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大索三日’和印度民主的现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51:56
(早报)[于时语] (2007-12-28)   

   新年前夕,印度西部的大邦古吉拉特邦举行议会选举两轮投票结果揭晓,在邦议会182个席位中,当地执政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赢得的席位几乎是国大党的两倍,再次赢得胜利,掌握了绝对多数席位。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印度人民党领袖纳伦达·莫迪获得连任。这一结果反映了印度民主的现实,并不出人意料,但却可以说是印度世界大国梦的一个重大挫折,关系到印度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的远景。

  

2002年宗教大屠杀

  

  这是因为古吉拉特邦人民党实在是2002年种族宗教大屠杀骚乱的操纵者和组织者,造成一千多穆斯林(回教徒)民众被残杀,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而首席部长莫迪可以说是其罪魁祸首。因为这一“人道罪行”嫌疑,美国政府至今明令不许莫迪入境,许多欧洲国家政府也视莫迪为不受欢迎者。

  正在这次议会选举期间,显然受到国大党鼓励的若干印度传媒通过详尽调查,掌握和公布了人民党成员血腥杀戮穆斯林的大量直接证据和详尽细节,还报道了首席部长莫迪本人当时批准“大索三日”的内幕。但是这些惊人报道,反而刺激了古吉拉特邦印度教多数的“恐回”心态,增加了人民党的票数。

  此处“大索三日”是借用中国典故,但是笔者觉得以此形容有组织的古吉拉特邦宗教屠杀非常恰当。

  “大索”原本是大力搜索的意思,例如秦始皇二十九年,张良率力士刺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乃令天下大索十日”。但是自中古起“大索”成为有组织的烧杀淫掠的委婉语。例如《新唐书》记载安禄山叛乱占领长安之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赀尽掠之”。

  到了清代末期的太平天国起义,“大索”成为清朝政府军领袖刺激士气的重要手段,曾国藩给其弟弟曾国荃的信中,便常见“大索三日”、“大索十日”的字句,字面上是搜索“残敌”,实际则是湘军每打胜一仗,便纵容士兵在当地公开抢劫奸淫。尤其是攻陷“天京”之后,“所部在南京城内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甚至有湘军将领李臣典“虏尽良女”,不到十天里,每天奸淫女子几十,最后因色毙身。

  这毕竟是在多年残酷内战之下的情况,在和平环境下的2002年古吉拉特邦的“大索三日”,其政府组织纵容和下层暴民残忍不在其下。

  古吉拉特邦大屠杀的起因,源于1992年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Ayodhya古城(唐代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译为阿瑜陀)中的Babri回教清真寺(回教堂)被印度教狂热分子摧毁,改建号称原地原有的印度教寺院,当时就引起了宗教骚乱。2002年,古吉拉特邦的印度教徒去阿瑜陀挑衅性地朝圣归来,在火车站遭到穆斯林暴徒纵火,被烧死58人,成为其后印度教徒针对穆斯林大屠杀的导火线。

  

选民“奖赏”“大索三日”

 

  据《华盛顿邮报》今年10月26日报道,属于人民党的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莫迪当时同意给予人民党组织的印度教狂热分子三天时间,对穆斯林民众和财产进行“报复”,在这期间,邦政府和警方放手不予制止干预。另外有报道说警方实际上“引导”了针对穆斯林的暴力和杀戮。

  在“大索三日”中,不仅古吉拉特邦警方对成千上百无辜穆斯林民众被残杀奸淫完全不管,竟然连消防队和急救车也大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印度教凶徒不仅连穆斯林孕妇都不放过强奸,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甚至还有人活活剖开一名孕妇的肚皮,来告诫穆斯林“我们如何报仇”。

  “大索三日”当然不是中国和印度的特产,1938年11月德国和奥地利爆发的针对犹太人生命财产的“水晶玻璃之夜(Kristallnacht,取名于犹太人商店房屋的玻璃被砸碎)”,更完全是纳粹政府“一元化领导”。

  但是令人感慨的,是直到21世纪的今天,政府组织的“大索三日”尽管遭到国际谴责和抵制,在印度国内却得到选民的“奖赏”,美国媒体便评论古吉拉特邦议会选举的结果说:宗教分裂和莫迪执行的亲印度教政策都是竞选中的关键因素。莫迪的成功连任,不仅显示印度国内宗教矛盾的深刻,也是对“印度超越中国”论的当头冷水。(早报)[于时语] (2007-12-28)   

