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42:59
《集结号》: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一、 看不出是一支共产党的队伍
  
  
  
  由于韩国人的加入,《集结号》有着与国际接轨的一流战争场面。将来如果没有韩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就更好了。这部影片值得称道的还有非常恰当地运用演员,没有用那些大明星,这是它不同寻常的闪光之处。
  
  
  
  故事当然是中国人的和中国特色的,而且设想是为今天的中国人提供的。这是一部故意淡化意识形态的影片,冯小刚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时说:“传统的战争片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个电影,还是从市场切入,希望在市场上能够赢得大部分观众。”编剧刘恒在《南方周末》上说:“第一,我们不讨论战争有没有意义;第二,我们不讨论牺牲有没有价值。”
  
  
  
  这样一来,主人公谷子地与他的战友们已经不再是为理想而战。他们不再是为了“解放新中国”,不再是为穷苦人不再受苦及当家作主,他们出生入死的行为,不再是任何自愿的牺牲和献身。他们变得没有行为动机。影片中唯一有人提到地主讹了他们家“二亩半地”,但是看不出来这与他当兵打仗有什么联系。称之为“理想”的东西,统统被看作“意识形态”,从这些人身上拿走了。甚至没有战友情谊,没有战友之间表达出来的那种令人感动的关系。
  
  
  
  他们因此也多出来一些东西:近距离枪杀俘虏、将俘虏的大衣靴子穿到自己身上、翻检死人手臂上的手表、指望早点回家、乃至胆小怯懦,粗鲁暴躁,声嘶力竭没有一次是从容镇定的。不是说这些人不可能有这样一些人性弱点,而是在拿掉了理想这个维度之后,再加上这些东西,让人看不出来那是一支共产党的队伍。谷子地给自己找的指导员是一个在战场上尿裤子的人。战场上尿裤子的人有的是,但是他未必能够当上共产党连队的指导员。这恐怕是实情。
  
  
  
  有观众认为“看不出来谁跟谁打”,应该被视为一种富有意义的批评。将“九连”看作一支国民党的队伍似乎也说得过去。当然今天来看国民党与过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再不同也要尊重历史。起码,与影片相关的1948年的共产党及其军队,肯定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是代表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后来理想的败死是一回事,但是不能用这个来取消前人曾经拥有过的东西。
  
  
  
  这些所谓“反英雄的英雄”,其实是“反理想的英雄”。那些既没有理想也不注重自身品德的人,他们仍然从事着凡人不可能完成的艰苦沉重的工作。但是经过二战之后人们苦苦思索而得知,仅仅是“勇气”与“服从”是十分危险的。笔者极为不情愿用这个词,但是一个没有行为动机又在从事惊天动地事业的人,只能用“神经错乱”来形容;一群缺乏理想和品德而持续扫射的人,是一群举止古怪的战争机器。
  
  
  
  人们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关于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印象,顺便就将这部影片指认为“主旋律”影片,但是从影片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说这不一定是共产党的部队,那么与主旋律何干?回到开头提到的淡化意识形态的做法上去。这肯定是一个策略。但是作为策略它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二、炮灰的悲剧还是人的悲剧
  
  
  
  问题出自这里——影片的监制陈国富对记者说:“毕竟讲的是国共内战,我们因此特意避开其正义、邪恶之名的争论,让观众看具体故事,而不是看战争本身。”称之为“国共内战”,是对于重大历史问题的一个新的结论性意见。这个结论以及过去的结论是否恰当都是可以讨论的,但是至少,就当时参战的成千上万人们的主观愿望来说,是怀抱着对于新中国热切向往的,这是不能抹杀的历史。而故意不问战争的正义如何,不问这些人的行动是否与正义有关,甚至不将这些看作他们自己的选择,那么谷子地与他的战友就只能是一群炮灰了。这样的人可以为共产党打仗,也可以为国民党打仗。
  
  
  
  他们的上级正是这样对待九连的。临走时团长下的是死命令,不吹响集结号不准离开,但是他仿佛根本不想吹响集结号,永远也不吹响。这从他一反往常地给了谷子地几包大黄龙香烟中可以看出,另外谷子地向他要增兵他回答“没有”,只是同意将“缴获”的国民党服装给他们,这多少有点拿他们当兵痞子的意味。而影片根据淡化意识形态的策略,也没有强调九连死守的意义何在,比如通常说的“服从大局”,“以较小的牺牲换得更大的胜利”。这样一来,当谷子地得知真相时,揪着已成残废的司号员小梁的手,便有理由怒不可遏:“你们怕被敌人咬死?九连呢?我的九连呢?”并一头扑向已经成为烈士的原团长的墓碑。
  
