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明”年:“明朝”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5:01:22
今年是“明”年:“明朝”为什么这样红
2007年01月22日 14:00中国青年报 “今年是‘明’年”

“没想到书会这么火。如果早想到,我干吗不早几年就开始写?!”因在网上发表连载作品《明朝那些事儿》而蹿红的网络写手“当年明月”在其一系列博文结集出版后这样对笔者说。

2006年3月,27岁的公务员“当年明月”在“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版连载自己的原创作品《明朝那些事儿》。到5月底,这部未完结的作品点击率达到100万,回帖上万条,读者自发成立FANS团,自称“明矾”。7月,“当年明月”到新浪开博,续写《明朝那些事儿》,并最终“破网而出”结集出书,书甫一推出,就名列多个畅销图书榜之上。

与此同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明十七帝疑案》的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原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毛佩琦和知名网络写手“十年砍柴”,也前后脚出版了数本跟明朝相关的图书,分别为《明朝顶级文臣》、《毛佩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和《皇帝、太监和文臣:明朝政局的三角恋》。

而眼下,正热播的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首轮播出尚未完毕,网上关于它的评论条数已堪比当年火爆的“超级女声”。该剧的热播,“伙同”诸多“明书”、“明戏”一起,在2007年初平地拱出了一股“明朝热”。

于是有人这样戏言:“今年是‘明’年。”事实上,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就曾在明史学界掀起小圈子的“明朝热”,而25年后,这股“明朝热”似乎表现得更加大众化。

明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明朝”为什么这样红?

一个被误读了数百年的“极致”朝代

毛佩琦是最新这波“明朝热”的一员猛将。他说:“南京明孝陵驮碑龟的石碑上有很大的四个字,‘治隆唐宋’,是康熙亲笔题的。”“明朝,有着近三百年的江山社稷,有着幅员辽阔的国土,有着卷帙浩繁的《永乐大典》,有着天下无敌的庞大舰队……”毛佩琦用排比句描绘着他眼里的明朝魅力。

而《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制片人兼编剧刘和平则这样诠释明朝:“嘉靖是最高权力境界的孤独者,无为而无不为;海瑞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独者,无畏而无不畏。”

同样是“明朝”这道答题,网络写手“十年砍柴”的解读却是:“皇帝如夫、文臣如妻、太监如妾,他们相互猜忌、相互伤害,也相互依存,这种微妙的关系持续存在了将近300年。”

在写手“当年明月”眼中,明朝是个可以用“极致”一词来形容的朝代——“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怪现象它都有,以往朝代的什么它都不缺,很难再找到一个比明朝更有意思、话题更多的朝代。甚至连明朝的人也是最有个性、最好玩儿的,因为人性的展示达到了极致。”

就是这样一个“治隆唐宋”的朝代、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在现代中国人的印象中,却是一个糟糕的不能再糟糕的朝代:积弱积贫、衰败、腐朽……

“我很想不通,一个产生了郑和下西洋这样事迹、人物的朝代,居然会是一个衰败的王朝?”毛佩琦说。他认为,历史并没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明朝,明朝被误读了。

毛佩琦、“十年砍柴”、“当年明月”等人的著作的出版方——“磨石文化”的总编辑丹飞认为,明朝的被遮蔽、被误读由来已久。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清朝时“明”被塑造成了一个黑暗、腐朽不堪的没落王朝,然后再通过说书人和民间故事,将这一形象根深蒂固地刻在人们心中,历三百年而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大国焦虑”使人们动辄就会想到汉唐帝国、康乾盛世,“虚弱”的明朝自然被晾在一旁。

因此当知名编剧刘和平在完成《雍正王朝》后推出《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时,外界立即猜测说:清朝挖掘得差不多了,就来挖明朝。“而事实上,并不是我选择了明史这个题材,应该说,是这个题材选择了我。”刘和平一再强调自己的创作,决不是为了迎合市场。

“还原一个真实的明朝,是目前‘明朝热’的最大意义。”毛佩琦说,“人们对清史审美疲劳,看多了辫子戏,也看多了‘清史热’期间对明朝的不实诽谤之后,自然会把目光转向更真实的明朝。”在毛佩琦看来,最近的“明史热”是对“清史热”的“拨乱反正”。因此,他力推明朝之举得到了明史界的支持:他的新书发布会,明史学会的正副会长都参加了。

“在业内,清史是显学,因此搞明史的总想一吐为快。而《明朝那些事儿》得到网络‘草根’的追捧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丹飞说,“汉、唐已经火过了。现在也该轮到明朝了。”

