝盖水肿出血;轮机组军代表李承再、方志成,对两

艘试验艇的数千个阀门和管路逐一做泵压和水密性试验,硬是在汗水、油水、海水中浸泡了90多天,身上多处皮肤溃烂……

  试验开始前,参加试验的每位军代表都向指挥组递交了质量“军令状”:保证每一项设备不出故障,确保试验成功!极限深潜试验按计划如期实施。

  50米,100米……当指针最终划过极限深潜指标时,舱内一片沸腾,他们亲手创造了两项我国常规潜艇的深潜纪录!

  “试验一次成功,滴水不漏,全程无故障!”海军领导对这次深潜的评价,让随艇深潜的军代表们喜极而泣。据新华社电

  盛夏,渤海海域,海碧天蓝,云飞浪卷。一艘新型潜艇从碧波深处跃出海面,顺利完成了第18个航次的试航任务。就在这一天,她正式成为人民海军潜艇部队的新成员。

  这种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型潜艇,在战术技术性能、研制周期、建造质量等方面,创下了15项第一。这些成果凝聚着海军驻438厂军代表们的智慧、心血和汗水。近10年来,他们如期完成两代新型

潜艇的研制监造任务,向部队交付潜艇数十艘,为海军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武船新接为094服务的最新实验型号潜艇订单

  多的我不能说,再多我也不知道了!

  只是想告诉大家,武汉人做事风风火火,绝对不是像某朋友评论的那么吊儿郎当!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武船真的这么差劲,那为什么所有型号的首艇,所有型号的改进型首艇都要在武汉下水,而不是在可爱的JN?!

  如果说武船是最近才这么差劲的,那么为094服务的最新型号实验潜艇还这么死缠烂打的拖在武汉呢?!(漏嘴了,该打)实力说明一切!

  如果JN的潜艇研制和制造能力那么神话~请041以后的研究重任交给您咯。以后也别从武船拉技术骨干去JN辅导041的工作。再泄一个~

  大家看看041下水多长时间了?海军要签X条艇,JN挣着要,可以~海军大笔一签,给了几条……时间过了几年,到现在~武汉已经同时开工几条咯。JN才逐渐走出摸索中……然后就是偶说的前面的事

情了……

  最后,以下几点请大家注意:JN有他的强处,比如设备和制造军舰的经验。这些是他们的优势。尤其在部分设备上……因为前面说了,因为他们造军舰。而武汉最大的就是072III……

  但提醒一下大家,052系列,051部分系列的设计图纸可以从武汉701所发过去的……

  而武汉还同时拥有709、712、717、719、722,共6家船舶设计研究所。有的重点攻潜艇;有的重点攻核;有的攻电子;而更有的是全能型的……

  好了~不明不白的说了一些。如果不能相信,那千万别质问我。因为我也无力,无心去证明我所说的话都是事实。但有一点,我绝对可以证实:那就是,我是武汉人!



  新潜十分的保密。估计只有下水了才能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我是真的不知道。也许是041,也许是更先进的~但某某不能说多,而且也说不清楚哈哈。所以我只能独自分析分析传话,并抓住要点

,盲人摸象咯。

  首先~签一条。这显然不符合武船的生产能力。所以后面一句话里的“实验艇”就很关键了。(注:偶从海司的大大们口里道听过很多“实验型号”的词)如果这条最新签的常规潜艇都是属于实验型

号,那就说明,041元(或大家认为的040)就一定是实验型号了。因为701所没有能力(其他国家也估计没能力)在新型号下水才2年后就立刻研制出了更新的型号……

  呵呵,说到这,大家估计都糊涂咯。我的意思是说~新艇估计就是元的改进型号。而注意第二个要点,为094服务。那么常规潜艇为094服务的要点是什么呢?!就是护航突破第一岛链!

  大家可以看看第一岛链和水深分布及092/4的部署图,就可以知道了。新常规潜艇必定部署在北海舰队。因为北海是战略弹道核潜艇突围的最好的出海口。而常规潜艇要做好这段距离的守护神就必须

拥有AIP能力。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艇必将上AIP。而之前的元有没有不好说,但我认为,没有。

  另外一个可以肯定的信息是。不论元还是现在的元改,都必定是潜艇的小步快跑版。而且和052C实验舰一样,都系出名门--701所。

  …………

  好啦,偶的腻测完毕啦。但偶会暗中打听,然后分析。直到有确实把握了才会跟大家侃侃。这次无凭无据的大口了一次,是主要意在反驳某朋友关于武船的“诋毁”(语气重了点……)




  以后保密工作偶会做好的。海军第二批签了俄罗斯8条636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填补我们在先进常规潜艇的摸索期中的减产。

