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岂能“退居二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21:14
按:本菜发表于 2007-8-30 09:22  的超级大本营论坛 » 社会杂谈 » 北京高中课改历史必修课删掉世界大战(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00919),大家讨论一下,这个课改怎么搞,谢谢!
2007年08月31日 12:21红网


9月1日起,北京市6.7万高一新生将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改版后,高中历史将不再按照编年体的方式书写,过去学生和老师们所熟悉的按朝代等时间顺序编写的历史教材,变成了按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专题编写的教材,历史的古今贯通、中外对比更加明显。历史新教材中,世界大战的内容也被单独从必修课本中提了出来,成为学生自主选修的内容。(《新京报》8月30日)
毫无疑问,新课程改革的作用意义非凡:更注重社会实践,更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听说读写;学生的兴趣第一次有了较大的发言权;考试成绩不仅是一堆数字,还有综合素质的评价;改在意识,授与习,都是一次从应试向素质教育的角色转变。然而,还处于改革初期的新课程,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是恰当的,科学的。比如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必修课本中提出来,从必修中的“一线”而沦落为选修中的“二线”,成为选修课,我觉得就很不合适。
首先,世界大战让人们更多的子孙后代珍惜和平。众所周知,世界历史中,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值得人们记住的“历史”。无论从发生原因、过程、最终结果,还是其中的经验教训,都是世界历史中的宝贵“课程”,正是由于世界大战带来的无法准确统计的沉重灾难的反思,世界各国人民才更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如果不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这些灾难,人们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如此珍惜和平的日子,维护和平的日子。
其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与世界与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二战后的格局,奠定了现代世界的基本轮廓,而这些,与现代世界国际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对于中国来说,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影响深远,这里面,既有刻骨的耻辱,深刻的教训,更有中华民族的伟大骨气。既有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更有世界对中国的极大支持。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失落”,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崛起”。所以,如果高中学生不学习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不知道又能够怎样深刻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
拿日本与中国甚至亚洲的现实来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才造成了日本与中国甚至亚洲邻邦的“不堪回首”的那段历史,如果不了解这一段历史,那么就不可能知道日本对中国乃至亚洲人民的残害有多严重,就不可能知道一些日本领导人屡屡纠缠不休的靖国神社,就不可能知道日本军国主义的严重罪行,因而,就不可能深切了解“落后必将挨打”的历史教训,不可能深切了解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等惨绝人寰的历史惨案。
当然,两次世界大战还与此后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诸多历史事件与改革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说,如果不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就不可能深切了解此后的中国与世界的整个局势,充其量,也只是只知皮毛的条块分割的历史事实,而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中国与世界历史知识体系。这样,也是与新课程中应有的培养学生的诸多方面的能力相违背的。所以,“世界大战”决不能从历史课本中“退居二线”。按:本菜发表于 2007-8-30 09:22  的超级大本营论坛 » 社会杂谈 » 北京高中课改历史必修课删掉世界大战(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00919),大家讨论一下,这个课改怎么搞,谢谢!
2007年08月31日 12:21红网


