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一谈谈关于集结号被抨击的部分,没看的兄弟姐妹可以参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49:49
]]
比进口大片中,兰博用单臂夹机枪扫射真实多了.:D
可远观不可亵玩。算是在国产战争片里面的新风格,用细腻真实的细节去感染人,而以前我们的很多片子是全局式的。这一点上有点积极意义
还没看,能引起这么多争议应该是好事,毕竟在进步了,想一步赶上《大兵瑞恩》是不现实的,至少比《夜袭》之类的主旋律片要真实得多吧。
看了宣传片几个镜头,确实不错,有时间看看。《士兵突击》把军事题材连续剧的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希望集结号也能把电影的档次提高下
我非常关注这个片子...
]]
冯小刚说了的,光战斗场面都删除了半个多小时,为了院线票房没办法。
只有等导演版了,强烈期待:victory: :D
顶楼上的,据说全片拍下来有3个小时,等导演版吧:D
几十年后
关于PLA的片子终于又开始拍小人物了
这点挺好
可是你们最喜欢的震撼、真实的战争场面是韩国人的 不好
现在还没流行“抵制韩货”的说法  最好象“抵制日货”一样让“抵制韩货”在中国蔚然成风吧
虽然特技是韩国人的
但是导演、演员、故事都是中国的
看上去不错呀,看了一下片花,感觉还行
跑个题``

大家觉得带女朋友去看这个合适不?:D
原帖由 Miyoun 于 2007-12-20 11:51 发表
可是你们最喜欢的震撼、真实的战争场面是韩国人的 不好
现在还没流行“抵制韩货”的说法  最好象“抵制日货”一样让“抵制韩货”在中国蔚然成风吧

全抵制了吧,最好回到原始社会,那就世界大同了
一些人还很奇怪冯小刚能拍战争片, 是对其不了解。 冯可是当过坦克兵的, 而且投资方的老板也当过, 可以说, 都有点战争片情结。

此外, 包括《士兵突击》也是一家公司的作品, 与电影双双获得突破, 绝非偶然。
支持国货,支持民族电影,没有看全部内容,不好评说。
冯导的戏还很不会让大多数人失望的  国产片能排成这样 应该说是个很大的进步...: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希望这部片子能和《士兵突击》一样 给那些喜欢拍主旋律,还有那些喜欢在军队故事里乱加男女情爱的晕导演点启示...
大决战的描写其实就很中国化,很有中国特色。当然,战斗场面,道具等等的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确实不怎么样,但同时代片子里,算阵仗了。

那些以美国人的眼光来看待所谓“战争中的人性”的人,我建议你们充分地去了解一下当时共产党军队的思想状态,以及国民党军队的思想状态。中国人不是美国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的马革裹尸还的情怀,我认为二战美国人基本不能理解,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尽快结束战争,然后回家。当时中国人改天换地的强烈愿望,超出了他们的那种“人性”。

很多对解放战争时期老兵的采访,可以证明这一点。你们某些人极度期望的解放军说出“不知为何而战”的话,无论历史中还是记录中,都不存在。你们某些人,不可能理解那个时代的人的牺牲与奉献精神,因为你们早就不信这些。

“死了很多人。有敌人,也有我们的同志。但这是为了一个更加崇高的目标,是为了新中国”这是我爷爷对我说的,一个十三岁参加地下党,二十出头就组织暴动的老共产党员说的。而且当时,所有共产党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士兵,都是同样的想法。你们说他们被洗脑也好,被蒙蔽也好。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最普遍的真实。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不同,中国不是美国。中国人应该去更深入去了解自己的国家的历史。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一提解放战争就恶心想吐。不说别的,没有解放战争,你们觉得你们会有现在的存在形态?
原帖由 nazci 于 2007-12-20 12:47 发表
大决战的描写其实就很中国化,很有中国特色。当然,战斗场面,道具等等的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确实不怎么样,但同时代片子里,算阵仗了。

那些以美国人的眼光来看待所谓“战争中的人性”的人,我建议你们充分地去了解 ...

