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一篇好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3:41:12
转贴一篇好文,劝大家不要将“AH—64”之类迷信为无所不克的万能之主!

自进入穆斯林斋月以来,巴格达的局势陡然紧张,各种针对驻伊美军的袭击事件接连不断,使美军在战后的伤亡人数陡然增至140多人。在最近两周时间里,由于陆航直升机,尤其是通用和运输直升机的频频遭袭而导致了多起坠机事件的发生。先是在10月25日,一架“黑鹰”直升机在提克里特地区与地面交火后坠毁;仅在8天之后的11月2日,一架正在执行回国人员运送任务的“支努干”大型运输直升机在法鲁贾上空被由抵抗力量发射的两枚肩扛式导弹击落;紧接着在11月7日,又有一架“黑鹰”直升机被火箭弹击中,坠落在提克里特附近的底格里斯河岸堤上。这三起坠机事件共造成美军死亡21人,而且由于“支努干”的坠毁,还创下了自3月20日开战以来美军单日死亡人数最高的记录。美军直升机为何会频频坠落,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第一,与直升机的技术性能特点密切相关。大量装备各型直升机的陆军航空兵兼具有火力和机动力优势,这使其在空中机动作战和空地一体战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固定翼作战飞机相比,直升机在飞行速度、高度和载重量等技术性能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速度慢、高度低,直升机很容易成为敌方攻击的靶标。再加上载重量小,如果依据高生存力设计要求而在机上大量安装冗余系统、防护装甲以及齐全的自防御系统、设备等,势必会影响到直升机的任务载荷和机动性能。

尤其对于那些主要用于执行战场运输任务的直升机而言,对于作战生存力设计的要求就更低了,不仅便携式防空导弹和火箭弹能将其轻松干下,甚至7.62和12.7毫米口径的枪弹也有可能成为致命伤害。另外由于在运输直升机上一般都没有采用适坠性设计,因此在坠机事件发生后,舱内人员生存的可能性也要比专用攻击直升机小得多。

第二,与直升机的作战使用方式密切相关。回想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AH-64A“阿帕奇”是何等风光。不仅由它打响了整个战争的第一枪,而且在短短的100小时地面战期间,上千个目标在其面前灰飞烟灭。但在伊拉克战争中,态势感知、生存力和攻击力等诸方面都已有了质的飞跃的AH-64D“长弓阿帕奇”却无多大建树,甚至在3月24日首度执行纵深火力攻击任务时就因误入伊军伏击圈而惨遭不测:有一架当场坠毁,另一架在回基地着陆过程中坠毁,96%的直升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战伤。

经事后分析表明,美军陆航遭受的重创与其作战使用上的失误有很大关系。在那次行动中,美军不仅没有在出动之前准确掌握伊军动向,而且也没有规划出隐蔽进入和退出作战地域的路线,甚至都没有在编队的侧翼和后部方向上实施有效监视。而伊军方面,还没等美机出动就已经通过移动电话协调好了防空事宜,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美军“长弓阿帕奇”来钻。美军如此麻痹大意、轻敌冒进,不遭劫难那才怪!

那次行动之后,美军陆航对AH-64攻击直升机的战术做出了调整,将其执行任务的重点从大编队纵深火力攻击转到小编队武装侦察和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上来。而且在执行攻击任务过程中,十分注意从E-8、E-3等飞机上获取情报资源,并与空军的A-10攻击机和陆军战术导弹相互协同,利用它们来压制伊军防空火力。经实践证明,此举收效十分显著。

最近发生的数起运输直升机坠机事件也与作战使用不当有着直接关系。由于美军攻击直升机的数量十分有限,运输直升机往往要在占领区上空单独行动,而且飞行路线也相对固定,活动规律很容易被抵抗力量掌握。即便是运输直升机在位于巴格达、提克里特和拉马迪之间的“逊尼三角地带”内飞行,美军一般也不派遣攻击直升机护航,也不经常变更飞行路线,而且也没有在机上加装必要的防护设备,最终直接导致坠机事件频频发生。

