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飞弹基础知识(台湾的教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8:53:18


[B]定義[/B]

 所謂彈道飛彈,就是其飛行路線幾乎都呈現拋物線彈道的飛彈,不論其是否以搭載武器(彈頭)為目的。

[B]分類[/B]

 彈道飛彈的分類通常以射程為標準,冷戰時代的美蘇兩強各有其分類標準。

美国分类                                                  苏联/俄罗斯分类
   
洲际弹道飞弹 (洲际弹道导弹)    >5,500km                        战略火箭                 >1,000km
中长程弹道飞弹 (中程弹道导弹) 3,000km--5,500km            作战--战略火箭              500km--1,000km
中程弹道飞弹 (中程弹道导弹)   1,000km--3,000km                 作战火箭                300km--500km
短程弹道飞弹 (SRBM)               < 1,000km                作戰--戰術火箭               50km--300km
                                                                 戰術火箭                  <50k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教室為方便起見,在分類上以美式分類為標準。

 另外,彈道飛彈依燃料形態可分為液態燃料和固態燃料,前者是以兩個貯存槽,分別存放燃料和液態氧化劑(如下圖左邊),要使用時由幫浦把兩者噴入燃燒室中,然後點火,來產生推力。後者則是把燃料和氧化劑混合後以固態方式,貯存在飛彈的燃料槽中(如下圖右邊)。




 液態燃料火箭最大的優點,就是有較佳的燃燒效率,還可以重新啟動。不過,液態燃料儲存起來很不方便,通常不和火箭存放在一起,而要到準備發射飛彈時,才會將燃料注入燃料槽,如此容易失去制敵的先機。

 至於固態燃料火箭,其優點為結構簡單,燃料也較為穩定。不過,如果在點火之後發射有問題,就沒有辦法重新點火,只能等燃料燒完。

 不過,現代擁有彈道飛彈的國家,多半認為爭取時間比較重要,因此現役的彈道飛彈以固態燃料為主。

 如果從發射平台來分,彈道飛彈可以分為陸基型和潛射型,陸基型又有固定發射穴(silo)和機動發射(含鐵路車輛和輪型車輛)。

[B]定義[/B]

 所謂彈道飛彈,就是其飛行路線幾乎都呈現拋物線彈道的飛彈,不論其是否以搭載武器(彈頭)為目的。

[B]分類[/B]

 彈道飛彈的分類通常以射程為標準,冷戰時代的美蘇兩強各有其分類標準。

美国分类                                                  苏联/俄罗斯分类
   
洲际弹道飞弹 (洲际弹道导弹)    >5,500km                        战略火箭                 >1,000km
中长程弹道飞弹 (中程弹道导弹) 3,000km--5,500km            作战--战略火箭              500km--1,000km
中程弹道飞弹 (中程弹道导弹)   1,000km--3,000km                 作战火箭                300km--500km
短程弹道飞弹 (SRBM)               < 1,000km                作戰--戰術火箭               50km--300km
                                                                 戰術火箭                  <50k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教室為方便起見,在分類上以美式分類為標準。

 另外,彈道飛彈依燃料形態可分為液態燃料和固態燃料,前者是以兩個貯存槽,分別存放燃料和液態氧化劑(如下圖左邊),要使用時由幫浦把兩者噴入燃燒室中,然後點火,來產生推力。後者則是把燃料和氧化劑混合後以固態方式,貯存在飛彈的燃料槽中(如下圖右邊)。




 液態燃料火箭最大的優點,就是有較佳的燃燒效率,還可以重新啟動。不過,液態燃料儲存起來很不方便,通常不和火箭存放在一起,而要到準備發射飛彈時,才會將燃料注入燃料槽,如此容易失去制敵的先機。

 至於固態燃料火箭,其優點為結構簡單,燃料也較為穩定。不過,如果在點火之後發射有問題,就沒有辦法重新點火,只能等燃料燒完。

 不過,現代擁有彈道飛彈的國家,多半認為爭取時間比較重要,因此現役的彈道飛彈以固態燃料為主。

 如果從發射平台來分,彈道飛彈可以分為陸基型和潛射型,陸基型又有固定發射穴(silo)和機動發射(含鐵路車輛和輪型車輛)。

由地下發射穴發射的美國的「和平護衛者( Peacekeeper)」陸基式洲際彈道飛彈。

「和平護衛者」也能從機動的鐵路車輛上發射。

诗配图!!

