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答今年为什么这样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36:57
从大前年南方雪灾 到前年12月的哈尔滨下雨 还雷声滚滚 一夏天都没热起来 再到去年底今年初的全国性巨寒 这几年究竟是什么现象 据说现在还是是全球变暖 解释不通嘛 来个科学怪人给梳理一下好不~从大前年南方雪灾 到前年12月的哈尔滨下雨 还雷声滚滚 一夏天都没热起来 再到去年底今年初的全国性巨寒 这几年究竟是什么现象 据说现在还是是全球变暖 解释不通嘛 来个科学怪人给梳理一下好不~
全球变暖致使两极冰川加速融化,有更多的浮冰岛屿飘离两极,这些巨型冰岛融化吸热是气温变低的一个因素。
还有冰川融化导致海水盐度降低,影响一些洋流的走向,进而扰乱季风,带来越来越多的异常天气。
温室效应最终结果还是会使温度上升,现在这些异常天气只是暂时的。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现在地球马上就要进入冰川期了。。。
以上都是自己的理解,没有放狗
路透华盛顿1月12日电(记者 Deborah Zabarenko)---美国科学家称,虽然近几个星期来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十分寒冷,但北极却异乎寻常地温暖。


美国冰雪数据中心主任Mark Serreze表示,这种反常的温度不是由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而是一种自然的变化。但这可能影响到北极冰层,从而影响全球变暖进程。


他周一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北极现在非常暖和,有些地区的气温比正常情况高10到15华氏度(5.6到8.4摄氏度)。”


该数据中心称,与之相对应的是,12月最後两个星期以及1月初,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大片地区气温跌至纪录低值附近。


这是由于北极大面积出现高气压,中纬度地区大面积出现低气压。通常情况下这些气压不同的地区会移动、融合,形成“北极震荡”现象,但今冬这些地区保持相对静止,北极震荡指数出现负值。而北极震荡指数为正值时,北极会出现低气压,中纬度地区出现高气压。


Serreze称,去年12月时,北极震荡指数呈现1950年现代记录开始以来最极端的负值状况。(完)


编译:高虹 发稿:段晓冬
2楼的似乎有些道理~偶有点方向感了~
科学家的解析是:
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导致水汽蒸发量增大,所以会出现局部恶劣天气。如北半球是冬季时,而南半球是夏季,水汽增发量变大的话,不但是南半球夏季雨水偏多,而且会通过全球气流交换到北半球,使北半球冬季降雪量加大和寒潮出现次数增多,反之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因此全球变暖并不是指某个地方的天气一定会冬天温度升高和夏天更热,有可能是相反的气候现象出现,但全球来看一定是变暖了。
应该说有冬天味儿了
参考《后天》,全球变暖的副作用……
全球气候变暖,于是就会寒冷。
好像有些绕口
估计今年夏天又要热死。
看一个新闻说的是今年出现了北极震颤(好像是这个词),就是北极上空出现高压气团(往年是低压气团),把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挤压到了南方(也就是俄罗斯以南),所以这边这么冷。
虎年会热~~
后天里面说了啊,全球变暖北极冰川融化成大量淡水,改变海水盐度,打乱了海洋洋流,使得赤道处的热量无法通过洋流输送的高纬度地区,从而使我们觉的冷。
10楼的那个比较有道理,后天的那个说不通,如果是洋流改变,变冷的应该只是欧洲。
上帝不高兴!
上海今天18°,打扫了下卫生,浑身冒汗,上礼拜还零下3°﹃_﹃
全球变暖的结果就是
夏天更热,冬天更冷,
但,年平均气温上升了
zwgzwg12 发表于 2010-1-19 09:31
这个周末估计又要零下的。打摆子呢
那些全球变暖的理论,我不能说说他们100%是狗屁,但是狗屁的可能性应该不低于80%
某些人太自以为是,以为自已对地球的机理了如指掌,其实呢,谁知道啊
按道理说这只是一个学术问题,但是由于涉及到利益集团和学术政治化,事实真相被扭曲,作为普通人现在似乎只能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体会气候是变暖还是变冷............