9月1日起,北京市6.7万高一新生将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改版后,高中历史将不再按照编年体的方式书写,过去学生和老师们所熟悉的按朝代等时间顺序编写的历史教材,变成了按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专题编写的教材,历史的古今贯通、中外对比更加明显。历史新教材中,世界大战的内容也被单独从必修课本中提了出来,成为学生自主选修的内容。(《新京报》8月30日)
毫无疑问,新课程改革的作用意义非凡:更注重社会实践,更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听说读写;学生的兴趣第一次有了较大的发言权;考试成绩不仅是一堆数字,还有综合素质的评价;改在意识,授与习,都是一次从应试向素质教育的角色转变。然而,还处于改革初期的新课程,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是恰当的,科学的。比如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必修课本中提出来,从必修中的“一线”而沦落为选修中的“二线”,成为选修课,我觉得就很不合适。
首先,世界大战让人们更多的子孙后代珍惜和平。众所周知,世界历史中,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值得人们记住的“历史”。无论从发生原因、过程、最终结果,还是其中的经验教训,都是世界历史中的宝贵“课程”,正是由于世界大战带来的无法准确统计的沉重灾难的反思,世界各国人民才更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如果不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这些灾难,人们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如此珍惜和平的日子,维护和平的日子。
其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与世界与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二战后的格局,奠定了现代世界的基本轮廓,而这些,与现代世界国际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对于中国来说,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影响深远,这里面,既有刻骨的耻辱,深刻的教训,更有中华民族的伟大骨气。既有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更有世界对中国的极大支持。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失落”,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崛起”。所以,如果高中学生不学习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不知道又能够怎样深刻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
拿日本与中国甚至亚洲的现实来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才造成了日本与中国甚至亚洲邻邦的“不堪回首”的那段历史,如果不了解这一段历史,那么就不可能知道日本对中国乃至亚洲人民的残害有多严重,就不可能知道一些日本领导人屡屡纠缠不休的靖国神社,就不可能知道日本军国主义的严重罪行,因而,就不可能深切了解“落后必将挨打”的历史教训,不可能深切了解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等惨绝人寰的历史惨案。
当然,两次世界大战还与此后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诸多历史事件与改革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说,如果不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就不可能深切了解此后的中国与世界的整个局势,充其量,也只是只知皮毛的条块分割的历史事实,而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中国与世界历史知识体系。这样,也是与新课程中应有的培养学生的诸多方面的能力相违背的。所以,“世界大战”决不能从历史课本中“退居二线”。
編課本的就是那一套岳飛是破壞和平的那一夥人馬
要靠那几本历史书就能让高中生的历史认识达到楼主说的程度是“mission impossible”
要搞好历史教育就要让高考理科也考历史。
在一份北大附中的学生们用英语制作的课程表上,他们特意把历史(history)用大写字母标出,以表达他们的喜爱。(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41期袁野文)
今天有两条新闻,放在一起看格外耐人寻味:一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反垄断法;第二条,北京修改教科书:世界大战“退出”高中历史必修课——在新的历史新教材中,世界大战的内容被单独从必修课本中提了出来,成为学生选修的内容,可选可不选(8月30日《新京报》)。
这两条新闻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要放在一起看呢?因为我忽然意识到,在经历了这么多年市场经济的熏陶之后,我们对经济领域里的垄断已经变得非常敏感,但似乎却不太在意教科书这个至关重要的“商品”的被垄断。比如,无论北京的教师、家长和学生认不认同这本新历史教科书,他们都必须购买并秉烛夜读,因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然而却没有听到谁呼吁反垄断。
这几年,历史和语文教科书的变化可谓大矣,争论可谓多矣!“包身工”不见了,“五壮士”不见了,“阿Q”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领带的流行”,“新干线”的出现,“雪山飞狐”的神功等等。每次变化必引发激烈争论,每次争论都很难说达成了共识,但让不赞同如此修改的人感到憋气的是,无论他们怎样不满,新教科书还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书包里。而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就在于教科书的供给是垄断的,垄断使得一小批精英可以把他们自鸣得意的“成果”,不由分说地强加给成千上万历史观还是一张白纸的莘莘学子。
这样的垄断好不好呢?我看不好。理由很简单:精英的历史观也是有盲区的,他们所谓的“去意识形态化”,其实也无非是一种意识形态取代另一种意识形态罢了。任由精英们垄断对历史的解释,会让学生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地一同走入盲区。像这次北京新历史教科书,将世界大战剔除,我就很难想象一部不包括世界大战的世界历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历史?学生不知道世界大战,将如何理解当今世界的格局和游戏规则?将来13亿中国人不知世界大战为何物,都成了肥嘟嘟的和平鸽,还不净等着人家来吃肉啊?
因此,教科书的修改也要反垄断。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不妨采取这样两种“反垄断”的办法:
一是新教科书在交付使用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公示和听证的程序。请大家想想看,现在公园门票涨价这样的小事还要听证,修改教科书这么大的事,反而任由几个精英策划于密室,强迫学生和家长接受既成事实,这能说是正常的吗?
我建议:任何新教科书,在预定投入使用的一年前,就要进行公示,在公示半年之后,就必须进行听证。听证会不仅要听精英专家的意见,也要听一线教师的意见,还要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当然更要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还要吸收社会各界人士的参加。听证要体现真正的民主性,无法达成共识就宁可搁置也不要强行投入使用,以免谬种流传,贻误子孙。
二是不妨与国际接轨一下,开放民间机构编写教科书,编完之后经过一个由教育部主导的审核程序,推荐给学校自主选用。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相信学校和教师会选出能够给学生以最好教益的教科书。当然,这样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局,甚至会牵涉到高考制度的改革,不能轻率进行,但现在何妨着手论证一下呢?
市场上的竞争,有助于我们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教科书修改的反垄断,无疑将有助于孩子们得到一本质量更高的教科书——这不正是我们修改教科书时所最希望达到的目标吗?(郭松民)
今年的9月1日,“开学”一词,对于北京近7万高一新生来说,有了新的解释:将开始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就是高中新课程改革。课改首先改在教材,除了语文教材之外,历史教材的改版也颇为令人关注:高中历史将不再按照编年体的方式书写,过去学生和老师们所熟悉的按朝代等时间顺序编写的历史教材,变成了按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专题编写的教材,传统教材中需要重点学习的世界大战内容这次从必修课本中删掉了,成为学生自主选修的内容。(《新京报》8月30日)
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选修教材中的内容高考不考,没有谁会去作深入的学习,这是必然。两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重要了,以致于学生可以无须学习了呢?
我以为,北京高中历史新编教材的改版之所以如此惊世骇俗,完全是出于课改的需要,或曰是课改学术化的需要。
我们知道,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但是,自主性学习必须有合适的学习内容,譬如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探讨研究、可以作调查报告,可以写出研究性论文,等等。这也是新教材按照不同专题进行编写的原因。当然,囿于学生的视野、能力和知识储备,这些自主性学习都是浅层次的,不可能深入。作为纯粹的重大历史事件世界大战,如果要进行自主性学习,浅层次的研究探讨搞不起来,深层次的研究又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指导能力,如果选入必修教材,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学习。不能采用新课改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无法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操作形式的世界大战,只能从新编必修教材当中彻底删掉了。
目前,许多地方的课改带有了浓郁的学术化操作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一些课改专家对课改的态度上面。例如,北京市56中校长焦元顺去年底参加了“全国新课改样本校校长培训班”,经过20天培训,焦元顺并没有完全弄懂新课改。“专家讲得太深,有点越听越糊涂”。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专家们已经习惯了大学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不知不觉地移植到了中学的课改上面了,以致于把课改当成了一种学术化操作。他们认为,中学课改既然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了,那就应该探究出成果来。于是,在教材内容设计上有意往这上面靠拢,凡是适合浅层次学术化探讨的学习内容就要引进来,反之则要删除掉。世界大战内容就是这样被删掉的。
中学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是一种课堂技术性操作,这种操作带有了一些学术性的形式,目的只是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但并非真的让学生进行纯粹的学术探讨。像历史教材这种将世界大战内容删掉的做法,无疑是不折不扣的削足适履——削教材之“足”,适课改之“履”,这是为了课改而课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储备而课改,是一种典型的舍本逐末之举,不值得提倡。别忘了,课改只是手段,决不是目的,而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才是目的啊。


