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日本刀的基础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14:52
转自sonicbbs,原作者不详

日本刀(にほんとう,Nihontou),在日本又称为刀(かたな,Katana)。依据形状、尺寸分为太刀、打刀(刀)、胁差(胁指)、短刀等。广义上还包括长卷、薙刀、剑、枪等。自古以来作为武器的同时以其优美的造型著称,很多名刀被当作美术品收藏,并寓含着武士之魂的象征意义。与其他国家的刀类不同、日本刀最大的一项特点就是在外形装饰之外刀体本身展现出艺术感。在日本制刀人被称作“刀工”、“刀匠”、或“刀锻冶”。



日本刀制法

日本刀在制法上集合了相当高的技术,共分如下几个步骤:

炼钢

日本刀的材料钢,被称作和钢(わこう,Wakou)或玉钢(たまはがね,Tamahagane)。玉钢以日本传统土法炼成。这是一种低温炼钢法,炉温不超过 1000℃。此法看似原始,但相比近代的高温炼钢法,能炼出品质纯良的好钢。不过高温炼出的钢材较软,易打造成形,而低温炼出的钢材较硬,较难打造,可以说制作日本刀是人力密集型的工事,是以血汗换取的品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流派,所用钢材成分多少会有差异。大体上玉钢所含成分如表所示。

水减

即淬火工艺,淬火即所谓的热处理,日本称为水减(みずへし,Mizuheshi)。从现代材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步骤算是刀匠控制钢材含碳量的手法。

刀工将加热后的和钢锤打成扁平的厚度为约5mm的薄片。看似简单的工序,其实不然,为了控制钢材的含碳量 ,加热次数有严格限制;而且和钢的硬度在其续渐冷却时会有所改变。只有有经验的刀工才能准确把握施锤力度的变化,在限定的加热次数下将玉钢打炼成厚薄均一的薄片。

钢片成形后,刀工会用水将其急速冷却。可使钢多余的含碳部分剥离。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刀口坚硬不易缺口。刀匠要对钢片的温度和用水的份量有极准确的把握,才能够得到含碳量合适的材料。

锻炼

刀工将烧红的钢块捶打锻造,钢块捶打开后再折叠起来捶打,如此反复,追打到第10次,就会有1024层的钢材,通过这一步骤,可将钢中硫等杂质和多余的碳素等清除,以增钢材弹性与韧性。这就好比揉面一般,捶打的层数越多,钢材中的碳和各种成份就会更加均一,铁晶体也会更细致,最终锻造出来的钢材品质均一、达数千层,十分强韧。

钢材搭配

日本刀的造形不论刀尖或整个刀身是以圆为基础造型,刀身之所以为弧形主要是钢材的搭配以及淬火所造成的。首先,刀工以碳素含量多而硬的刃金(はがね,Hagane)、皮鉄(かわがね,Kawagane),将碳素含量少而质软的心鉄 (しんがね,Shingane),包裹起来日语称做造込(つくりこみ,Tsukurikomi)这样的双重构造是日本刀的一大特点。外侧的刃金和皮鉄使得刀锋利而且有适当的硬度不至于弯折。此后的烧入阶段以碳素量和焼入的冷却速度控制刀尖和其他的部分的体积膨胀量的差。从而使刀尖产生强烈的压缩应力使得刀更不易破损,并且形成弯刀的弧度。

素延

将刀的形状捶打延长成长条形,叫做素延(すのべ,sunobe),在这个阶段基本出现刀的雏形。这一步完成后,刀工会将最前端部分切掉,来制作刀尖。

烧入

最后一道火锻工序。刀工先用粘土、木炭粉和磨刀石的粉末调制出烧刃土(やきばつち,Yakibatsuchi) ,再将成形的刀身用烧刃土包封。刃的用土较薄,镐地和栋的用土较厚。基本上,烧刃土的分布可以由完成品的刃文看出一些头绪。不同的流派烧刃土的成份和调制方法亦有不同。封好的刀身会被放到 750℃ - 760℃的炉火之中。刀工凭经验由火炎的颜色判断炉内温度,若温度超过800℃以上,就会影响刀的强度。经过特定的加热时间,刀匠就会刀再放到水中急速冷却,进行另一道淬火工序。通过此步骤刀变得更硬更锋利,刀身产生弧度,刀的表面生成一层非常坚固的“马登斯晶体” (Martensite),所谓马登斯晶体简而言,即是高温晶体结构因为急冷的缘故被锁紧在“亚稳”(Metastable) 的状态,所以晶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内在张力,造成 "坚硬" 的效果。而经过此步骤在刀刃与刀面的边界处产生出如同洒上银沙班的颗粒状纹样日语称做沸(にえ,Nie),整体上看,这些细小的白点形成白雾一般的线条,被称作匂(におい,Nioi),这是鉴赏一把日本刀品质的重要依据。

