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密华西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1:32:24
探密华西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王华清



2008年01月28日10:01  来源:人民网新农村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其它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这就是思想文化的强大威力。

  ——题记

  华西村从60年代成为样板村以来,一直样板至今,人均纯收入一万美金,被称为“天下第一村”,其名声响彻海内外。凡是到过华西村的人,无论是城市中人还是乡村中人,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无论是不同肤色的人还是不同语言的人,都赞不绝口,感叹不已。记者在惊讶他们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不禁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天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过周密、全面、深入的采访与思索,记者得出的答案是:思想文化建设是其生命线和动力源!

   富裕文化——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的生活好

  人的生命不管多么的凡俗,但是,只要这凡俗生命的灵魂深处有了信仰,他的生命里就有了灵光,他的思想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就会产生一种永恒不灭的精神。这就是思想文化的特殊功力。

  温故知新。新中国成立之前,华西村流传着一首催人泪下的民谣:“高田岗,高田岗,半月不雨苗枯黄,低田荡,低田荡,一场大雨白茫茫。旱灾水灾无法抗,农民见了心发慌。”新中国成立后,贫穷仍旧压得华西人喘不过气来。当时,已任乡财粮委员的吴仁宝,怀着“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是我的最大幸福”的志向,主动放弃了吃皇粮的铁饭碗,挂印归田,自讨苦吃,自找累受,决心“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的温饱作为第一目标”,彻底改变华西村的贫穷面貌。由此,华西村步入了创业不归路。

  为使村民能填饱肚子,吴仁宝在实行科学种田的同时,想方设法搞些副业,以增加农民的福利。就在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时,“浮夸风”使华西村深爱其害,村民已经鼓起来的肚子又瘪了下去。血的教训使华西村的带头人吴仁宝懂得了办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开始了“科学建设华西村”的探索,并矢志不渝。面对由高岗和锅底洼将全村800多亩土地切割为1300多块的现实,吴仁宝在思索着出路,酝酿着改天换地重整山河的蓝图,党“学习大寨”的号召,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吴仁宝决心学习“大寨精神”,改变华西村地形地貌。同时,他清醒地认识到,要改变华西村的面貌,必须要有全面长远的规划,如果黄泥萝卜吃一段揩一段,想到哪儿干到哪儿,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那是建不好华西的。只有长远规划,才能充分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华西村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经过多少个挥汗如雨的白天,又经过多少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华西村十五年规划呱呱落地了。不少人为之叫好,也有人说风凉话:“把田开成河,将河填成田,这是无事找事的瞎折腾。河与田并非油盏里的灯草,可以轻而易举地拨来拨去的。”“农村干部还是安份种田吧,不要多想花样。”小农经济思想成了拦路虎。对此,吴仁宝通过算帐,结合大寨艰苦奋斗,创造条件使粮食翻番的事例教育大家,鼓舞士气,帮助说风凉话的人提高了认识。算帐算出了思想大解放。

  为了使“十五规划”易记易讲,吴仁宝将其概括为“五个一”:干部群众有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的社会主义思想;开挖一条灌排两用的华西河;治土改水,建设一片高产稳产的农田;每亩年产一吨粮;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五个一”像强大的“磁场”,把群众的心凝在了一起。接着,吴仁宝带领大家就是一番苦干,用血汗换来了田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成果,粮食亩产超历史。

  成果也带来了麻烦。前来华西村参观的领导,这个说要这么干,那个说要那么干。对不符合华西村实际情况的指示,吴仁宝就顶着不听,我行我素。谁知一顶“搞独立王国”的帽子向华西人压了下来。吴仁宝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明顶”、“硬顶”不行,就来一个“软顶”、“暗顶”,反正一条,实事求是办事,正如陈云所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当时,吴仁宝还针对社会上“干部捞稠稠,社员稀溜溜”的现象,响亮地要求村干部:“群众吃六两,干部吃半斤”,并身体力行。事实使村民感动地说:“村干部与我们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跟着这样的干部走,即使挨饿受冻,我们也心甘情愿。”

  “文化大革命”中,吴仁宝也受到冲击。拨乱反正后,群众要求批斗过去整过他的人,吴仁宝却语重心长地教育村民:“不能再斗了,像这样斗来斗去,要斗到何年何月?越斗,群众之间的隔阂越大,人心越散。‘众’人的事业需要每个人参与,还是把人心尽快聚在一起早点解决温饱重要。”他又带领大家继续甩开膀子平田整地,修渠建站,工程量大,时间紧迫,他们不得不白天拼命干,晚上加班干。超负荷、高强度的劳动,使华西人个个像“干田鸡”。外村人给华西取了个绰号叫“做煞大队”,还编了首民谣:“做煞大队无搭头,干起活来累死人。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在河浜里。”

  在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前,吴仁宝没有泄气,他首先想到的是:士气只可鼓,不可泄。任何软弱和退却,都将导致半途而废,功亏一篑。他不得不背水一战,登高一呼,悲壮而豪迈地鼓动大家:“乡亲们,我们受到了社会上的误解,但我不相信我村的小伙子讨不到老婆。我们今日之苦,正是为了明天的富裕。我们为明天的富裕而战,是光荣的,是值得的。明天,我们华西村过上了好日子,姑娘、小伙还将由我们挑拣!现在不爱华西的人让他们吃后悔药吧!那些鼠目寸光的人,也不值得我们华西青年去爱。他们不爱我们自己爱。《国际歌》唱得好,要创造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群众的激情又鼓了起来,大家坚信,吴书记的话一定能实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个冬春的苦干,华西人收获颇丰:粮食亩产达1423斤,比过去翻了一番;每日工价1元,比过去翻了几倍。

  有了富裕粮食的华西村,集体的帐上连买化肥的钱都没有。土地没有营养就难以高产,没有办法,华西人不得不卖掉集体仅有的柴油机。现实使吴仁宝懂得:仅靠种田,无论流多大的血汗,也只能落个肚儿圆,成为“高产穷队”,要使群众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必须走农副工发展之路。于是,下定决心办工业。

  农民办工业如铸山煮海,戛戛其难。路是开出来的,办法是逼出来的。没有钱,就七拼八凑;没有设备,就买旧的;没有技术,就三顾茅庐请师傅;没有原料,就到大企业搞协作,专做有市场而不起眼的小产品。

  在那“以粮为纲”的年代,干农业,气豪胆壮,办工业,不务正业,要予取缔。作为农业先进的华西村,参观者络绎不绝,为防节外生枝,聪明的吴仁宝就把五金厂办在泽国之中,办在隐蔽之处,使参观者“只听机器响,不见小工厂”。领导来了怎么办?他们就把厂门锁上,叫工人去割青草或积河泥,华西五金厂就在这样的夹缝中求生。

  结果还是遭到举报,说华西以生产压革命,办工厂破坏“以粮为纲”,这在当时是非同小可的事。省里派来了调查组,查来查去,结论是:华西干部全是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办工厂并不影响粮食生产,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真典范。

  为了实现“十五规划”,吴仁宝时常教育干部说:“干部干部,要先干一步,干部是人民的勤劳员,是人民的长工,就是要比群众辛苦些,如果想舒舒服服,就不配做干部,也没有资格当干部。”他首先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带领班子哪里困难就往哪里干,哪里艰苦就往哪里上。

  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华西人凭着一种脱贫致富的恒心和拼命精神,开早工,打夜工,刮风下雨不歇工,逢年过节不停工,三步并着两步走,终于“田成方,柳成行,亩产超吨粮。林牧副渔齐飞跃,鸡鸭鹅蛋汽车装。耕田用机器,电灯亮堂堂,家家有余钱,户户有余粮,人人住新房,学习进楼房。15年规划提前7年基本实现。眼馋的外村人又送给了华西村“享福大队”的桂冠。一些华西人也自豪地说:“是啊,田平了,河通了,村新了,对国家贡献大了,生活幸福了,地里潜力也挖掘得差不多了,可以喝口定心茶,慢慢来,享享清福了。”针对这种“小利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思想,吴仁宝经常教育村民,目光要远大,胸怀要宽阔。华西村与过去比、与近邻比的确是富了,其实这不算富,真正的富是:楼上铺地毯,楼下铺地砖,,吃水用开关,雨天村里走路不打伞。他又根据华西的实际,科学制定了“第二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为便于村民易记易行,入心入脑,他把规划浓缩为七字顺口溜:“拼死拼活干七年,稻麦亩产跨三千,全面实现机械化,华西面貌新改变。”华西人又开始了新一轮拼搏。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带头作用,吴仁宝别出心裁,带领华西村10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苍天在上,大地作证,我华西村的10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有难官当,有福民享,决心苦战三年,目标一亿。谁若三心二意,老天不容,百姓不容``````”在党员骨干的带动下,华西村改天换地大步迈进;村办企业欣欣向荣。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乡镇企业在国家治理整顿时期很不景气,其他地方处于“工厂不关门,工人有饭吃”的状态,而吴仁宝从华西实际出发,睿智地提出:“发展高于一切,决定一切,衡量一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发展是硬道理、真道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困难。”从而,华西人千方百计引进外资,接连创办了好几家中外合资企业。就在别人原地踏步之时,华西村的工业却不断上台阶。中共十五大后,吴仁宝吃透了中央对工业要实行“整顿”的精神,又睿智决策:再投入要“急煞车”,技改延伸要“开稳车”,在建项目要“开快车”的“三车原则”,又一次与中央的精神合拍,确保了企业在外界动荡中的平稳发展。