第三,与抵抗力量的非对称作战策略紧密联系。抵抗力量所选择的袭击目标一般至少要符合两个条件:其一是高价值性。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胜利素来是弱者在与强者争斗时普遍采用的策略。在国际黑市上只需要花上几千美元即可购得一枚“毒刺”或SA-7导弹,火箭弹的售价就更是便宜了,而一架美军直升机的采购成本少则近千万,多则数千万美元,因此用肩扛式导弹或火箭弹来攻击直升机自然是一件十分合算的“买卖”。其二是高震慑性。伊拉克抵抗力量的袭击行动并不是以歼灭美军有生力量为目的,而是利用所造成的伤亡来挫伤美军士气,并以此来震慑美政府高层和美国民众的心理。可以这么说,由袭击而造成的后果越惨,那么给对方的震慑作用也就越强。在一般人的映像中,坠机事件往往都与灾难一词联系在一起,轰天爆炸、冲天大火、血肉横飞、死无全尸……,其惨象目不忍睹,因此选择载有更多人员的运输直升机下手正是满足了抵抗力量的“求惨”心理需求。“支努干”直升机在11月2日被击落之后,就连美国“鹰”派领袖-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将那一天称为是“真是令美国感到悲悼的一天”,可见其震慑作用之强。

直升机留给大家的一般映像往往就是很容易被击落,因而在作战中受伤害最深的往往也就是它。例如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美军损失了近5000架直升机,几乎占到了在战争结束时直升机机队规模数的一半。

在70、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中,前苏军也损失300多架直升机,几乎将整个参战的直升机机队都轮换了一遍。但这些都丝毫并不能影响到直升机在作战中的巨大作用,它已经成为了地面部队指挥员手中的一张“王牌”。至越南战争以来,以直升机为主战装备的陆军航空兵在历次战争、大规模武装冲突以及特种军事行动中都曾有过突出表现。就是在那场直升机损失最为严重的越南战争中,美军作战部队装备的直升机规模却是“越掉越大”,由此可见一斑。正是由于直升机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难怪有人在战后将越南战争誉为是“直升机战争”。

我个人认为,从目前美伊双方对抗的发展情况来看,要求直升机不再坠落就如同要求在伊拉克美军不再损失一样,可能性极小。但如果通过对装备技术、作战计划和作战战术的优化处理,很多损失又是可以避免的。美军目前也正在采取行动,例如在直升机上加加改改;对飞行路线和出动时间做出调整,增加夜间出动量;在危险地域内采用低空掠飞方式等策略,这对于降低坠机次数都是有利的

反过来说,怎么样灵活利用手中现有的武器装备,再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也并不是无懈可击。不知大家的看法怎样?(转自春秋战国网)
转贴一篇好文,劝大家不要将“AH—64”之类迷信为无所不克的万能之主!

自进入穆斯林斋月以来,巴格达的局势陡然紧张,各种针对驻伊美军的袭击事件接连不断,使美军在战后的伤亡人数陡然增至140多人。在最近两周时间里,由于陆航直升机,尤其是通用和运输直升机的频频遭袭而导致了多起坠机事件的发生。先是在10月25日,一架“黑鹰”直升机在提克里特地区与地面交火后坠毁;仅在8天之后的11月2日,一架正在执行回国人员运送任务的“支努干”大型运输直升机在法鲁贾上空被由抵抗力量发射的两枚肩扛式导弹击落;紧接着在11月7日,又有一架“黑鹰”直升机被火箭弹击中,坠落在提克里特附近的底格里斯河岸堤上。这三起坠机事件共造成美军死亡21人,而且由于“支努干”的坠毁,还创下了自3月20日开战以来美军单日死亡人数最高的记录。美军直升机为何会频频坠落,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第一,与直升机的技术性能特点密切相关。大量装备各型直升机的陆军航空兵兼具有火力和机动力优势,这使其在空中机动作战和空地一体战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固定翼作战飞机相比,直升机在飞行速度、高度和载重量等技术性能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速度慢、高度低,直升机很容易成为敌方攻击的靶标。再加上载重量小,如果依据高生存力设计要求而在机上大量安装冗余系统、防护装甲以及齐全的自防御系统、设备等,势必会影响到直升机的任务载荷和机动性能。

尤其对于那些主要用于执行战场运输任务的直升机而言,对于作战生存力设计的要求就更低了,不仅便携式防空导弹和火箭弹能将其轻松干下,甚至7.62和12.7毫米口径的枪弹也有可能成为致命伤害。另外由于在运输直升机上一般都没有采用适坠性设计,因此在坠机事件发生后,舱内人员生存的可能性也要比专用攻击直升机小得多。

第二,与直升机的作战使用方式密切相关。回想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AH-64A“阿帕奇”是何等风光。不仅由它打响了整个战争的第一枪,而且在短短的100小时地面战期间,上千个目标在其面前灰飞烟灭。但在伊拉克战争中,态势感知、生存力和攻击力等诸方面都已有了质的飞跃的AH-64D“长弓阿帕奇”却无多大建树,甚至在3月24日首度执行纵深火力攻击任务时就因误入伊军伏击圈而惨遭不测:有一架当场坠毁,另一架在回基地着陆过程中坠毁,96%的直升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战伤。

经事后分析表明,美军陆航遭受的重创与其作战使用上的失误有很大关系。在那次行动中,美军不仅没有在出动之前准确掌握伊军动向,而且也没有规划出隐蔽进入和退出作战地域的路线,甚至都没有在编队的侧翼和后部方向上实施有效监视。而伊军方面,还没等美机出动就已经通过移动电话协调好了防空事宜,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美军“长弓阿帕奇”来钻。美军如此麻痹大意、轻敌冒进,不遭劫难那才怪!