由于这一步骤,技术要求非常高,稍有闪失,可能造成刀身崩裂,将对整把刀构成致命的损伤。另外即使勉强成形,也可能无法产生美丽的纹样。为了减少失误,现在刀工多用油来进行烧入的步骤。

收尾

此时刀已基本成型,需要开始转入更细致的深加工。

锻冶押

调整完成焼入的刀的弯曲度、刀工进行粗略的削制。此时检查修整细小的瑕疵、刀体形状等进入最终调整阶段。



为安装刀把而留出的部分,日语称为茎(なかご,Nakago),也可以写成中心,中子。刀工调整茎的形状、开一个镶嵌刀柄时使用的目钉穴(めくぎあな,Mekugiana)。并且刻上鑢目(やすりめ,Yasurime)。这个部分容易生锈,根据锈迹可大致判定刀的年代。

铭切

一般刀工在最后将自己的名字、住所、制作年月铭刻在茎上。严格讲,铭是被利器 "切" 在或 "錾" 在茎上的。一般的,在表面铭刀工名和住所(佩刀时向外一侧为表)、内侧铭制作年月和持刀者名,但是例外也很多见。

以上步骤完成后,刀工的工作到一段落,研磨、造鞘、装饰、卷柄等工序另有专人负责,不属于刀工的工作范围。

[传统日本刀制作流程]



[鑢目种类]



[反与铭]



[玉钢成分表]



[各部位名称-结构示意图]



[折叠锻打示意图]



[沸与匂]



[本三枚结构示意图]



[日本刀断面结构]



[地肌种类]



[日本刀各部位术语名称]







刀装配件包括鞘、小柄、笄、缘、头、目贯、镡等。

其中以镡(つば,Tsuba)为主要配件,镡相当于一般的剑格或护手,其作用是:

1.出刀与收刀的开关。

2.格斗时保护手掌与手腕。

3.显示社会地位尊荣,高贵的像征。

安土桃山时代之前着重实用性,即前两项,桃山时代之后着重装饰性,即第三项。





转自sonicbbs,原作者不详

日本刀(にほんとう,Nihontou),在日本又称为刀(かたな,Katana)。依据形状、尺寸分为太刀、打刀(刀)、胁差(胁指)、短刀等。广义上还包括长卷、薙刀、剑、枪等。自古以来作为武器的同时以其优美的造型著称,很多名刀被当作美术品收藏,并寓含着武士之魂的象征意义。与其他国家的刀类不同、日本刀最大的一项特点就是在外形装饰之外刀体本身展现出艺术感。在日本制刀人被称作“刀工”、“刀匠”、或“刀锻冶”。



日本刀制法

日本刀在制法上集合了相当高的技术,共分如下几个步骤:

炼钢

日本刀的材料钢,被称作和钢(わこう,Wakou)或玉钢(たまはがね,Tamahagane)。玉钢以日本传统土法炼成。这是一种低温炼钢法,炉温不超过 1000℃。此法看似原始,但相比近代的高温炼钢法,能炼出品质纯良的好钢。不过高温炼出的钢材较软,易打造成形,而低温炼出的钢材较硬,较难打造,可以说制作日本刀是人力密集型的工事,是以血汗换取的品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流派,所用钢材成分多少会有差异。大体上玉钢所含成分如表所示。

水减

即淬火工艺,淬火即所谓的热处理,日本称为水减(みずへし,Mizuheshi)。从现代材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步骤算是刀匠控制钢材含碳量的手法。

刀工将加热后的和钢锤打成扁平的厚度为约5mm的薄片。看似简单的工序,其实不然,为了控制钢材的含碳量 ,加热次数有严格限制;而且和钢的硬度在其续渐冷却时会有所改变。只有有经验的刀工才能准确把握施锤力度的变化,在限定的加热次数下将玉钢打炼成厚薄均一的薄片。

钢片成形后,刀工会用水将其急速冷却。可使钢多余的含碳部分剥离。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刀口坚硬不易缺口。刀匠要对钢片的温度和用水的份量有极准确的把握,才能够得到含碳量合适的材料。