“我认为二战美国人基本不能理解,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尽快结束战争,然后回家。当时中国人改天换地的强烈愿望,超出了他们的那种“人
性”
这话说的有些过了,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基本想法都差不多,没有多少人一心想着上战场杀人,谁都想家。如果了解一些解放军征兵工作可能就不这样说了。
东北土改以后,征兵打仗没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去。记得有人回忆说一个村搞征兵工作,村支书把适龄人召集过来,但没有人出头,大家一直坐在炕上沉默,于是支书拼命烧炕,炕热得终于有人顶不住站起来,支书就说“好好,你愿意参军,算一个”,有人又顶不住站起来,又算一个,不少人就是这样强拉过来的。有时仗打散了,偷跑的也不少。
楼上幽默啊
其实SC论坛里有个叫秋X的,我们都叫他秋老师,在军图还有什么区域有出现过的。呵呵,业内人士,平常和几个导演/大腕也经常插科打诨的。
  他在半年或者几个月前就发过帖子,说看过冯导搞的样片,如果单纯从想听个响来说,还是不错的。毕竟是大片嘛。但是要和《大兵》什么的去比,还是要差别的。从故事性了什么上面去讲,还是不够丰满。因为这方面的,广电部的限制太多,拍的太悲壮那个通不过。
  另外关于特效,他也说了。本来找了81厂(还好最后不是81厂,那边特效就会搞汽油包),但是81厂领导一看剧本,嗯?有朝鲜部分,不做,领导怕说这个情节广电部有指示,他不敢做。好,冯导找到好莱坞..嗯,人家一报价格,乖乖,整部片子的预算都不够填那特效(会不会是好莱坞也有意卡脖子呢?)后来,找关系搭上了太极旗的导演,人家就把特效班底给你用了,费用还能接受。这也是为啥,上次首演是在韩国的原因。
呵呵,貌似yueying也认识那个秋老师嘛
偶不是SC的付费用户,查不到以前的资料
不过,我记得秋老师ID是nukin,大家自己去搜索吧。总之他是业内人士...:victory:
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 ... amp;TopicID=1982889
]]
但是我想问一下:这片子到底说的什么时候的事情啊,究竟是解放战争还是朝鲜战争啊?
原帖由 052D 于 2007-12-20 12:59 发表

“我认为二战美国人基本不能理解,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尽快结束战争,然后回家。当时中国人改天换地的强烈愿望,超出了他们的那种“人
性”
这话说的有些过了,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基本想法都差不多,没有多 ...

胡说,我不相信
自土改后征兵不是难了,而是容易了!苏中战役期间,口号就是保卫土改胜利果实,报名参军的太多了,这些是我祖辈亲眼见到的。国民党来了,分的地都作废了。当年部队从江苏北撤山东后,很多军属跑到部队哭诉控告还乡团,很多士兵发誓要打回老家去。我三爷后来48年冬天打回老家后,根据军属的指认,一口气毙了17个还乡团员和逃亡地主
不管怎么说该剧确是中国战争片的一个里程碑。
原帖由 happywar 于 2007-12-20 11:47 发表
几十年后
关于PLA的片子终于又开始拍小人物了
这点挺好


笑话,小兵张噶不是小人物?

铁道游击队那些游击队员不是小人物?

上甘岭那些士兵不是小人物?

他妈的反G装B也不是这样的
原帖由 052D 于 2007-12-20 12:59 发表

“我认为二战美国人基本不能理解,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尽快结束战争,然后回家。当时中国人改天换地的强烈愿望,超出了他们的那种“人
性”
这话说的有些过了,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基本想法都差不多,没有多 ...


看了两本刘统的书就来显了

刘统的书就靠这个卖钱,正统的大家看厌了,他就弄点“秘闻”来人性一把
懂不懂什么叫迎合XX的趣味?