  1992年,敏锐的吴仁宝从邓小平南巡讲话中,预感到中国新一轮发展即将来临,大发展必然要带来原材料紧张。于是,果断决策:借钱采购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办法是一方面从外面借钱,一方面实行股份制,大量吸收个人资金。全村上下,各尽所能,半个月就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购进了上万吨钢坯,1000多吨铝锭,700吨电解铜等原材料。后来,这些原材料都十分紧俏,只要把这些材料转卖,一下就赚几千万,也合理合法。但他们一斤未转卖,而是用于企业生产,维护了企业信誉,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集体富饶后,村民的福利也水涨船高:凡女50岁,男55岁,都有保养金。最少的一年是12000多元,最多的16000多元。同时,不管年龄多大,只要身体好,自愿工作的,工资照拿。村里还设立了“敬老奖”,正如老书记吴仁宝说得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原来农民夏天草鞋赤脚,现在凉鞋还穿袜;原来冬天穿蒲鞋,现在穿保暖鞋;服装原来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是穿三套藏三套,一年四季穿时髦;以前是吃饱肚皮长力气,后来是吃讲营养,开发智力图健康;现在是吃的,荤素结合讲营养;穿的,中西结合求漂亮;用的,家具新老结合讲高档,红木家具进厅堂;住的,土洋结合讲宽敞;行的空中长廊上走人、下行车,上下结合更通畅。竟连美国访华团在华西参观时都评价说:“美国农村,穷富悬殊大,要寻找一个像华西整体共同富裕的村,确实很难。像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素质文化——千高万高不如人的素质高

  信仰是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在她的照耀下,即使我们卑微得像一棵小草,也一样敢踏上通往永恒的伟大道路,因为信仰赋予了每个生命同样的勇气、智慧、力量、意志、希望和期待,这就是思想文化的无穷魅力。

  —— 题记

  英格利希说过:“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华西村富了,村民们扬眉吐气。此时的吴仁宝洞察先机,敏锐地感到:思想上没有高层次,行动上难有大作为。为了乘势而上,又提出了“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的新目标。认为“人民幸福才是社会主义”,而界定标准三条:一是生活富裕。即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村民的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吃讲营养,穿要漂亮,住有楼房,行有轿车,用要高档。二是精神愉快。即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干群团结,上下齐心。三是身体健康。即病有医疗保障,年老集体保养,孩子精心培养,文体活动形式多样。

  围绕新目标,吴仁宝实施了“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的战略,他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向世人公开廉洁宣言:“叫群众脱皮掉肉,是干部没有本事。共产党员就应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我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是终身制,我要生命不息,服务不止。”向社会公开自己的财富观:“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饭;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想通。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而另一个人只有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但到了马克思那里报到,都是一样。”向干部表示心迹:“做干部要有‘三心’:讲党心、讲公心、讲良心。还要‘三跌’、‘三掼’、‘三不倒’:再大的困难难不倒,再多的表扬夸不倒,有人威胁、恐吓吓不倒。”

  接着,吴仁宝从干部抓起,谆谆告诫说:“一个共产党员,一名干部,就是为民谋利的一面旗帜。过去人们常说:‘有福共享,有难同当。’这是对的,但还不够,这种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古往今来,很多人往往是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而我们不同,我们要‘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既能共患难,又能同富贵,;既能见困难就上,又能见荣誉就让。当今社会,有少数单位为什么搞不好?为什么人心涣散?为什么难以改变面貌?为什么难以发展呢?就是‘有福官享,有难民当’。常言说得好,权威权威,有权才有威。其实,用好权,威必生,信必立;私用权,信必失;滥用权,威必亡。”他还教育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也就是要同各级组织保持一致;一手抓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也就是同各族人民保持一致。做一名干部,只要‘两头’保持一致,华西就可以长寿了。如果同上面不保持一致,单单同老百姓保持一致,实际上你最终不能同老百姓保持一致,如果你不同上面保持一致,上面不要你了,把你撤掉了,你没有办法为老百姓服务。如果‘两头’都不保持一致,这是一个危险的干部,迟早要受到法律的治裁。” 华西村的党员干部在带领村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奋斗中,自觉坚持做好“三头”:一是吃透上头,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工作动向;二是熟悉下头,不坐办公室,深入第一线,做到厂情、村情、民情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晚上碰头,汇报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吴仁宝经常要求党员干部,权要用在两个“公”字上,即分配公正、处事公正。因此,在华西村,干部分配水平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第一线的实干家;华西村民要想靠关系沾光捞好处,没门!干部及其子弟如违反村规民约、厂纪厂规,都一样处理,谁也不例外。干部的“公”字换来了群众的“信”字,在华西上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严然是一支纪律严明、无往不胜的铁军。

  创造历史,靠党员干部还不够,必须唤起民众,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因此,吴仁宝站在历史的高度,决心要进一步把群众的头脑武装起来,把群众的智慧冶炼出来,把群众的积极性持久地调动起来,把群众的干劲凝聚起来,向几千年来的传统挑战,把村民变成人人称羡的新型农民,为中国农民扬眉吐气。他以村规民约为蓝本,把经常性的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使事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人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华西村把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敬老爱幼作为文明村民的基本准则,必须人人做到。为倡导尊老敬老之风,村里明文规定:凡是家中有80、90、100岁的老人的家庭,都有奖励。村里曾有一位老人活了100岁,全家37口人获奖37万元。

  为了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村民的思想阵地,吴仁宝集思广益,创编了《华西村歌》: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锦绣三化三园社会主义的新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实践检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华西村歌》是信仰者用永恒的真理,用发自肺腑的激情,对华西成长发达的真实提炼,字字是实践的结晶,句句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华西村歌》朗朗上口,韵律优美,华西老年人唱,壮年人唱,青年人唱,小学生唱;他们在集会时唱,在卡拉OK舞厅里唱,在餐厅里唱,在游玩时唱,在田间中唱,在家庭里唱,``````嘹亮的村歌响遍全村。华西村民的反复颂唱,把“社会主义”唱进了生活,唱进了脑海,唱进了心扉。可以说,华西人的日子是唱着社会主义过的,是和着社会主义的旋律过的,是怀着“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的坚定信念过的!

  创编了《十富赞歌》:智能富——学文练艺成才富,勤劳富——爱岗敬业辛勤富,节俭富——精打细算聚财富,守法富——遵纪守法健康富,守信富——恪守信用客多富,团结富——家庭和睦同心富,帮带富——邻里乡亲互助富,育才富——育好后代子孙富,集体富——巩固集体共同富,爱国富——国家强盛安定富。

  创编了《十穷戒词》:逐渐穷——多因放荡不经营,容易穷——家有钱财手头松,懒惰穷——朝朝睡到日头红,无才穷——不学无术人无用,心散穷——家庭不和长内攻,受骗穷——不善良朋钱骗空,违法穷——违法贪财进牢笼,无度穷——浪吃浪用山要空,失算穷——算计不好一世穷,三害穷——嫖赌吸毒彻底穷。

  “十富”、“十穷”泾渭分明,对比强烈,深刻揭示了人生和家庭兴衰的真理和规律,对人如何修身、齐家、立业、举业、兴业,道德的实践与养成,充满了哲理,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这些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乡歌民谣,朴素清新,雅俗共赏,格调高昂,既有兴利除弊,匡正思想,砥砺志气,规范行为,指点方向,教育今人,启示后人之功能;又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入心入脑,易记易讲,为群众所接受,成为华西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从“老到九十三,小到手里搀”,人人都能背诵。华西人唱着乡歌民谣不断崇高着自己的理念,不断刷新着人生的目标,不断升华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富裕观:即富了不忘党和国家,富了不忘左邻右舍,富了不忘贫困地区的人民,富了却想到“个人富不算富,集体富才算富,一村富了也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物质富了不算富,精神富了才算富。要物质上共同富,精神上健康富,时间上长久富”,并且要“富而思源,富而思教,富而思众,富而思进”。

  吴仁宝认为:“经济有价,人才无价”。为了鼓励群众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村里花巨资修建了现代化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学生免费入学,并规定,中学不毕业村里不安排工作,凡考上高中、大学的村里还有奖励。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村里的成人教育已从过去的扫盲班、文化补习班变为了全面技术培训,还出资创办了大专班,经常选送人才到各种大学学习。

  华西村的思想文化建设总是与经济建设紧紧相伴,与各种错误的认识和行为的斗争中茁壮成长。20世纪80年代,吴仁宝根据社会上的错误思潮和本村实际,创办了华西“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把经济建设的机制融入了思想文化建设之中,开全国先河。被法国《路透社》称为“这是一个外国没有,中国唯一的公司。”

  探密华西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王华清



2008年01月28日10:01  来源:人民网新农村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其它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这就是思想文化的强大威力。

  ——题记

  华西村从60年代成为样板村以来,一直样板至今,人均纯收入一万美金,被称为“天下第一村”,其名声响彻海内外。凡是到过华西村的人,无论是城市中人还是乡村中人,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无论是不同肤色的人还是不同语言的人,都赞不绝口,感叹不已。记者在惊讶他们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不禁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天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过周密、全面、深入的采访与思索,记者得出的答案是:思想文化建设是其生命线和动力源!