锻炼

刀工将烧红的钢块捶打锻造,钢块捶打开后再折叠起来捶打,如此反复,追打到第10次,就会有1024层的钢材,通过这一步骤,可将钢中硫等杂质和多余的碳素等清除,以增钢材弹性与韧性。这就好比揉面一般,捶打的层数越多,钢材中的碳和各种成份就会更加均一,铁晶体也会更细致,最终锻造出来的钢材品质均一、达数千层,十分强韧。

钢材搭配

日本刀的造形不论刀尖或整个刀身是以圆为基础造型,刀身之所以为弧形主要是钢材的搭配以及淬火所造成的。首先,刀工以碳素含量多而硬的刃金(はがね,Hagane)、皮鉄(かわがね,Kawagane),将碳素含量少而质软的心鉄 (しんがね,Shingane),包裹起来日语称做造込(つくりこみ,Tsukurikomi)这样的双重构造是日本刀的一大特点。外侧的刃金和皮鉄使得刀锋利而且有适当的硬度不至于弯折。此后的烧入阶段以碳素量和焼入的冷却速度控制刀尖和其他的部分的体积膨胀量的差。从而使刀尖产生强烈的压缩应力使得刀更不易破损,并且形成弯刀的弧度。

素延

将刀的形状捶打延长成长条形,叫做素延(すのべ,sunobe),在这个阶段基本出现刀的雏形。这一步完成后,刀工会将最前端部分切掉,来制作刀尖。

烧入

最后一道火锻工序。刀工先用粘土、木炭粉和磨刀石的粉末调制出烧刃土(やきばつち,Yakibatsuchi) ,再将成形的刀身用烧刃土包封。刃的用土较薄,镐地和栋的用土较厚。基本上,烧刃土的分布可以由完成品的刃文看出一些头绪。不同的流派烧刃土的成份和调制方法亦有不同。封好的刀身会被放到 750℃ - 760℃的炉火之中。刀工凭经验由火炎的颜色判断炉内温度,若温度超过800℃以上,就会影响刀的强度。经过特定的加热时间,刀匠就会刀再放到水中急速冷却,进行另一道淬火工序。通过此步骤刀变得更硬更锋利,刀身产生弧度,刀的表面生成一层非常坚固的“马登斯晶体” (Martensite),所谓马登斯晶体简而言,即是高温晶体结构因为急冷的缘故被锁紧在“亚稳”(Metastable) 的状态,所以晶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内在张力,造成 "坚硬" 的效果。而经过此步骤在刀刃与刀面的边界处产生出如同洒上银沙班的颗粒状纹样日语称做沸(にえ,Nie),整体上看,这些细小的白点形成白雾一般的线条,被称作匂(におい,Nioi),这是鉴赏一把日本刀品质的重要依据。

由于这一步骤,技术要求非常高,稍有闪失,可能造成刀身崩裂,将对整把刀构成致命的损伤。另外即使勉强成形,也可能无法产生美丽的纹样。为了减少失误,现在刀工多用油来进行烧入的步骤。

收尾

此时刀已基本成型,需要开始转入更细致的深加工。

锻冶押

调整完成焼入的刀的弯曲度、刀工进行粗略的削制。此时检查修整细小的瑕疵、刀体形状等进入最终调整阶段。



为安装刀把而留出的部分,日语称为茎(なかご,Nakago),也可以写成中心,中子。刀工调整茎的形状、开一个镶嵌刀柄时使用的目钉穴(めくぎあな,Mekugiana)。并且刻上鑢目(やすりめ,Yasurime)。这个部分容易生锈,根据锈迹可大致判定刀的年代。

铭切

一般刀工在最后将自己的名字、住所、制作年月铭刻在茎上。严格讲,铭是被利器 "切" 在或 "錾" 在茎上的。一般的,在表面铭刀工名和住所(佩刀时向外一侧为表)、内侧铭制作年月和持刀者名,但是例外也很多见。

以上步骤完成后,刀工的工作到一段落,研磨、造鞘、装饰、卷柄等工序另有专人负责,不属于刀工的工作范围。

[传统日本刀制作流程]



[鑢目种类]



[反与铭]



[玉钢成分表]



[各部位名称-结构示意图]



[折叠锻打示意图]



[沸与匂]



[本三枚结构示意图]



[日本刀断面结构]



[地肌种类]



[日本刀各部位术语名称]







刀装配件包括鞘、小柄、笄、缘、头、目贯、镡等。

其中以镡(つば,Tsuba)为主要配件,镡相当于一般的剑格或护手,其作用是:

1.出刀与收刀的开关。

2.格斗时保护手掌与手腕。

3.显示社会地位尊荣,高贵的像征。

安土桃山时代之前着重实用性,即前两项,桃山时代之后着重装饰性,即第三项。





好文章,学习了!
行家,
受教了。
曾有传言,说日本刀与我国的唐刀有些渊源。
请问楼主,是真的吗?
倭刀受唐横刀影响很大。另外,问一下,胁差,差,念cha,还是chai?
楼上的那不是传言,本来就是真的。倭人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唐朝时期传过去的。
楼主你确定玉钢里面含着钛?靠手工工艺能参进钛?如果能含进钛岂不是玉钢是不会生锈的了?
就算刀中有小量的鈦 並不能使刀具不會生鏽   不鏽鋼一般為含烙百分之15-2? 的閤金鋼 (教科書上的.忘記鳥 呵呵)

日本刀好是好  就是經不起大規糢戰爭 製造工時長 受損后脩補工序繁復 要求保養工序多
PBS好像有一期节目时介绍这个的
日本刀不可能作为当时军队的普遍装备,就好比SCAR现在只能给SF用!
折叠锻打,包钢夹钢,不都是从我们这里学去的嘛。要说艺术,见过越王勾践剑么?:D
原帖由 sergeant_w2 于 2009-2-11 23:49 发表
折叠锻打,包钢夹钢,不都是从我们这里学去的嘛。要说艺术,见过越王勾践剑么?:D


不管怎么说,人家日本刀也是形成一种文化了嘛。了解一下也没有错
那个胁差是不是专门刨腹用的?
不是,倭人武士一般携带几把刀,长短不一,根据比武的空间大小或者是拔刀的速度确定用哪把刀。
原帖由 315180383 于 2009-2-11 23:02 发表
就算刀中有小量的鈦 並不能使刀具不會生鏽   不鏽鋼一般為含烙百分之15-2? 的閤金鋼 (教科書上的.忘記鳥 呵呵)

日本刀好是好  就是經不起大規糢戰爭 製造工時長 受損后脩補工序繁復 要求保養工序多

日本刀我坚持认为结构是其缺点,刃薄而刀快,也就决定了容易缺刃。不是都说含了钛不会生锈吗?难道是含量太低不管用?
日本刀 其实 是赢在宣传上   

比日本刀 漂亮的刀多了  

禁不起战争消耗 一天不擦就生绣的娇气玩意  贵族的玩具而已
其实在2战中很多下级军官配的日本刀质量仅够用来剖腹,尤其是后期的时候更为严重......

discovery有期节目讲的是关于冷兵器在进攻中所造成的杀伤力的,中国的长棍评价是冷兵器中打击力度最大的武器,弱点是极其容易损毁

日本刀,评价是劈杀方面最强的,弱点嘛,不耐用,易卷刃,貌似有时回卡到某些位置拔不出来的可能
原帖由 sergeant_w2 于 2009-2-11 23:49 发表
折叠锻打,包钢夹钢,不都是从我们这里学去的嘛。要说艺术,见过越王勾践剑么?:D

唉,人家的确是好刀,不服都不行。看看前人的评价吧:

       欧阳修《日本刀歌》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绣涩短刀何足云。
原帖由 砰砰炮 于 2009-2-12 11:03 发表
日本刀,评价是劈杀方面最强的,弱点嘛,不耐用,易卷刃,貌似有时回卡到某些位置拔不出来的可能

日本刀容易卷刃吗?好像八路的大刀片一场战斗下来就卷刃。
刀刃薄容易卷刃是必然规律。当然这种规律是基于两把刀是相同材料工艺,唯一的区别是刃厚刃薄
中国抗战用的刀容易卷刃是基于中国人打造的刀更看重的是韧度而不是硬度

好比”身大者灵活度比身小者要低“,这种话基本只能在相同人种间才能用。
你硬要拿黑人和黄种人比,无论是纯比100米,还是比三大球……
嘿嘿
日本刀是双手刀,所以劲大。适合近距离徒步格斗。
大规模冷兵器战争,还是一寸长一寸强。
大规模冷兵器时代没日本刀什么事,宋步人甲、欧洲板甲都迫使对手发展破甲器具或改用重钝击武器。到了冷兵与火器混合时代、重甲衰落的明朝,倭寇才逞凶不是吗??
原帖由 大唐刀客 于 2009-2-12 01:22 发表

日本刀我坚持认为结构是其缺点,刃薄而刀快,也就决定了容易缺刃。不是都说含了钛不会生锈吗?难道是含量太低不管用?