俄羅斯的SS-25 Topol 彈道飛彈,以輪型車輛為發射平台。

美國俄亥俄級潛艦由水中發射「三叉戟 (Trident)」彈道飛彈的想像圖。


[B]特性[/B]

 和其他類型的飛彈比較起來,彈道飛彈的彈道幾乎無法更改:彈道飛彈在設定目標的同時,也將計算出從發射地點到目標區的距離和射角,一旦發射後就會沿著預先設定的飛行路線飛行,由於速度極高(每秒5到8公里),不可能以中途改變指令的方式讓其大幅偏離既定的彈道,當然,更不可能收回發射指令。
  

[B]發射程序[/B]

 彈道飛彈--特別是長程彈道飛彈--多半攜帶核子彈頭,具有極大的破壞力,甚至會影響數百年以上的生態環境,因此擁有核武的大國,如美、俄、英、法、中,都有嚴謹的發射程序,由國家元首掌管最後的發射決定權,以避免誤射的情形發生。

 以下所列的發射程序,是以美國的陸基型洲際彈道飛彈「和平護衛者」和潛射型「三叉戟」(由俄亥俄級潛艦發射)兩種,其他國家均可依此類推。

 美國設有「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位於科羅拉多州的雪岩(Cheyenne)山區,負責對敵方來襲的彈道飛彈進行早期預警,一但由衛星和長程預警雷達偵測到,並判定為敵方發射的彈道飛彈,北美防空司令(四星上將)須以熱線電話請示總統,是否發射彈道飛彈予以反擊。或者,若預先知道敵方可能發射彈道飛彈攻擊美國,而衛星偵測到敵方已有準備發射的動作,總統也可能授權彈道飛彈部隊進行先制打擊(pre-empty strike)。

 決定要發射飛彈之後,總統(可能在白宮或是空軍一號等地方)會透過戰略空軍司令部(STRATCOM,位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瑪哈),下令給美國境內的飛彈發射基地,幾分鐘之內,基地內的操作人員就會準備好,並啟動按紐,之後飛彈就會升空,飛向敵方城市等戰略目標。

给幻蛊作伪,捧场!!!!
以下是引用红烧牛肉面在2003-6-2 16:53:00的发言:

诗配图!!

孤独老大你来啦[em00][em00][em01][em01]
圖為美國戰略空軍(STRATCOM)麾下某個彈道飛彈基地的操作員

圖為科羅拉多州雪岩山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的雷達。
另一個途徑是由在空中保持警戒的E-6發號施令,當地面的通訊設施被破壞時,美國仍保有反擊的指揮能力,把殘存的彈道飛彈發射出去。

由波音707客機改裝而成的E-6飛機,是戰略空軍專門負責指揮彈道飛彈潛艦的聯絡中心。它另一項重要的任務,稱為「take charge and move out (TACAMO)」,也就是在地面指揮中心遭到攻擊時,接管彈道飛彈部隊的指揮權,展開報復性核子攻擊。

 陸基式的彈道飛彈如果是從固定式的地下發射穴發射,還可分為冷射(cold launch)和熱射(hot launch)兩種。前者是先在發射穴內以高壓氣體將飛彈彈出地面,再點燃第一節火箭推進器;後者則是直接在發射穴內點燃火箭,以其推力射出地面。
  
 各位軍事迷如果有印象,應該還記得「赤色風暴(Crimson Tide)」這部電影,對於美軍核子潛艦發射彈道飛彈的程序有相當詳細的描述。


電影「赤色風暴 (Crimson Tide)」劇照之一,由丹佐華盛頓(左)飾演的副艦長,因為飛彈發射問題和金哈克曼飾演的艦長意見不合,最後竟演變成副艦長罷免艦長的局面。
基本上,由於潛艦發射彈道飛彈的程序比較複雜,整體反應時間也比陸基式彈道飛彈來得長,版主特地在此詳細列出每一道手續。