“原因太多了。”“十年砍柴”并不奇怪“明朝”会热起来。“它是离我们最近的汉族王朝,在明朝时我们的民族性格完全定型,文化和制度开始僵化。就连对我们民族大众审美观和价值观影响最大的四大古典小说,加上《金瓶梅》、‘三言二拍’,除了《红楼梦》,都诞生在明朝。尽管明亡已经360多年了,可是明朝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基因,至今还顽固地保留着。”

“‘明朝热’只是‘历史热’中的一种。”“当年明月”这样说,“看历史的人是为了看自己,‘历史热’折射的是当下处于转型期人们的迷茫和困惑。”而明朝就是一个转型期——从古代转向近代。

“明朝热”会否成为“朝代热”绝响

然而,这些明朝的铁杆“粉丝”对明朝多姿多彩的渲染,也引来外界质疑:既然明朝是最有意思的朝代,“明朝热”会不会成为“朝代热”的绝响?

忧虑似乎正在变为现实。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从嘉靖三十九年(1560)写起,到四十五年(1566)嘉靖去世。刘和平计划中的从隆庆元年到万历十五年的下部,至今一个字还没写,却已经被湖南卫视早早预订下来了。

“目前有很多明朝的影视剧在酝酿、准备、拍摄中。仅我看过的剧本就有四五部。”毛佩琦透露说。

图书市场,“明朝”更是一块肥肉。“有同行公开地跟我说,‘我要盗你们的书了’。”丹军说,“盗书”就是采用相同、类似的书名或内容框架、风格,比如《×朝那些事儿》、《明朝……》。“一块肥肉出来了,大家肯定都来抢,从各个不同角度发掘是很自然的。”

一窝蜂式的蜂拥而上,看起来似乎不可避免,似曾相识的“清宫热”的一幕幕似乎即将重演:皇帝系列,文臣系列,甚至太监系列;正说,反说,戏说;一部接着一部写,一部接着一部拍……只要你愿意,一个王朝上下几百年的“荣华富贵、风花雪月、鸡鸣狗盗”绝对让你一次看个够。

当年,《戏说慈禧》、《慈禧》、《一代妖后》、《慈禧西行》等粉墨登场,数个“慈禧”大闹荧屏时,观众的胃口很快倒掉。历史剧旋即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有人出书批判历史剧。

“我现在看到电视上那几张熟悉的清朝‘皇帝脸’、看到大辫子就头疼,不管什么内容赶快换台。”眼下,提及清宫戏,一位常年守候在电视旁的家庭主妇毫不客气。

“明朝热”会否重蹈这一覆辙?

“要规避重蹈‘清宫热’覆辙,就不能走‘戏说’、‘恶搞’的路数。关键在于新意。”毛佩琦说。刘和平也持类似的观点,“不存在相同的题材,只存在相同的角度;不存在题材枯竭的问题,只存在高度的问题。”

“由于国内这类流行文化的内容提供方都是小企业、小机构,无法控制、分配市场、制定规则,有成功范例后,一哄而上的跟风现象不可避免。”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说,“但跟风会很快将创意成果的创新性、差异性、独特性稀释掉,造成题材的单一性。并且无法避免粗制滥造、过度开采,从而造成题材的急速同质化,形成观看疲劳,大大缩短一个产业的生存周期。在目前产业规模无法迅速做大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明朝热”能否跳出这一怪圈?

“那就要看明朝的造化了。”“当年明月”笑道。
今年是“明”年:“明朝”为什么这样红
2007年01月22日 14:00中国青年报 “今年是‘明’年”

“没想到书会这么火。如果早想到,我干吗不早几年就开始写?!”因在网上发表连载作品《明朝那些事儿》而蹿红的网络写手“当年明月”在其一系列博文结集出版后这样对笔者说。

2006年3月,27岁的公务员“当年明月”在“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版连载自己的原创作品《明朝那些事儿》。到5月底,这部未完结的作品点击率达到100万,回帖上万条,读者自发成立FANS团,自称“明矾”。7月,“当年明月”到新浪开博,续写《明朝那些事儿》,并最终“破网而出”结集出书,书甫一推出,就名列多个畅销图书榜之上。

与此同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明十七帝疑案》的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原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毛佩琦和知名网络写手“十年砍柴”,也前后脚出版了数本跟明朝相关的图书,分别为《明朝顶级文臣》、《毛佩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和《皇帝、太监和文臣:明朝政局的三角恋》。

而眼下,正热播的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首轮播出尚未完毕,网上关于它的评论条数已堪比当年火爆的“超级女声”。该剧的热播,“伙同”诸多“明书”、“明戏”一起,在2007年初平地拱出了一股“明朝热”。

于是有人这样戏言:“今年是‘明’年。”事实上,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就曾在明史学界掀起小圈子的“明朝热”,而25年后,这股“明朝热”似乎表现得更加大众化。

明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明朝”为什么这样红?