刃薄:D 薄吗;P
:D :D 倭刀只有在日本这种缺少铁矿的国家才能出现~~~要是在中国的话,打一场仗换一把刀!看你是用复杂的包钢还是简单的夹钢!
刀,长短配之,攻守兼备。
原帖由 fallout 于 2009-2-12 19:33 发表
大规模冷兵器时代没日本刀什么事,宋步人甲、欧洲板甲都迫使对手发展破甲器具或改用重钝击武器。到了冷兵与火器混合时代、重甲衰落的明朝,倭寇才逞凶不是吗??

倭寇能逞凶主要还是明朝后期的卫所疏于训练,后来换成了戚少保,招些农民拿着长荆把倭寇好一顿捅。

冷兵器时代的步战从来都是要看团队合作,所谓阵而后战,单凭借一点点兵器上的优势去硬拼,遇到乌合之众还好说,遇到训练有素的部队,多半还没挨边就变成马蜂窝。
原帖由 jiandingzhe 于 2009-2-12 19:35 发表

刃薄:D 薄吗;P

跟中国的宝剑比肯定厚,那你比过斩马刀唐刀等双手刀没?:D
]]
原帖由 大唐刀客 于 2009-2-13 13:38 发表

跟中国的宝剑比肯定厚,那你比过斩马刀唐刀等双手刀没?:D

好像一样。唐刀似乎有单手的。
原帖由 大唐刀客 于 2009-2-13 13:38 发表

跟中国的宝剑比肯定厚,那你比过斩马刀唐刀等双手刀没?:D

还有“人马俱碎”的陌刀:D
原帖由 zulook 于 2009-2-12 13:32 发表
刀刃薄容易卷刃是必然规律。当然这种规律是基于两把刀是相同材料工艺,唯一的区别是刃厚刃薄
中国抗战用的刀容易卷刃是基于中国人打造的刀更看重的是韧度而不是硬度

好比”身大者灵活度比身小者要低“,这种话基 ...

日本刀那不是卷刃,而是会崩出缺口!又因为刀含钢的只是刀刃那很少一部分,所以日本刀崩出口以后自己是修不了的,还得找专门的修刀师傅来修,而且修上一两次就会因为钢材已经到底了而废掉!所以,如果崩出的口子太大,这刀就没有修的价值了,才有日本刀是打一仗就只能丢掉的传言!
冷兵器时代最有效率的是长矛阵,而且学习操练简单,几天就能学会。
原帖由 用开水洗澡 于 2009-2-14 03:10 发表

日本刀那不是卷刃,而是会崩出缺口!又因为刀含钢的只是刀刃那很少一部分,所以日本刀崩出口以后自己是修不了的,还得找专门的修刀师傅来修,而且修上一两次就会因为钢材已经到底了而废掉!所以,如果崩出的口子太 ...


这个是开刃角度的问题 15“开刃角度的烧刃就 硬而脆
原帖由 冰刃 于 2009-2-14 11:10 发表


这个是开刃角度的问题 15“开刃角度的烧刃就 硬而脆


开蛤刃的话情况会好很多,但也不是每个武士都有钱去把爱刀好好研磨一下的。
原帖由 用开水洗澡 于 2009-2-14 03:10 发表

日本刀那不是卷刃,而是会崩出缺口!又因为刀含钢的只是刀刃那很少一部分,所以日本刀崩出口以后自己是修不了的,还得找专门的修刀师傅来修,而且修上一两次就会因为钢材已经到底了而废掉!所以,如果崩出的口子太 ...


一般而言可以重磨6次
也是个不错的帖子,有几张图不错
日本刀被神话的有点过了。

刀型确实漂亮,长刀双手握持的方式也很实用。至于工艺就传的太神了,玉钢只是叫法比较好听,实际上就是低温锻造的高碳钢,在中国古代和欧洲都有使用,没那么神秘。
具体的网上有很多介绍。
再有一点,古代的金属冶炼技术纯粹依靠的是技师的经验,因此,高碳钢(叫玉钢也行)的品质很难保证,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造剑师,造出剑以后也要进行最后一步,试剑,就是砍一些固定材质的物体,才能最终确定一把剑的品质。
另外,大家一说日本刀,好象就是宝刀的代名词,其实这是个误解,日本刀做为冷兵器时代的常规兵器,为了大规模装备,品质是极低的,只有特殊制造的刀才能达到硬度和韧性最佳的结合,这跟我们所说的宝刀是一回事,只有少量的需求,制造周期很长,而且前面说过,成功绿率很低,品质较低的一般就当制式装备给军队了。
]]
修个刀柄
继续修
修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