   富裕文化——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的生活好

  人的生命不管多么的凡俗,但是,只要这凡俗生命的灵魂深处有了信仰,他的生命里就有了灵光,他的思想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就会产生一种永恒不灭的精神。这就是思想文化的特殊功力。

  温故知新。新中国成立之前,华西村流传着一首催人泪下的民谣:“高田岗,高田岗,半月不雨苗枯黄,低田荡,低田荡,一场大雨白茫茫。旱灾水灾无法抗,农民见了心发慌。”新中国成立后,贫穷仍旧压得华西人喘不过气来。当时,已任乡财粮委员的吴仁宝,怀着“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是我的最大幸福”的志向,主动放弃了吃皇粮的铁饭碗,挂印归田,自讨苦吃,自找累受,决心“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的温饱作为第一目标”,彻底改变华西村的贫穷面貌。由此,华西村步入了创业不归路。

  为使村民能填饱肚子,吴仁宝在实行科学种田的同时,想方设法搞些副业,以增加农民的福利。就在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时,“浮夸风”使华西村深爱其害,村民已经鼓起来的肚子又瘪了下去。血的教训使华西村的带头人吴仁宝懂得了办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开始了“科学建设华西村”的探索,并矢志不渝。面对由高岗和锅底洼将全村800多亩土地切割为1300多块的现实,吴仁宝在思索着出路,酝酿着改天换地重整山河的蓝图,党“学习大寨”的号召,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吴仁宝决心学习“大寨精神”,改变华西村地形地貌。同时,他清醒地认识到,要改变华西村的面貌,必须要有全面长远的规划,如果黄泥萝卜吃一段揩一段,想到哪儿干到哪儿,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那是建不好华西的。只有长远规划,才能充分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华西村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经过多少个挥汗如雨的白天,又经过多少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华西村十五年规划呱呱落地了。不少人为之叫好,也有人说风凉话:“把田开成河,将河填成田,这是无事找事的瞎折腾。河与田并非油盏里的灯草,可以轻而易举地拨来拨去的。”“农村干部还是安份种田吧,不要多想花样。”小农经济思想成了拦路虎。对此,吴仁宝通过算帐,结合大寨艰苦奋斗,创造条件使粮食翻番的事例教育大家,鼓舞士气,帮助说风凉话的人提高了认识。算帐算出了思想大解放。

  为了使“十五规划”易记易讲,吴仁宝将其概括为“五个一”:干部群众有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的社会主义思想;开挖一条灌排两用的华西河;治土改水,建设一片高产稳产的农田;每亩年产一吨粮;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五个一”像强大的“磁场”,把群众的心凝在了一起。接着,吴仁宝带领大家就是一番苦干,用血汗换来了田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成果,粮食亩产超历史。

  成果也带来了麻烦。前来华西村参观的领导,这个说要这么干,那个说要那么干。对不符合华西村实际情况的指示,吴仁宝就顶着不听,我行我素。谁知一顶“搞独立王国”的帽子向华西人压了下来。吴仁宝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明顶”、“硬顶”不行,就来一个“软顶”、“暗顶”,反正一条,实事求是办事,正如陈云所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当时,吴仁宝还针对社会上“干部捞稠稠,社员稀溜溜”的现象,响亮地要求村干部:“群众吃六两,干部吃半斤”,并身体力行。事实使村民感动地说:“村干部与我们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跟着这样的干部走,即使挨饿受冻,我们也心甘情愿。”

  “文化大革命”中,吴仁宝也受到冲击。拨乱反正后,群众要求批斗过去整过他的人,吴仁宝却语重心长地教育村民:“不能再斗了,像这样斗来斗去,要斗到何年何月?越斗,群众之间的隔阂越大,人心越散。‘众’人的事业需要每个人参与,还是把人心尽快聚在一起早点解决温饱重要。”他又带领大家继续甩开膀子平田整地,修渠建站,工程量大,时间紧迫,他们不得不白天拼命干,晚上加班干。超负荷、高强度的劳动,使华西人个个像“干田鸡”。外村人给华西取了个绰号叫“做煞大队”,还编了首民谣:“做煞大队无搭头,干起活来累死人。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在河浜里。”

  在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前,吴仁宝没有泄气,他首先想到的是:士气只可鼓,不可泄。任何软弱和退却,都将导致半途而废,功亏一篑。他不得不背水一战,登高一呼,悲壮而豪迈地鼓动大家:“乡亲们,我们受到了社会上的误解,但我不相信我村的小伙子讨不到老婆。我们今日之苦,正是为了明天的富裕。我们为明天的富裕而战,是光荣的,是值得的。明天,我们华西村过上了好日子,姑娘、小伙还将由我们挑拣!现在不爱华西的人让他们吃后悔药吧!那些鼠目寸光的人,也不值得我们华西青年去爱。他们不爱我们自己爱。《国际歌》唱得好,要创造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群众的激情又鼓了起来,大家坚信,吴书记的话一定能实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个冬春的苦干,华西人收获颇丰:粮食亩产达1423斤,比过去翻了一番;每日工价1元,比过去翻了几倍。

  有了富裕粮食的华西村,集体的帐上连买化肥的钱都没有。土地没有营养就难以高产,没有办法,华西人不得不卖掉集体仅有的柴油机。现实使吴仁宝懂得:仅靠种田,无论流多大的血汗,也只能落个肚儿圆,成为“高产穷队”,要使群众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必须走农副工发展之路。于是,下定决心办工业。

  农民办工业如铸山煮海,戛戛其难。路是开出来的,办法是逼出来的。没有钱,就七拼八凑;没有设备,就买旧的;没有技术,就三顾茅庐请师傅;没有原料,就到大企业搞协作,专做有市场而不起眼的小产品。

  在那“以粮为纲”的年代,干农业,气豪胆壮,办工业,不务正业,要予取缔。作为农业先进的华西村,参观者络绎不绝,为防节外生枝,聪明的吴仁宝就把五金厂办在泽国之中,办在隐蔽之处,使参观者“只听机器响,不见小工厂”。领导来了怎么办?他们就把厂门锁上,叫工人去割青草或积河泥,华西五金厂就在这样的夹缝中求生。

  结果还是遭到举报,说华西以生产压革命,办工厂破坏“以粮为纲”,这在当时是非同小可的事。省里派来了调查组,查来查去,结论是:华西干部全是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办工厂并不影响粮食生产,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真典范。

  为了实现“十五规划”,吴仁宝时常教育干部说:“干部干部,要先干一步,干部是人民的勤劳员,是人民的长工,就是要比群众辛苦些,如果想舒舒服服,就不配做干部,也没有资格当干部。”他首先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带领班子哪里困难就往哪里干,哪里艰苦就往哪里上。

  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华西人凭着一种脱贫致富的恒心和拼命精神,开早工,打夜工,刮风下雨不歇工,逢年过节不停工,三步并着两步走,终于“田成方,柳成行,亩产超吨粮。林牧副渔齐飞跃,鸡鸭鹅蛋汽车装。耕田用机器,电灯亮堂堂,家家有余钱,户户有余粮,人人住新房,学习进楼房。15年规划提前7年基本实现。眼馋的外村人又送给了华西村“享福大队”的桂冠。一些华西人也自豪地说:“是啊,田平了,河通了,村新了,对国家贡献大了,生活幸福了,地里潜力也挖掘得差不多了,可以喝口定心茶,慢慢来,享享清福了。”针对这种“小利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思想,吴仁宝经常教育村民,目光要远大,胸怀要宽阔。华西村与过去比、与近邻比的确是富了,其实这不算富,真正的富是:楼上铺地毯,楼下铺地砖,,吃水用开关,雨天村里走路不打伞。他又根据华西的实际,科学制定了“第二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为便于村民易记易行,入心入脑,他把规划浓缩为七字顺口溜:“拼死拼活干七年,稻麦亩产跨三千,全面实现机械化,华西面貌新改变。”华西人又开始了新一轮拼搏。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带头作用,吴仁宝别出心裁,带领华西村10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苍天在上,大地作证,我华西村的10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有难官当,有福民享,决心苦战三年,目标一亿。谁若三心二意,老天不容,百姓不容``````”在党员骨干的带动下,华西村改天换地大步迈进;村办企业欣欣向荣。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乡镇企业在国家治理整顿时期很不景气,其他地方处于“工厂不关门,工人有饭吃”的状态,而吴仁宝从华西实际出发,睿智地提出:“发展高于一切,决定一切,衡量一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发展是硬道理、真道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困难。”从而,华西人千方百计引进外资,接连创办了好几家中外合资企业。就在别人原地踏步之时,华西村的工业却不断上台阶。中共十五大后,吴仁宝吃透了中央对工业要实行“整顿”的精神,又睿智决策:再投入要“急煞车”,技改延伸要“开稳车”,在建项目要“开快车”的“三车原则”,又一次与中央的精神合拍,确保了企业在外界动荡中的平稳发展。