(1)艦艏球形聲納 (2)耐壓殼 (3)聲納室及通訊室 (4)特別室 (5)控制室 (6)潛望鏡及各種天線 (7)舵房 (8)武器管制室
(9)飛彈艙 (17)士官兵餐廳 (18)補機室 (19)廚房 (20)軍官室 (21)魚雷發射管室 (22)士官室 (23)魚雷艙門
 上圖中的(5)是潛艦的控制室,也是艦長發號施令的所在。(3)則是聲納室與通信室,是接收三軍統帥指令的地方。(8)是武器管制室,負責執行彈道飛彈的發射工作。

 彈道飛彈在戰備巡弋時,通常保持300公尺(984英呎)左右的深度,此時只能以拖曳式的極低頻(ELF)天線,接收任何有關發射彈道飛彈或提高/降低警戒狀況的指令。一般潛艦常用的超低頻(VLF)通訊只能達到160公尺(524英呎)的深度,而ELF通訊也只能達到300公尺,超過這個深度,潛艦幾乎無法進行任何對外通訊。

 事實上,為了避免讓敵方知道自己的位置,彈道飛彈潛艦平常不和指揮中心通訊,而一旦透過ELF接收到訊息,幾乎可確定就是和發射飛彈有關的緊急行動電文(emergency action message,EAM)。


控制室位於潛艦指揮塔的正下方,艦長在此以潛望鏡觀察海面狀況,並向各部門發號施令。
我来捧你的场,欢迎吗?????
緊急行動電文(EAM)會顯示在監視器螢幕上,並同時由旁邊的印表機印出來。通訊官拿到電文後要偕同解碼官取出密碼表,然後兩人帶著EAM和密碼表到控制室。


 通訊室收到的EAM會由印表機印出,同時控制室裡的執星官要宣佈全艦進入一級警戒狀態。印出的EAM由通訊官交給密碼解碼官。解碼用的密碼表放在專用的保險櫃,必須由通訊官和解碼官兩人共同開啟。

解開密碼以判定EAM的真偽,必須有艦長、副艦長、通訊官、解碼官4個人都在場,以資慎重。
以下是引用红烧牛肉面在2003-6-2 17:19:00的发言:
我来捧你的场,欢迎吗?????

联系我好吗?欢淫欢淫啊!
[em00][em00][em00][em00][em00][em00][em09][em09][em09][em09][em08][em08][em08]
[em01][em09]
ww的科普搞得8错……好帖!
之後,兩人要拿著EAM和密碼表,走到控制室,加上艦長、副艦長總共4個人,由通訊官和密碼解碼官先後唸出EAM上和密碼表上的密碼,以確定EAM確實是由三軍統帥所發出。每一艘彈道飛彈潛艦都有一個個別密碼,是美軍的最高機密。

艦長在確認EAM為真實之後,就要按照彈道飛彈發射的操典,逐一向航海和武器管制等部門下達命令。

 確定了EAM的真實性之後,艦長將掛上由通訊官交付的飛彈鑰匙,並下令全艦官兵就戰鬥位置。

 接下來,武器管制室的主管--武器官--要負責指揮調整彈道飛彈的狀態,如彈艙的壓力和電氣迴路,最重要的是把目標區資料輸入飛彈的電腦,武器官在武器控制室下令,而飛彈艙則由一組技術士官負責操作。


俄亥俄級的飛彈艙由2個技術士官隊操作,每隊各負責12具發射管,各隊分成2個管理班,每班4個人。操作過程通常是透過電動按紐,並由監視器瞭解狀況,若有非常狀態則改由手動處理。圖中站立者為管理班班長。

武器管制室的操作由技術士官負責(圖中坐者),武器官則須秉承艦長命令,協調、指揮管制室內和飛彈艙的技術士官。

 艦長唸完指令之後,必須由副艦長覆誦一遍,表示認可,之後武器官再把指令覆誦一次以示確認,然後下達給飛彈艙的技術士官,技術士官的班長也必須再覆誦一次指令,才能指揮其餘士官操作。從接到命令,到完成戰備的過程中(約須15至20分鐘),武器官必須每隔數分鐘就向控制室內的艦長報告進度。

