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看《集结号》的部分,感觉就是伊斯特伍德的硫磺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3:46:17
《集结号》就是说一个连的战士战死沙场,只有连长活了,但却被误解,直到后来找到了阵亡战士的遗体才真相大白,给了战士们一个公平的待遇。
《父辈的旗帜》就是讲插旗的故事,阴错阳差,真插旗的全挂了,被拍照的还有三个回国当了英雄,但是战士们心里都清楚荣誉是谁的,他们也想给死去的战友一个公道。
《硫磺岛的家书》是讲战后对硫磺岛进行挖掘,结果发现了那个中将的一堆家书,从而得知硫磺岛战役中日本人的作战的真实情况。
归纳总结一下,《集结号》就是把这两个电影的拍摄技巧合并了。《集结号》就是说一个连的战士战死沙场,只有连长活了,但却被误解,直到后来找到了阵亡战士的遗体才真相大白,给了战士们一个公平的待遇。
《父辈的旗帜》就是讲插旗的故事,阴错阳差,真插旗的全挂了,被拍照的还有三个回国当了英雄,但是战士们心里都清楚荣誉是谁的,他们也想给死去的战友一个公道。
《硫磺岛的家书》是讲战后对硫磺岛进行挖掘,结果发现了那个中将的一堆家书,从而得知硫磺岛战役中日本人的作战的真实情况。
归纳总结一下,《集结号》就是把这两个电影的拍摄技巧合并了。
我也是今天看的,确实是这样.不过其拍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比起以前的国产战争片要好太多了.

之前听很多人说这电影描述"解放军战士不知为何而战",这个还真感觉不出来,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涉及"为何而战"这个主题.我认为其主要是说人都特别希望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哪怕是死,也要死有所值,要死得其所.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这个要求会越来越多的被体现,而不是象以前那样,被一个"无名英雄纪念碑"给忽略掉,抹杀掉.否则,我们的进步与繁荣,又有何意义?这个电影,不是,至少不完全是一个纪念当年战争英雄的电影,它其实是给现代人看的,用来思考我们的未来的
无名英雄纪念碑是因为很多时候基层部队是成建制的阵亡,甚至整团整团的阵亡,有些资料直接丢失。那个时候那么乱,共产党又是主要靠根据地来领导打仗,死的人那么多,有的人都是半路参军,无名氏是正常的。
人,首先是一个有尊严的个体,有他的个人的名誉,财产,地位,家庭等等,其次才是属于社会的,国家的,民族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体现,但是,每一个为了他人做出无私奉献的人,都应该得到他人最大的尊重
毕竟是国人拍战争片的新角度:D
]]
如果雪白血红能拍成电影就好了,可惜不可能
这个角度,就是从最个人的角度.以前我们看宣传,都是说老兵再困难也不向国家伸手,默默无闻什么的.似乎人就应该默默的为国而死一样,但我们会感觉很不好,很不人道,会觉得为国而死真不划算啊
另外我真的不解开头不杀俘虏的那些战士。
这里不谈舆论问题,不谈现在社会,不谈体制。
就谈人性。
人在怎么无名,区区100来人,出生入死,总该都认识吧???
一个满连,在开始的10分钟就损失70多人,指导员也挂了,难道战士们拼死拼活终于打到巷子最后,结果十几个国民党军自动投降……开始是用炸药、重机枪、山炮对付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后来撑不住了就投降了,这难道不能激起剩余战士的愤恨?还真缴枪不杀???还真想让俘虏吃饺子?
影片拍摄的台词严重弱化了战友情谊,或者根本就是故意设无名烈士,70多个人,有几个被叫出了名字?就那么都挂了,自己好好学学《兄弟连》。瞬间死了70多兄弟,指导员也挂了,连长要报仇,居然还有战士来阻拦?
史毕尔斯杀德国战俘之前还给他们烟抽,这《兄弟连》被德国人抗议了吗?被美国人谴责了吗?主旋律……
再说,就那十几个战俘,就那命令士兵杀俘虏的人不能杀完吗?操把冲锋枪一梭子就完事了,就算电影不拍,现实中也很自然,当兵的都是血气方刚。
还有,最后不知道是谁打了小报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管他杀不杀俘虏是不是违反了日内瓦公约,我们杀的是反动派。这个下杀俘虏的命令居然让团里知道了,那个打小报告的人让9连撤番,连长紧闭,要在军队早被人揍死了。对得起死难兄弟吗?
这里不谈无名烈士,要知道中国那个时候的背景,详细的记录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对于条件差的共产党而言。
要讨论无名,先看看国民党的阵亡花名册完不完整吧。
这里不谈无名烈士的问题。
谈别的
很多国家都有无名烈士墓。不是不想记录,而是很多时候记录也损失了,跟理念无关。南北战争算个屁大的仗,而且美国人这样做了,不代表都能记录下来。半路跟上来的步兵,一炮打没了,谁知道他是谁?
抬这个杠没意思。