把自己最近收集到的一些讨论贴出来,供大家讨论:

气候门丑闻撕裂全球变暖的科学外衣
http://kids.youth.cn   2009-12-14 13:39:00 中国少年网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认为质疑"全球变暖"的论著大多得到美国石化财团的资助,是为石油化工利益集团说话。但葛剑雄教授就曾一针见血地说过,且不说真相到底是不是这样,即使如此,也不能根据这一点就否定一种科学研究的结论。请问当今世界上,还有哪些科研项目没有基金资助?肯定"全球变暖"的项目不都有政府或基金会的资助吗?它们的结论是否就不可信了呢?
  就在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几天,一则令人震惊的学术丑闻意外地被曝光,估计得让那些热血沸腾的环保主义者郁闷至今。
  11月28日,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发表声明,确认在全球气候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该校气候研究所的资料被盗,包括大约1000封邮件和3000份文件,其中有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过去13年里通过邮件交流的记录。这些泄露出来的邮件显示,该校气候研究所主任菲尔·琼斯与其同事在研究中选择性地使用了支持气候升高的数据,并刻意隐瞒了一些支持反面结论的数据。
  假如这被查明属实,那似乎表明,在过去10年甚至50年里,地球并没有像预计中的那样变暖,至少不像通常我们被告知的那么严重。这对于许多至今仍不认为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存在必然联系的怀疑论者来说,不啻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好消息;对沙特阿拉伯以及石油、煤炭跨国公司等一些一直反对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的国家和组织来说,也是一个值得为此干一杯的重大利好。
  鉴于这起涉嫌人为操纵气候数据的学术丑闻关乎人类针对全球暖化将要采取的下一步政策的重大问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已)宣布,将对事件展开调查。英国气象局也决定对过去的气象数据进行审查,而处于风暴中心的菲尔·琼斯12月2日已宣布辞去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主任一职。
  我最初闻知此事,是把它当作一个学术政治化的经典案例看待的。我推测,菲尔·琼斯及其同事在从事严肃的学术研究之前已经预设了一个要将人类从气候暖化的灾难中拯救出来的"正义"的价值立场;加之毕生浸淫于这一专业所支付的学术成本,堆积起了强大的路径依赖及复杂的利益关系。这种崇高的淑世精神与卑微的现实算计奇怪地混杂在一起,促使这些科学家们放弃了学术研究中必须恪守的客观中立。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那些偏执的环保主义者而言--比方说因此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如果哪一天看到有报道说他伪造了气候变暖的数据,我是一点也不会感到吃惊的。
  事实上,尽管"全球变暖说"在国际政坛和报纸版面、电视屏幕上日益成为一种压倒性的主流意见,但学术界的不同声音始终没有停止过,有不少学者从自然科学和历史资料等各个方面对它提出过有力的质疑。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就是全球暖化的怀疑论者,他根据中国的史料和地理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指出,以往7000年间中国的气候已经出现过多次寒暖交替。他的结论因而是,地球气候变化主要取决于自然力量,人类对它所能造成的影响相当有限。"在地球上还没有人类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年代,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和二氧化碳远比现在低的年代,地球上却出现过比今天更暖的气候"。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更为令人震惊的内幕被揭露出来。据英国媒体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一位副主席称,窃取行为并非业余人士所为,而是一起精心策划、资助丰厚的"带有政治目"的行动,试图破坏公众对"人类造成气候"学说信心,进而直接破坏哥本哈根会议。还有些人说得更详细,他们指控此次邮件泄露事件的幕后黑手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俄罗斯和美国一样曾经拖延签订《京都议定书》,而且近年频频传出令全球环保人士义愤填膺的排污数据,俄罗斯科学界亦对全球变暖多有质疑。