當武器管制室和飛彈艙忙著準備發發射飛彈時,舵房也不會閒著。潛艦士官長要按照艦長的指示,督導操舵士官讓潛艦以自動靜浮狀態,保持在水下20公尺(約66英呎)的深度。
在武器官指揮調整飛彈狀態的同時,艦長要下令艦上的士官長,指揮操舵士官等人把潛艦上浮到水下20公尺(約66英呎)的深度,引擎停車、艦身保持自動靜浮狀態。


武器官取出武器管制室的飛彈發射鈕(上圖),和艦長用鑰匙啟動控制室裡的飛彈發電路(下圖),是飛彈發射前最後的必要動作,缺一不可。
接下來,艦長和武器官要同時進行發射前的最後準備動作。艦長把飛彈鑰匙插進控制台上,才能啟動發射飛彈的電路;而武器官要打開一個有密碼的保險櫃,取出飛彈發射按紐。只有在艦長鑰匙啟動飛彈發射電路的情況下,武器官才能啟動發射紐。

 潛艦發射彈道飛彈,和發射魚雷有些類似,一定是所謂的「冷射」。

 發射前要把彈艙的壓力調整到和艦身外的水壓一樣,之後才能打開彈艙艙門。此時仍有強化玻璃纖維隔絕彈艙和海水。武器官啟動發射紐之後,彈艙底部會有高壓氣體噴出,同時爆破強化玻璃纖,高壓氣體將飛彈推出彈艙。此時飛彈整個被高壓氣體包住,並不接觸到海水,以策安全。待飛彈彈出水面後,才自動點燃火箭引擎。

好东东!偶来顶!
[B]各種主要彈道飛彈----洲際彈道飛彈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ICBM[/B]
 目前實際擁有洲際彈道飛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ICBM)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其中俄羅斯現役的5種ICBM超過1,000枚,而美國的ICBM,包括「義勇兵」和「和平護衛者」,合計約550枚,中國最少,只有20到50枚的「東風五型」。

 另外,印度正在研發,可能已展開實戰配備(未確定)的「Surya (印度語『太陽』之意)」飛彈,射程號稱有8,000km到12,000km。而北朝鮮研發中的「大浦洞二號(TaepoDong II)」據說有6,700km的射程,可攻擊美國的阿拉斯加。

 關於戰略核子武器,根據1994年12月生效的「第一階段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 I, START 1)」,美俄雙方由戰略武器投射的核彈頭數目,要在2001年底以前減到6,000枚以內。

 另外,美國與俄羅斯在1993年1月簽署的「第二階段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alks II,START 2)」也規定,雙方必須在2003年之前(後來又延到2007年),銷毀所有的多彈頭的ICBM,把彈頭總數(也等於單彈頭飛彈數目)須降至3,000--3,500枚,其中潛射彈道飛彈(SLBM)不得超過1,750枚。

 儘管START 2因為俄羅斯國會一直沒有批准而無法正式生效,但是俄雙方還是陸續進行銷毀多彈頭ICBM的工作,或是將多彈頭改裝為單彈頭。




[B]ss25[/B]

[B]最新的東風31型ICBM)[/B]
[B]主要彈道飛彈----中程彈道飛彈[/B]
Intermediate Range Ballistic Missile, IRBM
Medium Range Ballistic Missile, MRBM
彈道飛彈防禦

 美國、俄羅斯雖然在洲際彈道飛彈方面並稱兩強,但是在中、短程飛彈方面,由於1988年1月生效的「中程核武(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INF)條約」,要求美國和蘇聯銷毀所有射程在500公里到5,500公里的彈道飛彈(以及美國的BGM-109G戰斧巡弋飛彈),因此射程在1,000公里到5,500公里的中程彈道飛彈,完全是中國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北朝鮮對巴基斯坦、伊朗兩國輸出飛彈科技以賺取外匯,因此北朝鮮的「蘆洞」和巴基斯坦的「高里」、伊朗的「席哈」有密切的「血緣關係」