  
  
  实际上即使是掩护大部队撤退,也有一个完成任务之后自己撤退的余地。这个团长显然没有给九连留下这个空间。这就不是一般所说的为集体牺牲个人的问题,而是另外一个要不要对个人生命负责的问题。不能说团长要这些人去死,但仅仅将一条死路放在他们面前,这是彻底不负责任和完全忽视生命的。团长这样一种态度,使得这部影片在令英雄走下神坛之后,并没有落实到一个人的位置上,拍摄一部有关战争中人的或人性的影片,而是从人的立场再往下降——它是一部关于炮灰的影片。受憋屈的不是英雄,而是炮灰。这是这部影片最不能令人接受的。
  
  
  
  而影片本来是存在着走向“人”的转折点的:那就是当那位牺牲的战友称自己听见了集结号,于是谷子地们则选择全体离开。这不是没有可能。前一场战斗已经表明这位连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他试图阻止那位鲁莽指导员的冒失举动。他入伍多年,战斗打成那样,他不会不起疑心,他自己也急切盼望号声响起,觉得那是合乎清理的。而如果是因为临阵逃脱要军法从处,难道这样打下去就有一个活头吗?
  
  那就是一个人所想的而不是炮灰所想的。反过来说,这样去想就成为了一个人而不是战争机器。
  
  
  
  当年陈胜、吴广改变自己的行动路线,也是因为:“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这个一点都不复杂,经这二人一说,他们手下九百个目不识丁的农夫个个能够理解,于是这些人就将自己放到一个人的位置上,他们决心与那些不顾人死活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平起平坐。谷子地不会想到这些,他是当炮灰的命。当然,炮灰的悲剧也是悲剧。但是这样说对不起那些当年那些战死沙场者,他们多是一些目光炯炯的人们。
  
  
  
   三、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与那位因电台坏了听不见撤退消息的死去的团长不同在于:谷子地与他的九连是根本没有人想要替他们吹集结号,没有人想要在死亡线上拉他们一把!不错,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但是在死亡线上也不总是没有人拉!不拉的人就要因为不想去拉而受谴责。
  
  
  
  影片没有抓住这一点停留,而是转向另一个方向——唯一活着的谷子地为替他人堵枪眼的战友们要求平反。部队改了番号,档案也找不到了,这些人于是被当作失踪处理,而不是按照烈士待遇。谷子地所做的疯狂努力就在于要证明他们死在战场上,而不是做了逃兵。而如果说这是一个有关炮灰的悲剧,那么所谓恢复名誉,是恢复他们作为一个“炮灰”的名誉。
  
  
  
  影片本身也没有做到它自己的意识形态所宣传的那样:“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影片中那位被枪杀的国军俘虏,不也是同样的烈士需要加以表现令人不能忘怀?而谷子地率九连“歼敌无数”,同时也是将无数人变成了烈士,对于这些死去的憋屈的冤魂,影片是否已经想到或做到要站在他们立场上说话呢?“意识形态”这个东西不是好玩的,稍不小心就变成引火烧身。伴随着“否定”之后,会出现“否定之否定”,但那应该是更上一层楼的东西。
  
  
  
  表面上这部影片将那个关于战争的正义与否的问题放下了,不去讨论牺牲的有没有价值,但是这种转移目标的处理方式仍然表明一种态度:对于炮灰来说,如何去生去活、不顾一切获得生命是不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去死,是死后的说法和名分。只要他们去死,并能够证明他们的确是死了,他们作为炮灰的意义,就全都实现了。
  
  
  
  而为什么不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另外一部影片了。目前的这部,只能说它也往前走了半部,那就是“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集结号》: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一、 看不出是一支共产党的队伍
  
  
  
  由于韩国人的加入,《集结号》有着与国际接轨的一流战争场面。将来如果没有韩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就更好了。这部影片值得称道的还有非常恰当地运用演员,没有用那些大明星,这是它不同寻常的闪光之处。
  