传统的学术政治化,是指一些人或组织在从事学术工作时有意无意地在他们的研究中塞入许多他们在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先入之见,从而扭曲了学术本身,使之成为披着学术外衣的政治宣传。
  此次"气候门"事件及其扑朔迷离的背景,则向我们呈现了一种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学术与政治及商业利益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及由此产生的新型的学术异化,其实,这种趋势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一直存在并日趋强大。如果仅就气候变暖的研究而言,它的逻辑是这样的:地球气候究竟是不是在变暖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主张和反对气候变暖的观点究竟是为了什么?代表了什么人、国家、集团的利益?我们站在哪一边?该怎么做?……很明显,这就完全模糊了学术研究与政治活动之间的界限,学术的逻辑被政治的逻辑所淹没。
  那么,学术逻辑与政治逻辑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一个反面例子非常典型地揭示了它--美国科学家詹姆斯o汉森是最早提出全球暖化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密切关系的学者,因而也被称为"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之父"。然而正是他,却是哥本哈根会议最坚定的制抵者。他将这次气候变化大会称为一场"闹剧",并公开宣称"希望它失败。"原因即在于,他认定《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在方向上就是错误的,因而不可能真正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与政治的逻辑、科学家与政治家的思维是多么的不同!科学的生命是真伪,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地带,任何一种理论在被证实(证伪)之前都只是假说;而政治的精髓则是妥协(民主政治尤其如此),现实世界里不存在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任何决策都是利弊权衡和利益博弈的折中产物。
  我认为,造成这种新型学术政治化的根本原因有两点:首先,科学在现代社会与日俱增的重要性导致科学领域的话语权成为各种社会势力争相抢夺的重要战场,因为再没有什么其他说教比"科学真理"更有能力让现代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一种主张了。其次,这也与现代科学研究的高度体制化密切相关。过去的科学研究经常是一种基于人的求知天性的业余行为,而当代随着科学研究的高度专业化和对仪器、团队、经费等的依赖日益加深,科学家本身成为一种谋生职业,并被体制吸纳,成为它的组成部分。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科学研究的独立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甚至科学研究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广义的政治所决定的。
  在这方面,迄今为止我看不到还有哪一种力量比科学家自觉坚守底线的学术良知更能够发挥效用。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认为质疑"全球变暖"的论著大多得到美国石化财团的资助,是为石油化工利益集团说话。但葛剑雄教授就曾一针见血地说过,且不说真相到底是不是这样,即使如此,也不能根据这一点就否定一种科学研究的结论。请问当今世界上,还有哪些科研项目没有基金资助?肯定"全球变暖"的项目不都有政府或基金会的资助吗?它们的结论是否就不可信了呢?
  在我看来,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学术要自觉地与政治分开,特别是保持对现代社会中无孔不入的政治(商业)影响的抵御力量。事实上,大多数像葛剑雄这样主张人类活动并非地球气候决定性因素的学者,从没有为温室气体排放做过任何辩护,更没有反对环境保护。反过来亦然,坚持气候变暖的许多科学家也从没有明确提出过任何改变这种状况的政治方案。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个是否实事求是的简单问题。科学家的天职是通过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新知识,至于它能不能造福社会、如何运用于社会实践……还是交给善于讨价还价的政治家和商人们去处理吧。
  换句话说,正在热烈讨论中的哥本哈根会议是一次建立在现有认识水平之上的全人类投票活动,那件披在它身上的科学外衣其实并不厚实。(作者:陈季冰)