一个被误读了数百年的“极致”朝代

毛佩琦是最新这波“明朝热”的一员猛将。他说:“南京明孝陵驮碑龟的石碑上有很大的四个字,‘治隆唐宋’,是康熙亲笔题的。”“明朝,有着近三百年的江山社稷,有着幅员辽阔的国土,有着卷帙浩繁的《永乐大典》,有着天下无敌的庞大舰队……”毛佩琦用排比句描绘着他眼里的明朝魅力。

而《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制片人兼编剧刘和平则这样诠释明朝:“嘉靖是最高权力境界的孤独者,无为而无不为;海瑞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独者,无畏而无不畏。”

同样是“明朝”这道答题,网络写手“十年砍柴”的解读却是:“皇帝如夫、文臣如妻、太监如妾,他们相互猜忌、相互伤害,也相互依存,这种微妙的关系持续存在了将近300年。”

在写手“当年明月”眼中,明朝是个可以用“极致”一词来形容的朝代——“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怪现象它都有,以往朝代的什么它都不缺,很难再找到一个比明朝更有意思、话题更多的朝代。甚至连明朝的人也是最有个性、最好玩儿的,因为人性的展示达到了极致。”

就是这样一个“治隆唐宋”的朝代、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在现代中国人的印象中,却是一个糟糕的不能再糟糕的朝代:积弱积贫、衰败、腐朽……

“我很想不通,一个产生了郑和下西洋这样事迹、人物的朝代,居然会是一个衰败的王朝?”毛佩琦说。他认为,历史并没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明朝,明朝被误读了。

毛佩琦、“十年砍柴”、“当年明月”等人的著作的出版方——“磨石文化”的总编辑丹飞认为,明朝的被遮蔽、被误读由来已久。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清朝时“明”被塑造成了一个黑暗、腐朽不堪的没落王朝,然后再通过说书人和民间故事,将这一形象根深蒂固地刻在人们心中,历三百年而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大国焦虑”使人们动辄就会想到汉唐帝国、康乾盛世,“虚弱”的明朝自然被晾在一旁。

因此当知名编剧刘和平在完成《雍正王朝》后推出《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时,外界立即猜测说:清朝挖掘得差不多了,就来挖明朝。“而事实上,并不是我选择了明史这个题材,应该说,是这个题材选择了我。”刘和平一再强调自己的创作,决不是为了迎合市场。

“还原一个真实的明朝,是目前‘明朝热’的最大意义。”毛佩琦说,“人们对清史审美疲劳,看多了辫子戏,也看多了‘清史热’期间对明朝的不实诽谤之后,自然会把目光转向更真实的明朝。”在毛佩琦看来,最近的“明史热”是对“清史热”的“拨乱反正”。因此,他力推明朝之举得到了明史界的支持:他的新书发布会,明史学会的正副会长都参加了。

“在业内,清史是显学,因此搞明史的总想一吐为快。而《明朝那些事儿》得到网络‘草根’的追捧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丹飞说,“汉、唐已经火过了。现在也该轮到明朝了。”

“原因太多了。”“十年砍柴”并不奇怪“明朝”会热起来。“它是离我们最近的汉族王朝,在明朝时我们的民族性格完全定型,文化和制度开始僵化。就连对我们民族大众审美观和价值观影响最大的四大古典小说,加上《金瓶梅》、‘三言二拍’,除了《红楼梦》,都诞生在明朝。尽管明亡已经360多年了,可是明朝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基因,至今还顽固地保留着。”

“‘明朝热’只是‘历史热’中的一种。”“当年明月”这样说,“看历史的人是为了看自己,‘历史热’折射的是当下处于转型期人们的迷茫和困惑。”而明朝就是一个转型期——从古代转向近代。

“明朝热”会否成为“朝代热”绝响

然而,这些明朝的铁杆“粉丝”对明朝多姿多彩的渲染,也引来外界质疑:既然明朝是最有意思的朝代,“明朝热”会不会成为“朝代热”的绝响?