集结号我觉得挺好,特别是不要在网上或是家里的电脑上看,要去电影院看。大片么,就是要看效果。看着中国人在那出生入死和看外国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原帖由 智动铅笔 于 2008-1-13 22:33 发表
这个角度,就是从最个人的角度.以前我们看宣传,都是说老兵再困难也不向国家伸手,默默无闻什么的.似乎人就应该默默的为国而死一样,但我们会感觉很不好,很不人道,会觉得为国而死真不划算啊


集结号里的士兵不是为国家死的,集结号里作战双方的士兵,都是悲剧
不是“步兵”,指民兵,南北战争时期的北方民兵
美国人对待南北战争的态度,尤其是作为胜利一方的北方,对待南方士兵的态度,以及美国历史学者对待南北战争的态度,另我们汗颜
杀俘虏一节应该还算真实,打红了眼,肯定有可能杀害俘虏.但绝对是要被惩罚的

我党当时是在打内战,对于杀俘虏一节会影响到整个战争进程甚至是战争性质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不完全是迂腐的假文明,而是一种不迫使敌人顽抗到底的策略,当时普通战士也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执行得很好,后果就是国民党军队动不动就成建制的投降,一个共军往往就能俘虏上百人

所以,严惩那些违反战场纪律的人,甚至是功臣,就很好理解了.实际上,当时,很多中共战将,就因为一点点作风问题,经常被弄得七上八下,一些人甚至被就地正法了,就可见当时党对军队的绝对指挥权了
还有,堂堂一个连长,还被记了大过,我看这种政治问题是肯定被记录在案的。
可以说,谷子地是永远不会当无名烈士的。
他谷子地就算穿了国民党将军服,被自己人最后误抓了,随便审问一下,也该知道他是谁了。就算是在三野的底盘,跟二野问一下也行啊?
他的团部不是已经撤退了吗?难道被敌人全歼了?连大过这种政治问题的记录本也丢失了?
或者说这些问题就停留在团一级,没有像师以上汇报?
他谷子地大声说,我就是在巷战里命令杀俘虏的谷子地,谁不知道啊?
还把他当了N年的奸细纠缠半天。
人做好事可以不留名,做了错事想洗都难,他到好,编剧为了打圆场,直接把他也除名了。
原帖由 智动铅笔 于 2008-1-13 22:42 发表
杀俘虏一节应该还算真实,打红了眼,肯定有可能杀害俘虏.但绝对是要被惩罚的

我党当时是在打内战,对于杀俘虏一节会影响到整个战争进程甚至是战争性质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不完全是迂腐的假文明,而是一种不迫使敌人顽抗 ...

就那十几个俘虏都杀完了,自己人同仇敌忾,谁去反映问题,打小报告?
打小报告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敌人。
原帖由 chinaxixi 于 2008-1-13 22:38 发表
很多国家都有无名烈士墓。不是不想记录,而是很多时候记录也损失了,跟理念无关。南北战争算个屁大的仗,而且美国人这样做了,不代表都能记录下来。半路跟上来的步兵,一炮打没了,谁知道他是谁?
抬这个杠没意思。 ...

南北战争并不小,也不短.对于个人的尊重,今天我们尚且做得不好,更不要说当年了.直接来说,我知道解放战争中的一些烈士墓地,就没有得到最好的待遇,时代前进了,物质富裕了,我们却忘记了当年的那些英雄.这部电影首先是影射这个,但更多的,是促使我们思考我们的精神文明,究竟该走向何方.

随便说一句,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不认为你是在抬杠
原帖由 m_sy 于 2008-1-13 22:47 发表

就那十几个俘虏都杀完了,自己人同仇敌忾,谁去反映问题,打小报告?
打小报告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敌人。

根据很多当时的文学作品,很多国民党士兵,不止一次投降共军,拿了路费,直接又回国军那边去了,来回个好几次也是常事.另外,那个时候,军队经过多年"党的教育","去山头主义",战士们都认为自己属于党,属于整个无产阶级,而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另一方面,党对军队的控制,是难以想象的严
关于陵墓的问题,一说地方政府没有做一个好的引导作用,二说我们的教科书,从小就只说要“热爱解放军叔叔”,却从不教育小孩连死了的战士都爱
估计上是怕小孩平时听大人讲鬼故事,害怕小孩去烈士陵园产生心理阴影
原帖由 智动铅笔 于 2008-1-13 22:54 发表

根据很多当时的文学作品,很多国民党士兵,不止一次投降共军,拿了路费,直接又回国军那边去了,来回个好几次也是常事.另外,那个时候,军队经过多年"党的教育","去山头主义",战士们都认为自己属于党,属于整个无产阶级,而 ...

我记得《淮海战役》有一个片段就是解放军大进攻的时候,一个士兵说了一句“缴枪不杀!”然后是DADADA
]]
m-sy,其实编剧比你想的都还要细,可惜很多东西在现在的中国不能如实反映,现在是河蟹的天下

你觉得真实的描写,电影局会觉得是丑化,这就是现实
按历史来就是……越讨论越迂腐
可怜的是死的不值,被相关利益集团当了炮灰,几十年后发现穷人还是读不起书,病了还是没钱治,在街上摆个小摊还是有人赶。 反正我的儿孙是永远不参加内战。
看,小农思想出现了
算了,不讨论生与死杀与不杀了,没意思了。
还是《兄弟连》英文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