  
  
  故事当然是中国人的和中国特色的,而且设想是为今天的中国人提供的。这是一部故意淡化意识形态的影片,冯小刚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时说:“传统的战争片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个电影,还是从市场切入,希望在市场上能够赢得大部分观众。”编剧刘恒在《南方周末》上说:“第一,我们不讨论战争有没有意义;第二,我们不讨论牺牲有没有价值。”
  
  
  
  这样一来,主人公谷子地与他的战友们已经不再是为理想而战。他们不再是为了“解放新中国”,不再是为穷苦人不再受苦及当家作主,他们出生入死的行为,不再是任何自愿的牺牲和献身。他们变得没有行为动机。影片中唯一有人提到地主讹了他们家“二亩半地”,但是看不出来这与他当兵打仗有什么联系。称之为“理想”的东西,统统被看作“意识形态”,从这些人身上拿走了。甚至没有战友情谊,没有战友之间表达出来的那种令人感动的关系。
  
  
  
  他们因此也多出来一些东西:近距离枪杀俘虏、将俘虏的大衣靴子穿到自己身上、翻检死人手臂上的手表、指望早点回家、乃至胆小怯懦,粗鲁暴躁,声嘶力竭没有一次是从容镇定的。不是说这些人不可能有这样一些人性弱点,而是在拿掉了理想这个维度之后,再加上这些东西,让人看不出来那是一支共产党的队伍。谷子地给自己找的指导员是一个在战场上尿裤子的人。战场上尿裤子的人有的是,但是他未必能够当上共产党连队的指导员。这恐怕是实情。
  
  
  
  有观众认为“看不出来谁跟谁打”,应该被视为一种富有意义的批评。将“九连”看作一支国民党的队伍似乎也说得过去。当然今天来看国民党与过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再不同也要尊重历史。起码,与影片相关的1948年的共产党及其军队,肯定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是代表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后来理想的败死是一回事,但是不能用这个来取消前人曾经拥有过的东西。
  
  
  
  这些所谓“反英雄的英雄”,其实是“反理想的英雄”。那些既没有理想也不注重自身品德的人,他们仍然从事着凡人不可能完成的艰苦沉重的工作。但是经过二战之后人们苦苦思索而得知,仅仅是“勇气”与“服从”是十分危险的。笔者极为不情愿用这个词,但是一个没有行为动机又在从事惊天动地事业的人,只能用“神经错乱”来形容;一群缺乏理想和品德而持续扫射的人,是一群举止古怪的战争机器。
  
  
  
  人们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关于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印象,顺便就将这部影片指认为“主旋律”影片,但是从影片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说这不一定是共产党的部队,那么与主旋律何干?回到开头提到的淡化意识形态的做法上去。这肯定是一个策略。但是作为策略它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二、炮灰的悲剧还是人的悲剧
  
  
  
  问题出自这里——影片的监制陈国富对记者说:“毕竟讲的是国共内战,我们因此特意避开其正义、邪恶之名的争论,让观众看具体故事,而不是看战争本身。”称之为“国共内战”,是对于重大历史问题的一个新的结论性意见。这个结论以及过去的结论是否恰当都是可以讨论的,但是至少,就当时参战的成千上万人们的主观愿望来说,是怀抱着对于新中国热切向往的,这是不能抹杀的历史。而故意不问战争的正义如何,不问这些人的行动是否与正义有关,甚至不将这些看作他们自己的选择,那么谷子地与他的战友就只能是一群炮灰了。这样的人可以为共产党打仗,也可以为国民党打仗。
  
  
  
  他们的上级正是这样对待九连的。临走时团长下的是死命令,不吹响集结号不准离开,但是他仿佛根本不想吹响集结号,永远也不吹响。这从他一反往常地给了谷子地几包大黄龙香烟中可以看出,另外谷子地向他要增兵他回答“没有”,只是同意将“缴获”的国民党服装给他们,这多少有点拿他们当兵痞子的意味。而影片根据淡化意识形态的策略,也没有强调九连死守的意义何在,比如通常说的“服从大局”,“以较小的牺牲换得更大的胜利”。这样一来,当谷子地得知真相时,揪着已成残废的司号员小梁的手,便有理由怒不可遏:“你们怕被敌人咬死?九连呢?我的九连呢?”并一头扑向已经成为烈士的原团长的墓碑。
  
