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宋明时代私人笔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54:35
就是对缠渊之盟的看法上,比如在宋人的笔记中的记录:“真宗景德元年,契丹入寇,犯澶渊,京师震动。当时大臣有请幸金陵、幸蜀者。左相毕文简公病不出,右相寇莱公独劝帝亲征,帝乃决,遂幸澶渊。帝初不欲过河,寇公力请,高琼控帝马渡过浮梁。帝登城,六军望黄屋呼“万岁”,声动原野,士气大振。帝每使人觇莱公动息,或曰:“寇准昼寝,鼻息如雷。”或曰:“寇准方命庖人斫。”帝乃安。既射死虏骁将顺国王挞览,虏惧请和,帝令择重臣报聘。莱公遣侍禁曹利用以往。上曰:“凡虏所须即许之。”莱公戒之曰:“若许过二十万金币,吾斩若矣。”《邵氏闻见前录 卷一》。里面认为是契丹恐惧导致的了宋辽和议。


同样的,认为是契丹主和的还见于苏辙的龙川别志中“景德中,契丹南牧。真宗用寇莱公计,亲御六军渡河,兵始交而毙其贵将。契丹有求和意,朝廷知之,使供奉官曹利用使于兵间。利用见虏母于军中与蕃将韩德让偶在駞车上,坐利用车下,馈之食,共议和事。利用许之岁遗银绢三十万疋两。”

但是在辽史卷十四里却记载为”南院大王善补奏宋遣人遗王继忠弓矢,密请求和。诏继忠与使会,许和。庚午,攻破德清军。壬申,次澶渊。萧挞杞中伏弩死。乙亥,攻破通利军。丁丑,宋遣崇仪副使曹利用请和,即遣飞龙使韩杞持书报聘。十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既。癸未,宋复遣曹利用来,以无还地之意,遣监门卫大将军姚柬之持书往报。戊子,宋遣李继昌请和,以太后为叔母,愿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这未免就和宋史卷七里的记载想矛盾了,帝谓宰相曰:“继忠言契丹请和,虽许之,然河冰已合,且其情多诈,不可不为之备。”契丹兵至澶州北,直犯前军西阵,其大帅挞览耀兵出阵,俄中伏弩死。丙子,帝次澶州。渡河,幸北砦,御城北楼,召诸将抚慰。郓州得契丹谍者,斩之。戊寅,曹利用使契丹还。十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契丹使韩巳来讲和”一方面,辽国方面说是宋朝人让王继忠做中间请和,到了宋那里,又变成了王本人说辽国人请和。如果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倒也许是王继忠本人一家允了两家婚事,左右称和导致的局面?

不过倒是在明人杨循吉的笔记辽小史里有了第3方的评价“自兵兴来十七年,至(一本下有“于”字)澶渊。皇太后亲御戎车,指挥三军攻宋益急。宋惧请和,愿以太后为叔母,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始诏诸军解严。当时休哥之名大振于宋,宋人欲止儿啼,乃曰:“于越至矣。”宋自太宗攻辽构兵,至是真宗始与辽结和,凡二十四年而定。”可见在明人的一部分人眼里,是宋朝惧怕请和了?


不过在宋人笔记里却是完全相反的记录,可见历史有时候还真是各自表述的就是对缠渊之盟的看法上,比如在宋人的笔记中的记录:“真宗景德元年,契丹入寇,犯澶渊,京师震动。当时大臣有请幸金陵、幸蜀者。左相毕文简公病不出,右相寇莱公独劝帝亲征,帝乃决,遂幸澶渊。帝初不欲过河,寇公力请,高琼控帝马渡过浮梁。帝登城,六军望黄屋呼“万岁”,声动原野,士气大振。帝每使人觇莱公动息,或曰:“寇准昼寝,鼻息如雷。”或曰:“寇准方命庖人斫。”帝乃安。既射死虏骁将顺国王挞览,虏惧请和,帝令择重臣报聘。莱公遣侍禁曹利用以往。上曰:“凡虏所须即许之。”莱公戒之曰:“若许过二十万金币,吾斩若矣。”《邵氏闻见前录 卷一》。里面认为是契丹恐惧导致的了宋辽和议。