作者: 辛木  
砖家叫兽是也
语文课成大学必修课:传统教育能否顺利回归?       "文科生不屑学,理科生不爱学,老师难教学",这是对目前大学语文教育的形象写照,也反映出目前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教材不合时宜、师资不够稳定、设置不太合理、政策制度空白等诸多问题。刘明华指出,在一些综合类大学,语文教研室早就撤销了。如果只是开课而不解决师资问题,教育质量很难保证,语文教育便会流于形式。
“世界大战”不该退出历史必修课  
2007年09月01日  来源:新京报

--------------------------------------------------------------------------------

  坦率地说,如果前段时间所盛传的北京市新的高中语文教材“以金庸取代鲁迅”令人感到困惑的话,那么历史必修教材将“世界大战”删除,则令人震惊了。

  我不认为学生缺少对世界大战的历史了解,仅仅很难符合高校的要求,我觉得那甚至很难符合社会的要求。这其中,理科生也同样需要对世界大战有历史性的了解,否则即便专业性再强,也很难符合社会的要求。

  在必修教材中删除相关内部致使学生知识欠缺,其后果恐怕也不仅仅是对战后历史的理解造成困难,更包括对当代国际政治的理解也会造成困难。而如果再考虑到当前的这样一个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重要国家日本,就这次大战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是“进入”还是“侵入”中国等问题,与东亚各国、甚至与美国一直存在分歧,一些日本人从没有放弃重新定义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之角色的努力。那么,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居然做出这样一个调整,就要在令人震惊之外,更添一些疑惑了:我们的教材编写者要告诉孩子们什么?这里我们很有必要说一说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它不仅仅是要对过去的人类活动与文明创造有所了解,更在于让人们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关注现实,服务社会。从这一意义上说,我甚至认为目前在高中教育中,其难以与语文、数学、外语并肩的现实,本身就值得商榷。

  而现在北京市的历史教材更出现了如此大的缺憾,在我看来,它是使已经受到限制了的历史教育之作用又被降低了一层。

  □苏楠(河北教师)
當今世界格局有很大一部份是世界大戰形成的

切割世界大戰會變成一個過於簡單的沒有重點的歷史觀
世界各国历史教科书有不讲世界大战的吗?历史本来就是过去的故事,当然是按照年代划分比较好.比较容易记忆.这样按照经济,社会分能叫历史吗?应该叫常识课.同时也会早成认知混乱.