巴基斯坦中程彈道飛彈
[B]各種主要彈道飛彈----戰區彈道飛彈
Theater Ballistic Missile, TBM[/B]

 和中程彈道飛彈一樣,射程在1,000公里以下的短程彈道飛彈(short range ballistic missile, SRBM),除了俄羅斯的SS-23及其後繼型SS-X-26之外,都是中國和第三世界的天下。為了和戰區飛彈防禦(theater missile defense, TMD)系統相呼應,本教室將SRBM稱為戰區彈道飛彈(TBM)。

 其中,中國的東風11型和東風15型最受台灣關切,各方專家多半認為,中國若要以實際軍事行動對付台灣,彈道飛彈攻擊將是第一波,而中國第二砲兵部隊逐年在東南沿海地區增設飛彈基地、增加飛彈數量,也被美、日等國認為是西太平洋安全的主要威脅。



 另一個受到矚目的是北朝鮮,其飛彈科技雖然遠不如美、俄和中國,但仍在第三世界居領先地位,因此北朝鮮一直是中國以外,第三世界最大的彈道飛彈科技來源,中東許多國家的彈道飛彈,經常可以看到北朝鮮飛彈的影子。



 一般而言,TBM和中、長程彈道飛彈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射程,導引方式則同樣以慣性導引為主,值得注意的是,理論上射程短的飛彈,命中精確度會比中、長程飛彈高,也就是CEP值較低,但是第三世界國家的TBM,其CEP還有將近1,000公尺的,顯示其飛彈科技落後。而俄羅斯的兩款TBM,因為有終端雷達導引和全球定位系統(GPS),CEP值甚至低於50公尺。另外,據說中國的東風15型和東風11型,也準備(或已經)加裝類似的導引裝置。
[B]主要彈道飛彈----潛射彈道飛彈
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SLBM[/B]

 陸上發射的彈道飛彈,以及從潛艦發射彈道飛彈,都始於二次大戰的納粹德國。德軍曾改裝著名的U-boat,嚐試從海面下20公尺的位置發射A4型火箭,企圖以這項秘密武器來突襲美國本土,不過並沒有實現。

 戰後,美國和蘇聯從德國取得大量的彈道飛彈技術資料,並分別著手研發潛射彈道飛彈(SLBM),但面臨一些困難。例如液態燃料火箭的發射準備時間過長,同時危險性過高,另外,當時彈道飛彈射程不夠長,而柴電潛艦無法長時間潛航,使得潛射彈道飛彈即使技術上、理論上可行,但在戰後初期仍然不具戰略價值。

 直到1962年,美國海軍才正式有配備北極星彈道飛彈的喬治華盛頓級潛艦服役,蘇聯在稍晚由柴電動力的高爾夫級和旅館級勉強上陣,但後兩者要浮上海面才能發射飛彈,真正能在水下發射彈道飛彈的蘇聯潛艦出現在1967年,屬於洋基級。

 目前有彈道飛彈潛艦的,包括美、俄、英、法、中等五個核子俱樂部成員,除了英國使用美國研發的三叉戟飛彈,其餘四國都自行研發潛射彈道飛彈。


美俄亥俄級
英國 前鋒級Vanguard排水量:15,850tn (水下) 彈道飛彈:三叉戟二型 (D-5)





俄羅斯颱風級Typhoon排水量:23,200tn (水上)48,000tn (水下)彈道飛彈:R-39/SS-N-20




M45弹道导弹.1997年服役,由法国海军战略核潜艇运载.射程6000公里,有6个150000吨级核弹头






中國 094型夏級排水量:7,000tn (水下) 巨浪一型/CSS-N-3或 巨浪二型/CSS-NX-5


[B]彈道飛彈的導引方式
Guidance of Ballistic Missile[/B]



 彈道飛彈發射之後,以火箭引擎產生的推力增加速度和高度,在達到各階段預定的速度、高度之後,火箭推進器即可脫離,以減輕重量。

 在飛彈飛行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側方強風而造成偏離預定彈道的現象,必須加以修正。此時,飛彈的慣性導引系統的工作,首先就是要找出飛彈實際飛行路線和預定路線的誤差。