  1992年,敏锐的吴仁宝从邓小平南巡讲话中,预感到中国新一轮发展即将来临,大发展必然要带来原材料紧张。于是,果断决策:借钱采购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办法是一方面从外面借钱,一方面实行股份制,大量吸收个人资金。全村上下,各尽所能,半个月就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购进了上万吨钢坯,1000多吨铝锭,700吨电解铜等原材料。后来,这些原材料都十分紧俏,只要把这些材料转卖,一下就赚几千万,也合理合法。但他们一斤未转卖,而是用于企业生产,维护了企业信誉,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集体富饶后,村民的福利也水涨船高:凡女50岁,男55岁,都有保养金。最少的一年是12000多元,最多的16000多元。同时,不管年龄多大,只要身体好,自愿工作的,工资照拿。村里还设立了“敬老奖”,正如老书记吴仁宝说得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原来农民夏天草鞋赤脚,现在凉鞋还穿袜;原来冬天穿蒲鞋,现在穿保暖鞋;服装原来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是穿三套藏三套,一年四季穿时髦;以前是吃饱肚皮长力气,后来是吃讲营养,开发智力图健康;现在是吃的,荤素结合讲营养;穿的,中西结合求漂亮;用的,家具新老结合讲高档,红木家具进厅堂;住的,土洋结合讲宽敞;行的空中长廊上走人、下行车,上下结合更通畅。竟连美国访华团在华西参观时都评价说:“美国农村,穷富悬殊大,要寻找一个像华西整体共同富裕的村,确实很难。像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素质文化——千高万高不如人的素质高

  信仰是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在她的照耀下,即使我们卑微得像一棵小草,也一样敢踏上通往永恒的伟大道路,因为信仰赋予了每个生命同样的勇气、智慧、力量、意志、希望和期待,这就是思想文化的无穷魅力。

  —— 题记

  英格利希说过:“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华西村富了,村民们扬眉吐气。此时的吴仁宝洞察先机,敏锐地感到:思想上没有高层次,行动上难有大作为。为了乘势而上,又提出了“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的新目标。认为“人民幸福才是社会主义”,而界定标准三条:一是生活富裕。即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村民的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吃讲营养,穿要漂亮,住有楼房,行有轿车,用要高档。二是精神愉快。即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干群团结,上下齐心。三是身体健康。即病有医疗保障,年老集体保养,孩子精心培养,文体活动形式多样。

  围绕新目标,吴仁宝实施了“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的战略,他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向世人公开廉洁宣言:“叫群众脱皮掉肉,是干部没有本事。共产党员就应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我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是终身制,我要生命不息,服务不止。”向社会公开自己的财富观:“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饭;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想通。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而另一个人只有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但到了马克思那里报到,都是一样。”向干部表示心迹:“做干部要有‘三心’:讲党心、讲公心、讲良心。还要‘三跌’、‘三掼’、‘三不倒’:再大的困难难不倒,再多的表扬夸不倒,有人威胁、恐吓吓不倒。”

  接着,吴仁宝从干部抓起,谆谆告诫说:“一个共产党员,一名干部,就是为民谋利的一面旗帜。过去人们常说:‘有福共享,有难同当。’这是对的,但还不够,这种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古往今来,很多人往往是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而我们不同,我们要‘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既能共患难,又能同富贵,;既能见困难就上,又能见荣誉就让。当今社会,有少数单位为什么搞不好?为什么人心涣散?为什么难以改变面貌?为什么难以发展呢?就是‘有福官享,有难民当’。常言说得好,权威权威,有权才有威。其实,用好权,威必生,信必立;私用权,信必失;滥用权,威必亡。”他还教育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也就是要同各级组织保持一致;一手抓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也就是同各族人民保持一致。做一名干部,只要‘两头’保持一致,华西就可以长寿了。如果同上面不保持一致,单单同老百姓保持一致,实际上你最终不能同老百姓保持一致,如果你不同上面保持一致,上面不要你了,把你撤掉了,你没有办法为老百姓服务。如果‘两头’都不保持一致,这是一个危险的干部,迟早要受到法律的治裁。” 华西村的党员干部在带领村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奋斗中,自觉坚持做好“三头”:一是吃透上头,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工作动向;二是熟悉下头,不坐办公室,深入第一线,做到厂情、村情、民情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晚上碰头,汇报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吴仁宝经常要求党员干部,权要用在两个“公”字上,即分配公正、处事公正。因此,在华西村,干部分配水平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第一线的实干家;华西村民要想靠关系沾光捞好处,没门!干部及其子弟如违反村规民约、厂纪厂规,都一样处理,谁也不例外。干部的“公”字换来了群众的“信”字,在华西上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严然是一支纪律严明、无往不胜的铁军。

  创造历史,靠党员干部还不够,必须唤起民众,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因此,吴仁宝站在历史的高度,决心要进一步把群众的头脑武装起来,把群众的智慧冶炼出来,把群众的积极性持久地调动起来,把群众的干劲凝聚起来,向几千年来的传统挑战,把村民变成人人称羡的新型农民,为中国农民扬眉吐气。他以村规民约为蓝本,把经常性的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使事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人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华西村把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敬老爱幼作为文明村民的基本准则,必须人人做到。为倡导尊老敬老之风,村里明文规定:凡是家中有80、90、100岁的老人的家庭,都有奖励。村里曾有一位老人活了100岁,全家37口人获奖37万元。

  为了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村民的思想阵地,吴仁宝集思广益,创编了《华西村歌》: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锦绣三化三园社会主义的新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实践检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华西村歌》是信仰者用永恒的真理,用发自肺腑的激情,对华西成长发达的真实提炼,字字是实践的结晶,句句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华西村歌》朗朗上口,韵律优美,华西老年人唱,壮年人唱,青年人唱,小学生唱;他们在集会时唱,在卡拉OK舞厅里唱,在餐厅里唱,在游玩时唱,在田间中唱,在家庭里唱,``````嘹亮的村歌响遍全村。华西村民的反复颂唱,把“社会主义”唱进了生活,唱进了脑海,唱进了心扉。可以说,华西人的日子是唱着社会主义过的,是和着社会主义的旋律过的,是怀着“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的坚定信念过的!

  创编了《十富赞歌》:智能富——学文练艺成才富,勤劳富——爱岗敬业辛勤富,节俭富——精打细算聚财富,守法富——遵纪守法健康富,守信富——恪守信用客多富,团结富——家庭和睦同心富,帮带富——邻里乡亲互助富,育才富——育好后代子孙富,集体富——巩固集体共同富,爱国富——国家强盛安定富。

  创编了《十穷戒词》:逐渐穷——多因放荡不经营,容易穷——家有钱财手头松,懒惰穷——朝朝睡到日头红,无才穷——不学无术人无用,心散穷——家庭不和长内攻,受骗穷——不善良朋钱骗空,违法穷——违法贪财进牢笼,无度穷——浪吃浪用山要空,失算穷——算计不好一世穷,三害穷——嫖赌吸毒彻底穷。

  “十富”、“十穷”泾渭分明,对比强烈,深刻揭示了人生和家庭兴衰的真理和规律,对人如何修身、齐家、立业、举业、兴业,道德的实践与养成,充满了哲理,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这些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乡歌民谣,朴素清新,雅俗共赏,格调高昂,既有兴利除弊,匡正思想,砥砺志气,规范行为,指点方向,教育今人,启示后人之功能;又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入心入脑,易记易讲,为群众所接受,成为华西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从“老到九十三,小到手里搀”,人人都能背诵。华西人唱着乡歌民谣不断崇高着自己的理念,不断刷新着人生的目标,不断升华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富裕观:即富了不忘党和国家,富了不忘左邻右舍,富了不忘贫困地区的人民,富了却想到“个人富不算富,集体富才算富,一村富了也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物质富了不算富,精神富了才算富。要物质上共同富,精神上健康富,时间上长久富”,并且要“富而思源,富而思教,富而思众,富而思进”。

  吴仁宝认为:“经济有价,人才无价”。为了鼓励群众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村里花巨资修建了现代化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学生免费入学,并规定,中学不毕业村里不安排工作,凡考上高中、大学的村里还有奖励。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村里的成人教育已从过去的扫盲班、文化补习班变为了全面技术培训,还出资创办了大专班,经常选送人才到各种大学学习。

  华西村的思想文化建设总是与经济建设紧紧相伴,与各种错误的认识和行为的斗争中茁壮成长。20世纪80年代,吴仁宝根据社会上的错误思潮和本村实际,创办了华西“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把经济建设的机制融入了思想文化建设之中,开全国先河。被法国《路透社》称为“这是一个外国没有,中国唯一的公司。”

公司创办以来,针对社会上赌博和封建迷信流行,就举办“赌博的危害”、“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区别”等专题讲座;针对村里有的夫妻不和、婆媳不睦,就举办“爱情、婚姻、家庭”等专题讲座。公司把提高村民的素质细化到吃自助餐,一次不要拿多,要勤拿少拿,避免浪费之类的小事。公司还设有“产、供、销”部门,负责采购村民所需的精神食粮和宣扬好人好事。