  已后我们的潜艇一定会朝大吨位,大续航,多功能这些方向发展。吨位将逐渐接近并赶超636和日本亲潮级潜艇。

  元和现在的元改是实验摸索期产品。这里我的看法是:

  现在我们的武器发展思维快过装备定型。意思就是说~我们海军希望常规潜艇做到攻击核潜艇的能力。因此,有了新柴油机还不行,还要连上AIP。改进了巡航导弹的鱼雷口发射能力还不行,我们还

要上垂发;有了垂发还不行,将来还要上防空……所以思维超过了预定。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我们总有一个型号最终会笑傲世界常规潜艇之林。坏事是我们始终不能大量服役一个完整的型号。哪怕就是039,其每条艇内部设备基本上也是千差万别(有点夸张)。

这些也和外部作战环境的快速恶化有很大因素。所以引进12条877/636有学技术的目的,也有填补数量的作用。

  对于我们的AIP~这里我还是说说个人看点:

  AIP我们肯定上燃料电池。闭循环的科林斯我们不会用的。因为闭循环不能根本的解决大闭气巡航问题。效率不高。日本亲潮用的好象就是闭循环技术……


  燃料电池技术在早几年前已有突破,但具体到了什么程度我并不了解。但这条艇的签署肯定从侧面说明,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可以实用化。而且新的电机基本上研制成功……

  之前的元我并不认为上了AIP的主要原因是,元一看就有很强的实验味道。外型风格明显有别于以往的03开头系列。首先,鱼雷口的2/4横排列取代了以往的33纵排列(有44纵的吗?我不清楚咯)。

如果大家再仔细观察,相对潜艇中线来说,2/4横6口都有明显的左偏。有朋友认为是光线和拍摄原因(认为PS的我就不予评论了)。但我认为,元就是这么安置的。原因是什么?不知道大家想到了新加

的鱼雷自动装弹机的因素没有~呵呵,反正我认为,一定是这个原因。

  另外其他网上流传以久的内部各种型号的传感器系统大量涌现,就算是一半是真的,试航起来都是个大麻烦。如果加上自身的新结构,动力和船体,再要同时放个AIP进去。估计十年八年也试航不完

(玩笑)……

  我不是说760所或其他单位的试航怎么怎么样,这里我转海司高层的原话(老爸他们聚会的时候偶悄悄聆听的……)。A君“去俄罗斯接艇。人家利落的很!人来了,上艇出海,20天海上所有项目检

测完毕,然后回港……交船……”“马上还要去俄罗斯接新艇……”。B君“新艇(应该说的就是元,现在在舟山是不是?是的话就是他了)交付基地试航,早上出去,下午就回了。每次视察,热情首长

接待,实质性的东西呢………”……

  这些是去年8月的事,应该还不远吧。A君说的就是刚回来的636……所以我自己多方分析后认为~AIP不会在元上使用!

  以上的海司首长们和我老爸并不存在泄密。所以信息都是偶独自根据经验分析的。如果有错误最好咯~还可以糊弄一些不怀好意的人……

  哈哈

  今年回家咯偶就可以好好聊聊装备咯……

  很期待啊!

  尤其是武汉的热干面和晚上的大排挡!!!!

  (同一天照的武汉长江大桥)


  大家看到这做桥有什么感想?呵呵~反正偶当时感想很深哦!!!

  这坐桥,加上下游的南京长江大家是附在长江中游地区造船业的两大枷锁!

  当时50年代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日后沿江造船业的蓬勃发展。所以桥造的普遍过低!举个例子。武汉青山造船厂在长江一桥的下游~9几年好不容易接了几条德国豪华邮船定单。吨位并不大~但造

起来验收后问题就来了。不是船的质量问题,而是下游的南京长江大桥低了,船过不去!!!当时差点气的厂长去咬几口那个“二”桥。最后没办法,等到汛期过了,拆了桅杆,驶到下游船厂再拼起来

……赔钱自不必说。从那以后,中游的大船厂接的都是吃水很浅的江轮。武船最大的072III其实也是吃水不深,平底的登陆舰。要造高效高速的深V船体舰艇,对不起!先要看那2坐桥愿不愿意放行。

  话说早年的沿江造船业还是中游地区发达。一是沿途地广人稀,二是江面宽广。比如上面一桥最短处的江面都是上海地区的一点几倍。而武船的出江口更是广的像海……

  但最后还是桥~让那些大船的定单都挡在下游出海口那里咯……

  我军新型潜艇的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是潜艇研制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潜艇总体技术性能的确定。对专家的设计拿出审查意见,不仅要能发现设计中的缺陷和问题,还要提出解决的