那次行动之后,美军陆航对AH-64攻击直升机的战术做出了调整,将其执行任务的重点从大编队纵深火力攻击转到小编队武装侦察和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上来。而且在执行攻击任务过程中,十分注意从E-8、E-3等飞机上获取情报资源,并与空军的A-10攻击机和陆军战术导弹相互协同,利用它们来压制伊军防空火力。经实践证明,此举收效十分显著。

最近发生的数起运输直升机坠机事件也与作战使用不当有着直接关系。由于美军攻击直升机的数量十分有限,运输直升机往往要在占领区上空单独行动,而且飞行路线也相对固定,活动规律很容易被抵抗力量掌握。即便是运输直升机在位于巴格达、提克里特和拉马迪之间的“逊尼三角地带”内飞行,美军一般也不派遣攻击直升机护航,也不经常变更飞行路线,而且也没有在机上加装必要的防护设备,最终直接导致坠机事件频频发生。

第三,与抵抗力量的非对称作战策略紧密联系。抵抗力量所选择的袭击目标一般至少要符合两个条件:其一是高价值性。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胜利素来是弱者在与强者争斗时普遍采用的策略。在国际黑市上只需要花上几千美元即可购得一枚“毒刺”或SA-7导弹,火箭弹的售价就更是便宜了,而一架美军直升机的采购成本少则近千万,多则数千万美元,因此用肩扛式导弹或火箭弹来攻击直升机自然是一件十分合算的“买卖”。其二是高震慑性。伊拉克抵抗力量的袭击行动并不是以歼灭美军有生力量为目的,而是利用所造成的伤亡来挫伤美军士气,并以此来震慑美政府高层和美国民众的心理。可以这么说,由袭击而造成的后果越惨,那么给对方的震慑作用也就越强。在一般人的映像中,坠机事件往往都与灾难一词联系在一起,轰天爆炸、冲天大火、血肉横飞、死无全尸……,其惨象目不忍睹,因此选择载有更多人员的运输直升机下手正是满足了抵抗力量的“求惨”心理需求。“支努干”直升机在11月2日被击落之后,就连美国“鹰”派领袖-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将那一天称为是“真是令美国感到悲悼的一天”,可见其震慑作用之强。

直升机留给大家的一般映像往往就是很容易被击落,因而在作战中受伤害最深的往往也就是它。例如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美军损失了近5000架直升机,几乎占到了在战争结束时直升机机队规模数的一半。

在70、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中,前苏军也损失300多架直升机,几乎将整个参战的直升机机队都轮换了一遍。但这些都丝毫并不能影响到直升机在作战中的巨大作用,它已经成为了地面部队指挥员手中的一张“王牌”。至越南战争以来,以直升机为主战装备的陆军航空兵在历次战争、大规模武装冲突以及特种军事行动中都曾有过突出表现。就是在那场直升机损失最为严重的越南战争中,美军作战部队装备的直升机规模却是“越掉越大”,由此可见一斑。正是由于直升机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难怪有人在战后将越南战争誉为是“直升机战争”。

我个人认为,从目前美伊双方对抗的发展情况来看,要求直升机不再坠落就如同要求在伊拉克美军不再损失一样,可能性极小。但如果通过对装备技术、作战计划和作战战术的优化处理,很多损失又是可以避免的。美军目前也正在采取行动,例如在直升机上加加改改;对飞行路线和出动时间做出调整,增加夜间出动量;在危险地域内采用低空掠飞方式等策略,这对于降低坠机次数都是有利的

反过来说,怎么样灵活利用手中现有的武器装备,再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也并不是无懈可击。不知大家的看法怎样?(转自春秋战国网)
阿帕奇发射导弹方面也有问题。
建议楼主买一本《兵工科技》2004年第3期,看一看里面有关“大型直升机战场生存”的文章。
没有绝对的制空权,那个敢把AH-64放出来啊 ~~~要是WW有AH-64也没用,Q-5打它像打狗一样
陆军空突化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这不应该否定,关键是直升机在整个装备体系中如何定位的问题。另外,我觉得直升机的辉煌已经是夕阳红了,各种垂直起落飞机才是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