  劳伦斯.米勒有一个权威的论断:“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吴仁宝也懂得这一道理,他把“给大家一个平等发展的舞台”作为最大的“企业文化”。认为,给大家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工作环境,平等竞争,所产生的能量和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华西上下,没有亲疏之分,没有内外之别,能者上,庸者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视同仁。在华西,没有“打工仔”、“打工妹”之称谓,统一叫“员工”。原籍江苏盐城的孙海燕,大学毕业后来到华西工作,他不以大学生自居,足踏实地从毛纺厂擦机器、扫地的清洁工干起,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始终以主人翁的态度,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先后入了党,提了干。当干部后,他更加勤奋好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扎根华西不说,还动员全家和亲友落户华西,共同建设华西。现在,他已成长为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并兼任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总办副主任、文明办主任等职务,还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江苏省委表彰为“江苏省十大外出务工青年创业典型”。

  原籍陕西的程先敏,本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他了解华西村后毅然辞职,应聘到华西村当农民。他在工作中没有架子,认真负责,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还大胆创新。尤其是在华西南钢的筹建工作中,以老黄牛般的韧劲,吃住在工地,曾五天五夜未合眼,确保了工程顺利投产。他也将全家和两个兄弟的户口迁入华西村。该同志现已任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兼任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钢铁建材第二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等职务。

  华西与邻近的部分村合并后,为了帮助部分后进村民一同进步,华西村将他们作为重点,集中起来办培训班,凡是参加培训的人,吃、住、行都由村里负担。原计划一年时间的帮扶,结果,培训一个月不到,大家纷纷要求工作。其中一位村民叫杨永平感慨地说:“我以前在家,什么人的话都不听,什么事也不想干,经过培训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华西精神感动了我,我一定痛改前非,做一个好村民。”后来该同志不但改掉了身上的毛病,还成长为一名先进。

  吴仁宝还针对有些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什么党不党无所谓,甚至有的党员说,过去我听党的话是上当的,卖公粮我带头,教子务农我带头,弄到后来生活很艰苦。有的党员对党的感情没有原来深,对党的认识没有原来清,对党的信心没有原来足,对党的希望没有原来大,有个别人丧失原则跟着讲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中国不如外国,大陆不如台湾;还有些人私欲膨胀,吃着碗里,盯着锅里,说什么“华西全国闻名,可分配水平在无锡也并不是最高的,一流水平的乡村,应该有一流水平的分配”等等不正确的想法,不消除这些思想,就会影响村民的进步,影响华西的发展,影响华西的典型形象。于是,吴仁宝创造性地在全村开展了旷日持久地的“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经过“六爱”教育,吴仁宝把华西村民的命运与党与社会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熔铸”在一起。在教育中,通过华西农民在旧社会“缺吃少穿住破房,无钱读书成文盲”,现在华西人生活在天堂的对比,使村民们深刻地感到,没有党和社会主义,就没有华西人现在的好生活。从而,消除了各种糊涂思想,有力地抵制了社会上的各种歪风邪气。为了使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地占领华西的思想文化阵地,吴仁宝又创办了村文艺宣传队,经常向广大村民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华西的创业理念、追求和目标,宣传华西村的新人、新事、新风尚。

  吴仁宝还把华西的思想文化建设融入建筑物体之中,使凝固的物体派生出活的灵魂。在独具特色的华西长廊上,不仅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壁画,还有历史上著名的24孝组图;还建有为华西村发展做出贡献的“牛、羊、龟、田螺”等形状的房屋;修建了“华西之路”,全村380户1520人的工作、生活、存款及收支情况都有详细记载,毫无隐藏,记载的时间跨度为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发展过程,给人以震撼之感;他们建造的千米巨龙和一座凤头型的龙凤广场,更是巧夺天工,已成为了华西人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号称“天下第一宴”就在这里举办;宾馆里画有“八仙过海”;隧道口画有《西游记》组画;公园里有“钟王”、孔庙、生肖亭、二十四孝亭、美国白宫、德国天文台、法国凯旋门等欧式景观;龙砂山上建有天安门、山海关、万里长城等独具民族传统的景点,没有去过这些地方的农民,一上龙砂山就等于到了天安门、山海关、万里长城一般;一座大金塔引领的9座小金塔更显华西人的磅礴气势和冲天干劲,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可以说,吴仁宝在传承中华文明文化中高瞻远瞩,匠心独运,使华西人经常生活在先进的思想文化氛围里,常常耳闻目睹传统和现代优秀文化的精髓,时时接受着先进的思想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升华着自己的理念追求!

  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在先进思想文化的陶冶下,华西人个个崇尚美德,追求文明,向往奉献,齐心协力用行动写就了一篇篇 “三个文明”的 感人诗句,奏出了一曲曲“三个文明”的优美赞歌。

  ——最使人感动的是华西村的带头人吴仁宝。几十年来,他要求别人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要求他人不做的他首先不做,把舒适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是响当当,硬邦邦。其事例如葡萄架上的葡萄,一嘟呶一嘟呶难以尽叙,这里只能观斑窥豹略举几例: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能处处与群众同甘共苦,已经了不起了。可是吴仁宝却只与群众共苦,并没有与群众同甘。他很早就向村民发出誓言:“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过去的不说,只是近几年来,上级政府奖励他的5000多万元,他分文未拿,用于发展集体事业。他的工资一直低于村办企业的技术骨干。如今,华西已修建了第四代别墅式楼房,他仍住在80年代建造的楼房里。他家里的摆设,除墙壁上新增了他与中央新一届领导们的合影外,其他摆设与几十年前几乎没什么变化。

  如果说金钱对人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那么,高额的利润对有很强的事业心的人来说,就更具天大的诱惑力。而吴仁宝却经受住了这样的诱惑,你说他有火眼真晴也好,你说他是超人也好,都不为过。20世纪90年代,大骗子邓斌针对社会上一些人的投机心理,以高额利率为诱耳实施诈骗。为了借助华西村的名望去欺骗更多的人,邓斌就盯牢华西村不放,自己登门游说不行,就找吴仁宝的老朋友出面;一次不行,就跑二次,一连跑了四次,花言巧语,费尽心机;集资利率由60%提高到80%、120%,还说什么是为了支持华西村的建设。最后竟赤裸裸地说:如果华西村投资1000万,当场就回扣吴仁宝个人200万云云。吴仁宝听了怒吼般地回答道:“华西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钱、血汗钱,走的是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路,这样轻而易举的钱华西不赚。说穿了,你们搞的这一套,还是和前几年温州就出现过的‘抬会’一样,借东债还西债,拆东墙补西墙,破坏国家金融秩序,最后准是个大窟窿,倒霉的在后头哩!你们不要在进华西了,不要叫我再看到你们!”邓斌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后来,案发后得知,邓斌一伙在4年时间里,非法集资达32亿,受害单位300多家,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

  吴仁宝一生救苦救难,竭尽全力,其言其行真是感天动他,做到了极致。1974年盛夏,华西村孙良庆仅12岁的儿子在游泳时不慎身亡,对于其父母来说好似天塌地陷,好长时间全家都笼罩在悲痛的氛围里不能自拔。中年丧子,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吴仁宝想其所想,也痛苦万分。如何才能将孙良庆全家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他思来想去,痛苦的折磨使他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有四个儿子,何不送一个给他们,以消减他们的悲痛!”主意一定,他就立即来到孙家,劝说道:“天这样热,你们老这样哭,把身子哭坏了怎么办?你们别难过了,人死不能复生,这样好了,我家有四个儿子随你们挑一个,要哪个给哪个。”

  “啥,吴书记你说啥?”孙良庆夫妇一怔,不敢想信自己的耳朵。

  “我家小儿子协恩,和你们家儿子大小差不多,你们看行不?”

  孙良庆感激地说:“吴书记,协恩聪明可爱,又是你家最小的儿子,你们全家都喜欢他,疼爱他,怎么能给我家呢?再说,我也不能把你书记的儿子当儿子啊!”

  “你这就见外了,啥书记不书记的,书记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我把协恩给你们,不是以书记的名义。我们一块儿生长在一起,都是兄弟姐妹,你们有难,我应当伸出手来,你们年纪大了,协恩会像亲儿子一样,给你们养老送终!”

  孙良庆的妻子听后,抹掉眼角上的泪珠,当即跪在了吴仁宝面前说道:“吴书记,你是好人,我给你磕头了。”

  吴仁宝双手将其一边搀起一边说道:“别这样,我心里难受,如果你们看得起我吴仁宝,就收下协恩吧!”

  当时农民的观念是,子女送给别人,意味着被父母遗弃,是很不体面的事情。吴协恩说什么都不愿离开自己的父母。后经全家人劝说才遵从父愿。在孙家失去儿子的第三天早晨,11岁的吴协恩在父亲的陪同下走进了孙家,成了孙良庆的儿子。吴仁宝用心智,用一般人不愿也不能舍弃的割心之爱,温暖了一个失去欢乐的家庭,给他们点燃了生活的希望之光!