同样的,认为是契丹主和的还见于苏辙的龙川别志中“景德中,契丹南牧。真宗用寇莱公计,亲御六军渡河,兵始交而毙其贵将。契丹有求和意,朝廷知之,使供奉官曹利用使于兵间。利用见虏母于军中与蕃将韩德让偶在駞车上,坐利用车下,馈之食,共议和事。利用许之岁遗银绢三十万疋两。”

但是在辽史卷十四里却记载为”南院大王善补奏宋遣人遗王继忠弓矢,密请求和。诏继忠与使会,许和。庚午,攻破德清军。壬申,次澶渊。萧挞杞中伏弩死。乙亥,攻破通利军。丁丑,宋遣崇仪副使曹利用请和,即遣飞龙使韩杞持书报聘。十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既。癸未,宋复遣曹利用来,以无还地之意,遣监门卫大将军姚柬之持书往报。戊子,宋遣李继昌请和,以太后为叔母,愿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这未免就和宋史卷七里的记载想矛盾了,帝谓宰相曰:“继忠言契丹请和,虽许之,然河冰已合,且其情多诈,不可不为之备。”契丹兵至澶州北,直犯前军西阵,其大帅挞览耀兵出阵,俄中伏弩死。丙子,帝次澶州。渡河,幸北砦,御城北楼,召诸将抚慰。郓州得契丹谍者,斩之。戊寅,曹利用使契丹还。十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契丹使韩巳来讲和”一方面,辽国方面说是宋朝人让王继忠做中间请和,到了宋那里,又变成了王本人说辽国人请和。如果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倒也许是王继忠本人一家允了两家婚事,左右称和导致的局面?

不过倒是在明人杨循吉的笔记辽小史里有了第3方的评价“自兵兴来十七年,至(一本下有“于”字)澶渊。皇太后亲御戎车,指挥三军攻宋益急。宋惧请和,愿以太后为叔母,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始诏诸军解严。当时休哥之名大振于宋,宋人欲止儿啼,乃曰:“于越至矣。”宋自太宗攻辽构兵,至是真宗始与辽结和,凡二十四年而定。”可见在明人的一部分人眼里,是宋朝惧怕请和了?


不过在宋人笔记里却是完全相反的记录,可见历史有时候还真是各自表述的
历史是一样 同样的历史事件 在明清 或者国共 两边都记载的完全不一样 看个电影 《罗生门》吗? 这就叫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原帖由 lubicun 于 2007-10-16 05:23 发表
历史是一样 同样的历史事件 在明清 或者国共 两边都记载的完全不一样 看个电影 《罗生门》吗? 这就叫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难道是两个中国,各自表述?:D
乾顺见连次扰边不利,奉母梁氏率众号五十万入鄜延,西自顺宁、招安,东自黑水、安定,中自塞门、龙安,金明以南二百里间,烽火相继不绝,游兵直至延州北五里。知州城有备,自长城一日驰至金明,列营环城,梁氏母子亲督桴鼓,城遂陷。守兵二千五百人,惟五人得脱,城中粮五万石、草千万束皆尽,杀皇城使张舆。临行,留书置汉人颈上,曰“贷汝命,为我投经略司”。书言:“夏国昨与朝廷议疆场,惟小有不同,方行理究,不意朝廷改悔,却与坐团铺处立界。本国以恭顺之故,黾勉听从,于境内立数堡以护耕,而鄜延出兵悉行平荡,又数入界杀掠。国人共愤,欲取延。终以恭顺,止取金明一寨以示兵锋,亦不失臣子之节也。”延帅吕惠卿上之,枢密院不以闻。西夏书事 ●卷三十
不过这不是宋明之人所写,乃清人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