http://kids.youth.cn/xzbb/yw/200912/t20091214_1110137.htm
这个说法有科学根据吗?

地球有将要进入一个小冰川期了......
09年是近十年来太阳活动最弱的一年,美国宇航局的监测显示,在2009年头3个月的90天里,有78天没有观测到任何太阳黑子活动,无黑子天数比例为87%。太阳风压则达到“有史以来”的最低值,我们的太阳正在变得越来越暗淡。而在2008年全年的366天中,无黑子天数是26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3%。美国宇航局太阳活动预报专家戴维·哈撒韦说,“今年我们见到了有史以来最安静的太阳”。美国物理学家迪安·佩内尔也认为,人类正在经历一个“非常深的太阳极小期,这将会带来地球温度的普遍降低”。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活动现象。一般认为,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K,太阳黑子的减少毫无疑问代表着太阳的活跃性正在慢慢下降,这在科学家间引发了激烈讨论,他们不能百分百地说出这种情况会产生什么结果,这对地球的气候意味着什么。
  
   剑桥大学的奈杰尔·维斯说:“为期11年的新一轮太阳活动周期从1或2年前开始,到目前为止太阳一直平静得可怕。”维斯预测说,自从二战爆发,太阳一直非常活跃,现在它的活跃性正在逐渐下降,并可能在2020年左右降到最低点。他的预测是根据太阳风促使宇宙射线穿过地球大气层,在地壳里堆积的一种罕见的同位素的水平做出的。维斯表示,太阳的活跃性有可能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到那时,欧洲将会进入小冰期,泰晤士河上将会结霜,所有瑞士乡村将被冰川覆盖,我们将会进入另一个冰河时期。
  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地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黑子既然是太阳上物质的一种激烈的活动现象,所以对地球的影响很明显。当太阳上有大群黑子出现的时候,地球上的指南针会乱抖动,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平时很善于识别方向的信鸽会迷路;无线电通讯也会受到严重阻碍。太阳黑子会引起地球上气候的变化。100多年以前,一位瑞士的天文学家就发现,黑子多的时候地球上气候干燥,农业丰收;黑子少的时候气候潮湿,暴雨成灾。我国的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也研究出来,凡是中国古代书上对黑子变化记载比较多的年份,也是中国范围内特别寒冷的冬天出现得多的时候。现就职于俄罗斯科学院天文台的阿布萨马托夫博士认为,全球变冷的主要原因是太阳活性发生变化。按照太阳辐射量目前的变化情况,在2012~2015年期间,全球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下降,只是这一过程会比较慢,即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长了4%。他说,全球变冷是由于太阳释放到地球表层的能量在慢慢减少,目前太阳发光度处于30年来最低水平,在2055~2060年间,将会出现全球范围的大幅度降温,这一过程将持续约60年的时间。
  
   在漫长的地质史上,地球曾历经三次温度持续下降的时期,地理学家将之称为“冰川期”。冰川期能不能避免,科学无从解释,但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不爱护地球,冰川期就会更早到来,到那时我们怎样生活呢?上一次冰川期把我们的祖先猿类从树上逼到地上直立行走,下一次我们人类会怎样经历冰川期呢?毕竟人类的数量比200多万年前的猿类数量多了很多,还能有足够的空间和粮食生活吗?
以前是李四光还是谁说的,地球温度变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动不动就要几万年,拿几年的变化来推测是很扯淡的事情。

当然,现在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确实也不小,不过蝴蝶效应到底会怎么演变就不清楚了,估计论坛里面也没那种高手。
历史上的小冰川期这么可怕?

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般为11年,在最活跃的高峰期会释放出巨大的耀斑和尺寸如行星大小的超炽热气团。高峰期过后会出现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按照这个规律,太阳在一段平静之后应该在去年进入活跃的高峰期。
但出人意料的是,太阳陷入了超常的平静。
过去两年,太阳非常的平静,甚至还创造了新历史记录:2008年8月是1913年6月以来第一个太阳表面没有出现黑子的月份,而全年366天中有266天没有观察到黑子(无黑子日占73%)。要寻找到比这更高的记录,需要回溯到1913年,当年有311天没有出现黑子。根据上述的统计,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太阳活动周期已在2008年触底。但结论未必正确,因为2009年黑子数量更少:截至3月31日,总共90天中没有黑子的日子就有78天(占87%)。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太阳风的风压目前达到50年来的最低点,电磁波辐射为55年来最低,而黑子活动则为100年来最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哈拉说,目前出现的情况还无法解释,也不知道太阳会在什么时候再次活跃。

太阳曾经在17世纪中叶出现过一次长达70年的相对沉寂,导致了一次"小冰河期"的发生。一些科学家表示,类似的事件可能正在发生,从而消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忧虑。