  
  
  实际上即使是掩护大部队撤退,也有一个完成任务之后自己撤退的余地。这个团长显然没有给九连留下这个空间。这就不是一般所说的为集体牺牲个人的问题,而是另外一个要不要对个人生命负责的问题。不能说团长要这些人去死,但仅仅将一条死路放在他们面前,这是彻底不负责任和完全忽视生命的。团长这样一种态度,使得这部影片在令英雄走下神坛之后,并没有落实到一个人的位置上,拍摄一部有关战争中人的或人性的影片,而是从人的立场再往下降——它是一部关于炮灰的影片。受憋屈的不是英雄,而是炮灰。这是这部影片最不能令人接受的。
  
  
  
  而影片本来是存在着走向“人”的转折点的:那就是当那位牺牲的战友称自己听见了集结号,于是谷子地们则选择全体离开。这不是没有可能。前一场战斗已经表明这位连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他试图阻止那位鲁莽指导员的冒失举动。他入伍多年,战斗打成那样,他不会不起疑心,他自己也急切盼望号声响起,觉得那是合乎清理的。而如果是因为临阵逃脱要军法从处,难道这样打下去就有一个活头吗?
  
  那就是一个人所想的而不是炮灰所想的。反过来说,这样去想就成为了一个人而不是战争机器。
  
  
  
  当年陈胜、吴广改变自己的行动路线,也是因为:“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这个一点都不复杂,经这二人一说,他们手下九百个目不识丁的农夫个个能够理解,于是这些人就将自己放到一个人的位置上,他们决心与那些不顾人死活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平起平坐。谷子地不会想到这些,他是当炮灰的命。当然,炮灰的悲剧也是悲剧。但是这样说对不起那些当年那些战死沙场者,他们多是一些目光炯炯的人们。
  
  
  
   三、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与那位因电台坏了听不见撤退消息的死去的团长不同在于:谷子地与他的九连是根本没有人想要替他们吹集结号,没有人想要在死亡线上拉他们一把!不错,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但是在死亡线上也不总是没有人拉!不拉的人就要因为不想去拉而受谴责。
  
  
  
  影片没有抓住这一点停留,而是转向另一个方向——唯一活着的谷子地为替他人堵枪眼的战友们要求平反。部队改了番号,档案也找不到了,这些人于是被当作失踪处理,而不是按照烈士待遇。谷子地所做的疯狂努力就在于要证明他们死在战场上,而不是做了逃兵。而如果说这是一个有关炮灰的悲剧,那么所谓恢复名誉,是恢复他们作为一个“炮灰”的名誉。
  
  
  
  影片本身也没有做到它自己的意识形态所宣传的那样:“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影片中那位被枪杀的国军俘虏,不也是同样的烈士需要加以表现令人不能忘怀?而谷子地率九连“歼敌无数”,同时也是将无数人变成了烈士,对于这些死去的憋屈的冤魂,影片是否已经想到或做到要站在他们立场上说话呢?“意识形态”这个东西不是好玩的,稍不小心就变成引火烧身。伴随着“否定”之后,会出现“否定之否定”,但那应该是更上一层楼的东西。
  
  
  
  表面上这部影片将那个关于战争的正义与否的问题放下了,不去讨论牺牲的有没有价值,但是这种转移目标的处理方式仍然表明一种态度:对于炮灰来说,如何去生去活、不顾一切获得生命是不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去死,是死后的说法和名分。只要他们去死,并能够证明他们的确是死了,他们作为炮灰的意义,就全都实现了。
  
  
  
  而为什么不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另外一部影片了。目前的这部,只能说它也往前走了半部,那就是“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看腻了GCD拍的举着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听烦了垂死的战士紧握着战友的手说:这是我最后一个月的党费。现在看看作为一个正常人在战场上的正常反应真好。
GCD的队伍也有好多,东北六纵就是打俘虏翻东西的,你说他不是GCD的?
抢俘虏,为抢物资还打自己人的gcd军队多的去了,通常这样的部队还就是能打的部队。
历史事件还是要放在历史中才行,ms,当年的国军,特别是嫡系的中央军,也是有理想的。
他们的上级正是这样对待九连的。临走时团长下的是死命令,不吹响集结号不准离开,但是他仿佛根本不想吹响集结号,永远也不吹响

===这一段,其实9连跟 钢7连 有点类似,但是你能说这样高伤亡比的连队没有意义吗?他们天生就是抗硬战,高死亡的角色。他们天生就是王牌
   什么叫牺牲,这就叫牺牲.牺牲不是光用嘴来说说的.九连的兄弟们做到了.