  纵观吴仁宝的所作所为,发现他有“三种头脑”、“四种品质”、“五种能力”、“六种智慧”:他有始终与党和群众保持一致,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头脑;有善用人,会管理,能赚钱,勤劳朴素,奉公守法的经济头脑;有高瞻远瞩,实事求是和永不满足的科学头脑。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政治品质;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赤子之心,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生活,奋进的意志如山,博大的情怀似海,“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的思想品质;有嫉恶如仇,坚持原则,胜不骄,败不馁,尊敬上级,爱护群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品质;有能上能下,能正能副,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品质。他有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能力;有依法办事,民主决策与果断决策的能力;有惩恶扬善,引领时代新风的能力;有带民致富,凝聚群力,建立良秩的能力;有辨人识友,善于用人,广泛交友和高超的领导能力。他有战略家的眼光,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创业家的胆识,探索家的精神,艺术家的灵气。因此,华西村创造了50多项“中国第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已拥有数百万资产的私营业主杨永昌,他为华西人的精神所感动,认为他的人生和事业要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融入华西村。因此花10万元之巨购买了华西户口,然后,又果断要求将其企业转为华西村集体企业。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公转私,一边倒”,有的人说他“不识时务”,而他却自豪地说:“华西村所走的共同富裕之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感动,同时,‘经济有价,人才无价’的人才理念,也对我舍弃个人财产,成为一名真正的华西人产生了重要影响。”接着,志向高远的杨永昌迎来了“三喜临门”: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华西的骨干、选派到中央党校学习。他高兴之余万分感慨地说:“我万万没有想到,成了一个华西人,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了这么多的变化和感受。华西,我来迟了!”

  ——吴仁宝有一句名言:“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并身体力行。在华西村实现“亿元村”后,他们看到近邻前进村、华明村企业开开停停,集体无积累,大多村民都外出打工。为了帮助他们扭转恶性循环的局面,华西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想出了三个村建立共同经济组织的办法,后经上级政府批准,又吸收三余巷村、泾浜村为华西集团公司成员。从而使他们脱贫致富。同时,华西村还以大爱的精神,主动与陕西省勉县高潮村结成了共谋发展的对子,为他们出谋划策和无偿培训技术与管理人才,帮助他们创办了铝合金门窗厂、塑料装潢扣板厂等企业,使该村迅速脱贫致富。为帮助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自然障碍区”的特困户脱贫,他们于1995年先后无偿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宁夏华西村”,使海固地区4个县1万多贫困农民走出荒山。华西村派去的干部带领他们建房修路,垦荒开渠;集体出面贷款帮助农民买了100多辆农用运输车;还费尽心机为其招商引资,创办了30多家工厂,将“宁夏华西村”建成了贸工农、农科教、种养加工相结合的村庄,告别了贫穷,走上了富裕之路。他们还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把扶贫济困工作由“输血型”变为“造血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建立了“垦荒军”,在黑龙江肇东市五站镇南小山屯安营扎寨,10天内垦荒1200亩,筑路造渠5.8万土方,建办了“黑龙江华西村”。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王建功专程到垦荒现场考察,连声赞叹:“好一个华西精神!”在华西村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下,这个曾经由全国9省18县逃荒者组合而成、满目萧条的南小山屯村群众不但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思想素质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无迷信活动、无赌博、无刑事犯罪的“三无村”。已经风姿绰约地成为中国田野上异地开发扶贫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创新文化——千难万难创新发展就不难

  客观世界是架真正的“永动机”,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灿若云锦的新世纪里,创新更是前进的巨大动力。正如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说:“新思想是从现有思想的组合产生的。眼界浅近、信息闭塞、疏于求知、孤陋寡闻,难以进入创新的殿堂。这就是思想文化建设的无限张力。

  ——题记

  一位伟人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一贯有益于群众,一贯有益于青年,一贯有益于革命,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是啊,华西村真正富了,实现了“八有八不”:即小有教,老有靠——女55、男60岁后,人人每年都有6000元以上的保养金,工龄长、贡献大的,则在万元以上。房有包——所有村民的住房全部由集体统一建造,统一分配。病有所报——村民统一享受医疗保险,看大病小病全部报销。物有商——村民购物不用出村,大小商场与适合农家生活的超市应有尽有。玩有场——村民娱乐不用出村。餐有供——各个企业都建有食堂,各类档次的饭店餐厅遍布全村。村里每年还为每位村民发放1200元的免费餐卷,自由选择就餐饭店。行有车——村里为每个家庭配有一至三部轿车。吃粮不用挑——由村里派人送上门。吃水不用吊——自来水管通到了各家各户。煮饭不用草——管道煤气通到各家各户。便桶不用倒——家家住进了二层楼房,用上了抽水便器。洗澡不用烧——热水管通到各家各户。通讯不用跑——每家有一至三部手机和电话,村里有邮局。冷热不用愁——夏有空调、冬有暖气。雨天不用淋——万米地上长廊和千米空中长廊贯通全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吴仁宝终于做到了“使劳苦的人健壮,不幸的人幸福,苦恼的人微笑”的愿望。

  为了引领大家奔向更大的目标,进入更高的思想境界,他又在创新思想文化、升华大家的理念追求方面狠下功夫,响亮地提出了:“建中康,奔大康”的远景!告诫大家:“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一个人活着需要钱,但不能仅为了钱,应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一个人死了,死即了了,但了的是物质的东西,精神形象不会了,多留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给子孙后代,比留给子孙财产更重要。”“不要忘记钱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卑鄙。对金钱过分自私贪婪,金钱就会变为万恶之源。”“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到了火葬场,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生前的一切金钱地位都是过眼烟云,只有造福一方,为人民、为集体的事业和精神才能如日月经天,与世永存。”

  同时,对干部做出了“四个过硬”的规定:即思想过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在金钱物质面前不伸手,共同富裕、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动摇,扶正祛邪、一身正气不动摇;工作过硬。保持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尽心尽力,千方百计,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作风过硬。建设华西有理想,秉公办事党性强,遇事同群众多商量,困难面前带头上,以身作则做榜样;廉洁过硬。坚持“六个不准”:不准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不准以任何借口到企业和群众家中吃喝、不准在住房上超过能人的标准、不准在收入上超过有贡献的企业能人、不准搞小圈子,闹无原则纠纷、不准占用工作时间开会学习。并以制度为保障,先后建立了“三个一”、干部财务审计、干部家庭财产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财务公开、不搞“一家两制”等一系列硬制度。

  曾有一度时间,社会上自由化思潮泛滥,一股否认党的领导的逆流汹涌流淌,吴仁宝为了抵制这股逆流,在党员大会上大声疾呼:“我们华西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还要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并根据华西党总支的设置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遂打报告设置党委,得到了江苏省委组织部的批准,成为江苏省第一个村级党委。

  为了创造性地学习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华西村党委选派了以吴协恩、包丽君等30名优秀党员干部,到中央党校学习“三个代表”和社会科学课程,成为中央党校历史上第一批村级干部学员,开创了村级干部到中央党校学习的先河。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吴仁宝又提出了“三要”:即要牢记使命,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关心好,要不辱使命,把群众切身利益维护好,要实现使命,把群众的利益发展好。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教诲刚发表,吴仁宝就以此为契机,连夜组织村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当晚印发材料,把“八荣八耻”内容发放到各党支部和各单位,第二天就全村动员,组织学习,还在道口、景点各处用大型彩色宣传牌宣传“八荣八耻”,在全村上下掀起了“讲道德,树新风”的学习高潮。他们还针对孩子们的特点,采取编儿歌、讲故事、开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为了华西村长寿,为了华西干部的长寿,为了华西村民的长寿,华西村还创新了餐饮文化,汇聚了一大批名点、名菜,还成立了营养配餐中心、中式菜肴研发中心,还为全国培训烹饪、配餐等专业人才。

  同时,吴仁宝集思广益,努力创新思想文化,精心制定了学习规划、学习远景,村领导班子成员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开碰头会,每个星期都要进行工作交流,每月都要进行专题学习,还要定期不定期的举办各类培训班、学习班。开会是华西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常见方法,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会开得别出心裁。会议中从不说空话、套话,没有冗长的报告,会场里没有开小差、开小会或交头接耳之人。会上不仅村领导讲话,与会的村民、外来工、技术人员都要发言,大家畅所欲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效率很高。他们每月都要召开骨干会议,每季都要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每周都要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做到了“勤学习、勤碰头、勤研究、勤商量、勤开会”,逐步建立了领导、组织、激励、约束等完备的学习规章制度体系。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吴仁宝对村文艺宣传队进行了改组,投入200万元,创建了“腰鼓队、歌咏队和小乐队为一体的‘华西特色艺术团’”,还建造了文化大楼、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和体育馆。尤其是华西持色艺术团,他们不拘形式,以华西村的发展变化为蓝本,以华西村的好人好事为对象,编排了众多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村民喜爱的文艺节目,村民们看着亲切,客人们感到新鲜,成为教育、激励大家的有效手段和展示“三个文明”的特色窗口。这个艺术团还走马进京,登上了大雅之堂,先后在中央党校、全国妇联、全国政协等礼堂汇报演出了“华西村歌”、“人人爱唱六爱歌”、“龙飞凤舞华西村”、“要看稀奇到华西”等节目。这些节目充满了江南水乡特色,生动反映富裕农民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农民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热爱和歌颂,既具思想性,又具艺术性,得到了领导的赞扬和观众的好评。不久,华西特色艺术团还应邀到澳门演出,得到澳门各界的好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西村在抓思想政治工作,抓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只有“旺季”,没有“淡季”,只有“高潮”,没有“低潮”,始终以人为本,不断开拓,环环紧扣,常抓常新。