从明成化六年(1470 年)起,到正德十五年(1520 年)止,大约持续了五十年左右的时间,其中弘治六年(1493 年)淮河流域各地普降空前未有的大雪,从当年九月起,至次年二月方止,降雪期竟长达半年之久,当时苏北沿海变成一片“寂静的冰原”。
正德八年(1513 年),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同时结冰。湖面宽阔的洞庭湖竟成为“冰陆”,不仅可以行人,而且可以通车。以上事实足以证明了这半个世纪我国气候寒冷的程度。从明泰昌元(1620 年)起,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止,长达一百年之久。其中特别是清顺治七年(1650 年)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的 十七世纪后半个世纪最为寒冷,是在这一整个寒冷期中最冷的时期。在这最寒冷的五十年间,汉水五次结冰,太湖与淮河四次结冰,洞庭湖 三次结冰,位置最偏南的鄱阳湖,康熙九年(1670 年)也结了冰。建于唐朝,经营近千年的江西省的柑桔园,在顺治十一年(1654 年)和康熙十五年(1676 年)的两次寒潮中完全毁灭了。根据明崇祯六年(1633 年)阴历八月七日徐霞客游五台山时,看到“阴崖悬冰数百丈,⋯⋯台间冰雪,种种而是。闻《范石湖集》卷十二《燕宾馆》诗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西望诸山皆缟,云初六日大雪”。叶梦珠:《阅世编》卷七,种植。雪下于七月二十七日”。当时五台山夏季下雪,阴崖冰雪不消,可见其寒冷的程度。又根据顺治十年(1653 年)杭州人谈迁的旅行记录,他于是年前往北京,阳历11 月18 日,途经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运河始冰冻,只得乘车到北京。顺治十三年(1656 年)返程时,阳历3 月7 日河西务运河开始解冻。由此推算,当时运河的封冰期一年中达一百零九天之久。而现代运河冰冻期平均每年只有五十六天,即封冰平均日期为12 月26 日,开河平均日期为 2 月 20 日,比谈迁所记分别要早三十九天及十六天。从物候的迟早可以估算,北京在十七世纪中叶冬季比现在冷2℃左右。
连“全球变暖”的始作俑者老欧洲都改口叫“全球气候变化”了,“全球变暖”太容易被打脸了,所以老欧洲回避了,在哈根达斯会上就改口叫“全球气候变化”了。
“全球变暖”“碳减排”,本来就是老欧洲的忽悠,本质就是想全球国家江湖地位就按1990年的座次排定,违者共击之!如果座次排定对老米当然有好处,但是这场世纪大忽悠的前提是先让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一点甜头,作为排放最多的老米得拿大头出来做个表率。老米先是不掺和,静观其变,当然也乐观其成(老米是京都议定书唯一没有签字的附件一国家),后来到哈根达斯大会老欧洲来真的了,要老米拿点真金白银出来,老米觉得这场忽悠成功可能性小,舍了孩子很可能套不到狼,加上台面下估计与小白兔有不少暗盘交易,就和小白兔一起掀了桌子,然后把掀桌子的屎盆子扣小白兔头上。
赶快把“全球变暖”改成“全球气候变化”吧,要与时俱进啊!“全球变暖”OUT了!
明天北方寒潮又来了
很明显是哈根达斯大会起作用了{:qiliang:}
建议把《后天》作为科普看看
因为上帝玉皇释尊老穆也在开会,
不过哈根达斯是在外面冰天雪地的时候谈判,
上面老几位是在大太阳底下讨论。
小的乱猜一下:冰川期要来了,冰河世纪在2100年形成。
《后天》里面说的很清楚了啊,总体变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大量淡水入海,使得海水盐度变低,进而扰乱了海洋洋流,洋流带动的大气环流无法把赤道地区的热量输送的高纬度地区,所以俺们感觉冬天更冷了。
天气变暖和,那显然证明了气候变暖理论
天气变冷,那更证明了气候变暖理论,因为有变冷才有变暖。。。
天气不变。。。总而言之也证明了气候变暖理论

本人对气候变化不甚了了,不过对气候变暖理论的无论天气如何变,都证明气候变暖这种霸道论证,确是心中怕怕。
黑疯寨主 发表于 2010-1-19 11:43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主席深陷金钱丑闻