办法。这对军代表的工作有很高的要求,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和考验。

  某新型潜艇上马之初,总代表王昌荣带领军代表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对设计部门提供的数百份图纸、资料逐一分析、评判,先后提出了619条改进意见和建议,80%%被设计部门采纳。

  在这型潜艇上,集中了数百台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越高,干扰源越多,风险系数越大。针对这个被称之为“电磁兼容”的高新课题,年轻军代表宋义超在设计之初就提出:如不充分应用电磁兼容

技术解决电磁兼容问题,这些先进设备的优势就难以发挥,潜艇的作战效能就会受到影响。他的想法得到代表室领导的支持。宋义超和有关院校、厂所的技术人员一起,对影响电磁兼容的发电机电源、

大功率逆变电源、设备布置等多个课题展开预先研究,对潜艇声纳受干扰这一重大难题进行了连续两个月的关键技术攻关,成功化解了高技术带来的高风险。新型潜艇下水的首次联调试验,全艇用电设

备一次通过电磁兼容试验检测。

  靠科技创新提升新型潜艇战斗力,是这个军事代表室每一名军代表的自觉行动。在新型潜艇监造过程中,军代表们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将28项创新成果应用于潜艇性能的改进和提高上。

  出厂100%%合格

  新型潜艇的设计先进,建造工艺复杂,小到一钉一铆,大到一枚导弹、一枚鱼雷,军代表都严把质量关。他们先后发现和处理了上百起质量隐患,使新一代潜艇的主要质量指标全部达到优级标准,

新造潜艇出厂合格率达100%%。

  在一次潜艇试航中,军代表杨明国听到通海阀处有异常声音。返航后,他立即下舱检查,发现阀盘联结球头螺栓已断裂。通海阀是潜艇下潜和上浮的关键部件,通海阀打开,放进海水,潜艇下潜;

潜艇上浮,也要打开通海阀,排出海水。

  总代表王昌荣得到报告后,让杨明国和工厂一起查明原因。领受任务后,杨明国与厂方一起,对断裂球头螺栓先做化学成分、机械性能试验,再做材料、锻造和工艺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生产单位

为此下了个“属个别偶发现象”的结论。杨明国继续开展故障“病理”分析,他判断设计上有缺陷,并请来专家“会诊”。专家的诊断结果与他判断一致。杨明国与设计和生产方共同拿出了新的设计方

案。一个月后,性能先进的通海阀装备到新型潜艇上。

  两项深潜纪录

  初夏的一天,碧波南海,风和日丽。我国两型新型常规潜艇在同一天进行深潜极限试验。

  试验组成员对潜艇的每一个舱室、每一台设备、每一根管路、每一条焊缝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船体组军代表陈平毅、陈志浩,用X光、超声波、磁粉探测3种方法,在狭小的潜艇舱室,对数千条

焊缝采取地毯式检查,每天工作都在15个小时以上,身上的工作服从早到晚都被汗水湿透着,4个月没有穿过一件干爽的衣服,由于长时间爬行检查,膝盖水肿出血;轮机组军代表李承再、方志成,对两

艘试验艇的数千个阀门和管路逐一做泵压和水密性试验,硬是在汗水、油水、海水中浸泡了90多天,身上多处皮肤溃烂……

  试验开始前,参加试验的每位军代表都向指挥组递交了质量“军令状”:保证每一项设备不出故障,确保试验成功!极限深潜试验按计划如期实施。

  50米,100米……当指针最终划过极限深潜指标时,舱内一片沸腾,他们亲手创造了两项我国常规潜艇的深潜纪录!

  “试验一次成功,滴水不漏,全程无故障!”海军领导对这次深潜的评价,让随艇深潜的军代表们喜极而泣。据新华社电

  盛夏,渤海海域,海碧天蓝,云飞浪卷。一艘新型潜艇从碧波深处跃出海面,顺利完成了第18个航次的试航任务。就在这一天,她正式成为人民海军潜艇部队的新成员。

  这种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型潜艇,在战术技术性能、研制周期、建造质量等方面,创下了15项第一。这些成果凝聚着海军驻438厂军代表们的智慧、心血和汗水。近10年来,他们如期完成两代新型

潜艇的研制监造任务,向部队交付潜艇数十艘,为海军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版主处理一下,俺发完后发现1分钟前有人发了。
]]
"只是想告诉大家,武汉人做事风风火火,绝对不是像某朋友评论的那么吊儿郎当!"
武汉人不是一点儿的吊儿郎当!那么多的研究所里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实都不是武汉人。楼主不要自我陶醉了。
俺是转的贴
是从先锋来的啊:D
直接看晕了。:Q
呵呵,好多毛病,我还不怎么了解潜艇都看出来了~LZ亏了
晕了:L :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