  华西村各项事业发展得越快,成果越显著,吴仁宝对自己、对党员干部要求越严。要求大家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领先,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创新。始终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党员要比群众多吃苦,多干活,这才叫先进,年龄增长一年,工作时间要增加两年。还提出“‘三正三平’:即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政策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新要求,来确保干部的公正廉洁。

  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这个“官”怎么当,这个“福”怎么造,这个“责”怎么尽?吴仁宝回答得非常精辟:“你不论当村官,还是当乡官、县官,你当哪里的官,共产党就把哪里的老百姓交给你了,你要对那里的群众负体恤之责,油、盐、酱、醋、柴、吃、喝、拉、撒、睡,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你都得管,都得负责,而且要管到家,负好责,使人民幸福。要使人民幸福,就必须用自己的心去爱护群众,要真心地爱,而不是虚假做作。对待群众,一定要像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像兄长爱护自己的弟弟,听到他们饥寒,为他们悲伤,看到他们劳苦,为他们难爱,尽量减轻他们的劳苦。要使他们快乐幸福,而不要让他们发愁。要给他们利益,而不要夺他们的利益。”

  同时,吴仁宝还清醒地认识到:华西的事业虽然不敢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不符合辨证法,大地震来了、原子弹来了你躲不开,但争取健康长寿是可以讲的,要健康长寿,不能靠哪一个人接班,要靠集体接班。他最渴望的是华西能出现他领导不了的一大批人才,这样,华西才能健康长寿。因此,他十分注重班子和人才培养,决心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并制定了“五个表率”的用才标准:即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无私奉献的表率;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表率;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实绩突出的表率;作风民主,团结协调,一呼百应的表率;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表率。后来又增加了“三个三”的标准:即能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促进物质、精神、政治“三大文明”协调发展;能够具备“三个水平”:即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真才、文才、口才。建立了“村党委候补党委委员”制度。他们还对优秀青年大学生党员“拉上一条板凳,压上一副担子”,一边培养,一边使用,一边考察,搞好传帮带。在华西村,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是从哪里来,有为就有位,是人才就给你一把椅子,给你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而这把椅子决不是“铁交椅”,而是动态的,一切以老百姓在选票上画不画你的圈为准。真正实现了“执政能力、业务水平面前人人平等”的“不拘一格育人才、选人才、用人才”的制度。

  华西村还坚持“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贤”、“竞争择优”的用才原则。为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实行严格的民主选取举制度,把选举过程作为群众监督的过程。选举人既可按选举领导小组提出的候选人名单选举,也可按自己的意愿另选他人。为了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尤其是华西村的领导集体,吴仁宝真是呕心沥血,除了精心挑选、精心培养外,还主动让出位子,让年轻人经受锻炼,早日成熟。但谁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没有提名,而是让全体党员对照接班人标准,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海选”,结果,是吴仁宝过去送给村民孙良庆的小儿子吴协恩全票当选。吴协恩的当选,并非裙带关系,而是其人品和业绩使然。该同志从部队复员回到华西村后,从最基层、最苦累的活干起,先是村汽修厂的一名修理工,后来,他主动要求到最苦的供销员岗位,并充分发扬了“四千四万”精神(历尽千难万险多创业、说尽千言万语求效益、走遍千山万水找市场、吃尽千辛万苦作贡献),成绩卓著。他从供销员升为厂长后,当年又创出了全村经济最高增幅的佳绩。村里决定创建“黑龙江华西村”,他又带人赶往黑龙江,10天之类就开垦土地1200亩,筑路造渠5.8万土方,创造了奇迹,受到黑龙江省委领导的赞扬,为华西人增了光添了彩。他得知“黑龙江华西村”村民张起哲的妻子因车祸无钱医治,毫不犹豫把1.5万元送到他的手中。同时,在“黑龙江华西村”,他们不但救活了一家资不抵债,已关闭一年多的国有肇东电缆厂,还新办了电工铝和无氧铜厂,使“黑龙江华西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他又把华西宝昌公司办成了华西村的“经济明星”,短短几年,他的公司跨领域发展,为华西老百姓创造了3个多亿的财富。吴协恩的当选是华西村“以发展论英雄,以绩效论位子”的最好诠释。

  不过,吴协恩的当选也遭致社会上的一些非议,说华西村搞世袭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也提出了这个问题,问吴仁宝是何看法?吴仁宝如是说:“华西村现在的领头人确实是我的儿子,社会上确有一部分人有这样的看法,认为是我让儿子去接班。我要说的是,我们培养接班人,不培养个人,只培养集体,实行集体接班。指定接班人,一般是不成功的。只有培养一个好群体,才能一代传一代、一代胜一代、一代强一代、一代精一代。我们培养的接班人是一个群体,谁都可当接班人,但有一个标准,他要有组织能力、发展能力和调控能力。”说得多么的精辟和充满哲理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泛滥,坑蒙拐骗行为,假冒伪劣产品为群众深恶痛绝。对此,吴仁宝从自身抓起,视信誉为生命。中国有句俗话:“家丑不可外扬。”吴仁宝却时常教育村民,不要护短,家丑不怕外扬。如果护短,想保住信誉,结果就会经济上不去,人民有怨言。他们创办企业以来,就十分注重信誉,经常征求用户意见。曾经有一个企业的厂长因违反信誉,造成客户经济受损,吴仁宝得知后,不仅向客户道歉和赔偿了损失,还对这位厂长一撸到底,叫他从头干起。处理一个人,教育了一大批。打那以后,再也没人敢越“雷池”。但吴仁宝还是常抓不懈,警钟常鸣,经常教育干部村民要坚持“三守”:即守法、守约、守信誉。对客户要做到“三真”:即说真话、售真货、定真价。质量有价,信誉无价。并做出决定:凡举报华西企业不讲信誉,情况属实的,奖励一万元人民币。至今,也没有人领到这笔奖金。

  为实现效率优先原则,他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华西特色的分配机制。干部与群众、技术人员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由个人实绩和民主集体制原则决定。对集体企业则建立了“二八开,一、三、三、三的租赁增值承包制:即通过审计,按现价核实各厂固定资产,确定每月应上交的资产租金、流动资金利息以及其他应负担的各种费用,明确承包产值、利润、工资基数,合同规定的上交款项,按月审计核算,超利部分,二成上交集团公司,八成留厂;留厂部分,一成奖励承包厂长,三成奖励承包班子成员,三成奖励职工,三成留着企业发展基金。

  华西村在公转私的潮流中,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结合华西实际,以有利于“三个文明”建设为准则,经过民主讨论,达成了“集体优于个体”的共识,但他们也没有一刀切,而是实行“一村两制”,允许创办私营企业,倡导公私竞争,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但他们严禁“一家两制”,以防止由此产生的各种腐败。

  吴仁宝每每在重大决策上也充分实行民主,确保了班子的和谐和决策的科学。一次,华西村就“生产纺纱摇架”的企业是上马还是下马的问题在党委会上意见不一,两军对垒,吴仁宝对这一项目也拿捏不准,但他没有急于决策,而是派员调查市场,用数据说话,最后达成了下马的共识。后追踪调查,证明不上这一项目是正确的。

  早在90年代初,吴仁宝就先知先觉地提出,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华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清山,我们不能吃子孙的饭,如果环境污染了,留下金山银山,还不如留下绿水青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为保护它尽一份力,不能向它增加污染。我们要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辨证关系,环境也是一种资源。外商来华西投资,和华西环境好也有很大关系,你把环境搞糟了,请人家,人家也不愿来了。今后,我们要把环境保护与上项目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考虑,能搞好污染处理的项目就上,没有能力处理的就不上。牢固树立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都重要,谋求三者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就在91年的8月,香港永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老板慕名来到华西村,提出合资创办江阴华新真空镀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市场紧俏的真空镀铝包装材料产品。初步达成意向后,吴仁宝派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得知西欧国家已禁用这种包装材料,原因是一万平方米的废弃物才能回收一公斤铝,无回收价值,且废弃物几十年不腐烂,会造成“银色污染”。再经北京、青岛、广东等大中城市实地查询,得知此类项目大有一哄而上之势,其中有几家的投资规模比华西要大好几倍。村党委经过讨论,决定放弃这一影响环境的项目。并与香港老板提出了另一合资意向,即村里拿出钢材厂、铝型材厂和精毛纺厂3家骨干企业进行嫁接合资,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共投资2550万元,建办了“新华钢材有限公司、新华铝型材有限公司和新华精毛纺有限公司”3家合资企业。

  正是如此民主而科学的决策,较好地避免了全村重大决策的失误,有力地确保了华西村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确保了华西村百花齐放,耀眼夺目,永不衰败!