忧虑似乎正在变为现实。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从嘉靖三十九年(1560)写起,到四十五年(1566)嘉靖去世。刘和平计划中的从隆庆元年到万历十五年的下部,至今一个字还没写,却已经被湖南卫视早早预订下来了。

“目前有很多明朝的影视剧在酝酿、准备、拍摄中。仅我看过的剧本就有四五部。”毛佩琦透露说。

图书市场,“明朝”更是一块肥肉。“有同行公开地跟我说,‘我要盗你们的书了’。”丹军说,“盗书”就是采用相同、类似的书名或内容框架、风格,比如《×朝那些事儿》、《明朝……》。“一块肥肉出来了,大家肯定都来抢,从各个不同角度发掘是很自然的。”

一窝蜂式的蜂拥而上,看起来似乎不可避免,似曾相识的“清宫热”的一幕幕似乎即将重演:皇帝系列,文臣系列,甚至太监系列;正说,反说,戏说;一部接着一部写,一部接着一部拍……只要你愿意,一个王朝上下几百年的“荣华富贵、风花雪月、鸡鸣狗盗”绝对让你一次看个够。

当年,《戏说慈禧》、《慈禧》、《一代妖后》、《慈禧西行》等粉墨登场,数个“慈禧”大闹荧屏时,观众的胃口很快倒掉。历史剧旋即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有人出书批判历史剧。

“我现在看到电视上那几张熟悉的清朝‘皇帝脸’、看到大辫子就头疼,不管什么内容赶快换台。”眼下,提及清宫戏,一位常年守候在电视旁的家庭主妇毫不客气。

“明朝热”会否重蹈这一覆辙?

“要规避重蹈‘清宫热’覆辙,就不能走‘戏说’、‘恶搞’的路数。关键在于新意。”毛佩琦说。刘和平也持类似的观点,“不存在相同的题材,只存在相同的角度;不存在题材枯竭的问题,只存在高度的问题。”

“由于国内这类流行文化的内容提供方都是小企业、小机构,无法控制、分配市场、制定规则,有成功范例后,一哄而上的跟风现象不可避免。”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说,“但跟风会很快将创意成果的创新性、差异性、独特性稀释掉,造成题材的单一性。并且无法避免粗制滥造、过度开采,从而造成题材的急速同质化,形成观看疲劳,大大缩短一个产业的生存周期。在目前产业规模无法迅速做大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明朝热”能否跳出这一怪圈?

“那就要看明朝的造化了。”“当年明月”笑道。
都弄遍了轮也轮到了
别忘了大明当时的首都北京是历史上拥有和平时期的首都,从永乐皇帝到崇祯之间,有180几年的和平!
最后一个汉人皇朝!:')
明朝 除了前面两个皇帝可以 后边的 不是昏君就是死的太早...........
反正我喜欢看明朝那些事儿,看起来轻松啊

还买了书,;P :D
明代的皇帝都个性十足,充满了叛逆精神,对新生活充满了渴望,再憋100年说不定就爆发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
原帖由 lqvod 于 2007-1-23 13:00 发表
明代的皇帝都个性十足,充满了叛逆精神,对新生活充满了渴望,再憋100年说不定就爆发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

顶前面半句。后面不敢苟同。
以前总以为明朝皇帝昏庸。但书看多了再加上年纪大了才知道做皇帝的大部分都是人精。其昏庸的表现很多都有其他种种原因。明朝的文官制度非常不错,对皇帝个人素质的要求不是太高,同时也制衡了外戚。而后世的清朝则基本把文官集团的权力都抓到皇帝手中,反而对皇帝个人要求较高,对外戚基本没什么制衡,再加上满族人对汉人的防范使得清朝只要皇帝能力稍微差点就会对整个国家造成很大影响。
原帖由 sky678 于 2007-1-22 21:04 发表
别忘了大明当时的首都北京是历史上拥有和平时期的首都,从永乐皇帝到崇祯之间,有180几年的和平!



也先打的是南京..............................
明朝永乐后的好皇帝大多短命,基本都在位10到20年之间,比如宣宗,穆宗;而昏君大多活得很旺,比如嘉靖,万历!!!真乃天亡我大民矣!!!这几年清宫戏热过了头了,自然就轮到大明了哈哈!
先前的清宫戏已经太多太滥了,审美疲劳了,自然要发掘新看点。
也该轮到明朝了,嘿嘿!:D
原帖由 lqvod 于 2007-1-23 13:00 发表
明代的皇帝都个性十足,充满了叛逆精神,对新生活充满了渴望,再憋100年说不定就爆发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


在憋500年就是共产主义革命:D :D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7-1-23 21:21 发表



也先打的是南京..............................

抬杠不是:D
好歹也先同学没进北京城。勉强算上吧
明初可算百废待兴,意识形态,经济,政治都是从零开始的时候,可算一张白纸染绘成万里江山,我们现在又何尝不是呢?
原帖由 oo7yjg 于 2007-1-24 10:04 发表

抬杠不是:D
好歹也先同学没进北京城。勉强算上吧

照你的说法,汉的长安,洛阳.宋的汴京,临安.清的北京都算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