上圖為慣性導引單元的簡單圖示。
 (1)方位(俯仰)角陀螺儀
 (2)東西向加速度計
 (3)東西向陀螺儀
 (4)南北向陀螺儀
 (5)南北向加速度計
 (6)垂直加速度計
 (7)平台(永遠與地表呈平行狀態)
 (8)活動式框架

 3個陀螺儀的作用在計算飛彈在俯仰(垂直-水平)方向、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傾斜度,3個加速度計則分別檢測出飛彈在垂直方向、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加速度,再求出總合加速度(也就是偏離既定彈道的加速度)。
如圖所示,求出這些資料之後,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將資料傳至飛彈的導引用電腦,電腦計算出需做出多少修正,把指令傳給飛行控制電子裝置,由後者控制可調整方向的火箭噴嘴,將飛彈推回原定的彈道。

[B]巡弋飞弹基础知识
基本巡航导弹的[/B]

[B]定义[/B]

 巡弋飞弹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 无人驾驶;
 2. 本身有动力;
 3. 具备导航设备;
 4. 靠气动力(而非抛物线)维持飞行;
 5. 以搭载弹头攻击目标为主要目的。
 因此,可发射武器的无人飞行载具等,也算是广义的巡弋飞弹,但本教室只打算讨论狭义的巡弋飞弹。


[B]分类[/B]

 巡弋飞弹并不像弹道飞弹一样,会依射程来做详细的分类,因为一些反舰/陆攻飞弹--如鱼叉飞弹--也都具备巡弋飞弹的特色,并有先进的导引系统,但一般并不把这类飞弹归类为巡弋飞弹。

 如果一定要对巡弋飞弹做分类,通常是以发射平台为准,分成空射型、舰射型和潜射型。

  
[B]特性[/B]

 巡弋飞弹和弹道飞弹同属於战略性武器,和弹道飞弹相比,巡弋飞弹的特色除了飞行路线不是抛物线形的弹道,其飞行时间也比弹道飞弹长,弹道飞弹从发射到抵达目标,最长不超过30分钟(因部份弹道在大气层外,速度达十马赫以上),而巡弋飞弹飞行时间视目标距离远近而定,多半超过 1至2小时以上。

 而最重要的,是巡弋飞弹的命中精确度远超过弹道飞弹。後者的误差范围(循环的错误可能性,CEP)动辄超过 100公尺到 200公尺以上,而前者的CEP几乎都在 50公尺以下,例如美军的AGM-86块2,CEP仅 3公尺。


[B]主要的巡弋飞弹[/B]

 据美国科学家联盟的记载,有能力制造巡弋飞弹的国家,除了美、俄、英、法、中等5个核武强权之外,还包括德国、以色列、义大利、日本、挪威、瑞典和台湾。但是多数的飞弹射程都较短,难以形成「战略性」战力。因此,本教室将以2000年版的「世界飞弹事典」为准,将下列为代表性巡弋飞弹。

代表性的巡弋飞弹---BGM-109战斧 战斧飞弹

 自从1979年第一代的战斧巡弋飞弹正式服役以来,已发展到第五代的「战术战斧(TacTom)」,除了陆基型战斧在美苏限武谈判下於1987年底除役之外,目前有舰射和潜射两种发射方式。
BGM-109战斧休斯导弹系统公司生产,威廉斯国际的F107-WR-402巡航扇涡轮引擎为攻击陆地目标的远距离的次音速的巡航导弹

次音速.大约880 km时速,,射程450km至2,500km,翼展8英尺9英寸(2.67米)弹径 20.4英寸
有200kT核弹头/910kg高爆弹头或BLU-97子弹166枚,誤差範圍半徑10m--185m
发射平台泰康德洛加级巡洋舰/勃克级驱逐舰/史普鲁恩斯级驱逐舰/洛杉矶级潜舰/鲟鱼级潜舰/海狼级潜舰等