看,你不就被迎合了一把吗?
原帖由 nazci 于 2007-12-20 12:47 发表
大决战的描写其实就很中国化,很有中国特色。当然,战斗场面,道具等等的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确实不怎么样,但同时代片子里,算阵仗了。

那些以美国人的眼光来看待所谓“战争中的人性”的人,我建议你们充分地去了解一下当时共产党军队的思想状态,以及国民党军队的思想状态。中国人不是美国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的马革裹尸还的情怀,我认为二战美国人基本不能理解,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尽快结束战争,然后回家。当时中国人改天换地的强烈愿望,超出了他们的那种“人性”。

很多对解放战争时期老兵的采访,可以证明这一点。你们某些人极度期望的解放军说出“不知为何而战”的话,无论历史中还是记录中,都不存在。你们某些人,不可能理解那个时代的人的牺牲与奉献精神,因为你们早就不信这些。

“死了很多人。有敌人,也有我们的同志。但这是为了一个更加崇高的目标,是为了新中国”这是我爷爷对我说的,一个十三岁参加地下党,二十出头就组织暴动的老共产党员说的。而且当时,所有共产党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士兵,都是同样的想法。你们说他们被洗脑也好,被蒙蔽也好。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最普遍的真实。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不同,中国不是美国。中国人应该去更深入去了解自己的国家的历史。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一提解放战争就恶心想吐。不说别的,没有解放战争,你们觉得你们会有现在的存在形态?


冒着被扣上左粪帽子的危险顶这段话~~~
至于国内,怎么说呢。在那么多古装剧,潜规则的情况下,还拍了部商业性质的战争片,这点上还是不错的。《拯救大兵》也是好莱坞经典的爱国+赚钱两不误的好片。集结号估计短期内,不会被人逾越了。除非81厂的特效有改观.....
不用历史眼光看历史问题是注定要得出怪异结论的
原帖由 放逐的云 于 2007-12-20 14:20 发表


冒着被扣上左粪帽子的危险顶这段话~~~

我也同顶!:D
俺也来顶顶,铁定要看这片子了.
原帖由 放逐的云 于 2007-12-20 14:20 发表


冒着被扣上左粪帽子的危险顶这段话~~~



我也算一个吧
又有多少人除了关注特效还关注武器装备和故事背景呢??
内容方面楼主说的很清楚,我就不复述了,:D 小刚是敬业的导演,他作好了他能作好的工作,也毫无悬念地没有作好他没有能力作好的工作。这部片子对导演自己来说,是成功的;对观众来说也是一次和观看以往战争片完全不同的体验。但是冯小刚毕没有排战争片的经验,再加上国内客观环境的限制(这类题材为了河蟹必须是大团圆结局:D )在情节设置和拍摄手法上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比如,开场部分过度使用手持摄影机拍摄,手提摄影机在拍摄第一人称视角时有不错的真实性,但是冯导在很多第三人称视角也用这种手法拍摄,导致整场进攻战斗的画面从头晃到尾,一些战术动作的展开和完成让人头晕脑涨,不明就里。这也印证了电影业的真理,大牌导演尝试转型的结果大多都是不成功的;P
:D ...起码没有看见T34 59冒充的美式坦克,呵呵。这道具坦克哪里来的,有来头么??不会是从棒子特效租来的吧...
那辆四不像是道具上最大的败笔
原帖由 mig23mld 于 2007-12-20 15:12 发表
又有多少人除了关注特效还关注武器装备和故事背景呢??

这部电影最不成功的地方就是仅仅把战斗场面当成了故事的背景而不是故事发生的环境。导致影片前半部分情节过于简单,本来应该成为主角的大部分演员形象无法充分展开;而后半部分生硬填加的大团圆结局又导致影片情节的快速跳跃和失真,进而给人一种故事发展脱节和不充分的感觉。集结号这个题材发挥好了是完全可以拍成电视剧的,这样有了充份的铺垫和发展才能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