  华西村还制定了美化、净化、绿化的“三化三园”规划,投入近亿元,优化美化了全村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集千种植物、万种花草于一园的“华西生态植物园”,有万只候鸟落户华西。使华西村“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在幸福乐园”。是全国第一个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的村庄,还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村”的荣誉称号。

  在华西村党组织成立五十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华西村将其所取得的成就与特色概括为“五个五”:即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五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五业(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五统(经济统一管理、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下部统一使用);五湖四海(华西的朋友遍布世界各地)。

  随着华西村的财富直线上升,他们饱蘸“大爱”的墨汁,把“扶贫帮困“的文章写得有声有色,波澜壮阔,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对于周边村,他们把“帮扶”变为了“接纳”,把“邻居”变为了“家人”,先后接纳了20个村,使华西村的面积超过了35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了3.5万人,其负担也相应增加。为了使新的“家人”真正融入华西村,吴仁宝又以“大爱”的情怀,按照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造发明了“一分五统”的新的管理体制,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干部统一使用。“一分五统”凝聚了人心,增强了亲和力,使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使华西村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了裂变:天变蓝、水变清、路变宽、田变平、桥变多、房变高、村变新、人变灵、心变齐、民变富。山南变成了“钱庄”,山北变成了“粮仓”,当中成了人间“天堂”。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

  早已尝到“科学发展”和“和谐”甜头的吴仁宝,对党的十六大的精神更是心领神会,不仅思想上得到升华,出手也更加不凡。提出了“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的新思路,并牢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古训,把“扶贫帮困”从原来的物质帮变为精神帮和文化帮,并且向全国辐射。规划花五年时间,免费为全国培训5万名村支书。从2006年3月开始,已有来自北京、青海、黑龙江、湖北、河北、广西、山东、浙江、重庆、海南等省、市、自治区的基层党组织书记30000余人到华西培训,其中,仅江苏省的基层党组织就有18000多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卓越贡献!

  对于华西村的贡献,对于吴仁宝的贡献,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华西党组织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吴仁宝也先后被授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扶贫状元”等光荣称号,并成为全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首个重大典型,被中央媒体赞誉为“时代先锋”、“为民利益的一面旗帜”、“行走的旗帜”、“永保先进的楷模”、“扎根土地的旗帜”、“创造田野神话的共产党人”等。

  2006年6月30日,吴仁宝应邀赴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9位常委一一和吴仁宝握手、交谈、合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握着吴仁宝的手说:“你好!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谢谢你,谢谢你!”

  2007年月10月15日,作为党代表的吴仁宝幸福地参加了党的十七大会议,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参加了江苏代表团的学习讨论,并坐在了吴仁宝的对面,当吴仁宝在发言中对这次党代会的评价为 “一是会议好,二是共产党好,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好”时,胡总书记笑着说:“好,我们为你鼓掌!”讨论结束后,胡总书记主动提出与吴仁宝合影。充分说明了胡锦涛总书记对农村英模的宠爱,折身出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农民兄弟的关切!

  最近,华西村又传出喜讯, 已经81岁高龄的吴仁宝,荣膺2008奥运会火炬手。

  如今,华西村正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五年实现150亿的新目标,为国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环境文明”建设再立新功。目前,华西村正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又制定了建设新的“三化三园”的蓝图:即农业现代化、工业国际化、环境生态化;生态园、幸福园、健康园。计划新建一幢达到“五、四、三、二、一”的“空中新农村”:即大楼五年建成;总面积20多万平方米,10万平方米住400户,还有10多万平方米,用于接待国外的贵宾(内部设施超五星级);节省土地300亩;由50位村民,每人投入2000万,总共10个亿;大楼建成后的高度为328米,共74层(地上72层、地下2层),名列天下村级第一。不断完善和提升华西村的形象与内涵,为中国农民扬扬眉,露露面。

(责任编辑:刘阳)

我还以为是座坟呢,仔细一看是座小庙。
去查查看有多少债务{:soso_e113:}
走的还是老路,吸引外地廉价劳动力,本地户籍享受高福利,不和现实西方世界一样嘛,特例而已,没有普遍意义
只是一个样板,不具有普遍意义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这个才具有普遍意义,这才是农村的出路。
这种官样文章,不看也罢。你也不看看华西有多少贷款债务和优惠政策
xiashengqin 发表于 2014-1-13 18:16
这个才具有普遍意义,这才是农村的出路。
是啊,反对大发疯,走在政策前面,大挖社会主义墙脚
小岗村为什么这么矬?
小岗村为什么这么矬?
因为没有更早更大胆的挖社会主义墙脚
最爱靓颖 发表于 2014-1-21 08:27
是啊,反对大发疯,走在政策前面,大挖社会主义墙脚
你有点奇怪,这个贴没有人提到什么大发疯,什么社会主义,真是莫名其妙
最爱靓颖 发表于 2014-1-21 10:14
因为没有更早更大胆的挖社会主义墙脚
事实胜于熊便。


81岁高龄的吴仁宝 原来是2008年的文章

81岁高龄的吴仁宝 原来是2008年的文章
这个体现了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一个人的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集中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你有点奇怪,这个贴没有人提到什么大发疯,什么社会主义,真是莫名其妙
主文就有,吴仁宝不许群众搞批斗
这个体现了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一个人的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集中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尤其是集中起来在领导带领下去挖社会主义墙脚
包产到户在华西村行不通,很简单
这篇文章就一个道理,只有大逆不道的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小五金才是华西村的出路,至于包产到户?某些人真当华西村上田种经济作物不是个人承包个人负责,还以为有生产队帮你干啊?
包产到户在华西村行不通,很简单
本村人都挖社会主义墙脚去了,包给外村呗,要不全村人都敲钟下田?
土地承包和包产到户,正是如此才摆脱包袱,解放生产力,华西把农业用地承包给个体种田能手,由其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在要缴纳定购粮时代,缴纳村提留,这就是如此,剩下即所得,这么明显的包产到户都看不懂?
拼着老命给华西树个毛左路线的红招牌
扒了皮一看结果是个大的不能再大的大毒草、嗡嗡嗡时就敢养资本主义尾巴
人家尊重主席那是尊重历史,功过两开,比起提个集体致富都可以拿来给嗡嗡嗡毛左涂脂抹粉的高了不知多少个层次
  政治怪胎。
ZZZ_78314 发表于 2014-1-20 22:30
这种官样文章,不看也罢。你也不看看华西有多少贷款债务和优惠政策
华西村,我记得当年天津有个大邱庄,河南有个南街村,呵呵揭开王八盖子一看,啥几把玩意,和你说的差不多,就是靠银行贷款。
最爱靓颖 发表于 2014-1-21 11:46
本村人都挖社会主义墙脚去了,包给外村呗,要不全村人都敲钟下田?
爱抚娘娘出现,乃不过就是即得利益者而已
爱抚娘娘出现,乃不过就是即得利益者而已
确实,我是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乃不是?

wzjhq 发表于 2014-1-21 15:01
华西村,我记得当年天津有个大邱庄,河南有个南街村,呵呵揭开王八盖子一看,啥几把玩意,和你说的差不多 ...


你知道从漯河火车站怎么搭车去南街村吗?
南德调味料用过没?
老北京牌方便面几代人在吃?南街村牌方便面吃过没?在武汉这边,各大商超跟统一康师傅对着干。袋装热干面更是把本土的袋装热干面干趴下。
南街村搞的是实体经济,食品、面粉、调味品、包装、烟草、饮料、啤酒、医药……
它不炒房子,不卖地皮,不炒期货,不炒股票,不非法集资再放贷
一个搞实体经济的企业,你倒是说说它是什么玩意!
wzjhq 发表于 2014-1-21 15:01
华西村,我记得当年天津有个大邱庄,河南有个南街村,呵呵揭开王八盖子一看,啥几把玩意,和你说的差不多 ...


你知道从漯河火车站怎么搭车去南街村吗?
南德调味料用过没?
老北京牌方便面几代人在吃?南街村牌方便面吃过没?在武汉这边,各大商超跟统一康师傅对着干。袋装热干面更是把本土的袋装热干面干趴下。
南街村搞的是实体经济,食品、面粉、调味品、包装、烟草、饮料、啤酒、医药……
它不炒房子,不卖地皮,不炒期货,不炒股票,不非法集资再放贷
一个搞实体经济的企业,你倒是说说它是什么玩意!
东风树的马甲 发表于 2014-1-21 19:26
你知道从漯河火车站怎么搭车去南街村吗?
南德调味料用没?
南街村的方便面吃过没?在武汉这边,各大商 ...
真没吃过,也没见过啊。到希望你说的都是真的,发展的好我没啥不高兴的。
笑了,在经济浪潮中得到哺育的资本主义尾巴,挖社会主义墙角,某些人还真是会争功啊。
先回去补课搞清楚你们江阿姨支不支持?不要狠打江阿姨脸嘛。

wzjhq 发表于 2014-1-21 19:34
真没吃过,也没见过啊。到希望你说的都是真的,发展的好我没啥不高兴的。


老北京方便面你居然没吃过?比小浣熊干脆面要早,是多少人上学时的回忆啊。
另外,骗贷与否不是南都的报道说了算的。
南都一贯标榜法治!不要折了自己的大旗。
法院说了算!

wzjhq 发表于 2014-1-21 19:34
真没吃过,也没见过啊。到希望你说的都是真的,发展的好我没啥不高兴的。


老北京方便面你居然没吃过?比小浣熊干脆面要早,是多少人上学时的回忆啊。
另外,骗贷与否不是南都的报道说了算的。
南都一贯标榜法治!不要折了自己的大旗。
法院说了算!
华西村,我记得当年天津有个大邱庄,河南有个南街村,呵呵揭开王八盖子一看,啥几把玩意,和你说的差不多 ...
华西有很多实业啊,实际上就是个大企业集团。最近搞了一条华西1961,据说99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