W. 恩道尔   2009-12-27
莱杰德拉•帕查尤里博士(Rajendra Pachauri),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分享)是因伪造的全球暖化威胁理论。关于他在联合国“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职位上严重的营私牟利的证据,正在浮出水面。真正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者指责帕查尤里通过私人纽带从各种各样的碳交易机构获取巨额财富。如果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上限能够达成协议,那些机构将从哥本哈根议程中攫取亿万美元收益。

    帕查尤里自从2002年以来担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根据报道,他严重地改动了参与该项工作的大量科学家的意见,利用职权篡改了2007年联合国报告的结论,制造出科学家对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威胁达到一致赞同这种情景。这份2007年联合国报告被当作“科学”基础,推动了全世界对二氧化碳的违反常态的亢奋:其实二氧化碳是完全无害的气体,二氧化碳的运动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帕查尤里策划的2007年报告,对导致哥本哈根大会的诸多事件所施加的决定性的影响,全世界除了他以外任何一个人都做不到。
    更重要的是,他本人的科学家身份,被BBC称为“世界顶级科学家”的身份,赋予了他更大的权力。不过,他的博士学位是经济学的,他过去曾是铁路工程师。他并不懂气象科学。对他的任命背后是国际利益集团:有人在设计用全球变暖骗局来创造万亿美元规模的碳交易新财富1。
    第一次公开有关帕查尤里谋私的证据,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英国前政府顾问芒克顿勋爵和澳大利亚参议员斯蒂芬.菲尔丁,向哥本哈根大会所依据的帕查尤里的科学理论提出挑战,他们向所有到会的代表散发了一封公开信,信中提出了这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厚颜无耻谋私利的详细证据。
    这封信中提供了详细内容,指出帕查尤里谋利的渠道很多,其中之一是担任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顾问,那间交易所是全世界最大、最赚钱的碳交易机构,在它背后有高盛这样的华尔街金融机构的支持;而世界的原油期货市场就是高盛控制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1454b0100gvg8.html
最近,几位顶级科学家之间的电邮往来被曝光,揭开了这场10年来最大的“全球变暖”科学欺诈丑闻:被抓住的人是供职于英国东安吉里亚大学的气候研究所(CRU)的科学家。在支持“全球变暖说”的媒体揪着“电脑黑客”的“数据入侵”事件不放、大造声势的背后,无法辩驳的事情真相,却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顶级科学家们刻意伪造数据和制造科学欺诈的行为!他们就是拿着这样的数据,大言不惭地宣布,人类驾驶汽车和燃烧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正在造成巨大的气候灾难!

丑闻终于被揭开了:这些顶级科学家正在竭力推广“人造的全球变暖说” ! 这个丑闻堪称为“现代科学中最大的丑闻”。这些气候“科学家”之间电子件邮往来的细节,揭开了一个蓄谋已久的惊天阴谋:他们共谋夸大气候变暖数据、尽可能地非法销毁对他们不利的信息,有组织地抗拒信息披露, 玩弄数字游戏,私下里承认在公开场合言论中的谬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很显然,这些曝光的具体内容不是黑客所为,而是内部人的行为:有一个“自己人”吹响了警哨 ;现在连这所大学的官员们都被迫承认,这些电邮全是真实的。
这些电邮内容的意义如此重大,已经使得国际媒体把这个丑闻形容为“气候门” ,把它与1974年迫使一位美国总统辞职的水门事件相提并论。这些电邮内容所揭示的,正是这个具有最大影响力的科学家小组,多年来通过他们自己在联合国的核心位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上所扮演的角色,推动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布关于全球变暖的警告。

