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简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7:59:34
 以普通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应用范围极广,是土木建筑工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结构。素混凝土结构主要用于承受压力而不承受拉力的结构,如基础、支墩、挡土墙、堤坝、地坪、水泥混凝土路面、飞机场跑道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做各种受压、受拉和受弯的结构,如各种桁架、梁、板、柱、墙、地面、拱、壳、堤坝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和钢筋混凝土相似,但由于抗裂性好、刚度大和强度高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制作一些跨度大、荷载重以及有抗裂抗渗要求的结构。
  优缺点  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整体性好,可灌筑成为一个整体;可模性好,可灌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耐久性和耐火性好;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主要缺点是: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容易出现裂缝;结构自重比钢、木结构大;室外施工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新旧混凝土不易连接,增加了补强修复的困难。
  沿革  混凝土结构是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发明波特兰水泥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制作的构件在受弯、受拉时很容易断裂,使素混凝土结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扩大应用,在19世纪中叶开始利用钢筋加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的研究,曾进行了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但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初步奠定了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上应用的科学基础。
  钢筋混凝土虽然克服了混凝土抗拉强度过低的弱点,但又产生了混凝土受拉区难于避免产生裂缝的问题。明显的裂缝会降低结构的抗渗性能、会引起钢筋锈蚀,和给人以不安全的感觉。因此,钢筋混凝土一经推广,就有人企图用预加应力的方法来消除裂缝。这一工作,经过不少人的努力直到1928年才取得成功。随着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人们又发现这种不容许开裂的所谓“全”预应力混凝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从1970年起又开始发展一种预应力程度较低的、采用预应力与非预应力混合配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具有预应力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两者的优点,很有生命力。
  中国的水泥工业始于1889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等沿海城市的个别建筑物中,部分地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楼板。1908年建造的上海电话公司是中国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49年后,混凝土结构在各种工程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望  混凝土结构除继续发展和完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外,在原材料方面,要发展和推广高强、早强、快硬水泥和各种混凝土外加剂以节约水泥和加快施工速度,发展各种轻集料混凝土和轻混凝土以减轻结构自重。并应研究和推广采用纤维混凝土以提高结构的抗拉、抗折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在结构方面,推广以钢丝网作配筋的钢丝网水泥结构,以型钢作配筋的劲性混凝土结构,用型钢外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用混凝土填充的钢管混凝土结构(见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以满足各种工程结构的不同要求。以普通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应用范围极广,是土木建筑工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结构。素混凝土结构主要用于承受压力而不承受拉力的结构,如基础、支墩、挡土墙、堤坝、地坪、水泥混凝土路面、飞机场跑道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做各种受压、受拉和受弯的结构,如各种桁架、梁、板、柱、墙、地面、拱、壳、堤坝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和钢筋混凝土相似,但由于抗裂性好、刚度大和强度高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制作一些跨度大、荷载重以及有抗裂抗渗要求的结构。
  优缺点  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整体性好,可灌筑成为一个整体;可模性好,可灌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耐久性和耐火性好;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主要缺点是: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容易出现裂缝;结构自重比钢、木结构大;室外施工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新旧混凝土不易连接,增加了补强修复的困难。
  沿革  混凝土结构是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发明波特兰水泥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制作的构件在受弯、受拉时很容易断裂,使素混凝土结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扩大应用,在19世纪中叶开始利用钢筋加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的研究,曾进行了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但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初步奠定了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上应用的科学基础。
  钢筋混凝土虽然克服了混凝土抗拉强度过低的弱点,但又产生了混凝土受拉区难于避免产生裂缝的问题。明显的裂缝会降低结构的抗渗性能、会引起钢筋锈蚀,和给人以不安全的感觉。因此,钢筋混凝土一经推广,就有人企图用预加应力的方法来消除裂缝。这一工作,经过不少人的努力直到1928年才取得成功。随着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人们又发现这种不容许开裂的所谓“全”预应力混凝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从1970年起又开始发展一种预应力程度较低的、采用预应力与非预应力混合配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具有预应力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两者的优点,很有生命力。
  中国的水泥工业始于1889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等沿海城市的个别建筑物中,部分地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楼板。1908年建造的上海电话公司是中国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49年后,混凝土结构在各种工程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望  混凝土结构除继续发展和完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外,在原材料方面,要发展和推广高强、早强、快硬水泥和各种混凝土外加剂以节约水泥和加快施工速度,发展各种轻集料混凝土和轻混凝土以减轻结构自重。并应研究和推广采用纤维混凝土以提高结构的抗拉、抗折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在结构方面,推广以钢丝网作配筋的钢丝网水泥结构,以型钢作配筋的劲性混凝土结构,用型钢外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用混凝土填充的钢管混凝土结构(见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以满足各种工程结构的不同要求。
混凝土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普通混凝土(简称为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所组成,另外还常加入适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在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合物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为一个坚实的整体。
钢筋混凝土(简称RC),是经由水泥、粒料级配、加水拌和而成混凝土,在其中加入一些抗拉钢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达到建筑设计所需的强度。它应该是人类最早开发使用的复合型材料之一。  

    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全然不同的建筑材料,钢筋的比重大,不仅可以承受压力,也可以承受张力;然而,它的造价高,保温性能很差。而混凝土的比重比较小,它能承受压力,但不能承受张力;它的价格比较便宜,但是却不坚固。而钢筋混凝土的诞生,解决了这两者的缺陷问题,并且保留了它们原来的优点,使得钢筋混凝土成为现代建筑物建造的首选材料。  

    1861年钢筋混凝土得到了第一次的应用,首先建造的是水坝、管道和楼板。1875年,法国的一位园艺师蒙耶(1828~190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  

    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进步,“混凝土家族”里也有了新成员的加盟,其中纤维混凝土,无论从抗压强度和价格来看,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钢筋混凝土虽然受到“混凝土家族”的竞争影响,其发展的优势也不如从前,但是,在如今的很多领域中,仍能看到它那熟悉的身影。它依旧是坚固耐用的代名词。代表城市形象的高楼大厦,自然少不了钢筋混凝土。高速公路、建筑桥梁、隧道等是钢筋混凝土现代应用的另一方面。然而,钢筋混凝土还有一个更为实用的功能,那就是除险,在处理各类坍塌事故中,使用钢筋混凝土,可以更快的取得关键性的进展,因为有了它的支撑,才能使抢险行动获得控制性成果。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钢筋混凝土在众多建材中,依旧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建筑道路上,钢筋混凝土可以走的更好、更稳。
]]
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