    团长不是不想吹号,只是战场的形势发展没给他吹号的机会了.(我的理解)
着种仗多了去了,不要说你一个连,就是一个军,一个集团军,也有死扛到底的.
到底是有人幻听到了号声

还是有人编造借口,要跑走
看了上面的评论,我有个想法,人性如此真实,那是不是狼牙山五壮士也是等待集结号没有吹响才跳崖的?
原帖由 bjnr 于 2007-12-24 23:45 发表
到底是有人幻听到了号声

还是有人编造借口,要跑走

打到最后几个人,有没有号声我绝对没什么意义了。就是撤下来,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关键是那种状态恐怕想撤也难了
撤下来不被俘虏,估计就能搞个类似孤单英雄之类的,但是哪那么容易就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再找到部队
原帖由 greatallah 于 2007-12-24 23:14 发表
看腻了GCD拍的举着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听烦了垂死的战士紧握着战友的手说:这是我最后一个月的党费。现在看看作为一个正常人在战场上的正常反应真好。


听说那个时代的人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的话就是不正常的:lol
战争电影艺术是该从高大全的革命形象回归到真实的人性了
人民群众的审美已经不同当年了
战争另人疯狂`````````上了战场,还什么狗屁意识形态!
LZ这篇文章要是放在美军入侵的伊拉克部队手里,就太好了。

我们已无路可退,在我们的后面,就是斯大林格勒!
原帖由 zxxd 于 2007-12-24 23:22 发表
历史事件还是要放在历史中才行,ms,当年的国军,特别是嫡系的中央军,也是有理想的。


当年的国军中的嫡系中央军 整编制 投降 很少!!
军队是靠信念支撑的,“共军”也一样,没有信仰我军的战斗力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阉割革命意志变成机器人打仗,那还不如去看变形金刚。
没办法,现在的人啊!
总喜欢学习人家西方的一些东西,可是又自学的到一些皮毛!
就拿打战来说吧!西方国家的士兵为什么而战,那是人家经过了多年的社会发展之后,国民普遍有了公民意识!所以在这个大前提之下,人家可以更深层次的探讨战争中的人性,而中国,近代的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也就是19世纪末的那几年,对于普通的农民而言,那时候有多少人有国家意识?更不要说公民意识了!而绝大多数农民组成的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没有一个信念是很难想象的!
这位小刚导演自己说自己买的就是葡萄汁,所以电影里没有那种酒的醇香。时间久了也就忘记电影的味道了
刻意的回避掉一些东西,也许能打动一些观众。但是缺少了精神上的东西,结果只是慢慢的消亡
感觉片子还可以,但还不如那个<牺牲>更感人....

建议观看.
电影里面的巴顿坦克,是从哪里弄来的?
回归自然,这才是真的,
管他妈的狗屁政治,那个内战本身就是无法认清正义和非正义~~~
LZ.你知道GCD怎么打仗啊
原帖由 河北老乡 于 2007-12-24 23:38 发表
   什么叫牺牲,这就叫牺牲.牺牲不是光用嘴来说说的.九连的兄弟们做到了.
团长不是不想吹号,只是战场的形势发展没给他吹号的机会了.(我的理解)
一扯淡情节,还有人当真了?

翻翻共军号谱,哪来的集结号?
(集合号和紧急集合号是宿营时吹得列队号。)
原帖由 河北老乡 于 2007-12-24 23:38 发表
   什么叫牺牲,这就叫牺牲.牺牲不是光用嘴来说说的.九连的兄弟们做到了.

    团长不是不想吹号,只是战场的形势发展没给他吹号的机会了.(我的理解)

MS后来断臂的通讯员就是这样说的.
共军与国军最大的区别是当时的共军知道为什么而战,哪怕那个什么或许只是被地主抢去的二亩地.

还有不要小看那个尿裤的指导员,他是自己主动参加革命的,这种明明天生胆子小还义无反顾地加入战斗的应该更可敬.
原帖由 地球球圆 于 2007-12-25 12:07 发表
共军与国军最大的区别是当时的共军知道为什么而战,哪怕那个什么或许只是被地主抢去的二亩地.