他们说了些什么?
在这些电邮往来中,有一封电邮的内容承认了对科学数据的操纵,以便引起广大公众对所谓的“全球变暖”的高度关注。“我刚刚做完了麦克的“自然戏法”,把此前20年〔即从1981年以来〕每一系列真实的温度数据都提高了,也把凯斯的1961年以来的数据提高了,这样一来就把气温下降的事实掩盖掉了。”(黑体为恩道尔所加,下同)
很显然,这封电邮涉及到过去十年中全球平均气温测量,这帮“全球变暖黑手党”一直就是用它来证明:人类必须支付千万亿美元在全世界大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时降低全球的生活水平,这样做才是合理的。甚至连德国《明镜》第 47期 都提到,英国顶级气候研究机构哈德利(Hadley)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十年来全球气温一直很平稳,没有上升。让冰山融化、大水淹没德国汉堡市的谣言见鬼去吧!
另一封泄露出来的电邮私下里承认,过去10年气温一直很稳定:“事实是,现在我们不能明着说缺少变暖的数据,我们没有别的办法,这很滑稽。2009年8月在BAMS增刊中公布的2008年CERES数据表中,应该有更多气候变暖的证明……”
最露骨的供认,莫过于气候研究所所长菲利普·琼斯博士写给迈克尔·曼教授(全球变暖“曲棍球棒”图形的始作俑者)的电邮,他毫不隐讳地承认对公众隐藏真实信息的诡计:   
发信人:菲利·琼斯
时间:2005年2月2日上午9点41分
菲利·琼斯(写道)
麦克:
刚刚给思科特发去大堆站点数据。你得盯着他这回把每一件事情都记录得更好一点!别把材料扔在ftp 网页里不管 ——你不知道有谁会来搜索这些数据。那两个MM跟踪气候研究所有好多年了。如果他们知道英国现在有“信息自由法”,我就要把这些文件都删除掉,谁那里都不发。你们在美国的类似法律是否要求你在20天内回应质询?――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英国实施判例法,因此收到第一个质询就得回答。我们还有一个数据保护法,我可以躲在它后面。汤姆·维格利发电邮来,他说他知道了这个法律以后很担心 ——他担心有人会向他要模型的编码。他从东安吉里亚大学(UEA)正式退休了,所以他也可以躲起来。还有一个知识产权问题,我可以预见到,如果我自己和东安吉里亚大学的人发生争议,那家伙会说,我们必须遵守知识产权法!
其他电邮中也提到,别的科学家们把与全球变暖“理论”相矛盾的令人尴尬的电邮全部删除掉了。有一封电邮攻击那些胆敢挑战全球变暖灾难前景的科学家:“我想我们不得不质疑《气候研究》杂志作为一家专业刊物的合法性。也许我们应该鼓励我们气候研究界的同行不再向它投稿,停止引用在这个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我将向这家刊物发电邮,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解雇那个制造麻烦的编辑——那个应该对此事负责的疑神疑鬼的新西兰家伙,我就不再和它打交道。”
对于全球变暖,我觉得还是有疑问的。
我不懂科普 但是推荐一部纪录片—愚昧年代
全球变暖不仅仅是数据 可以看看真的证据
不过北冰洋的解冻和南极大陆冰川的分离也是不争的事实啊。
全球暖化,令北冰洋西北通道的冰山今年以破纪录的速度融化,面积减少了1/4,上月已全面开通,欧美船只今后无须绕道苏彝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以更短的时间抵达亚洲。
  加拿大北冰洋的西北通道,是欧洲和北美洲通往亚洲的捷径,但自古以来,这里长年冰封,过去200年探险家屡次硬闯,都被冰山或浮冰挡路。
  欧洲航天局前天(周五)表示,他们自1978年开始用卫星监察西北航道,发现冰封范围近年不断缩减。过去两年冰封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公里,但到了今年8月底只余300万平方公里,西北通道基本上可全面通航,但沿西伯利亚的东北通道,仍有部分航道被冰山阻路。
  ‘可从东京直达波士顿’
  科学家原先估计,西北航道的冰山大约在2040至2080年完全融化,但冰山融化速度远较预计为快,这是人类历史有纪录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丹麦国家太空中心成员佩德森惊讶地说:“根据近10年经验,冰封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0万平方公里,但短短一年之内,竟然消失了100万平方公里冰块,情况非常极端。”
  无须绕巴拿马运河