   新年前夕,印度西部的大邦古吉拉特邦举行议会选举两轮投票结果揭晓,在邦议会182个席位中,当地执政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赢得的席位几乎是国大党的两倍,再次赢得胜利,掌握了绝对多数席位。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印度人民党领袖纳伦达·莫迪获得连任。这一结果反映了印度民主的现实,并不出人意料,但却可以说是印度世界大国梦的一个重大挫折,关系到印度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的远景。

  

2002年宗教大屠杀

  

  这是因为古吉拉特邦人民党实在是2002年种族宗教大屠杀骚乱的操纵者和组织者,造成一千多穆斯林(回教徒)民众被残杀,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而首席部长莫迪可以说是其罪魁祸首。因为这一“人道罪行”嫌疑,美国政府至今明令不许莫迪入境,许多欧洲国家政府也视莫迪为不受欢迎者。

  正在这次议会选举期间,显然受到国大党鼓励的若干印度传媒通过详尽调查,掌握和公布了人民党成员血腥杀戮穆斯林的大量直接证据和详尽细节,还报道了首席部长莫迪本人当时批准“大索三日”的内幕。但是这些惊人报道,反而刺激了古吉拉特邦印度教多数的“恐回”心态,增加了人民党的票数。

  此处“大索三日”是借用中国典故,但是笔者觉得以此形容有组织的古吉拉特邦宗教屠杀非常恰当。

  “大索”原本是大力搜索的意思,例如秦始皇二十九年,张良率力士刺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乃令天下大索十日”。但是自中古起“大索”成为有组织的烧杀淫掠的委婉语。例如《新唐书》记载安禄山叛乱占领长安之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赀尽掠之”。

  到了清代末期的太平天国起义,“大索”成为清朝政府军领袖刺激士气的重要手段,曾国藩给其弟弟曾国荃的信中,便常见“大索三日”、“大索十日”的字句,字面上是搜索“残敌”,实际则是湘军每打胜一仗,便纵容士兵在当地公开抢劫奸淫。尤其是攻陷“天京”之后,“所部在南京城内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甚至有湘军将领李臣典“虏尽良女”,不到十天里,每天奸淫女子几十,最后因色毙身。

  这毕竟是在多年残酷内战之下的情况,在和平环境下的2002年古吉拉特邦的“大索三日”,其政府组织纵容和下层暴民残忍不在其下。

  古吉拉特邦大屠杀的起因,源于1992年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Ayodhya古城(唐代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译为阿瑜陀)中的Babri回教清真寺(回教堂)被印度教狂热分子摧毁,改建号称原地原有的印度教寺院,当时就引起了宗教骚乱。2002年,古吉拉特邦的印度教徒去阿瑜陀挑衅性地朝圣归来,在火车站遭到穆斯林暴徒纵火,被烧死58人,成为其后印度教徒针对穆斯林大屠杀的导火线。

  

选民“奖赏”“大索三日”

 

  据《华盛顿邮报》今年10月26日报道,属于人民党的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莫迪当时同意给予人民党组织的印度教狂热分子三天时间,对穆斯林民众和财产进行“报复”,在这期间,邦政府和警方放手不予制止干预。另外有报道说警方实际上“引导”了针对穆斯林的暴力和杀戮。

  在“大索三日”中,不仅古吉拉特邦警方对成千上百无辜穆斯林民众被残杀奸淫完全不管,竟然连消防队和急救车也大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印度教凶徒不仅连穆斯林孕妇都不放过强奸,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甚至还有人活活剖开一名孕妇的肚皮,来告诫穆斯林“我们如何报仇”。

  “大索三日”当然不是中国和印度的特产,1938年11月德国和奥地利爆发的针对犹太人生命财产的“水晶玻璃之夜(Kristallnacht,取名于犹太人商店房屋的玻璃被砸碎)”,更完全是纳粹政府“一元化领导”。

  但是令人感慨的,是直到21世纪的今天,政府组织的“大索三日”尽管遭到国际谴责和抵制,在印度国内却得到选民的“奖赏”,美国媒体便评论古吉拉特邦议会选举的结果说:宗教分裂和莫迪执行的亲印度教政策都是竞选中的关键因素。莫迪的成功连任,不仅显示印度国内宗教矛盾的深刻,也是对“印度超越中国”论的当头冷水。
本世纪,印度没多大希望
穆斯林"直接行动日"杀起印度教徒来也不相伯仲

而且归根结底是穆斯林入侵南亚次大陆导致了这一切后果
宗教冲突真是可怕,
不过这些只知道所谓信仰的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原帖由 娱乐大众 于 2007-12-29 19:14 发表
宗教冲突真是可怕,
不过这些只知道所谓信仰的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教徒们听到这话会说:没有宗教信仰的无神论者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由他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