[B]AGM-129巡航导弹[/B]

射程3,200km 携带200kT核弹头 (W80-1)或138kg高爆弹头誤差範圍半徑30m内,可摧毁任何潜在敌人的领土以内的任何地点的坚固目标,是ALCM-B上重要改进的战略导弹


AGM-86B/C射程2,500km (B),誤差範圍半徑30m (ALCM),为200kT核弹头 (ALCM)或910kg高爆弹头 (CALCM)

AGM-86B

AGM-86C
[B]俄羅斯Kh-55SM[/B]射程3,000km.誤差範圍半徑150m,携带20kT核彈頭

Kh-55SMRKV-500A





RKV-500B
法国ASMP射程80km-250km,150kT或300kT核弹头,发射平台幻影IV、幻影2000N、幻影IV-P、超级军旗
美军在1998年和雷神公司签下 2亿5600万美元的合约,由雷神公司负责新一代战斧巡弋飞弹的研发,预定从 2003到2008年采购 1,343枚。

 新一代的战斧飞弹--兵法的战斧(TacTom,本教室译为『战术战斧』)在外观上和现有的战斧飞弹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前者是全新设计,它有以下几项特点:

 1. 可以用预先设定程式的方式,让飞弹先後攻击 15个不同的目标,飞弹发射後也可由发射平台重新设定;
 2. 可由GPS方式指定飞弹攻击任一目标;
 3. 若射程(攻击距离)为460公里,飞弹可於目标区上空停留 2小时;
 4. 透过飞弹上的电视摄影机,指挥官可评估攻击成果;
 5. 配备战术战斧飞弹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舰,可在紧急时在舰上进行GPS任务规划;
 6. 以简化的制造方式和模组化设计,大幅降低成本,由每枚 110万到140万元,降低为 57万5,000美元以下;
 7. 将现有战斧飞弹中的「湿部份(湿节)」更换为燃料箱,以延长飞弹的滞空时间;
 8. 将航空电子装置集中在弹身後段;
 9. 喷射引擎的成本为现有战斧飞弹的1/3;
10. 火箭推进器的扇叶由4枚减为3枚;
11. 若由潜舰发射,以新的垂直发射系统执行,取代以往使用鱼雷管发射的方式;
12. 弹身零件数目,由现有战斧飞弹的 11,500件减为 7,500件;
13. 弹身卯接数目,由现有战斧飞弹的 2,500件减为 800件;
14. 电路板数目,由现有战斧飞弹的 45个减为 22个;
15. 线圈数由现有战斧飞弹的 22个减为 12个;
16. 焊接点数目由现有战斧飞弹的 160件减为 45件;
17. 装配所需时间,由现有战斧飞弹的 610小时减为 193小时。



 至於战斧巡弋飞弹的导引方式,在飞行的前段以惯性导引为主,之後以「地形地貌比对(匹配的地形周线,TERCOM)」雷达导引技术,来进行贴地飞行以躲避敌方防空雷达侦测,接近目标时则以「数位景象比对区域关联(匹配区域相关的数字的景色,DSMAC)」或是「红外线影像(红外线的成像,IIR)」系统来确认目标、加以攻击。


当然,战斧飞弹的导引也不是一成不变。例如在反舰攻击模式中,在海面上飞行的战斧飞弹就不使用TERCOM或DSMAC技术,而是以惯性导引飞完前半段的航程後,在後半段以主动雷达导引搜索目标,最後以被动雷达导引锁定目标。(如下图)

 即使是陆攻模式,如果目标区和飞行路径是沙漠地区,其地形就会经常随沙暴而改变,TERCOM和DSMAC运作的基础,是事先储存在飞弹导引晶片中的地形影像,在沙漠地区(如中东或非洲),这样的风险是储存的影像很容易就过时,此时必须藉著全球定位系统(全球放的系统,GPS),在飞弹飞行过程中随时修正航向。
一:飞弹发射
二:以GPS修正方向
三、四:以TERCOM进行地貌追踪飞行
五:以DSMAC进行最後的修正
六、进行第一波子母弹攻击
七、飞向下一个目标 (第二波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