  从美国阿拉斯加州波弗特海(Beaufort Sea),到加拿大巴芬岛(Baffin Island)北端的狭长西北通道,加拿大环境科学家哈奇指出,‘驾驶一艘小艇漫游西北通道,途中竟不见到浮冰’,简直是奇景。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高级科学家塞拉西更说:“这是史无前例的,它完全打通了!理论上,你可以从东京经西北通道直达波士顿。”
  西北通道全面开通,对航海界来说简直是天大喜事,因为这缩短欧亚之间的航海时间,以往船只要经过巴拿马运河前来亚洲,现在驶入北冰洋这条捷径就可抵达,令旅程缩短6400公里,节省时间和燃料,有利促进欧美对亚洲的贸易往还。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根据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南极西部大冰原最大的一个冰川已经过了崩塌临界点。由于在过去几十年间融冰量持续增加,这一冰川将注定崩塌。而如果这一冰川完全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24厘米,引发一场灾难。
      派恩艾兰冰川是位于南极西部大冰原边缘的众多冰川之一,也是其中最大的冰川。2004年,卫星观测显示派恩艾兰冰川开始变薄,而且朝阿蒙森海的移动速度比过去30年间快25%。阿蒙森海是南极洲边缘海,南太平洋的一部分。
      牛津大学的理查德-凯茨和其同事首次通过构建立体模型对派恩艾兰冰川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派恩艾兰冰川很可能已经过了一个关键“临界点”,在未来100年内将会失去50%的冰,导致全球海平面显著上升,而且这一过程不可逆转。
      科研人员通过模型探究冰川的“接地线”不断后退是否会导致冰川崩塌。冰川底部与海水最初接触的位置被称为“接地线”(grounding line)。近年来,气候变化使得阿蒙森海海水温度上升。而且海平面上升将温暖的海水推向冰架底部,从底部导致冰川融化。这样派恩艾兰冰川接地线在南极大陆海底大陆架上的位置不断上升。有科学家指出,由温暖的海水所引起的冰架融化将比基于冰架厚度减小所做的预测更快地令冰架破裂。
      由于冰川从底部融化,派恩艾兰冰川的接地线在大陆架上的位置不断上升。科学家们通过模型发现,鉴于阿蒙森海海床的特殊形态,派恩艾兰冰川的接地线已经过了不可逆转的“临界位置”。之前,轻微的气候变化会导致冰川冰量的轻微变化。而接地线过了“临界位置”之后,派恩艾兰冰川的消融速度将加快,而且不可逆转。
      模型显示,在未来100年内,派恩艾兰冰川的接地线将会后退200多公里,失去超过50%的冰量,导致海平面上升24厘米。
      英国南极洲调查组织成员理查德-欣德马什说:“ 如果和派恩艾兰冰川相连的特怀特冰川(Thwaites Glacier)也向大陆后退的话,派恩艾兰冰川的接地线将进一步后退,导致海平面上升52厘米。”模型显示特怀特冰川也过了崩塌临界点。研究人员认为,派恩艾兰冰川的显著缩小,有可能是南极西部大冰原继续融化的先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的变化予以密切关注。自上一次冰川期结束以来,南极西部大冰原一直在融化。研究人员从理论上推算,如果南极西部大冰原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5至5.5米。
      南极主要由冰原构成,它含有1150万立方公里的冰,占了地球上冰川冰的84%。专家们认为,南极冰原消融,不仅可能使海平面上升,还会改变海洋循环和气候模式,带来干旱和严重的风暴,导致热带疾病的进一步蔓延。
今天长沙气温20度。。。去年是从三月份一直热到11月份,不正常啊!
小冰川期,太阳长了几个雀斑
今天上海17度,明天18度,这那里是冬天啊
不管怎么说,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技术拉动发展一下总是有备无患的,顺便能创造不少价值。
白少流 发表于 2010-1-19 10:04
1645年至1715年那一段太阳活动极小期往往称为蒙德极小
http://zh.wikipedia.org/zh-cn/%E ... 5%E5%B0%8F%E6%9C%9F
1420年至1570年那一段太阳活动极小期往往称为史波勒极小
http://zh.wikipedia.org/zh-cn/%E ... 5%E5%B0%8F%E6%9C%9F
1790年至1830年那一段太阳活动极小期往往称为道尔顿极小
http://zh.wikipedia.org/zh-cn/%E ... 5%E5%B0%8F%E6%9C%9F
看wiki说都确实是小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