还有不要小看那个尿裤的指导员,他是自己主动参加革命的,这种明明天生胆子小还义无反顾地加入战斗的应该更可敬.

    不见得,国军就没有理想。相信有不少国民党军官和士兵也有对三民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仰。相国民党的五大主力就很能打得,解放军吃了不少大亏,损失也不小。但总的来看,解放军要是要比国军强很多,尤其是精气神。像淮海战役后期,起主要作用竟然是国民党投诚或者被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士兵,经过短暂的革命教育加入解放军,同样很勇敢。
    搂主说电影里面看不出是共产党军队,我不觉得。共产党部队的构成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得贫苦阶层,很多基层指挥官都是在战争中锻炼和成长。至于政治工作都是指导员来完成,不过影片中的正牌指导员开场没10分钟就牺牲了,后来来得那个书生其实就是个文化教员。谷子地的连队剩下46个人,问团长要人补充兵源,结果一个都没有。正好这个文化教员没人要,谷子地要他其实就想着多一个多一个帮手。团长不是让谷子地一个人兼任指导员吗?
原帖由 fengxiang 于 2007-12-25 12:22 发表
    不见得,国军就没有理想。相信有不少国民党军官和士兵也有对三民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仰。相国民党的五大主力就很能打得,解放军吃了不少大亏,损失也不小。但总的来看,解放军要是要比国军强很多,尤其是精气神 ...

五大主力的壮丁也不少呀.
原帖由 mhzd 于 2007-12-25 08:20 发表


当年的国军中的嫡系中央军 整编制 投降 很少!!




淮海战役,20万中央军大部份都是投降的。

平津战役,几十万守军,正宗嫡系,原来不是投降啊?

辽沈战役,长春10万投降的中央军王牌军新一军新六军原来不是嫡系啊?
原帖由 重型防弹衣 于 2007-12-25 11:36 发表
回归自然,这才是真的,
管他妈的狗屁政治,那个内战本身就是无法认清正义和非正义~~~


凭什么不管政治?你这么说就是要翻案!!凭什么就要混淆黑白?
影片精彩的战争场面是铺垫,后面为"炮灰"打官司的过程才是主题,而且个人认为社会意义比简单战斗更大。
毕竟无数烈士最后可能就是个失踪,无数老兵最后在凄凉中死去。
我是支持解放战争的共产党的,连搞电影的都说是国共内战,看来D的意识形态阵地是要不保了:D
说什么打仗无关政治 要是现在和美国开战 我支持共产党的理由就是不要傀儡政府 不要表面民主:Q
说实话,我当时是抱很大希望去看的,看了后觉得挺失望的.原来有个人说了一两个缺点,我很同意.手势和搜索前进太假,TG当时没那么好的素质.专业的手势TG现在大概也只在特种部队里才有的吧?搜索敌人的6个人居然能同时动作,展开成一个向外的圆环……。
其他的,可能就是感删的太多,等导演版吧。哪位老大拿到导演版,给我也发一份吧。
这个影评是我看的批评性评价中最好的一个.
原帖由 xjlaughing 于 2007-12-25 14:13 发表
说实话,我当时是抱很大希望去看的,看了后觉得挺失望的.原来有个人说了一两个缺点,我很同意.手势和搜索前进太假,TG当时没那么好的素质.专业的手势TG现在大概也只在特种部队里才有的吧?搜索敌人的6个人居然能同时动作, ...

支持此观点。看过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录象,我们的战士在进攻时,排以下的联络指挥全靠声嘶力竭地喊,根本就没有任何手势,解放战争时就更不会有了。
原帖由 高非 于 2007-12-25 14:48 发表

支持此观点。看过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录象,我们的战士在进攻时,排以下的联络指挥全靠声嘶力竭地喊,根本就没有任何手势,解放战争时就更不会有了。

谷子地不也在喊么?
原帖由 夜宴 于 2007-12-24 23:06 发表
而为什么不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另外一部影片了。目前的这部,只能说它也往前走了半部,那就是“别拿炮灰不当炮灰。”


写得好啊
不过真要是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惜,历史就要改写咯.
历史事件还是要放在历史中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